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1
诗歌文体知识一、诗歌分类:1.从形式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称古风,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因此诗体不必讲究平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古体诗分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近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格律限。
2.词。
是诗的别体,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又叫诗余。
南朝萌芽,隋唐兴起,盛行宋代。
词有词牌和词题。
(1.)“词牌”。
词,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
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 90字)和长调( 91字以上)三种。
词牌种类很多。
(2.)词题。
即词的标题。
标题可有可无。
但词牌必须有。
(3.)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流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词风雄浑开阔奔放。
婉约派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柳永,词风缠绵细腻,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二、作家作品1.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的词活泼灵动,语言清丽,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李清照词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等。
3.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诗人。
官至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后世称“杜樊川”。
有《樊川诗集》4.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和南朝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合称“陶谢”。
著有《陶渊明集》5.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
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一、古代诗歌文体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1.古体诗 2近体诗 3词 4曲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唐以后的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格律限制)①绝句:1.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
2.无须对仗。
3.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入韵,七绝首句入韵较多。
4.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②律诗:1.五言或七言,全诗8句;2.押韵:单句可押可不押,偶句必须押。
3.对仗(对偶句):3、4句对仗,5、6句对仗。
(上仄下平)4.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5.律诗结构第1、2句叫首联第3、4句叫颔联第5、6句叫颈联第7、8句叫尾联3.词①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
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③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④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题与内容有关。
4.曲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二、古诗词朗读节奏划分古诗词一般按音节和意义划分朗读节奏:1.四言诗句一般按“22”的音节划分。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古代诗歌体裁的简要常识一、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代表作有汉代的乐府诗、魏晋的建安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等。
二、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近体诗对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1.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绝句又分为古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其中近体绝句要求按格律规定运用平仄,讲究粘对,并限押平声韵,对仗较律诗自由。
代表作有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2.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代表作有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三、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词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全盛时期。
词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代表作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四、曲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代表作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五、其他体裁除了上述四种主要体裁外,古代诗歌还包括赋、比、兴等多种表现手法和风格。
赋是古代一种以叙事、写景、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形式较为自由,篇幅较长;比是通过对比、类比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兴则是通过托物起兴的手法来借他物引起所咏之情。
诗歌文体知识大全诗歌文体知识大全摘自网络古诗泛指我国古代诗歌。
从古代歌谣、《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直到明清诗歌,都可泛称为古诗。
古体诗,是唐代以后,有别于“近体诗”(即律诗、绝句)的诗体,包括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及字数、句数不限,用韵比较自由,也不拘平仄杂言诗等等。
古体诗,在有些诗人的作品中,又题作“古风”。
所以,古体诗也可以叫做“古风”。
【旧诗与旧体诗】旧诗是对新诗而言的。
泛指新诗出现以前的古代诗歌和新诗出现以后仍用古代诗歌形式写成的诗歌。
旧体诗有别于新诗的诗体。
它按照旧诗的形式写作。
它既可以采用古体诗的形式,也可以采取近体诗的形式,甚至还可以采用骚体诗的形式。
所以,它同“古体诗”,不是一个概念。
【四言诗】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其特征是每句只有四字。
句数多少不限。
四言诗最盛行的时代是先秦时代。
《诗经》中有不少诗歌所采用的,都是四言诗的形式。
汉魏时代,还有不少诗人采用四言诗进行创作,如曹操的名篇《短歌行》、《观沧海》和《龟虽寿》等,都是四言诗中的佳作。
唐代以后,五、七言的近体诗兴起并占领了中国诗坛,用四言诗提携作者,就为数不多了。
【五言诗】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诗体。
其特点是每句为五字(即五言),包括五言古诗、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无论是唐代以前或唐代以后的五言诗,凡不属于律诗与绝句的,都统称五言古诗。
它不同于五言律诗与绝句的,是不限句数,不讲平仄和对仗。
五言诗,在我国出现的时代较早,但真正成型,是在汉魏之间。
早期五言诗的代表作是著名的《古诗十九首》和《孔雀东南飞》等,著名的“建安七子”的诗歌也大多是五言诗的形式创作的。
【七言诗】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诗体。
其特点是每句七字(即七言),包括七言古诗、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
凡不属于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七言诗,都称为七言古诗。
它不同于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是不限句数,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在魏晋时期,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七言诗作,如曹丕的《燕歌行》、江总的《闺怨篇》等,但七言诗的盛行则是在盛唐时代,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充分显示了七言诗在艺术上的成熟。
诗歌文体常识及简要赏析一、什么是诗歌?诗与歌、舞紧密相连,后各自发展,人们把和乐的称为“歌”,不和乐的称为“诗”。
现在,诗与歌并称为“诗歌”。
甚至“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体裁。
(语言凝练、情感丰富,有韵律有节奏感)。
二、诗歌的体裁分类1.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一般又叫古风,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2.近体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格律诗。
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为其格律严密而得名。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3.近体诗分类:①绝句:只有四句,可分为五言四句(五绝),七言四句(七绝)。
②律诗:八句,可分为五言八句(五律),七言八句(七律)。
③排律:十句以上,是律诗的延长。
4.诗歌题材的分类:①山水田园诗②送别诗③边塞诗④羁旅行役诗⑤咏物诗⑥怀古诗三、唐代诗歌(以盛唐为主)1.盛唐边塞诗派(题材)主题: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边塞风土人情、报国雄心,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代表: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边塞四诗人)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题材)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
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3.两颗明珠:1)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高中基础】古诗词基础知识梳理:体裁和题材古诗词基础知识梳理01诗词体裁01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相对于近体诗的一种体裁。
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唐代以前的文人诗,以及唐以后仿照它们的体式写的诗。
每首句数不限,押韵、对仗、平仄都比较自由。
按每句的字数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四种。
如:《观沧海》(曹操)、《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琵琶行》(白居易)、《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2)近体诗:唐代形成的相对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
每首诗的句数、字数、押韵、对仗、平仄均有严格规定。
按每句字数分五言、七言两种;按每首句数分有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①律诗:每首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四联;逢偶数句句末的字押韵,首句有时入韵,一般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句中平仄相间,每联两句平仄相对,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平仄相同。
律诗分七律、五律两种。
如:《登楼》(杜甫)、《终南山》(王维)。
②绝句:绝句每首四句,分上、下两联,押韵、平仄与律诗要求相同,对仗比较自由。
绝句分七绝、五绝两种。
如:《过华清官》(杜牧);《鸟鸣涧》(王维)。
③排律:每首为不少于十句的偶数句,押韵、平仄与律诗要求相同,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均须对仗。
02词: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
每首词的曲调名,叫词牌。
词按每首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按每首片数(阕数)的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如:《如梦令》(小令、单调)、《念奴娇》(长调、双调)。
“慢词”是一种依舒缓的曲调填的词。
如:《雨霖铃》、《扬州慢》。
3曲: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之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
每支曲子从属于一定的宫调;每支曲子的曲调名,叫曲牌。
如:《中吕·山坡羊》,“中吕”是宫调,“山坡羊”是曲牌。
古诗文文体知识常识古诗文文体知识常识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文文体知识常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说文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要求根据某一事物进行论述,以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内容可包括论政、论史、论学等方面。
最早以“论”名篇的文章为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东方朔《非有先生论》,至南朝梁萧统《文选》遂专列“论”为一门,收录西汉至南北朝间一些著名作者的论文。
在写作上,以“论”名篇的论文大都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结构层次进行安排,但每篇具体分析的写法各不相同。
以“说”名篇的论文常用来阐述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的看法,但有的重在记叙,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袁牧的《黄生借书说》,韩愈的《师说》《杂说》,周敦颐的《爱莲说》等。
“论”与“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说,“论”重在论理,“说”重在说明。
记叙文是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文章的总称。
为古文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有记叙行踪描摹山水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姚鼐的《登泰山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有通过描写山水来阐明深刻道理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有记叙人物动人事迹的,如崔铣的《记王忠肃公翱事》、全祖望的《梅花岭记》、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等;有记叙生活见闻及遭遇的,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等;有记叙事物形态特点的,如沈括的《采草药》、李渔的《芙蕖》、魏学}f尹的《核舟记》等。
总之,内容可包罗万象,形式可不拘一格,虽以记叙为主,但又兼以议论和抒情,写法很灵活。
传记文或称为“传”,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
最早的传体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厥后世之学士大夫,或值忠孝才德之事,虑其淹没弗白,或事迹虽微而卓然可为法戒者,因为立传,以垂于世”(吴讷《文章辨体序说》)。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玲楚辞玲汉赋好汉乐府玲魏晋南北朝民歌玲建安诗歌玲陶诗等文人五言诗玲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08-10-27|添加评论0骑着猪上船诗歌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诗歌有不同的分类。
古代诗文阅读古代文体常识的梳理古代诗文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时间。
阅读古代诗文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就古代诗文阅读中的文体常识进行了梳理,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体的分类古代文体主要有五种:诗、赋、楚辞、散文和文言文。
在这些文体中,又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例如,诗可以分为五言、七言、律诗等不同的形式,散文又可以分为随笔、志怪、议论等不同的风格。
二、古代文体的特点1、诗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一种押韵的文学形式,它在结构和语言上都有着很高的严谨性。
古代的诗歌往往是通过传唱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因此在韵律和节奏上都非常优美,用字也十分简练精致。
2、赋赋是中国文学中较为开放的一种文体,它具有较高的抒情性和叙事性。
赋的文章长度通常都比较长,而且用语华丽,结构也比较灵活,具有很强的意境。
3、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独特分支,它以音乐讴歌为载体,是一种兼具文学和音乐性质的艺术形式。
楚辞通常采用直白的语言,表现出浓厚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
4、散文散文是一种没有押韵和固定节律的散文形式,它的语言和结构更加灵活。
散文既可以抒情、叙事,也可以议论和随笔,形式多样,适合表达各种不同类型的意境和情感。
5、文言文文言文又称“古文”,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文体形式。
文言文的书写方式具有很高的规范性和正式性,其通过书写和口头传承来维系。
文言文通常用于叙事和文章的记述,比如古代的历史名著。
三、古代文体的鉴赏阅读古代文体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准则。
首先,我们需要对文体的形式、清晰的表达以及行文的灵活性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我们需要通过引入上下文和了解相关的文化、历史等知识来更好地领会古代文体的内涵。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诗歌的韵律,了解文章中字句的褒贬和修辞表现,以及文章叙述的逻辑关系。
四、如何学习古代文体想要更好地学习古代文体,我们可以通过多读经典名著,注重文体、形式和语言节奏的感受和理解。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化文体常识1中国古诗词文体常识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一)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形式上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1.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五言绝句首句一般不入韵,七言绝句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绝句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
七言绝句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牧《泊秦淮》等。
2.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律诗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七言律诗如:杜甫《望岳》王湾《次北固山下》李商隐《无题》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三)词1.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如《稼轩长短句》。
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3.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4.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的题目与内容有关。
如辛弃疾《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四)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诗歌古文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文学常识古文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意境吸引着无数读者。
在进行古文诗歌的解读和欣赏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文学常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文诗歌的艺术魅力。
1. 诗歌体裁:古文诗歌主要包括诗、赋、曲等形式,各有其独特的特点。
诗一般以五言或七言为主,每首诗由若干句组成,每句多为五言或七言。
赋是一种长篇的叙事性抒情诗体,而曲则是一种舞蹈歌曲形式,常常结合音乐、舞蹈和诗歌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2. 诗歌格律:古文诗歌格律严谨,讲究押韵、平仄、韵律等,有律诗、绝句、律词等多种格律形式。
由于每种格律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因此在欣赏古文诗歌时需要注意其格律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3. 诗歌意境:古文诗歌讲究意境的营造,通过色彩、意象、比喻等手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在欣赏古文诗歌时,需要注重意境的鉴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 诗歌题材:古文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壮美豪迈等多种题材。
每种题材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需要根据不同的题材特点来进行欣赏和解读。
5. 诗歌流派:古文诗歌有多种流派,如唐诗、宋词、元曲等,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需要根据不同流派的特点来进行欣赏和解读。
通过对以上文学常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古文诗歌的艺术特点,提高我们对古文诗歌的欣赏水平。
二、历史背景古文诗歌的创作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
因此,了解古文诗歌的历史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古文诗歌是非常重要的。
1. 唐宋诗词:唐宋诗词是古文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等,宋代的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他们的诗词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诗词艺术的高峰。
2. 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以其婉约多情、清新脱俗的风格成为古代文学的瑰宝。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一、诗歌常识(一)古诗得分类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就是古代得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得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与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与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与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得曲子)与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得有关知识①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与近体诗就是从诗得音律角度来划分得。
二者得主要区别就是:近体诗就是指唐初形成得,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得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得诗歌都就是古体诗。
②律诗与绝句(又叫截句)律诗与绝句得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首联与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就是绝句,都有平仄声得要求。
八句以上得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与新乐府乐府,本就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得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得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与创作得乐歌,简称为乐府。
古代诗词文学常识古代诗词文学常识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古代诗词文学常识,欢迎查看。
古代诗歌的分类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
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
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一、古代诗歌的文体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曹丕《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渭川田家》。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①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无须对仗。
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入韵,七绝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
七绝如王昌龄《从军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牧《泊秦淮》等。
②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七律如杜甫《登高》、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商隐《锦瑟》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3、词①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
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③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④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题与内容有关。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含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朝,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朝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含律诗和绝句。
近体诗鼎盛于唐朝,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朝,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 58 字内)、中调( 59— 90 字内)和长调( 91 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词有单一解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概相等的,单一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曲鼎盛于元朝,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别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相关知识①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乐律角度来区分的。
两者的主要差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朝从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绝句(又叫截句)律诗和绝句的差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只有四句,能够对仗,也能够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一定对仗;不论律诗仍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差别。
古诗词文体常识汇编【古风】诗体名。
即"古诗"、"古体诗"。
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
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
产生较早。
每篇句数不拘。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
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
汉代以后,格调稍变。
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诗体名。
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
起于汉代。
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六字。
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
有古体近体之分。
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
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
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
到了唐代,大为发展。
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
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杂言诗】诗体名。
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
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乐府】本指古代音乐官署。
"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
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汉代乐府诗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艺文志》记: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两者区别:歌行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统称"歌行体".<唐音审体>谓:"歌行本出自乐府,然指事咏物...形式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行",有"乐曲"的意思.它属于古体诗。
——古诗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分类,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2 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3 特点一、篇幅可短可长。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长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
杜甫的《兵车行》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
二、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
例如杜甫的《兵车行》,诗中既有“行人”出征时的记叙,又有“道旁过者”与“行人”的问答,也有“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感叹,读后真能摧人肝肠。
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既有风卷茅屋的记叙,也有“归来倚杖”的叹息,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强烈抒情与愿望,读后令人唏嘘不已。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一、古代诗歌的文体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曹丕《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渭川田家》。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①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无须对仗。
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入韵,七绝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
七绝如王昌龄《从军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牧《泊秦淮》等。
②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七律如杜甫《登高》、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商隐《锦瑟》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3、词①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
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③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④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题与内容有关。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一)树木类1.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子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3.杨柳“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即取此意。
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4.梧桐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5.芭蕉“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6.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7.怀桔指孝顺双亲。
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
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
’术大奇之。
”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
”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二)花草类1.红叶传情之物。
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
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
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2.黄叶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
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3.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
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
”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
”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5.芳草“芳草”意象的运用,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
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苏轼《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晏殊《玉楼春》:“绿仰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意。
6.落花“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元无名氏《朝天子?庐山》“客去斋馀,人来茶罢,叹浮生指落花。
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7.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8.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9.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10.咏絮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
”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
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
”“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11.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