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托物言志——以《爱莲说》为例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爱莲说》说课材料青冈四中郝冬梅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爱莲说》是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
大纲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文章感情,而本文正是对这方面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
它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
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还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该课在《陋室铭》之后,从七年级的整个教学体系来看,该课对于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品质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还不够牢固,仍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
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
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狠抓基础。
一小部分学生对文言学习,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文言学习基础,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
而对“莲”这种事物,学生主要是从图画、文学、影视中看到的,因此,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难,但是对莲的具体了解可能存在一些问题:1.知识障碍,“莲”在我们这一地区稀少,因此学生对“莲”不甚了解,所以我们从两个方面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陷:(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可以在网上查找下载,也可以从书刊中收集有关“莲”的图片或介绍。
托物言志——作文委婉表情法《陋室铭》《爱莲说》,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
学生通过对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阅读课文的品读,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有了初步的印象。
但是,对于一种新的写作手法的接触学生既新奇又忐忑,他们还有可能把另外一种写作手法“借物抒情”跟托物言志相混淆,这也是我们对学生的担心。
另外,由于知识面的狭窄和理解上的简单,有可能写得千篇一律、牵强附会或者是无病呻吟,这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教法设计:1、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通过对课内课外文章的回顾,一方面加强了对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写作找到了范文。
2、当堂写作,互读交流推荐展示。
教学过程开场白:大自然千姿百态,巍峨的山峰,潺潺的溪流,澎湃的海洋,挺拔的青松,奔腾的骏马,怒吼的雄狮……它们无不充满智慧,蕴含哲理,富有灵性,承载着我们的情思和理想。
同学们,翻到语文书P122,这次作文要求我们写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能说一说托物言志是怎样的一种写作方法吗?托物言志是对景、物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
也就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一种表现手法。
比如万年青——友谊长存海鸥——搏击风浪喜鹊——吉祥如意百合花——团结友爱春蚕——奉献到死,象征无私奉献之人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高山——象征严峻雄伟黄牛——任劳任怨老实忠厚埋头苦干的人骆驼——任重道远银杏——文明古老松柏——坚贞不屈永葆青春鸽子——诺亚方舟的神话中是鸽子带来了橄榄枝,后来就象征和平一、美文回顾明白了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刻画,表现自己的感情、抱负和志趣的写作方法。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读过的课内课外的文章诗词,哪些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分别又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呢?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白杨礼赞》《陋室铭》《爱莲说》《紫藤萝瀑布》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生动描绘,突出花的勃、生机、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通过回忆家门前“稀落”“伶?”的紫藤萝花,隐遇家里曾遭遇的不幸和灾难,紫藤萝成了生命美好和永恒的象征。
爱莲说教学素材师:同学们,知道莲花有叫什么吗?生:莲花也称荷花。
教师补充:莲花也称荷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
他站在高处向远方瞭望,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师:你对标题“爱莲说”的理解,“说”是什么意思?生:喜爱莲花,“说”一种文体。
教师补充:《爱莲说》说说对莲花喜爱的道理,“说”: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说爱好莲花,就是说问题。
师:同志们,对作者了解多少呢?生:作者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
教师补充:作者: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为官廉洁,因此在书院建造了一块莲池,莲廉谐音,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积极入世的心态。
另外,爱莲说周敦颐(dūnyí)注意“颐”字的写法,左边中间是个“口”,不能写成“臣”字。
“莲”是上下结构,“艹”应在“连”字之上。
师: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请两位学生上黑板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生:甚蕃(fán) 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 不蔓(m àn)亵(xiè)玩噫(yī) 鲜(xiǎn)有闻教师补充:注意“鲜”字,“鲜有闻”中的“鲜”和“鲜为人知”的“鲜”读音相同。
师: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莲可爱之处的句子?(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教师补充:还有:莲,花之君子者也。
师:哪位同学解释一下以上句子的重点字词(加粗红体字)?生:予:同“余”,我。
独:只。
濯清涟:经过清水洗涤。
仿照《爱莲说》写一篇托物言志的小作文示例文章篇一:《爱梅说》天地之间,花卉众多,或娇艳欲滴,或素雅清新。
牡丹富贵,菊花隐逸,然吾独爱梅之坚韧与高洁。
梅之生,非在温暖如春之境,非于肥沃丰饶之地。
其常生于严寒之冬,扎根于荒僻之山,挺立在凛冽寒风之中。
那是怎样的一种勇气啊!难道不令人赞叹吗?当万物凋零,草木枯黄,唯有梅树傲然独立,伸展着苍劲的枝干,像是在向寒冬宣战:“你能奈我何?”梅之花,小巧玲珑,却又饱含力量。
那花瓣或粉或白,如羞涩少女的脸庞,又似冬日里的一抹暖阳。
每一朵花都开得那么认真,那么坚定。
你看那花蕊,金黄金黄的,像不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其中?寒冬腊月,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
梅在雪中绽放,雪落在梅上,这不就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吗?梅不畏惧寒冷,雪也无法掩盖它的美丽。
这不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吗?困难再大,只要我们有像梅一样坚定的信念,又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呢?吾曾见一老者,于梅园之中,久久伫立。
吾好奇问之:“爷爷,您为何在此停留这么久?”老者微微一笑,说道:“孩子,你看这梅,在这寒冬中依然开得如此灿烂,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做人也当如此。
”吾听后,心中若有所思。
梅,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娇艳迷人,没有荷花的亭亭玉立。
但它有自己的品格,有自己的坚守。
它在寒风中绽放,在冰雪中飘香,这不正是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要坚守自己的内心,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吗?吾爱梅,爱其坚韧之姿,爱其高洁之态。
愿吾亦能如梅,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纯粹,一份坚定!这就是我心中的梅,它是我前进的动力,是我人生的榜样!示例文章篇二:《爱梅说》噫吁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梅之凌寒独放,傲雪凌霜,不与百花争艳,却自有一番风骨。
梅之美,美在其形。
你瞧那梅树,或挺拔直立,或蜿蜒曲折,犹如一位位身姿曼妙的舞者,在冰天雪地中尽情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那纤细的枝干,看似柔弱,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支撑着一朵朵娇艳的梅花。
教学过程一、追忆•感悟:第一节课疏通了《爱莲说》,你指出“莲”有哪些像人一样的品质?二、自主•互动:(一)、导入课文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历任州县地方官吏,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创始人,古代著名哲学思想家。
2017年是周敦颐先生诞辰1000周年。
不忘先贤,弘扬理学,道县各界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位先哲(见PPT)。
建设濂溪文化园,争取周敦颐故里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电影《爱廉说》在2017年5月份在全国院线及海外上映。
这节专题课,就是通过分析《爱莲说》之托物言志写法,深入褒扬周敦颐先生清廉正直、洁身自好的风范,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力提倡的树新风、树正气,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的要求,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
(二)、合作学习。
要求学生按下列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托什么样的“物”?言什么样的“志”?你怎么认识当前党反腐倡廉的抉择?三、聚焦•点拨: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1、托什么样的“物”?周敦颐所托之物,即所爱之莲花。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
因而莲具有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世俗浮沉的品质。
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因而莲具有正直不攀附权贵的特点。
莲“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香气远播,更显得清幽,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端庄自重,美名远扬。
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它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它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君子。
作者以莲喻人,就是写人,就是写他自己。
品文言文中的借物喻人——《爱莲说》《马说》教学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题。
2、理解文中的借物喻人的手法。
3、写作中正确使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写作中正确使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文言文《爱莲说》和《马说》,从这两篇文章的题目来看,都有一个“说”字,那么在这里,说应该怎样理解呢?二、理解题目中的“说”说,是一种文体,好像现在的议论文,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那么,爱莲说就是论说喜欢莲花的原因,马说就是说说马的事,谈谈马的事。
三、下面先来学习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拿笔把不会读的字的字音标注上。
2、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注意语速稍慢些。
3、齐读课文,然后根据课下注释自行疏通文意,如有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
4、展示译文。
四、文章的大意疏通了,从文题我们也知道作者周敦颐想通过这篇文章来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那么莲花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着他,请同学们拿起笔勾画出写莲的句子。
1、同学们找出来以后,读一读这些句子。
2、这些句子都写出了莲的什么特点。
3、分析“莲,花之君子者也”。
五、写作背景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周敦颐为官期间,他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从写作背景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如此的爱莲,其实写这篇文章是想表明他的人生态度:在尘世中像莲花一样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既然是为了写人,又不直接写人,却要写花,用花的品格来反映人物的品格,这种写法叫什么?借物喻人六、介绍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所描述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