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经历
- 格式:docx
- 大小:14.61 KB
- 文档页数:2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作者:杨书勋孙红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24期【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60例(76耳)门诊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35耳)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41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口服。
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1.43%,痊愈时间平均为(17±2.5) d;观察组有效率90.24%,痊愈时间平均为(13±2.2)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分泌性中耳炎在小儿发病率较高,尤其在美国白种儿童,在我国尚缺乏有效统计,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
由于患儿依从性差,鼻部用药大多抵触强烈,以及家长溺爱孩子,执行性差,使本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降低。
2007年6月~2010年9月笔者所在科室对6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在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方面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60例(76耳)均为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门诊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男26例(32耳),女34例(44耳);年龄2岁5个月~14岁3个月,平均年龄6岁4个月;病程1~50 d。
临床表现随患儿年龄和病情轻重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摇头、拍耳、挠耳、耳部堵闷感、听力减退、低调耳鸣或无明显不适主诉仅在查体、中耳炎复查时发现。
查体:鼓膜内陷;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不透明,如毛玻璃样;部分患者可见液平面或气泡影。
声导抗测试呈B型或C型曲线,声反射均消失。
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
排除鼻咽部新生物、肿物以及腺样体肥大病例,其中合并急、慢性鼻窦炎患儿28例。
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35耳)(男12例,女16例,鼻窦炎患儿12例),观察组32例(41耳)(男14例,女18例,鼻窦炎患儿16例),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体重、临床表现、体征和声导抗测试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如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等。
一般是由于炎症导致耳腔渗液的出现,在中耳和乳突里堆积造成的声音传导障碍。
常见表现有耳朵闷堵,自声增强、听力减退、运动时耳内有响动感,明显的水流声音等,中耳积液是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是耳,鼻,喉的常见疾病之一=,孩子很常见。
上呼吸道感染后,主要症状是耳闷和听力下降。
由于耳痛不明显,孩子的主诉不清楚,因此父母直到小J的听力受到影响才找到医生,这通常会延迟诊断和治疗。
带渗出性中耳炎可导致儿童听力下降并影响言语发育。
对于有单侧病变的成年人,应尽早查明病因,并应排除鼻咽及周围空间的占位性肿瘤,以减轻症状并尽快改善生活质量。
一.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感冒引起的口腔炎症,导致咽鼓管阻塞;鼻炎,鼻甲肥大引起咽鼓管阻塞;婴幼儿的护理姿势不正确会使牛奶流入鼓膜,引起炎症;做飞机或汽车的天窗,气压变化,造成耳压不平衡;鼻咽癌等引起的鼻咽疾病。
二.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听力下降,轻度的耳朵痛,耳鸣,鼻塞和耳朵闭合。
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影响平衡能力和语言发展,影响学习和生活。
可能会伴随一些并发症:粘附性中耳炎,鼓膜硬化,胆固醇肉芽肿,原发性胆脂瘤等,其中的一些典型症状主要是听力下降,可能随身体位置而变化。
耳科专业科目的检查中可以明显观察到的是鼓膜下沉,并且呈现出来琥珀色或色泽发暗,而且可以看到气液平面或者气泡导致鼓膜活性降低。
婴幼儿对周围声音反应较差,抓耳,入睡易醒,易烦躁。
婴儿无法对周围的声音做出反应,也无法将其头部准确地对准声源。
也有可能会表现其他的一些症状,即使孩子没有抱怨听力下降,家人也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改变,对正常的谈话没有反应,并且在看电视或使用助听器时总是打开大声的声音。
对于复发性急性中耳炎,要警惕发作之间,学习成绩差,平衡差,无法解释的笨拙和语言发展延迟之间可能持续存在的分泌性中耳炎。
入院记录姓名XXX工作单位XXXXXXXXXX性别X职别XXXXXXXXXX年龄XX岁入院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婚否X婚病史采取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籍贯XX省XXXXXX 病史记录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民族X族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主诉:发现双耳听力减退X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X月被发现双耳听力下降,无明显耳剧痛,无脓性分泌物,无发热,无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服用药物(具体不详)后无明显好转。
以后持续发生,性质同前,迁延未愈,逐渐加重。
不伴眩晕、口角歪斜。
现为进一步诊治遂到我院门诊,以“卡它性中耳炎”收入我科。
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及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X年冬季开始出现经常“鼻阻、流涕”,未予重视。
否认有“肝炎、结核、霍乱、伤寒、痢疾”等病史,无重大手术及外伤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有输血及代血制品史。
神经、消化、内分泌、血液、循环等系统回顾无特殊。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未到外地久居,否认有“疫水、疫区”接触史。
生活规律,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月经史:14岁5-6天/28-30 49,已婚,生育1女,爱人及女爱人体健。
家族史:否认有明确家族性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 ℃脉搏90次/min 呼吸20 次/min 血压13/8 kPa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瘀点、瘀癍,无皮疹、溃疡,无皮下出血,毛发分布正常,无稀疏、脱落,温度与湿度正常,弹性正常,无肝掌,无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无压痛、包块及凹陷,眼睑无水肿、无下垂、无倒睫,结膜无充血、水肿及出血,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圆等大,约0.3厘米,对光反射正常。
耳、鼻、咽、喉见专科检查。
口唇红润,舌苔正常,无偏斜,口角无下垂,颈部无抵抗感,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无充盈,无怒张,气管正中,肝颈静脉回流征(-),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正常,无桶状胸、漏斗胸,乳房正常对称,双侧呼吸运动正常,肋间隙无增宽、变窄,触诊双侧语颤一致,无胸膜摩擦感,无皮下捻发感,叩诊双侧为正常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无胸膜摩擦音。
什么叫分泌性中耳炎,是怎样发生的?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如果没有注意防护很有可能会导致耳部发炎,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这种疾病在婴幼儿中比较常见,儿童发病率要高于成年人,当孩子经常会出现挠耳朵的动作时,叫他们也不能够得到回应,这时家长们就需要注意了,很有可能已经患有分泌性中耳炎;又或者部分成年患者感觉耳朵总是有水,摇头穿刺都没有得到缓解,也是此类疾病的症状。
那么,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因素所引发的呢?什么又叫做分泌性中耳炎呢?接下来,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又叫做渗出性中耳炎,它是由中耳积液堆积导致听力下降为主要基本特征,也是耳鼻喉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非化脓性中耳炎。
儿童患有此病居多,主要是因患儿不能够清楚的表达疾病症状,通常是在听力受到影响后家长才能够及时发现,并前往就诊。
这样很容易耽误病情治疗,因此造成儿童听力下降,影响语言发育。
什么叫分泌性中耳炎,是怎样发生的?在耳部疾病中,中耳炎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非常高。
为什么会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我想很多患者或者患儿家长都非常想知道,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可以帮助到大家。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群来讲,咽鼓管的功能如果是正常的状态,是不会影响听力,但是,咽鼓管如果出现受到感染,并且造成阻碍,就会导致发炎。
咽鼓管受到堵塞而且不能够正常通气,反而会被黏膜所吸收,导致耳部无法承受压力,不能负荷,让其静脉发生扩张且血液长期处于渗漏和堆积的状态下逐渐形成积液,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原因包括两种,一种是机械性功能障碍,另外一种则是功能性通气功能障碍。
前者是因咽部和鼻部发生病变,例如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鼻部和咽部长期受到阻碍,咽鼓管咽口发生粘连,就会出现代谢障碍性疾病。
后者是在分泌性中耳炎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而且患病通常是以儿童为主。
而分泌性中耳炎发生于儿童,其主要原因是因婴幼儿咽鼓管等肌肉相比较成人来说都特别脆弱,肌肉收缩力下降,再加上婴幼儿的咽鼓管本来就发育得不是很成熟,而且软骨没有很强的弹性,很容易造成咽鼓管软骨段管壁塌陷。
儿童中耳炎的家庭护理文章来源:武汉康音耳聋耳鸣医学研究院院史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
在孩子6岁以前,他的耳咽管由于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比较平、比较短,一旦孩子的鼻、咽等部位受到感染,病原比较容易经耳咽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下面是儿童中耳炎的家庭护理在孩子6岁以前,他的耳咽管由于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比较平、比较短,一旦孩子的鼻、咽等部位受到感染,病原比较容易经耳咽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这也是中耳炎在儿童期高发的原因。
虽然目前还没有办法完全避免中耳炎的发生,但父母还是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家庭护理方法,在孩子患中耳炎期间,尽量降低疾病给他的听力带来的损伤。
1、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父母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孩子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采用青霉素及青霉素族,切不可盲目乱用抗生素。
给药途径多选择静脉点滴,这可以使药物更快地到达病灶,发挥作用。
2、向耳道内滴药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滴耳药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使药物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在给孩子滴药的时候,可以让他侧卧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头向一侧偏斜,然后进行滴药。
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在滴药前应将耳道拉直,以便药液顺利流入耳道。
滴入药液后,要用手指轻压孩子的耳屏数次,使药液到达患处。
3、如果孩子的耳朵有出脓的现象,应先用3%双氧水清洁他的耳道,然后再滴药。
孩子滴药后要侧卧,待药液渗入组织后再起来活动。
4、在给孩子滴药前要注意:药液温度要与体温相近,如果药液过冷的话,应该稍稍加温,以免孩子在药液滴入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此外,滴药的滴管不要接触外耳道壁,以免造成污染。
5、时刻保持孩子外耳道及耳前皮肤的清洁,如果有脓性分泌物,要及时清理。
6、如果孩子患的是慢性中耳炎,经上述治疗仍不见好,且脓有恶臭,耳后红肿疼痛,说明有可能合并乳突炎,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必要时需拍片。
如果是慢性乳突炎还需手术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如何进行治疗干预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它可影响到所有年龄的人,但通常影响到儿童。
高发病率是儿童听力和耳聋的主要原因。
身体发育和儿童免疫力降低导致细菌和分泌物容易进入、阻断呼吸以及中耳粘膜的渗透。
中耳炎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耳鸣、耳聋、听力障碍等。
治疗这种疾病并不困难。
1.手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1.1鼓膜穿刺术鼓膜穿刺术是一种目前常见的治疗中耳炎的治疗方案之一,在鼓膜的前下或后下象限处进行穿刺,吸出鼓室内的液体。
这一过程是在内窥视下进行,鼓膜穿刺对儿童的伤害较小,可在所有年龄的人群中实施,但主要是儿童。
高发病率是儿童听力和耳聋的主要原因。
身体发育和儿童免疫力降低导致细菌和分泌物容易进入、阻断呼吸以及中耳粘膜的渗透。
当粘膜吸收中耳气体时,中耳气道压力会产生分泌物的炎症渗漏,这反过来又会因儿童鼓室液体而发生变化。
1.2腺样体切除术腺体肥大是中耳炎的一个主要因素,腺体越大堵塞鼻咽部,中耳炎的发病率就越大。
腺样体切除术是治疗中耳炎儿童的主要手术手段。
这一过程在内窥镜下进行,清晰可见,它完全切除腺样体组织,并减少对鼻子的影响。
还可以保护周边组织免受伤害,迅速止血,有效减少鼻子损伤和减轻临床症状。
腺样体的切除可以直接改善患有中耳炎患者的听力,治疗的药物较少,但在手术六个月后,可以治愈儿童并使其长期康复。
1.3鼓膜置管术咽鼓管上面的肌肉较短,肌肉发生收缩、阻塞时血管中的液体会引起炎症。
通过将鼓膜上植入一根管子,保持鼓室内和鼓室外的压力平衡,减少分泌物的吸收,减少腺体的扩散,减少鼓室内液体的聚集,改善鼓室内压力。
通过鼓膜置管术治疗中耳炎患者,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听力水平,改善良好,降低复发率。
此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手术导管的时间,如果该导管太长,就会出现穿孔和钙化风险。
如果导管置入很短,它可能会脱落导致手术失败。
安装导管的时间通常为3至6个月。
2.药物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2.1激素类药物糖皮质和类固醇激素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治疗方法。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在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治疗方法被应用于临床,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就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
这种治疗方法的出现为那些长期受到分泌性中耳炎困扰的小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有着非常明显的应用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在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下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概念。
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是指患者久治不愈的中耳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中耳炎、中耳腔内儿茶酚胺合成受体过度表达和分泌活性增强等情况。
这种中耳炎长期存在,给小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这些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通过手术将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明显减轻,缓解患者的疼痛,并且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再次发生。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不仅可以清除耳腺组织、解除耳腺反应,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让鼓室和中耳窦迅速康复,还可以帮助中耳内的分泌物快速排出,并通过置管术来保持鼓室和外界的通路,防止再度产生不适症状。
可以说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为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的应用价值在于它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由于小患者的生理特点,手术的安全性一直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而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在小儿中耳疾病治疗中,手术的成功率高、安全性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小患者的身体健康。
手术后的效果明显,治愈率比较高,并且对患者的鼓室、听力和中耳黏膜有一定的恢复功能。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以为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的应用还能够对医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减轻医疗负担。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摘要】目的探讨电视监视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75例分泌性中耳炎病人在鼻内窥镜引导下经欧氏管吹张咽鼓管结合咽鼓管注入药液。
结果电视监视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率88%。
结论电视监视鼻内窥镜下经欧氏管咽鼓管吹张结合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鼻内窥镜;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吹张;注药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
一般主要与咽鼓管功能不良有关。
1998年3月至2005年3月,我们在电视监视鼻内窥镜引导下,经欧氏管吹张咽鼓管结合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7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分泌性中耳炎75例中,男38例,女37例,12~58岁,平均33岁,均为单耳发病,均以耳闷塞感、听力减退及自声增强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耳内水泡音。
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及放疗史。
查体示:鼓膜内陷混浊,光椎变形,呈淡黄色或橙红色等。
纯音测听示传导性聋,PTA30~45 dbHI,声阻抗测听鼓室压图为B型或C型。
1.2 方法电视监视鼻内窥镜下常规行2%麻黄素加1%丁卡因棉片鼻腔黏膜表面麻醉2~3次,所有病人咽鼓管吹张术前均行鼻内窥镜检查排除鼻息肉、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后端肥大及其他良恶性肿瘤。
儿童应排除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
根据患者年龄及咽鼓管咽口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导管治疗。
在充分麻醉及鼻腔黏膜收缩完好的情况下,电视监视在0°或30°鼻内窥镜引导下,将欧氏管沿下鼻道插到鼻咽部,放置于咽鼓管咽口处,用接有吸引器的欧氏管将咽鼓管周围的分泌物吸净,再导入咽鼓管内将中耳内积液吸出,更换干净的欧氏管后再导入咽鼓管,欧氏管一端接小橡皮球,按压小橡皮球吹张,取腰麻用细塑料管沿欧氏管腔导入咽鼓管,外接注射器注入a-糜蛋白酶500 U与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1 ml。
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与护理新进展摘要:患者一旦患有分泌性中耳炎,会导致生活质量降低,同时此疾病还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因此需要给予患者科学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文章首先阐述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其次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最后分析护理内容。
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医疗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仅供参考。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诊治与护理;进展前言:在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也可以称之为非化脓性中耳炎[1]。
主要特征为中耳积液、听力水平降低。
此疾病在儿童群体中发病概率较高,由于此疾病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如果是患儿生病,还会影响患儿成长,因此对护理和诊治工作提出较高要求。
文章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综述如下。
1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患者一旦出现分泌性中耳炎,在诊断期间,需要与急性中耳炎进行鉴别。
急性中耳炎在治疗不彻底,或者迁延不愈的情况下就会转变为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患病时间较短[2]。
患者会出现剧烈耳痛、耳流脓等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具有病程较长特点,同时主要症状是耳闷、耳痛,呈现间断性。
部分患者会出现无耳痛现象。
同时还要与鼻咽癌和鼻咽部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
鼻咽癌早期症状为颈部包块而涕中带血,部分患者耳部症状更明显,通过癌内镜检查在早期不容易发现。
如果患者出现单耳分泌性中耳炎,需要提高警惕,做好鉴别工作。
2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研究2.1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治疗成人的分泌性中耳炎,可从以下三点出发。
第一,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式,采用鼻腔收缩剂能够促使咽鼓管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常用药物包含麻黄素制剂等药物。
但是使用此药物时需要重视,防止患者产生药物依赖。
一般治疗时间在7日以内,如果频繁使用,就会导致药物性鼻炎发生。
麻黄素类鼻腔收缩剂会导致,血压升高,如果老年人用药之后,需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第二,粘液促排剂,能够促使患者咽鼓管以及鼓室内粘膜生理功能得以调整,有利于排出鼓室内的积液,对于改善黏膜黏液有一定效果,可以采用盐酸溴索等药物治疗。
关于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点经验刚才在宁妈的贴子里看到了一位妈妈在询问小孩中耳炎的情况,想着自己和孩子和分泌性中耳炎抗争了一年半时间,写一些体会与经验吧,希望能给需要的妈妈提供一点帮助和参考。
我儿子在两岁多时得过一次急性中耳炎,当时吃了消炎药,第二周复查后就好了。
三岁多时,急性中耳炎再次复发,送到医院后,医生开的也是消炎药,因为第一次中耳炎很快就好了,所以第二次急性中耳炎没有引起我的重视。
孩子吃药后耳朵不疼了,我仍然送他上幼儿园。
没想到,就是这次中耳炎没有好利落,为我们日后留下了极大的麻烦。
接下来的第二周和三周,孩子连续两次耳朵疼,从来没有输过液的儿子,因为第三次中耳炎疼痛,在儿研所挂上了吊瓶。
输了三天液后,耳朵情况好转,但这次却发现耳膜轻微内陷。
医生建议去儿童医院做一下听力检查。
而我当时感觉孩子听力非常好,就没有带孩子去,这一次的无知与忽视,又为日后的留下了隐患。
当时医生说耳膜内陷,会慢慢恢复,对听力也不会有影响,但没有说有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当时我对分泌性中耳炎一无所知,以为耳朵已经彻底好了。
就带着孩子回家。
过了半个月,我突然发现孩子的听力有点问题了,很多时候和他说话,他都会让我重复,总是问:什么什么?看到这个情况,我赶紧上网查,这才了解到分泌性中耳炎。
当时是越看越害怕,第二天,赶紧带孩子去同仁医院看耳科,当时挂的是普通号,大夫让查声阻抗。
结果出来后,双耳显示有负压都是一百多,声阻抗呈C型,大夫说有可能是腺样体肥大引起的。
而我们当时在儿研所检查时,也查了腺样体,稍微有点大,但应该不是引起中耳炎的主要原因。
同仁医院的大夫给我们开了仙露贝和内舒拿,让回去用一到两周,然后再来复查。
一周以后,再去同仁复查,因为了解到分泌性中耳炎的严重后果,这次我们是挂的同仁耳科排名第二的专家。
去了之后,还是耳膜内陷,声阻抗没有变化,呈C型。
专家二话没说,建议动手术。
我当时一下子就懵了,说回去想想再决定吧。
也没有问在此其间用什么药,就稀里糊涂的回来了。
很早就想写写关于我家孩子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经历了,各种原因拖来拖去一直没写.当时孩子得病时就在百度上看到了一个妈妈写的治疗经历,对我帮助很大,那会就暗下决心,如果我的孩子也治好了我就也来写一写,希望能帮到更多的家长.
我孩子是2016年春天发现听力明显下降,于是去省儿童医院检查发现是分泌性中耳炎,因为这个病有个三个月的自逾期,所以当时医生没多说什么,药都没开,只嘱咐一个月后复查.过了一个月复查,症状并无好转, 当时声导抗的值是一个B,一个C,很不乐观,但医生仍旧没多说什么。
看着孩子听力那么差,我们家长自己急啊,于是上网各种查,听说中医治这个病有效,就去省中医院找了个教授看,结果人家直接让做手术。
手术要全麻,我们还真是不愿意,所以执意要医生先开点中药试试。
就这样又一个月过去了,再去复查,听力差成40dB,声导抗两个耳朵都变成了B,最差的情况!中医更确信是要做手术了,我们还是不同意,因为上网查了好些手术后都复发的,而且孩子才6岁,真心不想她全麻。
于是我们又返回省儿童医院,把耳鼻喉科的医生都研究了一遍,恰巧有一个副教授是擅长治疗这个病的。
他看了我们的检查结果和病历后说,实际你这病已经超过三个月了,是可以考虑手术,但是还是先吃药再试试把,我可以这么跟你说,省内我要是治不好,其他医生也治不好。
说得如此自信,甚至自傲,反倒让我看到了点希望。
他开了一个什么桉胶囊,(原谅我真记不住名字),说明上是写可以促进液体排出的,一个医院自己生产的鼻炎合剂,一个转移因子口服液,还有一个喷鼻子的,并且叮嘱千万不要感冒。
为了不让孩子感冒,我们便不让她上幼儿园,细致的照料,饮食也杜绝一切刺激、容易上火的食物,还有发物。
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去复查,终于有了好转,听力略微上升,声导抗一个B一个C。
当时我在网上查到有做吹张治疗的,就是通过仪器往耳朵里鼓气,于是我问了句医生,咱们医院可不可以做这种治疗,没想到医生说你买一个回去做就是了。
居然有家用的!为什么医生早不说呢?我问医生哪有卖,医生说你去治疗室找护士把,我不方便说,省得你们以为我有什么利益关系。
这个医生也真是够实在!最终在治疗室那拿到张广告纸,在上面扫码订购了一台,大概六七百元,牌子我就不说了,怕大家以为我这是软文。
吹张器很小,就成年人巴掌大,操作也非常简单,我家孩子一下就会用了,每次都是自己用,不用我们管。
这个吹张器就是我孩子的救星,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用了一个月后去复查,听力又上升了,声导抗两个C。
接下来仍然是那些药,只是没开转移因子,继续一天三次的吹张治疗,一个月后再去复查,听力完全恢复正常,声导抗一个A,一个C,我拿到结果高兴坏了!医生也没再开药,就说自己多注意点,至此这个病就算是治好了,回家我们还继续做了一段时间的吹张,把之前剩的喷剂用完,基本就这样了!
我自己感觉治疗这个病最重要的就是两点:一、预防感冒,二、吹张治疗,吃药什么的
只是一个辅助,作用肯定有但不及吹张治疗这么直接.
以上只是我孩子的治疗经历,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仅供参考.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平安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