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三)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49.70 KB
- 文档页数:2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个课时)一、课标要求:本节主要包括利用已有的十一个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以及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的应用.二、编写意图与特色本节内容都是用例题来展现的.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三、教学目标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已有的十一个公式为依据,以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的推导作为基本训练,学习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在与代数变换相比较中,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提高推理、运算能力.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变换的特点,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五、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讲授式教学六、教学设想:学习和(差)公式,倍角公式以后,我们就有了进行变换的性工具,从而使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更加丰富,这为我们的推理、运算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下面我们以习题课的形式讲解本节内容.例1、试以cos α表示222sin ,cos ,tan 222ααα.解:我们可以通过二倍角2cos 2cos12αα=-和2cos 12sin 2αα=-来做此题. 因为2cos 12sin2αα=-,可以得到21cos sin 22αα-=; 因为2cos 2cos 12αα=-,可以得到21cos cos 22αα+=. 又因为222sin 1cos 2tan 21cos cos 2ααααα-==+. 思考:代数式变换与三角变换有什么不同?代数式变换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对于三角变换,由于不同的三角函数式不仅会有结构形式方面的差异,而且还会有所包含的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因此三角恒等变换常常首先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之间的联系,这是三角式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例2、求证:(1)、()()1sin cos sin sin 2αβαβαβ=++-⎡⎤⎣⎦; (2)、sin sin 2sin cos 22θϕθϕθϕ+-+=.证明:(1)因为()sin αβ+和()sin αβ-是我们所学习过的知识,因此我们从等式右边着手.()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两式相加得()()2sin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即()()1sin cos sin sin 2αβαβαβ=++-⎡⎤⎣⎦; (2)由(1)得()()sin sin 2sin cos αβαβαβ++-=①;设,αβθαβϕ+=-=, 那么,22θϕθϕαβ+-==.把,αβ的值代入①式中得sin sin 2sincos 22θϕθϕθϕ+-+=.思考:在例2证明中用到哪些数学思想?例2 证明中用到换元思想,(1)式是积化和差的形式,(2)式是和差化积的形式,在后面的练习当中还有六个关于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的公式.例3、求函数sin y x x =的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解:sin y x x =这种形式我们在前面见过,1sin 2sin 2sin 23y x x x x x π⎛⎫⎛⎫=+=+=+ ⎪ ⎪ ⎪⎝⎭⎝⎭, 所以,所求的周期22T ππω==,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点评:例3是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应用的举例,它使三角函数中对函数()sin y A x ωϕ=+的性质研究得到延伸,体现了三角变换在化简三角函数式中的作用.小结:此节虽只安排一到两个课时的时间,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要对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加深认识,学会灵活运用.作业:157158P P - 14T T -。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高一备课组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1)教学内容: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2)解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四第三章第二节,是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二倍角公式后的内容,本节主要包括利用已有的十一个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以及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的应用.本节的内容都是用例题来展现的,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和变换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一)教学目标:1、会利用已有的十一个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2、能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体会在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二)解析:1、通过经历二倍角的变形公式推导出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能利用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推导出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体会化归、换元、方程、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理解并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形,体会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的应用.3、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三、学生学习况情分析本节把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放在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间的内在联系上,从而使三角函数性质的研究得到延伸.三角恒等变换不同于代数变换,后者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变换内容比较单一.而对于三角变换,不仅要考虑三角函数是结构方面的差异,还要考虑三角函数式所包含的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它是一种立体的综合性变换.从函数式结构、函数种类、角与角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找一个切入点,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可以联系它们的适当公式进行转化变形,是三角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所以学生对三角变换与代数变换的区分理解会比较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这二者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加以分析。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选自人教版.必修四.第三章第二节,是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后的内容,其的中心任务是通过以知的和(差)角公式知识以及诱导公式,探索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通过简单运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原则.二、目标及重难点三维目标: 1.掌握运用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的方法和思路;2.提高对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方程、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3.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学习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在与代数变换相比较中,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提高推理、运算能力.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变换的特点,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三、学情分析我们在组织和引导探索恒等变换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还有探索过程必需的基础知识学生是否熟练掌握的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问题.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加强学生对.复习提问,创设情境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我将由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出发,推导出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五、教学过程教学基本流程1 问题2:α与2α有什么关系?2.通过例题及变题,熟练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思路,方法。
例题1:试以cos α表示2sin 2α、2cos 2α、2tan 2α.分析:考虑二倍角的相对性,α可以看成2α的二倍角(此时亦可称2α为α的半角),结合刚才我们复习的二倍角公式,问题得解。
点评:本题结果还可表示为sin2α=cos2α=tan2α=,并称之为“半角公式”,符号由2α所在象限决定.问题3:请大家观察三个结果,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问题4:代数式变换与三角变换有什么不同? 变1:求证:sin 1cos tan21cos sin ααααα-==+ 变2:求证:21cos 22sin 2θθ++=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给出“半角公式”,并分析结构上的区别联系.变式训练为了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目标] 1.记住三角恒等变换常用公式. 2.能够利用三角函数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证明.[重点] 三角恒等变换常用公式. [难点] 三角恒等变换的化简与求值.知识点一 降幂公式与半角公式[填一填][答一答]1.半角公式中“±”号如何选取? 提示:符号由α2所在象限决定.2.已知sin θ=45,且5π2<θ<3π,则sin θ2=-255,cos θ2=-55,tan θ2=2.解析:∵sin θ=45,5π2<θ<3π, ∴cos θ=-1-sin 2θ=-35, ∵5π4<θ2<3π2, ∴sin θ2=-1-cos θ2=-1+352=-255. cos θ2=-1+cos θ2=-1-352=-55.tan θ2=sin θ2cos θ2=2(或tan θ2=sin θ1+cos θ=451-35=2).知识点二 常见的三角恒等变换[填一填]1.a sin α+b cos α =a 2+b 2(sin α·a a 2+b 2+cos α·ba 2+b2) =a 2+b 2sin(α+φ).(其中令cos φ=a a 2+b 2,sin φ=ba 2+b2)2.sin 2α=1-cos2α2,cos 2α=1+cos2α2,sin αcos α=12sin2α.[答一答]3.如何确定上述辅助角公式中的φ值?提示:可以由sin φ和cos φ的符号来确定φ所在的象限,由sin φ或cos φ的值确定角φ的大小.4.填空:(1)sin α±cos α=2sin ⎝ ⎛⎭⎪⎫α±π4. (2)3sin α±cos α=2sin ⎝ ⎛⎭⎪⎫α±π6. (3)sin α±3cos α=2sin ⎝ ⎛⎭⎪⎫α±π3.类型一 半角公式的应用[例1] (1)设5π<θ<6π,cos θ2=a ,则sin θ4等于( ) A.1+a 2 B .1-a 2 C .-1+a 2D .-1-a 2(2)若sin(π-α)=-53且α∈⎝ ⎛⎭⎪⎫π,3π2,则sin ⎝ ⎛⎭⎪⎫π2+α2=________.[解析] (1)由题知,5π<θ<6π,cos θ2=a ,则54π<θ4<32π,则sin θ4=-1-cos θ22=-1-a2.故选D.(2)∵sin(π-α)=-53,α∈⎝ ⎛⎭⎪⎫π,32π, ∴sin α=-53,cos α=-23,又∵α2∈⎝ ⎛⎭⎪⎫π2,34π,∴sin ⎝ ⎛⎭⎪⎫π2+α2=cos α2=-1+cos α2=-66.[★★答案★★](1)D(2)-66已知θ的某个三角函数值,求θ2的三角函数值的步骤是:(1)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求得θ的其他三角函数值;(2)代入半角公式计算即可.[变式训练1]已知α∈(-π2,0),cosα=45,则tanα2=(D) A.3B.-3C.13D.-13解析:因为α∈(-π2,0),且cosα=45,所以α2∈(-π4,0),tanα2=-1-cosα1+cosα=-1-451+45=-13,故选D.类型二三角恒等式的化简与证明[例2]已知π<α<3π2,化简:1+sinα1+cosα-1-cosα+1-sinα1+cosα+1-cosα.[解]原式=⎝⎛⎭⎪⎫sinα2+cosα222⎪⎪⎪⎪⎪⎪cosα2-2⎪⎪⎪⎪⎪⎪sinα2+⎝⎛⎭⎪⎫sinα2-cosα222⎪⎪⎪⎪⎪⎪cosα2+2⎪⎪⎪⎪⎪⎪sinα2,∵π<α<3π2,∴π2<α2<3π4. ∴cos α2<0,sin α2>0.∴原式=⎝ ⎛⎭⎪⎫sin α2+cos α22-2⎝ ⎛⎭⎪⎫sin α2+cos α2+⎝ ⎛⎭⎪⎫sin α2-cos α222⎝ ⎛⎭⎪⎫sin α2-cos α2 =-sin α2+cos α22+sin α2-cos α22=-2cos α2.三角恒等变换是指依据三角函数的有关公式、定理,对三角函数式进行某种变形的过程,凡三角问题几乎都要通过三角恒等变换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1)发现差异——观察角、名、形三方面的差异;(2)寻找联系——根据式子的结构特征,找出差异间的联系; (3)合理转化——选取恰当的公式,进行恒等变形,促使差异转化. [变式训练2] 化简sin4α4sin 2⎝ ⎛⎭⎪⎫π4+αtan ⎝ ⎛⎭⎪⎫π4-α得( A )A .sin2αB .cos2αC .sin αD .cos α解析:∵4sin 2⎝⎛⎭⎪⎫π4+αtan ⎝ ⎛⎭⎪⎫π4-α=4cos 2⎝⎛⎭⎪⎫π4-αtan ⎝ ⎛⎭⎪⎫π4-α=4cos ⎝ ⎛⎭⎪⎫π4-αsin ⎝ ⎛⎭⎪⎫π4-α =2sin ⎝ ⎛⎭⎪⎫π2-2α=2cos2α,∴原式=sin4α4sin 2⎝⎛⎭⎪⎫π4+αtan ⎝⎛⎭⎪⎫π4-α=sin4α2cos2α=2sin2αcos2α2cos2α=sin2α. 类型三 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命题视角1:三角恒等变换与三角函数性质的结合[例3] 函数f (x )=sin 2x +sin x cos x +1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f (x )=12sin2x +12(1-cos2x )+1=22sin ⎝ ⎛⎭⎪⎫2x -π4+32,所以最小正周期T =π.令π2+2k π≤2x -π4≤3π2+2k π(k ∈Z ),得k π+3π8≤x ≤k π+7π8(k ∈Z ),故单调递减区间为⎣⎢⎡⎦⎥⎤3π8+k π,7π8+k π(k ∈Z ).[★★答案★★] π [3π8+k π,7π8+k π](k ∈Z )讨论三角函数的性质一般要把三角函数化为y =A sin (ωx +φ),y =A cos (ωx +φ),y =A tan (ωx +φ)的形式才能进行讨论.[变式训练3] 已知函数f (x )=sin x -cos ⎝ ⎛⎭⎪⎫x -π6,则函数的值域为[-1,1],对称轴方程为x =56π+k π(k ∈Z ).解析:f (x )=sin x -cos ⎝ ⎛⎭⎪⎫x -π6=sin x -32cos x -12sin x=12sin x -32cos x =sin ⎝ ⎛⎭⎪⎫x -π3则函数f (x )的值域是[-1,1].令x -π3=π2+k π,k ∈Z ,得x =56π+k π,k ∈Z . 所以函数f (x )的对称轴方程为x =56π+k π(k ∈Z). 命题视角2:三角恒等变换与平面向量的结合[例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cos θ,2sin θ),B (sin θ,0),其中θ∈R .(1)当θ=2π3时,求向量AB →的坐标; (2)当θ∈⎣⎢⎡⎦⎥⎤0,π2时,求|AB →|的最大值.[解] (1)由题意得AB →=(sin θ-cos θ,-2sin θ),当θ=2π3时,sin θ-cos θ=sin 2π3-cos 2π3=1+32,-2sin θ=-2sin 2π3=-62,所以AB →=⎝ ⎛⎭⎪⎫1+32,-62. (2)因为AB →=(sin θ-cos θ,-2sin θ), 所以|AB →|2=(sin θ-cos θ)2+(-2sin θ)2 =1-sin2θ+2sin 2θ=1-sin2θ+1-cos2θ =2-2sin ⎝ ⎛⎭⎪⎫2θ+π4.因为0≤θ≤π2,所以π4≤2θ+π4≤5π4. 所以当2θ+π4=5π4时,|AB →|2取到最大值, |AB →|2=2-2×⎝⎛⎭⎪⎫-22=3,即当θ=π2时,|AB →|取到最大值 3.三角恒等变换与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相结合是常见的题型,这种题型往往体现了三角恒等变换的工具性.[变式训练4] 已知A ,B ,C 是△ABC 三内角,向量m =(-1,3),n =(cos A ,sin A ),且m·n =1,则角A =( D )A.π2B.π6C.π4D.π3 解析:∵m·n =1,∴(-1,3)·(cos A ,sin A )=1,即3sin A -cos A =1,∴2⎝⎛⎭⎪⎫sin A ·32-cos A ·12=1,∴sin ⎝ ⎛⎭⎪⎫A -π6=12.∵0<A <π,∴-π6<A -π6<5π6, ∴A -π6=π6,∴A =π3.命题视角3:三角恒等变换的实际应用[例5] 有一块以O 为圆心的半圆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划出一个内接矩形ABCD 开辟为绿地,使其一边AD 落在半圆的直径上,另外两点B ,C 落在半圆的圆周上,已知半圆的半径长为a ,如何选择关于点O 对称的点A ,D 的位置,可以使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分析] 在△AOB 中利用∠AOB 表示OA ,AB 的长→ 表示矩形面积:2OA ·AB →得到面积与角间的函数关系→ 通过求函数的最值得到面积的最值 [解]画图如图所示,设∠AOB =θ(θ∈(0,π2)),则AB =a sin θ,OA =a cos θ. 设矩形ABCD 的面积为S ,则S =2OA ·AB ,即S =2a cos θ·a sin θ=a 2·2sin θcos θ=a 2sin2θ.∵θ∈(0,π2),∴2θ∈(0,π),当2θ=π2,即θ=π4时,S max =a 2,此时,A ,D 距离O 点都为22a .解决实际问题应首先设定主变量角α以及相关的常量与变量,建立含有角α的三角函数关系式,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变换、性质等进行求解.求三角函数最值的问题,一般需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来解决.[变式训练5] 某工人要从一块圆心角为45°的扇形木板中割出一块一边在半径上的内接长方形桌面,若扇形的半径长为1 m ,求割出的长方形桌面的最大面积(如图).解:如图,连接OC ,设∠COB =θ,则0°<θ<45°,OC =1.∵AB =OB -OA =cos θ-AD =cos θ-sin θ, ∴S 矩形ABCD =AB ·BC =(cos θ-sin θ)·sin θ=-sin 2θ+sin θcos θ=-12(1-cos2θ)+12sin2θ =12(sin2θ+cos2θ)-12=22cos ⎝ ⎛⎭⎪⎫2θ-π4-12.当2θ-π4=0,即θ=π8时,S max =2-12(m 2).∴割出的长方形桌面的最大面积为2-12m 2.1.已知cos α=-15,π2<α<π,则sin α2等于( D ) A .-105 B.105 C .-155 D .155 解析:∵π2<α<π,∴π4<α2<π2, ∵cos α=-15,∴sin α2=1-cos α2=155.2.下列各式中,值为12的是( B ) A .sin15°cos15°B .cos 2π6-sin 2π6C.tan30°1-tan 230° D .1+cos60°2解析:A 中,原式=12sin30°=14; B 中,原式=cos π3=12;C 中,原式=12×2tan30°1-tan 230°=12tan60°=32; D 中,原式=cos30°=32,故选B.3.函数y =12sin2x +sin 2x ,x ∈R 的值域是( C )A.⎣⎢⎡⎦⎥⎤-12,32 B .⎣⎢⎡⎦⎥⎤-32,12 C.⎣⎢⎡⎦⎥⎤-22+12,22+12 D .⎣⎢⎡⎦⎥⎤-22-12,22-12 解析:y =12sin2x +sin 2x =12sin2x -12cos2x +12=22sin ⎝ ⎛⎭⎪⎫2x -π4+12.故函数值域为⎣⎢⎡⎦⎥⎤-22+12,22+12. 4.若α∈(0,π),且cos α+sin α=-13,则cos2α=179.解析:∵(cos α+sin α)2=19,∴sin αcos α=-49, 而sin α>0,∴cos α<0.∴cos α-sin α=-(cos α+sin α)2-4sin αcos α=-173. ∴cos2α=cos 2α-sin 2α=(cos α+sin α)(cos α-sin α)=-13×⎝⎛⎭⎪⎫-173=179. 5.证明:sin α+11+sin α+cos α=12tan α2+12.证明:∵左边=2tanα21+tan2α2+11+2tanα21+tan2α2+1-tan2α21+tan2α2=tan2α2+2tanα2+11+tan2α2+2tanα2+1-tan2α2=⎝⎛⎭⎪⎫tanα2+122tanα2+2=12⎝⎛⎭⎪⎫tanα2+1=12tanα2+12=右边.∴等式成立.——本课须掌握的三大问题1.学习三角恒等变换,千万不要只顾死记硬背公式,而忽视对思想方法的理解,要学会借助前面几个有限的公式来推导后继公式,立足于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记忆公式和运用公式.2.辅助角公式a sin x+b cos x=a2+b2sin(x+φ),其中φ满足:①φ与点(a,b)同象限;②tanφ=ba(或sinφ=ba2+b2,cosφ=aa2+b2).3.研究形如f(x)=a sin x+b cos x的函数性质,都要运用辅助角公式化为一个整体角的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的形式.因此辅助角公式是三角函数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个重要公式,也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一.对一些特殊的系数a,b应熟练掌握.感谢您的下载!快乐分享,知识无限!由Ruize收集整理!感谢您的下载!快乐分享,知识无限!由Ruize收集整理!。
数学必修4教学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学案)数学必修4教学案: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学案)3.2简单三角恒等式变换【教学目标】能够用所学公式简化、评估和证明三角函数公式,引导学生推导半角公式、和差公式和和差积公式(公式不需要记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变换、变换、方程等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变换的内容、思想和方法,了解三角变换的特点,在现有公式的基础上提高其推理和计算能力,并以半角公式、和差公式和和差积公式的推导为基础训练。
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变换的特点,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
【教学过程】回顾介绍:回顾角度倍增公式s2?、c2、t2?首先,让学生写下三倍角度的公式,注意等号两侧角度之间的关系,并特别注意C2?。
既然我们可以用单角度来表示双角度,我们可以用双角度来表示单角度吗?半角公式的推导和理解:例1、试以cos?表示sin2?2,cos2?2,tan22?2.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双角度cos??2cos角度公式?第二代?,21和cos??1?2sin2?2来做此题.(二倍(一代人?)22解决方案:cos??1.因为什么??2cos2?2.你能得到sin2吗?2.1.余弦?;2.2.1.你能得到Cos2吗?2.1.因为?。
2.你能用两个公式除以Tan 2吗?2.2.1.因为?。
?1.余弦?cos22sin2?Sin评论:⑴ 上述结果也可以表示为:21cos21cos2cos2tan21cos1cos并称之为半角公式(不要求记忆),符号由2角的象限决定。
⑵ 在三角函数公式的简化、求值和证明中,广泛使用了降幂和增幂公式以及降幂和增幂公式。
⑶ 代数变换通常侧重于公式的子结构形式的变换。
三角恒等式变换通常首先寻找公式中包含的角度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公式来联系它们,这是三角恒等式变换的一个重要特征。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本节主要包括利用已有的十一个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以及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的应用.本节的内容都是用例题来展现的,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和变换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本节把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放在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间的内在联系上,从而使三角函数性质的研究得到延伸.三角恒等变换不同于代数变换,后者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变换内容比较单一.而对于三角变换,不仅要考虑三角函数是结构方面的差异,还要考虑三角函数式所包含的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它是一种立体的综合性变换.从函数式结构、函数种类、角与角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找一个切入点,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可以联系它们的适当公式进行转化变形,是三角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三维目标1.通过经历二倍角的变形公式推导出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能利用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推导出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体会化归、换元、方程、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理解并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形,体会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的应用.3.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训练.2.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在与代数变换相比较中,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变换的特点,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我们知道变换是数学的重要工具,也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三角函数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的恒等变换:代数变换、公式的逆向变换和多向变换以及引入辅助角的变换.前面已经利用诱导公式进行了简单的恒等变换,本节将综合运用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进行更加丰富的三角恒等变换.思路2.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证明,都离不开三角恒等变换.学习了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以后,我们就有了进行三角变换的新工具,从而使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更加丰富和灵活,同时也为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推理、运算、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的平台.对于三角变换,由于不同的三角函数式不仅会有结构形式方面的差异,而且还会有所包含的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因此三角恒等变换常常首先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可以联系它们的适当公式,这是三角式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α与2a有什么关系? ②如何建立cosα与sin 22a之间的关系? ③sin 22a =2cos 1a -,cos 22a =2cos 1a +,tan 22a =aa cos 1cos 1+-这三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④通过上面的三个问题,你能感觉到代数变换与三角变换有哪些不同吗?⑤证明(1)sinαcosβ=21[sin(α+β)+sin(α-β)]; (2)sinθ+sinφ=2sin 2cos2ϕθϕθ-+. 并观察这两个式子的左右两边在结构形式上有何不同?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关于余弦的二倍角公式cosα=1-2sin 22a ,将公式中的α用2a代替,解出sin 22a 即可.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提问,学生可以发现:α是2a的二倍角.在倍角公式cos2α=1-2sin 2α中,以α代替2α,以2a 代替α,即得cosα=1-2sin 22a,所以sin 22a =2cos 1a-. ①在倍角公式cos2α=2cos 2α-1中,以α代替2α,以2a代替α,即得cosα=2cos 22a-1,所以cos 22a =2cos 1a+. ②将①②两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除,即得 tan 22a =aacos 1cos 1+-. 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①②③式,可让学生总结出下列特点: (1)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它们的一半即是半角的三角函数;(2)由左式的“二次式”转化为右式的“一次式”(即用此式可达到“降次”的目的).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这样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些特点在三角恒等变形中将经常用到.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引起注意.同时还要强调,本例的结果还可表示为:sin2a =±2cos 1a -,cos 2a =±2cos 1a +,tan 2a =±a a cos 1cos 1+-,并称之为半角公式(不要求记忆),符号由2a所在象限决定.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两种变换共同讨论归纳得出:对于三角变换,由于不同的三角函数式不仅会有结构形式方面的差异,而且还有所包含的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因此,三角恒等变换常常先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可以联系它们的适当公式,这是三角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代数式变换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对于问题⑤:(1)如果从右边出发,仅利用和(差)的正弦公式作展开合并,就会得出左式.但为了更好地发挥本例的训练功能,把两个三角式结构形式上的不同点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公式包含sinαcosβ呢?想到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从方程角度看这个等式,sinαcosβ,cosαsinβ分别看成两个未知数.二元方程要求得确定解,必须有2个方程,这就促使学生考虑还有没有其他包含sinαcosβ的公式,列出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后,解相应的以sinαcosβ,cosαsinβ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就容易得到所需要的结果.(2)由(1)得到以和的形式表示的积的形式后,解决它的反问题,即用积的形式表示和的形式,在思路和方法上都与(1)没有什么区别.只需做个变换,令α+β=θ,α-β=φ,则α=2ϕθ+,β=2ϕθ-,代入(1)式即得(2)式.证明:(1)因为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将以上两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 sin(α+β)+sin(α-β)=2sinαcosβ, 即sinαcosβ=21[sin(α+β)+sin(α-β)]. (2)由(1),可得sin(α+β)+sin(α-β)=2sinαcosβ.① 设α+β=θ,α-β=φ,那么α=2ϕθ+,β=2ϕθ-.把α,β的值代入①, 即得sinθ+sinφ=2sin2ϕθ+cos2ϕθ-.教师给学生适时引导,指出这两个方程所用到的数学思想,可以总结出在本例的证明过程中用到了换元的思想,如把α+β看作θ,α-β看作φ,从而把包含α,β的三角函数式变换成θ,φ的三角函数式.另外,把sinαcosβ看作x,cosαsinβ看作y,把等式看作x,y 的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得x,这就是方程思想的体现.讨论结果:①α是2a的二倍角. ②sin 22a=1-cos 2cos 1a -.③④⑤略(见活动).应用示例思路1例1 化简:.cos sin 1cos sin 1xx xx ++-+.活动:此题考查公式的应用,利用倍角公式进行化简解题.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半角公式和倍角公式的区别,它们的功能各异,本质相同,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解:原式=)2sin 2(cos 2cos 2)2cos 2(sin 2sin 22cos 2sin 22cos 22cos 2sin 22sin 22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an 2x . 点评:本题是对基本知识的考查,重在让学生理解倍角公式与半角公式的内在联系.变式训练化简:sin50°(1+3tan10°).解:原式=sin50°οοοοοο10cos )10sin 2310cos 21(250sin 10cos 10sin 31+•=+ =2sin50°·οοοοο10cos 10sin 30cos 10cos 30sin + =2cos40°·οοοοοο10cos 10cos 10cos 80sin 10cos 40sin ===1.例2 已知sinx-cosx=21,求sin 3x-cos 3x 的值.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立方差公式进行对公式变换化简,然后再求解.由于(a-b)3=a 3-3a 2b+3ab2-b 3=a 3-b 3-3ab(a-b),∴a 3-b 3=(a-b)3+3ab(a-b).解完此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深挖本例的思想方法,由于sinx·cosx 与sinx±cosx 之间的转化.提升学生的运算.化简能力及整体代换思想.本题也可直接应用上述公式求之,即sin 3x-cos 3x=(sinx-cosx)3+3sinxcosx(sinx-cosx)=1611.此方法往往适用于sin 3x±cos 3x 的化简问题之中.解:由sinx-cosx=21,得(sinx-cosx)2=41, 即1-2sinxcosx=41,∴sinxcosx=83.∴sin 3x-cos 3x=(sinx-cosx)(sin 2x+sinxcosx+cos 2x) =21(1+83)=161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公式的变形、化简、求值,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和化简的方法.变式训练(2007年高考浙江卷,12) 已知sinθ+cosθ=51,且2π≤θ≤43π,则cos2θ的值是______________. 答案:257-例1 已知1sin sin cos cos :1sin sin cos cos 24242424=+=+ABA B B A B A 求证.活动:此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由于所给的条件等式与所要证明的等式形式一致,只是将A,B 的位置互换了,因此应从所给的条件等式入手,而条件等式中含有A,B 角的正、余弦,可利用平方关系来减少函数的种类.从结构上看,已知条件是a 2+b 2=1的形式,可利用三角代换.证明一:∵1sin sin cos cos 2424=+BAB A , ∴cos 4A·sin 2B+sin 4A·cos 2B=sin 2B·cos+B. ∴cos 4A(1-cos 2B)+sin 4A·cos 2B=(1-cos 2B)cos 2B, 即cos 4A-cos 2B(cos 4A-sin 4A)=cos 2B-cos 4B. ∴cos 4A-2cos 2Acos 2B+cos 4B=0.∴(cos 2A-cos 2B)2=0.∴cos 2A=cos 2B.∴sin 2A=sin 2B.∴=+A BA B 2424sin sin cos cos cos 2B+sin 2B=1. 证明二:令BAa B A sin sin ,cos cos cos 22==sinα,则cos 2A=cosBcosα,sin 2A=sinBsinα.两式相加,得1=cosBcosα+sinBsinα,即cos(B-α)=1. ∴B-α=2kπ(k ∈Z ),即B=2kπ+α(k ∈Z ). ∴cosα=cosB,sinα=sinB.∴cos 2A=cosBcosα=cos 2B,sin 2A=sinBsinα=sin 2B.∴BBB B A B A B 24242424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2B+sin 2B=1. 点评: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问题,本例从角与函数的种类两方面观察,利用平方关系进行了合理消元. 变式训练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BC 是它的三个内角,记S=BA tan 11tan 11+++,求证:S<1. 证明:∵S=BA B A BA B A B A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1)tan 1)(tan 1(tan 1tan 1+++++=+++++又A+B>90°,∴90°>A>90°-B>0°. ∴tanA>tan(90°-B)=cotB>0, ∴tanA·tanB>1.∴S<1.思路2例1 证明x x cos sin 1+=tan(4π+2x).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可从三个角度进行推导:①左边→右边;②右边→左边;③左边→中间条件←右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试着多角度的化简推导.注意式子左边包含的角为x,三角函数的种类为正弦,余弦,右边是半角2x,三角函数的种类为正切.解:方法一:从右边入手,切化弦,得tan(4π+2x )=2sin2cos 2sin2cos 2sin 2sin 2cos 2cos 2sin 4cos 2cos 4sin )24cos()22sin(x x x x x x x x x x -+=-+=++ππππππ,由左右两边的角之间的关系,想到分子分母同乘以cos 2x +sin 2x,得x x x x x x x x cos sin 1)2sin 2)(cos 2sin 2(cos )2sin 2(cos 2+=-++ 方法二:从左边入手,分子分母运用二倍角公式的变形,降倍升幂,得2sin2cos 2sin2cos )2sin 2)(cos 2sin 2(cos )2sin 2(cos cos sin 12x x xx x x x x x x xx -+=-++=+ 由两边三角函数的种类差异,想到弦化切,即分子分母同除以cos2x,得 2tan4tan 12tan 4tan 2tan 12tan1x xx x ππ-+=-+=tan(4π+2x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角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恒等式的证明所要注意的步骤与方法.变式训练已知α,β∈(0,2π)且满足:3sin 2α+2sin 2β=1,3sin2α-2sin2β=0,求α+2β的值. 解法一:3sin 2α+2sin 2β=1⇒3sin 2α=1-2sin 2β,即3sin 2α=cos2β, ① 3sin2α-2sin2β=0⇒3sinαcosα=sin2β, ②①2+②2:9sin 4α+9sin 2αcos 2α=1,即9sin 2α(sin 2α+cos 2α)=1, ∴sin 2α=91.∵α∈(0,2π),∴sinα=31. ∴sin(α+2β)=sinαcos2β+cosαsin2β=sinα·3sin 2α+cosα·3sinαcosα=3sinα(sin 2α+cos 2α)=3×31=1. ∵α,β∈(0,2π),∴α+2β∈(0,23π).∴α+2β=2π.解法二:3sin 2α+2sin 2β=1⇒cos2β=1-2sin 2β=3sin 2α,3sin2α-2sin2β=0⇒sin2β=23sin2α=3sinαcosα,∴cos(α+2β)=cosαcos2β-sinαsin2β =cosα·3sin 2α-sinα·3sinαcosα=0.∵α,β∈(0,2π),∴α+2β∈(0,23π).∴α+2β=2π.解法三:由已知3sin 2α=cos2β,23sin2α=sin2β,两式相除,得tanα=cot2β,∴tanα=tan(2π-2β). ∵α∈(0,2π),∴tanα>0.∴tan(2π-2β)>0. 又∵β∈(0,2π),∴2π-<2π-2β<2π.结合tan(2π-2β)>0,得0<2π-2β<2π.∴由tanα=tan(2π-2β),得α=2π-2β,即α+2β=2π.例2 求证:αββαβαβ2222tan tan 1cos sin )sin()sin(-=-+a 活动:证明三角恒等式,一般要遵循“由繁到简”的原则,另外“化弦为切”与“化切为弦”也是在三角式的变换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证明:证法一:左边=βαβαβαβαβ22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a a a a 222222222222tan tan 1cos sin sin cos 1cos sin sin cos cos sin ββββββ=右边.∴原式成立.证法二:右边=1-βββββ2222222222cos sin sin cos cos sin cos sin sin cos a a -= =βββββ22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a a a a -+ =βββ22cos sin )sin()sin(++a a =左边.∴原式成立. 点评:此题进一步训练学生三角恒等式的变形,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公式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变式训练1.求证:θθθθθθ2tan 14cos 4sin 1sin 24cos 4sin 1-++=-+. 分析: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发现原式等价于θθθθθθ2tan 1tan 24cos 4sin 14cos 4sin 1-=++-+,此式右边就是tan2θ. 证明:原等式等价于θθθθθ2tan 4cos 4sin 14cos 4sin 1=++-+.而上式左边θθθθθθθθθθ2cos 22cos 2sin 22sin 22cos 2sin 2)4cos 1(4sin )4cos 1(4sin 22++=++-+=)2cos 2(sin 2cos 2)2sin 2(cos 2sin 2θθθθθθ++==tan2θ右边.∴上式成立,即原等式得证. 2.已知sinβ=m·sin(2α+β),求证:tan(α+β)=mm-+11tanα. 分析:仔细观察已知式与所证式中的角,不要盲目展开,要有的放矢,看到已知式中的2α+β可化为结论式中的α+β与α的和,不妨将α+β作为一整体来处理. 证明:由sinβ=msin(2α+β)⇒sin[(α+β)-α]=msin[(α+β)+α]⇒sin(α+β)cosα-cos(α+β)sinα=m 0[sin(α+β)cosα+cos(α+β)sinα]⇒(1-m)·sin(α+β)cosα=(1+m)·c os(α+β)sinα⇒tan(α+β)=mm-+11tanα. 知能训练1.若sinα=135,α在第二象限,则tan 2a的值为( ) A.5 B.-5 C.51 D.51-2.设5π<θ<6π,cos 2θ=α,则sin 4θ等于( )A.21a + B.21a - C.21a +- D.21a -- 3.已知sinθ=53-,3π<θ<27π,则tan 2θ_________________. 解答:1.A2.D3.-3 课堂小结1.先让学生自己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差、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的应用,半角公式、代数式变换与三角变换的区别与联系.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及其推导,三角恒等式与条件等式的证明.2.教师画龙点睛总结:本节学习了公式的使用,换元法,方程思想,等价转化,三角恒等变形的基本手段. 作业课本习题3.2 B 组2.设计感想1.本节主要学习了怎样推导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以及如何利用已有的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在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对三角式的结构进行分析,根据结构特点选择合适公式,进行公式变形.还要思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并体会其中的一些数学思想,如换元、方程思想,“1”的代换,逆用公式等.2.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三角变换的考查仍以基本公式的应用为主,突出对求值的考查.特别是对平方关系及和角公式的考查应引起重视,其中遇到对符号的判断是经常出问题的地方,同时要注意结合诱导公式的应用,应用诱导公式时符号问题也是常出错的地方.考试大纲对本部分的具体要求是: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进而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第2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问题导入)三角化简、求值与证明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相异的角,我们可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互余等关系,运用角的变换,沟通条件与结论中角的差异,使问题获得解决,如:α=(α+β)-β,2α=(α+β)+(α-β)=(4π+α)-(4π-α),4π+α=2π-(4π-α)等,你能总结出三角变换的哪些策略?由此探讨展开.思路2.(复习导入)前面已经学过如何把形如y=asinx+bcosx 的函数转化为形如y=Asin(ωx+φ)的函数,本节主要研究函数y=asinx+bcosx 的周期、最值等性质.三角函数和代数、几何知识联系密切,它是研究其他各类知识的重要工具.高考题中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大都以恒等变形为研究手段.三角变换是运算、化简、求值、证明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解题技巧,要学会创设条件灵活运用三角公式,掌握运算,化简的方法和技能.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①三角函数y=sinx ,y=cosx 的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多少? ②函数y=asinx+bcosx 的变形与应用是怎样的? ③三角变换在几何问题中有什么应用?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前面已学习过的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复习与回顾,我们知道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都具有周期性、对称性、单调性等性质.而且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都是2kπ(k ∈Z 且k≠0),最小正周期都是2π.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变化时,会对其周期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函数y=sinx 的周期是2kπ(k ∈Z 且k≠0),且最小正周期是2π,函数y=sin2x 的周期是kπ(k ∈Z 且k≠0),且最小正周期是π.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1,所以这两个函数的值域都是[-1,1]. 函数y=asinx+bcosx=22b a +(2222sin ba b x ba a +++cosx ),∵(sin ,cos 1)()(2222222222=+=+=+++ba b ba aba b ba a ϕ从而可令φ,则有asinx+bcosx=22b a +(sinxcosφ+cosxsinφ) =22b a +sin (x+φ).因此,我们有如下结论:asinx+bcosx=22b a +sin (x+φ),其中ta nφ=ab.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用此结论进行求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或者角度问题. 我们知道角的概念起源于几何图形,从而使得三角函数与平面几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几何中的角度、长度、面积等几何问题,常需借助三角函数的变换来解决,通过三角变换来解决几何中的有关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讨论结果:①y=sinx ,y=cosx 的周期是2kπ(k ∈Z 且k≠0),最小正周期都是2π;最大值都是1,最小值都是-1. ②—③(略)见活动. 应用示例思路1例1 如图1,已知OPQ 是半径为1,圆心角为3π的扇形,C 是扇形弧上的动点,ABCD 是扇形的内接矩形.记∠COP =α,求当角α取何值时,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面积. 活动:要求当角α取何值时,矩形ABCD 的面积S 最大,先找出S 与α之间的函数关系,再求函数的最值.找S 与α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得到: S=AB ·BC=(cosα33-sinα)sinα=sinαcosα-33-sin 2α. 求这种y=asin 2x+bsinxcosx+ccos 2x 函数的最值,应先降幂,再利用公式化成Asin(ωx+φ)型的三角函数求最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当角α取何值时,矩形ABCD 的面积S 最大,可分两步进行:图1(1)找出S 与α之间的函数关系;(2)由得出的函数关系,求S 的最大值. 解:在Rt △OBC 中,BC =cosα,BC=sinα, 在Rt △OAD 中,OADA=tan60°=3, 所以OA=33DA=33BC=33sinα. 所以AB=OB-OA =cosα33-sinα. 设矩形ABCD 的面积为S,则 S=AB ·BC=(cosα33-sinα)sinα=sinαcosα33-sin 2α =21sin2α+63cos2α-63=31(23sin2α+21cos2α)-63=31sin(2α+6π)-63.由于0<α<3π,所以当2α+6π=2π,即α=6π时,S 最大=31-63=63.因此,当α=6π时,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63. 点评:可以看到,通过三角变换,我们把形如y=asinx+bcosx 的函数转化为形如y=Asin(ωx+φ)的函数,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个过程中蕴涵了化归思想.此题可引申即可以去掉“记∠COP =α”,结论改成“求矩形ABCD 的最大面积”,这时,对自变量可多一种选择,如设AD=x,S=x(x x 3312--),尽管对所得函数还暂时无法求其最大值,但能促进学生对函数模型多样性的理解,并能使学生感受到以角为自变量的优点.变式训练 (2007年高考辽宁卷,19) 已知函数f(x)=sin(ωx +6π)+sin(ωx -6π)-2cos 22x ω,x ∈R (其中ω>0).(1)求函数f(x)的值域;(2)若函数y=f(x)的图象与直线y=-1的两个相邻交点间的距离为2π,求函数y=f(x)的单调增区间.解:(1)f(x)=23sinωx+21cosωx+23sinωx -21cosωx -(cosωx+1) =2(23sinωx -21cosωx)-1=2sin(ωx -6π)-1. 由-1≤sin(ωx -6π)≤1,得-3≤2sin(ωx -6π)-1≤1, 可知函数f(x)的值域为[-3,1]. (2)由题设条件及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可知y=f(x)的周期为π,又由ω>0,得ωπ2=π,即得ω=2. 于是有f(x)=2sin(2x-6π)-1,再由2kπ-2π≤2x -6π≤2kπ+2π(k ∈Z ),解得 kπ-6π≤x≤kπ+3π(k ∈Z ). 所以y=f(x)的单调增区间为[kπ-6π,kπ+3π](k ∈Z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的能力.例1 求函数y=sin 4x+23sinxcosx-cos 4x 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小值;并写出该函数在[0,π]上的单调递增区间.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解题,本题主要考查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和周期性等基础知识.先用二倍角公式把函数化成最简形式,然后再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 解:y=sin 4x+23sinxcosx-cos 4x=(sin 2x+cos 2x)(sin 2x-cos 2x)+3sin2x=3sin2x-cos2x=2sin(2x-6π). 故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π;最小值是-2;在[0,π]上单调增区间是[0, 3π],[65π,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和周期性等基础知识. 变式训练 已知函数f(x)=cos 4x-2sinxcosx-sin 4x,(1)求f(x)的最小正周期;(2)若x ∈[0,2π],求f(x)的最大、最小值. 解:f(x)=cos 4x-2sinxcosx-sin 4x=(cos 2x+sin 2x)(cos 2x-sin 2x)-sin2x=cos2x-sin2x=2cos(2x+4π), 所以,f(x)的最小正周期T=22π=π. (2)因为x ∈[0,2π],所以2x+4π∈[4π,45π]. 当2x+4π=4π时,cos(2x+4π)取得最大值22, 当2x+4π=π时,cos(2x+4π)取得最小值-1. 所以,在[0,2π]上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2. 思路2例1 已知函数f(x)=s in(ωx+φ)(ω>0,0≤φ≤π)是R 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点M(43π,0)对称,且在区间[0,2π]上是单调函数,求φ和ω的值. 活动:提醒学生在解此题时,对f(x)是偶函数这一条件的运用不在问题上,而在对“f(x)的图象关于M(43π,0)对称”这一条件的使用上,多数考生都存在一定问题.一般地:定义在R 上的函数y=f(x)对定义域内任意x 满足条件:f(x+a)=2b-f(a-x),则y=f(x)的图象关于点(a,b)对称,反之亦然.教师在这类问题的教学时要给予充分的提示与总结,多做些这种类型的变式训练. 解:由f(x)是偶函数,得f(-x)=f(x),即sin(-ωx+φ)=sin(ωx+φ),所以-cosφsinωx=cosφsinωx 对任意x 都成立.又ω>0,所以,得cosφ=0.依题设0≤φ≤π,所以,解得φ=2π. 由f(x)的图象关于点M 对称,得f(43π-x)=-f(43π+x). 取x=0,得f(43π)=-f(43π),所以f(43π)=0. ∵f(43π)=sin(43ωπ+2π)=cos 43ωπ,∴cos 43ωπ=0.又ω>0,得43ωπ=2π+kπ,k=0,1,2,…. ∴ω=32(2k+1),k=0,1,2,…. 当k=0时,ω=32,f(x)=sin(32x+2π)在[0,2π]上是减函数; 当k=1时,ω=2,f(x)=sin (2x+2π)在[0,2π]上是减函数; 当k≥2时,ω≥310,f(x)=sin(ωx+2π)在[0,2π]上不是单调函数. 所以,综合得ω=32或ω=2. 点评:本题是利用函数思想进行解题,结合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函数进行变换然后进而解决此题.变式训练已知如图2的Rt △ABC 中,∠A=90°,a 为斜边,∠B 、∠C 的内角平分线BD 、CE 的长分别为m 、n,且a 2=2mn.问:是否能在区间(π,2π]中找到角θ,恰使等式cosθ-sinθ=4(cos2C B +-cos 2C B -)成立?若能,找出这样的角θ;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在Rt △BAD 中,m AB =cos 2B ,在Rt △BAC 中,a AB =sinC, ∴mcos 2B =asinC.图2同理,ncos2C =asinB. ∴mncos 2B cos 2C =a 2sinBsinC. 而a 2=2mn,∴cos2B cos 2C =2sinBsinC=8sin 2B ·cos 2B cos 2C sin 2C .∴sin 2B sin 2C =81. 积化和差,得4(cos 2C B +-cos 2C B -)=-1, 若存在θ使等式cosθ-s inθ=4(cos 2C B +-cos 2C B -)成立,则2cos(θ+4π)=-1, ∴cos(θ+4π)=22.而π<θ≤2π, ∴45π<θ+4π≤29π.∴这样的θ不存在.点评:对于不确定的开放式问题,通常称之为存在性问题.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假设结论是肯定的,再进行演绎推理,若推证出现矛盾,即可否定假设;若推出合理结果,即假设成立.这个探索结论的过程可概括为假设——推证——定论.例2 已知tan(α-β)=21,tanβ=71-,且α,β∈(0,π),求2α-β的值. 解:∵2α-β=2(α-β)+β,tan(α-β)=21, ∴tan2(α-β)=)(tan 1)tan(22βαβα---=34. 从而tan(2α-β)=tan [2(α-β)+β]=713417134tan )(2tan 1tan )(2tan ⨯+-=--+-ββαββα=121252125=. 又∵tanα=tan [(α-β)+β]=ββαββαtan )tan(1tan )tan(--+-=31<1. 且0<α<π,∴0<α<4π.∴0<2α<2π. 又tanβ=71-<0,且β∈(0,π), ∴2π<β<π,-π<-β<2π-. ∴-π<2α-β<0.∴2α-β=43π-. 点评:本题通过变形转化为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问题,关键在于对角的范围的讨论,注意合理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必要时,根据三角函数值,缩小角的范围,从而求出准确角.另外,求角一般都通过三角函数值来实现,但求该角的哪一种函数值,往往有一定的规律,若α∈(0,π),则求cosα;若α∈(2π-,2π),则求sinα等. 变式训练若α,β为锐角,且3sin 2α+2sin 2β=1,3sin2α-2sin2β=0,求证:α+2β=2π. 证明:已知两个等式可化为3sin 2α=cos2β, ①3sinαcosα=sin2β, ②①÷②,得aa cos sin =ββ2sin 2cos ,即cosαcos2β-sinαsin2β=0, ∴cos(α+2β)=0.∵0<α<2π,0<β<2π,∴0<α+2β<23π. ∴α+2β=2π. 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4.解答:4.(1)y=21sin4x.最小正周期为2π,递增区间为[28,28ππππk k ++-](k ∈Z ),最大值为21; (2)y=cosx+2.最小正周期为2π,递增区间为[π+2kπ,2π+2kπ](k ∈Z ),最大值为3; (3)y=2sin(4x+3π).最小正周期为2π,递增区间为[224,2245ππππk k ++-](k ∈Z ),最大值为2.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研究了通过三角恒等变形,把形如y=asinx+bcosx 的函数转化为形如y=Asin(ωx+φ)的函数,从而能顺利考查函数的若干性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充分体现出生活的数学和“活”的数学.作业课本复习参考题A 组10、11、12.设计感想1.本节课主要是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通过三角恒等变形,把形如y=asinx+bcosx 的函数转化为形如y=Asin(ωx+φ)的函数,从而能顺利考查函数的若干性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分析、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是三角函数的重要内容.如果给出的三角函数的表达式较为复杂,我们必须先通过三角恒等变换,将三角函数的解析式变形化简,然后再根据化简后的三角函数,讨论其图象和性质.因此,三角恒等变换是求解三角函数问题的一个基本步骤.但需注意的是,在三角恒等变换过程中,由于消项、约分、合并等原因,函数的定义域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导致变形化简后的三角函数与原三角函数不等价.因此,在对三角函数式进行三角恒等变换后,还要确定原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并在这个定义域内分析其性质.2.在三角恒等变化中,首先是掌握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由此导出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公式和积化差、和差化积及半角公式,以此作为基本训练.其次要搞清楚各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自己画出知识结构图.第三就是在三角恒等变换中,要结合第一章的三角函数关系、诱导公式等基础知识,对三角知识有整体的把握.3.今后高考对三角变换的考查估计仍以考查求值为主.和、差、倍、半角的三角函数公式、同角关系的运用仍然是重点考查的地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对角的范围的讨论,从而确定符号.另外,在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问题,以及平面向量为模型的三角变换问题将是高考的热点.对三角函数综合应用的考查,估计仍然以三角与数列、不等式、平面向量、解析几何、三角与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为主,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也可能以解答题形式出现,难度不会太大.应注意新情景立意下的三角综合应用也是考试的热点.。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习题课(第3课时)教学目标重点:学习三角函数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在与代数变换相比较中,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提高推理与运算能力.难点: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 能力点:体会化归、方程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教育点:通过典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点:利用三角恒等变换研究函数性质的高考试题选做.易错点:计算角的三角函数值时,一般要先考虑角的取值范围,使所计算的函数在该范围内单调,以避免讨论,注意发掘隐含的限制角的范围的条件,避免因对隐含条件的疏忽致误.学法与教具1.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2.教具:投影仪. 一、【知识结构】二、【知识梳理】1.半角公式(了解) sin α2=±1-cos α2 cos α2=±1+cos α2tan α2=±1-cos α1+cos αtan α2=sin α1+cos α=1-cos αsin α2.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了解)sin αcos β=12[sin(α+β)+sin(α-β)]cos αsin β=12[sin(α+β)-sin(α-β)]cos αcos β=12[cos(α+β)+cos(α-β)]sin αsin β=-12[cos(α+β)-cos(α-β)]sin α+sin β=2sin α+β2cos α-β2sin α-sin β=2cos α+β2sin α-β2cos α+cos β=2cos α+β2cos α-β2cos α-cos β=-2sin α+β2sin α-β23.求值题常见类型(1)“给角求值”:所给出的角常常是非特殊角,从表面来看较难,但仔细观察非特殊角与特殊角总有一定关系,解题时,要利用观察得到的关系,结合和角、差角、倍角公式消去非特殊角转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而得解.(2)“给值求值”: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关键在于“变角”,使其角相同或具有某种关系.(3)“给值求角”:实质上也转化为“给值求值”,关键也是变角,把所求角用含已知角的式子表示,由所得的函数值结合该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得角.三、【范例导航】题型一、运用倍、半角公式求值例1.求值:(1)212sin 22.5-; (2)已知4tan(2)3πα+=-,其中α为第二象限角,求tan α的值. 【思路点拨】逆用倍角公式求值. 【解答】(1)2212sin 22.5cos 452-==; (2)因为4tan(2)3πα+=-,所以4tan 23α=-, 所以22tan 41tan 3αα=--,因为α为第二象限角,所以tan 0α<,所以1tan 2α=-.【点评】利用倍、半角公式求值的关键在于转化,将未知向已知转化或将非特殊角转化为特殊角,并且消除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而得解.此外,在解题时还要应注意二倍角公式与两角和公式的内在联系,准确理解倍角公式中角度之间的“二倍”关系,这样有助于我们灵活运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变式练习1:下列各式中,值为为12的是( ) A .sin15cos15 B .22cos 112π- C .D . 2tan 22.51tan 22.5- 答案:D .题型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例2.化简:1+cos θ-sin θ1-cos θ-sin θ+1-cos θ-sin θ1+cos θ-sin θ.【思路点拨】对于和式,基本思路是降次、消项和逆用公式;对于三角分式,基本思路是分子与分母约分或逆用公式;对于二次根式,注意二倍角公式的逆用.另外,还可以用切化弦、变量代换、角度归一等方法.【解答】原式=2cos 2θ2-2sin θ2cos θ22sin 2θ2-2sin θ2cos θ2+2sin 2θ2-2sin θ2cosθ22cos 2θ2-2sin θ2cosθ2=2cos θ2⎝⎛⎭⎫cos θ2-sin θ22sin θ2⎝⎛⎭⎫sin θ2-cos θ2+2sin θ2⎝⎛⎭⎫sin θ2-cos θ22cos θ2⎝⎛⎭⎫cos θ2-sin θ2=-cos θ2sin θ2-sin θ2cos θ2=-cos 2θ2+sin 2θ2sin θ2cosθ2=-2sin θ.【点评】 化简的原则是形式尽量简单,三角函数名称尽量少,次数尽量低,最好不含分母,能求值的尽量求值.本题两项分子、分母都较复杂,要充分利用倍角公式进行处理.对于根式形式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常以化去根号为目标,为此常将被开方的式子配成完全平方,化简时要注意角的范围.变式练习2.计算:sin20°-cos50°cos80°=________.答案:原式=cos70°-cos50°cos80°=cos (60°+10°)-cos (60°-10°)sin10°=-2sin60°sin10°sin10°=-3.题型三、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例3.求证:sin 2x(sin x +cos x -1)(sin x -cos x +1)=1+cos x sin x .【思路点拨】观察等式两边的差异(角、函数、运算的差异),从解决某一差异入手(同时消除其他差异),确定从该等式的哪边证明(也可两边同时化简),.【证明】左边=2sin x cos x[sin x +(cos x -1)][sin x -(cos x -1)]=2sin x cos xsin 2x -(cos x -1)2。
高二数学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案(通用11篇)高二数学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基本的三角恒等式,如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
2、能够运用三角恒等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三角恒等式的理解和记忆。
2、三角恒等变换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三角恒等式的灵活运用和复杂三角表达式的化简。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三角恒等式、例题和练习题。
2、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已知的三角函数公式推导出新的三角恒等式?二、新课讲解1、讲解三角恒等式的基本概念,介绍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公式。
2、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三角恒等式进行三角恒等变换。
3、引导学生总结三角恒等变换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三、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四、巩固提升分析一些较复杂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灵活运用三角恒等式进行化简。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三角恒等变换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三角恒等变换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演示和课堂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但在处理较复杂问题时,部分学生仍显得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更多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三角恒等变换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数学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案 2理解并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公式,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的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
能够运用三角恒等变换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函数化简、求值及证明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三)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三角公式及其变形公式.(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抓住角、函数式得特点,灵活运用三角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差、倍角公式的灵活应用.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应用和、差、倍角公式的进行三角式化简、求值、证明.教学过程例1:教材P141面例4例1. 如图,已知OPQ 是半径为1,圆心角为3π的扇形,C 是扇形弧上的动点,ABCD 是扇形的内接矩形.记∠COP =?,求当角?取何值时,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面积. 例2:把一段半径为R 的圆木锯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木料,怎样锯法能使横截面的面积最大?(分别设边与角为自变量)解:(1)如图,设矩形长为l ,则面积224l R l S +=,所以,4)()4(22222222l R l l R l S +-=-=当且仅当,224222R R l == 即R l 2=时,2S 取得最大值44R ,此时S 取得最大值22R ,矩形的宽为R RR 2222=即长、宽相等,矩形为圆内接正方形. (2)设角为自变量,设对角线与一条边的夹角为θ,矩形长与宽分别为θsin 2R 、θcos 2R ,所以面积θθθ2sin 2sin 2cos 22R R R S =⨯=.而12sin ≤θ,所以22R S ≤,当且仅当12sin =θ时,S 取最大值22R ,所以当且仅当︒=902θ即︒=45θ时, S 取最大值,此时矩形为内接正方形.变式:已知半径为1的半圆,PQRS矩形的面积最大,并求最大面积时的值.解:设,α=∠SOP 则,cos ,sin αα==OS SP故S 四边形PQRS ααα2sin cos 2sin =⨯=故α为︒45时,1max =S课堂小结建立函数模型利用三角恒等变换解决实际问题.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P.139到P.142;2. 《习案》作业三十五.。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案教学设计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17页的第一课时“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1. 了解三角恒等变换的概念;2. 学习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公式;3. 学会运用三角恒等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公式,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转化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公式;难点:灵活运用三角恒等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教材、练习本、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实际问题:一个正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求分割后的三角形的面积。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三角恒等变换解决此问题。
2. 知识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2)教师讲解三角恒等变换的概念,并展示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公式;(3)教师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运用方法。
3. 随堂练习:(1)教师给出几个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3)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辅导。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三角恒等变换:1.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2.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1/2 base height;3. 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公式:sinα = sin(π/2 α),cosα = cos(π/2 α),tanα = tan(π/2 α)。
七、作业设计α = 120°,β = 150°,γ = 210°。
答案:α' = 60°,β' = 30°,γ' = 30°。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求这种y=asin 2x+bsinxcosx+ccos 2x 函数的最值,应先降幂,再利用公式化成Asin(ωx+φ)型的三角函数求最值.图1解:略例2 求函数y=sin 4x+23sinxcosx-cos 4x 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小值;并写出该函数在[0,π]上的单调递增区间.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解题,本题主要考查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和周期性等基础知识.先用二倍角公式把函数化成最简形式,然后再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解:y=sin 4x+23sinxcosx-cos 4x=(sin 2x+cos 2x)(sin 2x-cos 2x)+3sin2x=3sin2x-cos2x=2sin(2x-6π). 故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π;最小值是-2;在[0,π]上单调增区间是[0,3π],[65π,π].目标检测:已知函数f(x)=cos 4x-2sinxcosx-sin 4x, (1)求f(x)的最小正周期; (2)若x ∈[0,2π],求f(x)的最大、最小值.(1)找出S 与α之间的函数关系;(2)由得出的函数关系,求S 的最大值.,通过三角变换,如设AD=x,S=x(x x 3312--),尽管对所得函数还暂时无法求其最大值,但能促进学生对函数模型多样性的理解,并能使学生感受到以角为自变量的优点.本题主要考查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和周期性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此题的思路师矫正学生经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研究得出结论学生经过探究讨论找出关系式进行整理学生把形如y=asinx+bcosx 的函数转化为形如y=Asin(ωx+φ)的函数,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个过程中蕴涵了化归思想.学生小组讨论探究交流,两名学生板演已知函数f(x)=sin(ωx+6π)+sin(ωx -6π)-2cos 22x ω,x∈R (其中ω>0).(1)求函数f(x)的值域;(2)若函数y=f(x)的图象与直线y=-1的两个相邻交点间的距离为2π,求函数y=f(x)的单调增区间.。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三角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抓住角、函数式得特点,灵活运用三角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和、差、倍角公式的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
如何灵活应用和、差、倍角公式的进行三角式化简、求值、证明.
教学过程
例1:教材P141面例4
例1. 如图,已知OPQ 是半径为1,圆心角为3π
的扇形,C 是扇形弧上的动点,ABCD 是扇
形的内接矩形.记∠COP =α,求当角α取何值时,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面积.
例2:把一段半径为R 的圆木锯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木料,怎样锯法能使横截面的面积最大?(分别设边与角为自变量)
解:(1)如图,设矩形长为l ,则面积2
24l R l S +=, 所以,4)()4(22222222l R l l R l S +-=-=当且仅当,22422
2
R R l == 即R l 2=时,2S 取得最大值44R ,此时S 取得最大值22R ,矩形的宽为
R R
R 2222
=即长、宽相等,矩形为圆内接正方形. (2)设角为自变量,设对角线与一条边的夹角为θ,矩形长与宽分别为
θsin 2R 、θcos 2R ,所以面积θθθ2sin 2sin 2cos 22R R R S =⨯=.
而12sin ≤θ,所以22R S ≤,当且仅当12sin =θ时,S 取最大值22R ,所以当且仅当︒=902θ即︒=45θ时, S 取最大值,此时矩形为内接正方形.
变式:已知半径为1的半圆,PQRS 是半圆的内接矩形如图,问P 点在什么位置时,矩形的
面积最大,并求最大面积时的值.
解:设,α=∠SOP 则,cos ,sin αα==OS SP
故S 四边形PQRS ααα2sin cos 2sin =⨯=
故α为︒45时,1max =S
课堂小结
建立函数模型利用三角恒等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1. 阅读教材P .139到P .142;
2. 《习案》作业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