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城市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98.31 MB
- 文档页数:46
Key words implement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transformation and reform; detailed planning1引言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导我国各项城市建设活动行政许可的法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赋予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前所未有的法律地位,规范了控规编制、审批、修改、评估程序 [1]。
近些年,国内专家学者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评估内容、评估体系、技术方法研究较多,而对控规实施评估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评估体系 [2, 3]。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详细规划作为“五级三类”的一种规划类型,应适应新时代环境下空间资源全要素开发利用的需要。
以往控规在指导城市建设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经过多年实践经验,也发现诸如规划管理与规划编制脱节、“编而不批”、“编而不用”、规划成果过于理想化而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对控规编制、实施的批判成为常态。
当下,详细规划作为重要法定规划,无论从体系到内容都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与之相对应的详细规划如何评估、如何构建评估体系仍在探索。
因此,本文结合苏州市吴江区某镇控规评估实际案例,梳理目前控规编制、实施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详细规划变革转型方向,进而为探索详细编制、管理、动态评估提出新思路。
2评估思路与体系构建2.1评估思路按照全过程实施动态评估原则,对控规编制、批复、实施过程的法理、技术和实施进行评估。
法理评估更多侧重自然资源部门在规划编制、审查过程中是否符合相应法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日益成为当下自然资源规划的重要任务。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镇各项建设活动行政许可的法定依据,需要通过评估提供支撑依据,以更好地适应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发展需求。
文章结合苏州市吴江某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评估工作,着重从规划编制程序合法性、规划方案合理性、规划实施可操作性三个层面评估过程中出现的编制与管理问题,提出法理层面管理与事权相结合、技术层面动态评估与刚弹管控相结合、实施层面多维度与多层次相结合的改革路径;同时提出通过详细规划编制管理转型方向,探索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及动态评估的转型改革新思路。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草案、规划司修改)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体现城市风貌特色,促进城市规划管理和建筑设计有效衔接,全面推进和指导城市设计工作,依据《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设计定义)城市设计是以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规范城市空间秩序,塑造风貌特色,提升环境品质为目的,对城市形态、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进行的设计和安排。
第三条(适用范围)制定和实施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下简称镇)的城市设计,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定位)城市设计应当作为城市规划、镇规划的组成部分,依法纳入相应城市规划、镇规划。
进行建筑设计、市政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景观环境设计,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应当符合城市设计。
第五条(职责划分)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设计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设计管理工作。
第六条(公民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知悉所在城市和地区的城市设计内容,有权监督城市设计管理,并对违反城市设计的行为进行检举。
第七条(总规阶段城市设计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当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基本内容可包括:明确城市风貌特色定位;确定城市总体空间格局、整体景观体系、公共空间体系;明确城市设计重点控制区分布和范围。
其中,公共空间、景观视廊和建筑高度控制基本要求、城市设计重点控制区范围和基本设计原则可以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八条(控规阶段城市设计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可以编制区段城市设计,基本内容可包括:城市设计区域的风貌特色定位,区段空间结构、景观系统、公共空间形态和布局、建筑设计指引等。
城市设计重点控制区应当开展区段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边界、建筑高度和退线、天际线等管控要求可以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性内容。
第九条(其他城市设计内容)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针对城市色彩、滨水地区、夜景照明、雕塑等特定要素、空间和问题编制专项城市设计或技术通则,对特定地块编制地块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复习资料城市设计:①是对城市体型和三维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开放空间:指城市的外部公共空间。
单一功能体系:以一种类别的形体或自然特征为基础形成的空间体系。
多功能体系:大多数开放空间体系其实都是集多功能与一身的。
建筑色彩:指城市色彩中众多建筑物的群体色感、分为主色调、辅色调。
场所色彩:相对建筑色彩而言,与之互补的环境色。
环境设施: 指城市外部空间中供人们使用,为人们服务的一些设施建筑小品:在功能上可以给人们提供休息、交往的方便。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
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公园、休闲空间等步行区:即人车分离,没有机动车辆行走的区域。
城市空间:是由城市内建、构筑物、道路、绿地、小品等组合而成的,包括室内与室外,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的整体。
基本构成要素:是指限定基本空间的建筑物,高大乔木和其他较大尺度的构筑物。
副辅助构成要素:是指用来形成附属空间以丰富基本空间的尺度和层次的较小尺度的三维实体。
开敞空间:相邻空间视觉通透感强,无压抑,是一种明快、开放的空间。
封闭空间:其开口面积小,有大片实体界面,封闭感强,内向,是一种有安全感的空间。
积极空间:完全由面围合的空间称为积极空间消极空间:由点或线所暗示围合的空间称为消极空间。
明空间:通常的城市外部空间,无天棚、屋顶等遮挡暗空间:室内空间灰空间:常作为室内外空间的中界,过渡空间静态空间:是一种被完全限定的,由静态的水平和垂直界面构成的,动线上不通的空间。
动态空间:是由曲面、学、折面构成的,暗示方向,具有一定动向的空间。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与联系:(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都需要面对处理相当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质空间规划设计议题,其差别主要是在于对象、尺度、程度等等的差异。
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空间形式理论:(1)卡米洛·西特的“视觉有序”理论:主张将城市设计建立在对于城市空间感知的严格分析上,并通过大量的典型空间实例考察与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列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规律;批评了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的刻板模式,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特点;倡导了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基本原则,揭示了城镇建设的内在艺术构成规律。
93 1 杨汛桥镇的现状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是绍兴西北区域的中心。
该镇交通发达,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13km,高速公路、城际高速铁路、杭甬运河均经过该镇。
历史上以农耕为主,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经济飞速发展,1990年代中期成为以乡村工业化为特色的、综合经济实力强的极具典型意义的小城镇。
杨汛桥镇走过的是一条浙江省乃至东部沿海地区以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为特色、以工业为主导的小城镇发展路子。
2006年杨汛桥GDP为44.08亿元,财政收入为4.84亿元,人均GDP为1.66万美元。
在全国千强镇中排第8名。
全镇经济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以制造业为主体,尤以经编、家纺、玻璃和建筑为特色,纺织占总产值的64%,玻璃和建筑占30%。
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83.7%,从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占总劳动力的3.4%和12.9%。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经过三次产权改革,现大部分为民营独资和股份制性质,基本上没有国营所有制形式企业。
2006年三次产业比重为0.83∶92.67∶6.50,呈现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失衡产业结构状况。
现状镇域人口6.86万,户籍人口3.42万,外来人口3.44万,外来人口超过本地户籍人口,成为常住人口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新杨汛桥人”,2006年城镇化水平已达58.6%。
2 面临的挑战与难题2.1 经济发展开始呈下降趋势杨汛桥镇近年来经济增长已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急剧下降(表1)。
经济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失衡严重。
目前工业经济仍在低水平扩张,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和低水平的科技含量,导致土地单位产出率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经济发展与空间资源的矛盾日益尖锐,加之环境压力加重,可持续发展遭到了严重的挑战,使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2.2 土地资源短缺成为“瓶颈”目前杨汛桥经济、社会与城镇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与可供土地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
2003-2007年,因建设用地需要,耕地年均递减率从5.2%增至12.2%。
城市规划设计报告(优秀5篇)关于城市规划设计报告篇一课题来源:生产实践课题目的:1、通过小区规划设计让自己对小区具体实施由浅显到深入的过程。
2、正确的运用小区周边环境对小区做好整体协调。
3、充分的将“休闲”“环境”“空间”理念融入到小区规划当中。
研究意义: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
居住区规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来其目标是期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是构建一种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物质形态构筑而言可以说是提供一些场所。
从居住区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来看,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建居住区已不适应现代人的居住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
国内外现状及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小区规划设计方面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例如社区功能不完善、居住组团布局不合理、服务性设施缺乏、居住环境安全差、小区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等等。
而国际上居住小区的设计也趋向智能化,绿色环保,这也是我国当今研究的话题。
主要内容:(装订要求请参考“邵阳学院毕业设计编写要求及装订规范”)(一)毕业设计任务书(二)基地分析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字数为20xx3000字);(三)设计说明:1.总则:设计依据、设计范围、设计指导思想2.总平面设计:场地概述、总平面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单体建筑方案设计:住宅(多层、高层等)单体设计、公共服务设施(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商店等)单体设计等4.景观设计:景观小品、园林绿地1.小区鸟瞰图2.小区总平面图3.道路交通分析图4.绿地景观规划图5.主要建筑平面设计图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7.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鸟瞰以及表达城市设计意向的有关分析图8.功能分析图9.局部景观设计技术方案及措施:做足准备工作,实际居住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居住区的人口容量以及人群层次,给设计方案进行定位,随时记录下各种有用信息。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
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
是城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北到规划界限。
规划用地面积1。
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廊, 北至日荷铁路。
规划用地面积3。
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
2万人。
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北至高压走廊。
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
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图1为某古镇分布示意,图2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主因是地转偏向力B.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冬季C.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b和dD.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运便利2.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A.街区的通风散热 B.街区的疏风防寒C.沿等高线布局,节约成本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样,交通便利3.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爱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确定在古镇旁边另建新城,你认为最适合新城建设的区位是()A.a B.b C.c D.d【答案】1.C2.A3.B【解析】1.ac段形成曲流主要缘由是受地形(平原地区)河床易摇摆,而多曲流,A错;河岸d岸为凸岸,泥沙淤积作用明显,夏季为汛期,河流上游带来的泥沙更多,沉积作用更显著,B 错;河岸c岸为冲刷岸,受河水侵蚀作用强,简单决堤,C正确;古镇选址河流a岸---凸岸,主要是地势相对较高,水患威逼较小,取水便利,D错。
答案选C。
2.从图1的经纬度位置看,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东南地区,盛行西北—东南风。
而图2中,该古镇内街道走向也为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是为了街区的通风散热。
答案选A。
3.依据题目要求,要爱护古镇的原有风貌,所以不能在a处,A错。
要爱护区域的生态环境,不能在c、d处,影响湖区的生态环境和景观,C、D错。
只有b处是凹岸,水流较深,可以发展港口运输,有利于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又不影响古镇的环境,B对。
答案选B。
随着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城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旁边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称为边缘城市。
下图示意某边缘城市城际高铁站旁边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该城际高铁站旁边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零售业用地 B.办公用地C.生产用地 D.居住用地5.该边缘城市核心区()A.居住用地面积最大 C.昼夜人口流淌量大B.交通通达度高 D.建筑物高大稠密【答案】4.A5.B【解析】4.读图,该城际高铁站旁边交通便利,结合图中各用地类型距高铁站的远近分析,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零售业用地,A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