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概论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53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第一节康复医学的概念飞一、康复的概念(一)定义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给康复(rehabilitation)下的定义是:"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所谓各种有用的措施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等各方面的措施对病人进行治疗和训练。
在我国,康复与疾病后的恢复是同义的,一般是指患病后经治疗与休息,健康恢复到生病前的水平,亦即达到100%恢复。
但康复实质上是指伤病后虽经积极处理,但已形成残疾,健康恢复不到病前的水平,即达不到100%的恢复。
尽管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达到最佳功能状态。
(二)内容与范围康复是以整体的人为对象,以提高局部与整体功能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回归社会为目标,综合、协调地对病人进行全面康复,使其丧失或削弱的身心、社会功能能尽快、尽最大可能地恢复、代偿或重建,使其能最大限度地重新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重新恢复做人的权利、资格和尊严。
对病人进行全面康复,就是包括医疗康复、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在内的一切手段,使病人的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康复也是一种观念、一种指导思想,应该渗透到整个医疗系统的医疗计划中,使病人尽早康复、全面康复的观念深入到所有医护人员心中,并付诸行动,进而使病人受益、社会受益。
(三)方式康复的方式一般有专业康复和社区康复。
专业康复是指集中专门的康复专业人才,利用较科学、先进的设备,在康复医学中心、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大型职业康复中心、特殊教育部门等处进行康复工作。
其特点是规范化的先进康复手段,能解决复杂疑难问题,但费用高,服务面比较窄。
社区康复是指在城市街道或农村的村镇等基层,依靠社区的条件,以简便实用的方式向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康复服务。
其特点是费用低、服务面广、简便易行、贴近社会生活。
专业康复和社区康复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专业康复,社区康复将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疑难问题也无处解决;没有社区康复,则广大残疾人不能受益,失去康复的基本需求。
名词解释1.康复:综合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功能障碍,发挥病伤残者的最高潜能,使其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2.康复医学: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测评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
3.物理治疗(PT):是康复治疗的主体,它使用包括声、光、冷、热、电、力(运动和压力等物理因子进行治疗,针对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碍或病变,采用非侵入性、非药物性的治疗来恢复身体原有的生理功能。
包括物理因子疗法(非力学方法)和运动疗法(力学方法)。
4.作业治疗(OT):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指导参与选择性、功能性活动的治疗方法。
5.心理治疗:通过观察,谈话,实验和心理测验法(智力,人格,神经心理等)对患者的心理异常进行诊断,采用精神支持方法、暗示方法、催眠方法、行为疗法、脱敏疗法、松弛疗法、音乐疗法和心理咨询等对患者进行治疗,使患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康复治疗、家庭和社会生活。
6.中国传统治疗:包括太极拳、针灸、气功、推拿等。
这些治疗方法在调整机体整体功能、疼痛处理与控制、身体平衡和协调功能改善,以及运动养生和饮食养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7.残疾:是指由于各种躯体、身心、精神疾病或损伤以及先天性异常所致的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异常和(或)丧失,造成机体长期、持续或永久性的身心功能障碍的状态,并且这种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影响身体活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活动能力。
8.残损:指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身体结构、外形、器官或系统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异常,干扰了个人正常生活活动。
9.残障:指残疾者社会活动、交往、适应能力的障碍,包括工作、学习、社交等,个人在社会上不能独立,是社会水平的障碍。
10.活动受限:指按正常方式进行的日常活动能力丧失和工作能力的受限,是从个体或整体完成任务、进行活动的水平上评价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11.三级预防:指残疾已经发生,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防止不可逆转的残损恶化为残疾或残障,以减少残疾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