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7
-前刀面:刀具上与切屑接触并相互作用的表面。
-主后面:刀具上与工件过渡表面接触并相互作用的表面。
-副后面:刀具上与工件已加工表面接触并相互作用的表面。
-主切削刃: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的交线,它完成主要的切削工作。-副切削刃: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的交线,它配合主切削刃完成切削工件,并最终形成已加工表面。
-刀尖:连接主切削刃和副刃换一段切削刃,它可以是小的直线段或圆弧。
-刀具角度的参考平面:与主切削刃,切削速度联系
-切削平面P s: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
-基面P r: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该点速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
-正交平面P o: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相垂直的平面
-刀具的标注角度:是制造和刃磨刀具所必需的、并在刀具设计图上予以标注的角度。
-刀具的工作角度:在实际的切削加工中,由于刀具的安装位置和进给运动的影响,刀具的标注角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原因就是切削平面,基面,正交平面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所确定的刀具角度为刀具的工作角度。
-前角γo: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面与基面的夹角。增大前角则
刃锋利散热好,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改善加工表面质量,但刀具强度低,磨损加快。
-后角αo: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面与刀削平面的夹角。增大
后角减少后刀面与过渡表面的摩擦,使刀刃锋利
-主偏角κr: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
向的夹角,主偏角一般为正。
-副偏角κr’: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反方向的夹角。
铸造:铸造是一种将液态金属(一般为合金)缴入铸型型腔、冷却凝固后获得毛胚火零件(通称为铸件)的成形工艺。
铸造应力:铸件收缩应力、热应力和相变应力的矢量和。
熔模铸造:也称失蜡铸造,因为熔模铸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较好的表面质量又称为精密铸造。
铸造偏析在铸件凝固后,其截面上的不同部位,以至晶粒内部,产生化学成分的不均匀现象,称为铸造偏析。
剪切工序:使板料沿不封闭轮廓线分离的工序。
砂型铸造:用型砂紧实成铸型并用重力浇注的铸造方法。
金属型铸造:用重力浇注将熔融金属浇入金属铸型获得铸件的方法。
压力铸造:熔融金属在高压下高速充型,并在压力下凝固的铸造方法。离心铸造:熔融金属浇入绕水平、倾斜或垂直轴旋转的铸型,在离心力作用下,凝固成形的铸件轴线与旋转铸型轴线重合的铸造方法。铸件多是简单的圆筒形,不用芯子形成圆筒内孔。
锻造: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
冲压:板料的冲压成形是利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或变形的成形工艺。焊接:通过加热和(或)加压,使工件达到原子结合且不可拆卸连接的一种加工方法。包括熔焊、压焊、钎焊等。
收缩性:合金在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体积或尺寸减缩的现象。
流动性:合金的流动性是指合金本身在液态下的流动能力。
定向凝固:利用合金凝固时晶粒沿热流相反方向生长的原理,控制热流方向,使铸件沿规定方向结晶的铸造技术。
同时凝固:是指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尽量减小铸件各部分之间的温度差,使铸件的各部分几乎同时进行凝固。
机械制造基础名词解释
机械制造基础名词解释
1. 机械制造:机械制造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和工艺,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和组装过程,制造成各种机械产品的过程。
2. 原材料:指用于机械制造的基础材料,如金属、塑料、橡胶等。
3. 零部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零部件组装成完整产品。零部件是机械产品的基本组成单元。
4. 切削加工:通过将工件与刀具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以切割工件材料的加工方法。常见的切削加工方式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
5. 成形加工:通过对材料进行塑性变形,将其加工成所需形状的方法。常见的成形加工方式包括冲压、锻造、铸造等。
6. 焊接:将两个或多个工件通过热源加热,使其熔接在一起的方法,用于连接和固定工件。
7. 热处理: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的控制,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方法。常见的热处理方式包括淬火、回火、退火等。
8. 数控加工:通过计算机数控系统控制机床运动,实现复杂零部件的加工的方法。数控加工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灵活性强的特点。
9. 自动化:利用机械设备和自动控制技术,使生产过程中的部分或全部工作过程实现自动化的方法。自动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10. 机床:用于加工金属和其他材料的专用机器。常见的机床
有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
11. 数字化:将物理量或过程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表示和处理的
方法。在机械制造中,数字化常用于产品的测量、模拟和仿真。
12.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通过计算机软件辅助进行产品设
计和工艺规划的方法。
13.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机床进行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名词解释
避免空⾛⼑;或是车削完后把⼯件从原材料上切下来。(4.3)1
表⾯质量:通过加⼯⽅法的控制,使零件获得不受损伤甚⾄有所增强的表⾯状态。包括表⾯的⼏何形状特征和表⾯的物理⼒学性能状态。
标注⾓度与⼯作⾓度⼑具的标注⾓度是⼑具制造和刃磨的依据,主要有:前⾓、后⾓、主偏⾓、副偏⾓和刃倾⾓。切削加⼯过程中,由于⼑具安装位置的变化和进给运动的影响,使得参考平⾯坐标系的位置发⽣变化,从⽽导致了⼑具实际⾓度与标注⾓度的不同。⼑具在⼯作中的实际切削⾓度称为⼯作⾓度。
粗基准——未经过机械加⼯的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
常值系统误差当连续加⼯⼀批零件时,这类误差的⼤⼩和⽅向或是保持不变
⼑具耐⽤度:是指刃磨后的⼑具从开始切削⾄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所⽤的切削时间
⼑具标注后⾓:后⼑⾯与切削平⾯之间的夹⾓
⼑具标注前⾓:基⾯与前⼑⾯的夹⾓
⼑具寿命是指⼀把新⼑具从开始投⼊使⽤直到报废为⽌的总切削时间
定位:使⼯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的位置。
定位基准在加⼯时,⽤以确定⼯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的基准
积屑瘤粘附到⼑具的前⼑⾯上靠近⼑刃处,形成的⼀块很硬的楔状⾦属瘤,通常称为积屑瘤,也叫⼑瘤,
机械加⼯⼯艺系统在机械加⼯中,由机床、⼑具、夹具与被加⼯⼯件⼀起构成了⼀个实现某种加⼯⽅法的整体系统,
机械加⼯⼯艺规程把⼯艺过程的有关内容,⽤⼯艺⽂件的形式写出来,称为机械加⼯⼯艺规程。
机械加⼯表⾯质量,是指零件在机械加⼯后被加⼯⾯的微观不平度,也叫粗糙度
精基准:⽤加⼯过的表⾯作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1 一、名词解释 1. 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支承点,并保持与工件定位基准面的接触,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位置完全确定的方法。 2. 过定位:也叫重复定位,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3.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程度。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4. 原始误差: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的误差。 5. 误差敏感方向:过切削刃上的一点并且垂直于加工表面的方向。 6. 主轴回转误差:指主轴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7. 表面质量:通过加工方法的控制,使零件获得不受损伤甚至有所增强的表面状态。包括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状态。8.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9. 工艺规程: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为工艺规程。10. 工序:一个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11. 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12. 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的位置。13. 夹紧:在工件夹紧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14. 装夹:就是定位和夹紧过程的总和。15. 基准:零件上用来确定点线面位置是作为参考的其他点线面。16. 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确定点线面位置的基准。17. 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中使用的基准。包括定位基准、度量基准、装配基准。二、简答题 1.什么是误差复映,减少复映的措施有哪些?误差复映:指工件加工后仍然具有类似毛坯误差的现象(形状误差、尺寸误差、位置误差)措施:多次走刀;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2.什么是磨削烧伤?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有哪些?磨削烧伤:当被磨工件的表面层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以上时,表面金属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使表面层金属强度硬度降低,并伴随有残余应力的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的现象。影响因素:合理选择磨削用量;工件材料;正确选择砂轮;改善冷却条件。 3.什么是传动链误差?提高传动链传动精度的措施有哪些?传动链误差:指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传动的误差。措施:缩短传动链;降速传动,末节大降速比;提高传动元件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误差补偿装置。 4.减少工艺系统受热变形的措施? 减少发热和隔热;改善散热条件;均衡温度场;改进机床机构;加快温度场的平衡;控制环境温度。 5.什么是工艺系统的刚度?误差产生的原因?
名词解释
1. 互换性: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一件,装配时,不需经过任何
选择、修配或调整,就能装配在整机商,并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特性。
2.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 (x )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值,用Ra
表示,即Ra=dx x Z lr lr |)(|10
⎰或近似为=Z n n i |11∑=i | 3. 强度: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4. 硬度: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
5. 同素异晶转变:随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的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
6. 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组织和
性能的工艺。
7. 奥氏体:碳融入γ—Fe 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8. 合金钢:合金钢是为了改善钢的某些性能,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加入某些合金元素所炼成
的钢。
9. 锻造:将液态金属浇注到铸型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一定的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
坯或零件的成形方法,称为铸造。
10. 冷变强化:在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所有强度指标(弹性极限、
比例极限、屈服点和强度极限)和硬度都有所提高,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冷变形强化或加工硬化。
11.金属的可锻性:金属的可锻性是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
12.焊接性:金属材料的焊接性是指在限定的施工条件下,焊接成按规定设计要求的构件,
并满足预定服役要求的能力。
13.刀具耐用度: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所经历的实际切削时
河南科技大学
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科目代码: 805 科目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工艺规程:将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的所有内容用图、表或文字的形式规定下来的工艺文件的统称。
2、生产纲领: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零件年产量。
3、经济加工精度:一种加工方法在正常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4、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统一系统。
5、切削用量:切削加工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这三要素的统称。
6、过定位:工件的同一自由度被两个或两个以上定位点重复定位的定位方式。
7、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的英文缩写。
8、误差复映:被加工表面几何形状误差引起切削力变化和工艺系统变形不一致导致工件加工后的几何形状产生类似误差的现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几种?试简述其形成方法并举例说明。
答:有四种。
1)轨迹法:刀刃与工件的接触点相对工件的运动轨迹构成发生线。例如车削螺纹时的螺旋轨迹线。(分)
2)成形法:刀具切削刃形状线本身构成发生线。例如成形车刀车削成形回转面时的刀具切削刃形状线。(分)
3)相切法:刀具一边旋转一边相对工件做轨迹运动时,切削刃在工件上形成的包络线构成发生线。例如铣削曲面中形成的曲线。(分)
4)范成法:刀具和工件做范成运动时,刀刃在工件上形成的包络线。例如滚齿和插齿加工
中形成的渐开线。(分)
2、画图说明什么是顺铣?什么是逆铣?试对比说明其特点。
答:逆铣和顺铣加工方式分别如图a)和b)所示。(每图2分)
一、名词解释
1、切削用量:切削速度V c、进给量ƒ(或进给速度V f)和背吃刀量a p的总称。
2、直角切削:刀具主刀刃的刃倾角为λs=0时的切削。
3、刀具耐用度: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切削时间,以T 表示。
4、组合机床:组合机床是根据特定工件的加工要求,以系列化、标准化的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的专用部件所组成的专用机床。
5、机床夹具:机床夹具是机床上用于装夹工件(和引导刀具)的一种装置。其作用是将工件定位,以使工件获得相对于机床或刀具的正确位置,并把工件可靠地夹紧。
6、过定位:工件的同一自由度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称为过定位。
7、欠定位:工件应该限制的自由度而未被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8、工艺系统刚度:是指作用于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上的切削力F y与刀具在切削力作用下相对于工件在该方向上的位移y的比值k(N/mm)。
9、工序:组成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可细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
10、安装:安装是工件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11、加工经济精度: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和工艺装备,使用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一种加工方法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经济精度就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最低的精度,成本最低,从而达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12、误差敏感方向:是指通过刀刃的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在此方向上原始误差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
机械制造基础的名词解释
机械制造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涵盖了众多名词和术语。在本文中,我将
对一些常见的机械制造基础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理解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工艺。
一、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是应用物理学、工程数学和材料科学原理,设计、制造和维护物理系
统的学科。机械工程通过转换能量和运动控制,创造和操作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设备和其他设备,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二、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是指根据产品需求和功能要求,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结构和零件的过程。它涉及从构思到细节设计,包括工程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力学和动力学分析、装配和测试等各个方面。
三、工艺:
工艺是指将工程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制作过程。它包括材料选择、零件加工、装配和测试等步骤。在机械制造中,工艺是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关键环节,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制作工艺的可行性以及产品的性能要求。
四、数控加工:
数控加工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机床进行加工的方法。数控加工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过程,广泛应用于零部件的制造。它利用计算机指令来控制机床的运动,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几何尺寸和工艺要求,自动进行切削、铣削、钻孔等加工操作。
五、CNC:
CNC全称为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是指通过计算机控制机床的一种技术。CNC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
六、模具:
模具是用于制造各种工业产品的工具和设备。它由多个零件组成,通过模具加工的方法,将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模具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玩具制造等多个领域,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名词解释
切削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 1.基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该店速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 2.
正交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抹一点并与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相垂直的平面 3.
前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面与基面的夹角。后角:4.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面与基面的夹角。主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主偏角一般为正。副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主偏角一般为正。副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反方向的夹角。刃倾角: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的夹角
刀具的工作角度:在实际的切削加工中,由于刀具的安装位置和进给运动的影响,刀5.
具的标注角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原因就是切削平面,基面,正交平面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所确定的刀具角度为刀具的工作角度。顺铣与逆铣:铣削时主运动速度方向与进给运动方向相同为顺铣,相反为逆铣 6.磨钝标准:以1/2背吃刀量处后面上测定的磨损带宽VB作为刀具的磨钝标准7.
装夹:在机床上进行加工时,必须先把工件安装在准确的加工位置上,8.并将其可靠固定,以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置的变化,才能保证加工出的表面达到规定的加工要求,这个过程就是装夹
定位: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位置的过程9.
夹紧:在工件定位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10.
六点定位原理:用六个支承点与工件接触,并保证六个支撑点合理分布,每个定位支11.撑点限制工件的一个自由度,便可将六个自由度完全限制,工件在空间的位置就完全被确定,要使工件完全定位就要限制工件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这就是六点定位原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误差复映:由于加工系统的受力变形,工件加工前的误差以类似的形状反映到加工后的工件上去,造成加工后的误差
2.工序: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基准:将用来确定加工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4.工艺系统刚度:指工艺系统受力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5.装配精度:一般包括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和接触精度等
6.刀具标注前角: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
7.切削速度:主运动的速度
8.设计基准:在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
9.工艺过程:机械制造过程中,凡是直接改变零件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10.工序分散:工序数多而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少
11.刀具标注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12.砂轮的组织:磨粒、结合剂、气孔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13.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尺寸之差,也就是某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二、单项选择
1.积屑瘤是在(3)切削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
①低速②中低速③中速④高速
2.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1)
①前角②后角③主偏角④刃倾角
3.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2)传动
升速②降速③等速④变速
4.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4)
①传给工件②传给刀具③传给机床④被切屑所带走
5.加工塑性材料时,(2)切削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
①低速②中速③高速④超高速
6.箱体类零件常使用(2)作为统一精基准
一、名词解释
1.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支承点,并保持与工件定位基准面的接触,限制工件的六
个自由度,使工件位置完全确定的方法。
2.过定位:也叫重复定位,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
3.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程度.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参数和
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4.原始误差: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的误差.
5.误差敏感方向:过切削刃上的一点并且垂直于加工表面的方向.
6.主轴回转误差:指主轴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
7.表面质量:通过加工方法的控制,使零件获得不受损伤甚至有所增强的表面状态。包括表面的几何形
状特征和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状态。
8.生产过程:从原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统称工厂的生产过
程。
9.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10.工艺规程: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为工
艺规程.
11.工序:一个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所连续
完成的工艺过程。
12.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13.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后,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次占据一个确切位置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
程。例如:在一次安装中进行车端面,倒角属于2个工位。
14.走刀:在一个工步中,若金属分几次切削,则切削一次,称一次走刀.例如:粗车外圆分几次走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查内容
一、名词解释
金属切除率:毛胚件经机械加工切削后,切去的重量与毛胚重量之比;
刀具磨钝标准: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继续使用了,这个磨损限度称为刀具磨钝标准;
刀具使用寿命: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切削时间,称为刀具使用寿命;
磨销烧伤:由于磨削时的瞬时高温使工件表层局部组织发生变化,并在工件表面的某些部分出现氧化变色的现象;
工件的装夹: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在加工前,应确定工件在机床上的位置,并固定好,以接受加工或检测;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
六点定位原理:欲使工件在空间处于完全确定的位置,必须选用与加工件相应的6个支承点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
经济加工精度: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下,该加工方法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接近程度;
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尺参数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量;
:工艺能力等级是以工艺能力系数来表示的,即工艺能满足加工工艺能力系数C
p
=T/6σ
精度要求的程度;C
p
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都不变的情况下完成的工艺过程;
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自激振动:在没有周期性外力相对于切削系统而言干扰下产生的振动运动;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名词解释
1刀具耐磨度:是一把新刃磨好的刀从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总切削时间,或者说是刀具两次刃磨之间的总切削时间。
2工艺基准:是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3精基准:能保证加工精度和装夹可靠方便。
4定位误差:一批工件按调整法加工时,因定位不准确而引起的加工误差。
5六点定位原理:适当分布的6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的原理。
6经济粗糙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7砂轮硬度:是指在磨削力作用下,磨粒从砂轮表面脱落的难易程度。
8材料的加工精度:指加工后所得到的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9工步:指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0机夹车刀:机夹车刀指用机械方法定位、夹紧刀片,通过刀片体外刃磨与安装倾斜后,综合形成刀具角度的车刀。使用中刃口磨损后需进行重磨。机夹车刀可用于加工外圆、端面、内孔,其中车槽车刀、螺纹车刀、刨刀方面应用较为广泛。机夹车刀的优点在于避免焊接引起的缺陷,刀柄能多次使用,刀具几何参数设计选用灵活。如采用集中刃磨,对提高刀具质量、方便管理、降低刀具费用等方面都有利。特点:避免了焊接产生的应力,裂纹等缺陷,刀杆利用率高;刀片可集中刃磨获得所需参数,使用灵活方便。
11粗糙度:
简答
1工件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答: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操作方便原则。
2工件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一、名词解释
1.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支承点,并保持与工件定位基准面的接触,限制工件的六个
自由度,使工件位置完全确定的方法。
2.过定位:也叫重复定位,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
3.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程度。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参数和
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4.原始误差: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的误差。
5.误差敏感方向:过切削刃上的一点并且垂直于加工表面的方向。
6.主轴回转误差:指主轴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
7.表面质量:通过加工方法的控制,使零件获得不受损伤甚至有所增强的表面状态。包括表面的几何形状
特征和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状态。
8.生产过程:从原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统称工厂的生产过
程。
9.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
程。
10.工艺规程: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为工艺
规程。
11.工序:一个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所连续
完成的工艺过程。
12.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13.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后,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次占据一个确切位置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
艺过程。例如:在一次安装中进行车端面,倒角属于2个工位.
14.走刀:在一个工步中,若金属分几次切削,则切削一次,称一次走刀。例如:粗车外圆分几次走刀.
一、名词解释
1。误差复映:由于加工系统的受力变形,工件加工前的误差以类似的形状反映到加工后的工件上去,造成加工后的误差
2.工序: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基准:将用来确定加工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4.工艺系统刚度:指工艺系统受力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5.装配精度:一般包括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和接触精度等
6.刀具标注前角: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
7.切削速度:主运动的速度
8。设计基准:在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
9。工艺过程:机械制造过程中,凡是直接改变零件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10。工序分散:工序数多而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少
11。刀具标注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12.砂轮的组织:磨粒、结合剂、气孔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13。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尺寸之差,也就是某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二、单项选择
1。积屑瘤是在(3)切削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
①低速②中低速③中速④高速
2。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1)
①前角②后角③主偏角④刃倾角
3。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2)传动
升速②降速③等速④变速
4。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4)
①传给工件②传给刀具③传给机床④被切屑所带走
5.加工塑性材料时,(2)切削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
①低速②中速③高速④超高速
6。箱体类零件常使用(2)作为统一精基准
①一面一孔②一面两孔③两面一孔④两面两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