髋关节关节面磨损对无菌性松动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47.38 KB
- 文档页数:4
黑晶头和陶瓷头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比较杨立明;万君;刘梦婷;谢欣蓉;刘程俊;曾建伟;程丽佳【摘要】目的探讨黑晶头和陶瓷头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临床疗效、生物性能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36髋为黑晶头人工髋关节置换(n=28);B组32髋为陶瓷头人工髋关节置换(n=28).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56.13±1.2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45.00±18.26)mL;B组手术时间(57.02±1.01)min;术中出血量(243.00±20.67)mL(P>0.05).术后随访48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愈合时间4~6个月.A组Harris术前评分(23.12±4.23)分,术后评分(86.33±3.56)分;B组Harris术前评分(23.47±3.98)分,术后评分(88.22±3.42)分(P>0.05).X线片显示两组患者术后48个月人工关节均未引起任何并发症,假体与患者髋骨间连接紧密,假体无松动、磨损现象.结论黑晶头和陶瓷头假体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相当,但黑晶头相比陶瓷头具有价格优势.【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8(047)027【总页数】3页(P3504-3506)【关键词】关节成形术,置换,髋;黑晶头;陶瓷头【作者】杨立明;万君;刘梦婷;谢欣蓉;刘程俊;曾建伟;程丽佳【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610000;成都大学医学院,成都610106;成都大学医学院,成都610106;成都大学医学院,成都610106;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610000;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610000;成都大学医学院,成都610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老年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骨关节炎、股骨颈坏死、创伤后关节炎等疾病可导致患者不能下地负重行走,失去了正常活动能力,且会引起高血压、高血糖、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1- 2]。
如何做好一台完美的初次髋关节置换,技巧全在这!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精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败的决定因素每台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之前至少需要回答以下问题:•该患者具备手术适应证并且排除了禁忌症。
(经得起同行评议)•该患者术前身体状况是否已调整到耐受麻醉和手术风险的状态。
•该患者的手术难以程度(常规与非常规),以现在的医院设备、技术团队、器械商准备假体种类和配合能力是否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完成手术,并保证至少八成以上优良率,如果不能,请不要尝试冒险。
•非常规手术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预后有个预判,如果不能获得患者对术后并发症的信任理解,不要尝试挑战高难度。
如何制定手术方案?1.怎么样才是一个接近完美的初次全髋置换?•合适的外展角、前倾角、联合前倾角(防止脱位和延长假体使用寿命);•正确的旋转中心(将髋臼放入真臼、双下肢基本恢复等长);•合适的偏心距、保持臀中肌张力(良好步态和远期假体生存率);•尽可能多保留骨量情况下获得可靠的初始稳定性(促进骨长入及为下次翻修保留骨量);•在骨性结构改造与软组织松解间取得某种平衡(不能为了恢复长度牺牲过多软组织)。
2.如何设计一个完美的髋关节置换?入路选择,后外?前侧?前外?•术前模板测量,假体安放设计:(可借助模板或CT测量)•髋臼侧:需要多大的臼,是涂层还是金属骨小梁,是否需要加强杯;准备把髋臼放在什么位置?(旋转中心)多大角度?(前倾,外展),有没有足够的骨量(是否需植骨);•股骨侧:是否存在明显畸形,需要准备何种假体,是否需要股骨近端截骨、骨重建?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四步曲髋关节术前计划髋臼侧操作股骨侧操作术后影响学评估1.术前评估:如何从一张普通骨盆片中获取足够信息中心边缘角(CE角):髋臼外上缘到股骨头中心连线与垂线所成之角,正常20°~30°,DDH患者此角变小,反应股骨头旋转中心移位程度,小于20°提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Sharp角:在骨盆正位片上,双侧泪滴下缘连线与泪滴下缘至髋臼上缘连线的夹角,正常值为33°~38°,此角大于40°提示髋臼发育不良。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关节置换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各类中晚期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关节置换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
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而且接受关节置换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
我国目前尚无详细的数据,但据估计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已在20万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过去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关节疾病患者将有机会接受关节置换治疗。
与此同时,在广大关节外科医生和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关节外科领域在假体设计、新材料的应用、手术操作技术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
国内许多生产厂商也不断增加投入,研究、开发适合于中国国人特点的关节假体。
同时,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访。
虽然关节置换经过多年的努力,临床效果大大提高,但是一些问题如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磨损碎屑引起的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问题尚不能完全避免,进而影响关节置换效果,使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假体固定失败需要翻修的数量同样也在不断增加,翻修对关节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本文就关节外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国关节外科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关节外科技术总体提高。
一、初次关节置换(一)初次髋关节置换1. 流行病学:据各类假体使用情况初步估计,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在20万左右,接受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包括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治愈后骨关节炎以及各类髋关节疾病继发骨关节炎(如儿童期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等;在我国股骨头坏死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之一,而西方国家接受髋关节置换的多是骨关节炎。
2.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负重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最成功的外科手术之一。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影像学评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影像学评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疗效的确切性及可预期性,使更多的髋关节疾病患者乐于接受。
人工关节长期使用最终导致的无菌性松动是THA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通过放射学检查,观察分析假体松动的表现与过程,对人工关节松动的及时临床处理及预防均非常重要。
一、髋关节放射学观察分区1、Gruen的股骨分区及Delee&Charnley的髋臼分区:为方便对THA术后假体松动放射X 线观察分析,一般采用Gruen的股骨分区及Delee&Charnley的髋臼分区,以此来判定假体的移位及放射学上透亮带的范围和程度。
Gruen等[1]经研究将近端股骨分为7个区,内侧与外侧各3个区,柄尖端1个区(图1)。
Delee和Charnley[2]将髋臼分为三个区。
以股骨头中心点为中心,作水平和垂直线,即将髋臼分为上(Ⅰ)、内(Ⅱ)及下(Ⅲ)三个分区(图2)。
2、垂直距离及水平距离:Nunn等[4]提出了髋臼迁移的测量方法。
在骨盆正位片上经每侧骨盆的泪珠连线向髋臼的中心点画一垂直线,测量其距离,为垂直移位。
泪点到此线的垂直距离为髋臼的水平移位(图3)。
用此方法的前提是:股骨头与髋臼匹配较好,股骨头在X 线片上呈圆形,不考虑聚乙烯磨损。
因为X线片的标准度、骨盆的倾斜等影响因素,此方法的误差约为3mm,所以把髋臼的迁移标准定为5mm。
图1 Gruen分区图2Delee&Charnley髋臼分区图3 垂直及水平距离3、外展角:在骨盆正位上通过两侧泪滴最低点,做连线为水平线,髋臼杯开口上下缘连线与水平线所形成的锐角即为髋臼杯外展角。
经研究表明髋臼杯外展角为45-55°时对对髋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来说是最合适,在此范围内髋臼杯对股骨头的覆盖较好与股骨头的表面接触较多,因此应力分布均匀,关节稳定。
如大于55°人工股骨头易向后上方脱位4、前倾角:(1)在髋关节正位片检测:在正位片上髋臼开口投照后应是椭圆的(前倾角为0°时是一直线)在椭圆长轴(D)的1/5处标记M点。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沉默对无菌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彭晓春;程涛;赵松;张闻;张先龙【摘要】目的研究局部应用靶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小干扰RNA(siRNA)对磨损颗粒诱导的无菌性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设计靶向TNF-α的siRNA序列和错配序列各1条.建立小鼠气囊模型,气囊内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诱导无菌性炎症反应.将建模后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在小鼠气囊内注入TNF-α siRNA(TNF-α组)、错配siRNA(MS组)和PBS(对照组);慢病毒转染后第14和28天每组各处死6只小鼠,取出气囊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气囊中TNF-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蛋白的含量;组织学检测气囊壁厚度和炎症细胞计数;活体荧光成像定量分析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的强度和分布.结果慢病毒介导TNF-α siRNA的局部应用显著降低了TNF-α组中TNF-α、IL-1和IL-6 mRNA的表达(P<0.01),也降低了TNF-α蛋白的含量(P<0.01);TNF-α组炎症反应(囊壁厚度和细胞浸润)显著减弱(P<0.05或P<0.01).活体荧光成像显示,GFP的表达局限于气囊局部,TNF-α组和MS组荧光量比对照组升高5倍左右.结论局部应用TNF-α siRNA可有效抑制磨损颗粒诱导的无菌性炎症,且无全身性不良作用.%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local application of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 targeting tumor necrosis factor-a (TNF-a) on wear debris-induced aseptic inflammation. Methods Recombinant lentivirus vector was constructed,and a siRNA targeting TNF-a and a missense siRNA were designed. Air pouches were established and stimulated by 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 particles for aseptic inflammation.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with 12 mice in each group, and TNF-a siRNA (TNF-a group),missense siRNA (MS group) and PBS (control group) were locally injected into pouches respectively. Mice in each group were sacrificed on the 14th day and 28th day after lentivirus transfection, with 6 rats on each day, and pouch homogenates were obtained. The expression of TNF-a, IL-lp and IL-6 mRNA in pouches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the content of TNF-a protein was determined by EL1SA, the thickness of pouch membrane was measured by histological analysis, inflammatory cell counting was performed, and inten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 GFP)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sed by in vivo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Results The transfection of lentivirus-mediated TNF-a siRNA in viv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TNF-a, 1L-1 and IL-6 mRNA and the content of TNF-a protein in TNF-a group (P <0.01). Histological analysis revealed less inflammatory responses (thinner pouch membrane and decreased cellular infiltration) in TNF-a group (P <0. 05 or P <0.01). In vivo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indicated the expression of GFP in pouches was locally restrained, and the fluorescence quantity in TNF-a group and MS group was about 5 times higher that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Local application of TNF-a siRNA may effectively inhibit wear debris-induced aseptic inflammation, with no systemic adverse effects.【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032)001【总页数】6页(P21-26)【关键词】无菌性炎症;慢病毒;小干扰RNA;肿瘤坏死因子-α【作者】彭晓春;程涛;赵松;张闻;张先龙【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2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4.5;R-332人工关节置换术已被日益广泛应用于严重关节疾病的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工作能力。
RANK、RANKL与人工关节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陈德胜;张先龙【摘要】人工关节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的最主要原因.人工关节各个部件相互摩擦产生的磨损颗粒经体内巨噬细胞反复吞噬、刺激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磨损颗粒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产生的促炎症反应使破骨细胞过度生成和激活,人工关节周围正常骨质被吸收破坏,最终形成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研究证实,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RANK)及其配体(RANKL)在骨溶解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RANK、RANKL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关系等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年(卷),期】2012(033)006【总页数】3页(P398-400)【关键词】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配体;无菌性松动;磨损颗粒;骨溶解【作者】陈德胜;张先龙【作者单位】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人工关节置换术作为日趋成熟的外科技术,能达到解除患者关节疼痛、重建关节活动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目的,是晚期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老年股骨颈骨折或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终末期病变等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随着手术技术和人工关节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组织生物工程学和材料学的进一步发展,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如感染、人工关节断裂下沉等明显减少。
但人工关节磨损颗粒引起的人工关节周围骨溶解导致的无菌性松动,仍然是影响人工关节长期使用的重要并发症和人工关节失败、返修的主要原因。
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是一复杂的病理过程,其中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RANK)及其配体(RANKL)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深入研究RANK和RANKL的调控机制及其与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关系,对于研究人工关节磨损颗粒所致无菌性松动的机制并寻找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有着重要意义。
浅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原因及改进措施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有严重破坏且疗效良好的手术。
其中髋、膝关节是置换最多的关节。
该手术对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关节的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的能力有明显的疗效。
然而在目前的全髋人工关节中,现有的非骨水泥固定假体仍存在相对较高的无菌性松动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本文就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髓关节中空多孔假体植入的改进措施,以使达到假体远期骨结合。
标签: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松动;改进人们从19世纪中叶就开始了人工关节置换的探索,目的是缓解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关节,并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
20世纪40年代起,人工关节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英国John Charnley使人工关节置换进入新的纪元,目前,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发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已经普及并广泛应用,多数学者都认识到,在手术适应症正确的前提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
其中全髋关节是置换最多的关节。
该手术对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关节的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的能力有明显的疗效。
然而在目前的全髋人工关节中,现有的非骨水泥固定假体仍存在相对较高的无菌性松动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许多研究发现,大部分多孔表面假体的骨长入范围及程度均未能达到理想的要求,骨合率仅仅为6%一20%。
因此提高假体表面骨组织长入,增加假体与周围骨床的结合力和范围,从而避免松动以使其获得长期稳定,成为近年来非骨水泥固定人工关节的研究焦点和生物固定人工关节假体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原因引起人工髋关节假体远期松动的原因除了外科技术和固定方法外,最主要的是假体周围发生骨丢失和骨溶解,而造成假体周围骨丢失和骨溶解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生物性因素、生物力学因素。
1.1生物力学因素分析松动的生物力学机制,应考虑作用于假体界面的应力、假体界面结合强度以及应力遮挡(stress shielding)或局限性应力集中等诸因素。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闫韵飞【摘要】With the approaching of the aging society, the number of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is on a constant rise.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is a fundamental treatment for osteoarthritis, while aseptic loosening is a most common long-term complication of the proce-du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various animal models of aseptic loosen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inciples of choosing among them for application.%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骨性关节炎患者数量增加,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可取得良好效果.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应引起特别关注.文中简要综述各种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特点、及选用原则.【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2(025)004【总页数】5页(P409-413)【关键词】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动物模型【作者】闫韵飞【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0 引言退行性和炎性关节炎在人群中呈高发趋势并具有致残的风险。
矫形外科手术对于治疗严重的退行性和炎性关节炎继发的关节破坏是成功有效的,手术量逐年剧增。
人工膝、髋关节置换从本质上改善了运动功能从而显著改善症状,但假体植入也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磨损颗粒诱导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相关生物学机制李文博;宋科官【摘要】BACKGROUND: Loosening of the sterile prosthesis in joint replacement is a simple radiological phenomenon, but a complex immune process. The abrasive particles produced by the implant usually lead to osteolysis, which is known as particle-associated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associated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thereby improving the patients' prognosis. METHODS: The first author retrieved PubMed database for the articles addressing particle-associated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 using the English keywords of "wear particles, particle-associated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RESULTS AND CONCLUSION: (1) Osteolysis can induce bone resorption, but the relevant clinical, animal and in vitro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article-associated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 involves various biological reactions, not only osteoclasts, and the bioactivity highly depends on the property and quantity. (2) Although total hip arthroplasty has achieved rapid progression, particle-associated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 and aseptic loosening are still the main factors for the life of prosthesis. (3) Biomarkers can be used as simple and objective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criteria for osteolysis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4)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identify new biomarkers in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 to develop new treatments to reverse or inhibit the particle-associated biological response.%背景:关节置换假体的无菌植入物松动是一种简单的放射现象,但却是一种复杂的免疫过程.由植入物产生的磨损颗粒最常引起骨质溶解,这被称为颗粒相关的假体周围骨质溶解.目的:概述颗粒相关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特点,以便于医生识别并开始早期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方法:综述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相关生物机制研究进展,使用可用的数据库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搜索,检索工具为PubMed,以涵盖近年国内外与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相关生物机制已发表的重要研究.结果与结论:①经总结分析后发现,尽管骨溶解引起骨吸收,但是磨损颗粒生物反应性的临床、动物和体外研究表明,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代表多种细胞类型的几种生物反应的共同作用,而不是仅由破骨细胞引起,生物活性高度依赖于磨损颗粒的特性和数量;②尽管目前在全髋关节置换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仍是影响假体关节寿命的主要因素;③生物标志物可以被用作简易而客观的诊断和预后标准,来检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骨溶解;④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鉴定假体周围骨质溶解中新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以逆转或抑制对磨损颗粒的生物反应.【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8(022)003【总页数】7页(P464-470)【关键词】无菌性松动;骨溶解;磨损颗粒;骨科植入物;人工假体;生物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者】李文博;宋科官【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三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三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 引言 Introduction全髋关节置换术被广泛和成功地应用于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它通过减少疼痛和功能限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界膜中的溶骨因子刘天盛;王宇强;王景贵;苏彬【摘要】背景:研究证实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一个溶骨的过程,溶骨因子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只有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E2的相关报道,对于其他溶骨因子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目的:检测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患者界膜组织中溶骨因子的表达.方法:将2006-03/2008-12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协作医院收治的发生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并行关节翻修的5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翻修术中收集界膜.同时收集武警医学院内固定取出术患者56例设为对照组,内固定取出术中收集内固定物与骨之间组织.两组标本均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1、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促进溶骨细胞因子的染色指数,同时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1、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患者界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1、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溶骨因子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能阻断其病理过程将有效减缓和预防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发生.【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0(014)035【总页数】4页(P6496-6499)【关键词】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溶骨因子;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作者】刘天盛;王宇强;王景贵;苏彬【作者单位】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天津市,300162;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天津市,300162;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天津市,300162;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天津市,3001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 引言人工关节置换近几年在国内迅速发展,其并发症也逐渐被发现和了解,此中人工关节的无菌性松动尤其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不同活动时假体微动对生物型股骨假体周围组织液流动性的有限元分析魏宏达;金乾坤【摘要】目的探讨加压和深蹲活动时生物型股骨假体周围组织液的力学性能.方法应用Mimics建模软件构建包括肉芽组织、松质骨和组织液在内的股骨近端和髋关节假体有限元模型,模拟加压和深蹲两种活动姿态,分析组织液在不同活动时的流动性能.结果研究证实加压活动时,组织液出现低速流动,主要分布区域位于假体后内侧肉芽组织和假体远端松质骨区域.深蹲活动时组织液流动速度较快,主要分布于假体后内侧肉芽组织内和假体周围广泛松质骨区域.结论组织液在深蹲活动时在假体周围广泛流动且速度较快,不利于假体周围骨痂生成且易造成骨质吸收,是造成全髋关节术后假体松动的可能因素.%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 of micromotion-induced fluid around biological prosthesis in different posture with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s Finite element model including cortical bone,trabecular bone,granulation tissue,fluid and prosthesis were established with Mimics software. Fluid condition was evaluated in compression and deep knee bend. Results In compression action,tissue fluid flow at a low speed,the main distribution area was located in the medial granulation tissue and distal cancellous bone area around the implant prosthesis. Under the deep knee bend motion,the flow rate of the tissue fluid was relatively fast,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edial granulation tissue and the wide cancellous bone area around the prosthesis. Conclusions In deep knee bend posture,the tissue fluid flow is fast and widely around the prosthesis,is not conducive to callus formationand likely to cause bone absorption around prosthesis,which is a possible factor of prosthesis failure in early stage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18(020)011【总页数】3页(P1767-1769)【关键词】髋关节置换;假体松动;有限元技术【作者】魏宏达;金乾坤【作者单位】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信心,明显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经济和精神负担[1]。
生物陶瓷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陈文 应明全文摘自2007年版«关节外科聚焦»第二十一章(401-413页)——————————————————————————————————————— 摘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骨科领域中最为成功的手术之一, 已列入外科学史上最具效价比的治疗措施,也是目前年手术量超过百万的常规矫形外科手术。
然而关节负重面的磨损以及磨屑诱发的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是制约人工关节假体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在年轻、活跃的患者群中表现尤为突出。
为了减少聚乙烯的磨损、降低假体松动的风险,高硬度、低磨损、生物相容性好的生物陶瓷被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出现了陶瓷对聚乙烯负重面以及陶瓷(氧化铝)对陶瓷(氧化铝)负重面,这类配伍已在欧洲成功应用30年以上并随着陶瓷部件可靠性的提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综述旨在回顾生物陶瓷在全髋关节置换领域中的应用历史与现状,探讨这一负重面材料的材料学特性、临床应用结果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陶瓷,陶瓷对聚乙烯,陶瓷对陶瓷,人工关节置换,负重面,磨损———————————————————————————————————————当代全髋关节置换是以Charnley 倡导的低摩擦关节成形术为模式的,传统的关节负重面由金属股骨球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臼衬组配而成。
股骨头假体和臼杯/内衬间的关节负重面承受着重力和肌肉收缩所产生的不断变化的接触应力和运动模式,是髋关节假体中最为重要的功能部分。
关节负重面间不断运动产生磨损微粒,引起骨-假体界面组织中出现慢性异物炎症反应(图1)。
1977年Willert 等陆续报道聚乙烯磨屑诱发骨溶解和假体的无菌性松动是全髋关节置换主要的远期并发症1, 2, 3,,尤其易较早地出现于年轻、活跃的患者群中。
据瑞典髋关节登记中心的统计,75%的患者因此需要施行髋关节翻修术4。
最近Wollmerstedt 等5实测病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活动量水平的结果显示,在平均年龄为70岁的病人人工关节每年承受大约200万次的负荷,这一活动量是在髋关节模拟机研究中假设的平均100万次/每年的两倍,远远大于过去的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