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微课脚本设计培训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7.03 KB
- 文档页数:1
《认识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能够辨认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2、难点(1)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并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2)根据三角形的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模型、三角尺、练习纸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图形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图形,它就像一个坚强的小勇士,总是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你们猜猜它是谁?对啦,就是三角形!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好好认识认识这位小勇士。
(二)探究新知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老师拿出一个三角形的模型,问同学们:“大家仔细观察这个三角形,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三条边”“有三个角”“三个顶点”。
老师肯定同学们的回答,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说:“这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就是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老师让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自己动手摆一个三角形。
在同学们摆的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提醒同学们注意三条边要首尾相连。
摆好后,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他们摆的三角形,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
2、三角形的定义老师指着黑板上的三角形问:“那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吗?”同学们思考片刻后,有同学回答:“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老师点头称赞:“说得非常好!这里的‘围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三条线段要首尾相连,不能有缝隙。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理解,老师在屏幕上出示一些图形,让同学们判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3、三角形的高和底老师拿出一个三角形模型,说:“同学们,你们看,这个三角形就像一座小山,从山顶到山脚有一条直直的路,这条直直的路在数学上就叫做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认识》微课教案[全文5篇]第一篇:《三角形的认识》微课教案《三角形的认识》微教案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观察发现。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有没有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或你发现了什么?)2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了那些物体中有三角形?3、三角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来研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板书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1你能用彩笔在A4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个三角形)2小组内的同学观察你们画的三角形,都有什么共同点?3全班交流:(老师板书:三条线段、三个角、三个顶点。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吗?(当学生说由3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时,:图1是三角形吗?图4是三角形吗?理解围成)5揭示三角形的概念。
(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6老师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在黑板上标出(边、顶点、角)。
7介绍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就表示为三角形ABC。
三、反思总结,自我建构这节你有什么收获?师:这节我们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线段、有三个顶点、有三个角;还知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这节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第二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微课教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教师:邵永碧教学目标:1.在摆一摆,拉一拉的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的探索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辨认并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三角形的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复习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和解释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
3. 合作学习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是什么吗?有哪些特点?请用你们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
学生回答并展示:三角形是有三个边和三个顶点的图形,三角形的特点是三边相交于三个不共线的点。
2. 探究三角形的定义(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进行讨论。
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我们应该如何定义三角形?学生回答: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三角形可以定义为具有三边的图形。
3. 认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20分钟)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进行示范和解释。
教师提问:你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学生回答并展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4. 认识三角形的性质(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性质,并进行讨论。
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性质?我们需要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学生回答: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度,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相等,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90度等。
5.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现在有一块田地,它的形状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已知其中一条边的长度为10米,那么该田地的面积是多少?6. 总结与展示(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并展示所画的不同类型三角形。
学生回答总结: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掌握了区分不同类型三角形的方法。
培智认识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平面图形。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辨认三角形,并能在生活中找出三角形的应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三角形的辨认。
3.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重点: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三角形卡片。
2. 投影仪和PPT。
3. 教学软件:几何画板。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知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应用,并动手制作三角形。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小朋友的玩具小车散架了,需要用到三角形来修理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通过PPT展示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用三角形卡片进行示范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
3. 巩固练习:让学生辨认三角形,并在生活中找出三角形的应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享。
4. 归纳小结: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口头提问和测试等方法进行评价。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加以改进。
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第4章三角形 4.1.1 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一类图形中的三角形计数方法,渗透分类思想。
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及其应用。
4.培养分析、归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材分析〗教材从观察小木屋屋顶框架图入手,要求学生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并说明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用动画“画”三角形,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定义。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为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教学内容力图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并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多层次、多通道的主体信息交流,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学生都认识,但是对定义的理解不够准确。
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教师给予引导、明晰,再得到定义。
“三角形的计数”是本节难点,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经历数学思考的体验,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个性化的学习。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课件,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认识三角形吗?生:认识。
师:在生活中见过应用三角形的例子吗?师:哪一位同学能举一些例子?生1:三角形的屋顶。
生2:自行车的三角架。
师:很好。
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屏幕显示自拍照片:学校篮球架,建筑工地塔式吊车,加油站大跨度屋顶等。
)师:这些例子说明了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为什么三角形具有这么多应用呢?等我们学完这一章后,同学们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教案:《认识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的基本特性。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3.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是三角形。
2. 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角的和为180°。
3. 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按角分,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分类。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或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形成和特性。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三角形、分类三角形,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角形的特性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3. 特性讲解:通过演示法和讲解法,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以及三个角的和为180°的特性。
4. 分类讲解:讲解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了解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并按照分类要求进行分类。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三角形的特性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7. 总结讲解: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分类。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认识三角形》微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7页至109页,第三单元《认识三角形》。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分类。
具体内容有: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三角形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三角形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按角分,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并能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分类。
难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和应用,三角形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如自行车的三角架、跳伞运动员的降落伞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自主探究:让学生拿出三角板,观察并描述三角板的形状,探讨三角形的特性。
4.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分类,并用课件展示相关例题。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三角形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做______。
(2)三角形的特性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______。
《认识三角形》(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认识三角形》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了第三单元《图形》中的第一课时,即三角形的认识。
教材通过实物图片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并能用三角形表示简单的几何图形。
具体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感受三角形的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定义。
2. 培养学生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三角板。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哪些物品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 教师出示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尝试将其分成三角形。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自主探究题目,巩固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教师利用实物模型,展示三角形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角形。
3. 教师讲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画出一个三角形的高。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随堂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2. 三角形的特性3. 三角形的高的概念作业设计:1. 教材第36页的练习题1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三角形》教案名称: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三角形的命名和分类。
3.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引入三角形的概念:将三根木棍摆放在桌上,问学生如何称呼这种形状。
学生可能会回答“三角形”。
2. 引导学生讨论木棍的特点:边长相等、角度为直角、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 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是一个有三条边的图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180度。
步骤二:示范和讲解1. 展示三角形的图形,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不同样式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2. 讲解三角形的命名和分类:a. 根据边长: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
b. 根据角度: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 讲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并通过例题演示。
步骤三:练习和巩固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判断来回答问题。
a.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30度、60度和90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b. 某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cm和4cm,两边夹角为90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2. 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批改作业。
步骤四:归纳与总结1. 综合总结三角形的命名和分类及其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回顾学到的知识点。
步骤五:拓展活动(可选)1. 让学生绘制并标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图形。
2. 让学生在教室或校园中寻找并标记出尽可能多的三角形。
步骤六:课堂反思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2.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体会。
教学评估:1. 整堂课的参与度和听课反馈。
2. 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作业的批改。
3. 学生对三角形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扩展活动:1. 让学生用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房间的角度或边长。
2. 挑战学生思维,让他们创造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计算它们的面积或周长。
认识三角形教案(优秀8篇)《三角形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学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指出下面各是什么图形?(投影)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2.指出下面各是什么角?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3.请大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和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吗?(红领巾、三角板、小红旗等)(2)结合复习题,思考讨论: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3)巩固概念.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②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进一步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先拉五边形木框.(变形)再拉四边形木框.(变形)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三角形不变).提问:通过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吗?(椅子腿松动了,可以固定一个三角形铁架)4.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三角形中角的不同进行分类.怎样分?(1)出示投影片,观察每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2)比较这三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3)分类.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教师板书: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4)三角形的关系.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5)怎样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呢?填表后观察.(投影)由上表可以看出,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三)巩固反馈1.说说三角形的意义、特征.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3.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哪几类?4.判断题.(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四)作业练习三十一第1~3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是学习研究其它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很重要.本课教学既重视概念教学,又重视学生实践,不仅教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新课第一部分,首先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观察,讨论后引导学生概括出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第二部分,让学生通过对各种形状三角形的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从而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第三部分,学习三角形的特性.让学生自己动手拉一拉五边形、四边形、三角形的木框,从而发现三角形的特性,即具有稳定性.第四部分,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学生在观察比较各种不同的三角形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基础上,把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概括出各种三角形的定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思维中分辨,在观察中思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提高观察、概括能力.板书设计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特性:稳定性按角分类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三角形认识》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环节。
除了起到承接上个课时、转接下课时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些重点的计算知识和转化相应的课时。
本单元在学科核心素养中,具体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在高效课堂的设计和转化过程中,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学习兴趣之于学生,是非常重要而且更加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讲,环节上的应用更加大了不同学生之间互相弥合的意义。
1.1 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外角的性质。
2、会正确合理地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探索过程,学会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敢干实践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教学准备:任意一个三角形纸片 剪刀 量角器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甲、 乙两位同学分别画了一个三角形,甲说他所画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为30o 、80o、100o ;乙说他所画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为40o 、60o 、80o。
你能判断他们谁说的是真的吗?为什么?结论: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
那同学们知道三角形内角之和为什么会等于180度吗? 二、动手实践,验证结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想出验证方案。
基本上有三种方案:第一组:用量角器量出已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并将它们相加,观察有何结论? 第二组:用剪刀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观察有何结论?第三组:将三角形纸片记为△ABC(如图),分别取AC 、BC 的中点D 、E ,连结DE ,过D 、E 作DF⊥AB 于F ,EH⊥AB 于H ,依次把△CDE,△ADF,△BEH 沿DE 、DF 、EH 折叠,得长方形DFHE ,发现什么结论?(教师根据各组学生所得到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三、总结规律,展示定理。
1、 板书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几何语言:如:如图,在△ABC 中, ∠A+∠B+∠C=1800。
《认识三角形》教案教案:《认识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三角形的定义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性质4.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三角形》。
2.讲授新课(1)三角形的定义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2)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将三角形分为三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性质①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②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③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①周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之和。
②面积:海伦公式、底乘高除以2等方法。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三角形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关于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他们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2.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提问。
3.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运用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性质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认识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根据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进行分类。
学生能够学会使用工具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分类过程,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根据三角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进行分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模型、三角板、量角器、不同长度的小棒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形的屋顶、三角尺、交通标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提问学生:你们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哪些三角形的物体?2、讲授新课(1)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结合图形,讲解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让学生观察三角形,指出三角形的顶点、边和角,并分别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特征:有 3 条边、3 个角和 3 个顶点。
(2)三角形的稳定性展示用三根小棒拼成的三角形和用四根小棒拼成的四边形,让学生动手操作,拉动三角形和四边形,观察它们的形状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不易变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举例说明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的车架、三角形的晾衣架等。
(3)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角的大小分类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每个三角形的角的度数。
引导学生根据角的度数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和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三种三角形角的特点。
教案:《认识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的基本特性。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一般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3.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2. 三角形的分类3.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分类。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如自行车架、电线杆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三角形》。
2. 探究新知(1)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接下来,让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特性,如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有三个角,三个角的和为180度;三角形有三条边,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分类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一般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它们的特征。
然后,让学生尝试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在学生掌握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各类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
(3)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如建筑物的屋顶、桥梁的支撑结构等,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让学生举例说明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关于三角形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和纠正。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分类。
同时,强调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关于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