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七年级(下)《黔之驴》(正稿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习题。
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阅读习题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蔽林间窥之()(2)稍出近之()(3)以为且噬己也()(4)益习其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3、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句中省略的词语。
(3分)4、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
(4分)虎见之————————5、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则故事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2分)参考答案1、(1)偷看(2)渐渐(3)咬(4)逐渐或更加(2分。
答对两个给1分。
意思对即可。
)2、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2分,意思对即可。
)3、(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
(3分,对1处1分。
)4、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4分,对1处1分。
)5、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
(2分,运用到每个成语,意思对即可。
)《黔之驴》阅读习题二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虎大骇()(2)觉无异能者()(3)驴不胜怒()(4)计之曰()7、用现代汉语写出“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
(2分)8、读了课文,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的词语。
(2分)9、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10、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
《黔之驴》练习及答案《黔之驴》练习一、常识填空:本文的作者是代文学家 (人名),著有《》一书,他与同时代的 (人名)同列“唐宋八大家”。
二、注音:黔( )好( )窥( )慭( )骇( )遁( )噬( )狎( )倚( )胜( )踉( ) ( )三、注释: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 虎见之( ) (((蔽林间窥之( ) 莫相知( ) 远遁( ) (((觉无异能者( ) 益习其声( ) 益狎( ) (((驴不胜怒( ) 计之曰( ) 技止此耳( ) (((尽其肉( ) 乃去( ) ((四、译句: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3、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4、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5、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6、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7、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8、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9、驴不胜怒,蹄之。
10、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11、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五、阅读理解:1、梳理本文的写作顺序:虎见驴 ?虎 ? 驴?虎 ? 驴?虎 ? 驴; 梳理本文老虎的心理变化: ? ?恐惧 ? ?2、从第二段可以看出,老虎对驴的认识和态度是有个过程的。
驴给老虎的第一个印象是,以为神;第二个印象是,因而“ ”、“ ”、“ ”,说明老虎对驴的害怕程度加深了;第三个印象是,一个“ ”字,说明老虎对驴的认识已开始由表及里了,一个“ ”字,说明老虎对驴已由害怕变为适应了。
驴的“ ”,暴露了它的致命弱点,因而使老虎知其“ ”。
3、柳宗元写这则寓言故事,旨在讽刺当时的人物。
现在我们常用“黔之驴”比喻那些的人;用“黔驴之技”形容 ;用“黔驴技穷”形容。
4、这则寓言故事能带给我们不少启示,从虎最终吃掉驴的情节看,旨在告诉人们。
5、文中说“技止此耳”,黔之驴的“技”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话回答) 6、从文中描写老虎的心理、动作的语句中,选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黔之驴》课时练习及答案《黔之驴》练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一、解释下列斜体字的词语。
(1)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稍出近之:()(4)慭慭然,莫相知:()(5) 以为且噬己也:()(6)益习其声:()()(7)益狎:()(8)驴不胜怒,蹄之:()()(9)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10)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1) 至则无可用:()(12)技止此耳:()()二、翻译下列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填空题1、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黔之驴》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 ) 好.事者( ) 庞.然大物()远遁.( )窥.之( ) 稍近益狎.( ) 跳踉.( ) 以为且噬.己也( )慭慭..然()虎大骇.()荡倚.()冲冒益狎.()大阚.()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然()他.日()虎大骇...大物()憖憖()益.习其声()驴不胜.怒()计.之曰()技.止此耳()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至则无可用(则:)稍出近之(稍:)虎大骇,远遁(遁:)以为且噬已也(且:)益习其声(益:)益狎(狎:)技止此耳(止:)乃去(乃:)蔽林间窥.之()以为且噬.己也()蹄.之()三、一词多义①然: A.庞然大物() B.然往来视之()②因: A.虎因喜() B.因跳踉大()③去: A.乃去() B.西蜀之去南海()④耳: A.技止此耳() B.无丝竹之乱耳()(5)以为: A.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B.以为且噬己也()(6)之: A.黔之驴( ) B. 虎见之( )四、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⑶驴不胜怒,蹄之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5)蔽林间窥之五、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跳踉大”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2、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B、孔子云:“何陋之有”?C、虎因喜,计之曰D、稍出近之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 ) 好.事者( ) 庞.然大物()远遁.( )窥.之( ) 稍近益狎.( ) 跳踉.( ) 以为且噬.己也( )慭慭..然()虎大骇.()荡倚.()冲冒益狎.()大阚.()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然()他.日()虎大骇.()..大物()憖憖益.习其声()驴不胜.怒()计.之曰()技.止此耳()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至则无可用(则:)稍出近之(稍:)虎大骇,远遁(遁:)以为且噬已也(且:)益习其声(益:)益狎(狎:)技止此耳(止:)乃去(乃:)蔽林间窥.之()以为且噬.己也()蹄.之()三、一词多义①然: A.庞然大物() B.然往来视之()②因: A.虎因喜() B.因跳踉大()③去: A.乃去() B.西蜀之去南海()④耳: A.技止此耳() B.无丝竹之乱耳()(5)以为: A.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B.以为且噬己也()(6)之: A.黔之驴( ) B. 虎见之( )四、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⑶驴不胜怒,蹄之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5)蔽林间窥之五、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跳踉大”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2、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B、孔子云:“何陋之有”?C、虎因喜,计之曰D、稍出近之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黔之驴》21.《黔之驴》【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噬sh :咬,食。
狎xi :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遁d n:逃走。
窥:暗中察看。
好h 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入(黔)。
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
宠然:巨大的样子。
以为神: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
是“以之为神”的省略。
蔽:隐蔽。
稍:副词,渐渐。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他日:另一天,有一天。
骇h i:害怕,惊惧。
以为且噬己:认为将要咬自己。
且,将要。
然:然而,但是。
往来:走来走去,来来回回。
异能:特殊本领。
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子轻侮或戏侮的样子。
荡,碰撞;倚,依靠;冲,冲击;冒,冒犯。
不胜sh ng怒:非常恼怒。
胜,禁得住,不胜,不能承受。
计之:盘算这件事。
之,指上文所说驴生气了只能踢的情况。
跳踉li ng:跳跃。
去:离开。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儿本领已经使完了。
庞然大物:形容很大很笨的一些东西。
现多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刺史,又称“柳柳州”。
生于长安,九岁时因避战乱,曾随祖父辗转到夏口(今湖北武汉市)、九江、长沙等地,切实体验到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他以后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影响很大。
少年时即因文章而有“奇名”。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进士。
后来在朝中任职,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集团。
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州刺史的属官),刘禹锡等七人也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
他在永州九年,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游历当地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诗文名篇。
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备受折磨,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关键字】语文、地方、问题、提升、基础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黔之驴》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黔之驴》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A 基础储备卷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1.给加点词注音。
(4分)黔之驴()窥之()虎大骇()远遁()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5分)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②至则无可用(则:)③庞然大物也(庞:)④稍出近之(稍:)⑤虎大骇,远遁(骇:)(遁:)⑥乃去(乃:)⑦以为且噬已也(且:)⑧益习其声(益:)⑨益狎(狎:)⑩技止此耳(止:)3.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5分)A、“跳踉大(口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4.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5分)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B、孔子云:“何陋之有”?C、虎因喜,计之曰D、稍出近之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5分)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意思,这个成语是。
(4分)7.选出“以”用法相同的两项()A、庞然大物也,以为神B、是以谓之“文”也C、以为且噬已也D、河曲智叟亡以应8.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
(4分)①然: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②因:虎因喜()因跳踉大(口阚)()③去:乃去()西蜀之去南海()④耳:技止此耳()无丝竹之乱耳()9.成语黔驴技穷形容。
(5分)10.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八大家中,还有是唐代人。
《黔之驴》【评测练习】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
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翻译句子。
①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②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③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④驴不胜怒,蹄之。
2.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3.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
4.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5.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A.益习其声()B.稍近益押()C.至则无可用()D.为之,则难者亦易矣()6.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
A不可胜数B百战百胜C.引人入胜D.不胜其烦7.这段文字正面写________,侧面写________。
这段文字写虎按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写了虎的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了它的有勇有谋。
8.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________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是。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①黔之驴()②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③虎因喜,计之曰()④驴不胜怒,蹄之()【课外阅读材料】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tián)得麋(mí)麑(ní),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
怛(dá)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
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注释】1畋(tián):打猎。
《黔之驴》测试班级:姓名:成绩: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 ) 好.事者( ) 庞.然大物()远遁.( )窥.之( ) 稍近益狎.( ) 跳踉.( ) 以为且噬.己也(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然()他.日()虎大骇.()..大物()憖憖益.习其声()驴不胜.怒()计.之曰()技.止此耳()三、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
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___憖憖___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__阚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蔽林间窥.之()⑵远遁.()⑶以为且噬.己也()⑷蹄.之()2.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⑶驴不胜怒,蹄之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⑵4.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5. 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6.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进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7用原文句子在下面空格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虎见之——()——()——()——()8.请运用“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三个成语简洁的概括本文内容9.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四、阅读《永某氏之鼠》,完成文后各题。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①异甚。
以为己生岁值子②,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③勿击鼠。
仓廪庖厨④,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衣⑤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黔之驴》课文详细注释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注释】黔(qián):地名,当时指今四川、贵州的部分地区。
好(hào):喜欢。
者:代词,……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文中是“用船”的意思,名词作状语。
至:到。
则:却。
之:代词,它,代指驴。
庞然:巨大的样子。
以为神:即“以之为神”,把它当做神。
蔽:隐蔽,躲藏。
窥:偷看。
稍:渐渐。
慭(yìn) 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莫相知: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
【段析】交代了黔驴的来历,开篇即言“黔无驴”,又因为“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至则无用”,便把它放在山脚下。
这就把驴送到了老虎出没的场所,为老虎和驴的相见准备了条件,也为故事设置了一个得以合理发展的背景。
“庞然大物”是老虎对驴的最初评价。
“蔽林间窥之”表明老虎做事谨慎,不轻易冒险。
“稍出近之”写老虎试探性地接近驴,写出了老虎小心翼翼的神态。
“愁愁然”照应“蔽林间窥之”。
第一段:写驴的来历以及老虎初见驴的心态。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骇:害怕。
遁:逃走。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将要咬自己。
且,将。
噬,咬。
甚:很。
恐:害怕,恐惧。
然:可是,但,却。
异:奇特的,与众不同的。
者:表假设的语气,相当于“……似的”。
益:渐渐,更。
习:习惯。
终:始终。
搏:对打,搏斗。
益:更加。
狎(xiá):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荡倚冲冒:摇晃依偎,冲击顶撞。
不胜怒:忍不住恼怒。
不胜,不禁、不能承担。
蹄:文中是用蹄子踢的意思。
因:因而。
计之:考虑这件事。
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技止此耳:本领不过这样罢了。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黔之驴》阅读附答案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常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学问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学问点,或某一学问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忙到我们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黔之驴》阅读附答案,期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为且噬己也:且:并且B、稍近益狎:益:慢慢,更C、驴不胜怒:胜:能承受D、尽其肉,乃去:尽:吃完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B、虎因喜因跳踉大C、便有妇人惊觉欠伸觉无异者D、无敢哗者终不敢搏3、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写了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完整过程。
B、本文开头两句为故事的发生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情境,也为故事的进展埋下了伏笔。
C、本文的题目表明白讽刺意图是指向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运用拟人化的描写,刻画形象细腻生动。
4、翻译下列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2、D3、C4、(1)老虎观察了驴,发觉它,(它)当作。
(2)然而(老虎),走过去,觉得(它)也没有什么。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篇2仔细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篇一」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黔之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他的`文言文有_______(课文名)。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
(3分)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则寓言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黔之驴,所以作者对驴详写。
B、这则寓言旨在讽刺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外强中干的人物。
C、运用大量细节描写,表现老虎一步步认清驴的过程。
D、这则寓言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黔驴技穷”和“黔驴之技”。
答案:8、(1分)柳宗元(1分)《捕蛇者说》、《小石潭记》(任选一篇即可)9、(3分)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驴,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10、(3分)A《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来往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先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虎大骇 ( ) (2)觉无异能者( )(3)驴不胜怒( ) (4)计之曰 ( )2.用现代汉语写出“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
(2分)3.读了课文,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的词语。
(2分)4.本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划了虎怎么的心理?(2分)5. 写出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6.本文的寄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最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4分)参考答案:1、(1)遭到惊吓 (2)本领 (3)禁得住 (4)盘算 (2分,对两个得1分。
意对便可。
)2、运到以后却没有甚么用处,就把它(驴)放在山脚下。
(2分)3、一鸣,一蹄。
(2分,一处1分。
)4、不设统一答案,例:(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勒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惧怕的心境。
(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划了虎的恐惧心理。
(3)“近之”、“视之”、“近出先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摸索,可见虎的生性勇敢和工于心计。
(4)“跳踉大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写出虎干脆利落,得意知足的心态。
(2分。
意对便可。
)5、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6.不设统一答案。
例:(1)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谈:讥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2)联络作者的政治遭受谈,本文所讥刺的是当时统治团体中官高位显、恃强凌弱而又无才无德、色厉内荏的上层人物。
(3)从“虎吃掉驴”这一角度来理解本文寄意:必需以课文内容为根据,有自己的见解。
2015年七年级(下)
21.《黔之驴》
一.基础练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好.事者(A.hǎo B.hào)(2)船载.以入(A.zǎi B.zài)
(3)虎大骇.(A.hài B.gāi)(4)以为且噬.己也(A.shǐ B.shì)
(5)益狎.(A.xiá B.jiǎ)(6)大.(A.kǎn B.hǎn)
答案:(1)B (2)B (3)A (4)B (5)A (6)B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稍.出近之()(2)益.习其声()
(3)驴不胜.怒()(4)尽其肉,乃去.()
(5)慭慭然
...()(6)尽.其肉()
(7)计.之曰()(8)技.止此耳()
答案:(1)渐渐(2)渐渐,更(3)禁住(4)离开(5)小心谨慎的样子(6)吃光(7)考虑(8)本事
3.《黔之驴》这则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理解,请你分别从“虎”和“驴”的角度揭示本文的寓意。
(1)从虎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驴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被对方气势吓倒。
(或注意观察,知己知彼。
)
(2)徒有其表,无真本领是行不通的。
4.指出下面寓言的寓意。
运盐的驴子
驴子背盐过河,滑了一下,跌倒在水中。
背上的盐溶化了一些,它站起来时感到轻了许多,心里很高兴。
后来有一回,它背着海绵走到河边的时候,以为在水里打个滚又会使负担减轻,便故意一滑。
可是海绵吸足了水,它再也站不起来,便淹死在河里了。
答案: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凭“老经验”办事,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意近即可。
)二.当堂检测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5.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__。
6.本文多处运用对比,如:驴的貌似“庞然大物”与虎的远蔽“______________”,驴的“一鸣”与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驴的“蹄之”与虎的“_____________”。
7.找出文中的成语。
8.写出下列加点词的特殊用法。
(1)船.载以入()(2)莫相.知()
(3)蹄.之()
9.比较下面两句中“以为”的不同之处。
(1)以为神。
(2)以为且噬己也。
5.答案:柳宗元唐文学家
6.答案:窥之大骇远遁大
7.答案:庞然大物
8.答案:(1)名词作动词,用船。
(2)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虎)对另一方(驴),不是互相的意思。
(3)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9.答案:(1)把……看作。
(2)认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窃.入学舍()(2)辄.默记()
(3)儿痴.如此()(4)恬.若不见()
11.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12.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13.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答案:(1)私下(2)总是(常常),就(3)入迷(4)安详的样子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二、语言运用
14.(2010江西中考)生活是一部教科书。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试题。
(1)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2)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
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观点。
(1)答案:清明扫墓,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中秋节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
(2)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