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一等奖(文字消息)
- 格式:docx
- 大小:15.89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点评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是评选出的在中国新闻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作品。
以下是对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的点评:
1. 价值观引导:一等奖作品往往能够传递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方向。
它们可能深入报道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现象的真相,提供公众所需的信息。
2. 专业报道:一等奖作品在新闻报道方面表现出色,具备高度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它们可能通过深度调查、独立报道等方式,呈现出对事件的全面把握和客观准确的描述。
3. 影响力和创新性:一等奖作品在报道中可能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创新性。
它们可能通过独特的视角、创新的报道方式或者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话题,突破传统报道模式,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4. 价值传递和社会效益:一等奖作品往往能够传递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并对社会产生较大的正面效益。
它们可能通过报道社会问题、倡导社会公正等方式,引起公众的关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总的来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在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准确性、影响力和创新性等方面都具备较高的水平,是中国新闻界的优秀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深入调查、准确报道,影响公众舆论,引导社会发展方向,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82021第06期 / 总第412期Column处于三级党报最基层的全国地市报拥有360多家地市州盟党委机关报及众多新媒体、数量庞大的基层读者群和从业人员,特别分析地市报获中国新闻奖情况,深刻把握这些获奖精品的成功之处,对于广大地市报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水平,扩大地方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近两年地市报(含省会城市报)获奖情况第二十九届(2018年度)中国新闻奖,346件作品获奖,地市报占12件,其中二等奖3件,三等奖9件。
第三十届(2019年度)中国新闻奖,348件作品获奖,地市报占14件,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1件,三等奖12件。
从这两届获奖作品看,获奖项目有:文字消息7件,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文字系列报道)6件,文字评论3件,新闻摄影3件,新闻漫画l件,报纸副刊1件,新闻名专栏1件,国际传播1件,融合创新报道1件,创意互动1件,短视频现场新闻1件。
共11个项目获奖。
题材主要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时代变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科技进步,典型人物,舆论监督,突发事件等。
从信息来源看,有属于“走转改”中发现的(《敢说“不行”也是自信的表现》《又一轮考核结束了》《哪来那么多“表哥”“表叔”》都是在基层调研发现问题或情况变化引发思考而成,《这家企业接二连三遇到“窝心事”》是记者深入基层采访了解到的); 有重大时政活动中获悉的(《一本教材种下爱国爱澳的种子》是在澳门回归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澳门一学校的时政活动中捕捉到的);有领导朋友提供的(《8院士参与深圳保障房建设》是深圳市住建局局长给记者报料的); 有网络上发现的(《9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被摘牌》是从2019年12月20日湖北科协网上发布注销一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公告而深入挖掘的);有从常规报道中发现挑出来的(《“全病种”医疗自费支出救助开出“第一单”》);有从外媒报道中发现回应的(《探寻瑞丽口岸缅甸货车入境拥堵的真相》);有突发事件赶赴的(《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有记者长期观察跟踪积累的(《回乡大学生三项发明为800多牧户节省1亿元》); 有热线、新闻线人提供的(《请放野生动物一条生路》)。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一等奖(文字评论)把校舍真正建设成第一避难所4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针对一些媒体在芦山灾区拍到的汶川地震后重建房墙体开裂、脱皮等情况的照片,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和求证。
专业人士表示,对有些校舍墙体的开裂、脱落要科学认识,主体结构受损才能算危房。
芦山县初级中学部分建筑物的墙体受破坏在预期之内,达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另据中国教育报4月22日报道,在芦山地震发生时,该县在汶川地震后修建的校舍无一垮塌,有效保障了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汶川地震中的校舍坍塌事故可谓教训惨痛,后续的诸多声音为中国的国家形象抹上了厚厚的阴影,校舍安全问题一时间成为灾难报道中的一个敏感话题。
相比较而言,芦山地震中“在汶川地震后修建的校舍无一垮塌”值得肯定。
它传递了一个暖人的警示信号:安全不再是一种奢望,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和结果,我们完全有能力将生命寄托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在灾难面前,给生命一个安全的承诺,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
“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中国政府于2009年实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一轮的校舍安全排查工作,对校舍安全做出了明确的防震级别和安全指数要求,以期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在这次芦山地震中,新建校舍承受住了七级地震的摇晃,它托起的不仅仅是生命本身,更是一种新的希望。
学校是孕育理想和希望的地方,保障校舍安全,关乎民族的未来。
在校舍安全问题上,如何强调都是理所当然的。
在地震频繁的日本、智利、美国等国家,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校舍安全的民生保障立法进程,学校被列入了紧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范畴,校舍的安全标准因此更为“苛刻”。
1933年,美国长滩发生6.3级大地震,众多校舍被毁,加州政府随即通过“菲尔德法案”,详细规定了建筑设计标准、监管机构、审查程序、惩罚措施等内容。
在智利,为了推行更高标准的建筑抗震规定,政府出台了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所有校舍都能够“按抗9级地震设计”。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特别奖〔文字通讯〕〔走基层〕“三北〞造林记新华社9月25日电题:“三北〞造林记新华社记者从军、思扬、柯勇、白瑞雪、冰为了生存,为了明天,一群蓑羽鹤振翅高飞,逆势而上,冲击地球之巅。
它们亢奋的叫喊声,在喜马拉雅山群峰之间激荡盘旋。
每年春天,这种候鸟都要从印度次大陆返回中国北方的繁衍地。
气流、天敌、折羽而亡,都无法阻断攀升前行的向往。
它们挑战艰险,穿越极限,飞越珠穆朗玛峰,飞越九曲黄河,飞越万里长城,重返生命的起点。
在这里,在三北——西北、华北、东北,有一群人,如同这些悲壮的蓑羽鹤,为了生存,为了明天,困难向上,奋力前行。
漫漫35年征程,他们构筑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带——中国三北防护林。
这条绿色长城跨越三北,与古老长城共同挽起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未来,见证着中华民族的苦难、忧患、奋斗与梦想。
英雄史诗满斟烈酒的七只土瓷大碗,高举在七双粗糙大手中,七古铜色的脸凝如泥塑。
黄沙扑面,白日惨淡。
“死也要死在沙窝里!〞头扎白羊肚毛巾的壮汉一声大吼——“这事干成,就没白活这一遭!〞酒碗相撞,一饮而尽。
空碗摔在脚下,碎片八瓣。
30年前那个春寒料峭的黎明,外号“石灰锤〞的定边农民石光银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成了全国联户承包治沙先行者。
七勇士大战毛乌素沙地,就此开创一段石破天惊的历史。
三北,中华文化重要发源地。
史前遗址、万里长城、丝绸之路……千百年来,我们的先祖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历史和灿烂文明。
然而,放眼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中国版图,横贯北方万里疆土的,是漫漫黄沙、沟壑纵横、断壁残垣。
风沙肆虐、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面积以每年15.6万公顷的速度扩。
1978年11月,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时,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个彪炳史册的重大决策——在我国四大沙地、八大沙漠南缘与黄土高原建设大型防护林。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历史,也改变了亿万三北人的命运。
当代人类最为悲壮雄伟的生态史诗,由此拉开帷幕。
为了承包3500亩沙地种树,石光银卖骡子卖羊。
历年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消息作品之新闻角度分析(2012-10-28 10:14:44)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新闻作品分析历年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消息作品之新闻角度分析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得新闻消息与通讯一等奖的作品《基层科技创新遇“无米之炊”》,较为典型的站在全局高度寻找新闻点,记者报道其所在之省的部分县、区科技创新难以开展是因为政府财政拨款远远不够。
诚然这种现象无独有偶,全国很多的县乡都有,记者把本地新闻与具有全国意义的普遍问题联系在一起且这一问题先前鲜有人关注,其新闻价值也就自然升值了。
著名记者艾丰曾说过:“当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
”记者在报道中强调:按照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要求,研发经费应达财政收入的1.1%,但实际上县财政很难足额拨付。
即使该县将农业、林业等其他费用按“研发经费”进行登统,但还是难以达到要求。
更多的情况是,科研人员已经多年未拿到一分钱的研发经费。
紧接着记者就指出研究经费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地方财政研发投入可产生10倍至20倍放大效应,对区域内经济长期发展有明显拉动作用。
在这个较为明显的对比中,读者很自然的就认识到县区财政研发投入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了,不必记者多说。
报道末段,记者指出不久前通过的《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作出规定:设区市及县(市、区)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应高于2%。
这是我省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科技投入指标。
但贯彻落实情况如何,还得让事实说话。
最后一句话语,有一种留白的一位,引起读者的深思和有关部门的反省,将报道力度进一步增强。
很好的贯彻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精神。
原文:用“无米之炊”形容我省部分县(市、区)科技创新开展之难毫不为过。
近日公布的2010年河北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统计情况显示,全省有28个县(市、区)本级财政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为零,41个县(市、区)财政研发投入不超过50万元。
“按照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要求,研发经费应达财政收入的1.1%,但实际上县财政很难足额拨付。
24 全媒体探索 2023年7月号□ 李 丽王金龙,大众报业集团社委会委员,大众日报记者部主任,高级编辑。
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得主。
刘益清,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福建日报记者通联部副主任,主任记者,曾任福建日报驻宁德记者站站长、泉州记者站站长。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得主,福建省双十佳记者。
2022年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把文字消息、广播消息、电视消息3个奖项合并为“消息”。
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获奖作品有5件,其中《舍弃八亿收入,换来鸥翔水美》由大众日报记者部主任王金龙领衔采写。
该消息以黄河下游最大湖泊东平湖三年禁砂为切入点,见人见事见思想。
2018年,福建日报消息《23年圆梦,福建晋江水流进金门》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一等奖,由福建日报记者、时任泉州站站长刘益清领衔采写。
该文以2018年8月5日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这一重大事件为题材,以构思精巧极具历史感和时代感而广受好评。
同样是反映重要历史节点或重要题材,这两篇获奖作品在调研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点和调研经验?王金龙、刘益清两位资深媒体人分别有什么心得体会?日前,笔者与他们进行了一次深入探讨。
经过探讨,笔者发现,两篇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都是重大题材或重大事件,既不是独家线索,也不是独家内容,但两位第一作者都善于在调查研究中独家挖掘出最有含金量的“新闻点”,站位高远、角度精巧、文约意丰,形成了一种对公共题材的独家视角和独家表达,在众多同类型新闻中显得技高一筹,值得学习。
李丽:这两篇获奖作品一北一南,题材各有特色,都意义重大。
一个紧扣山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践行黄河国家战略重大主题,一个通过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反映血浓于水的两岸关系。
那么,两位在把握如此重大的题材时是如何做好调查研究的?王金龙:我想最重要的是不打无准备之仗。
从调查研究的角度来谈,这篇作品有两个时间跨度。
首先,消息见报是2021年3月15日,但是前期从找线索、作策划、探现场、挖新闻,经历了大概半年时间——我们2020年9月15日到泰安东平湖采访,直到2021年3月确定头版头条刊发这篇消息。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1. 引言1.1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的背景介绍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闻奖项,分别代表着中国和国际上新闻行业的最高水准。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由中国新闻界人士和学者组成的评审团队评选,旨在表彰在新闻报道、编辑、摄影、摄像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品和从业人员。
普利策新闻奖则是国际新闻界的权威奖项,设立于191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颁发,涵盖了新闻报道、特写、调查报道、照片、评论等多个类别。
中国新闻奖的设立和普利策新闻奖一样都旨在鼓励和推动新闻行业的发展,提高报道的公信力和质量。
两者在奖项设置和评选标准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重视新闻作品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
通过对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在报道主题、手法、角度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得出对新闻业和社会的启示。
这些不同之处反映了中美两国在新闻自由、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也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了不同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之一,每年评选出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和新闻人才。
通过对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亮点。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这些作品往往报道了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些报道关于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食安和环保等问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在报道手法和表现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些作品采用多媒体融合报道、数据新闻等方式,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使新闻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种创新性的报道形式也为新闻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报道深度。
在报道过程中,获奖作品通常经过深入调查和采访,能够真实客观地呈现事实,不偏不倚地传递信息。
我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文字消息类作品1.简介我国新闻奖是由我国新闻界自己设立的,是我国新闻奖评选委员会根据新闻界的社会责任和良好传统评选的新闻作品的最高奖项。
2.文字消息类作品获奖标准文字消息类作品获奖标准包括:权威性、时效性、全面性、独家性、深度和广度等。
3.获奖作品背景介绍《XX事件调查报道》是一篇由一线记者在国内外多个城市进行调查取证,深度分析的新闻报道。
该报道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和各方当事人,内容丰富,观点鲜明。
4.获奖作品价值分析该报道在报道过程中遵循事实、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有力挖掘事件的根源和深层次原因,对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对舆论引导、决策交流、社会监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获奖作品的创新之处在采访调查过程中,记者们勇于担当,勇于揭露,敢于探寻真相,不畏强权,不怕风险,是一批党报的耀眼明星,是新闻舆论里的担当者、表率和引路者。
6.影响该报道的获奖对新闻行业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可以带动更多的媒体和记者参与到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对于提高新闻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7.总结文字消息类作品的获奖,不仅是对记者的肯定和激励,更是对新闻行业社会责任和良好传统的认可。
获奖作品的优秀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勇于担当,也为新闻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典范。
希望通过我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激励更多的新闻工作者投身到新闻事业中,为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8. 推动新闻行业发展获得我国新闻奖的作品,不仅在道德层面上赢得了肯定,更在业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推动新闻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了力量。
这些获奖作品以其深度的调查与报道,提供了关于时政、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深入分析,为公众呈现了一个更加真实和全面的世界。
这种作品不仅是新闻报道的典范,也是新闻行业内部优秀经验的交流与共享。
9. 社会责任和信任建设我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凸显了新闻行业对于社会责任感的践行,这些作品不仅仅具有较高的信息价值,更在道德与责任上有着较高的追求。
2024年新闻工作者事迹演讲同志们:在“____”来年之际,我们也迎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第十二个记者节。
我有幸在这里进行发言,我是____。
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工作者是有社会影响力、受群众尊重的一种神圣职业,新闻工作者的光荣,是因为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崇高而重大的责任。
有人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航船,新闻工作者就是站在船头的嘹望者。
”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通过报道反映我们时代的精神,使人民群众不断地获取信心和力量,从而推动社会文明建设。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有着不同与别人的责任,我们的责任就是反映出人民真实的生活,报道出社会中的真善美丑。
我们要用寻找的眼光,去发现社会时代的典型,用赞美的眼光,去报道时代的英雄,用挑剔的眼光,去洗净社会的____,这就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特有的责任。
我们要用自己手中各自不同的“武器”,把这个时代所表现出的典型及时报道出来,把生活中的英雄报道出来,把社会中的____发掘出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社会,关注重大事情,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这样,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繁荣。
而我作为编辑,作为新闻的后台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他人做嫁衣”;我们的工作就是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等幕后工作。
作为一名编辑工作者,我们是承传文化、塑造人灵魂崇高而光荣的的传播者和宣贯者,我们担当着新闻播报的真实性,我们身怀重任,我们肩挑重责。
正确理解我们工作的内容,明确自己的职责和目标是我们工作并出成效的前提。
我们选择了编辑,我们就了解它的倔强,我相信,我们会用我们的专业、我们的坚强将它征服。
如今,随着信息化的日益扩张,这对我们编辑来说,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常常需要一天二十四小时看着电脑屏幕,还要心平气和的进行工作,同时也不能随波逐流,因为我们所编辑的言论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社会行为,为此,我们每次在播报之前,都要对播报内容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审核,做到把好关,认清本质、把握规律,区分主次矛盾,避免错误的引导和不良的影响,把一切的差错都消灭在播报之前,保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原文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每年都会评选出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
这些作品涉及各个领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变化。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原文。
作品名称:《我的太阳城》
作者:周建平
出版单位:《中国青年报》
摘录:
我家所在的城市,曾经是一片荒地,被人们称为“铜山”。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这片土地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市区,被人们赞誉为“太阳城”。
太阳城不仅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地方。
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追求。
我曾经到太阳城的建筑工地上工作,那里充满了沙土和汗水的味道。
但是,每个工人都很努力地工作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太阳城的建设做出贡献。
在太阳城的大街小巷里,我见到了很多有趣的人和事。
有一位老人,他的房子被拆迁了,但是他却坚持不搬走。
他说,这里是他的家,他不想离开。
还有一位小商贩,他在太阳城的街头卖着自己做的小吃,他的笑容和热情感染了每一个路过的人。
太阳城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我们应该珍惜这片土地,保护它,让它继续繁荣发展。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城
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结语: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的视角,展示了太阳城的发展历程和人文景观。
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更凸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奋斗精神。
这正是中国新闻奖所强调的“真实、严肃、深入”的新闻精神,也是我们在新闻写作中应该追求的目标。
第⼆⼗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等奖(⽂字消息)第⼆⼗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等奖(⽂字消息)利益⾯前,⼲部退⼀步虹桥镇⼆次改制突出“公平共享”,⼲部退股、再次分配本报讯(记者徐蒙实习⽣谢⾦晶)曾是集体资产改制“排头兵”的闵⾏区虹桥镇,⼜⼀次来到改⾰的当⼝。
最近,虹桥镇先锋村、虹五村等10个村进⾏了“推倒重来”的第⼆次改制,并定下规则:所有⼲部退出当年的“岗位股”和受让的村民股权。
为何要推倒重来?上世纪90年代末,虹桥镇推⾏改制⼊股,⼗多年来,乡村变城市,农民并没有全数变股东。
当年改制时,村⾥还有农⽥,商务楼才零星开建,村民意识不到股权的价值,宁可变现,纷纷将股权转让给村⼲部,加上当年为进⾏岗位激励、⿎励⼲部多持股⽽设的“岗位股”,村⼲部⼿⾥的股权渐渐多了。
虹桥镇党委书记张有为告诉记者,当年改制最成功的先锋村,55%的村民⼿中没有或只有少量股份。
现在的虹桥镇,已是上海“黄⾦地段”。
当年改制中,⼟地和物业都没有出让,酒店、写字楼等产权仍属集体资产,⼗多年中资产规模今⾮昔⽐。
可是盘⼦越⼤,不公平的因素也放得越⼤:早年退光股权的村民,虽然社会保障不错,却享受不到资产增值红利,⼼⾥不是滋味。
“虽然当初转让是村民⾃愿,但这不等于公平。
”张有为解释,改制后⼟地仍属于全体村民集体所有,⽽集体资产增值,说到底还是依托城镇化后的⼟地增值。
村民为城镇化作出贡献,却得不到实惠,说明不公平;⼀⼤半村民享受不到发展的红利,说明没有共享。
⼆次改制,虹桥镇坚守“公平、共享”四字原则。
⽽⼲部退股,就是要把虽说⾃由⾃愿,但也因当年信息不对称⽽多获的利益“让出来”。
有些村⼲部⼼⾥有想法,或者说能不能“拖⼀拖”,或者说最好“别折腾”。
镇党委意识到,如果“拖⼀拖”,往后就更难改;要是“不折腾”,⼲群⽭盾就会加深。
⼆次改制中,⼲部退股没有商量余地,以制度保证必须退出。
最先完成的先锋村,没有⼀名⼲部不退股,共将538万股岗位股和200多万股受让股全部退还村民,占全部原始股37%。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一等奖(文字消息)
利益面前,干部退一步
虹桥镇二次改制突出“公平共享”,干部退股、再次分配
本报讯(记者徐蒙实习生谢金晶)曾是集体资产改制“排头兵”的闵行区虹桥镇,又一次来到改革的当口。
最近,虹桥镇先锋村、虹五村等10个村进行了“推倒重来”的第二次改制,并定下规则:所有干部退出当年的“岗位股”和受让的村民股权。
为何要推倒重来?上世纪90年代末,虹桥镇推行改制入股,十多年来,乡村变城市,农民并没有全数变股东。
当年改制时,村里还有农田,商务楼才零星开建,村民意识不到股权的价值,宁可变现,纷纷将股权转让给村干部,加上当年为进行岗位激励、鼓励干部多持股而设的“岗位股”,村干部手里的股权渐渐多了。
虹桥镇党委书记张有为告诉记者,当年改制最成功的先锋村,55%的村民手中没有或只有少量股份。
现在的虹桥镇,已是上海“黄金地段”。
当年改制中,土地和物业都没有出让,酒店、写字楼等产权仍属集体资产,十多年中资产规模今非昔比。
可是盘子越大,不公平的因素也放得越大:早年退光股权的村民,虽然社会保障不错,却享受不到资产增值红利,心里不是滋味。
“虽然当初转让是村民自愿,但这不等于公平。
”张有为解释,改制后土地仍属于全体村民集体所有,而集体资产增值,说到底还是依托城镇化后的土地增值。
村民为城镇化作出贡献,却得不到实惠,说明不公平;一大半村民享受不到发展的红利,说明没有共享。
二次改制,虹桥镇坚守“公平、共享”四字原则。
而干部退股,就是要把虽说自由自愿,但也因当年信息不对称而多获的利益“让出来”。
有些村干部心里有想法,或者说能不能“拖一拖”,或者说最好“别折腾”。
镇党委意识到,如果“拖一拖”,往后就更难改;要是“不折腾”,干群矛盾就会加深。
二次改制中,干部退股没有商量余地,以制度保证必须退出。
最先完成的先锋村,没有一名干部不退股,共将538万股岗位股和200多万股受让股全部退还村民,占全部原始股37%。
没想到,一些干部退股后反倒踏实了:“感觉一身轻了,再也不会被村民背后议论‘拿多了’。
”
干部退股、再次分配只是一个开头。
在此基础上,虹桥镇已拟定方案,年内将镇级集体资产也量化分配到每位村民。
最近,还将进行全镇民主选举,选出55名村民股东代表,并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代表大会。
当集体资产真正握在村民手中后,怎么管理资产,干部说了不算,镇长书记也无权动用,只有“三会”通过,才能真正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