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调查分析——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36.65 KB
- 文档页数:3
高校知识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的高等学校要维持竞争力和组织活力,顺应时代的挑战,知识管理或许能提供学校管理新的思维模式,并解决学校组织现有的困境。
但是,高等学校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不清、缺乏创新与整合等,造成了知识管理难以落实,没有收到实际成效的结果。
因此,有必要探讨高等学校实施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而更好将知识管理运用于学校组织管理,以提升学校效能。
一、高校实施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1、学校缺乏对知识管理的系统化认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中,知识是个人与组织竞争优势维系的关键,也是组织无形资产中最重要的一环。
学校知识管理是系统化的工程。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如何有系统地管理及运用组织内部与外部包含有形及无形的资产,结合个体与团体,将个体知识分享,为其他成员共享,并将内隐知识外显化;结合组织内部与外部,将外部知识内隐化,将组织知识成果产品化,这都是值得高等学校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学校知识管理是由学校组织、人、知识、科技等一系列过程组合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组织以有效的领导与策略,在组织文化、绩效考核、信息科技等因素的促发下,通过整合系统的方式将组织的知识进行收集、组织、转换、扩散、转移、分享、创新及运用等系统化的流程,学校组织不断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系统化、知识筛选和优化整合的过程。
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大都秉持专业分工、学科分离,又有“文人相轻”的思想作祟,造成学校教师间很少进行专业对话、知识分享。
同时学校各个部门也存在着各自为政、部门利益至上,不能有效做到既分工又协调。
因而,在学校组织中,会产生本位主义特性,这会影响学校的运作及效能,使学校组织管理过于僵化,造成效率低下,运转不畅,缺少生机及活力。
2、知识管理中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的显著功能是促进知识的创造。
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价值的产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因此,创新知识的教育将成为主流,高等学校应是创造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平台。
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知识型社会”的到来,使得知识的产出呈指数倍增长,对于高校教师这一引领知识前沿的特殊群体提出了巨大挑战。
如何有效地获取、保存、共享以及应用知识已成为高校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知识管理进入教育领域并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后,为教师进行高效的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可能。
本文从信息与知识的关系入手,以教师个人知识、高校教师职业特点、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特征及高校教师个人知识分类为依托,系统阐述了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的概念,并结合知识管理理论的教育变迁和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维度及程序分析,对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
在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引导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对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教师主观因素及计算机使用水平等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提出了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优化策略,并对策略进行了典型的个案检验。
最终得出策略的检验结果。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研究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迫切要求我国对教师教育加快改革进程。
在实施多种改革方案未果的情况下,企业知识管理进入教育领域,为学校组织管理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为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提供一条新途径。
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外关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从实现的技术平台、教师教育、教育管理学三个角度来研究,但这些研究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却鲜有人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视角研究教师专业成长。
本文经过文献资料分析、比较、归纳、演绎以及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后,较为系统地阐述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初步建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的研究框架,提出教师个人实行知识管理的方法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最后考察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教师应用Blog工具,采用反省杞记法、教学档案法、经验学习法、“新老结对”法,在教师的师范生阶段、初任教师阶段、有经验教师阶段、专家教师阶段,对个人的学科教学知识、教学环境知识、学习者特征知识进行管理,能够促进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能、教学环境知能、学习者特征知能等方面的专业成长。
通过探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本研究在理论意义上寻找到教师专业成长一个新的研究角度,提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法在不同阶段的应用;在实践意义上,本研究为教师如何利用Blog工具存储、获取、传播与应用个人知识提供指导,为教师如何选择不同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法促进不同专业成长阶段提供参考。
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只提出一种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实现过程;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现技术较少提及;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法在教师专业成长不同阶段的应用研究深度不够。
以上这些不足有待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改进。
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
随着组织知识管理活动的不断开展,个人知识管理研究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极大拥有者、传播者和创造者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个人知识管理活动的首要研究对象。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个人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并系统地阐述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
然后在分析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基础上,对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原则和策略作出了新的界定。
最后本文从与高校教师密切联系的日常管理活动入手,提出了一整套适合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个人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理论的解决方案分别从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评估、知识的组织与存储、隐性知识的挖掘与管理、知识的共享和知识的创新六个环节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技术解决方案提出了如何正确利用搜索引擎、建立与应用个人知识库、个人知识地图和运用网络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等方法来提高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了高校保持其持久竞争力的核心资源。
因此,高校需要开展知识管理提高自身的绩效。
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知识共享与创新,而高校教师拥有的大量知识是学校实现知识创新的坚实基础。
因此,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基于知识管理与教师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设计了一个面向高校教师的知识管理系统,重点研究了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估。
论文核心工作分为三部分:(1)本论文构建了教师知识管理模型和教师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的概念模型。
教师知识管理模型揭示了教师知识管理的流程及其影响因素;教师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的概念模型揭示了教师个人绩效、群组绩效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每一类绩效的因素。
(2)本论文分析了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实施准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该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是为教师提供了充分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知识的共享;另一核心部分,也是该系统的独特之处,就是设计了教师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估模块,该模块有助于提高教师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3)本论文深入开展了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估研究。
本研究系统地设计了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共计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估教师知识管理绩效的理论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操作性。
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教师知识管理系统中绩效评估模块设计的依据。
教师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估研究是一个很新的研究领域,以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这方面的研究甚少。
因此,这部分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也是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摘要】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社会,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是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之一。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既关乎其对知识利用和创新的效率,也体现其个人信息素养和竞争力层次。
该研究通过对个案大学的若干样本采用问卷等形式的调查分析,统计呈现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差异性,辨识这一群体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能力;知识共享。
第一章引言一、课题意义大学生知识管理是指对大学生获取、储存、学习、利用与创新等进行的管理。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社会,知识成为竞争的第一要素。
大学生要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掌握获取知识并如何利用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必须掌握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通过知识管理,大学生对自身拥有的资料和信息分类整理和积累,更新知识储备。
同时有效挖掘自身的隐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更能为他人及社会共享。
二、研究目标:根据高职院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现状,提出解决方案。
三、研究方式:搜集资料、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撰写研究报告21 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皆以知识和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为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 2.0 技术的出现,信息和知识的产出速度呈指数级增长,“信息爆炸”已然发生,“知识爆炸”也随之成为一种现实状态。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认为“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话,很快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
”由于信息的时效性不断增强,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终生学习能力和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已成为个人在信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KM)实质上是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个人层面的应用,是指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个体为了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个人核心竞争力,利用一系列工具、手段及方法,对知识进行识别、获取、存储、利用、创新和共享的过程。
高校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
王新昊
【期刊名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年(卷),期】2007(017)016
【摘要】分析了高校教师的特点,探讨了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介绍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总页数】2页(P219-220)
【作者】王新昊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5
【相关文献】
1.浅谈高校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 [J], 韩海燕
2.高校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和学术交流 [J], 徐霞
3.浅谈高校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 [J], 韩海燕
4.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调查分析——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为例 [J], 任瑞仙;张敬环;吴建荣
5.WEB2.0下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平台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J], 李乐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高职院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作用论文摘要:随着学问管理理念越来越深化人心,教育界也开头重视利用这一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怎样做好学问管理,这首先需要广阔老师做好个人学问管理,为学校学问管理的实施供应学问资源。
本文就老师怎样做好个人学问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随着学问经济时代的来临,一个新的管理理念,学问管理理论随之诞生。
它强调对于学问的共享,最终到达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随着学问管理在企业界的蓬勃进展,教育领域也开头重视这一理论的讨论。
学问管理理论在教育界也迎来了大进展时期。
一些高等和初等学校逐步建立起学问管理系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与进展。
学问管理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管理理念,自从它被引入学校管理领域之后,对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学校实施学问管理的过程中人们发觉,老师犹如企业中的员工一样,假如不能通过学问管理更有效地管理好个人的学问资本,即使学校进行了学问管理,也很难从学问贫瘠的老师身上猎取有用的学问资源,而老师自己也难以从学校的学问管理中猎取更丰富的学问和更强劲的学习力。
老师只有首先成为个人学问管理中的"首席学问官',才能在提升自我专业竞争力的同时,成为学校学问资源的主要供应者,并为学习型学校的创建做出应有奉献。
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老师,情势更加刻不容缓。
高职院校是培育高素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产地,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高职教育既属高等教育层面,又归属职业技术的有用性、应用型教育。
在职业技术教育规格上,处于最高层面,社会需求量又特别大,有进展和竞争的潜在优势。
老师承当着多重角色:老师不仅是学科文化、学问、技能的传播者,而且也是学校已有办学风格、特色的传承者;老师还是办学特色的制造者。
高职院校老师还面对着来自同学的压力:如今的同学群体的特点是家庭物质条件和学习环境普遍有较大改善;成长于改革开放年月,思想比较活跃,普遍把握计算机学问,获得的信息量大,对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的期望。
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应用策略的研究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爆炸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对作为知识的极大拥有者、传播者和知识前沿领导者的高校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他们需要的知识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有的还有待去创造,这就需要他们具有寻找、评价、应用、反思、创新的能力。
为应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竞争力提升等多种要求,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PKM)日渐成为个人必需掌握的一门技能。
它帮助个人整合各种来源的零碎知识,培养个人的信息素养,提高对个人知识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个人竞争力及应对信息环境压力的能力。
目前国内外对个人知识管理虽已予以关注,但主要停留在一般性的介绍上,缺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系统深入的探析。
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对个人知识管理的探讨和研究。
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高校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策略进行了论述。
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方法和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简单地介绍,然后分析了国内外对个人知识管理及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介绍了10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
第二部分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管理及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
首先,主要介绍了知识的定义、分类及转化,知识管理的定义及分类,以及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特征、采用方法及其与组织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系统分析了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知识特点的基础上,从专业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三个方面,论述了个人知识管理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应具备的技能,并介绍了几款常用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
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对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从加强个人知识管理的意向、知识来源和使用工具三个方面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影响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并进行论述,然后,针对当前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高校师范生个人知识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在知识社会中,有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是提升个人竞争力、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已有研究表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校师范生个人知识管理对于增强自身的学习力、知识力和竞争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校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未来的知识工作者,做好个人知识管理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职业的需求。
本研究旨在通过掌握高校师范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实状况发现他们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存在着的具体问题,找到并阐释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以相关理论为依据提出促进高校师范生将个人知识管理与其专业学习有效结合的对策,以期为高校师范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在对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编制了高校师范生个人知识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
运用SPSS15.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显示:高校师范生个人知识管理的总体状况不佳,同时高校师范生的个人知识管理状况在不同性别与不同学科(文、理科)之间不存在差异,在不同年级与不同学校上的某些维度上差异显著。
从这些显著的差异中分析得出了影响高校师范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几个重要因素。
结合访谈调查,提出高校师范生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普遍缺乏;注重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但忽视隐性知识的积累;缺乏知识反思的行为;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氛围不浓厚;知识创新意识薄弱,缺乏对知识的有效运用。
在寻找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的过程中,从访谈调查的结果中进一步挖掘高校师范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着手,在高师院校、高校教师、高校师范生三个层面上探寻原因并进行分析。
遵循“现状调查——问题阐述——原因分析——对策提出”的思路,基于波兰尼的知识理论、知识转化模式理论和知识管理的“场”理论,以高校师范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原则与目标为导向,在高师院校、高校教师、高校师范生三个层面上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
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发展研究摘要:叙事研究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教师有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方式。
通过叙事研究的方法解析了个人知识管理的2个案例,透析了叙事研究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叙事研究;专业发展在教育逐步走向信息化、科技化的今天,高校教师仅仅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而不具备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的前瞻意识和优良的能力,势必会被“知识经济”社会所淘汰。
“生活在信息的海洋,却又忍受着知识的饥渴”成为现在许多教师的真实写照,面对庞大而又应接不暇的信息,广大高校教师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师知识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对纷繁复杂的教学信息进行组织和再加工,是教师回应全球化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策略之一。
现在的“95后”教育对象是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其信息化技术水平有可能高于甚至反哺于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1]。
1教师知识管理的内涵按照知识表达的方式,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教师知识管理也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
教师知识管理就是教师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持续有效地获取、存储和应用专业知识,也是对教师显性和隐性知识与技能进行捕获、交流、分享、转化、整合、利用与创新。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再单纯依靠口述或文字来传授知识。
如果高校教师能够选择更多的方式辅助教学,学生在学习方法和知识获取上也会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形成一种更加多元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2]。
因此,教师将个人知识进行管理对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2叙事研究与个人知识管理20世纪80年代,叙事研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式兴起于西方,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我国的教育研究中。
叙事研究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通过教育叙事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监控、分析和调整,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经验和技巧显性化,更好地构建自己的实践智慧和互相交流,促进教师更好地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文化视野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王 鹏 许昌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发展时代,提升个人与组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就是学习知识与有效管理知识。
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从业者,肩负着讲授知识的关键角色,因而将知识管理这一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引入到高等院校之中,是适应国内外发展需求,构建高校教师知识更新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
本文拟以教师个人知识的研究历程与现状解析为切入点,对当前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具体策略,旨在提升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9-0385-0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掀起了有关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热潮,这也促使知识管理理论与组织管理实践持续得到发展与完善。
高质量、高效率的知识管理有助于提升知识劳动者的创新能力与生产水平,提升所在组织的反应能力与应变速度,发展创新组织模式,强化组织的综合竞争力。
但是,由于知识的一切环节均是通过个人实施予以完成,一旦缺乏个人知识,就会直接影响组织的知识运用与共享。
由此可见,个人知识管理会对组织的知识管理成效产生重要影响。
高校是知识传递的根据地,而高校教师则是知识的拥有者与实际传播者,这就促使加强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成为知识管理研究领域中的重点研究内容。
一、教师个人知识的研究历程与现状解析(一)国外研究历程与现状解析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教师知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形成了两条截然不同的研究轨迹。
其中,舒尔曼等学者从教师知识内容出发进行教师知识分类,将教师知识分成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法知识、教育情境知识等形式。
但是在教师知识研究中学者们发现,真正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并不是教育学所描述的课程知识、教学知识等,而是以动态化、个性化形式存在的教师个人知识,于是许多学者就以迈克尔·波兰尼的《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为出发点研究个人知识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比如Jason Frand论述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老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探究当前,关于教化领域知识管理探讨的三大主阵地(教化技术, 图书情报学, 教化管理)都没有上升到知识管理探讨的核心,即从人的层面来探究教化领域的知识管理,特殊是缺乏对教化领域中老师的知识管理的探究及探讨。
老师理应成为教化领域知识管理探讨的重心所在,但我们现有的探讨特别缺乏对老师知识管理的关注及重视,这是我们当前探讨中存在的最大不足及局限。
鉴于此,本文试从企业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老师的知识管理。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尤其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可随时获得的信息量快速增加,但是拥有信息不是最终目的,我们须要把信息转化为知识。
因而,知识管理将成为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全新课题。
老师作为知识型工作者,其拥有的资本就是知识,通过知识管理可以快速找到自己保藏的文档来解决问题;通过系统化的管理个人知识,以提高工作实力;通过收集和消化工作, 生活等所需的知识,能清晰地反映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依据状况进行结构调整以快速适应外界的变化。
一, 什么是老师的个人知识管理(PKM)知识的形式有两种:显性知识(Explict Kam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显性知识是可以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播,可以用语言, 文字, 数字, 图表等清晰地表达,以文件, 数据, 档案, 图形, 影像, 程序等显示的结构化或半结构化信息。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难以表述清晰,隐含于过程和行动之中,难以规范化而不易传递,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阅历积累的存在于人脑的知识。
包括信仰, 隐喻, 直觉, 思维模式, 诀窍, 阅历, 想法, 推断, 文化, 习惯及潜能等。
由于显性知识易于利用数据和IT技术进行整理和存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管理,而隐性知识难以被他人了解。
因此,如何管理隐性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和沟通,成为知识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个人知识管理(PKM)就是要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把自身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同时汲取外界的显性知识进入自己潜在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