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Ⅱ号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肌损伤和心肌酶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76.53 KB
- 文档页数:2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测进展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AMI发病后1~3h是通过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挽救濒死心肌的“黄金”时间——AMI发病后1h内得到治疗,死亡率约为1%;若6h后才得到救治,死亡率将达10%~12%。
因此,寻找AMI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标志物是每一位检验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应具有高度的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周转时间短、方法简便、价格低廉。
但迄今尚无一个完全达到此要求的标志物,各种标志物均各有其特点,因而各实验室多采用几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用于诊断心肌损伤。
1 心肌损伤的血清酶学检测发展历程心肌细胞中含有一些酶,这些酶在心肌细胞损伤后释放入血,其活性或质量的增高可以反映心肌受损的时相及程度。
1954年,Ladue等首先发现GOT在AMI病人血中增高,提出GOT可作为AMI的诊断标志物。
1955年,Wroblewski等发表文章,认为血中LDH的变化也与AMI有关。
1957年,Wessell等发现LDH有不同组分,AMI时某一组分的变化尤其明显。
1960年,Dreyfus等报道CK在AMI病人血清中明显增高,特异性较GOT、LDH高。
1966年,Van der Veen等发现,CK的MB同工酶(CK-MB)对AM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都优于当时临床应用的其他标志物。
在上世纪70~90年代初,上述血清酶(AST、LDH、α-HBDH、CK)曾广泛用于AMI的诊断,称为心肌酶谱分析。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会同一些主要心脏病学术团体共同制订AMI的三条诊断标准:有剧烈而持久的胸痛史、典型的心电图(ECG)改变、系列酶活性的变化。
研究发现CK和LDH同工酶的诊断特异性和灵敏度明显比总酶高,所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CK-MB成为诊断心肌梗死(MI)生化标志物的“金标准”。
2 心肌损伤的蛋白标志物检测进展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研究发现心肌中的一些蛋白质的诊断价值更高。
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复习生物化学(6)心肌损伤的标志物《考纲要求》1.酶学检查熟练掌握(1)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酶及标志蛋白的动态变化(2)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和同工酶亚型、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检查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方法评价2.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查及BNP/NTproBNP(1)肌钙蛋白T和I的测定及其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熟练掌握(2)超敏肌钙蛋白T和I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了解(3)肌红蛋白测定及其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熟练掌握(4)在诊断心肌梗塞和进行溶栓治疗时,综合考虑应选择的试验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5)BNP/NTproBNP临床应用熟练掌握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典型的病例可以根据病史、症状及心电图(ECG)的特殊改变进行诊断。
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约有25%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0%左右的AMI患者缺乏ECG的特异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在诊断AMI时尤为重要。
AMI 后梗塞部位心肌细胞内的化学物质将释放到外周血中,通过对这些化学物质的测定可诊断AMI。
决定一种标志物血浓度变化的因素有:该物质的分子大小。
在细胞内的分布(胞浆中的小分子蛋白较结构蛋白更易进入血液循环)、释放率、清除率和心肌特异性等。
一、酶学标志物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最常用的心肌损伤诊断标志物为心肌酶谱即:CK/CK-MB,LD/LD1,AST。
九十年代以后,发现了一些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和特异性和敏感度均较佳的确定性标志物,而AST、LD 及其同工酶,包括αHBDH等在内的血清酶学标志物因为特异性不高,AMI后出现异常的时间相对较晚,目前在AMI诊断中已逐渐少用以致基本不再应用。
(一)肌酸激酶(CK)1.概况:肌酸激酶分子量为86KD,广泛存在于细胞浆和线粒体中,该酶催化体内ATP与肌酸之间高能磷酸键转换生成磷酸肌酸和ADP的可逆反应,为肌肉收缩和运输系统提供能量来源。
据WHO的标准,心肌梗死的诊断必须具备下列三项中的两项:胸痛或不适的临床表现、连续的心电图演变、心肌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其中以血清生化标志最为敏感和最为特异,对症状模糊、心电图改变不典型的病例要多依靠血清生化标志协助诊断。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一般有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心肌损伤或者坏死后这些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分布很广,几乎全身各个组织都有。
但是各器官和组织的含量有很大区别含量最多的是心机和肝脏,约为正常血清酶活性的7000~8000倍,其次是肾脏和骨骼肌,约为正常血清酶活性的5000倍。
红细胞中的AST较血清高15倍,因此用于诊断的血液标本应避免溶血。
急性心肌梗死50~96%患者于发病后8~12h开始出现AST活性升高,24~48h内血清AST活性达到峰值,常为正常值的2~20倍,高活性维持3~5d后恢复正常,故对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由于AST存在于许多组织和器官内,故其特异性不高,在心肌梗死以外的一些疾病,如肺梗死、心包炎、心动过速、充血性心力衰竭、原发性肝胆疾病、骨骼肌疾病、外科手术和心脏转复术,以及传染病和口服避孕药后,AST均升高。
由此表明,AST的特异性较差。
谷丙转氨酶(ALT)ALT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中,肝细胞为最多,整个肝脏内转氨酶含量约为血中含量的100倍,正常时,只有少量释放入血中,血清中其酶的活性即可明显升高。
血清ALT活性增高①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胆管炎等。
②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和脑出血等。
③药物和毒物:氯丙嗪、异菸肼、奎宁、水扬酸制剂及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同磷等引起ALT活性增高。
同时测定谷丙转氨酶(ALT)和AST,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因心肌内ALT活性低,在急性心肌梗死时ALT升高不明显活不升高,AST/ALT>1。
紫色————D-二聚体——————————D-Dimer 橙色————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 绿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蓝色————心肌肌钙蛋白Ⅰ———————cTnl红色————肌红蛋白——————————Myo【心梗三项】心脏标志物cTnI/Myo/CK-MB三项联用的临床意义心脏标志物cTnI/Myo/CK-MB三项联用的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损伤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各种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炎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坏死。
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心脏标志物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而绝大多数人心肌梗塞的症状是胸痛和胸闷憋气。
其诱因一般为,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大手术后或大出血休克等。
年龄上,四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中年男性是患心肌梗塞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肌酸激酶同工酶MB、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产品越来越多,并逐渐被临床所接受,这三项的组合多被称为“心梗三项”。
磁敏免疫分析仪根据临床需求提供了此心梗三项测试卡,可在床旁15min内完成三个项目的检测。
其临床意义介绍如下:肌红蛋白(Myo)存在于心脏骨骼的横纹肌中。
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释放到血液中。
肌红蛋白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发病1~3h即可出现异常增高。
Myo虽然心肌特异性不高,但心肌梗死后迅速地从坏死的心肌中释放出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Myo阴性特别有助于排除AMI 的诊断。
由于Myo在血中半衰期短,所以又有助于观察AMI 病程中有无再梗死发生以及梗死有无扩展。
Myo还是AMI 溶栓治疗中评价再灌注与否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6-05-24T11:39:08.1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2期作者:徐陶锐1 李保2(通讯作者)王家璞1 闫文婷1 [导读]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心肌梗死是现临床的多发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闭塞,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肌细胞发生死亡。
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 2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太原 030001心肌梗死是现临床的多发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闭塞,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肌细胞发生死亡,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是研究梗死性心脏病病理机制和相关治疗药物疗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有很多种方法,譬如药物治疗、细胞技术等。
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使用之前都要进行大量的动物实验,只有在动物实验出现了治疗的效果才能进而在临床应用。
其中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是研究心肌梗死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模型,它能够客观的反应治疗效果以及在心肌梗死过程中心电活动、室壁运动的变化,对临床进一步揭示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及对心肌缺血损伤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章就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进行一个简单的叙述。
1.结扎法1.1麻醉方法的选择大鼠的麻醉方法常见的有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吸入麻醉等方法,在实验中所用的麻醉药物常见的有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乙醚等。
其中戊巴比妥钠或水合氯醛通过腹腔注射给药可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1】,它的优点是给药途径便利、麻醉起效快、麻醉深度适中,但在麻醉时要对麻醉剂量的选择要非常谨慎,应当按公斤体重来计算,从低剂量开始给药,譬如10%的水合氯醛按照0.3ml/100g为起始量,5~10min起效。
麻醉太浅,大鼠容易清醒发生挣扎,不利于手术操作;麻醉太深,则术后大鼠不易清醒,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堵塞气道,会导致大鼠难以恢复正常的自主呼吸【2】,拔呼吸机插管较困难,容易导致实验大鼠的肺水肿、感染、呼吸肌麻痹等,会大大增加大鼠围手术期死亡率。
冠心Ⅱ号的功效与作用
冠心Ⅱ号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是包含了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中药材,是药食同源的纯天然配方,下面我们就去看看相关的介绍吧。
【拼音名】
guanxin2hao
【处方】
丹参30g,赤芍15g,川芎15g,红花15g,降香15g。
【药理作用】
①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心脏血管疾病》(1974;3:259):实验结果表明,冠心病病人在服药后二至三个月ADP诱导血小板的聚集滴度较服药前明显下降;给一组家兔静脉注射冠心Ⅱ号后30
分钟、60分钟和90分钟,ADP诱导血小板的60秒的聚集和最大的聚集程度较给药前均有减低,而另一组给生理盐水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程度较给水前有所增加,两组有非常显着的差异。
②扩张血管、解除平滑肌痉挛及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3:176):先给小白鼠冠心Ⅱ号注射液,后滴肾上腺素的7/10动物肠系膜微动脉血流末停止,3
/10微动脉末收缩;冠心Ⅱ号与肾上腺素同用,可推迟血流停止时间,并使恢复时间缩短;先给肾上腺素,后滴冠心Ⅱ号对血流变化影响不显。
实验观察表明冠心Ⅱ号对肾上腺素引起的小白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有预防及对抗作用。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祛瘀通络。
主冠心病、胸闷不适,或有胸前疼痛,心悸,气憋等。
【摘录】
《古今名方》引北京冠心病防治组方
上面就是本文对于冠心Ⅱ号这种方剂的一些介绍,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试一下。
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冠心病的心肌酶谱和心肌损伤指标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会引发心肌损伤。
在临床上,通过心肌酶谱和心肌损伤指标的检测可以判断心肌是否受到了损伤。
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的心肌酶谱和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心肌酶谱和心肌损伤指标心肌酶谱是指测定血液中心肌酶的一组检验项目,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
这些酶是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特定酶类,当心肌受损时,这些酶会释放入血液中,通过检测其水平变化可以判断心肌是否受到了损伤。
心肌损伤指标是对心肌损伤程度的衡量指标,常见的指标有肌红蛋白(TnI和TnT)、心肌钙蛋白(cTnI和cTnT)等。
这些指标在心肌受损后会迅速上升,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高水平,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预后。
二、心肌酶谱和心肌损伤指标的临床应用1. 早期诊断心肌酶谱和心肌损伤指标的检测可以在症状出现之前几小时进行,通过监测酶类的释放可以尽早发现心肌损伤的存在。
特别是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急性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 判断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心肌损伤指标的水平与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通过测量指标的水平可以判断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一般来说,指标水平越高,心肌损伤越严重。
3. 评估预后心肌酶谱和心肌损伤指标的水平变化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情况。
如果指标水平下降缓慢或持续升高,可能意味着治疗效果不佳或发生了心肌再损伤。
通过及时监测指标的变化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指导后续治疗和护理。
三、心肌酶谱和心肌损伤指标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 检测时机心肌损伤指标的水平变化有一定的时间窗口,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上升和下降曲线。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2. 个体差异不同的人群在心肌酶谱和心肌损伤指标的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解读检测结果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避免误诊或漏诊。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必看考点(题库版)1、单选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最早出现的标志物是()A.MbB.CKC.CK-MBD.cTnTE.cTnI正确答案:A2、单选男性,51岁,胸痛发作(江南博哥)24小时,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心电图示ST段抬高,有慢性支气管炎史和20年吸烟史。
查血清AST256U/L,LD4640U/L,CK1560U/L,CK-MB18%,最有可能的病因是()A.急性心肌梗死B.二尖瓣狭窄致右心衰竭C.急性肾衰D.肝硬化E.骨骼肌疾病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心肌损伤酶谱一般指AST、LD、CK及后两者的同工酶,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酶谱异常。
3、单选急性心肌梗死时,下列哪种血清酶持续时间可能最长()A.MBB.CK-MBC.cTnD.ASTE.CK-MM3/CK-MM1正确答案:C4、单选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心肌酶谱检测指标()A.CK-MBB.LDH1C.LDH2D.CKE.cTn正确答案:E5、单选患者,男54岁,压榨性中心性胸痛发作后3小时就诊,查体:面色苍白、出汗,血压110/90mmHg,脉搏78次/min,心音正常,心电图ST段抬高,实验室检查:K+3.2mmol/L,Na+138mmol/L,尿素氮9.2mmol/L,CK90U/L。
该患者首先应确诊的疾病是().A.肺心病B.肾衰竭C.骨坏死D.急性心肌梗死E.营养不良正确答案:D6、单选?患者,男性,59岁。
有高血压病史5年,否认其他疾病史。
于晚餐后4小时突发胸闷、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伴上腹疼痛,到急诊室就诊。
体检:血压80/50mmHg,体温37.4℃,呼吸56次/分,上腹部轻度肌紧张伴压痛。
为了鉴别高血糖是应激所致还是原来已经有糖尿病,以下指标最有参考价值的是()A.空腹血糖B.餐后2小时血糖C.随机血糖D.HbAlcE.OGTT正确答案:D7、单选?患者男性,55岁,1周前心前区剧烈疼痛,随后心悸、气促,当时未就诊,现疑诊急性心肌梗死。
小鼠心梗模型成功的标准一、心肌梗死诊断明确在模型制作成功后,小鼠应出现明显的心肌梗死症状。
这可以通过一系列诊断指标来确定,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
1. 心电图:心肌梗死会导致心电图出现特定的异常波形,如ST段抬高、T波倒置等。
如果模型小鼠的心电图表现与人类心肌梗死相似,那么可以认为模型是成功的。
2.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用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在心肌梗死模型中,超声心动图通常显示心脏扩大、心肌变薄、心肌收缩功能下降等。
3. 心肌酶谱: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
心肌梗死会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升高,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评估心肌梗死的程度。
二、模型制作过程中,小鼠死亡或存活率应符合预期在制作模型的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小鼠的死亡或存活情况。
如果死亡或存活率与预期不符,那么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模型的制作方法或实验条件。
三、存活小鼠应出现心肌收缩功能下降,以判断梗死面积及心肌功能受损程度在成功的模型中,存活的小鼠应该出现心肌收缩功能下降的现象。
这可以通过药物负荷试验或超声心动图等手段来评估。
药物负荷试验通常使用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来刺激心脏收缩,并观察小鼠的反应。
超声心动图则可以直接测量心脏的收缩功能。
四、模型应具有可重复性,即多次制作模型后结果应一致为了证明模型的可靠性,应该多次制作模型并进行评估。
如果每次制作模型后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那么可以认为该模型是可重复的。
这有助于确保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使其能够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重复验证。
综上所述,小鼠心梗模型的成功的标准包括:心肌梗死诊断明确,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指标异常;模型制作过程中,小鼠死亡或存活率应符合预期;存活小鼠应出现心肌收缩功能下降,以判断梗死面积及心肌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模型应具有可重复性,即多次制作模型后结果应一致。
这些标准有助于确保模型的可靠性,从而为研究心肌梗死及相关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工具。
室上速引起心肌酶谱升高的临床观察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PSVT)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严重而持久的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易导致机体各种并发症,我院心内科自2007年6-2008年6月共收治室上速发作患者48例引起心肌酶谱成倍升高者15例。
1临床资料1.1对象与方法:我院心内科自2007年6-2008年6月共收治室上速发作患者48例引起心肌酶谱成倍升高者15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17岁-75岁,心功能(NYHA)Ⅱ级以上。
基础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两或三种病合并存在,凡含有冠心病分在冠心病组,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合并存在的分在糖尿病组,共分为4组,分组如下表:1.2方法:所有室上速发作患者入院后均常规查心肌酶谱+TNT,治疗(1)刺激迷走神经(2)药物干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胺碘酮或心律平转复,(3)如果药物转复失败,均给予食道调博转复,(4)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治疗。
患者分组及PSVT发作持续时间与心肌酶谱升高的关系如下:分组基础病例数室上速持序例数心肌酶谱阳性率时间(小时) 正常成倍升高+TNT阳性(%)A 冠心病15 ≥3h 10 4 6 40%<3h 5 3 2B 高血压病11 ≥3h 8 6 2 18.1%<3h 3 3 0C 糖尿病9 ≥3h 6 3 3 44.4%<3h 3 2 1D 健康13 ≥3h 9 8 1 6.7%<3h 4 4 02结果A、B、C三组均与D组比较经X2检验,A、C组 p〈 0.01 差异有显著性,B组阳性率较D组高但经统计学处理P〉0.1,故无统计学差异从上述结果可看出:1.冠心病患者发生室上速较易引起心肌酶谱成倍升高,糖尿病作为冠心病的等位症亦较易引起心肌酶谱成倍升高,其机制考虑为:冠状动脉主要靠心脏舒张期供血,室上速发作时患者的心室率多在150次/分以上,心脏舒张期明显缩短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进一步加重,其心电图表现多为非ST段抬性高性心肌梗塞,考虑应为微梗塞或非透壁性心梗,临床并发症较普通心肌梗塞少,但患者室上速反复发作势必对患者的心肌供血及患者的心功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动物实验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估下文是关于动物实验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估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动物实验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估(一) 动物心梗实验设计方案联系个人所学专业,选取某种或某类疾病,设计相关实验的动物模型,详细描述其方法及步骤,并阐述所选动物种类和级别的理由以及该动物日常生活和实验的环境要求(包括进出该环境的顺序),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MicroRNA-378(miR-378)在心肌肥厚中的研究一、实验原理: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长约22个碱基,能通过与靶mRNA3’非翻译区(3’UTR)互补配对,使其翻译受到抑制,从而在转录后水平对生物体内基因时序性表达起到精细调节作用。
miRNA的表达变化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实验通过异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实验动物心肌肥厚,然后用PCR技术测定心肌细胞中miRNA的变化。
二、实验目的:通过统计学方法观察miRNA在正常心肌细胞和心肌肥厚的心肌细胞中的差异,从而将miRNA作为诊断心肌肥厚的潜在的生物学标志。
三、实验材料及步骤:Wistar雄性大鼠30只(200~250g/只,SPF级别),异丙肾上腺素(ISO),去甲肾上腺素(NE),生理盐水。
分组及造模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讲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ISO处理组、NE组。
ISO处理组:10只大鼠连续7天背部皮下注射ISO( 4 mg/kg/天),制成心肌肥厚模型。
NE处理组:10只大鼠连续7天背部皮下注射NE(4 mg/kg/天),制成心肌肥厚模型。
对照组:10只大鼠同法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4 mg/kg/天),制成心肌肥厚模型。
检测造模是否成功高频超声检测分别于造模后第2周,称取大鼠质量,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后,仰卧固定,将其胸前部剃毛,应用TOSHIBA-6000超声诊断仪,频率为MHz的探头置于其胸左侧,取径(LVEDD,LVESD)。
Rev-erb激动剂GSK4112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和心脏重塑的影响周中淑;傅春江;邹雪;唐黎【摘要】目的观察Rev-erb激动剂GSK4112对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损伤和心脏重塑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 方法 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对照组(n=12)、假手术给药组(n=12)、实验对照组(n=12)和实验给药组(n=12).实验组给药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皮下注射100μg/kg Rev-erb激动剂GSK4112.实验对照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皮下注射100 μg/kg生理盐水.假手术给药组仅切开皮肤;皮下注射100 μg/kg Rev-erb激动剂GSK4112.假手术对照组仅切开皮肤;皮下注射100 μg/kg生理盐水.造模后2h取标本,检测各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梗死壁厚度、心肌细胞凋亡、梗死边缘区血管新生,TUNEL染色阳性率表征心肌细胞凋亡,测定心脏重塑指标(D/L、LVEDd、IVST、LVPWT、LVM和LVMI),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实验对照组心肌梗死面积为(51.32±2.40)%,实验给药组心肌梗死面积为(43.96±1.75)% (P<0.05).实验对照组心肌梗死壁厚度为(0.38±0.01)mm,实验给药组心肌梗死壁厚度为(0.54±0.02) mm(P<0.05).实验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高达(6.02±0.57)%,实验给药组细胞凋亡率降为(3.79±0.21)%(P<0.05).实验对照组心肌梗死边缘区血管密度为31.65 +2.38,实验给药组心肌梗死边缘区血管密度为48.96±3.55(P<0.05).实验给药组的D/L、LVEDd、LVPWT、LVM和LVMI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实验给药组的D/L、LVEDd、和LVM均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和假手术给药组(P<0.05).实验对照组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和假手术给药组(P<0.05).实验对照组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但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和假手术给药组(P<0.05). 结论 Rev-erb激动剂GSK4112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后大鼠机体内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从而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损伤和阻止心脏重塑.【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50)002【总页数】6页(P125-130)【关键词】Rev-erb激动剂;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性损伤;心脏重塑;大鼠【作者】周中淑;傅春江;邹雪;唐黎【作者单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42;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42;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42;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
知名中医郭士魁独创冠心2号方,在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经验分享冠心2号方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剂。
该方是由已故著名中医临床家郭士魁先生所创制,1972年由阜外医院院长吴英恺为组长的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建立,10多家医院协作,数以千计的病人运用此方治疗,成效卓著,有效率达80%以上,是一首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良方,值得学习和推广运用。
笔者多年来用该方为基础方,对50余例冠心病病人临床运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如何运用冠心2号方由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降香等一派活血化瘀药组成,为何用于冠心病各型均能取效呢?这是因为瘀血内阻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
传统中医把冠心病视为“胸痹”,认为胸痹的病机是“阳微阴弦”。
“阳微”是指正气亏虚,包括气血阴阳的亏虚:“阴弦”是指邪实,包括瘀血、痰浊、阴寒等。
无论正虚或邪实,其胸痹皆有程度不同的存在着瘀血内阻这一基本病机。
西医认为冠心病是多种原因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变窄这一病变基础,正符合中医瘀血内阻的认识。
说明各型冠心病皆有瘀血内阻这一基本病机存在。
临床运用冠心2号方治疗冠心病有效正是切中了这一基本病机,体现了中医辨病论治精神。
要用好用活冠心2号方,就必须在面对每一位患者时对证的辨析准确。
具体地说,如果患者以心胸刺痛,痛有定处为主症,结合唇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投以该方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若以胸脘满闷为主症,并见苔腻脉滑当以该方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
若以心痛如绞,遇寒即发为主症,并见舌淡暗,脉沉迟,当以该方合瓜蒌薤白桂枝汤化裁。
若以胸痛隐隐,气短乏力,心悸汗出为主症,并见舌红苔薄少津,脉细数,当以该方合生脉散化裁。
若以胸痛心悸,形寒肢冷为主症,舌淡胖,有齿痕,脉沉弱,当以该方合金匮肾气丸化裁。
如果我们把这些常见证型熟记于心,有的放矢地运用冠心2号方,将会收到可喜的疗效。
2 病案举例例1:患者,男,77岁。
2009年7月5日就诊。
反复胸闷心悸10余年,加重伴胸闷刺痛2天。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估1 对象与方法?1. 1研究对象清洁级雄性Spreague-Dawley (SC)大鼠20 只,体质量250〜300 g (275± 15. 3) 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
1 .2 研究方法?1 . 2. 1 MI 模型的建立[2-3] 氯胺酮( 75 mg/kg )腹腔注射麻醉,经口人工呼吸(导管置于大鼠的舌体与上颌之间),连接小动物呼吸机予以正压通气,潮气量3〜5 ml/100 g ,呼吸频率60次/min,吸呼比1? : ?1。
左侧胸部备皮,消毒手术区域,经胸骨左缘第4 肋间开胸,钝性分离肌肉,以眼科开睑器撑开肋间肌切口,暴露心脏,剪开心包,于肺动脉圆锥与左心耳之间距主动脉根部2~3 mm处,用7-0眼科无创缝合针,穿过前降支深部连同一小束心肌一并结扎。
根据心电图和心肌组织颜色确定冠脉结扎成功。
逐层缝合胸壁,自主呼吸恢复后拔出通气导管。
大鼠清醒后送动物房饲养,规律照明,自由进食和饮水。
术后连续3 d 予以青霉素40 万U 腹腔注射以预防感染。
假手术对照组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步骤相同。
1. 2. 2 超声心动图检查[4]3% 戊巴比妥钠( 45 mg/kg )腹腔注射麻醉,用Philips Sonos 5500型多功能超声诊断仪( S12探头,频率5~12 MHz),在胸骨旁以二维超声和M型超声测量左室收缩末径(LVSd、左室舒张末径(LVDd、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PWd、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AWd Ml组为梗死区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分别计算梗死区变薄指数(BBZS即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后壁厚度)和非梗死区增厚指数(ZHZS即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前壁厚度)。
所有参数均在3 个连续的心动周期中进行测量并取平均值。
1.2.3 血流动力学检查[5]3%戊巴比妥钠(45mg/kg)腹腔注射麻醉,气管切开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