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二生物周练试卷(实验班,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63.50 KB
- 文档页数:23
丰城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周考一试卷生物(理科实验班、零班)命题人:任金凤审题人:熊慕军2015.4.19一、选择题(1-15每小题2分,16-31每小题1分,共46分)7.家兔睾丸中有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细胞分裂前都进行DNA 分子的复制B.每个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都进行联会C.每个细胞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都分离D.每个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中都含性染色体 8.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酸和核酸都含有氮和磷元素B.叶绿体中色素都含有Mg 元素C.脂肪、糖原和淀粉都是贮能物质D.细胞内的化合物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9.下表为人体的一个卵原细胞从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过程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四个生殖细胞 B .甲和丙过程能够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生物进化方向C .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是遗传物质定向改变的结果D .丁过程后可能会出现细胞的凋亡10.下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则AB 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BD 段起了重要作用B .若健康人A 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 、C 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AB 、CD 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 C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随环境温 度的变化而波动 D .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 段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1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 年后种群数量为N t =N 0λt (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 B .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 .K 值是波动的D . 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12.下图甲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 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 )。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五次周考生物(实验班、零班)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2.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核利用3.下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只影响图中②和③过程的速率B.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 D.生长素极性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③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正常细胞中的一个基因发生多次突变是诱发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实现的C.神经元保持的细胞形态体现了细胞分化状态的稳定性D.造血干细胞和成骨细胞都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细胞增殖5.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是否死亡来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转化因子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得到的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R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都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D.两个实验都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都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6.如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周考试卷1生物 (实验班和零班)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①C.若②为肝细胞,则饭后5小时①处血糖浓度低于⑤处D.③中的成分进入①需要透过毛细血管壁2.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红骨髓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血细胞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3.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是产生冷觉和热觉的部位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4.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和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内环境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C.C、D 代表的分别是肾脏和皮肤D.垂体分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5.某人因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6.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兴奋在a、d两个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是a神经元树突→突触→d神经元轴突B.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借助于生物膜的流动性C.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7.以下左图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
丰城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四次周考生物(实验班)考试内容:必修三第二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高血糖素不能为靶细胞提供能量B.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后,无需消耗能量即可经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C.胸腺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了D.所有的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①激素调节比神经调节更迅速、更持久②激素的分泌不只受神经调节③激素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④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随血液循环选择性的运送到特定的组织器官,起调节作用.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去除鼠的甲状腺,10天后进行测试,与未去除甲状腺的鼠相比较,物质代谢低下,而且在血液中无法检出甲状腺激素。
如在摘除术后第3日开始注射用溶剂溶解的甲状腺激素连续5天,10天后物质代谢低下症状消失。
由此推断甲状腺激素使物质代谢率提高。
为证明以上推论,还需要进行若干对照实验进行比较。
同时还应进行的实验处理是()A.从术后就开始注射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溶剂溶解的甲状腺素B.摘除术后第3天开始,只注射上述实验用的溶剂C.不去除甲状腺,不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对照组D.注射甲状腺激素,切除甲状腺后第3日移植甲状腺5.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A.下丘脑和脑干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小脑和下丘脑6.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
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 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周考试卷生物 (4-23班)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葫芦科的一种二倍体植物喷瓜,其性别是由3个基因a D、a+、a d决定的,a D对a+为显性,a+对a d 为显性。
喷瓜个体只要有a D基因即为雄性,无a D而有a+基因则为雌雄同株,只有a d基因则为雌性(如a+a d为雌雄同株)。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植物不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是a D a D B.该植物可产生基因型为a D的雌配子C.该植物不可产生基因型为a+的雌配子 D.a D a d×a+a d→雄株∶雌雄同株∶雌株=1∶2∶1 2.某基因型的植物个体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乙杂交,正交和反交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以甲作为父本A.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原因可能是甲为父本产生的AB雄配子一半没有活性B.正交的结果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可以通过甲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否9:3:3:1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是由于乙产生的配子类型的差异3.若某个精原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均被32P标记,让这个精原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环境中进行四次有丝分裂或者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包括四个细胞周期,后者则为一个细胞周期B.产生的所有子细胞中,前者最多有8个细胞含32P,后者全部都含32PC.前者因为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使所有子细胞中含32P的细胞数目有多种可能性D.后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产生的四个子细胞之间,染色体DNA所含的遗传信息各不相同,相应的染色体DNA被32P标记的核苷酸单链也各不相同4.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萨顿根椐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5.右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某种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周考试卷生物(实验班、零班)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诺如病毒由外壳蛋白和单链RNA组成,可侵染胃、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并导致其功能破坏,引起人类急性肠胃炎。
下列有关诺如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原核生物中的一种B.外壳蛋白作为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C.其RNA中储存着遗传信息D.利用上皮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病毒蛋白2.溶菌酶是存在于眼泪和白细胞中的酶,有杀菌功能,整个分子大致呈球形,故称为球蛋白(如右图)。
下列关于溶菌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溶菌酶从细胞进入泪液不穿过生物膜②溶菌酶是由两条多肽链共同组成的③双缩脲试剂5%NaOH溶液与1%Cu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与溶菌酶反应呈紫色④溶菌酶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密切关系⑤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3.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
I-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I-Ⅳ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是工、ⅣB.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C.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代谢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坏死,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4.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吞噬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推断合理的( )A.DC细胞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B.DC细胞摄取抗原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运输功能C.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能分泌淋巴因子和抗体,从而发挥免疫效应D.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将有特定mRNA的合成5.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间隙C.Ⅰ病毒ⅡRNA病毒ⅢDNA病毒ⅣHIV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6.下列关于人体的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有()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B.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B细胞和浆细胞都有识别作用7.当麻风杆菌侵入机体,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过程,以下正确的是()A.处理暴露后的抗原可直接传递给B淋巴细胞B.浆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并分泌抗体C.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D.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有关8.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
丰城中学最新上学期高二周考试卷六生物 (实验班和零班班)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现有待区分的、从正常人体采集的两组液体。
根据是否有颜色反应而把该组中的不同液体区分开来的检测项目是()检测项试剂待区分的样液A双缩脲试剂组织液和淋巴B双缩脲试剂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C斐林试剂血浆与尿液D斐林试剂组织液与淋巴2.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请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葡萄糖223mg/d60—110L50—200甘油三酯217mg/dL总胆固醇179mg/dL150—2205.9uIU/dL 1.4—4.4促甲状腺激素(TSH)A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C.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高D.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不变,否则必将引起代谢紊乱3.如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下列关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B.若①表示正常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则①只是抗体C.若③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其靶细胞为垂体细胞D.若A为下丘脑,B为肾上腺,则激素④在寒冷时和血糖含量降低时的分泌量都会增加4.科学家通过对大鼠脑神经细胞进行的实验发现,细胞内一种名为“Rab33a”的蛋白质会将合成细胞膜的成分运到该细胞的轴突前端,从而使轴突向前生长.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ab33a”是分泌蛋白B.“Rab33a”是神经递质C.“Rab33a”蛋白质的作用可能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D.“Rab33a”蛋白质的可能有助于神经纤维修复5.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C.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D.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6.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可以影响膜电位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而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九次周考生物(实验班、零班)命题人:熊吕莎审题人:凌妃2016.5。
1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的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2.下列过程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①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②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试管苗,获得正常纯合植株③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植株④利用植物细胞工程培育“白菜—甘蓝"杂种植株⑤马铃薯的脱毒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3.为达到相应目的,必须通过分子检测的是()A.携带链霉素抗性基因受体菌的筛选B.产生抗人白细胞介素8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筛选C.转基因抗虫棉植株抗虫效果的鉴定D.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4.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糖蛋白,必须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得以表达的受体是()A.大肠杆菌B。
T4噬菌体 C.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D.质粒DNA5.图示为一人工种子。
下列对人工种子培育过程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工种子一般是用离体的植物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B.胚状体是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成,离体细胞只有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C.同一批次的人工种子可以保证具有相同的基因型D.人工种皮具有透气、透水的特点,其中含有农药、抗生素是用来杀灭土壤中病虫、病菌等6.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及应用成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采用化学合成法合成的目的基因没有内含子和编码区上下游的非编码区,编码序列与细胞内的目的基因也不一定相同②制备人工种子时,所得胚状体应具有胚芽、胚根、子叶、胚乳等结构③一种基因探针可用于检测多种遗传性疾病④限制酶基因只存在于微生物体内,通常用鸟枪法来获得,它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并在一定位点进行切割⑤质粒的复制既能在自身细胞中完成,也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⑥在对癌细胞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单抗上连接抗癌药物可制成定向消灭癌细胞的“生物导弹”A.3项B.4项C.5项D.6项7.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不完全相同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C.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比较白菜细胞的形态,可以检验其细胞壁是否已被除去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8.科学家已经成功克隆出一批大熊猫胚胎,离最后获得大熊猫幼仔只差一步,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过程常用显微注射法,通常选兔的成熟卵细胞做受体细胞B. 乙表示体外培养,需要配制一系列含有不同成分的培养液C。
标夺市安祺阳光实验学校丰城中学高二(上)周练生物试卷(实验班)(12.11)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2.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3.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4.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错误的是()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以维持电位差5.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ATP的合成和分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6.如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四种测量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A .B .C .D .7.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B.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C.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D.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8.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为控制野兔种群,从美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10.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11.下列有关人类内分泌激素的来源及其生理作用,不正确的是()选项激素来源生理作用A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降低细胞代谢速率B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 胰岛素胰岛B细胞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D 促甲状腺激素垂体促使甲状腺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A.AB.BC.CD.D12.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13.如图为鸟类繁殖活动的调节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鸟类的繁殖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B.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C.乙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D.丙进入血液后,通过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14.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机体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进行调节B.因为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所以二者在血糖调节中是拮抗关系C.虽然某人的下丘脑严重受损,但其仍能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D.水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都是由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15.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B.图中①②表示促进作用,④⑤表示反馈调节C.如果饮食中碘含量不足,TRH、TSH分泌将增加D.当体内产生TSH受体的抗体时,将引起甲状腺功能亢奋16.多倍体鱼类较正常鱼个体大、生长快速、抗逆性强.如图是采用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利用二倍体鱼培育多倍体鱼的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由a、b分别受精后发育成的①和②所含染色体组数目相同B.育种过程中可发生三种可遗传的变异C.秋水仙素阻止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加倍D.①中雌雄个体杂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可能不同1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叙述,正确的是()A.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能发生染色体变异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脱氧核苷酸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必然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用光学显微镜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变化而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18.如图显示出某物种的三条染色体及其上排列着的基因(图中字母所示).试判断图中列出的(1)(2)(3)(4)四种变化依次属于下列变异中的()①染色体结构变异②染色体数目变异③基因重组④基因突变.A.①①④③B.①③④①C.④②④①D.②③①①19.下列遗传系谱图中,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A或a 表示,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B或者b表示,分析正确的是()A.Ⅰ2的基因型为aaX B X B或aaX B X bB.Ⅱ5的基因型为BbX A X A的可能性是1/4 C.Ⅳn同时患有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16D.通过遗传咨询可确定Ⅳn是否患有遗传病20.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传染性疾病逐渐得到了控制,但遗传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对遗传病的认识正确的是()A.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医学上一般用DNA探针来诊断B.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容易受环境影响C.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D.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一般选择某个有此病的家族进行研究统计计算出发病率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c是_________,d是_________.(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_________调控.(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_(填“轴突”、“树突”、“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_(填“轴突”、“树突”、“细胞体”).22.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________.(2)图中a段表示_________电位,b点时膜外是_________电位.(3)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___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________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________(阴/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_________.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23.有一种药物能阻断兴奋的传导或传递.请你根据下面反射弧的结构,完成相关探究实验并回答问题:(1)为了探究该药物的作用部位,请完成下面实验:①步骤1:刺激_________,观察_________.②步骤2:用该药物分别处理a(突触间隙)和b,重复步骤①.如果_________,则说明该药物作用于a…(2)回答问题:①步骤1的目的是_________;②如果通过实验,证明了该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则阻断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能引起突触后膜上某些阴离子进入细胞的通道蛋白_________ (开放/关闭).24.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_________结合后,一方面促进_________合成,另一方面使____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此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_________,同时抑制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2)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若给其注射胰岛素_________(能,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________.(3)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此外也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分泌.因此血糖平衡受_________的调节.(4)胰岛素是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与胰岛素作用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丰城中学高二(上)周练生物试卷(实验班)(12.1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01.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内环境稳态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血浆和组织液及淋巴之间的关系、渗透压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A正确;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C、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产生的以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病征,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都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所以说中暑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造成的,C错误;D、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少V D导致人体缺钙,其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从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①→②→③→④→⑤.【解答】解:A、切段传入神经,反射弧的结构被破坏,不能完成反射活动,A 错误;B、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错误;C、传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电信号(局部电流),兴奋传至传入神经元轴突末端时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C正确;D、③是脊髓的神经中枢,是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在脑,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3.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解:A、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突触小泡形式被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A正确;B、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突触结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若发生抑制,则突触后膜不会出现电位逆转,C错误;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错误的是()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以维持电位差【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解答】解:A、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神经纤维上通过局部电流传递信号,所以兴奋由细胞B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A正确;B、刺激b处,效应器会做出反应,但不是反射活动,因为反射弧不完整,B错误;C、刺激皮肤A,兴奋到达电流计两侧接线柱时间不同,所以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D、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K+外流引起,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理解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是解题的关键.5.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ATP的合成和分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这个过程消耗能量,自然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注意受体在突触后膜上,不在突触前膜.【解答】解:A、神经递质的释放是以胞吐的方式进行的,存在着突触小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A正确;B、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伴随着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的产生与恢复,存在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B正确;C、神经递质的释放与兴奋的传递是一个耗能过程,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C 正确;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意在强化学生对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6.如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四种测量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A .B .C .D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解答】解:由图可知,左图为神经细胞膜内电位变化图,膜电位是指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从概念中可知,膜电位应该是测的细胞膜内和细胞膜外的电位差值.选项中A符合,导线的一极在细胞外,另一极在细胞内.B、C项导线的两个极均在细胞外或外,测的不是膜电位,但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也就是有电位的变化,但不是膜电位.对D来说,b处化学信号,所测也不是膜电位,故BCD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B.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C.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D.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大脑皮层为高级中枢,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大脑皮层有学习和记忆能力,但不是人脑特有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能力;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有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中.【解答】解:A、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正确;B、有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如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在手指,但效应器是手臂肌肉,B正确;C、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C正确;D、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能力,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8.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根据题意,机体水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血糖含量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在此时起作用;同时机体缺水,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就多,尿量就可以减少了.【解答】解:①、“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血糖含量降低,此时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故①正确;②、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作用是降低血糖,故②错误;③“大量出汗”,水份减少,渗透压升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同时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找水喝,故③正确;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多,就会损失更多的水,故④错误.所以本题①③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盐调节机制、血糖调节机制和体温调节机制,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熟练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调节机制.9.为控制野兔种群,从美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首先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病毒感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毒性过强虽然病毒活性很强,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传播作用.【解答】解: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病毒感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A正确;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毒性过强虽然病毒活性很强,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B正确;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子的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物种基数小,抗病毒的能力并不是下降,从这里得不出这样的结论,C错误;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原因是该病毒是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具体事例考查变异的特点和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共性:(1)都能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激素具有靶细胞,神经递质也具有靶细胞,即突触后神经元.(2)作用完后都被分解.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代谢发生改变,之后激素会被分解;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之后神经递质被分解重新利用.(3)本质上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激素与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解答】解:A、激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A正确;B、乙酰胆碱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后由突触小泡摄取并贮存,B正确;C、激素不提供能量,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只起信号分子的作用,C错误;D、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D正确.故选:C.。
丰城中学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周练试卷生物(实验班和零班)本试卷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长为70分钟考试范围:必修3选修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化学试剂在两个实验中所起作用相同的是编号化学试剂实验1实验2①氢氧化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②蔗糖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的组织培养③聚乙二醇制备杂交瘤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④盐酸探究g/L时,GA能抑制植株分支,促进其产量增加C.当浓度为8~11mg/L时,GA对植株分支和产量增加的作用相同D.该植株分支数增加,可能与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有关16.分析下列三种原生动物示意图,请选出错误的说法A 草履虫有大核和小核两个细胞核,有利于保证正常的核质比B 伸缩泡的存在,有利于增大膜面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值C 大核、小核和伸缩泡的存在,与上图中原生动物细胞体积较大的特点相适应D 草履虫、变形虫和眼虫在生态系统中都是消费者17鸡的性别(ZZ雄性,ZW雌性)不仅和性染色体有关,还与只存在于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有关,该基因的表达量与其数目呈正相关。
雄性的高表达量开启性腺的睾丸发育,而雌性的低表达量开启性腺的卵巢发育。
研究发现:①无Z染色体和含有3条Z染色体的个体无法发育;②一定环境因素下,母鸡可性反转成公鸡。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卵细胞中可能找不到DMRT1基因B 鸡的种群中可存在只有一条性染色体Z的雌性个体C 性染色体组成为ZZW和ZZ的个体交配,子代中雌性个体占1/5D 染色体正常的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并与正常的母鸡交配,子代中雌性∶雄性为2∶1 18.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莓、马铃薯等脱毒苗的培育成功表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 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 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往往高度不育,说明花粉细胞不具有全能性D 愈伤组织的形成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19.花粉植株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第11次周考生物(实验班、零班)命题人:熊吕莎审题人:凌妃2016.5.29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人类利用PCR技术合成的DNA进行亲子鉴定,其原理是:首先获取被测试者的DNA,并进行PCR扩增,取其中一样本DNA用限制性内切酶切成特定的小片段,放进凝胶内,用电泳推动DNA小片段分离,再使用特别的“探针”去寻找基因。
相同的基因会凝聚在一起,然后利用特别的染料在X光下,便会显示与DNA探针凝聚于一起的黑色条码,每个人的条码一半与其母亲的条码吻合,另一半与其父亲的条码吻合.下图为10个DNA样品的指纹图,其中哪4个为一对夫妻及他们的两个孩子的()A.a和c为夫妻,b和e为孩子B.d和r为夫妻,f和h为孩子C.b和g为夫妻,a和c为孩子D.f和g为夫妻,p和r为孩子2.人在受伤时,若伤口较深则易得破伤风,若伤口较浅则一般不会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下列哪组生物与破伤风杆菌代谢类型相同()A.蘑菇和根瘤菌B.蛔虫和乳酸菌C.大肠杆菌和炭疽杆菌D.酵母菌和蓝藻3.据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医院的医生利用基因诊断和胚胎筛选技术,使得一对拥有乳腺癌家族病史的英国夫妇顺利孕育一名排除乳腺癌隐患的“设计婴儿".这是英国政府放宽对人体胚胎筛选方面的限制后,首例防止乳腺癌遗传的“设计婴儿”.“设计婴儿"与试管婴儿相比,特有的技术环节是()A.体外受精B.胚胎移植C.基因检测D.细胞核移植4.关于胚胎工程的正确叙述是()A.通过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可得到一群性状完全相同的个体B.将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再将受精卵植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试管婴儿”C.胚胎发育在桑椹胚阶段,胚胎内部出现大的空腔D.在胚胎干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的饲养层细胞分泌一些物质既能抑制细胞分化又能促进细胞生长5.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将同源DNA片段导入受体细胞,使同源DNA片段在原有位置替代了靶基因片段,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第四次周考生物(实验班、零班)命题人:熊吕莎审题人:凌妃2016。
3。
2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 自然界中生命活动都是按特定方向有条不紊地进行,维持着自然界或个体稳态。
下列与“方向”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能量可以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双向流动,但流动形式不同B.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水是双向流动,且流动速率基本相同C。
生物之间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信息种类可相同也可不同D。
人细胞中遗传信息在DNA与RNA间可双向传递,但场所不同2.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
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D。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3.右图表示有关腺体和激素对蛙发育过程的影响。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激素。
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20天蝌蚪的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都尚未成熟,后20天逐渐成熟。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前20天中①②③的含量都比较低,并在此期间都逐渐增加B .用含碘丰富的饲料持续喂养蝌蚪,可使蝌蚪早于38天发育成小型成蛙C .若蝌蚪切除了垂体后不能发育成蛙,说明促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促进发育D .切除成蛙的垂体,甲状腺可能出现萎缩,①②③的含量都会减少4.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B→C 中,各种群在一年时间内对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数量统计(单位:百万千焦/年)如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种群 输入的总能量用于生长、发育 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 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 的能量 A65.5 3.0 15。
0 41.5 B15。
丰城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周考生物(实验班)考试内容:必修三第一章命题人:李玉平审题人:高二生物备课组2016.9。
11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关于稳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处于寒冷环境中,酶活性增强导致代谢加快B.长期饮食过咸,影响血浆渗透压会导致组织水肿C.糖尿病患者代谢比正常人旺盛,所以产生更多的尿量D.抗体与自身组织的反应不属于过敏2、如图表示人体中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2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丁表示细胞内液,属于内环境的一部分C.血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乙D.O2浓度高低关系是丁>甲>乙3、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有关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A.②可以进入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C.图中O2溶液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4、脂类物质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1)血浆(2)组织液(3)淋巴A.(1)(3)(2)B.(2)(3)(1)C.(1)(2) D.(2)(3)(1)(2)5、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6、人体肌肉细胞产生的CO,进入血浆至少要穿过几层生物膜( )2A.2层B.3层C.4层D.5层7、下列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A.乳酸与HCO3-反应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B.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维持体温相对稳定C.ATP水解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提供能量D.胃酸为胃蛋白酶的催化提供所需的酸性条件8、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参考答案:D2. 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A.第二营养B.三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参考答案:C【考点】G2: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营养级是指生物在食物链之中所占的位置.第一营养级为绿色植物(包括藻类),第二营养级为草食动物,第三、第四营养级分别为初级肉食动物与次级肉食动物.消费级别总是比营养级高一个级别,因此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据此答题.【解答】解:A、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A错误;B、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B错误;C、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C正确;D、植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D错误.故选:C.3. 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
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参考答案:B4. 将植物细胞放在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存在的环境中,培育数小时.然后收集细胞,粉碎并轻摇匀浆,进行分级离心以获得各种细胞结构,放射性3H将主要存在于()A.核仁、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B.细胞核、核仁和溶酶体C.细胞核、核糖体和液泡D.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参考答案:D【考点】1C: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分析】本题是对真核细胞中DNA在细胞中分布的考查,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其次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的DNA.胸腺嘧啶是DNA合成的原料,将植物细胞放在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存在的环境中,温育数小时.放射性3H存在的部位是含有DNA的部位.【解答】解:A、核仁、高尔基体无DNA,因此不存在放射性,A错误;B、溶酶体、核仁中无DNA,因此不存在放射性,B错误;C、核糖体、液泡中无DNA,因此不存在放射性,C错误;D、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DNA,因此存在放射性,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对于相关知识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5. 下列是对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肾小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B.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人体散失的热量大于产热量C.大量流汗后,应及时大量饮用矿泉水,以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D.体内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参考答案:D6.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第二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是----------------------------------------------------()A. 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B. 人类基因组计划C. 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提出D 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参考答案:B2. 番茄细胞染色体数为2N,用生长素处理得到无籽番茄细胞染色体数为A.2N B.N C.3N D.4N参考答案:A3. 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 )A.砖红色B.橘黄色C.紫色D.蓝色参考答案:D4. 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参考答案:D5. 为了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准确性高,关键是( )A.样品处理 B.标准显色液的制备 C.比色 D.泡菜的选择参考答案:B6. 如图代表人体胰岛细胞中发生的某一过程(AA代表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给该过程提供直接遗传信息的是DNAB.该过程合成的产物一定是酶或激素C.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反密码子与之对应D.该过程有水产生参考答案:D7.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B.当狼捕食兔子并合成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参考答案:C【考点】G2: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答】解: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并不能全部消化吸收,只能获得兔子的部分能量,A错误;B、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所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而兔子应该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B错误;C、绿色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从而使能量和碳元素进入了生物群落,C正确;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D错误.故选:C.8. ATP中的经常能利用的大量化学能储存在A.腺苷内 B.高能磷酸键中 C.磷酸基内 D.腺苷和磷酸基的连接键内参考答案:B9. 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10个DNA分子。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七次周考生物(实验班、零班)命题人:凌妃审题人:熊吕莎2016.4.1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荧光标记是将荧光基团共价连接到蛋白质、核酸等分子上的过程,被荧光标记的分子通常可以用荧光显微镜等进行观察.在生物学研究中,可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标记过的抗体注入细胞来检测特定的生物大分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标记特定的抗体B.利用标记的抗体可观察活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C.利用标记的抗体研究光反应过程中H2O的光解和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和还原过程D.利用标记的抗体可观察分泌性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2.Le基因是豌豆株高性状的决定性基因,与赤霉素合成有关,其2个等位基因(符号T、t)只相差1个核苷酸.隐形基因t产生的酶活性(反应效应)相当于正常酶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Le基因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控制赤霉素合成B.TT和tt的杂交产生的一个F1植株具有的酶活性将是正常植株中酶活性的C.用赤霉素处理tt植株,不能使它生长为高植株3.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B.藻类刚爆发时,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
3,乙组pH为6。
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乙组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有利于修复4.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制作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成分和条件见下表.表中“1”表示有,“0"表示无.下列相应的评述正确的是( )编号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光照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河泥甲111101乙011101丙111100丁111111①乙成分缺失,功能不健全,存活时间可能最短②甲和丁的成分全面,设计合理,可以长时间地存活下去③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均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④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均是封闭的,而能量的流动是相对开放的⑤丁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5.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6.模型方法是现代科学方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模拟活动本身属于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根据活动中体会构建的为概念模型B.“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都属于构建物理模型C.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属于构建概念模型D.建构数学模型的研究基本过程为: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7.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有几项()①在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荒漠生态系统由于群落结构简单,其恢复的速度比草原生态系统快.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诗句体现了自然中的物质循环原理.③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④“恩将仇报”可以与生物种间关系中的寄生相对应.⑤“忽如一日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应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⑥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决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和状态⑦“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的恢复力稳定性.A.一项 B.二项C.三项D.四项8.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a2+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信息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A.B.C.D.9.请根据已学的知识,分析下列曲线或柱状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第2阶段增长速率先快后慢B.乙图可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C.丁图表示在抗体分泌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以及放射性标记出现的先后顺序为:a内质网﹣→b高尔基体﹣→c细胞膜D.丙图表示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随时间变化短期内小狗血液中三种激素的相对含量变化,分析可知a可以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10.某免疫学研究人员将病毒q注入A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而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B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种小鼠的体细胞中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下列假设中不能够解释此现象的是()A.A组小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而B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B.注入A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有活性,而注入B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没有活性C.A组小鼠缺乏免疫力,而B组小鼠具有正常的免疫力D.A组小鼠的胸腺发育不全,而B组小鼠的胸腺发育正常11.一位同学在探究NaHS溶液对柳条不定根的发生及其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以下两个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0。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河洲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右图为某种细胞处于某种状态下的图示,对这一图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图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B.结构④与⑤是与能量转换相关的细胞器C.①处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⑥内溶液浓度D.结构②与该细胞细胞壁的形成相关参考答案:C2. 体外受精的场所是 ( )A.在水溶液中B.在盐溶液中C. 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D.在酒精溶液中参考答案:C3. 一个正常男子与一个患有某种遗传病的女子婚配,生育一个正常儿子,据此分析下列错误的是()A.此遗传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B.此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此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D.该病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参考答案:A 4. 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
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
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A.有丝分裂B.分化C.减数分裂D.全能性参考答案:C5. 蛋白质在运动人群中的作用表现为保障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降低疲劳,帮助肌肉从运动中恢复。
人体中某蛋白质的有2条肽链,有198个肽键,则形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个数及它们相互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个数分别是()A.198个和198个 B.200个和200个 C.198个和200个 D.200个和198个参考答案:D6. 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2)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3)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是.(4)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参考答案:(1)10﹣4抑制生长(2)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3)根>芽>茎(4)不同两重性【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图中曲线表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答】解:(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10﹣4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抑制生长.(2)B点位于X轴上,对根的生长效应为抑制生长,但对茎的生长效应为无影响即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3)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越小,说明其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越大,因此,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4)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故答案为:(1)10﹣4抑制生长(2)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3)根>芽>茎(4)不同两重性7. 对于下列图解,说法不正确的是DNA…-A-T-G-C-G-C-…RNA…-U-A-C-G-G-G-…A. 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需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B. 该过程可表示一个DNA分子转录成mRNAC. 该图中的产物穿过0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D. 该图中共有7种核苷酸参考答案:DDNA分子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A正确;图中两条链分别是DNA和RNA的链,所以可以表示DNA转录形成RNA的过程,B正确;转录形成的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所以通过的生物膜的层数是0,C正确;图中有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D错误。
丰城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入学考试试卷生物(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长为75分钟考试范围:必修二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1.培育耐盐碱作物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将野生大豆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GsSAMS 转入水稻中,增强了水稻对盐碱的耐受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GsSAMS基因的转入增加了水稻染色体的数量B.GsSAMS基因转入水稻后最终定位于核糖体中C.GsSAMS基因在水稻中使用与大豆不同的遗传密码D.GsSAMS基因在水稻中成功表达了其编码的蛋白质2.大肠杆菌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中培养后,再转移到含有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9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15N的DNA占总DNA的比例1/16,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A.1.1小时B.1.3小时C.1.8小时D.2.2小时3.人体内核酸合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头合成途径,主要部位是肝脏,即细胞利用小分子前体物质5-磷酸核糖、氨基酸及二氧化碳等,从头合成核酸,是高耗能过程;另一种是补救合成途径,在很多组织中都可以进行,细胞利用核酸的降解中间产物合成核酸,是较经济的途径,底物足够时,主要以补救途径合成核酸。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补救途径能减少细胞中小分子物质和能量的消耗B.合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核苷酸需要耗能C.侵入人体细胞的病毒或细菌被处理后也能为人体核酸的合成提供原料D.细胞内的核酸都是人体的遗传物质,其核苷酸序列就是遗传信息4.DNA复制过程中遇到不利因素的现象,称为DNA复制胁迫。
为了应对复制胁迫,生物体进化出了检验点,检测DNA复制是否正常并做出正确反应。
Rad53是行使检验点功能的重要蛋白。
研究人员发现当降低胞内dNTP(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水平时,Rad53缺失的细胞中,解旋酶复合体仍会前进并解开双链DNA,但以两条DNA单链为模板的复制速度不同,从而导致暴露出大段单链区域。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二(上)周练生物试卷(实验班)(12.11)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2.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3.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4.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错误的是()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以维持电位差5.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ATP的合成和分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6.如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四种测量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A.B.C.D.7.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B.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C.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D.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8.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为控制野兔种群,从美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10.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A.AB.BC.CD.D12.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13.如图为鸟类繁殖活动的调节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鸟类的繁殖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B.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C.乙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D.丙进入血液后,通过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14.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机体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进行调节B.因为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所以二者在血糖调节中是拮抗关系C.虽然某人的下丘脑严重受损,但其仍能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D.水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都是由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15.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B.图中①②表示促进作用,④⑤表示反馈调节C.如果饮食中碘含量不足,TRH、TSH分泌将增加D.当体内产生TSH受体的抗体时,将引起甲状腺功能亢奋16.多倍体鱼类较正常鱼个体大、生长快速、抗逆性强.如图是采用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利用二倍体鱼培育多倍体鱼的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由a、b分别受精后发育成的①和②所含染色体组数目相同B.育种过程中可发生三种可遗传的变异C.秋水仙素阻止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加倍D.①中雌雄个体杂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可能不同1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叙述,正确的是()A.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能发生染色体变异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脱氧核苷酸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必然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用光学显微镜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变化而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18.如图显示出某物种的三条染色体及其上排列着的基因(图中字母所示).试判断图中列出的(1)(2)(3)(4)四种变化依次属于下列变异中的()①染色体结构变异②染色体数目变异③基因重组④基因突变.A.①①④③B.①③④①C.④②④①D.②③①①19.下列遗传系谱图中,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B或者b表示,分析正确的是()A.Ⅰ2的基因型为aaX B X B或aaX B X bB.Ⅱ5的基因型为BbX A X A的可能性是1/4C.Ⅳn同时患有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16D.通过遗传咨询可确定Ⅳn是否患有遗传病20.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传染性疾病逐渐得到了控制,但遗传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对遗传病的认识正确的是()A.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医学上一般用DNA探针来诊断B.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容易受环境影响C.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D.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一般选择某个有此病的家族进行研究统计计算出发病率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c是_________,d是_________.(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_________调控.(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_(填“轴突”、“树突”、“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_(填“轴突”、“树突”、“细胞体”).22.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________.(2)图中a段表示_________电位,b点时膜外是_________电位.(3)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___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________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________(阴/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_________.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23.有一种药物能阻断兴奋的传导或传递.请你根据下面反射弧的结构,完成相关探究实验并回答问题:(1)为了探究该药物的作用部位,请完成下面实验:①步骤1:刺激_________,观察_________.②步骤2:用该药物分别处理a(突触间隙)和b,重复步骤①.如果_________,则说明该药物作用于a…(2)回答问题:①步骤1的目的是_________;②如果通过实验,证明了该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则阻断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能引起突触后膜上某些阴离子进入细胞的通道蛋白_________ (开放/关闭).24.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_________结合后,一方面促进_________合成,另一方面使____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此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_________,同时抑制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2)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若给其注射胰岛素_________(能,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________.(3)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此外也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分泌.因此血糖平衡受_________的调节.(4)胰岛素是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与胰岛素作用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二(上)周练生物试卷(实验班)(12.1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01.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内环境稳态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血浆和组织液及淋巴之间的关系、渗透压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A正确;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C、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产生的以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病征,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都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所以说中暑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造成的,C错误;D、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少V D导致人体缺钙,其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从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①→②→③→④→⑤.【解答】解:A、切段传入神经,反射弧的结构被破坏,不能完成反射活动,A错误;B、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错误;C、传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电信号(局部电流),兴奋传至传入神经元轴突末端时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C正确;D、③是脊髓的神经中枢,是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在脑,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3.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解:A、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突触小泡形式被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A正确;B、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突触结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若发生抑制,则突触后膜不会出现电位逆转,C错误;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错误的是()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以维持电位差【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解答】解:A、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神经纤维上通过局部电流传递信号,所以兴奋由细胞B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A正确;B、刺激b处,效应器会做出反应,但不是反射活动,因为反射弧不完整,B错误;C、刺激皮肤A,兴奋到达电流计两侧接线柱时间不同,所以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D、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K+外流引起,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理解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是解题的关键.5.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ATP的合成和分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这个过程消耗能量,自然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注意受体在突触后膜上,不在突触前膜.【解答】解:A、神经递质的释放是以胞吐的方式进行的,存在着突触小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A正确;B、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伴随着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的产生与恢复,存在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B正确;C、神经递质的释放与兴奋的传递是一个耗能过程,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C正确;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意在强化学生对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6.如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四种测量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A.B.C.D.【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解答】解:由图可知,左图为神经细胞膜内电位变化图,膜电位是指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从概念中可知,膜电位应该是测的细胞膜内和细胞膜外的电位差值.选项中A符合,导线的一极在细胞外,另一极在细胞内.B、C项导线的两个极均在细胞外或外,测的不是膜电位,但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也就是有电位的变化,但不是膜电位.对D来说,b处化学信号,所测也不是膜电位,故BCD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B.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C.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D.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大脑皮层为高级中枢,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大脑皮层有学习和记忆能力,但不是人脑特有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能力;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有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中.【解答】解:A、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正确;B、有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如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在手指,但效应器是手臂肌肉,B正确;C、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C正确;D、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能力,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8.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根据题意,机体水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血糖含量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在此时起作用;同时机体缺水,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就多,尿量就可以减少了.【解答】解:①、“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血糖含量降低,此时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故①正确;②、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作用是降低血糖,故②错误;③“大量出汗”,水份减少,渗透压升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同时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找水喝,故③正确;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多,就会损失更多的水,故④错误.所以本题①③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盐调节机制、血糖调节机制和体温调节机制,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熟练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调节机制.9.为控制野兔种群,从美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首先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病毒感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毒性过强虽然病毒活性很强,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传播作用.【解答】解: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病毒感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A正确;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毒性过强虽然病毒活性很强,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B正确;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子的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物种基数小,抗病毒的能力并不是下降,从这里得不出这样的结论,C错误;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原因是该病毒是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具体事例考查变异的特点和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