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桥梁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17.66 MB
- 文档页数:44
中国古代桥梁名录-回复【中国古代桥梁名录】中国古代桥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富含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这些桥梁的建设技术和设计理念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中国古代桥梁名录,让我们一起探索其中的魅力。
一、赵州桥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是中国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空腹石拱桥。
它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年),由李春设计建造。
赵州桥全长50.82米,宽9.6米,主跨37.02米,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这座桥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拱形结构的力量分散原理,使得整座桥既坚固又美观。
二、卢沟桥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
全桥长266.5米,宽9.3米,有11个孔洞。
卢沟桥以其精美的石狮雕刻而闻名,共有485只形态各异的石狮立于桥栏两侧。
此外,卢沟桥还是抗日战争爆发的见证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广济桥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浮桥。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由知府曾会主持建造。
全桥长518米,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西段为梁桥,东段为浮桥。
这种独特的设计既满足了船只通行的需求,又保证了陆路交通的畅通。
四、洛阳桥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桥。
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建。
全桥长731.29米,宽4.5米,有46个桥墩。
洛阳桥的建设采用了“筏型基础法”和“种蛎固基法”,大大提高了桥梁的稳固性。
五、安济桥安济桥位于山东省聊城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孔敞肩石拱桥。
安济桥始建于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全桥长64.4米,宽9.3米,主跨31.3米。
该桥采用敞肩式设计,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强了抗洪能力。
六、湘子桥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四大名楼、四大名亭、四大名塔,分别是什么?中国古代四大名桥:1、赵州桥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
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至开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2、洛阳桥洛阳桥,原名叫做“万安桥”。
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
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
3、广济桥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
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4、卢沟桥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1、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2、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简介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分别是潮州的广济桥、河北的赵州桥、泉州的洛阳桥、北京的卢沟桥。
以下是这四座桥的简要介绍:
- 广济桥:又称湘子桥,横跨韩江,坐落在广东省潮安县的潮州镇东面。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潮州太守曾汪为了百姓能顺利渡过韩江而建设。
- 赵州桥:也被称作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之上。
赵州桥始建于隋代,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
- 卢沟桥:联拱石桥,坐落在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该桥始建于公元1189年,三年后建成。
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在明清时期,“卢沟晓月”是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 洛阳桥:前身是万安桥,坐落在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该桥的工艺技术非常高超,规模很大,闻名遐迩。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
世界著名的桥介绍
1.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朝,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约20千米处。
这座单孔石拱桥长50米,宽9米,高12米。
桥身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用一根铁钉。
桥洞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用巨石砌成。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石桥。
赵州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由人民设计并建造的桥梁,现在被称为“世界古代桥梁建筑宝库”。
2.卢沟桥
卢沟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位于北京西北郊,是古代“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勒修筑在卢沟桥上的一座石拱桥。
现在北京有两座“卢沟桥”,分别在河北和北京,均为明代建筑。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
3.广济桥
广济桥又名赵州桥,位于河北赵县城南5公里处。
这座古桥梁建造于北魏孝文帝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因为桥面上有三个桥洞,所以叫做广济桥。
这座桥梁是由16根大石条(各重1000多吨)首尾相连组成。
桥身全部用石板砌成,共有
— 1 —
64块石板,每块石板长约1.9米、宽约0.45米、厚约0.4米,重量达180吨左右。
— 2 —。
中国著名石拱桥介绍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以来就以桥梁之多、桥型之美而著称于世。
在无数桥梁中,石拱桥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以下将为您介绍中国著名的几座石拱桥。
一、赵州桥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
该桥由隋朝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
赵州桥长50.82米,宽9.6米,主拱跨度为37.37米,高度为7.23米。
其设计独特,造型优美,展现了中国古代石拱桥建造的卓越技艺。
在漫长的岁月中,赵州桥经历了多次地震和战争的考验,至今仍屹立不倒,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坚韧。
二、卢沟桥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因跨越卢沟河而得名。
它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也是中国石拱桥艺术的代表之一。
该桥始建于金代,全长266.5米,宽7.5米,有11个主拱和10个附属拱。
其结构坚固,造型古朴,雕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卢沟桥上,你可以欣赏到精美的石雕和石刻,感受到中国古代石拱桥的独特魅力。
三、五亭桥五亭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内,是中国古代园林桥梁的代表之一。
该桥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全长55.5米,宽约4.1米,是一座集亭、台、楼、阁于一体的石拱桥。
五亭桥的造型独特,五个小亭相连,亭内绘有精美壁画和藻井图案。
在五亭桥上,你可以欣赏到瘦西湖的美景,感受到江南水乡的韵味。
四、风雨桥风雨桥是侗族特色的桥梁建筑,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湖南等地的侗族聚居地区。
该桥以木结构为主,以石板铺地,四周建有廊亭。
侗族风雨桥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风雨桥上,你可以欣赏到侗族的歌舞表演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感受到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五、普济桥普济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黄河上,是黄河上现存最古老的桥梁之一。
该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全长23米,宽3米,是一座单孔石拱桥。
普济桥的造型简洁大方,结构坚固耐用。
在普济桥上,你可以欣赏到黄河的壮丽景色和兰州的城市风光。
中国五大著名古桥交通1411 曹子涵 14200111124赵州桥(河北)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赵县人叫大石桥,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2.6公里处,它横跨洨河南北两岸。
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
赵州桥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
赵州桥凝聚了劳动人民智慧与结晶的标志性建筑,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河北民间将赵州桥与沧州铁狮子、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菩萨像并称为“华北四宝”。
赵州桥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9米,两侧42块模彷板上刻有龙兽状浮凋。
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这就使其比实肩拱显得空秀灵丽,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
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1200多年。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泸定铁索桥(四川)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大渡河上。
清朝康熙时期,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
有时不能及时渡河,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比如说山珍海味、肉菜)因无法过河而腐烂,而军队的频繁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沫水”,康熙错以为“泸水”)、“平定”(平定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并立御碑于桥头,碑文正文为“泸定桥”,而横批为“一统河山”。
中国十大古桥展开全文卢沟桥,亦称芦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
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
广济桥也与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福建的洛阳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五亭桥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国家5A级景区--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内,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五亭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又叫莲花桥。
'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
'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
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作'大石桥'。
该桥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
赵州桥是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
河北民间将赵州桥与沧州铁狮子、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菩萨像并称为'华北四宝'。
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
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
第一节、中国古代桥梁一、中国古代的桥梁的类型与形式中国古代桥梁主要有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四种基本类型。
(一)梁桥(二)浮桥(三)索桥(四)拱桥二、中国古代著名桥梁选介1.灞桥:陕西西安。
始建于汉,重建于道光年间。
为多跨式桩基础石轴柱排架墩木梁桥。
其石排柱墩是现代桥梁钢筋混凝土排架墩的先河。
2.通仙桥:福建永春,始建于南宋,为闽南风格的屋盖木梁桥。
3.洛阳桥: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的科学技术。
为梁式石桥。
北宋建,福建泉州4.安平桥:中古时期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始建于南宋。
福建晋江,天下无桥长此桥。
“漫水梁桥”。
5.永济桥:又名程阳风雨桥。
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北的林溪河上。
建于1916年,为四孔石墩叠梁式长廊桥6.灵江浮桥:浙江,建于南宋,为船筏结合式浮桥。
7.泸定桥:建于清康熙44年,筑有铁犀牛和浮雕蜈蚣,以镇水妖,桥头上悬挂着康熙题“泸定桥”三字匾额。
8.安济桥:河北赵州,隋朝。
五大特色:跨度大而弧形平首创敞肩拱形制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短桥台,浅基础。
艺术价值很高9.卢沟桥:永定河,古称芦沟。
,该桥为连拱式石拱桥,是我国北方现存古桥中最长的石拱桥。
马可波罗赞誉“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建于金10.宝带桥:江苏苏州始建于唐,驰名中外的多孔连续石拱桥,至今是世界上石拱桥的敦厚与拱跨比例之小,还没有超过此桥。
第二节、中国著名的古代建筑一、中国著名的古代楼阁楼阁是用来满足赏景、藏书、演戏、供佛、报时、防御等需要而建造的高层建筑。
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
赏景的还有蓬莱阁、昆明大观楼、贵阳甲秀楼、山西鹳雀楼。
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承德文津阁、沈阳文溯阁、宁波天一阁。
供佛的:北京佛香阁、天津独乐寺观音阁、演戏的。
北京颐和园内大戏楼、小戏楼。
防御的:北京正阳门、德胜门箭楼。
1.黄鹤楼,湖北武汉,始建于三国。
由三层木结构改为五层混凝土结构。
2.岳阳楼:湖南岳阳,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清同治六年。
中国三大古代名桥1、卢沟桥卢沟桥位列中国三大古代名桥之首,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
上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迄今已经有八百余年的历史。
它是一座有11拱的大石桥,全长266.5米,桥面宽度为9.3米,桥身用巨大的白石砌成。
桥墩砌筑为船型,其前有名为"斩龙剑"的分水尖,用于抵御急流。
该桥的建筑设计先进,制造精良。
卢沟桥的建筑装饰亦别具特色。
桥栏为高达近一米半的的281根望柱与栏板连接而成,每根望柱顶端都刻有一个大狮,它的身上攀附有形象各异、或藏或露的小狮子,于是民间便有"卢沟桥的石狮数不清"的歇后语。
根据考古工作队的勘察,已知共有大小石狮485只。
2、河北赵州桥赵州桥以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而驰名中外。
建于隋代(公元595—605年),由匠师李春监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了。
该桥结构坚固,雄伟壮观。
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
大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堪称巧妙绝伦。
从整体来看,赵州桥是一座单拱桥。
拱长达37.02米,。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像一张弓,桥面平坦宽阔,成为“坦拱”,兼顾了水陆交通,方便了车马运行。
这一石拱是由28道拱圈纵向并列砌成,每道拱圈可独立站稳,自成一体,既便于施工,又便于单独修补。
桥大拱两端之肩上又各设两个小拱,这些敞开的小拱减轻桥身重量的同时,又起到了减少流水冲力、加速畅洪的作用,设计可谓非常科学合理。
当时,使用这种敞肩拱还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第一次,属于开先河之举。
3、泉州的洛阳桥洛阳桥又称万安桥,在洛阳市区东北郊洛阳江入海处。
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6年)泉州郡守蔡襄主持兴建。
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原长1200米,阔5米许,桥墩46座,桥栏柱500根,石狮28只,石亭7座,石塔5座。
规制宏伟,工艺卓越。
桥建在江海交汇处,水阔浪急。
古代石桥的介绍古代石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古代石桥不仅展现了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古代石桥的历史发展、结构特点、建筑技术、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展现古代石桥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发展古代石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中国董必武时代。
那个时候,由于两岸水泥支撑物的必要性,石桥开始成为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
中国历史记录显示,最早的石桥建造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
在汉代,石桥以建造珠宝工艺的传统和技术手段而闻名,如滚雕、浮雕和镂空。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代石桥逐渐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成为古代交通运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结构特点古代石桥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石料选择:古代石桥一般选用坚硬的砂岩、花岗岩等石料,其质地坚硬、结实耐用,能够抵御水流冲击等自然因素的侵蚀。
2.桥墩形式:古代石桥通常以桥墩为主体,桥墩的形式多样,有方形、圆柱形、多边形等。
桥墩的作用是支撑桥面,稳固桥体结构。
3.桥面结构:古代石桥的桥面一般采用石板铺设,石板经过精心雕琢,不仅平整美观,还能增加桥面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4.桥洞设计:古代石桥的桥洞设计非常独特,桥洞上方通常会有拱形构造,以增加桥洞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5.桥栏杆:古代石桥的桥栏杆通常采用石雕工艺,雕刻出各种形态的花纹、动植物等,极大地增加了桥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建筑技术古代石桥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许多独特的建筑技术,展现了古代中国建筑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技术手段:1.滚雕技术:滚雕是古代石桥建筑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将工匠精心设计的纹样刻在石桥的墩身、栏杆等地方,起到了装饰和保护的作用。
2.浮雕技术:浮雕是将图案、人物、动物等雕刻在平面石板上,然后以增加层次的方式粘贴到石桥的墩身等地方。
这种技术手段使得古代石桥的装饰更加丰富多样。
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我国古代的桥梁建筑,历史悠久,成就卓越。
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土、木、石、砖、藤、铁等建筑材料,建造了数以百万计、类型众多、构造新颖的桥梁,点缀着祖国的江山,增添了壮丽色彩。
黄河两岸古都首府众多,物资运输多赖骡马大车、手推板车,故以平坦宏伟的石拱桥和石梁桥居多;东南水乡,河流纵横,湖沼棋布,运输以舟船为主,所以遍布着驼峰隆起的石拱桥;西北、西南,峰峦层叠,谷深崖陡,难以砌筑桥墩,因而多用藤、竹、木等材料建造索吊桥和伸臂木梁桥;闽中南、粤东等地,质地坚硬的花岗石满山遍野,历代所建石梁桥比比皆是;云南傣族等地区,竹林丰富,独具一格的竹芭桥、竹梁桥、竹吊桥,至今尚存。
我国古桥不仅艺术造型上有高度的成就,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而且在建桥理论、构造处理、平面布局以及施工方法上都有不少独特创造。
在十二世纪前一直处在世界桥梁的领先地位,为世界工程界所重视。
如元朝时在我国做过二十多年官吏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北京的卢沟桥以及杭州市的桥梁作了详细的记述,认为世界上可能没有任何其它桥梁可以与卢沟桥相比拟,使欧洲开始瞩目中国桥梁。
1577年某个葡萄牙人自中国回国后也讲过,福建闽中大石桥数量多,石梁大,雕琢精美,并对江西赣县浮桥倍加赞赏,说“全世界建筑工人应数中国第一”。
沙皇彼得一世曾委托斯巴萨列使团于1675年五月来华时,请求中国派桥梁专家到俄罗斯去传授建桥技术。
最近,世界著名的科学技术史专家、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教授,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中国古代桥梁“在宋代有一个惊人的发展,造了一系列巨大板梁桥,特别是福建省,在中国其他地方或国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和他们相比的”。
这些桥梁“几乎每座都是非常美观的”,“是合理与浪漫的巧妙结合”。
他还认为欧洲十四世纪开始采用的较半圆形拱先进的弓形石拱桥,是从中国传到欧洲去的。
一、梁桥梁桥外形平直,古时称为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