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支架式教学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2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作者:许国华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08期摘要:“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高中生深入学习的第二类化学反应,其对整个化学课程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已经有所接触。
由此,这一教学便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学会利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主要对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薄弱点进行分析,然后为这一章的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一类氧化还原反应,但对其本质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不善总结,对有关氧化还原规律重视不足,解题过程易于出错化学也如数学学习一样有着诸多规律。
如守恒定律,即化合价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始终保持相等状态,这是检验其正确与否的重要依据;还有,依据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进行先后去氧化还原剂或去还原氧化剂的先后规律等等。
这些都是解析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但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不能对此进行总结和记忆,也不能将这些规律应用到解题过程中,这也是学生解题速度提不上去且错误率一直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对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基础概念认知不清,同时对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氧化剂和还原剂化合价变化的计算过程混淆不清在学习“氧化还原”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对利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表示氧化还原反应能很好地理解,但是对其如何变化,或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后生成的哪个是氧化产物哪个是还原产物,学生往往会由于对有关的概念理解不清或者平常对化学试题练习较少,而导致对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的解析出现偏差。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也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但学生并没有过硬的基础知识作为化学学习的依据。
二、提高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措施和方法1.切题引入,促进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认知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提问:“初中阶段学过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组成小组讨论初中时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体会其局限性和不完整性。
初中化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策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以下是我对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总结。
1. 应用支架式教学策略开展概念讲解支架式教学理念是以前置的回顾为主要构成,通过回顾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概念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的方式引入话题,进而“梳理”学生既有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自主、系统地学习了解概念,为后续课程内容的掌握打下基础。
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典型问题或生活中的实例为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材料,帮助学生找到已有知识与案例之间的联系,并启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主动理解现象、发现问题并自行寻找解决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演研究者的角色,按照教师指出的方向、目标,自主进行一系列的知识探究。
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适当的问题、展示必要的知识点和教材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并在团队合作、探究中不断丰富知识框架。
对于某些相对陌生的内容,教师可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而评价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在评价过程中,支架式教学策略可以应用于教师制定的评价标准中,标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每个小知识点的重要性,并且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形成对整个学科的完整认知。
总的来说,支架式教学策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建立知识框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成为优秀的化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模式应用化学来源于生活,也必定为生活所服务。
在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化学概念,会做化学考试题,但是忽视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沦落为考试机器。
新课改,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无论是知识的讲授,还是方式的奖授,都要贴近实际生活,并且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有机结合。
“支架式”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并通过情境创设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并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框架,系统地进行学习,整体地进行掌握和理解。
1.“支架式”教学的设计原则1.1将问题作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高中化学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进行深入思考,然后才能涉及创新问题。
因此,提出问题,是一切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获取和创建的基础。
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取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最重要的一种手段就是问题支架,具体说来就是将学到的知识转变为问题,作为支架,然后引申出很多其他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
1.2“情景化”的教学原则当学生遇到新的知识的时候,可以按照以前创建的支架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学习。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轻松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高涨的热情获取新知识,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1.3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原则“支架式”教学模式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教师要随时明白自己处于帮助学生学习的角色,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角色。
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的传授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安排,科学地进行授课,以饱满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2.1搭脚手架这种教学模式,在这里用实例进行阐述,例如学生在学到有机物知识章节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习题模式,就是有机物的相互转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之前学到的官能团等知识进行总结,然后一步步深化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之前学到的基础知识串联起来,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235 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不能束缚学生的思想。
由于现在的初中生思想都比较活跃,想法比较新颖。
所以老师也应该大胆的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法,偶尔和学生互换身份,把课堂和讲台更多的留给学生。
譬如:可以搞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语文作文评比活动,布置一篇作文,最好是话题作文,给学生一段材料,让他们自己就某段话或某个词语提炼主旨,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然后在班级读给其他同学,必要时也可给大家进行讲解,其他同学要对文章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解析,认为某段话写的精彩或者某个词语使用不恰当,同学们都可以指出来。
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取长补短,最后由学生民主投票选举出此次作文评比中的优秀作品。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学生更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最主要的是老师可以不用那么口干舌燥,轻松地就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语文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和语文的积累、自身的情感、意志、兴趣的培养有机结合。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教师是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一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
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技能水平,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案,注入时代精神和要求。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策略■冯业强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一高级中学 550014)【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35-01 氧化还原反应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属于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范畴,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知识之一(选择题、实验题、工艺流程题、电化学、离子反应等题目中均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必须加强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这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效准确的理解.㊀㊀三㊁科学开展实践活动ꎬ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化学知识具有极强的实用性ꎬ可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ꎬ教师要彻底摆脱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ꎬ增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ꎬ科学开展一系列课外实践活动ꎬ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分析㊁解决生活问题ꎬ使其感受到化学的价值ꎬ锻炼他们应用能力.所以ꎬ高中化学教师需积极开辟第二课堂ꎬ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带领学生观察㊁调查和研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ꎬ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ꎬ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ꎬ在进行 基本营养物质 教学时ꎬ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ꎬ学生知道糖类㊁油脂㊁蛋白质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三大基本营养物质ꎬ也是日常生活营养的主要来源ꎬ他们也掌握糖类㊁油脂㊁蛋白质的组成与性质.在课下实践环节ꎬ教师要求学生研究面包的主要成分ꎬ确定是否含有糖类㊁油脂和蛋白质ꎬ组织他们分组检验ꎬ如:淀粉的检验:把碘酒滴到一片面包上观察是否变蓝ꎻ蛋白质的检验:将硝酸滴在一片面包上观察是否变黄.葡萄糖的检验:做对比实验ꎬ①把少量面包加水溶解ꎬ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铜直至沸腾ꎻ②将面包替换成葡萄糖做同样操作ꎻ③淀粉的水解实验.使其讨论交流实验心得ꎬ确认淀粉㊁蛋白质及葡萄糖的存在.同时ꎬ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不少人喜欢通过少摄入淀粉类食品来减肥ꎬ这样的方法是否科学?他们分析得知当人体摄入糖类不足时ꎬ就会消耗身体内固有的油脂和蛋白质ꎬ虽然在体型上能够变ꎬ不过免疫力将会下降ꎬ所以说的不可取的.使学生认识到保持健康要合理膳食㊁加强运动ꎬ并要求他们为自己制定一个健康食谱.如此ꎬ教师带领学生科学开展课下实践活动ꎬ使其感受到所学知识就在身边ꎬ运用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分析与研究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ꎬ以此提高他们的观察㊁思考和探究能力.综上所述ꎬ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不仅是对新课标的贯彻落实ꎬ还是升华教学效果的根本所在ꎬ教师应把握好生活与教学之间的结合点ꎬ将生活资源融入到多个教学环节ꎬ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作用和乐趣ꎬ进而改善他们的化学素养.㊀㊀参考文献:[1]李金宝.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J].中华少年ꎬ2019(24):231.[2]陶新蕊.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文理导航(中旬)ꎬ2019(09):58.[责任编辑:季春阳]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以 氧化还原反应 为例卢宜梅(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㊀225700)摘㊀要: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ꎬ基于新的教育环境ꎬ需要教师转变化学教学设计思维ꎬ深入解读化学教学内容ꎬ对核心素养培养进行充分的预设ꎬ从而优化导入环节设计策略ꎬ聚焦化学课堂过程教学ꎬ突出关键环节ꎬ并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ꎬ变革练习考查方式ꎬ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关键词:核心素养ꎻ教学设计ꎻ氧化还原反应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30-0083-02收稿日期:2020-07-25作者简介:卢宜梅(1989.1-)ꎬ女ꎬ江苏省兴化人ꎬ研究生ꎬ中学二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培养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ꎬ在核心素养教育环境下ꎬ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课程教学思想ꎬ确立核心素养培养理念ꎬ并将这一理论付诸化学教学实践ꎬ对 灌输式 教学课堂教学进行变革ꎬ为学生创造自主建构的机会ꎬ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㊁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㊁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㊁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等ꎬ有机渗透在化学教学设计中.㊀㊀一㊁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解读㊀㊀ 氧化还原反应 是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的内容ꎬ它是建立在第一㊁二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ꎬ从三维目标分析ꎬ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ꎬ能够借助实验进行信息整合和分析ꎬ判断出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ꎬ在教学过程中ꎬ还要注重学生学科学习态度养38成教育ꎬ并促进学生辩证唯物观的形成.教学内容相对集中ꎬ然而化学目标的实现ꎬ需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ꎬ让学生借助实验自主建构知识ꎬ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本节内容ꎬ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而言ꎬ并不陌生.初中阶段ꎬ学生已经初步接触化学ꎬ对氧化还原反应获得初步的了解ꎻ加上这一节内容ꎬ又建立在本章一二节内容基础上ꎬ因此本节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然而ꎬ初中阶段化学学习难度较低ꎬ而且仅在初三阶段学习过一年的化学ꎬ化学核心素养有待进一步的培养ꎬ尤其是化学实验意识和操作能力与化学教学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ꎬ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ꎬ将改变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自主建构中的作用ꎬ引导学生围绕核心环节开展合作探究学习ꎬ让学生学会自主建构ꎬ从而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㊀㊀二㊁核心素养视域下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设计㊀㊀ 氧化还原反应 一节的教学ꎬ坚持核心素养培养价值理念ꎬ将核心素养有机渗透在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1.导入环节:创设情境ꎬ激发探究愿望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美食ꎬ例如米线㊁各类小吃等ꎬ并将焦点指向米线的色彩ꎬ增强学生对米线 雪白色 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ꎬ引出漂白剂ꎬ即学生熟悉的双氧水ꎬ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活动一:食品中运用双氧水有没有危害ꎬ怎样评价双氧水?活动二:我们用什么方法检验食品浸泡液中是否具有氧化氢?导入环节ꎬ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情境ꎬ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究主动性ꎬ而且利用情境增强学生感性体验ꎬ在化学学科和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ꎬ强化化学学科学以致用的意识ꎬ使课堂教学内容的引入做到水到渠成.两个活动ꎬ又紧紧围绕情境ꎬ为课堂后续教学进行铺垫ꎬ并培养学生辩证思想.2.课堂教学:聚焦关键ꎬ细化建构过程目前ꎬ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环节过于冗杂ꎬ这样既不利于教师整体控制ꎬ难以较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ꎬ又容易给学生造成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感觉ꎬ课堂学习抓不住重点ꎬ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自然就难以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ꎬ核心要素视域下ꎬ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抓住关键环节ꎬ细化课堂教学过程ꎬ让学生自主建构成为可能.氧化还原反应 课堂教学按照知识点进行分割ꎬ主要包括三大板块: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定义㊁基本特征㊁氧化剂和还原剂.根据课堂教学知识点分割情况ꎬ将化学课堂教学细化为两大关键环节.ʌ走进氧化还原反应ɔ根据利用过氧化氢试纸进行检测的实验方案和操作ꎬ推理试纸的化学原理ꎬ并根据实验ꎬ给氧化还原反应下一个定义ꎬ并概括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征.ʌ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ɔ阅读教材内容ꎬ交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ꎬ并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ꎬ指出上述实验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各是什么?上述环节ꎬ紧扣知识板块ꎬ以实验为抓手ꎬ从探究实验试纸的原理入手ꎬ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ꎬ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ꎬ自主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定义ꎬ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征ꎬ学会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环节的设计ꎬ则转变设计角度ꎬ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炼还原剂和氧化剂定义ꎬ再根据定义回到实验中ꎬ从而判断出氧化剂和还原剂ꎬ促进学生化学理论概念的消化.这样就实现实验到理论ꎬ再从理论到实验的循环学习.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既需要学生进行微观探析ꎬ又要进行宏观的整体建构ꎬ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ꎬ使知识打破 点 上建构的局限性ꎬ实现从点到面的升级.为了促进氧化还原反应和四大基本反应的融合ꎬ在上述两大教学环节的基础上ꎬ又设计了第三环节ꎬ这一环节作为拓展延伸环节.ʌ四大基本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ɔ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ꎬ分组设计化合反应㊁分解反应㊁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ꎬ并根据化学实验写出化学方程式.最后根据化学实验ꎬ结合本课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ꎬ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ꎬ将实验设计的机会教给学生ꎬ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ꎬ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优势ꎬ强化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ꎬ将氧化还原反应和四大基本反应之间关系的建构融合在实验中ꎬ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推理ꎬ突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ꎬ并促进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发展.3.练习设计:变革形式ꎬ培养核心素养目前ꎬ高中化学练习主要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ꎬ侧重于理论知识考查ꎬ不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鉴于当前化学练习考查存在的问题ꎬ要变革化学练习形式ꎬ将理论考查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ꎬ通过重构问题情境和知识情境的方式ꎬ为学生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定义和基本特征ꎬ搜集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案例ꎬ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ꎬ设计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应用于生活的方案ꎬ写出方案的创意ꎬ以及运用到的化学知识.这样通过实际应用方案ꎬ既达到考查知识的目的ꎬ又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总之ꎬ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新的环境ꎬ强化核心素养培养意识ꎬ优化化学教学设计ꎬ从而将核心素养培养自然㊁有效地渗透在学科教学过程中ꎬ让课堂教学更高效.㊀㊀参考文献:[1]吴克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设计研究[J].高考ꎬ2018(06):90-91.[2]马薇.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 Fe2+与Fe3+的转化 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ꎬ2018(04):23-24.[责任编辑:季春阳]48。
关于氧化复原容的已有研究较多,但是由于高中化学新课程课程构造和课程容组织安排的变化等原因,氧化复原容的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学生对于氧化复原反响本质没有形成很好的理解,学生没有形成物质性质研究的根本模型,氧化剂、复原剂的理解性积累存在缺陷,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思维较差等。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由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氧化复原容的教学功能和价值,导致在化学1模块教学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缺乏理论的指导作用;教师过于关注氧化复原反响知识本身的教学,忽略了氧化复原反响教学价值的表达和落实,特别是忽略了氧化复原反响容学习对学生认识开展的作用。
如何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实现氧化复原反响对物质性质学习的指导作用,真正落实学生的认识开展,这正是本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了到达这样的教学目的,首先要分析氧化复原容对学生认识开展的作用。
二、氧化复原容对学生认识开展的作用氧化复原反响是中学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它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具有以下科学学习价值: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物质构造与性质的关系;可以指导学生探究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可以指导学生设计物质的制备原理;指导推断复杂反响的产物或反响物;指导学生探究设计合理的原电池和电解池;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物质含量的定量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辩证统一的哲学观点。
那么,在化学1模块中,通过氧化复原容的学习,学生的认识将会得到怎样的开展变化?即氧化复原容对学生的认识开展具有怎样的作用?1.促进学生对化学反响及其应用的认识开展氧化复原反响概念的建立,能够使学生建立对化学反响分类的新视角,特别是对化学反响认识的新视角。
原来学生对化学反响的宏观认识是有新物质的生成、发光发热等,微观认识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
学习了氧化复原反响之后,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响有存在电子转移和不存在电子转移之分,即让学生建立起“原子在重新组合过程中是否发生电子转移〞这一认识视角,开展学生对化学反响的微观认识,建立起对化学反响分类的更本质的角度。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策略。
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和实践案例,发现支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并促进他们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为将支架式教学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用策略,包括合理设计课程结构、提供适当的资源和工具、鼓励合作与互动等。
这些策略将有助于优化高中化学教育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化学;应用价值;应用策略引言高中化学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授课方式往往无法满足现代教育需求。
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高中化学教师应基于先进教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化学教学创新路径。
支架式教学方法是当前一种备受关注和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并促进他们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对支架式教学加以重视和研究,实现对化学教学的优化创新。
一、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一)激发兴趣和增加参与度基于高中化学知识的抽象性特征,很多高中生在化学学习中会较为吃力,并由此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如果教师未能采取正确授课方式,则会加剧学生的负面学习情绪。
而支架式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抽象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启发性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高中化学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促进深入思考和理解受限于传统教育思想,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依旧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和配合,未能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化学学习水平较低。
而支架式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策略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传授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项挑战。
本文将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策略,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氧化还原反应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金属腐蚀、电池的工作原理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展示不同金属在空气中的反应速度来引发学生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动力。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提供生动形象的图像和实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机制。
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和反应方程式,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和物质的变化。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实验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应过程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到铁的颜色变化和气体的产生,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技巧进行分析和解答。
例如,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金属在水中会发生氧化反应?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结合金属的活动性和水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解答。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将氧化还原反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讲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中的实践作者:王永华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年第03期【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必须重新审视,重塑学生的主体价值为基点的教学改革,转向学生为中心、学习为中心、学习效果为中心。
这样一来,化学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也是一个困难的事情。
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与化学课程改革有着不谋而合,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新课改;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基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途径,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关键。
我国党和政府分析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审时度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2001年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且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如今这种影响在我国教育界也日益显著。
正在全面推出的中小学各科新课程标准就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学习者机械地将外界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环境里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取和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新的教学思想。
它提倡情境式教学,认为教学应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目标,让学习在与现实相似的情境中进行,使学习者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提出并强调“支架式教学”,用支架(建筑用的脚手架)来形象地说明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支架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基于支架式教学模式下高一化学教学设计与应用策略探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支架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实践中的热门话题。
支架式教学模式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开展高一化学教学设计与应用策略,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基于支架式教学模式,探讨高一化学教学设计与应用策略,旨在为化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概述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帮助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直至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为止”。
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扮演的是启发者、引导者、激发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动机,学会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三、高一化学教学设计与应用策略1. 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要注意任务的难易度,不宜过于简单,也不宜过于困难,保证学生能够在适当的难度下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
2.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支架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可以利用社会实践、实验数据、教学视频、电子课件等丰富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情感投入。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真实情境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也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学习,促进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学习情感,促使学生发挥自身潜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
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
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
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
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⑴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
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⑵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2、通过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矛盾体的学习,具有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3、通过“思考与交流”、“问题探究”等活动,增强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支架式教学策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该策略以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以及合作学习为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初中化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定的背景知识,然后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或揭示一个矛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或个人形式进行思考和讨论,最后汇报自己的思考结果。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设计实验活动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富有挑战性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自主设计实验步骤、调整实验参数并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实验资料或实验提示,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开展实验活动。
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假设和推断。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支架式教学策略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任务。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分工合作,并相互帮助、讨论、交流。
学生可以在合作中相互碰撞思维,各取所长,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评价和反思在化学教学中,评价和反思是支架式教学策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听取学生的报告、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和提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并记录在学习日志中。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注重实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引言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相关的实验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正是通过实验,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本篇文章将主要介绍在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中如何注重实验方法的教学,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注重实验方法的教学1.1 实验室安全学生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之前,必须了解实验室安全常识。
学生需要认真了解与所选实验室相关的安全规则,并且知道应急情况下如何自救或呼叫救援。
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对自己的安全构成威胁。
1.2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之前,必须确保实验室中所需要的试剂和设备齐备。
如果某些设备损坏或不可用,应当在实验之前进行相应的维修或更换。
同时,学生还需要认真阅读实验步骤,并且理解其中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
1.3 实验条件的控制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之前,需要知道各个试剂的特性和操作方法。
学生还需要了解实验室中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够做好相应的调节和控制。
1.4 实验结果的记录和统计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时,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统计。
无论是预测实验结果、观察实验现象还是进行数据分析,学生都需要充分动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技巧进行实验过程的分析。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2.1 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
这种观察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数据。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可以安排一些简单易懂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技能。
2.2 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时,学生需要发挥创新意识,通过创意地组合实验物质和方法,不断尝试新的实验方法。
这种创新意识可以培养学生未来面对各种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究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指的是物质在反应过程中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指的是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指的是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是以氧化的物质作为电子的接受者,还原的物质作为电子的给予者。
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存在于生活中,例如金属的腐蚀、电池的工作、光合作用、呼吸等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氧化还原反应也是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例如:金属与非金属离子的反应、卤素与金属的反应、酸与金属的反应等。
教学策略探究:
1.启发式教学:通过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的场景和物质变化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2.示例解析:选取一些生活中或实验室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子,通过实验演示或图示解析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原理。
3.实践操作:设置实验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4.问题导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性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5.巩固训练:通过课堂练习、复习总结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应用,检验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程度,并纠正错误和迷惑。
6.拓展学习: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在课外阅读、实验室实践等方面深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探讨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教案设计的教学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目标1. 明确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与知识2.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意义及实际应用3.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及原理二、教学内容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原理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3.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2.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四、教学难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的掌握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的了解五、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2. 实验教学法3. 课堂讨论法六、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金属发生腐蚀、电池等),引导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及其意义。
2. 学习: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原理。
3. 实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并指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4. 思考: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探讨氧化还原反应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
5. 总结:教师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点,并强调实验方法及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2. 学生在实验前要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3. 学生在实验中要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及实验方法,并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也会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科学素养,为将来的学习、科研和实践奠定基础。
初中化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教育者们不断思考和探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支架式教学策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讲解知识时,采用分步骤、逐渐深入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形成概念体系,让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下面介绍一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具体做法。
一、引入知识在引入知识时,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图片或实验,调动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建立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知识の分步骤讲解在进行知识分步骤讲解时,可以先从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开始,逐步引出深入的概念和知识点,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理解知识。
例如,在讲解“纯物质”的概念时,可以先从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入手,重点介绍纯物质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然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纯物质的类型,如元素、化合物等。
通过这样的分步骤讲解,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顺利掌握。
三、概念理解在确立概念后,可以逐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将概念形成一个更具体、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解“溶解”这一概念时,可以从溶解的概念定义、溶解过程和影响溶解的因素入手,然后再深入论述浓度的计算和影响。
逐步加深学生对溶解的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四、扩展知识在扩展知识时,可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反应的判断和定量分析”这一知识点时,可以与先前学习的“酸碱中和反应”联系起来,为学生理解反应判断和定量分析提供更加直观的案例,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思考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落实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这是本节课的关键。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二)元素的化合价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决定了原子间是按一定数目相互化合,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叫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2、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全为正值,非金属元素化合价一般既有负值又有正值;3、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4、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与在生成它们的反应中原子得、失电子数目及离子的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
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与在生成它们的反应中共用电子对的偏向、偏离的对数在数值上相等。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1、比较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既对立又统一,在反应中化合价上升和下降总数相等,得到电子和失去电子总数相等。
3、特征(或判断依据):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
4、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为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四)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概念联系: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剂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剂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氧化产物。
(五)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2、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判断4、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六)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常见的氧化剂有:Cl2、O2、S、Fe3+、Cu2+、MnO2、HNO3等。
常见的还原剂有:K、Na、Mg、Fe、Fe2+、Cl-、S2-、C、H2、SO2等。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专题解题策略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有效进行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专题解题策略。
一、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首先,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他们理解到氧化还原反应不仅仅是物质之间的转化,更是电子的转移过程。
理解了这一点,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为解题奠定基础。
二、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专题解题,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例如,掌握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掌握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理解氧化数和还原数的变化规律等。
只有对这些基本概念和规律有了深入的理解,学生才能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三、建立知识网络在理解了基本概念和规律之后,学生需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这个网络应包括各种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如置换反应、归中反应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这个知识网络,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理解和记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提高解题效率。
四、加强实验探究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手段。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实验探究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其化学核心素养。
五、强化解题技巧的训练在掌握基本概念、规律和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进行解题技巧的训练。
这包括如何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如何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如何判断化合价的变化等。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思,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六、提倡反思与总结最后,反思与总结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步骤。
每次解题后,学生都应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对于做错的题目,学生更应深入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
教学支架在《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应用例析宁波市慈湖中学 浙江宁波 315031 陈美娟摘要:本文以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里的两个问题为例,结合支架理论和支架教学法的优势,从学生学情出发,构建教学支架,逐步分解难题,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寻找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支架理论 教学支架 教学难点一、支架和支架式教学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
教学中的支架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暂时性支持,以协助学生完成自己原本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1]。
支架式教学法是以伍德提出的“支架理论”为基础的,而“支架理论”则源自于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2]。
化学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建构的,教师需要协助学生在“当前发展区”和“潜在发展区”寻找“最近发展区”。
当学生存在学习困难时,教师通过搭建一个个支架,协助学生建构知识,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教学支架在实际教学问题中的应用实例分析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中涉及不少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内容,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少高一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在本内容的学习中也遇到了困难,进而使相关知识的学习成为了化学学习的一个分水岭。
下面以本人实际教学中遇到的两个问题为例,谈谈如何通过搭建教学支架,逐步分解知识难度,利用支架协助学生逐步获得解决问题,从而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的。
问题1:为什么弱电解质溶液“越稀越电离”?以稀醋酸加水稀释为例,稀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会促进醋酸的电离,使醋酸电离度增大,却经常使许多学生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
学生主要的困惑点在于: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时,反应物CH 3COOH 的浓度减小,同时生成物CH 3COO- 和H + 的浓度也减小。
按照化学平衡移动的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前者变化使电离平衡逆向移动,而后者变化使电离平衡正向移动,那么最终这个平衡究竟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呢? 在这个难点问题上,我采用逐层构建支架的方法,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进行了分析,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氧化还原反应支架式教学策略
一、搭建支架:
二、进入情境:
提出问题:
1、下列反应是属于什么反应?
(1)C+O 2=CO 2
(2)2Mg+O 2=2MgO
(3)C+Fe 3O 4=Fe+CO 2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独立进行的吗?
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时就会发现根据化学反应分类标准可以把同一个反应归于不同类,并分析得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对立的统一体。
三、独立探索: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一个是失去氧,一个是得到氧。
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走的反应。
CuO+C=2Cu+CO2(高温) 碳得到了氧变成了二氧化碳 氧化铜失去氧变成铜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中元素发生化合价的升降
为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
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探索内容:
1、CuO+C=2Cu+CO2(高温)是什么反应类型?【导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同时发生得氧和失氧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反应中元素有化合价升降的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3、为什么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升降?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四、协作学习:
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汇报讨论下面问题的结果来加深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1、以钠与氯气的反应为例,画出它们的原子结构,分析为什么化合价会发生变化?
2、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对吗?
3、尝试画出以上几类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图。
五、效果评价:
通过课后习题考核学生能否正确理解氧化还原的概念,而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表现、思考等评价方式可以通过自评和小组对个人评价的形式进行,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加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