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安徽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第一章:北伐战争的背景1.1 引入话题:了解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背景。
1.2 教学内容:1.2.1 分析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了解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民众对统一的渴望。
1.2.2 讲解国共合作的形成,强调共产党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1.3 教学活动:1.3.1 观看北伐战争背景的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背景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北伐战争的爆发2.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北伐战争的爆发。
2.2 教学内容:2.2.1 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包括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
2.2.2 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国共合作、民众支持等。
2.3 教学活动:2.3.1 观看北伐战争爆发的相关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的具体情况。
2.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2.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爆发和胜利原因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北伐战争的影响3.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2.1 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3.2.2 讲解北伐战争对国共关系的影响,如国民党的“清党”行动。
3.3 教学活动:3.3.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对中国各方面的具体影响。
3.3.2 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加深学生对北伐战争影响的了解。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影响的认第四章: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人物4.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在北伐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4.2 教学内容:4.2.1 介绍北伐战争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如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等。
4.2.2 分析这些人物在战争中的贡献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4.3.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这些人物在北伐战争中的作用。
《北伐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北伐战争;2. 掌握北伐战争的起因、进行和结果;3. 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起因、进行和结果。
三、教学内容一、北伐战争的起因北伐战争是指中国国共两党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一系列武装斗争。
北伐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北洋政府自袁世凯时期开始就陷入了腐败和无能的境地,无法有效地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2. 国民党的崛起。
国民党作为代表中国民族利益的政党逐渐崛起,成为了北洋政府的主要对手。
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需要。
中国当时正面临着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需要进行彻底的政治经济改革。
二、北伐战争的进行北伐战争经历了多次战役和斗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直奉战争。
北伐战争的进行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广州起义。
1924年,广州起义爆发,标志着北伐战争的开始。
2. 第一次直奉战争。
国民党决定先消灭直系军阀,于1926年发动了第一次直奉战争。
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国民党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3. 第二次直奉战争。
经过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决定向北方发动进攻。
1927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这次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三、北伐战争的结果北伐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北伐战争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 打破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结束了北洋政府的统治,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王朝正式结束。
2. 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北伐战争后,国民党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
3.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渐崛起。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1. 课堂讲授:30分钟2. 图片和影像展示:20分钟3. 学生提问与解答:20分钟4. 小组讨论:20分钟五、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1. 课堂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初中历史北伐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北伐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北伐战争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3. 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北伐战争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3. 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难点: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北伐战争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北伐战争相关视频资料;
3. 课堂活动所需的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
1. 学生通过教师介绍和相关资料,了解北伐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 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过程和主要事件,形成小组报告。
3.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总结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三、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四、作业
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北伐战争的思考感想或作文,加深对该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
2. 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北伐战争》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经过。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民大革命的原因。
2. 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讲解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引出北伐战争的必要性。
3. 分析北伐战争的过程:让学生阅读史料,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就。
4. 总结北伐战争的意义:强调北伐战争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原因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2. 讲述北伐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就。
3. 分析国共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国共合作对北伐战争胜利的贡献。
4. 案例分析:以某一战役为例,让学生分析国共合作在战役中的作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意义,分享各自观点。
6. 总结: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号召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史料,绘制一幅北伐战争形势图。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4.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了解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掌握北伐战争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战役。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过程和重要战役3. 北伐战争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重要战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的细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背景、过程、重要战役和影响。
2. 史料分析法:分析相关史料,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重要战役和影响。
3. 史料分析:分析相关史料,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7. 板书设计:北伐战争原因: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过程:广州起义、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重要战役:略影响: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促进国共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史料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史料分析的能力,以及对北伐战争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北伐战争实地考察,加深对北伐战争历史场景的感知。
2. 邀请历史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八、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针对学生的疑惑和困难,加强重点难点的讲解和辅导。
九、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北伐战争。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和胜利进军2.叶挺独立团3.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4.国民革命的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二、能力训练点1.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指导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剖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进军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统一战线关系着中国革命的成败。
2.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新代理人,从民主革命者蜕变为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破坏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主要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国民革命遭到了失败。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北伐的胜利进军(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2.难点(1)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3.疑点1)北伐战争打垮了封建军阀,又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2)帝国主义为什么会与国民党勾结?(3)陈独秀为什么会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4.解决办法(1)关于北伐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让学生阅读课文中叙述的史实,进行综合概括,教师予以引导,得出以下结论:(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一场正义战争,反帝反封建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正义之师必胜。
(2)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两党齐心协力反对北洋军阀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3)北伐军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4)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热情支援是战争胜利的保证。
(2)关于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内容,从敌我两个方面去找原因,也就是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在讨论完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应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国民党右派为什么要叛变革命?帝国主义为什么与国民党右派相勾结?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要害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史实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思考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认识革命的领导权是关系成败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主要过程;(2)掌握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3)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运用史料分析法,解读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3)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北伐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3)深刻理解北伐战争对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意义,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背景(1)国内外形势: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动荡,列强的侵略和割据;(2)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
2. 北伐战争的过程(1)战争的发起: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北伐战争的发起;(2)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3)战争的结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促进国民大革命的高潮。
3. 北伐战争的影响(1)政治影响:国民政府的成立,实现南北统一;(2)军事影响:锻炼和培养了国民革命军,提高国防实力;(3)社会影响: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提高民众觉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中史料的解读和分析;(2)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分享学习心得;3. 史料分析:运用史料实证,深入解读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4.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北伐战争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分享学习心得;4. 史料分析:运用史料实证,解读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5. 课堂小结:总结北伐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主要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2. 北伐战争的过程战争的组织和部署重要战役和战斗战争的推移和转折3. 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消灭封建军阀统一中国的局面推动国共合作4.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对国共关系的发展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5. 北伐战争的评价历史功绩和不足之处后人对北伐战争的研究和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重要战役和战斗,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具体情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图片展示法:展示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战争过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北伐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述战争的组织、重要战役和战斗,以及战争的推移和转折。
3. 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引导学生了解战争对封建军阀的消灭、统一中国的局面以及推动国共合作的作用。
4. 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讲解战争对中国革命、国共关系和国家现代化的影响。
5. 评价北伐战争:分析战争的功绩和不足之处,介绍后人对战争的研究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北伐战争的评价和理解。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北伐战争纪录片,增强学生对战争的直观认识。
2. 安排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资料和文物。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北伐战争中的不同角色,如士兵、民众、将领等,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战争过程和人物特点。
七、教学资源1. 北伐战争纪录片、电影片段等音视频资料。
初中历史北伐战争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 能够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 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北伐战争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 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历史资料和图片,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北伐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3. 分组研究法:分组让学生研究北伐战争的关键事件和人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分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北伐战争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5. 总结:对北伐战争的重要性和影响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探讨。
六、教学评估:1. 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他们对北伐战争的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组研究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鼓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北伐战争的信息。
八、教学资源:1. 历史资料和图片。
2. 视频资料或网上资源。
九、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十、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励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主要过程。
(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重要成果。
(3)认识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
(2)运用史料分析法,解读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2)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 北伐战争的过程:主要战役、战略战术及成果。
3. 北伐战争的重要人物: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等。
4. 北伐战争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中战略战术的应用。
(2)北伐战争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影响。
2. 史料分析法: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北伐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及历史价值。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与社会》相关章节。
2. 辅助资料:北伐战争相关地图、图片、史料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主题——北伐战争。
2. 讲授背景:介绍北伐战争的国内外形势,让学生了解战争发生的背景。
3. 过程讲解: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战略战术及成果。
4. 人物介绍:介绍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人物,如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等。
5. 影响分析: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意义。
6.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及历史价值。
7. 总结提升: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2. 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提高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 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升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4. 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锻炼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 认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感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环节一:导入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环节二: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提出问题:为什么孙中山领导的斗争会失败?从而引出北伐战争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重要战役。
环节四: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环节五: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环节六: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及其意义。
环节七:课后作业1. 绘制《北伐战争形势图》,加深对北伐战争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的理解。
2. 撰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文章,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路线、主要战役及意义。
(2)掌握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3)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2)运用地图,掌握北伐战争的路线和主要战役。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
(3)引导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路线、主要战役及意义。
(2)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中各阶级、各派势力的复杂关系。
(2)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北伐战争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时间、路线、主要战役。
(2)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路线、主要战役。
(2)详细介绍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4. 互动环节:(1)提问学生,检验学习效果。
(2)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意识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北伐战争相关章节。
2. 视频:北伐战争相关视频资料。
3. 图片:北伐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
4. 地图:北伐战争路线图。
5. 资料:北伐战争相关历史资料。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历史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北伐战争时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知道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北伐战争的过程;(2)运用史料,分析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3)运用比较法,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2)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的认同感;(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的分析;(2)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的阐述。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北伐战争》相关章节;2.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图片、地图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伐战争相关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2)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详细介绍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法探讨,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总结提升:(1)概括北伐战争的主要原因和背景;(2)强调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北伐战争精神。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历史教科书《北伐战争》相关章节的课后练习;3. 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了解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提交参观心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的认识和感悟。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知道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2)通过地图展示,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路线和战役;(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考,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和平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1)国内外形势的发展(2)国共合作的形成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1)北伐的发起和进展(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败北(3)南京政府的成立3. 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1)统一全国的推动(2)国共合作的破裂(3)国民革命运动的深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的过程和战役的细节;(2)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影响和意义;2. 展示法: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北伐战争;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民大革命的发展;2. 提问:“什么是北伐战争?它为什么会发生?”二、教学内容讲解1. 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 讲解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三、课堂互动1. 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第一章:北伐战争的背景1.1 国内外形势分析1.2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3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军的组建1.4 北伐战争的目标与意义第二章:北伐战争的进程2.1 长沙战役2.2 汀泗桥战役2.3 贺胜桥战役2.4 武昌战役2.5 南京战役2.6 二次北伐第三章:北伐战争的主要将领3.1 孙中山3.2 蒋介石3.3 宋庆龄3.4 廖仲恺3.5 叶挺3.6 邓演达第四章:北伐战争的影响4.1 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4.2 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4.3 农民、工人阶级的觉醒4.4 北伐战争与抗日救亡运动的联系4.5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第五章:北伐战争的评价与反思5.1 北伐战争的功绩5.2 北伐战争的局限性5.3 北伐战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路线的演变5.4 纪念北伐战争的历史启示第六章: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与文化运动6.1 重要战役:如上海战役、南昌战役等6.2 文化运动:如新文化运动、五卅运动等6.3 北伐战争与近代化的进程第七章:北伐战争中的民间团体与民众运动7.1 学生运动7.2 工人运动7.3 农民运动7.4 民族资产阶级的动向7.5 民间团体的支持与影响第八章:北伐战争后的国家政治格局8.1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8.2 军阀割据与地方势力派的消长8.3 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与斗争8.4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国共合作第九章:北伐战争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9.1 北伐战争与国共关系的演变9.2 北伐战争与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升华9.3 北伐战争与近现代史观的构建9.4 北伐战争与民族复兴的历程第十章:北伐战争的历史教育与启示10.1 北伐战争在历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10.2 弘扬北伐战争精神的意义10.3 北伐战争启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0.4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内外形势分析二、国民革命军的组建与北伐战争的目标三、北伐战争的进程四、北伐战争的主要将领五、北伐战争的影响六、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与文化运动七、北伐战争中的民间团体与民众运动八、北伐战争后的国家政治格局九、北伐战争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十、北伐战争的历史教育与启示。
初中历史北伐战争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北伐战争的起因和过程。
2. 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掌握相关历史名词和事件。
教学重点:
1. 北伐战争的背景和目的。
2. 北伐战争的发起和进展。
3. 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掌握北伐战争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
2. 理解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引入北伐战争背景和相关事件,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二、讲解
1. 讲解北伐战争的起因和发起。
2. 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进展和重要事件。
3. 探讨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
三、讨论
1. 划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2. 汇总小组讨论的内容,展开全班讨论。
四、展示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加深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印象和理解。
五、评价
让学生就北伐战争的重要性及影响展开评价和思考。
六、作业
布置相关历史名词和事件的复习作业,巩固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注重历史事件的整体性和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全面性认识和思考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探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第一章:北伐战争的背景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发生的背景,包括北洋政府的腐败、国内外压力等。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北洋政府的腐败:军阀割据、政治动荡、经济困难等。
国内外压力:外国列强的干涉、国民对政府的不满等。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了解北洋政府的腐败和国内外压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发生的背景。
第二章:北伐战争的发起与进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发起者和进展情况,包括主要战役和战略。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
2.2 教学内容北伐战争的发起者:国共合作、苏联的支持等。
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
战略:集中兵力、分阶段进攻等。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了解北伐战争的发起者和进展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主要战役和战略的重要性。
第三章:北伐战争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包括政权更迭、社会变革等。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3.2 教学内容政权更迭:北洋政府的垮台、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
社会变革:土地改革、工人运动的兴起等。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了解北伐战争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第四章:北伐战争的历史评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对北伐战争的评价和看法,包括正面和负面的评价。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正面评价: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实现了政权更迭,为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负面评价:北伐战争中的军事冲突和破坏,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等。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对北伐战争的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综合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评价。
第五章:北伐战争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014安徽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提高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升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锻炼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感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环节一:导入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导入新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