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1
助学方法
59
关于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
★
张冰
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现状,对进一步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一、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的问题
1、政治思想重视有待加强
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对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存在旷课、迟到现象,听课效果较差。
班级组织的政治学习活动,积极性不够、参与度不高。
2、家庭负担较重,消费观不合理
调查中发现,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于偏远山区或者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及牧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交通不发达,医疗条件差,家人多以打工、务农、畜牧为主,家庭收入较低,加上亲人患病,巨额的医疗费用让本来收入不高的家庭更加贫困。
家庭经济条件差也给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留下了阴影,比较自卑。
当面对社会交往或与人相处不和谐的问题时,他们较多的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从而形成了与当前社会不一致的社会道德观。
同时一些学生,尤其男生,聚会吃饭较多,日常花费较大,甚至个别学生借助校园贷款。
3、大学生活适应性差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背景、民族习惯、民族语言、家庭环境等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差异,甚至有些学生汉语听说有一定困难,刚上大学,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课堂听课效果较差、学习压力较大,旷课、迟到现象较多,甚至一些学生通宵打游戏。
同时与班级、宿舍同学相处也有一定困难。
出现自我约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抵抗挫折能力较弱等问题。
4、自我管理能力差
有些少数民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不能严格遵守院系的规章制度,不积极参加院、系、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迟到、旷课现象比较严重,甚至存在打架现象。
5、对所学专业认同感不强,职业发展迷茫
有些少数民族学生是预科学生,汉语基础较差,学习理解能力低、学习主动性差;预科一年后,选择专业时,比较盲目,不了解所选专业,专业认同感不强,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对未来没有规划,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适合干什么工作。
二、加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对策建议
1、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提高学生政治素养
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应立足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将他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实际案例,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兴趣及参与度,发挥少数民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的被灌输理论知识变为自发思考接受,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2、关注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扩大其资助力度
班主任及年级辅导员应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注他们的日常消费情况,对于消费观不合理的学生,及时进行引导,宣传校园贷的危害,防止他们借助校园贷。
学校应扩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力度
及资助形式,为其提供勤工俭学或者校外实习基地小时工的机会。
有效地把帮困助学与少数民族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培养他们自尊、自强、自立,并具有知恩图报回馈社会的高尚情操,最终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
3、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基础、家庭背景、民族习惯、性格、语言等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差异,选拔表现积极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为学生干部,既可以鼓励更多少数民族学生积极上进,同时少数民族学生之间沟通比较容易,更易于管理。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端正入党动机,鼓励他们从思想意识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4、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思维方式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人际交往障碍、语言表达障碍、经济压力和学业压力较大等,都会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一些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入学初,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班主任、年级辅导员多关注心理测试有问题的学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各方面的问题,及时解决。
学校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室,有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辅导。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5、强化感恩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多参与院系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加入学院组建的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
比如,鼓励他们参加每年3月份组织的学雷锋活动,并将雷锋精神铭记于心,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计得失、不求回报,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班级积极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上宣传报道活动开展情况,积极引导网络文明志愿者参与“阳光跟帖活动”,充分发挥传递网络正能量生力军的作用。
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多关注学院开办的微信平台电子周刊“‘做最好的自己’励志课堂”,认真学习每周六、日发布的充满知识、智慧和思辨的哲理,并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将这些忠言善念在学习、生活中践行。
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参与院系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6、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的橱窗、黑板报、宣传条幅标语、学院报纸等宣传阵地;配合校园广播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校园阅读角提供《把一切献给党》等爱国主义教育书籍;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环境育人校区。
在学院每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月”中,开展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活动,鼓励汉族学生更多了解少数民族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宣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广大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其确立远大志向和理想信念,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总之,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的不断调整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引领,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筑牢基础,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