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景点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山天池天山山脉全长2500公里,横亘亚洲腹地,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天然分界线。天池处于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的山腰,平面海拔1928米,素为有名的游览胜地。1982年,它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的风景名胜区。天池古称"瑶池",地处天山博格达峰北侧,位于阜康市南偏东40余公里,距乌鲁木齐市110公里。“天池”一名来自乾隆48年(公元1783年)乌鲁木齐都统明亮的题《灵山天池统凿水渠碑记》。

据史书记载,公元1219年,道教全真派首领长春真人邱处机,应元太祖成吉思汗诏命,率弟子西行,一路讲经布道,修寺建观,赋诗抒怀。这位走遍名山大川,具有仙风道骨的长春真人到过阜康,登临天山瑶池和博格达峰后激情难抑,写下千古流传的诗篇《宿轮台东南望阴山》:

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横陈绕涧盘。雪岭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日俗难观。

岩深可避刀兵害,水众能滋稼穑干。名镇北方为第一,无人写向画图看。

并亲率弟子,在天池西岸台地上,修建道观铁瓦寺。铁瓦寺因青砖砌墙,铁瓦铺顶而得名。清代乾隆、光绪年间,天池道教达到鼎盛时期,铁瓦寺成为新疆道教的中心。天池铁瓦寺在历史上三建三毁,现在筹划在原址处再修,重现铁瓦寺当年风采,弘扬国教道光。

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曾经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吐鲁番景观(20张)历史悠久,有四千年文字记载。文化积淀深厚,从最早的交河故城,到高昌故城、坎尔井、苏公塔、维吾尔古村落,已发现文化遗址200余处,出土了从史前到近代的4万多件文物,出土文献中仅文字就达24种之多,大量的文物和史实说明,吐鲁番是东西方文化,中国、印度、伊斯兰、希腊罗马四大文明体系的交汇点。

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岛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最早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西汉时,这里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车师前国”的都城。唐代为西州所辖之交河县。唐王圾朝派驻西

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一度曾设在这里。后迁至龟兹(今库车县)。六世纪的曲氏王朝在此设立了交河郡。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

交河城址,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岛。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吐鲁番的干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藏兵壕、寺院佛龛中的泥菩萨都还可以找到。寺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从空中俯视,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叶。

吐鲁番有着与著名的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为三大中国古代工程之一的骄傲--坎儿井。坎儿井是劳动人民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等生态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水道工程。吐鲁番地区素称“火洲”、“风库”,气候极其干燥,很久以来就出现大片的绿洲。这奥秘之一,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竖进愈浅,间距也愈短,约有10米到20米。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的。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2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联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

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每当盛夏,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虽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的许多沟谷绿荫蔽日,溪涧潺潺,是

火洲中的“花果坞”,著名的葡萄沟就在这里。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而这些沟谷中却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游人到火焰山,还能看到唐僧路过时的栓马桩—一柱凌空的山石还屹立在胜金口内;远处一片平顶的山坡,则是唐僧上马的踏脚石;拴马桩东,隔峡谷有一高峰顶着一块活像长嘴的巨石,人称八戒石;一边看着奇景,一边说起孙猴子借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此行便变得兴趣盎然。

维吾尔古村景区是由吐鲁番地区旅游投资公司投资兴建的以吐鲁番深厚的维吾尔历史文化底蕴背景,展示了浓郁民俗风情和交河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博物院群。景区位于交河故城脚下现有古老维吾尔自然村落之一的亚尔果勒村。维吾尔古村位于有数百年历史的吐鲁番市亚尔乡亚尔果勒村,毗邻交河故城,占地20000余平方米,是一个展示维吾尔原生态民俗风情和交河历史文化的旅游景区,是一座大型的博物院群。

鸣沙山

位距敦煌市南郊5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魏晋时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沙垄相衔,盘桓回环。其特点:“峰峦陡峭,山脊如刃;马践人驰,殷殷有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沙随足落,经宿复初。”这种景象实属世界所罕见。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数千年来沙山环泉,泉映沙山,犹如一块光洁晶莹的翡翠镶嵌在沙山深谷中,“风夹沙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不被流沙所淹没,地处戈壁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水共生,山泉共存”的地貌特征,确属奇观。古人有诗唱咏:“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山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

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弯月,这就是月牙泉。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