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途
径
浅谈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摘要】:^p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
本文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理论,讨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
【关键词】:^p :中学历史;自主学习;才能培养
1、创设和谐、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唤醒自主学习意识。
这里所说的“和谐、民主、融洽”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习内容和学习需求的和谐。
学生只对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自主学习。
因此,自主学习对课堂教学内容有较高需求。
它必须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和现实生活需要,它要么是经过时间证明的具有永久审美价值的经典名篇,要么是现实感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优秀时文。
假如教材内容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老师应该少讲或不讲。
对于其中有些不得不讲的内容,就要做好教学铺垫,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
民主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老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老师。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注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情感或观点,有道理的,给予赞赏和肯定;不正确的,决不批评、嘲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感受,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敢说、乐于学习,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比方在对历史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秦始皇、武那么天、曾国藩等人物进展评价时,引导学生进展辩论、分析^p 、比照,在这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尊心、自信心,从而也就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的培养。
2、巧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
”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历、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最近开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质疑。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疑那么有思,无疑那么无思。
”老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
轻易苟同别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教学新知识时,老师要擅长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使学生带着浓重的兴趣去探究新知,使学生的思维活泼起来,使学生勤于考虑,乐于考虑,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理论才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
假如你可以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
”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根据历史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历史情境中,通过自身理论或考虑,去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学习唐朝雕版印刷术时,我先让学生欣赏精巧的雕版印刷品,然后请学生动手雕刻一件小作品,从中悟出雕版印刷术的缺乏。
既使学生体会到古代工匠劳动的艰辛,又为今后活字印刷术的学习做了铺垫。
3、授之学法,为学生自主学习指明方向陶行知先生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会,而是教学生学”。
这告诉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实树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根本知识,形成根本技能,还要结合学科的特点,浸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才能的进步。
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老师应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进步学习效率,如何预习、复习、自学,如何纵横联络,类比,归
纳;如何培养分析^p 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等。
例如,如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困生做到:阅读历史课本分“两个阶段,四个步骤”。
两个阶段指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两个阶段又分为互相联络的四个步骤:课前预习时,要细读课文正文、注释、补文〔补充材料〕及地图和插图。
通过这一遍详细阅读,对本节所要讲述的内容及所涉及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是第一步;老师讲过之后,立即利用课堂剩余时间细读第二遍,这一遍的重点目的是整理老师所讲内容,理清条理,找出知识点,掌握重点、难点,建立知识构架,以便宏观把握本节内容知识体系;根本上记住需要再认和再现的根底知识。
第三步是课后及时复习,在前两次阅读根底上,“阅读”课文,通过再次读书,解决疑难问题,并进一步归纳梳理知识,形成系统性,便于学生消化、吸收。
第四步,在前三步的根底上“质疑”,通过阅读找出问题。
谈而生疑就是进步,有疑就会思维,有思维活动就能开展学生的才能。
例如,复习“秦汉”史这一单元时,指导学生注意:①秦皇、汉武两个出色人物的相似与相反之处,把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②秦亡、汉兴的经历教训总结;③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建立,及加强,东汉后期的应用;④____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⑤秦汉文化产生的条件及影响。
这便于学困生把握知识体系,便于对历史问题
的深层次理解。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根据,结合自己教学理论不断探究、研究,就一定可以不断进步中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才能,让每位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蓝天下自由翱翔、安康成长!参浅谈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途径考文献:[1]《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2023年国家教育部公布。
[2]《陶行知文集》,1984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3]《根底课程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8 [4]《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主编刘海燕新华出版社 2023.4 [5]《历史课程标准老师读本》主编冯长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