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20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人体的三道防线学习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的类型。
学习重点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的类型。
学习难点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一、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人体的三道防线。
二、理解记忆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知识准备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材助读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排除,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可分为和。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2)免疫(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系统()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人体免疫的防卫功能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1)、免疫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2)、抗原:。
如、等。
特点:①。
应当指出的是,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等。
②。
③。
这种性质取决于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这些物质叫做,它是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抗原分子在的作用下,使其内部的暴露出来,才能发挥的作用。
)(3)、抗体:①分布:。
②化学本质:。
③分泌抗体的细胞:______ 。
预习自测题课内探究质疑探究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2、人体能靠激素来直接杀灭病原体吗?3、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归纳总结1特别提醒:①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
②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③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知识网络图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当堂检测1、新生儿在出生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 B. 新生儿的皮肤,粘膜有极强的杀菌力C.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D.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2、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A.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血小板D.淋巴细胞课后反思课后训练3、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4、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只有突破前两道防线,才会引起特异性免疫B.抗原能与抗体或浆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C.机体自身的组织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5、下列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A.皮肤和黏膜B.血液和消化液C.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D.溶菌酶6、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7、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8、下列哪项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B.接种卡介菌预防结核菌感染C.新生婴儿从母体获得抗体 D.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此病9、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会出现相应的抗体。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第一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的第一课时。
在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有如下说明: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1、课程理念: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落实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即提高生物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重点落实三个理念,即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三道防线,重点是第三道防线的两种作用方式、三种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机制。
(2)培养学生能力:关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疫苗接种问题,提升分析、判断能力;教学中出示相关配套的图片,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采用图解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对比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和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理解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防御机制,关注自身和他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与健康。
3、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计划免疫、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由于时间较长,因此对于以上知识点的认识可能会有些模糊。
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并为下一课时解释艾滋病的病因做准备。
4、设计思路:(1)理清脉络,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框架。
本节课重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难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按照“三道防线---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第三道防线中的两种免疫作用方式”的教学思路,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帮助学生构建出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的知识框架,学会运用免疫学的原理解释免疫疾病的致病机理,形成“全面系统”的观念。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含解析1.下列不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A.胃液对病菌的灭杀作用B.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C.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D.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阻挡作用解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其中溶菌酶若在唾液、胃液中则属于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则属第二道防线。
答案:C2.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体液中的溶菌酶灭杀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C.非特异性免疫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D.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解析: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组成,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起作用。
答案:B3.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
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地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解析: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这种心脏病被称为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答案:D4.(2017·全国卷Ⅰ)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解析: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一、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态。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三、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主要)、监控和清除监控和清除: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损伤)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防卫: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或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一)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注:○唾液、胃液中均有杀菌物质,但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第一道防线。
○2多数情况下,抗原物质被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阻隔于人体之外。
(三)抗原和抗体(1)抗原①概念: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花粉、癌细胞等。
②特点a.具有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包括细菌、病毒、花粉等。
但自身的一些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癌细胞,损伤、衰老的细胞等)。
b.具有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如蛋白质。
c.具有特异性: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使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2)抗体①概念: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如抗毒素、凝集素等。
②化学本质:只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参与合成与分泌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
③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4种类: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5与抗体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细胞核、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图解(1)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也能识别抗原,但无特异性;抗体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属于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同一生物体内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不同,但是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为它们都来源于同一受精卵的分裂、分化。
高考生物基础知识回扣考点回扣10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基础知识填空]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和等。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3.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三部分。
免疫细胞主要指;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等。
5.人体免疫的第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6.体液免疫过程中,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细胞吞噬消化。
7.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分化形成细胞,进而与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8.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细胞,且一种只能分泌种抗体。
9.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细胞。
10.记忆细胞寿命长,能“记住”入侵的抗原;二次免疫反应,产生抗体。
11.胞内寄生生物,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免疫清除。
12.免疫功能异常会出现:、过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
[易错易误判断]1.细胞外液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
()2.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血红蛋白、代谢废物、气体、激素及各类营养物质。
()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完全相同。
()4.内环境稳定的人,其生命活动就一定正常。
()5.细胞只要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6.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均需抗原的刺激。
()7.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8.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细胞短但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
()9.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10.效应T细胞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并消灭抗原。
()11.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12.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
()13.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14.癌细胞的清除说明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5.进入人体的弹片能作为抗原。
免疫调节常考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 免疫器官。
- 种类: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 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例如,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 免疫细胞。
- 吞噬细胞:具有吞噬作用,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在特异性免疫中摄取和处理抗原,暴露出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 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等。
- 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同时在体液免疫中也能识别和呈递抗原。
- B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B细胞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 免疫活性物质。
- 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的一种球蛋白,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 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如白细胞介素 - 2等,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
- 溶菌酶:可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存在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 非特异性免疫。
-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皮肤和黏膜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其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有杀菌的作用。
-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可以吞噬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 过程:- 感应阶段: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再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 反应阶段: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 效应阶段: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第4节免疫调节(Ⅰ)[目标导读] 1.回忆初中所学,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
2.通过阅读教材“资料分析”,理解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并进一步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图2-15,用框图或者文字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
[重难点击]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
课堂导入方式一: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将手洗干净还有182种细菌。
(1)细菌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不能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到?答案不能。
(2)人体内是否有相应的激素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答案没有。
解析要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离不开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是如何构成的呢?对于不同的细菌和病毒,免疫系统的反应都一样吗?方式二:教师:对于一个人体而言,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内忧外患。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虽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
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①组成: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②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①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②淋巴细胞⎩⎪⎨⎪⎧包括:T 细胞、B 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3)免疫活性物质①组成: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②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①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②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①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②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③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合作探究1.免疫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淋巴细胞,结合图示分析淋巴细胞的最初起源是什么?答案 骨髓造血干细胞。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梳理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 免疫器官:(1)扁桃体 :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
其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淋巴结 :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3) 脾 :呈椭圆形,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4)骨髓 :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5) 胸腺 :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
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 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 免疫 功能的细胞。
(2)来源:来自__骨髓的造血干细胞__。
(3)种类:各种 白细胞 。
如: 巨噬 细胞、淋巴细胞、 树突状 细胞等。
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
T 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 细胞和细胞毒性T 细胞等。
树突状细胞:分布于 皮肤 、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 上皮 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 吞噬 、呈递抗原功能。
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 吞噬 消化、抗原 处理和呈递 功能。
2. 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3)种类: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分泌。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溶菌酶:(多种细胞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都能合成)。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等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T 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成熟) B 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三道防线(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遗传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疫作用。
课题: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作者及工作单位:赵艳春阳泉市第十七中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进程、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白得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说明艾滋病的死因。
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三道防线,重点是第三道防线的两种作用方式、三种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机制,艾滋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的受损关系。
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正确看待强化麻疹疫苗接种问题,提升分析、判定能力;教学中出示相关配套的图片,培育学生识图、析图能力;采纳图解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进程,对照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育学生取得信息和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三道防线,重点是第三道防线的两种作用方式、三种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机制,艾滋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的受损关系。
(2)培育学生能力: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正确看待强化麻疹疫苗接种问题,提升分析、判定能力;教学中出示相关配套的图片,培育学生识图、析图能力;采纳图解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进程,对照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育学生取得信息和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引导学生明白得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的进程中所涉及的三道防线的防御机制,慢慢形成生命活动平稳和谐的观点。
☆学情分析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进程、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白得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说明艾滋病的死因。
难点内容涉及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有必然难度的概念,尝试组织学生开展阅读、识图、观看Flash动画、表述等活动,帮忙学生用图解法梳理出B细胞免疫反映进程的知识框架,培育学生文字转化图像的能力、识图析图能力、文字信息处置分析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种免疫细胞的协同作用,得出免疫细胞抗击病原体要经历感应、反映和效应三个时期,能够区别B、T细胞参与的免疫反映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