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书院的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6
东坡书院的介绍
东坡书院,又称“东坡祠堂”,也称“蜀山书院”。座落在宜兴西蜀镇蜀山南麓,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
苏东坡,名轼,四川眉山人。他在北宋元丰年间,曾先后三次来到宜兴,对阳羡山水怀有眷恋之情。他看到独山峰峦如黛,清溪萦绕的迷人景色,曾感慨地说:“此山似蜀”。他在《桔颂》是声称,要在这里买一小园,种桔三百本以度晚年。他吟有“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造物游”之句,后因仕途坎坷,未得如愿以偿。宜兴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就将独山改名为“蜀山”,并在东坡讲学处建造“似蜀堂”。明天顺年年间,宜兴人工部侍郎沈晖建筑造了“东坡书院”,占地三十多亩,讲堂六楹,中立苏轼像,每月朔望讲学,清康熙、乾隆间都曾修葺,后毁于咸丰太平军之役,同治八年重建,光绪八年再修,每逢东坡诞辰举行纪念活动。1983年,丁蜀镇政府再修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屋宇四进,总面积为一千多平方米。书院前有小河,叫“书院浜”。大门上有舒同所书“东坡书院”额,进门一条砖石甬道,左坡有“石牛池”,内有怪石如石牛,两旁为“砚池”。左新建有碑廊,陈列历代碑刻。第一进,面阔七间,前左右有石鼓墩。西面二间保存匾额三块:一为清翰林院编修吏部侍郎周家楣手书的:“东坡买田处”,二为清浙江巡抚任道榕手书的“讲堂”;三为清道光江宁布政使杨能格手书的“似蜀堂”;第一进与第二进倚东墙有屋二间,栋梁窗格较讲究。第二进是主建筑,七间。上悬三块匾额,是第一进三块匾的复制品。大厅宽畅,可容三、四百人。檐下斗拱,东西枋上雕云鹤、卷草,中枋刻人物画像,中间神座,朱漆贴金,出于名匠之手。正面墙上,嵌碑刻七块,皆清代重修书院的碑刻。东边是三间二层楼房,西面二间是“湖山拱秀厅”。第三进天井的东西,各有侧室三间。第三进建筑古朴,前部原为“讲堂”,后部名“似蜀堂”。由此上行,地势渐高,登上石级可上最后一进。第四进原是七间楼房,登楼可见市镇全景和太湖远景,楼早已焚毁,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建,建国后政府加以修葺。
在宜兴闸门乡永定村,有宋元丰七年,苏东坡手植于邵氏庭院的“西府海棠”,所以又称“东坡海棠”,每逢春日海棠盛开。
历史沿革
宜兴简称宜。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秦置阳羡县,属会稽郡。东汉顺帝四年(公元129年)改属吴郡。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以表周玘(周处之子)三兴义兵之功,设义兴郡,辖阳羡,国山,临津,永世,平陵,义乡六县。隋废郡,改为义兴县,属常州。
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避讳,取“义者宜也”之义改名宜兴县,仍属常州。元初升宜兴府,元贞元年(1295年)立宜兴州,属常州路。明复称宜兴县,属常州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分置宜兴、荆溪二县,1912年省荆溪县入宜兴县。19 14—1927年属苏常道。
1949年属苏南行署区常州专区,1953年1月26日属江苏省苏州专区,1956年
2月17日属镇江专区,1967年3月改称镇江地区,1983年3月起属无锡市,1988年1月撤销宜兴县,设宜兴市(县级市)。
至2007年10月,全市辖1个国家级环保科技工业园、2个省级开发区、1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有246个行政村、87个社区居委。总面积20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1万公顷,山林4万公顷,总人口1062363人。宜兴文臣武将代不绝书。现全市有高级知识分子1369人,宜兴籍两院院士23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高级知识分子逾万,“教授之乡”美誉驰名中外。
自然地理
宜兴市位于北纬31°07’--31°37’-,东经119°31--120°03’。地处江苏省南端,苏、宁、杭三角中心。北面与武进相傍,滆湖镶嵌其间。全市总面积2038.7平方公里。年末耕地99.14万亩。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平原区;东部为太湖渎区,西部为低洼圩区。
龙池山位于宜兴城西南35公里的茗岭乡境内,为江苏省森林自然保护区。山海拔488米,年平均气温15.7℃,森林覆盖率达95%,总面积1800多亩。因属中亚热带北缘,常绿宽叶带生长茂盛,珍稀濒铖植物众多,故有“天然植物王国”和“绿色氧吧”之称。
以“稀、奇、古、怪”著称的龙池山自然风景区是苏南地区独一无二的风水宝地。“稀”指的是区内众多的珍稀树种和植物;“奇”指的是山顶有池,池中有学名蝾螈的小龙;“古”指的是山上有曾闻名于世的江浙八大寺之一的澄光寺;“怪”指的是摄人魂魄、横空壁光的“白云寺”和可预报天气构成荆溪古十景之一的“龙池晓云”等其他鬼斧神工的神秘巨石。
宜兴市境内河流密布、纵横交叉,灌溉、运输方便。有河道215条,总长1058公里,总面积19.49万亩。其中主干河14条,5公里以上的68条。荡20多个,水域面积73.43亩。有水库20座,总库容1.26亿立方米。天然水质较好,矿化度为1 00-200毫克/升,属很低矿化度水;总矿化度小于1.5毫克当量/升,属很软水;酸碱度值为6.5-7,属中性水。
宜兴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热量条件好,年平均气温15.7oC 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28.3oC。年平均无霜期2401多天,生长期可达250天左右,积温5418oC,日照较足,7-8月日照时数最多。农作物一年可2-3熟。降水丰沛,
全年有雨,年平均雨日136.6天,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春夏雨水集中。地面水、地下水丰富。
行政区划
宜兴市辖4个街道、14个镇:宜城街道、屺亭街道、新街街道、新庄街道、张渚镇、西渚镇、太华镇、徐舍镇官林镇、杨巷镇、新建镇、和桥镇、高塍镇、万石镇、周铁镇、芳桥镇、丁蜀镇、湖父镇。其中,屺亭街道委托宜兴经济开发区管理;新街街道委托环科园管理
徐舍镇(XúshèZhèn)
2007年,鲸塘镇、芳庄镇与徐舍镇合并设立新的徐舍镇,镇政府驻徐舍。
原徐舍镇(XúshèZhèn)
徐舍镇位于宜兴市西部。东靠新街镇,南连鲸塘镇,西邻溧阳市、北接高塍、官林、芳庄镇。面积7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568万。镇驻地建成区面积3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徐舍虹新路,在市政府驻地西北15千米处。邮编:214241。
相传明中叶徐姓逃蒋冲圩搭舍安家,后成村庄,故名。
文化教育
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英雄辈出的阳羡山水不仅赋予了宜兴人忠爱的精神,更给了这里的人们聪慧的灵气。
“父子兄妹皆教授”,“一门七博士”,耕读传家,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从古到今,宜兴走出了4位状元,10位宰相,385名进士,23位两院院士,60多位大学校长,800 0余位教授副教授,“教授之乡”名扬天下。
新中国第一次科技大会主席台上就座的10人中,就有4位宜兴人。中国高教部部长、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和台湾教育部次长、台湾大学校长虞兆中,出生于小镇的同一条街……这些神奇的巧合,令世人对这片土地惊叹不已。
宜兴人聪慧的灵气,更源于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的勇气。在绘画、科学、社会等众多领域,无不闪耀着宜兴人高举创新大旗的身影,成为领袖人物和开创者,为中国的进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宜兴名人
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