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4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性能,学习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生活细胞观察方法,掌握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3、掌握细胞主要后含物的种类及鉴别4、学习临时制片方法(斯取法、刮取法)、粉末装片法和生物绘图方法。
二、实验器具与试剂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尖头镊子、解剖针、刀片、剪刀、吸水纸、擦镜纸、纱布块、吸水纸蒸馏水、稀碘液、苏丹Ⅲ、水合氯醛、稀甘油、20%蔗糖液。
三、实验材料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制片、马铃薯块茎、半夏粉末、大黄粉末、黄柏粉末、麻黄粉末。
四、实验内容(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是研究植物细胞结构、组织特征和器官构造的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仪器。
显微镜的种类繁多,可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电子显微镜结构相对复杂,光学显微镜结构较为简单,基本结构均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系统部分。
1.机械部分:显微镜机械部分是由精密而牢固的零件组成,主要包括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筒、物镜转换器和调焦装置等。
(1)镜座:是显微镜的基座,用以支持镜体平衡,其上装有反光镜或照明光源。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连接、支持镜臂及以上的部分。
(3)镜臂:弯曲如臂,上接镜筒、下接镜柱,支持载物台、聚光器和调焦装置。
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
直筒显微镜镜臂和镜柱连接处有活动关节,可使显微镜在一定范围内后倾,一般不超过30°。
(4)镜筒:一般长160 mm~170 mm。
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
双筒斜式的镜筒,两镜筒距离可以根据两眼距离及视力来调节。
(5)物镜转换器:是固着在镜筒下端的圆盘,其上装有不同倍数的物镜。
可以左右自由转动,便于更换物镜。
(6)载物台:放置切片的平台,中央有一个通光孔,旁边装有固定玻片的压夹或标本移动器。
有的显微镜载物台下装有聚光镜。
(7)调焦装置: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轮各一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以便得到清晰物像,即调焦。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一、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一)机械部分1、镜筒:为安装在光镜最上方或镜臂前方的圆筒状结构,其上端装有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
2、物镜转换器:是安装在镜筒下方的一圆盘状构造。
其上均匀分布有3~4个圆孔,用以装载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3、镜臂:为支持镜筒和镜台的弯曲状构造,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位。
在使用临时装片时,千万不要倾斜镜臂,以免液体或染液流出,污染显微镜。
4、粗/细准焦螺旋:为调节焦距的装置,位于镜臂的上端或下端。
粗准焦螺旋可使镜筒或载物台以较快速度或较大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调节好焦距使物像呈现在视野中,适于低倍镜观察时的调焦。
而细准焦螺旋只能使镜筒或载物台缓慢或较小幅度的升降(升或降的距离不易被肉眼观察到),适用于高倍镜观察,一般在粗调螺旋调焦的基础上再使用细调焦螺旋,精细调节焦距。
5、载物台:是放置被观察的玻片标本的地方。
平台的中央有一圆孔,称为通光孔,来自下方光线经此孔照射到标本上。
在载物台上通常装有标本移动器(也称标本推进器),移动器上安装的弹簧夹可用于固定玻片标本,另外,转动与移动器相连的两个螺旋可使玻片标本前后左右地移动,这样寻找物像时较为方便。
6、镜柱:为镜臂与镜座相连的短柱。
7、镜座:位于显微镜最底部的构造,为整个显微镜的基座,用于支持和稳定镜体。
(二)光学系统部分光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和照明装置(反光镜、聚光器和光圈等)。
1、目镜:又称接目镜,安装在镜筒的上端,起着将物镜所放大的物像进一步放大的作用。
常见的有5×、10×和15×(×表示放大倍数)的目镜,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使用,最常使用的是10×目镜。
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2、物镜:也称接物镜,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
常用物镜的放大倍数有10×、40×和100×等几种。
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工作距离成反比。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 显微镜的结构复式显微镜虽然有单目、双目或三目,结构繁简不同,但基本结构包括三大部分,即镜可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和照明部分。
1.1 机械部分1.1.1镜座:位于显微镜基座,略为方形,用以稳定和支持整个显微镜。
1.1.2镜柱:是镜座向上垂直的短柱,联系着镜座和镜臂。
1.1.3镜臂:连接镜柱,便于手握的弓形结构,其上下两端分别有镜筒和载物台。
1.1.4调节器:位于镜柱下方两侧,呈同心圆排列。
有大小两种螺旋,大螺旋为粗调节器,转动时可使载物台较快地升降,在使用低倍镜时可用它迅速找到物象;小螺旋为细调节器,转动时使载物台缓慢地升降,一般在使用高倍镜和油镜时调节可使物象清晰度。
1.1.5镜筒:位于镜臂上方的圆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1.1.6转换器:斜装在镜筒下端,有3-4个物镜孔,可以安装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
旋转物镜转换器时,即可更换物镜。
1.1.7载物台:位于镜臂前方,为一方形的平台,是玻片标本安装处。
载物台上装有标本推动器,可固定并推动载玻片,在载物台下方一侧有两个螺旋,转动时可分别使载玻片前后左右移动。
1.2 光学部分1.2.1目镜:直接插入镜筒上端,有单目和双目两种,上面刻有5X、10X、15X 等字符,表示其放大倍数。
有的目镜装有指针,用以指示视野中标本的结构。
1.2.2物镜:装在物镜转换器上。
一般分低倍镜、高倍镜、油镜三种。
低倍镜上刻有4X或10X,表示放大倍数;高倍镜上刻有40X、45X或60X;油镜上面刻有100X。
视野物像放大倍数的计算: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1.3 照明部分1.3.1聚光器:位于载物台的下面,由一组透镜组成,可把反光镜射来的光线聚集,从通光孔照射到载玻片上的标本。
聚光器的一侧有一螺旋,司聚光器之升降,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1.3.2光圈:位于聚光器的下方,系由十余片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有一小柄,移动小柄可以开大或关小光圈,以调节光量。
简述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它通过放大物体的图像,使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节。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如下。
一、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物镜、目镜、台、光源和调焦装置。
1. 物镜:物镜是显微镜的主镜头,它负责将待观察的物体放大。
物镜通常有多个镜片组成,不同的物镜具有不同的放大倍数。
常见的物镜有4倍、10倍、40倍和100倍等。
2. 目镜:目镜是显微镜的眼镜,用于放大物镜所成像的物体。
目镜一般为10倍,有些显微镜还配备有可调焦的目镜。
3. 台:台是显微镜的支架,用于放置待观察的物体。
台通常是可移动的,以便将待观察的部分放置在物镜下方。
4. 光源:光源是显微镜的照明装置,用于照亮待观察的物体。
常见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和LED灯等。
5. 调焦装置:调焦装置用于调整物镜和目镜的位置,以便得到清晰的图像。
常见的调焦装置有粗调焦和细调焦两种。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步骤如下:1. 将待观察的物体放置在显微镜的台上,并调整台的位置,使物体位于物镜下方。
2. 打开光源,调整照明强度,以便得到适合观察的亮度。
3. 通过调焦装置将物镜和目镜移至最低位置,然后用粗调焦装置将物镜逐渐移近物体,直到能够看到物体的大致轮廓。
4. 使用细调焦装置逐渐调整物镜的位置,直到物体的图像变得清晰。
5. 使用目镜观察物镜下的物体图像,可以通过转动目镜来调整放大倍数。
6. 如果需要更高倍数的放大,可以更换物镜,然后重新调整焦距。
7. 观察完毕后,关闭光源,移开物体,将显微镜恢复到初始状态。
三、显微镜的应用领域显微镜在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学中,显微镜常用于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生物体的生理过程。
在医学领域,显微镜可用于观察病原体、细菌和组织结构,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在材料科学中,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材料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研究材料的性能和制备过程。
反光镇人的眼睛只能识别大小为0.1伽的物体。
显微镜是精密的放大仪器,是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
我们用它可以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结构。
中学最常用的是光学显微镜,为了正确操作、妥善保管和维护显微镜,使之延长使用年限,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一台显微镜包括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注意比较和识别。
(一)、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显微镜构造很复杂,种类很多,但基本结构是由机械和光学两大部分构成,现分述如下:1、机械部分:它是为光学部分服务的部件,包括以下九部分:(1)、镜座:显微镜最下面呈马蹄形或园形的部分,起稳定和支持镜身作用。
(2)、镜柱:从镜座向上直立的短柱。
上连镜臂,下连镜座,可以支持镜臂和载物台。
(3)、镜臂:弯曲成马蹄形的部分,便于手持,下端与镜柱相连接的地方有一个倾斜关节,可使镜臂倾斜,便于观察。
(4)、载物台:自镜臂下端向前伸出,放置标本用的平台,其中央有一个园孔,叫通光孔。
台上有一移动器(老式的左右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以固定和移动标本。
(5)、镜筒:和镜臂上方连接的园筒部分。
有的显微镜镜筒内有一抽管,可适当抽长,一般长度是160—170毫米。
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有一个可转动的园盘,叫物镜转换器(或叫物镜旋转盘,固着在镜筒下端,分两层,上层固着不动,下层可自由转动。
转换器上有2〜4个圆孔,用来安装不同倍数的低倍或高倍物镜)。
作用是保护成像的光路与亮度。
(6)、调节器(也叫调节螺旋):为镜壁上两种可转动的螺旋,一大一小,能使镜筒上下移动,调节焦距。
大的叫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能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焦距,升降镜筒较快,用于低倍镜对焦;小的叫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它的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升降镜筒较慢,可以细调焦距。
(7)、倾斜关节:镜柱和镜臂交界处有一个能活动的关节。
它可以使显微镜在一定的范围内后倾(一般倾斜不得超过45°)便于观察。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一、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我们常用的为普遍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可分为两个部分: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一)机械部分1、镜座为显微镜最下面的马蹄形铁座。
其作用是支持显微镜的全部重量。
使其稳立于工作台上。
2、镜柱镜座上的直立短柱叫做镜柱。
3、镜臂镜柱上方的弯曲的弓形部分叫做镜臂,是握镜的地方。
镜臂和镜柱之间有一个能活动的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向后倾斜,便于观察。
4、镜筒安装在镜臂上端的圆筒叫做镜筒。
镜筒长度一般为160毫米,上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
5、转换器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
其上可以安装几个接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
6、载物台镜臂下端安装的一个向前伸出的平面台叫做载物台。
用于放置观察用的玻片标本,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叫通光孔。
通光孔左右两旁一般装有一对弹簧夹,为固实玻片之用,有的装有移片器,可使玻片前后左右移动。
7、准焦螺旋镜臂上装有两种可以转动的螺旋,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称为准焦螺旋。
大的螺旋转动一圈。
镜筒升降10毫米,用于调节低倍镜,叫做粗准焦螺旋。
小的螺旋围动一圈,镜筒升降0.1毫米。
主要用于调节高倍镜,叫做细准焦螺旋。
(二)光学部分1、反光镜位于马蹄形镜座之上方。
一个可以转动的圆镜,叫做反光镜。
反光镜具两面,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
其用途是收集光线。
平面镜使光线分布较均匀。
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线较强,一般在光线较弱时使用。
2、集光器位于载物台下方。
由二、三块透镜组成,其作用是聚集来自反光镜的光线,使光度增强,并提高显微镜的鉴别力,集光器下面装有光圈(可变光阑),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可以调节进入集光器光量的多少。
若光线过强,则将光圈孔口缩小,反之则张大,集光器还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适宜的光度。
3、接物镜又称物镜,由数组透镜组成,安装在转换器上,能将观察的物体进行第一次放大,是显微镜性能高低的关键性部件。
每台显微镜上常备有几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物镜上所刻8×、10×、40×等就是放大倍数,习惯上把10-20倍的叫做低倍物镜;40-60倍的叫帮高倍物镜;90-100倍的叫做油镜。
1.显微镜的结构(1)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镜筒、调节器(也叫调节螺旋):大的叫粗准焦螺旋,小的叫细准焦螺旋。
(2)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反光镜、遮光器等。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2)对光:不断调整反光镜,直到出现光亮而均匀的视野。
(3)观察: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玻片标本两端用压片夹夹紧,再用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粗调节器,把镜筒徐徐降到接物镜头差不多接近玻片标本为止(从侧面观察下降镜筒)。
然后左眼观察,边观察边用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逆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直到发现物象,观察清晰为止。
如果观察部分不在视野中心,可移动玻片标本到视野中心,再上下转动细准焦螺旋至物象清晰为止。
3、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①绘图用削尖铅笔(3H型),根据观察到的物像绘制,力求真实性;②图绘在报告纸中央偏左上方,大小适当。
③图中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圆点表示,不能涂抹。
(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④标注名称。
4、显微镜使用的几点技巧①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低,镜头短,放大的倍数越高。
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高,镜头短,放大的倍数越低。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高,视野中观察到细胞体积大,数目就越少,视野越暗,镜头与玻片的距离越近。
②判断视野中污点: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污点在玻片上;若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在目镜上;若移动玻片和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5、因为观察到的物像是倒立的,要使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的中央,移动的原则是:标本移动的方向和观察到物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
6、在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步骤2中滴入清水;而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步骤2滴入的是生理盐水,与人体细胞细胞液浓度大致相同,以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形态,若置于清水中,会使细胞过度吸水而破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密切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
显微镜的构造与操作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显微镜的构造与操作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图 1(一)、机械部分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160”表示观察时,机械筒长为160mm。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1)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2)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二)、照明部分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及生物绘图方法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
2、了解显微镜使用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项及一般维护方法。
3、学习生物绘图的基本要求及方法。
实验内容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练习低倍镜、高倍镜的使用。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并演示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学生自己练习使用,教师检查并个别辅导。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镊子和解剖刀。
操作步骤
1.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光学部分:物镜、目镜、聚光器和反光镜等。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筒、物镜转换器、粗细调节螺旋等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放置放在左胸前,离桌边5cm的位置.
(2)对光用低倍镜,开大光圈,转动反光镜使视野充分明亮,光线均匀。
(3)低倍镜使用放好制片,从侧面观察降低镜筒至距制片0.5cm,通过目镜观察,逐渐上升镜筒至看见清物象。
(4)高倍镜使用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换高倍镜,转动细调节螺旋使影像清晰。
(5)收镜
(6)维护保持清洁,光学部分可用擦净纸沾清洁液清洁。
机械部分用干净的软布清洁。
思考题
1.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由哪些?
2.如何保养和维护显微镜?。
显微镜结构及使用(汉中中学毋楠)一、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1.镜座:稳定镜身。
2.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3.镜臂:握镜的部位。
4.载物台:放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5.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6.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
7.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8.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①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②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一般情况下,光圈和反光镜配合使用,以确保所需要的最佳光线。
光线强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弱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9.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10.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规格:5倍、10倍、16倍和40倍11.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规格:10倍和40倍。
特别说明:放大倍数和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低倍镜:放大倍数小,凹度小,直径大,通光量多,视野亮;高倍镜:和低倍镜正好相反12.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镜臂,左手握镜座;②把显微镜置与实验台上,略扁左,便于观察和绘图,装好镜头。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镜头和载物台间距离约2厘米);②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见到一个圆形的白色视野。
3.观察(先低后高):①低倍镜观察:A、置标本于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用压片夹固定;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从侧面观察镜头和玻片间的距离,直到其接近玻片,但不能接触,以免压坏玻片;C、左眼对着目镜观察,再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然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微小物体的仪器,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细节,对于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都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一、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构成:1. 物镜:物镜是显微镜的底部镜片,放置在物体下方,用于放大物体并聚焦成实物像。
物镜有多个倍数可选择,分为低倍、中倍和高倍等不同规格。
2. 目镜:目镜是显微镜的顶部镜片,用于放大物镜所形成的实物像。
目镜也有不同的倍数可选择,通常为10倍或者20倍。
3. 物台:物台是放置待观察物体的平台,通常有可移动的试片夹和样品盒。
物台可以向上、向下或者横向移动,以便于准确观察物体。
4. 光源:显微镜通过光源来照亮待观察的物体,通常使用白炽灯或者日光灯作为光源。
为了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常常在光源上设置可调节亮度的滤光片。
5. 调焦系统:调焦系统是显微镜用于调整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以便获得清晰的实物像。
调焦系统通常包括粗调焦和细调焦两个部分,使用者可以根据观察需求来调整焦距。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用显微镜需要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1. 观察准备: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待观察物体,并将其安放在物台上,使用试片夹夹紧或者将样品放入样品盒中。
接下来,将光源打开并照亮待观察的物体,调整光源亮度以获得适宜的光线。
2. 对焦调节:先使用低倍物镜观察,将目镜与物镜的距离调至最近,然后通过粗调焦轮将物台向上移动,直到能够看到清晰的像。
接着,使用细调焦轮微调调整焦距,以获得最清晰的实物像。
3. 切换倍数:当使用低倍物镜观察时,只需通过旋转物镜转盘切换到其他倍数的物镜即可。
切换倍数后,需要重新调整焦距。
4. 观察角度: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观察角度以获取更好的视野。
可以旋转物台或者调整目镜的角度。
5. 注意事项:在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注意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和稳定。
使用前应清理物镜和目镜的镜片,避免灰尘或者污垢影响观察效果。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普通光学显微镜简介显微镜可分为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两大类。
光学显微镜包括: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立体显微镜等。
其中明视野显微镜为最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其它显微镜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本结构相同,只是在某些部分作了一些改变。
明视野显微镜简称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以分为机械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
(斜筒式光学显微镜) 1.物镜转换器2. 接物镜 3.游标卡尺 4.载物台 5.聚光器 6. 彩虹光阑7.光源8. 镜座9. 电源开关10. 光源滑动变阻器11.粗调螺旋12. 微调螺旋13. 镜臂14.镜筒15.目镜16.标本移动螺旋1、机械系统(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简称“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转换物镜后,不允许使用粗调节器,只能用细调节器,使像清晰。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准焦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像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像。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及成像原理。
2.掌握显微镜的正确适用及维护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纱布、绸布
2.酵母菌示教标本
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简介
微生物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的个体形态和细胞结构。
熟悉显微镜并掌握其操作技术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
显微镜可分为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两大类。
光学显微镜包括: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立体显微镜等。
其中明视野显微镜为最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其它显微镜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本结构相同,只是在某些部分作了一些改变。
明视野显微镜简称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以分为机械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
图1-1 显微镜构造
1.目镜
2.镜筒
3. 转换器
4. 物镜
5. 载物台
6. 聚光器
7. 虹彩光圈
8. 聚光镜调节钮9.反光镜10. 底座11. 镜臂12. 标本片移动钮
13. 细调焦旋钮14. 粗调焦旋钮15.电源开关16.光亮调节钮17.光源
1.机械系统:
(1)镜座Base:在显微镜的底部,呈马蹄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镜臂Arm:连接镜座和镜筒之间的部分,呈圆弧形,作为移动显微镜时的握持部分。
(3)镜筒Tube:位于镜臂上端的空心圆筒,是光线的通道。
镜筒的上端可插入接目镜,下面可与转换器相连接。
镜筒的长度一般为160mm。
显微镜分为直筒式和斜筒式;
有单筒式的,也有双筒式的。
(4)旋转器Nosepiece:位于镜筒下端,是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盘。
有3~4个孔,用于安
装不同放大倍数的接物镜。
(5)载物台Stage:是支持被检标本的平台,呈方形或圆形。
中央有孔可透过光线,台上有用来固定标本的夹子和标本移动器。
(6)调焦旋钮:包括粗调焦钮Coarse adjustment knob和细调焦钮Fine adjustment knob,是调节载物台或镜筒上下移动的装置。
2. 光学系统
(1)接物镜Objective lens,常称为镜头,简称物镜,是显微镜中最重要的部分,由许多块透镜组成。
其作用是将标本上的待检物进行放大,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一般显微镜有3~4和物镜,根据使用方法的差异可分为干燥系和油浸系两组。
干燥系物镜包括低倍物镜(4~10x)和高倍物镜(40~45x),使用时物镜与标本之间的介质是空气;油浸系物镜(90~100x)在使用时,物镜与标本之间加有一种折射率与玻璃折射率几乎相等的油类物质(香柏油)作为介质。
1——放大倍数
2——数值口径
3——镜筒长度要求
4——指定盖玻片厚度
图1-2 物镜的各种标记
(2)接目镜Eyepiece lens:通常称为目镜,一般由2~3块透镜组成。
其作用将由物镜所形成的实像进一步放大,并形成虚像而印入眼帘。
一般显微镜的标准目镜是10x。
(3)聚光镜Condenser:位于载物台的下方,由两个或几个透镜组成,其作用是将由光源来的光线聚成一个锥形光拄。
聚光镜可以通过位于载物台下方的聚光镜调节旋钮进行上下调节,以求得最适光度。
聚光器还俯有虹彩光圈(Iris diapHragm),此调节锥形光拄的角度和大小,以控制进入物镜的光的量。
(4)反光镜:反光镜是一个双面镜,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凹面,起着把外来光线变成平行光线进入聚光镜的作用。
使用内光源的显微镜就无需反光镜。
(5)光源:日光和灯光均可,以日光较好,其光色和光强都比较容易控制,有的显微镜采用装在底座内的内光源。
(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的放大作用是由物镜和目镜共同完成的。
标本经物镜放大后,在目镜的焦平面上形成一个倒立实像,再经目镜进一步放大形成一个虚像,被人眼所观察到(图1-3)。
在油镜系中,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多用香柏油作介质。
因香柏油的折射率(n=1.51)与玻璃的折射率(n=1.52)几乎相等,故透过载玻片的光线通过香柏油后,直接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
两组物镜光线通路的区别如图1-4所示
图1-3 显微镜成像原理 图1-4物镜光线通路 (三)显微镜的性能
1. 分辨率和数值口径
衡量显微镜性能好坏的指标主要是显微镜的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Resolving power )是指显微镜将样品上相互接近的两点清晰分辨出来的能力。
它主要取决于物镜的分辨能力,物镜的分辨力是所用光的波长和物镜数值口径的函数。
分辨率用镜头所能分辨出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表示,距离越小,分辨能力越好。
可用公式表示:
A
N D .21λ= 物镜的数值口径(Numberical aperture ),简写为(N.A ):表示从聚光镜发出的锥形光柱照射在观察标本上,能被物镜所聚集的量。
可用公式表示:
θsin .n A N =
n ——标本和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
θ——由光源投射到透镜上的光线和光轴之间的最大夹角
光线投射到物镜的角度越大,数值口径就越大。
如果采用一些高折射率的物质作介质,如使用油镜时采用香柏油作介质,则数值口径增大,从而提高分辩能力。
物镜镜筒上标有数值口径,低倍镜为0.25,高倍镜为0.65,油浸镜为1.25。
这些数值是在其它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的最高值,实际使用时,往往低于所标的值。
2. 放大倍数、焦距和工作距离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一样时,由于目镜和物镜搭配不同,其分辨率也不同。
一般来说,增加放大倍数应该是尽量用放大倍数高的物镜。
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焦距越短,物镜和样品之间的距离(工作距离)便越短。
(四)显微镜的使用指南
1. 观察前的准备:
显微镜的安置:取放显微镜时应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底座,使显微镜保持直立、平稳。
置显微镜于平整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缘3~4cm 。
镜检时姿势要端正。
接通电源,根据所用物镜的放大倍数,调节光亮度调节钮、调节虹彩光圈的大小,使视野内的光线均匀、亮度适宜。
2. 显微观察:
(1)接通电源,采用白炽灯为光源时,应在聚光镜下加一蓝色的滤色片,除去黄光。
一般情况下,对于初学者,进行显微观察时应遵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浸镜的观察程序,因为低倍镜视野较大,易发现目标及确定检查的位置。
(2)低倍镜观察,将做好的酵母标本片固定在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移动推进器
使观察对象处在物镜的正下放。
旋转旋转器,将10x物镜调至光路中央。
旋转粗调焦钮将载物台升起,从侧面注视小心调节物镜接近标本片,然后用目镜观察,慢慢降载物台,使标本在视野中初步聚焦,再使用细调节钮调节图像清晰。
通过玻片夹推进器慢慢移动玻片,认真观察标本个部位,找到合适的目的物,仔细观察并记录所观察的结果。
调焦时只应降载物台,以免一时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
注意无论使用单筒显微镜或双筒显微镜均应双眼同时睁开观察,以减少眼睛的疲劳,也便于边观察边绘图记录。
(3)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合适的观察目标并将其移至视野中心,轻轻转动物镜转换器将高倍镜移至工作位置。
对聚光镜光圈及视野亮度进行适当调节后微调细调节钮使物像清晰,仔细观察并记录。
如果,高倍镜和低倍镜不同焦,则按照低倍镜的调焦方法从新调节焦距。
(4)油浸镜观察,在高倍镜或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域,用粗调焦钮先降载物台,然后将油镜转到工作位置。
在待观察的样品区域加一滴香柏油,从侧面注视,用粗调节钮将载物台小心地上升,使油浸镜浸在香柏油并几乎与标本片相接。
将聚光镜升至最高位置并开足光圈。
慢慢地降载物台至视野中出现清晰图像为止,仔细观察并作记录。
3. 显微镜的维护:
(1)观察结束后,先降载物台,取下载玻片。
(2)用擦镜纸分别擦拭物镜和目镜。
(3)用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油,然后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的油迹,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4)清洁显微镜的金属部件。
(5)将各部分还原,将物镜转成“八”字形,同时把聚光镜降下,以免物镜和聚光镜发生碰撞危险。
(6)把显微镜放回原处。
四、实验报告
1.根据讲义报告,对照实物,熟悉显微镜的构造。
2.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别用低倍镜和高倍镜对酵母细胞示教标本进行观察。
3.哪个物镜的工作距离最短?
4.有哪些部件可以调节视野中光的强弱?
5.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6.为什么在用高倍镜和油镜观察标本之前要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