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
- 格式:docx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10
世界十大图书馆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
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作用。
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可以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把精神化成物质;可以通过对馆藏的遴选,加工、集萃,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图书馆可以通过画廊、墙报、学习园地等各种活动大力宣传两个精神文明建设。
当然,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图书馆。
让我们认识一下世界十大图书馆吧!1、美国国会图书馆——华盛顿10、法兰克福图书馆(属于德意志国家图书馆)——法兰克福今天,我们将详细介绍世界最大的三所图书馆!一、美国国会图书馆馆一样,是传统、政治和个性化的体现。
尽管国会图书馆建立于但实际工作场所直到1802年才建成。
在馆员的职责没有做过明确规定,也没有规定其他特殊的任职资格。
年,参议院获得批准图书馆馆长享有选举权时,才对相应的工作做出具体国会图书馆馆长由总统任命,并由参议院投票表决,为终身制。
历任馆长的名字都镌刻在杰弗逊大楼一侧的大理石墙壁上,体现了美国社会对图书馆长的尊重和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
2、开放时间现在,凡是年满17岁,并持有照片的正式身份证明者,均可以向美国国会图书馆申请办理免费阅读证。
托马斯·杰斐逊大厦周一至周五:10:00a.m.-5:30p.m二、俄罗斯国立图书馆1、概况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是欧洲第一大图书馆,藏书总量仅次于拥有2.1亿册/件藏书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居世界第二位。
该馆始建于19世纪60年代。
1862年鲁缅采夫博物馆由彼得堡迁往莫斯科,迁入由著名建筑师巴热诺夫设计,坐落于克里姆林宫旁的帕什科夫楼。
同年,作为该博物馆一部分的莫斯科第一所免费公共图书馆开放,名为莫斯科公共博物馆及鲁缅采夫博物馆图书馆,通常称鲁缅采夫图书馆。
该馆当时藏书基础是著名国务活动家鲁缅采夫伯爵丰富的藏书。
鲁缅采夫伯爵于1826年在圣彼得堡去世,出于"有益于祖国和教育"的目的将其藏书捐赠。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一般简称“国图”。
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并形成两个面积甚大的天井,天井内为花园,形成楼中有园的独特景致,裙楼地上5层地下1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设有各具特色的阅览室46个,其中开架阅览室23个,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
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
包括北海公园附近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
国家图书馆每年大约要接待海内外读者400多万人次。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
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
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
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中国少数民族文献、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
外文善本中最早的版本为1473-1477年间印刷的欧洲“摇篮本”。
这部分藏品极为珍贵,闻名遐迩,世界瞩目。
截至到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2500多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
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2007年6月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国家图书馆接待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读者(少年儿童图书馆接待六至十五周岁的少年儿童);双休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可接待中学生及在家长陪同下的少年儿童参观;全年接待中小学校组织的集体参观。
世界十大图书馆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
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作用。
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可以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把精神化成物质;可以通过对馆藏的遴选,加工、集萃,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图书馆可以通过画廊、墙报、学习园地等各种活动大力宣传两个精神文明建设。
当然,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图书馆。
让我们认识一下世界十大图书馆吧!1、美国国会图书馆——华盛顿10、法兰克福图书馆(属于德意志国家图书馆)——法兰克福今天,我们将详细介绍世界最大的三所图书馆!书馆馆员的职责没有做过明确规定,也没有规定其他特殊的任职资格。
直到1897年,参议院获得批准图书馆馆长享有选举权时,才对相应的工作做出具体的规定,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国会图书馆才在美国社会中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目前,该图书馆以1亿2800万册的馆藏量成为图书馆历史上的巨无霸,图书馆书架的总长超过800公里。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最新介绍:目前藏品总数1.3亿,其中0.29亿书籍、只有使用借阅证才能进入读者阅览室和读书借票表决,为终身制。
历任馆长的名字都镌刻在杰弗逊大楼一侧的大理石墙壁上,体现了美国社会对图书馆长的尊重和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
2、开放时间现在,凡是年满17岁,并持有照片的正式身份证明者,均可以向美国国会图书馆申请办理免费阅读证。
托马斯〃杰斐逊大厦 周一至周五:10:00a.m.-5:30p.m1、概况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是欧洲第一大图书馆,藏书总量仅次于拥有2.1亿册/件藏书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居世界第二位。
该馆始建于19世纪60年代。
1862年鲁缅采夫博物馆由彼得堡迁往莫斯科,迁入由著名建筑师巴热诺夫设计,坐落于克里姆林宫旁的帕什科夫楼。
同年,作为该博物馆一部分的莫斯科第一所免费公共图书馆开放,名为莫斯科公共博物馆及鲁缅采夫博物馆图书馆,通常称鲁缅采夫图书馆。
该馆当时藏书基础是著名国务活动家鲁缅采夫伯爵丰富的藏书。
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尊敬的各位读者: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防控期,国家图书馆根据北京市防控要求和馆区实际情况,在保持预约入馆方式不变的基础上,为广大读者提供阅读、借阅、展览等服务。
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服务安排 1.开放区域及开放时间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 3(中关村南大街33号):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
注:科技查新中心/科学技术咨询室、社会科学咨询室周二至周五开馆时间开放。
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 4(中关村南大街33号):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
少年儿童馆(中关村南大街33号):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
古籍馆(文津街7号):周二至周六9:00-17:00,周一、周日闭馆。
2.服务内容二、预约须知 1.实行预约入馆制度。
读者需通过“国家图书馆服务号”的“读者服务”或拨打电话(/010-)实名预约当天及未来三天到馆名额(每日限额2400人),获取微信(或电话)预约码。
预约时间为微信周一至周日9:00-21:00,电话周一至周日 9:00-16:00。
2.请读者按预约时段到馆,已预约但因故不能到馆的读者,请尽早取消预约,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您日后的预约行为(详见“国家图书馆服务号”预约须知)。
三、入馆须知 1.入馆时请出示本人预约码与健康码,核实未见异常后,由东中门/西北门进入总馆馆区;由古籍馆南大门进入古籍馆馆区。
2.请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异常(37.3℃及以上)或有不适症状者谢绝入内。
请全程佩戴口罩。
不聚集、不扎堆,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请凭国家图书馆读者证或有效身份证进入阅览室。
2.读者可以选择自助或人工还书服务。
主馆南区东门外设置24小时自助还书机,无需预约。
人工还书服务需要提前获取预约码。
3.免收2020年1月24日至全面恢复正常开业后30天内发生的逾期贷款费用。
请合理安排,错时到馆。
五、注意事项 1.少年儿童馆接待十五周岁及以下少年儿童。
中国最大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
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
中国国家图书馆分为总馆南馆、总馆北馆和古籍馆,馆藏书籍3119万册,其中古籍善本有200余万册。
2022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
场馆布局国家图书馆共有三处馆舍,分别是白石桥总馆南区、总馆北区以及文津街古籍馆。
馆藏资源入馆须知国家图书馆接待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读者(少年儿童图书馆接待六至十五周岁的少年儿童);双休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可接待中学生及在家长陪同下的少年儿童参观;全年接待中小学校组织的集体参观。
凭身份证、户口簿、军官证、士兵证、护照、港澳通行证或台胞回乡证、首次免费办理国家图书馆读者卡,享有读者卡基本功能并在符合其他相应条件的情况下按手续办理扩展功能;少年儿童凭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簿、护照、港澳通行证、台胞回乡证)、学籍卡、学生证办理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卡(详见办证相关规定)。
进入阅览室、服务点须持国家图书馆读者卡。
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可以凭第二代身份证进入开架阅览室阅览,少年儿童凭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卡进入少年儿童图书馆。
持卡者须遵守国家图书馆借阅规则及相关规定。
违反规定情节严重者,其读者卡/第二代身份证借阅功能将被置停,待接受处理并纠正后恢复使用。
持有优待证的老年读者可优先借阅;持残疾证的残疾人读者免收因特网上机浏览费。
世界十大图书馆世界十大图书馆是众多文化名城中保存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图书馆以收藏、保护、传承和推广文化遗产的任务为基础,为社会各个层面的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和文化成果,为人们的学习、研究和生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
这篇文章将介绍10个世界十大图书馆,包括美国图书馆、英国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德国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加拿大图书馆、意大利中央图书馆和荷兰国家图书馆。
一、美国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美国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其藏书量高达1.7亿册,其中包括超过3800万印刷品、5000万手稿、1500万地图、700万照片和1.3万小时的电影和录音。
这些珍贵的藏品代表了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
美国图书馆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涵盖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医学、工程等方面。
每年,超过数百万的学者、研究人员和读者前来该图书馆找寻他们需要的资料和信息。
二、英国图书馆(British Library)英国图书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其藏书量已经达到1500万册以上。
图书馆建筑气势恢宏,是伦敦市中心的一个重要地标。
藏书规模之大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1200年以来不断的收藏和收购,其中包括许多罕见的书籍和手稿。
这些书籍和手稿不仅代表了英国的文化遗产,而且涵盖了全球历史、文化和学术领域的研究资料。
此外,英国图书馆还是全球公共图书馆之一,为所有人开放,无论是对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极具吸引力。
三、法国国家图书馆(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法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著名的图书馆之一。
其中包括4000万册印刷品、2000万幅地图和插图,以及2000万件印刷品和古籍手抄本。
这些书籍和手稿代表了世界上许多文化的历史和遗产。
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文化中心,每年有数百万的学者和读者利用这些资源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和学术活动。
中国国家图书馆简介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一般简称“国图”。
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并形成两个面积甚大的天井,天井内为花园,形成楼中有园的独特景致,群楼地上5层底下1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设有个各具特色的阅览室46个,其中开架阅览室23个,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
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
包括北海公园附近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
国家图书馆每年大约要接待海内外读者400多万人次。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撷萃。
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
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
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中国少数民族文献、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
外文善本中最早的版本为1473-1477年间印刷的欧洲“摇篮本”。
这部分藏品极为珍贵,闻名遐迩,世界瞩目。
截至到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2500多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
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2007年6月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中国国家图书馆简史国家图书馆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西周的盟府、秦代阿房宫的藏书可视为古代国家图书馆的雏形。
中国国家图书馆方案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最高级别的全国性综合性图书馆,是中国三大国家级图书馆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之一。
它承担着全国文献收藏、保管、利用和服务工作的重要使命,同时还肩负着推动文明进步、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责任。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需求,中国国家图书馆于1999年启动了新馆设计方案,经过多方的论证和比选,最终确定了由央广设计院的杨福生院长领导设计的方案。
新馆设计方案以“知识之光,人类未来”为主题,以建筑自身为载体,推进信息文化的发展,服务社会民众的需要。
方案设计采用了“知识之树”的意象进行设计,使人们在图书馆走进时,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仿佛置身于知识之森。
建筑立面的“树叶”形象是设计者对图书馆内的个个书架的再现,象征这里的每一个读者在书架中寻找知识的心境。
馆内由外高内低的楼梯相互联系,也从视觉上形成了一棵巨大的知识之树,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很好的获取信息和交流的场所。
新馆建筑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分别为国际交流中心和国内开放服务区。
国际交流中心一侧的塔楼高度为78米,含地下3层,地面17层;国内开放服务区一侧的建筑高度为50米,含地下2层,地面11层。
整个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高达10亿元人民币,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中关村南大街。
新馆采用的是多层次开放式平面组合方式,对内围绕于中心阅览室,对外采取中轴线布局,愿以这样的建筑形式,使整个新馆达到科技与文化、功能与艺术的统一。
在内部设计上,新馆规划了数字化信息阅览区、音像信息阅览区、报刊阅览区、古籍文献专区、专题图区、少儿阅览区、论文阅览区、综合服务区、学者文化交流中心等。
新馆设有3个地下停车场,可停放1500余辆车。
此外,新馆配备了仪器设备齐全的发掘学、宗教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室,设有一座700座的报告厅和多个教室,提供了必要的学术交流和培训设施。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图书馆方案的设计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和全方位的知识服务,为中国的文化和知识事业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110周年馆庆专辑国家图书馆善本阅览的历史张伟丽善本阅览作为国家图书馆特色的阅览服务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建馆肇始,她的历史与国家图书馆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在西学东渐风气的影响下,在京师创建一座有别于传统藏书楼的全新的图书馆,以开民智、强国家,成为迫切的需要,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应运而生。
1910年,当时的学部拟定了《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图书馆应设藏书室、阅览室,还写明了阅览券及借阅规则等条目,此时设立包括善本阅览在内的阅览服务已经提上日程。
一切准备就绪,1912年8月27日,京师图书馆借广化寺场地正式开馆,阅览场地窄小,设施也比较简陋。
后来在近10年的时间里,馆舍又几经变化,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尚能做到一年接待读者11000余人,提供6万余册图书,令人佩服。
在此期间,善本阅览服务也不断发展,到1917年1月时,可以为读者提供《四库全书》、善本古籍和舆图的阅览服务。
具体的阅览办法是购买阅览券,当时的阅览券分6种:普通阅览券、新闻杂志阅览券、学生阅览善通书券、学生阅览新闻杂志券、善本书阅览券、四库书阅览券。
凡到馆阅书者,须先购甲种或丙种券;欲阅善本书者加购善本书阅览券;需要阅览四库全书者,加购四库全书阅览券。
凡购善本及四库书阅览券者;至特别阅览室者看书。
这个特别书室主要阅览宋元时期旧刊本,应该就是善本阅览室的前身。
后又专设舆图阅览室、善本阅览室、四库阅览室。
建馆十余年后,为提高服务质量和馆舍的整体质量,建造一座新馆的要求愈加迫切。
1925年10月教育部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签订契约,合办国立京师图书馆,后因故中止,中基会遂在1926年3月另创办北京图书馆(1928年改名北平北海图书馆,1929年8月与国立北平图书馆合组),新馆舍的建造工作便由北京图书馆承担。
筹备处在北海公园内,于1927年6月16日先行开放阅览室。
阅览室位于琼岛之上,长约17米,宽约4米,可容纳40人左右。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历史与发展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图书馆,也是世界顶尖的图书馆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期刊、报纸等,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在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国家图书馆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发展,不断推进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历史沿革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09年,当时北洋政府创立了京师图书馆,创始人是梁启超。
在此基础上,1931年成立了民国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古籍,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民国图书馆改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同时成为新中国成立後中央重要的文化机构。
195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始大规模建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在建馆初期,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内外搜集书籍的运动,其中包括了中外各类出版物、地方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图书、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民间出版物等,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973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舍始建新址,2019年,新馆舍竣工后,中国国家图书馆重归于位,恢复了它的地位和荣誉。
二、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与藏书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现代化建筑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这座图书馆被誉为“世纪之馆”,展现出我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成就。
同时,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量也在不断增长,目前,它的藏书已经超过了4224万册,其中珍贵古籍就有300多万册,主要涵盖古代汉、藏、满、蒙、维吾尔等民族文字文献和各胡同流变等珍贵专著以及海内外各类专业书籍,几乎涵盖了中外所有的学科门类。
三、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科研成果中国国家图书馆也是中国图书情报界的重要科研机构,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攻克了一批关键领域技术难题,打造出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
其中著名的科研项目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文化运动书目整理工程”、“中国现代文献研究与整理工程”、“中国古籍善本数字化技术研究与资源构建”等。
国家图书馆的前世今生作者:马丽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8年第15期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图书馆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的东北角,有一组恢弘壮丽的建筑群。
这座建筑就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一期馆舍大楼,它是北京地标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界的地标。
中国国家图书馆最早产生于清朝末年的“预备立宪”。
1909年9月9日,清朝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奏请宣统皇帝,请求建立一座国家级图书馆,这就是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
馆址坐落在什刹海北岸的广化寺。
据统计,京师图书馆最早的藏书有善本书880部,阅览书4544部,加上敦煌遗书8662卷。
这些藏书基本上至今还都珍藏于国家图书馆,绝大多数堪称无价之宝。
这其中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有着两百三十多年历史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和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永乐大典。
辛亥革命以后京师图书馆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接管。
由于广化寺条件简陋,面积有限。
1917年1月26日,教育部将其搬迁到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旧址。
此时馆藏图书已经增长到13.6万册。
北伐战争之后北洋政府解体,1928年6月京师图书馆被南京国民政府接管,改名国立北平图书馆。
1929年1月10再次迁址至中南海居仁堂。
1931年国立北平图书馆文津街馆舍正式落成,揭开了国家图书馆新的一页。
文津馆馆舍是国家图书馆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专门为其建设的专业馆舍。
新馆具备藏书50万件册的能力,可容纳200位读者阅读。
阅览室与书库间设有运书机,大书库的书架均是钢架结构,设备在当时堪称一流。
著名学者夏曾佑、梁启超、蔡元培等都曾经在这里担任过馆长。
到了1949年解放前夕,国立北平图书馆的藏书已达140余万册,也抢救陛地收藏了不少孤本、善本图书,为保护中国文化做出不少贡献。
解放后,北平图书馆被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接管。
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归文化部领导。
由于种种原因,北京图书馆在文津街这个地方一待就是20多年。
那时候北京图书馆平均每年要增加50到60万册图书的馆藏。
国家图书馆参观记我最近去参观了国家图书馆。
这是一座庞大而宏伟的建筑,位于北京市的中心地带,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它有近三千万册的藏书,馆内陈列了众多的文物和珍贵的书籍。
当我步入大厅的时候,我感到令人震撼的壮观。
整个大厅光线充足,宽敞明亮,空气流通。
巨大的圆顶让我的视线似乎变得更加开阔,我几乎能感受到丝丝微风从那里吹过。
整个空间充满了生气和活力,我很快被它所吸引。
国家图书馆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出色。
它的馆藏非常丰富,不仅涉及到几乎所有领域的书籍,而且还藏有很多珍贵的文献资料。
它的藏书主要来自于购买、捐赠和交换,其中许多来自文化部、各省市的图书馆和学术机构。
此外,图书馆还有一些特别的馆藏,比如全国性和本地历史资料、一些官方文献文件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稀有文献。
它的藏书总量在不断增加,每年都会有很多新的书籍被收入。
在国家图书馆,我看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书籍及其他文献。
其中有一些书籍是特别珍贵的,它们的保存是非常严格的。
在这些书籍的保存过程中,包括温度、湿度、损伤等因素都要得到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它们的保持与恢复。
除了书籍之外,这个地方还保存着许多有关全国名人和历史事件的文件和图片,这些都是宝贵的历史资料。
从这些文件和图片中,我可以看到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文化,从封建时代一直到现代化,包含了许多著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照片、文章和资料。
除了馆藏,国家图书馆内还保留着许多古迹和让人惊叹的建筑。
在这些建筑中,许多都是很多年前设计的,但仍然能与建筑的现代发展相匹配。
这些建筑的设计为人们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灵活性,使得其可以容纳大量的参观者和咨询者。
同时,它们也是一些文物和艺术品的展示,使得它们能够得到更多的推广和欣赏。
在我参观国家图书馆这一天,我遇到了非常多的人,包括学者、读者、咨询者和参观者。
我可以感觉到每个人对这个地方的深深热爱和敬意。
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地方象征着知识的殿堂,是获取知识和向人们传递知识的地方。
参观国家图书馆是一个非常启发性的经历。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实景图
设计机构: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KSP)
作品类型:建筑设计
项目类型:文化建筑
图片类型:实景照片
设计风格:现代风格
所在地区:中国->北京->海淀区
摄影师:H ansSchlupp
德国 KSP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在北京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设计了一座宏伟的建筑,一座可以展现中华文明精髓、令人为之震撼的建筑。
它强调了中国文化过去的辉煌,且面向未来,这是一座可以宣告中国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建筑:环绕着中国图书宝藏“四库全书”的,是浩瀚无边的数字图书资源。
中国国家图书馆将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图书馆,它要为12,000,000多册藏书寻一处安身之所。
尤根·恩格尔(Jürgen Engel)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必须把所有的元素融合在一起。
我们必须设计一座超越时代、同时
又独具匠心的建筑。
它必须引人瞩目,但又应该庄重内敛,不会使人忽略了图书馆内藏书的珍贵意义。
”这是一座不去迎合周围火柴盒式建筑风格的建筑作品。
北京虽然有着多元化的建筑风格,但却追求一种简约、宁静的基调。
因此,建筑师从北京古典公共建筑的经典构造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升起的基座和拾级而上的大型台阶,加上宏伟的柱形结构和“漂浮”的屋顶。
建筑师以这种构造为基础,积极寻求具有当代特色的诠释方法。
与很多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一样,这座建筑的视觉重点是屋顶的造型。
建筑师经过苦心力作,设计出了现有的建筑作品。
总高度27米的建筑按照功能的不同被分为三个部分:它包括一个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石的基座,用于珍藏历史经典作品;一个玻璃围合的全通透中间层,在南北两侧各有三个巨型支架支撑着屋顶,它不同于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建筑,看起来就像一个开敞的空间,代表着现在;还有一个“漂浮”的巨构金属屋顶,代表着数字化的未来。
古代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在这座建筑上既相互对比又紧密结合。
这座建筑就像是一件从古代和传统中蜕变而成的艺术品,虽然高高地飘离在古老和传统之上,但却又与它们相生相息,互不排斥。
建筑的最上面两层是由钢结构和玻璃建造而成,它们是数字图书馆的所在,屋顶偏平的弧线造型与基座的立方体形成强烈视觉对比。
尤根·恩格尔(Jürgen Engel)一语道破:“这是一个完美的共栖之所。
”
这座建筑的结构对结构工程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最后实际建造时,屋顶部分的钢结构首先在地面搭建完成,然后在一天之内用电脑同步控制的液压技术把钢结构吊到16米高空进行定位安装。
这堪称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一次创举,其所提升的钢结构总量达到了11000吨,相当于一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基座部分是在屋顶部分钢结构定位好之后进行建造的,基座幕墙交错的石材百叶,将光线反射到室内,为图书馆内部营造出非常舒适的阅览环境。
读者既与外界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保持了必要的距离,可以专注于学习和研读。
阅览中庭巨大的空间将基座和屋顶部分的数字图书馆联系在一起。
它是这座新图书馆的中心,从地下一层到地上三层都是开放的阅览空间。
从环绕的平台向下望,人们可以看到这座建筑的底部,和一个被设计成像是从地下挖出来的汉白玉“藏宝盒”,那里收藏着“四库全书”。
玻璃屋顶使整个图书馆光线充足,身处于阅览中庭的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开放式的庭院。
这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一次呼应,因为庭院正是中国古典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阅览中庭中放置了很多暖色的木质读者座位,从这些座位望去,人们可以像在剧院观看舞台一样看到中庭中央两层高的汉白玉“藏宝盒”,存放在那扇“藏宝盒”巨门之后的便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遗产,它们整齐而有序的摆放在很多巨型深褐色原木书架上,大量宝贵的原始资料存放在整齐的长形木箱内。
当“藏宝盒”的门打开时,隔着通高的玻璃墙,“四库全书”像艺术品一样被展示给读者。
四库全书“藏宝盒”内部光线充足而均匀,可以营造出那种人们在科幻电影中才能体会到的现代感,正好与古老的书籍形成一种鲜明的视觉冲突,如此场景让人极为难忘。
大量的读者座位可以让人们尽情的翱翔于知识的海洋,同时领略历史、现在和未来。
尤根·恩格尔(Jürgen Engel)在总结设计理念时说道:“人们工作学习在当下、同时能看到文化历史(四库全书),而未来(数字图书馆)就悬浮在上方。
”
这个建筑厚重的巨型基座开向街道,宏大的阶梯甚至可以供人们歇脚休息。
顺着这些台阶,人们可以直接来到建筑的二层。
从踏入图书馆的那一刻起,整个建筑清晰、简约和令人折服的结构便直接映入眼帘。
咨询台、门厅和咖啡厅所在的公共区域与阅览室和办公室所在的区域明显隔开。
同时,建筑还分别设有员工出入口、餐厅对外出入口和学术交流区出入口。
建筑基座脚下的倒影水池和绿化带围绕着建筑,倒影水池的设计可以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屋顶数字图书馆在空中的视觉悬浮感。
尤根·恩格尔(Jürgen Engel)说:“在我们这个行业中,最难做到的往往就是简约明快,既要震撼心灵,又不拖沓冗繁。
”
中国国家图书馆实景图
中国国家图书馆实景图
中国国家图书馆内部空间图
中国国家图书馆内部空间图
中国国家图书馆内部空间图
中国国家图书馆内部空间图
中国国家图书馆实景图
中国国家图书馆实景图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