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7
-前刀面:刀具上与切屑接触并相互作用的表面。
-主后面:刀具上与工件过渡表面接触并相互作用的表面。
-副后面:刀具上与工件已加工表面接触并相互作用的表面。
-主切削刃: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的交线,它完成主要的切削工作。
-副切削刃: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的交线,它配合主切削刃完成切削工件,并最终形成已加工表面。
-刀尖:连接主切削刃和副刃换一段切削刃,它可以是小的直线段或圆弧。
-刀具角度的参考平面:与主切削刃,切削速度联系-切削平面P s: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基面P r: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该点速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正交平面P o: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相垂直的平面-刀具的标注角度:是制造和刃磨刀具所必需的、并在刀具设计图上予以标注的角度。
-刀具的工作角度:在实际的切削加工中,由于刀具的安装位置和进给运动的影响,刀具的标注角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原因就是切削平面,基面,正交平面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所确定的刀具角度为刀具的工作角度。
-前角γo: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面与基面的夹角。
增大前角则刃锋利散热好,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改善加工表面质量,但刀具强度低,磨损加快。
-后角αo: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面与刀削平面的夹角。
增大后角减少后刀面与过渡表面的摩擦,使刀刃锋利-主偏角κr: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主偏角一般为正。
-副偏角κr’: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反方向的夹角。
-主、副偏角功用:影响表面粗糙度,切削力大小和方向,刀尖强度和散热,切屑层形状,断屑效果和排屑方向。
-刃倾角λs: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的夹角。
影响切屑流出方向,影响切削刃的锋利度,刃强度,切削力大小方向-切屑的种类带状切屑挤裂切屑单元切屑崩碎切屑-积屑瘤,影响在切削速度不大而又能形成连续切屑的情况下,加工一般的钢材和塑性材料时,常在刀具前面靠近主切削刃的部分粘着一块很硬的金属。
金属切削机床:是用切削的方法将金属毛培加工成机器零件的机器,它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又称为工作母机。
发生线:任何表面都可以开做母线沿着导线运动的轨迹,母线和导线统称为形成表面的发生线。
可逆表面与不可逆表面:母线和导线可以互换的表面成为可逆表面,除此之外的面都是不可逆表面。
例如圆锥面,球面,圆环面,螺旋面。
CA6140:40——主参数(最大切削直径400 mm)1——系别代号(卧式车床系)6——组别代号(落地及卧式车床组)A——结构特性代号(结构不同)C——机床类别代号(车床类)B2010A:龙门刨床,改进型,最大刨削宽度1000 mm。
Y3150:滚齿机,最大工件直径500 mm;T6112:卧式镗床,最大镗孔直径120 mm;Z3040:摇臂钻床,最大钻孔直径40mm;X5032:立式升降台铣床,最大工作台面宽320mm;X6132:万能升降台铣床,最大工作台面宽320mm;刃倾角:在切削平面内测量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M1432A:M——磨床类;1——外圆;2——万能;32——最大磨削直径的1/10 ;A——第一次重大改进进给量:工件或刀具每转或每一行程中,工件和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移量。
刀具耐用度:刃磨后的刀具从开始到磨钝标准所用的时间。
逆铣:铣刀旋转切入工件的方向与工件的进给运动方向相反,称为逆铣。
磨床:所有用磨料磨具为工具进行切削加工的机床,统称磨床。
顺铣:铣刀旋入工件的方向与工件的进给运动方向相同,称为顺铣。
传动链:构成一个传动联系的一系列传动件称为传动链。
光栅:在两块透光玻璃或金属上刻有密集的距离相等的刻线尺。
滑台:是用来实现组合机床进给运动的通用部件分为液压滑台和机械滑台两个系列。
换置器官:机床中用于变换传动比的传动机构称为换置器官,有变速箱、交换齿轮架、数控机床中的数控系统等。
机床的侍服系统:机床的侍服系统指以机床移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作为控制量的自动控制系统。
数控机床:数字控制机床简称数控机床是一种以数字量作为指令信息形式通过专用的或通用的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床。
铸造:铸造是一种将液态金属(一般为合金)缴入铸型型腔、冷却凝固后获得毛胚火零件(通称为铸件)的成形工艺。
铸造应力:铸件收缩应力、热应力和相变应力的矢量和。
熔模铸造:也称失蜡铸造,因为熔模铸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较好的表面质量又称为精密铸造。
铸造偏析在铸件凝固后,其截面上的不同部位,以至晶粒内部,产生化学成分的不均匀现象,称为铸造偏析。
剪切工序:使板料沿不封闭轮廓线分离的工序。
砂型铸造:用型砂紧实成铸型并用重力浇注的铸造方法。
金属型铸造:用重力浇注将熔融金属浇入金属铸型获得铸件的方法。
压力铸造:熔融金属在高压下高速充型,并在压力下凝固的铸造方法。
离心铸造:熔融金属浇入绕水平、倾斜或垂直轴旋转的铸型,在离心力作用下,凝固成形的铸件轴线与旋转铸型轴线重合的铸造方法。
铸件多是简单的圆筒形,不用芯子形成圆筒内孔。
锻造: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
冲压:板料的冲压成形是利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或变形的成形工艺。
焊接:通过加热和(或)加压,使工件达到原子结合且不可拆卸连接的一种加工方法。
包括熔焊、压焊、钎焊等。
收缩性:合金在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体积或尺寸减缩的现象。
流动性:合金的流动性是指合金本身在液态下的流动能力。
定向凝固:利用合金凝固时晶粒沿热流相反方向生长的原理,控制热流方向,使铸件沿规定方向结晶的铸造技术。
同时凝固:是指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尽量减小铸件各部分之间的温度差,使铸件的各部分几乎同时进行凝固。
落料:利用冲裁取得一定外形的制件或坯料的冲压方法。
轧制: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在旋转轧辊的压力作用下,产生连续塑性变形,获得要求的截面形状并改变其性能的方法。
挤压:用冲头或凸模对放置在凹模中的坯料加压,使之产生塑性流动,从而获得相应于模具的型孔或凹凸模形状的制件的锻压方法。
冲孔:把坯料内的材料以封闭的轮廓和坯料分离开来,得到带孔制件的冲压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本名词解释及简介。
一、名词解释1、切削参数:切割速度Vc、进给速率(或进给速率Vf)和回给速率ap统称为。
2.直角切割:当刀具主切削刃的倾角为λs=0时进行切削。
3.工具耐用性:刃磨刀具从切削开始到磨损量达到磨削钝度标准的切削时间用t 表示。
4.模块化机床:组合机床是根据特定工件的加工要求,由系列标准化通用零件和少量专用零件组成的专用机床。
5.机床夹具:机床夹具是一种用于在机床上夹紧工件(和导向工具)的装置。
其功能是定位工件,使工件获得相对于机床或刀具的正确位置,并可靠地夹紧工件。
6.过度定位:工件的相同自由度被两个或多个支撑点反复限制的定位称为过定位。
7.定位不足:工件应该被限制的自由度,而不受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8.工艺系统的刚度:指作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上的切削力Fy与刀具在切削力作用下沿该方向相对于工件的位移y的比值k(N/mm)。
9.流程:构成加工过程的基本单位。
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点连续完成同一工件或几个工件的工艺过程。
它可以细分为安装、工作站、工作步骤和进料。
10.安装:安装是工件夹紧一次后完成的工序的一部分。
11、加工经济精度: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和工艺设备,使用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通过加工方法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经济精度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达到效益最大化的最低精度和最低成本。
12.误差敏感方向:指加工表面通过切削刃的法线方向,其中原始误差对加工误差的影响最大。
13.错误重新映射现象:被加工表面存在何种误差,被加工表面将不可避免地存在相同性质的误差。
14、成组技术:根据工厂产品零件之间结构形状、尺寸、材料和工艺信息的相似性原则,将应用技术进行分组,通过扩大分组批量,提高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设计、制造和管理水平。
二.简介3.避免或减少芯片肿瘤的措施。
(P122-P123) (1)控制切割速度,尽量使用很低或很高的速度以避开中速区;(2)使用润滑性好的切削液,减少摩擦;(3)增加刀具的前角,降低切屑接触区域的压力;(4)提高工件材料的硬度,降低加工硬化倾向。
机械制造基础名词解释机械制造基础名词解释1. 机械制造:机械制造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和工艺,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和组装过程,制造成各种机械产品的过程。
2. 原材料:指用于机械制造的基础材料,如金属、塑料、橡胶等。
3. 零部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零部件组装成完整产品。
零部件是机械产品的基本组成单元。
4. 切削加工:通过将工件与刀具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以切割工件材料的加工方法。
常见的切削加工方式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
5. 成形加工:通过对材料进行塑性变形,将其加工成所需形状的方法。
常见的成形加工方式包括冲压、锻造、铸造等。
6. 焊接:将两个或多个工件通过热源加热,使其熔接在一起的方法,用于连接和固定工件。
7. 热处理: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的控制,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常见的热处理方式包括淬火、回火、退火等。
8. 数控加工:通过计算机数控系统控制机床运动,实现复杂零部件的加工的方法。
数控加工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灵活性强的特点。
9. 自动化:利用机械设备和自动控制技术,使生产过程中的部分或全部工作过程实现自动化的方法。
自动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10. 机床:用于加工金属和其他材料的专用机器。
常见的机床有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
11. 数字化:将物理量或过程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表示和处理的方法。
在机械制造中,数字化常用于产品的测量、模拟和仿真。
12.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通过计算机软件辅助进行产品设计和工艺规划的方法。
13.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机床进行加工的方法。
14. 机器人: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机械设备,能够模拟人的动作完成各种任务。
15. 设备维护: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的过程。
设备维护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延长设备寿命。
上述为机械制造基础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对于了解机械制造过程和相关概念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1.钻孔:是在实心材料上加工孔的第一道工序,钻孔直径一般小雨80mm。
2.数控机床:用数字化信息进行控制的技术,称为数字化控制技术,装备了数控系统的应用数字控制技术进行加工的机床。
3.滚齿:应用一对交错轴,斜齿圆柱齿轮副啮合原理,使用齿轮滚刀进行切齿一种加工方法4.插齿:利用一对平行轴圆柱齿轮啮合原理,使用插齿刀进行切齿的一种加工方法。
5.工艺系统:机械加工系统,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
6.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集合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接近程度。
7.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偏离量成为加工误差。
8.加工经济精度:在正常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9.原理误差:是指由于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近似的切削刃,形状等原因而产生的加工误差。
10.强迫振动:是指在外界周期性干扰力持续作用下,振动系统受迫产生的振动。
11.双峰分布:如将两台机床所加工的同一种工件混在一起,由于两台机床的调整尺寸不尽相同,精度状态也有差异,工件的尺寸误差便呈双峰分布。
12.偏态分布:采用试切法车削工件外缘或镗内孔时,为避免产生不可修复的废品,操作者主观上有使轴径加工得宁大勿小,使孔径加工的宁小勿大的意向,按照这种加工方式得到的一批零件的误差成偏态分布。
13. 安装:是指工件经过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4.欠定位:工件加工所需限制的所有自由度必须全部限制。
15.尺寸链:在工件加工和机器装配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的封闭尺寸组。
16.刀具寿命:刃磨后刀具自开始切削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经历的切削时间。
17.通用夹具:是指结构已经标准化且有较大适用范围的刀具。
18.装配: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和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的过程。
19.切削力:切削时,使被加工材料发生变形成为切削所需的力。
20.工艺规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本名词解释及简介一、名词解释1、切削参数:切割速度Vc、进给速率(或进给速率Vf)和回给速率ap统称为。
2. 直角切割:当刀具主切削刃的倾角为入s=0寸进行切削。
3. 工具耐用性: 刃磨刀具从切削开始到磨损量达到磨削钝度标准的切削时间用t表示。
4. 模块化机床:组合机床是根据特定工件的加工要求,由系列标准化通用零件和少量专用零件组成的专用机床。
5. 机床夹具:机床夹具是一种用于在机床上夹紧工件(和导向工具)的装置。
其功能是定位工件,使工件获得相对于机床或刀具的正确位置,并可靠地夹紧工件。
6. 过度定位:工件的相同自由度被两个或多个支撑点反复限制的定位称为过定位。
7. 定位不足: 工件应该被限制的自由度,而不受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8. 工艺系统的刚度: 指作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上的切削力Fy 与刀具在切削力作用下沿该方向相对于工件的位移y 的比值k(N/mm) 。
9. 流程: 构成加工过程的基本单位。
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点连续完成同一工件或几个工件的工艺过程。
它可以细分为安装、工作站、工作步骤和进料。
10. 安装: 安装是工件夹紧一次后完成的工序的一部分。
11、加工经济精度: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和工艺设备,使用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通过加工方法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经济精度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达到效益最大化的最低精度和最低成本。
12. 误差敏感方向:指加工表面通过切削刃的法线方向,其中原始误差对加工误差的影响最大。
13. 错误重新映射现象:被加工表面存在何种误差,被加工表面将不可避免地存在相同性质的误差。
14、成组技术:根据工厂产品零件之间结构形状、尺寸、材料和工艺信息的相似性原则,将应用技术进行分组,通过扩大分组批量,提高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设计、制造和管理水平。
二.简介3.避免或减少芯片肿瘤的措施。
(P122-P123) (1)控制切割速度,尽量使用很低或很高的速度以避开中速区;(2) 使用润滑性好的切削液,减少摩擦;(3) 增加刀具的前角,降低切屑接触区域的压力;(4) 提高工件材料的硬度,降低加工硬化倾向。
名词解释积屑瘤:在切削速度不高而又能形成连续性切屑的情况下,加工钢料等苏醒材料时,常在前刀面切削处粘着一块剖面呈三角状的硬块,这块冷焊在前刀面上的金属称为积屑瘤。
刀具磨钝标准:刀具磨损到-定限度就不能继续使用。
这个磨损限度称为磨钝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统一规定以1/2背吃刀量处后刀面上测量的磨损带宽度作为刀具的磨钝标准。
刀具耐硬度(刀具使用寿命):刃末好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净切削时间,称为刀具使用寿命,以T 表示。
用刀具使用寿命乘以刃磨次数,得到的就是刀具的总寿命。
砂轮:砂轮的特性由以下五个因素决定: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和组织。
常用的磨料有氧化物系、碳化物系、高硬磨料系三类:粒度表示磨粒的大小程度。
结合剂的作用是将磨粒粘合在一起,使砂轮具有必要的形状和硬度。
砂轮的强度、耐腐蚀性、耐热性、抗冲击性和高速旋转而不破裂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结合剂的性能。
砂轮的硬度是反映磨粒在磨削力的作用下,从砂轮表面上脱落的难易程度。
砂轮的组织反映了磨粒、结合剂、气孔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六点定位原理:按一定要求分布的六个支承点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从而使工件在夹具中得到正确位置的原理,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复映误差:由千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毛还的形状误差复映到加工后工件表面的现象,称为误差复映。
因误差复映现象而使工件产生加工误差,称为复应误差。
工艺系统:机械制造系统中,机械加工所使用的机床、道具、夹具和工件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一 装配:`根据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联接,使之称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改变生产对象(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 使之 成为零件的过程。
工序:指一个活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事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指所涉及的零件在能满足使用高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答案一、名词解释1.误差复映:由于加工系统的受力变形,工件加工前的误差以类似的形状反映到加工后的工件上去,造成加工后的误差2.工序: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3.基准:将用来确定加工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4.工艺系统刚度:指工艺系统受力时抵抗变形的能力5.装配精度:一般包括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和接触精度等6.刀具标注前角: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7.切削速度:主运动的速度8.设计基准:在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9.工艺过程:机械制造过程中,凡是直接改变零件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10.工序分散:工序数多而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少11.刀具标注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12.砂轮的组织:磨粒、结合剂、气孔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13.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尺寸之差,也就是某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二、单项选择1.积屑瘤是在(3)切削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①低速②中低速③中速④高速2.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1)①前角②后角③主偏角④刃倾角3.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2)传动升速②降速③等速④变速4.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4)①传给工件②传给刀具③传给机床④被切屑所带走5.加工塑性材料时,(2)切削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
①低速②中速③高速④超高速6.箱体类零件常使用(2)作为统一精基准①一面一孔②一面两孔③两面一孔④两面两孔7.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小的是(2)①切削速度②切削深度③进给量8.为改善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通常安排在(1)进行①切削加工之前②磨削加工之前③切削加工之后④粗加工后、精加工前9.工序余量公差等于(1)①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②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③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的二分之一④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的二分之一10.一个部件可以有(1)基准零件①一个②两个③三个④多个11.汽车、拖拉机装配中广泛采用(1)①完全互换法②大数互换法③分组选配法④修配法12.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3)①工步②安装③工序④工位13.切削加工中切削层参数不包括(4)①切削层公称厚度②切削层公称深度③切削层公称宽度④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14.工序尺寸只有在(1)的条件下才等于图纸设计尺寸①工序基本尺寸值等于图纸设计基本尺寸值②工序尺寸公差等于图纸设计尺寸公差③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④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15.工艺能力系数是(1)①T/6σ②6σ/T③T/3σ④2T/3σ16.工件在夹具中欠定位是指(3)①工件实际限制自由度数少于6个②工件有重复限制的自由度③工件要求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④工件是不完全定位17.切削加工中切削层参数不包括(4)①切削层公称厚度②切削层公称深度③切削层公称宽度④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18.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1)①砂轮的回转运动②工件的回转运动③砂轮的直线运动④工件的直线运动19.大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2)①通用夹具②专用夹具③成组夹具④组合夹具20.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1)①轴承孔的圆度误差②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③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④切削力的大小21.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如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减低切削速度或加大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2)①带状切屑②单元切屑③崩碎切屑22.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2)①正比②反比③指数关系④对数关系23.自激振动的频率(4)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①大于②小于③等于④等于或接近于24.基准重合原则是指使用被加工表面的(1)基准作为精基准①设计②工序③测量④装配25.铸铁箱体上φ120H7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1)①粗镗—半精镗—精镗②粗镗—半精镗—铰③粗镗—半精镗—粗磨④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三、判断题1.切削时出现的积屑瘤、前刀面磨损等现象,都是第Ⅲ变形区的变形所造成的。
名词解释切削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 1.基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该店速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 2.正交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抹一点并与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相垂直的平面 3.前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面与基面的夹角。
后角:4.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面与基面的夹角。
主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主偏角一般为正。
副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主偏角一般为正。
副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反方向的夹角。
刃倾角: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的夹角刀具的工作角度:在实际的切削加工中,由于刀具的安装位置和进给运动的影响,刀5.具的标注角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原因就是切削平面,基面,正交平面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所确定的刀具角度为刀具的工作角度。
顺铣与逆铣:铣削时主运动速度方向与进给运动方向相同为顺铣,相反为逆铣 6.磨钝标准:以1/2背吃刀量处后面上测定的磨损带宽VB作为刀具的磨钝标准7.装夹:在机床上进行加工时,必须先把工件安装在准确的加工位置上,8.并将其可靠固定,以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置的变化,才能保证加工出的表面达到规定的加工要求,这个过程就是装夹定位: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位置的过程9.夹紧:在工件定位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10.六点定位原理:用六个支承点与工件接触,并保证六个支撑点合理分布,每个定位支11.撑点限制工件的一个自由度,便可将六个自由度完全限制,工件在空间的位置就完全被确定,要使工件完全定位就要限制工件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这就是六点定位原理完全定位: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了工件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
12.不完全定位: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无影响,工件在这一方向的位置不确定只影响加工的13.进程,这种允许少于六点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欠定位:工件的定位支撑点数少于应限制的自由度数,导致达不到所要求的加工精度14.这种工件定位不足的情况称为欠定位过定位:工件的某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支撑点重复限制,则这个自由度的限15.制会产生矛盾,这种情况为过定位基准:所谓的基准就是零件上用来确定点线面位置时,作为参考的其他点线面16.加工精度:零件在加工以后的几何参数与图样规定的理想零件的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17.加工经济精度:在正常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18.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19.统原理误差:在某些表面的加工中,从加工面的形成原理中就存在着误差,称为原理误20.差误差复映:由于背吃刀量的变化引起了切削力的变化,变化的切削力作用在工艺系统21.上,使他的受力变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切削力大变形大,切削力小时变形就小,所以加工偏心毛肧之后得到的工件仍然有偏心系统性误差:当连续加工一批零件时,这类误差的大小方向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22.律变化前者定值系统性误差后者是变值系统性误差随机性系统误差:在加工一批零件中,这类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是不规律的变化着的23. 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过程24.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25.为半成品和成品的过程工艺规程:把合理的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
粒度:磨料的颗粒尺寸.选择原则:粗磨加工精磨加工.硬度:不是指磨粒本身的硬度,而是指砂轮工作表面的磨粒在外力作用下脱落的难易程度.一般磨硬材料时,砂粒磨钝快,希望及早脱落,所以应选用软砂轮,软材料用硬砂轮.定位:欲使加工表面满足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加工前必须使工件在机床上有一个相对于刀具的正确位置,这个过程称定位.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或一台机床上,对同一个零件或一组零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工步:是指加工表面不变,切削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中的进给量和切削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刀具使用寿命:刀具从开始使用经多次重磨到报废为止的总切削时间。
刀具耐用度: 刀具刃磨后开始切削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切削时间.砂轮的组织:指磨粒,粘结剂,气孔三者在砂轮内分布的紧密或疏松的程度.外圆,内圆磨削的方式:纵磨法,切入磨法.积屑瘤:切削塑性金属时,在一定的切削条件下,常常有一些从切屑和工件上来的金属冷焊并层积在前刀面上,形成一个非常坚硬的金属堆积物,能够代替刀刃进行切削,并且以一定频率生长和脱落。
这种堆积物称为积屑瘤。
夹紧机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以(斜楔)(螺旋)(偏心)等元件组合最为普遍.(联动)加工精度包括(几何形状精度)(尺寸精度)(相互位置精度).切削用量三要素的选择:先(切削深度)再(进给量)再(切削速度).切削力的产生克服来自(工件)和(切屑)两当面的力,即工件材料被切过程中所发生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抗力,以及切削对刀具前刀面的摩擦力和加工表面对刀具后刀面的摩擦力切削力影响因素: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参数;其他因素.切屑的形态: 带状切屑(塑性) ,挤裂切屑(塑性), 崩碎切屑(脆性).切削热的来源:切削加工时,切削力使切削层金属发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需要作功;切屑与前刀面间的摩擦以及工件与后刀面间的摩擦所作的摩擦功.刀具磨损形式:前刀面磨损(塑性);后刀面磨损;前后刀面同时磨损.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高的耐热性; 化学稳定性好; 良好的工艺性和经济性.车削的加工范围:卧式车床加工范围很广,能车削内外圆柱面,圆锥面,环槽及成型回转表面;车削端面及加工各种螺纹;还可以进行钻孔,扩孔,铰孔和滚花等加工.内联系传动链是连接两个相关的执行件,保证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有严格的要求,以便获得所需要的加工表面形状,传动比要十分准确,传动过程严格不便,否则影响表面精度。
机械制造基础的名词解释机械制造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涵盖了众多名词和术语。
在本文中,我将对一些常见的机械制造基础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理解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工艺。
一、机械工程:机械工程是应用物理学、工程数学和材料科学原理,设计、制造和维护物理系统的学科。
机械工程通过转换能量和运动控制,创造和操作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设备和其他设备,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二、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指根据产品需求和功能要求,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结构和零件的过程。
它涉及从构思到细节设计,包括工程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力学和动力学分析、装配和测试等各个方面。
三、工艺:工艺是指将工程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制作过程。
它包括材料选择、零件加工、装配和测试等步骤。
在机械制造中,工艺是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关键环节,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制作工艺的可行性以及产品的性能要求。
四、数控加工:数控加工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机床进行加工的方法。
数控加工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过程,广泛应用于零部件的制造。
它利用计算机指令来控制机床的运动,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几何尺寸和工艺要求,自动进行切削、铣削、钻孔等加工操作。
五、CNC:CNC全称为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是指通过计算机控制机床的一种技术。
CNC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
六、模具:模具是用于制造各种工业产品的工具和设备。
它由多个零件组成,通过模具加工的方法,将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
模具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玩具制造等多个领域,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七、焊接:焊接是将两个或多个材料通过加热或压力连接在一起的工艺。
焊接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汽车制造、建筑、造船等。
常见的焊接方法包括电弧焊、氩弧焊、激光焊等。
八、车削:车削是一种通过旋转工件并用刀具进行切削的机械加工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汽车制造等领域。
名词解释1.切削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2.基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该店速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3.正交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抹一点并与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相垂直的平面4.前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面与基面的夹角。
后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面与基面的夹角。
主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主偏角一般为正。
副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主偏角一般为正。
副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反方向的夹角。
刃倾角: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的夹角5.刀具的工作角度:在实际的切削加工中,由于刀具的安装位置和进给运动的影响,刀具的标注角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原因就是切削平面,基面,正交平面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所确定的刀具角度为刀具的工作角度。
6.顺铣与逆铣:铣削时主运动速度方向与进给运动方向相同为顺铣,相反为逆铣7.磨钝标准:以1/2背吃刀量处后面上测定的磨损带宽VB作为刀具的磨钝标准8.装夹:在机床上进行加工时,必须先把工件安装在准确的加工位置上,并将其可靠固定,以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置的变化,才能保证加工出的表面达到规定的加工要求,这个过程就是装夹9.定位: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位置的过程10.夹紧:在工件定位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11.六点定位原理:用六个支承点与工件接触,并保证六个支撑点合理分布,每个定位支撑点限制工件的一个自由度,便可将六个自由度完全限制,工件在空间的位置就完全被确定,要使工件完全定位就要限制工件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这就是六点定位原理12.完全定位: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了工件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
13.不完全定位: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无影响,工件在这一方向的位置不确定只影响加工的进程,这种允许少于六点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14.欠定位:工件的定位支撑点数少于应限制的自由度数,导致达不到所要求的加工精度这种工件定位不足的情况称为欠定位15.过定位:工件的某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支撑点重复限制,则这个自由度的限制会产生矛盾,这种情况为过定位16.基准:所谓的基准就是零件上用来确定点线面位置时,作为参考的其他点线面17.加工精度:零件在加工以后的几何参数与图样规定的理想零件的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18.加工经济精度:在正常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19.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20.原理误差:在某些表面的加工中,从加工面的形成原理中就存在着误差,称为原理误差21.误差复映:由于背吃刀量的变化引起了切削力的变化,变化的切削力作用在工艺系统上,使他的受力变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切削力大变形大,切削力小时变形就小,所以加工偏心毛肧之后得到的工件仍然有偏心22.系统性误差:当连续加工一批零件时,这类误差的大小方向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前者定值系统性误差后者是变值系统性误差23.随机性系统误差:在加工一批零件中,这类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是不规律的变化着的24.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过程25.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半成品和成品的过程26.工艺规程:把合理的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查内容一、名词解释金属切除率:毛胚件经机械加工切削后,切去的重量与毛胚重量之比;刀具磨钝标准: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继续使用了,这个磨损限度称为刀具磨钝标准;刀具使用寿命: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切削时间,称为刀具使用寿命;磨销烧伤:由于磨削时的瞬时高温使工件表层局部组织发生变化,并在工件表面的某些部分出现氧化变色的现象;工件的装夹: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在加工前,应确定工件在机床上的位置,并固定好,以接受加工或检测;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六点定位原理:欲使工件在空间处于完全确定的位置,必须选用与加工件相应的6个支承点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经济加工精度: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下,该加工方法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接近程度;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尺参数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量;:工艺能力等级是以工艺能力系数来表示的,即工艺能满足加工工艺能力系数Cp=T/6σ精度要求的程度;Cp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都不变的情况下完成的工艺过程;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自激振动:在没有周期性外力相对于切削系统而言干扰下产生的振动运动;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封闭环:尺寸链中凡属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封闭环;时间定额:时间定额是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它是劳动生产率指标;工序尺寸: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是零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与波度和表层物理、化学性质;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称为工艺规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采用金属切削工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工艺基准: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基准二、填空1. 切削液的作用主要有:润滑、冷却、洗涤和防锈 , 排屑 ;2. 目前生产中最常用的两种刀具材料是高速钢和硬质合金 ,制造形状复杂的刀具时常用高速钢 ;3.从球墨铸铁的牌号上可看出其_最低抗拉强度_和_最低伸长率_两个性能指标;4.在普通低合金结构钢中主要加入的合金元素为_硅锰_,以强化材料基体;5.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_切削速度_、_背吃刀量_和_进给量_;6.基准根据功用不同可分为_设计基准_与_工艺基准_两大类;7.刀具磨损的三种形式是_前刀面磨损_、_后刀面磨损_和_前后刀面磨损_;8.钢在淬火后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叫_淬硬性_;1.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工序基准 , 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2.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工件的定位方式分为过定位、欠定位、和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 ;3.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 ;4.机床夹具的定位误差主要由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引起;5.工件在机床上的三种装夹方法是直接找正、画线找正和夹具装夹 ;6.夹紧力确定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时,常用的定位元件有V型块,V型块有长、短之分,长V 型块有_2_个自由度,短V型块有_4_个自由度;1.机械制造业的生产类型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 ;2.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是优质、高产和低成本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光整加工 ;4. 安排零件切削加工顺序的一般原则是基准先行、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和先面后孔等;5.机械加工的基本时间是指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6.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三个方面;7.专为某一种工件的某道工序的加工而设计制造的夹具叫专用夹具 ;8.确定零件某一表面加工余量时,毛坯的加工总余量是各余量之和;1、车削是指:利用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来改变毛坯的尺寸和形状,使之成为合格产品的一种金属切削方法;2、车削直径为400mm的工件外圆,选定切削速度为80m/min,试确定车床主轴的转速为: min ;3、车削三角形外螺纹的加工方法:直进法、左右切屑法、斜进法 ;4、车外圆锥面的方法:小滑板转位法、尾座偏移法、靠模法和宽刀刃法 ;5、车刀在空间中的三个辅助平面是:正交平面、切削平面、基面 ;6、常用车刀的种类分为:整体车刀、焊接车刀、切断刀 ;1、在选择定位基准时,首先应考虑选择粗基准,在选精基准;2、圆柱铣刀安结构分可以分为直尺圆柱、斜齿圆柱和螺旋圆柱三种;3、铣削加工切削层四要素切屑层、切屑厚度、切屑宽度、切屑面积 ;4、铣斜面通常有三种方法扳转工件、扳转立洗头、角度铣刀 ;5、键槽的类型有通槽、半通槽、封闭超 ;三、简答题1、金属切削过程中有哪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第一变形区特点:沿滑移线的剪切变形和加工硬化第二变形区特点:靠近前刀面的金属发生金属纤维化第三变形区特点:表层金属发生纤维化与加工硬化2、简述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的联系和区别;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工误差越大,则加工精度越低,反之越高;3、为什么常把车削力分解为三个分力各分力有什么作用为了便于测量和和应用,常将切削力分解为以下3个分力:切削力Fc:是计算切削功率和设计机床的主要参数背向力Fp:会使机床加工系统发生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进给力Ff:是设计机床进给机构或校核其强度的主要参数4、夹具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和夹具体是夹具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他部分可根据需要设置;5、简述积屑瘤产生的过程并给出控制积屑瘤生长的措施至少两种产生过程:切削时,切屑与前刀面接触处发生强烈摩擦,当接触面达到一定温度时,同时又存在较高压力时,被切材料会黏结在前刀面上;连续流动的切屑从粘在前刀面上的底层金属上流过时,如果温度与压力适当,切屑底部材料也会被阻滞在已经“冷焊”在前刀面上的金属层上,粘成一体,使粘结层逐步长大,形成积屑瘤; 控制措施:a、正确选用切削速度,是切削速度避开产生积削瘤的区域;b、增大刀具前角,减小刀具前刀面与切削之间的压力;c、适当提高工具材料硬度,减小加工硬化倾向;6、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有哪些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7、粗基准的选用原则保证零件加工表面相对于不加工表面具有一定位置精度的原则、合理分配加工余量的原则、便于装夹的原则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8、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特点是什么工序集中特点:a.有利于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高效率机床和工艺装备,生产效率高b.工序数少,设备数少,可相应减少操作工人数和生产面积c.工件的装夹次数少,不但可缩短辅助时间,而且由于在一次装夹中加工了许多表面,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工序分散特点:a.所用机床和工艺装备简单,易于调整b.对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c.工序数多,设备数多,操作工人多,占用生产面积大9、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内容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2对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工艺审查3由产品的年生产纲领研究确定零件生产类型4确定毛坯5拟定工艺路线6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要提出设计任务书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8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9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10编织工艺文件10、工序顺序安排的原则a.先加工定位基面,再加工其他表面b.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c.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d.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四、画图分析题1、刀具角度的概念,画法主剖面参考系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和基面间的夹角;前刀面在基面以下时前1前角γ角为正值,前刀面在基面之上时前角为负值;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的夹角,一般为正值;2后角α3副后角α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的投影与进给运动方向的夹角;4主偏角Κr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的投影与进给运动反方向的夹角5副偏角Κr6刃倾角λ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在主切削刃上,刀s尖为最高点时刃倾角为正值;2、夹具定位方案的分析;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的概念;限制工件的全部自由度6个叫完全定位;只限制影响加工精度的自由度叫不完全定位;某影响加工精度的自由度未加限制叫欠定位;某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叫超定位;使用超位的条件是能保证工件顺利安装,对提高支承刚度有利;3、夹具夹紧方案的分析;4、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对结构的要求五、计算题1、工艺尺寸链计算用公式算;=增环尺寸和-减环尺寸和a.闭环尺寸A=增环上偏差和-减环下偏差和b.上偏差ESc.下偏差EI=增环下偏差和-减环上偏差和d.入体原则,被包容尺寸上偏差为0,包容尺寸下偏差为02、加工余量和加工精度的计算逆推法;3、完全互换与分组装配法;1完全互换法:a.计算封闭环基本尺寸A=增环尺寸和-减环尺寸和Ab.计算封闭环公差T=上偏差ES-下偏差EITc.计算各环平均公差Tav/m m个数中不包含此封闭环Tav=T2分组装配法在完全互换装配法基础上:a.公差同向放大4倍示例方法如下b.测量尺寸c.从大到小分为4组,标注不同颜色d.同颜色进行装配静态模型反应系统在恒定载荷或缓慢变载荷作用下或在系统平衡状态下的特性:而动态模型则用于研究系统在迅变载荷作用下或在系统不平衡状态下的特性;静态模型的系统现时输出仅由其现时输入所决定;而动态模型的系统现时输出还要受其他以前的输入的历史影响;静态模型一般以代数公式描述,而动态模型则需要以微分方程,或其离散形式——差分方程来描述;反馈:一个系统的输出,部分或者全部的被反过来用于控制系统的输入内反馈:在系统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形成的反馈外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为达到某种控制目的而人为加入的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稳定性:就是指系统抵抗动态过程振荡倾向和系统能够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稳定性的要求是系统工作的必要条件;快速性:是指当系统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入量之间产生偏差时,消除这种偏差的快速程度;准确性:是指在调整过程结束后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入量之间的偏差程序,也称为静态精度; 极点: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就是系统微分方程的特征根;传递函数:在外界输入作用前,输入、输出的初始条件为零时,线性定常系统、环节或元件的输出x0t的拉氏变换X0s与输入x i t的拉氏变换X i s之比,称之为该系统、环节或元件的传递函数;瞬态响应:稳定系统的自由响应;系统在某一输入信号的作用下,其输出量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响应过程;稳态响应:一般就是指强迫响应;当某一输入信号的作用下,系统的响应在时间趋于无穷大时的输出状态;主导极点:若闭环极点中距虚轴最近的极点附近无闭环零点,而其它极点均远离虚轴,则前者对应的响应分量在时间响应中起主导作用;这样的极点称为系统主导极点;幅频特性:线性系统在谐波输入的作用下,其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幅值比是输入信号的频率w 的函数,称之为系统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稳态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φw也是w的函数,称其为系统的相频特性; 最小相位系统:在复平面s右平面没有极点和零点的传递函数称为最小相位系统;开环系统:当一个系统以所需的方框图表示而没有反馈回路时,称为开环系统;闭环系统:当一个系统以所需的方框图表示存在反馈回路时,称为闭环系统;Routh劳斯稳定判据:各系数同号且不为零Nyquist 稳定判据:当由-到+时,若GH平面上的开环频率特性GjHj逆时针方向包围-1,j0点P圈,则闭环系统稳定;P为GsHs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的极点数Bode 稳定判据: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在Bode图上,当由0变到+∞时,在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为正值的频率范围内,开环对数相频特性对-180°线的正穿越与负穿越次数之差为P/2;二阶系统中一般要求阻尼比ξ的范围是 ,最佳阻尼比为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为系统的全部特征根具有负实部 ;当P=0时,Nyquist稳定判据可描述为包围点<-1,j0>不稳定,不包含<-1,j0>稳定 ;二阶系统性能指标中,超调量Mp只与ξ有关,因此Mp的大小直接反应了系统的阻尼特性;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只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而与输入无关 ;在控制理论中,数学模型有多种形式,时域中的数学模型为微分方程 ,复数域中的数学模型2.表A-2 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和z变换表。
名词解释1刀具耐磨度:是一把新刃磨好的刀从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总切削时间,或者说是刀具两次刃磨之间的总切削时间。
2工艺基准:是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3精基准:能保证加工精度和装夹可靠方便。
4定位误差:一批工件按调整法加工时,因定位不准确而引起的加工误差。
5六点定位原理:适当分布的6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的原理。
6经济粗糙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7砂轮硬度:是指在磨削力作用下,磨粒从砂轮表面脱落的难易程度。
8材料的加工精度:指加工后所得到的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9工步:指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0机夹车刀:机夹车刀指用机械方法定位、夹紧刀片,通过刀片体外刃磨与安装倾斜后,综合形成刀具角度的车刀。
使用中刃口磨损后需进行重磨。
机夹车刀可用于加工外圆、端面、内孔,其中车槽车刀、螺纹车刀、刨刀方面应用较为广泛。
机夹车刀的优点在于避免焊接引起的缺陷,刀柄能多次使用,刀具几何参数设计选用灵活。
如采用集中刃磨,对提高刀具质量、方便管理、降低刀具费用等方面都有利。
特点:避免了焊接产生的应力,裂纹等缺陷,刀杆利用率高;刀片可集中刃磨获得所需参数,使用灵活方便。
11粗糙度:简答1工件精基准的选择原则?答: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操作方便原则。
2工件粗基准的选择原则?答:1为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应选不加工面为粗基准;2合理分配各加工面的余量;3尽量选用面积较大,平整光洁的表面做粗基准。
应避免选用有飞边,浇口,冒口或其他缺陷的表面做粗基准,以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
4粗基准一般不重复使用。
因为促进准比较粗糙,重复使用会产生很大的基准位置误差,影响加工精度,因此同一方向上的粗基准只能使用一次。
一、名词解释切削用量;基面、切削平面、正交平面;刀具耐用度;生产纲领;材料的相对切削加工性K V;积屑瘤;工艺能力系数;六点定位原理;顺铣;逆铣;工序;工步;走刀;试切法;残余应力;加工硬化、工序集中、工序分散二、单项选择题:1.加工铸铁时,产生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原因是残留面积和( d )。
A 塑性变形B 塑性变形和积屑瘤C 积屑瘤D 切屑崩碎2.进给运动通常是机床中( c )。
A.切削运动中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B.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的运动C.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D.使工件或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运动3.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c )。
A.设计基准B. 装配基准C.定位基准D. 测量基准4.车削螺纹时,产生螺距误差、影响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是:cA 主轴回转精度B导轨误差C 传动链误差D测量误差5.影响刀具的锋利程度、减小切削变形、减小切削力的刀具角度是:( b )A.主偏角B.前角C.副偏角D.刃倾角6.车削时,切削热传出的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c )A.刀具B.工件C.切屑D.空气介质7.重要的轴类零件的毛坯通常应选择( b )。
A.铸件B.锻件C.棒料D.管材8.铸铁箱体上φ120H7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A粗镗-半精镗-精镗B粗镗-半精镗-粗磨C 粗镗-半精镗-铰D 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9.既可加工铸铁,又可加工钢料,也适合加工不锈钢等难加工钢料的硬质合金是()A . YW类 B. YT类 C. YN类 D. YG类10.基准重合原则是指使用被加工表面的()基准作为精基准。
A.设计B.工序C.测量D.装配11.普通机床床身的毛坯多采用()。
A.锻件B.铸件C.焊接件D.冲压件12.误差的敏感方向是()。
A.主运动方向B.进给运动方向C.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D.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13.为改善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通常安排在()进行。
1.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包括:原材料的运输,保管和准备,产品的技术,生产准备,毛坯的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及热处理,部件或产品的装配检验油漆包装,以及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等。
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及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工艺过程分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械制造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切削或磨削)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与性质等,使其成为零件的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直接决定两件和机械产品的精度,对产品的成本、生产周期都有较大的影响,是整个加工工艺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一般包括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
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
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种类: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作用、所需原始资料、原则和步骤P248-252生产纲领: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P2522.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根据功用不同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P85设计基准: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是标注设计尺寸或位置公差的起点。
工艺基准: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工序基准。
3.工件装夹(定位、夹紧)自由度分析、修改等p81-96六点定位原理:理论上讲,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可用六个支撑点加以限制,前提是这六个支撑点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分布,并保持与工件的定位基面相接触。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完全被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按加工要求,允许一个或几个自由度不被限制的定位。
欠定位:按工序的加工要求,工件应该限制的自由度而未予限制。
在确定工件定位方案时,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
过定位:工件的同一自由度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金属切削机床:是用切削的方法将金属毛培加工成机器零件的机器,它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又称为工作母机。
发生线:任何表面都可以开做母线沿着导线运动的轨迹,母线和导线统称为形成表面的发生线。
可逆表面与不可逆表面:母线和导线可以互换的表面成为可逆表面,除此之外的面都是不可逆表面。
例如圆锥面,球面,圆环面,螺旋面。
CA6140:
40——主参数(最大切削直径400 mm)
1——系别代号(卧式车床系)
6——组别代号(落地及卧式车床组)
A——结构特性代号(结构不同)
C——机床类别代号(车床类)
B2010A:龙门刨床,改进型,最大刨削宽度1000 mm。
Y3150:滚齿机,最大工件直径500 mm;
T6112:卧式镗床,最大镗孔直径120 mm;
Z3040:摇臂钻床,最大钻孔直径40mm;
X5032:立式升降台铣床,最大工作台面宽320mm;
X6132:万能升降台铣床,最大工作台面宽320mm;
刃倾角:在切削平面内测量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M1432A:M——磨床类;1——外圆;2——万能;32——最大磨削直径的1/10 ;A——第一次重大改进
进给量:工件或刀具每转或每一行程中,工件和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移量。
刀具耐用度:刃磨后的刀具从开始到磨钝标准所用的时间。
逆铣:铣刀旋转切入工件的方向与工件的进给运动方向相反,称为逆铣。
磨床:所有用磨料磨具为工具进行切削加工的机床,统称磨床。
顺铣:铣刀旋入工件的方向与工件的进给运动方向相同,称为顺铣。
传动链:构成一个传动联系的一系列传动件称为传动链。
光栅:在两块透光玻璃或金属上刻有密集的距离相等的刻线尺。
滑台:是用来实现组合机床进给运动的通用部件分为液压滑台和机械滑台两个系列。
换置器官:机床中用于变换传动比的传动机构称为换置器官,有变速箱、交换齿轮架、数控机床中的数控系统等。
机床的侍服系统:机床的侍服系统指以机床移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作为控制量的自动控制系统。
数控机床:数字控制机床简称数控机床是一种以数字量作为指令信息形式通过专用的或通用的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床。
柔性制造系统: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将企业的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分布的自动化子系统通过信的生产管理模式、工艺理论和计算机网络有机地集成起来,获得的智能制造系统。
几何精度:指机床在空载较低运转时的精度。
运动精度:指机床的主要零部件在工作状态运动时的精度。
定位精度:指机床主要部件在到达终点时的实际位置精度。
机床的强度:机床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机床的刚度:作用载荷与变形的比值,表示机床抵抗变形的能力。
静刚度:抵抗恒定载荷变形的能力
动刚度:抵抗交变载荷变形的能力
主轴计算转速:主轴传递全部功率时的最低转速。
主轴组件的旋转精度:在机床低速、空载运行时,主轴前端安装刀具或工件部位的径向跳动、端面跳动和轴向窜动的大小。
耐磨性:指抗磨损而能长期保持其原始精度的能力。
热稳定性:指运转中抵抗热位移而保持准确、稳定旋转的能力。
主轴的悬伸量:指主轴前端至前支撑点的距离
隔板:在两壁之间起连接作用的内壁。
导向精度:指动导轨运动轨迹的准确度
通用机床:可加工多种工件,完成多种工序的机床。
专门化机床:用于加工形状相似而尺寸不同的工件的特定工序的机床。
专用机床:用于加工特定工件的特定工序的机床。
轨迹法:利用刀具作一定规律的轨迹运动来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
相切法:利用刀具边旋转边作轨迹运动来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
成形法:利用成形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
展成法:利用工件和刀具作展成切削运动的加工方法。
简单成形运动:由单独的旋转运动或直线运动构成的成形运动。
复合成形运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旋转运动或(和)直线运动,按照某种确定的运动关系组合而成的成形运动。
带传动:靠带与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种挠性摩擦运动。
定比机构:具有固定传动比的传动机构。
换置机构:能根据需要变化传动比的传动机构。
高自动化:指在全部加工过程中尽量减少“人”的介入而自动完成规定的任务。
控制介质:数控机床工作时,不需人参与直接操作,但人的意图又必须参与,所以人和数控机床之间必须建立某种联系,这种联系的媒介物称为控制介质。
脉冲当量:每一脉冲使机床移动部件产生的位移量。
开环控制:指令信息单方向传送,并且指令发出后,不再反馈回来。
直线电机驱动装置:一种适用于各种机械加工机床设备作为其独立动力源的电磁驱动装置。
计算机直接数控(DNC):将一组数控机床与存储有零件加工程序和机床控制程序的公共存储器相连接,根据加工要求向机床分配数据和指令的系统。
组合机床:以系列化、标准化的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组成的专用机床。
动力部件:传递动力实现进给运动或主运动的部件,是专用部件中的主要部件。
可靠性设计:以可靠性作为评定设计质量的一项指标而进行的设计。
部件通用化:把相类似的机床的若干部件或零件相互通用起来。
2空行程运动——是指进给前后刀具的快速运动。
2切入运动——刀具相对工件切入一定深度,以保证被加工表面获得一定加工尺寸。
2分度运动——加工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均匀分布的表面时,为使表面成形运动得以周期地继续进行的运动称为分度运动。
2操纵和控制运动——包括起动、停止、变速等。
2调位运动——加工开始前,把机床的有关部件移到要求的位置,以调整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正确相对位置。
2动力源——它是提供动力的装置。
2执行件——它们是执行运动的部件。
2传动装置——它是传递动力和运动的装置
2外联系传动链——
外联系传动链联系动力源(如电动机)和机床执行件,使执行件得到预定速度的运动,并传递一定的动力。
2内联系传动链——
内联系传动链联系复合运动之内的各个运动分量,因而传动链所联系的执行件之间的相对速度有严格的要求,用来保证运动的轨迹。
2齿轮传动——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可以实现扭矩、转速的改变。
2蜗轮蜗杆传动——通过蜗轮蜗杆之间的啮合可以实现扭矩、转速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2 齿轮齿条传动——可以实现转动与直动之间的相互转换。
2丝杠螺母传动——可以将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其传动平稳,无噪声,但传动效率低。
2液压传动以液压油为介质,通过泵、阀、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等液压元件传递运动和动力。
2电气传动应用电能,通过电器装置传递运动和动力。
2气压传动以空气为介质,通过气动元件传递运动和动力。
5大型组合机床:主要由短台面型滑台及与之配套的组合机床通用部件所组成的组合机床
5小型组合机床:主要由长台面型滑台及与之配套的组合机床通用部件所组成的组合机床
5自动换刀、换箱数控组合机床:凡具有数控、自动换刀或自动换多轴箱性能,并以组合机床通用部件及与之配套的通用部件所组成的组合机床。
12预选变速: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就预先选好下道工序所需要的转速,在完成上到工序停车后,只进行变速,不需选速的一种变速方式。
12选择变速:指一个转速转换到另一个转速时,各滑移齿轮不经过中间各级转速的啮合位置的变速方式。
顺序变速:指各级转速的变换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从某一转速转换到按顺序为非相邻的另一种转速时,滑移齿轮必须按顺序经过中间各级转速的啮合位置。
单独操纵机构:一个操纵件控制一个被操纵件。
11直线运动导轨:导轨副的相对运动轨迹为直线的导轨。
圆周运动导轨:导轨副的相对运动轨迹为圆的导轨。
10热变形:机床工作时使各部件因温度分布不均而产生变形。
接触刚度:支承件各接触面抵抗接触变形的能力。
局部刚度:抵抗局部变形的能力。
自身刚度:支承件抵抗自身变形的能力。
支承件的刚度:指支承件在额定载荷和交变载荷的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9主轴组件刚度:指轴端作用力处的刚度。
支承跨距:主轴前后支承件的距离。
8步距角:每接受数控装置所输出的一个电脉冲信号,电机轴就转过一定的角度,该角度就是步距角。
柔性调整法:指调整后的齿侧间隙可以自动补偿的调整方法。
刚性调整法:指调整后的齿侧间隙不能自动补偿的调整方法。
7集中传动式布局:传动系统的全部变速机构和主轴组件装在同一箱体内。
分离传动式布局:传动系统的主要变速机构和主轴组件分别装在变速箱和主轴箱两个箱体内,而其间用皮带、链条等方式传动。
无极转速:使转速连续地变换的变换方式。
6部件通用化:把类似的机床的若干部件或零件相互通用起来。
机床品种的系列化:对每一类型的通用机床确定同一类型的机床应有哪些尺寸规格和形式,以便以较小品种的机床来满足各生产部门的需要。
机床的加工精度:指被加工零件在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方面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
机床的可靠性:指其在额定寿命期内,在特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出现故障的几率,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机床的工艺范围:指机床适应不同生产要求的能力。
5夹具:用于装夹工件,实现被加工零件的准确定位、夹压、刀具的导向。
3主轴箱:装有主轴及变速机传动机构的箱形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