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 生活 社会——中职语文课如何构建课堂与社会生活桥梁
- 格式:pdf
- 大小:210.04 KB
- 文档页数:2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北东丈小学课题组我校课题组经过两年的实验和研究,总结和探索出了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一、教师、家长要配合,给学生创造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条件在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经常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或比赛,家长也很重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但我们不重视培养孩子了解自然,研究科学的能力,导致我国艺术人才很多,科学人才却很少,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很多人才发现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很少,动手操作能力很差。
比如植树,在每年的植树节时我们只是组织很多成年人去植树,而给孩子创造了解植树的机会很少,导致在教师教了植树知识后,学生对植树还是停留在模糊状态,并不知道怎样去植树,也不知道一棵树它是怎样长大的。
我想,学校在每年绿化校园时,可让学生参与一些种树的具体操作过程,或是家长可带孩子在节假日去参加社会上的植树活动,农村的家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房前屋后种一些花草树木。
有了亲身体验,学生自然能了解怎样种树,感受到种树的乐趣,树的美感,也会发自内心产生保护树木的感情。
这样,就不是让老师去给学生灌输怎样保护花草树木的生硬道理,那么,也就让学生从小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又如,在教学生写桥,写游记这些作文时,教师可与家长联系好,由家长带孩子去看桥,去游览。
让学生到现场去感受,从而在家长、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真实的文章。
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家长们能在游览,参观时做到给孩子讲解景物的历史,和孩子讨论游览的感受,而大多数家长只是带孩子游玩,孩子回来后对于他去过的地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生活在农村的家长因为经济拮据或是因为生活的忙碌就更谈不上到外面的世界去启迪孩子的智慧了,致使农村部分学生缺乏这些方面的生活体验,从而在写这些作文时难以下笔。
对于从网络上查资料,家长缺乏指导孩子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
在一次调查中,老师让学生从电脑上查找为什么地球有吸引力,而飞机却能在天上飞,不被地球吸引。
试论职高语文教学中如何与社会生活联系山西省寿阳县第一职业中学杜艳萍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
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
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职高教师,我在使用职高语文教学时,力戒关起门来教书,一定要注意“开门教学”,眼光不仅要看着书本,而且要随时关注社会,将社会生活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有了几点体会,具体做法如下:一、在课文教学中找切入点联系社会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
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比如文言文教学,我不仅注意字词句式等知识的教学,还特别重视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及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
在教学职高教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时,我着重分析儒家学说对当代中国社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负累。
从而帮助学生辨正地分析古人古籍,自觉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提高了他们观察、分析社会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魏公子列传》时,我就有意的让学生去考虑信陵君救赵的原因,从而发现信陵君身上深厚的爱国情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同时让学生体会信陵君与侯赢之间那种绝对的信任所体现出来的友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择友时应慎重,不经意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联系着社会生活。
搭建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桥梁——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摘要]技校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要努力搭建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桥梁,注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关键词]语文学习;语文教学;综合素质;人生观技工教育本质上是职业教育,它培养的是新时代的技术工人。
所以,学生入校后,首先要进行的是角色转换,他们应正视中考招生或高考失利的现实,尽快适应技校学习生活。
中学时期的学习,一切为了高考,文理兼修,不可偏废,而进入技校后,学生选定了自己喜爱的专业,语文成为公共基础课。
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语文,课时比较少,加之没有应试压力,无形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亦让步于专业课,他们更注重的是技术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技校语文教学的教育作用呢?这是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实践的问题。
“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要服务于生活。
因此,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应放眼于整个生活环境,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社会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与时俱进,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活的气息。
”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技师学院高级工语文教学工作中,努力搭建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桥梁,将语文教学尽可能地融入学生的衣、食、住、行中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从而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也就是说,除了语文基础知识的灌输,更注重的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一、“认真做人做事”与“难得糊涂”的不同境界高级工语文教材中选用了现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文章《普通人》,文中的故事很简单,但父亲的形象却感人至深:一位74岁的老人,正是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年纪,却演绎了一段令后人喟叹不如的精彩人生。
老人所做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不过是在电影中充当一下群众演员——是一些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角色,老人在镜头中的时长充其量也不过十几秒钟,没有台词,抑或只有一句台词,一点也不起眼,但老人却演绎得有声有色、一丝不苟,获得导演及有关工作人员的交口称赞:“晓生,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后来,父亲去世了,作家梁晓声却时常带着敬意去品味父亲的平凡人生。
如何打造和谐快乐的中职语文课堂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特别对中职学生来说,在其他文化课异常薄弱的情况下,语文的基础地位就显得尤其重要。
鉴于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做为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明确“中职语文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职业的需要、社会的需求,”在教学中,必须摆脱普教模式的束缚,正确定位好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真正发挥语文在职教中的作用。
一、转变观念,正确定位在与学生的交流和平日的教学中,我发现其实学生拒绝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们传播知识的途径。
中职的学生已经是普通教育模式下的失败者,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产生了厌烦或者恐惧。
但我们中职教师却是“普教模式”的受益者和成功者,我们心中遗留着太多对语文或者说是传统观念中语文的理解,老师教给我们的那种方式多多少少在左右着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方式。
虽然是中职老师,但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进行角色转变,师生对立就再所难免。
有文章指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也师,败也师。
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调整教师的角色和行为,倡导师生共建课程文化,十分重要。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期待新型语文教师。
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型教师,我认为除了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和观念转变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清楚,我们的学生到底想学什么?想怎么学?知己知彼,才能教学两益。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最需要的不是风花雪月的诗情也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他们重视的是实效,能对自己的事业或者对自己的人生有帮助的,他们便乐于接受,否则,便认为是没用的。
学生的这种观念当然是不正确的,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改变他们的观点,首先要完成我们自己的角色转变。
教师首先要走进学生内心,才能成为他们心灵的引路人。
普教模式肯定不适合中职的学生。
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按他们的所需所想来决定教什么。
教师的作用就是主导,抛掉原来的那种唠唠叨叨、费力无效的“一言堂”和以重知识以考学为目的的普教模式,由原来的面面俱到变成懂得取舍,成为有职教特点的新型老师。
浅析中职语文社会实践课的构建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要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中职院校的学生面临进入社会成为企业人的职业选择,通过语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
在实践活动中他们会更深入的认识社会,有助于树立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增强语文技能与人文素养,使思想观念与企业环境和文化及时接轨,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环境,及时融入企业环境及企业文化,做一个合格的企业生产者或管理者。
一、中职语文社会实践课活动的重要意义(一)中职学生正处在思维活动,活泼好动的年龄,只限于课堂模式的语文教学模式,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开展语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他们从语文“小课堂”进入社会大天地,在社会实践中探索、思考、交流。
语文与生活的内涵和外延相等,学生在社会这个开放的教育环境中,能够对语文生活化产生深刻的体验,并且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二)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能够感受企业工作环境和文化环境,使他们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适应期相对缩短,能够尽快融入企业、融入工作环境。
(三)语文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功能。
不同专业的学生走进与其专业对口的企业,他们能够发现专业工作所需要的语文能力,例如会计专业需要有比较强的读写能力,与认真细致的工作能力。
当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会自觉对知识加以补充及注重相应能力的提高。
(四)语文社会实践活动也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功能。
走进企业,就会发现企业文化有许多关键词:比如改革、创新、求实、诚信等,这些企业文化元素都与语文的人文性功能相契合,相统一,语文的人文性功能在语文社会实践中得以发挥,得以实现。
二、中职语文社会实践课的组织与实施(一)中职语文社会实践课的活动安排时间中职语文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安排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
要本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原则,可以在学校及教师的规范组织下进行。
语文教学如何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于漪老师曾经说过:“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
”语文是生活的基础、其他学科的基石,时时体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学好语文,并且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于学生的未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究竟该怎样让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呢?作为对长期语文教学有关争论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整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这无疑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其实,语文素材都来源于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我们应该让语文教学回归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就显得苍白无力,没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能激起美好的回味,品味自己和作者的同感,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生活,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趣味,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立足于社会,体现自我价值。
如果有些学生在思想修养中存在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加以引导,特别是语文教学。
的确,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
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
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
这种“半截子”人才,怎能在改革开放中参与国际竟争?怎能满足正处于快速、剧烈、深刻变革之中的社会之需求?又怎能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在使用语文新教材,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力戒关起门来教书,注意“开门教学”,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随时关注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寻求更高效的教学方式时,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这种教育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到的知识,带来更直接的体验和更深刻的印象。
下面将从教学策略、学生参与和实用性技能方面谈谈如何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教学策略为了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教师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其次,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或角色转换,将管理方法带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情境下模拟实际应用并了解其中的实际挑战。
最后,可以通过实践演练,增加学生们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并让学生对这些理论的实际应用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参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足够的机会来让学生参与,如课堂讨论、课程设计等。
在生活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工作经验等。
通过这些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生活的本质、面对实际挑战,同时更加感性地理解和应用学习的知识。
实用性技能教育应该是实用性的。
为了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应该注重实用性技能的培养。
实用性技能包括语言表达、团队合作、计算机应用、市场营销等,这些技能有助于学生开发实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为了培养实用性技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开发、竞赛、实地考察等活动。
总结通过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成果。
教师需要用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注重学生参与度和实用性技能,让学生更好地实践所学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对学生而言,这种教育模式将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构建课文与生活的桥梁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是以两种方式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是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历来解读语言文字,解读语文教材,使它变成自己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这便是皮亚杰在认知发展中所强调的同化作用;另一种方式是用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解读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使认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和阶段,这也就是皮亚杰所强调的顺应。
这两种方式是由认知冲突走向认知平衡所必需的智慧发展过程,而后新的认知冲突便在先前的认知平衡基础上产生,依次循环往复,推动人的认知不断向前发展。
无论是同化还是顺应强调的都是语言文字同学习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除了知识的学习被老师关注外,其他对人的发展来讲至关重要的部分,如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需要等却被老师忽视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比知识和分数更重要。
忽视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在生活中找不到自我,没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不会观察、体验和享受生活,情感冷漠,思维僵化、想象力贫乏,如此一个没有生活感受力的人又怎么去解读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的语言文字呢?所以,对语言的学习来说,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语言来源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有人说“世界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是不无道理的。
既然语言来源于生活,只有用生活来解读语言,将语言还原于生活,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它,使用它。
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在生活中的想象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
那么,怎样去夯实学生的这一基础并指向这一目的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回归生活,去参加实践活动,在生活和活动中来学习、解读和运用语言文字。
一、构建课文与生活的桥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这也正是产生认同和共鸣的基本前提。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一个不懂得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无法品味出语文学习的乐趣的。
让语文课堂成为语文与生活的桥梁教育论文让语文课堂成为语文与生活的桥梁教育论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体现“全面”和“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把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呢7一、营造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环境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舞台;不只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习的场所,发展自我的场所。
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创设生活化课堂环境,营造一种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独特的理解,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窗台摆上学生喜欢的一些小玩具,讲台摆上花草,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成长园地等,由学生小组轮流承办,内容大都是与学生相关的,如:班级日记、心情帖、师生悄悄话、一诗、一句、一文。
二、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1)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场景相结合。
要把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就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因为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我们可以在充分挖掘教材生活资源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如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把作业设计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活化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兴趣、一种乐趣。
比如国庆长假,学生的作业单上可以设计以下题目:①观看国庆大典,写写自己的感受。
②你在假期里读了哪些书,作者是谁?用一句话写下你的读后感。
③假期里你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参加了什么有意义的活动,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3)把作文教学与生活感受相结合。
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实际,学生一旦产生“我要写”的.强烈欲望,也就不愁写不出好文章了。
构建和谐共生的中职文言文课堂中职文言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应当着眼于构建和谐共生的教学氛围。
只有在和谐共生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并且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本文将从教学管理、师生互动和学生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和谐共生的中职文言文课堂。
一、教学管理在构建和谐共生的中职文言文课堂中,教学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堂管理制度,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帮助。
在课堂管理方面,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还应当注重课堂纪律管理,确保课堂秩序良好。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奖惩制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在管理上要细心精细,既要做到严格要求,也要以人为本,处理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做到既有纪律又有关怀。
二、师生互动在和谐共生的中职文言文课堂中,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上,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需求。
通过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还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愿意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从而形成互相激励的良好氛围。
三、学生发展构建和谐共生的中职文言文课堂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构建和谐共生的中职文言文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转型,中职文言文课堂也需要不断发展与创新。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和谐共生的中职文言文课堂,成为了我们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明确教育目标中职文言文课堂的教育目标应该紧密贴合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这些需要也逐渐与传统文言文学科产生了密切联系。
因此,中职文言文课堂的目标应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向:(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需要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文化,懂得尊重传统,更重要的是能够懂得人文关怀,关注社会问题,学习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
为了实现上述教育目标,中职文言文课堂需要建构和谐共生的课堂。
这种课堂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立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让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成长轨迹。
(2)教师应该构建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喜悦、挑战和成就感。
通过游戏、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学习。
(3)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在学生的讲解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错误和经验,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帮助学生更好的全面掌握文言文学科。
(4)教师应该打造和谐共生的课堂氛围。
在中职文言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感情沟通,建立和学生的良好关系,让学生建立起信任教师的关系。
在课堂氛围上,教师应该着重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建造一个关心、照顾学生心理的课堂氛围。
融入情感,构建中职语文精彩课堂语文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沟通。
尤其是中职学生,面对压力山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困扰,语文教学更应该融入情感,构建精彩课堂。
一、创设有温度的教学氛围情感教育的核心是以个体为中心,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构建教学氛围,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爱和关注。
如在上课前,可以与学生们互动聊天,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状态,探讨大家关心的问题;在课内,教师可以参巧幽默表现,发出真实的情感表达,让同学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理解的;在课后,则可以组织同学们开展一些集体建构的文化活动,达到增进感情,促进沟通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多元思考、多元表达中职学生因个人生活经验的匮乏和社会认知的单一性,经常面临思维的局限和表达的沉默。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多元思考、多元表达能力。
在文本解读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次朗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角度、层次上思考材料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真相,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开放性、自由性的表达。
教师还可以通过毕业思维导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化、普遍化的文字表达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让学生体验正向情感的力量从教育学的理论角度来看,人是情感动物,情感是行为的动力。
而人的情感成长,往往伴随着处境和经历的变化。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和道德教育手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正向情感的力量和影响。
如在选择语文材料时,寻找那些温馨、感人、让人鼓舞的故事和描写,用多种语言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精神的富足,快乐的源泉。
在语文活动中,通过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表扬同学的努力进步等行为,让学生感受到身处集体中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构建精彩课堂,是一项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任务。
但是,只有通过真实的情感沟通和教学实践,才能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浅谈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链接【摘要】语文教学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促进社会文化传承、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社会交流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拓展社会视野。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文化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社会交往能力和跨文化视野的社会成员。
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社会文明的基石。
通过对语文教学及其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语文教育在个体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构建和谐、进步的社会。
【关键词】语文教学、社会生活、传承、责任感、交流能力、和谐发展、社会视野、价值、重要性、互动关系、密切联系。
1. 引言1.1 语文教学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语文是传承和发展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传承祖国的文化传统,增进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历史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人类的生活状态,进而激发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语文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交流能力,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促进社会良好互动。
语文教学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推动社会各方面的进步。
语文教学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连接个体与社会、传承文化、促进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1.2 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体现在促进社会文化传承方面。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民族自豪感。
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还表现在培养社会责任感方面。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要热爱社会、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使他们成为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融入情感,构建中职语文精彩课堂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培养情感、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
中职学生因为个性活泼、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动手能力,往往会感到语文课堂乏味、枯燥。
如何通过融入情感,构建精彩的中职语文课堂,成为了许多语文教师思考的话题。
一、融入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职生活动能力强,喜欢交流、喜欢探索。
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积极融入情感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精彩的音乐、动人的影像、生动的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对语文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活泼、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构建情感化教学氛围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情感化教学氛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文知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立“情感角”,让学生在角落里写下自己的情感体会,表达内心的情感。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音乐、朗诵、表演等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谈心、多交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情感世界,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氛围。
三、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充满情感的课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体会和表达一些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作文,让学生在阅读优秀作品中,培养自己的情感修养,提高自己的情感品质。
四、引导学生用情感进行作文创作在中职语文课堂上,作文教学是一个重点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用情感进行作文创作,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用真情实感进行作文创作,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作文创作激情,比如可以利用“情感图”、“情感树”等工具,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随着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语文教学的目标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
为了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要注重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语文教学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的作用和价值。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采访、写实观察等方式,调研并记录一些社会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和撰写报告。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感和价值观。
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文章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比如写家庭作业、与同学的交流等,让他们体验到语文的实用性和生活化。
要注重文本多样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样化地选择文本材料,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小说、漫画、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文章,比如读后感、心得体会等,让他们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学生应该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和工具进行学习,比如利用互联网进行查阅资料、利用电子词典进行词语查询等。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研究等,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要使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需要教师注重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文本多样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通过这些思考和实践,相信我们可以打造一个更加生动、有趣和有效的语文教学环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