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上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五上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五上第六单元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诵读与感悟
师:(亲切地)同学们,第六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大家也得到了许多的启示。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尽情地回顾、交流、分享自己的一些收获好吗?
生:(高兴地点头)好!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读一篇童话故事吧。
(出示幻灯片)《浪花和礁石》
阅读提示:
1.读故事,能概括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
2.找变化,体会“礁石”“小浪花”思想情感的变化。
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阅读练习6“诵读与感悟”《浪花和礁石》
生:(读阅读提示,打开课本,开始阅读)
师:(四分钟后)完成的同学请举手示意,其他同学继续读。
(稍侯)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生:《浪花和礁石》讲的是浪花经过上百年的努力打败礁石的故事。
生:《浪花和礁石》说的是弱小的浪花经过不懈的努力将傲慢的礁石一点点侵蚀、啃啮的故事。
师:浪花看似弱小却战胜了-----
生:强大的礁石。
生:瞧不起它,傲慢无礼的礁石。
生:自以为是的礁石。
师:“礁石”“小浪花”思想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生:“礁石”一开始对浪花吼,用讥讽的语气挑衅浪花,后来像泄了气的皮球,有气无力地认了输。
师:这是“礁石”的变化,概括得生动、细致!浪花的变化谁发现了?
生:浪花笑着接受“礁石”的挑衅,日日夜夜地冲击礁石,最终取得了胜利。
师:“挑衅”接的天衣无缝。
大家发现了他们的情感变化,下面就把这种感情带到朗读中去吧!
(幻灯片出示)同桌分角色朗读,注意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他们的情感变化。
师:大家通过朗读,进一步走近了浪花和礁石,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生: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只要不放弃,弱小也可以战胜强大!
师:经典!
生:我的收获是: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坚持,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师:有道理!这也正如“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这个故事又把我们带回了本单元的课文。
【课伊始,便以童话的形式表达与本单元课文相同的主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接着让学生根据要求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和表达能力。
最后的角色朗读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更好地挖掘本单元主题!】
二、积累与运用
师:本单元中哪些人与“小浪花”的相似呢?
(幻灯片出示:)“小浪花”
《天火之谜》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诺贝尔》
《滴水穿石的启示
生:《天火之谜》中的富兰克林,《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的谈迁,《诺贝尔》中的诺贝尔。
生:还有《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的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他们都和“小浪花”很相似。
师:(点头)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幻灯片出示):小浪花
富兰克林
谈迁
诺贝尔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生:他们都能够战胜困难。
生:他们都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他们都有着远大的目标。
生:他们都是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后实现美好的理想的。
【制定好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关键是教师必须具有两种意识:一是课标意识。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必须对应着课程标准的阶段性目标,能够在课程标准中找到相关依据。
二是整合意识。
如果说新授课教学像栽活一棵树,那么复习课教学就好似育好一片林。
所以我们在制定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时就不能孤立地去看待每一篇课文或者每一个单元,要胸有“森林”,对整册书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从而制定出综合性的复习课教学目标。
温故而知新,归纳主题。
从主要人物的相似点入手,更利于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
师: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您想用哪些成语来赞美他们的恒心?
生: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坚持不懈
生:锲而不舍、绳锯木断、滴水穿石
生:滴水穿石、日雕月琢
师:(赞赏地点头)真了不起!一下子说了这么多!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幻灯片出示齐读背诵)
持之以恒滴水穿石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日雕月琢绳锯木断
师:(神秘地)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出人物的特点吗?
(幻灯片出示)
我来试一试:
前进的路上充满坎坷,虽然(困难)但是(谁)毫不气馁(怎么做),终于。
生(自信地):前进的路上充满坎坷,虽然大家都不相信他,甚至对他冷嘲热讽,但是富兰克林毫不气馁,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终于证实了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并发明了避雷针震惊了世界。
生:前进的路上充满坎坷,虽然谈迁在50岁时,20多年的心血被盗,但是他毫不气馁,很
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四处寻访、终日奔波、奋笔疾书,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翔实可信、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国榷》。
生:前进的路上充满坎坷,虽然在研制炸药的试验中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是诺贝尔毫不气馁,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终于制造出了黄色炸药。
师:他们说得很好,接下来请选择一到两个人物,在学习小组内练说。
生:(自由练说,师行间随机加入)
师:单元中的这些人物,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他们让我们敬佩,是真正的英雄。
【围绕相似的主题,进行词句的拓展,丰富学生的积累,单元的复习也水到渠成。
这样的教学设计更注重综合和运用,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师: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句子的问号用法相同吗?
出示:
(1)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2)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生读句子。
师:这两个句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我觉得第一个句子是自己问自己回答。
师(欣赏地):你真是太聪明了!这就叫设问句。
它的特点是自问自答。
生:第二个句子是反问句,答案就藏在句子里了。
师(拍拍孩子的肩膀):你也很了不起!这就叫反问句,答案就在句子里。
师:在课文中,你还能找出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句子吗?
生1:我找了一个反问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
师:这个句子的言下之意就是?
生1:雷暴是神灵的火焰,不能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
师:看来你不仅找对了,而且明白了句子的含义。
生2:我找了两个设问句:为什么要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个盛会呢?因为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就诞生在这儿。
为什么要在12月10日下午4点颁奖呢?因为这是诺贝尔逝世的时间。
师:你真了不起!一下子找了两个设问句。
生3:我找到了一个反问句: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成冰”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你能说说句子的真正意思吗?
生3:在前进的道路上,就是靠着这种“滴水成冰”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
师:看来你们真是火眼金金啊!这难不倒你们。
你能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说说他们成功的原因吗?
(指着黑板上板书的人物。
)
生1:为什么只有富兰克林揭开了雷暴的秘密?因为他仔细观察、敢于尝试、大胆地实验。
生2:如果谈迁没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他怎么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国榷》呢?
生3:是什么支撑谈迁写完第二本《国榷》?是他对实现梦想的渴望,是他对人生的追求。
生4:假如在危险面前,诺贝尔放弃了,哪里会有现在的诺贝尔奖学金呢?
生5:为什么《本草纲目》有那么大的医学价值?那是因为因为李时珍为它倾注了一生的心血。
…………
【学会是基础,学生在教师的讲授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也是低效的;会学则是提高,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这样的学习就是主动的、高效的。
】
师:英雄的故事一定让你感动,请将文中感动你或给你启示的片段尽情地朗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
近了!近了!
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
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生: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师:这些片段你为什么喜欢呢?
生:他让我明白了:诺贝尔就是这样,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来研究炸药的。
师:继续,让我们一同感动!
生: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生:这段话我也很喜欢。
生:他揭示了我成功的秘诀。
师:那想一想:人类从发明热气球到今天能够发明出卫星,靠的是什么?
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
【读是理解的过程,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分享片段的同时,通过朗读,进一步深化主题。
】三、延伸与拓展
师:(出示片段)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又有什么深意呢?
生自由读。
师:读一读,想一想:“哥哥”的话是什么意思?我们人类是靠什么飞上蓝天的?
生1:哥哥的话告诉我们要做行动的巨人,不要做言语的巨人!
师(赞赏的):你的理解能力太强了!
生2:哥哥的话告诉我们不要只说不做,我们人类能飞上蓝天是因为他们的无数次尝试。
生3:我觉得哥哥就是想告诉主持人,说的多不如做的多。
师:出示(热气球、飞艇、飞机、直升飞机、战斗机、航天飞机的图片)
师:想一想,人类从发明热气球到今天能够发明出卫星,靠的是什么?
生1:靠的是不懈努力的精神。
生2:靠的是我们人类那种探索的精神。
生3:靠的是我们人类的那种面对无数次失败仍坚定的意志!
生4:靠的是水滴那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
生5:靠的是谈迁那种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
【这里从另一个片段入手,对人物的话进行研究,体会人类之所以会取得那么多的成就也勤奋、坚持、勇敢尝试等等分不开。
从人类科技的进步体会到只有不断的钻研,科技才会发展,人类文明才会进步。
】
师:能试着填填吗?
(幻灯出示)靠着“”的精神,发明了炸药、谈迁写成了《》,爱迪
生发明了……,这些人物的成功再次宣示了:而不,而不,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由此,你想到了等关于战胜挫折的名言。
生:(小组内讨论,练说)
生: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诺贝尔发明了炸药、谈迁写成了《国榷》,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这些人物的成功再次宣示了: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由此,我想到了“有志者,事竟成”等关于战胜挫折的名言。
师:你们也可以对不同的地方进行补充。
生:我想到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等关于战胜挫折的名言。
生:我想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等关于战胜挫折的名言。
生:我想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
”等关于战胜挫折的名言。
……
【复习教学不仅是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综合梳理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
此时的语言训练,既能让学生更好的整合课文内容,又能深化对人物精神内涵的理解。
】
师:“有志者,事竟成!”你还知道哪些励志成才的故事呢?
生:我们从课本上学过《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终于成为了著名画家。
生:残疾人舞蹈家邰丽华勇于攀登、从不言弃,她5年前春晚上“千手观音”的舞姿至今还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
生:我知道居里夫人,她的生活中,没有娱乐时间,没有聊天时间,只有读书。
她拼命地苦读,甚至忘记了照顾自己的身体。
她就这样苦读了两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物理学学士学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生:范仲淹,他的家境十分贫寒,但他苦读诗书,经常在冬天煮一盆粥,待其结冻后,用刀切成两半,分两餐就着咸菜吃,最后终于读书有成,成为北宋名臣。
生:还有司马迁,他忍辱负重,写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生:我知道越王勾践,他也是忍辱负重,立志图强,终于用三千越甲打败了吴国!我还知道这句名言呢!“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生:我还知道今年中国达人赛的冠军刘伟,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用双脚学会弹琴,成为一个优秀的钢琴师,开学时,他还参加了开学第一讲呢!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同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坚信有志者,事竟成,为了我们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吧!
【学生所学的知识遗忘后,留下的只是模糊的痕迹,这就需要适时温故,但温故不是“炒冷饭”,不是旧戏重演,而要有新意,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
教者的这一环节设计意在让学生在故事中加深对“有志者,事竟成”的理解、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