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规范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6
第三章 第三节A 组·基础达标1.下列现象不属于波的明显衍射现象的是( )A .“隔墙有耳”B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C .河中芦苇后面没有留下无波的区域D .池中假山前有水波,假山后无水波【答案】D 【解析】假山前有水波,假山后无水波,说明波没有绕过障碍物,因此不属于明显衍射现象,故选D.2.如图所示,正中O 是水面上一波源,实、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 是挡板,B 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A .整个区域B .阴影Ⅰ以外区域C .阴影Ⅱ以外区域D .阴影Ⅲ以外区域【答案】B 【解析】由题图中可直观看出,半波长为实、虚两圆半径之差,且可看出挡板A 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据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知道,该波在挡板A 处的衍射现象很不明显,即可认为波沿直线传播,故Ⅰ区内水面无波形,故A 、C 、D 错误;该波的波长与小孔B 差不多,能够产生明显的衍射,故在阴影区Ⅲ、Ⅱ之内,明显存在衍射波的波形,故B 正确.3.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现有几种声波:①周期为120s ,②频率为104 Hz ,③波长为10 m .它们传播时若遇到宽约为13 m 的障碍物,能产生显著的衍射现象的是( )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①和③D .都可以【答案】C 【解析】①、②、③三种声波的波长分别为λ1=340×120 m =17 m ,λ2=340104 m =0.034 m ,λ3=10 m ,根据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知,①、③两种声波的波长与障碍物的尺寸差不多,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 正确.4.(2020年河北南宫中学四校联考)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 m/s,人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 Hz到20 000 Hz之间,对于波长为34 m的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中它比波长为20 m的声波传播得更快一些B.不能产生明显的衍射C.它不能被人听到D.不能产生反射现象【答案】C【解析】波速由介质决定,在同一介质中波速相同,故A错误;声波具有波的特性,能发生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故B、D错误;根据v=λf可知,f=34034Hz=10 Hz,所以该波为次声波,人不能听见,故C正确.5.(2020年静安区一模)如图,P为桥墩,A为靠近桥墩漂浮的叶片,波源S连续振动,形成水波,此时叶片A静止不动.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可用的方法是()A.提高波源频率B.提高波源周期C.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D.增加波源距桥墩的距离【答案】B【解析】波源S连续振动,形成水波,水波中的质点上下振动,形成的波向前传播,提高拍打水面的频率,则质点振动的频率增加,波的频率与振动的频率相等,根,波速不变,频率增大,波长减小,衍射现象不明显,反之提高波源周期,降低频据λ=vf率,波长增大,衍射现象更明显.衍射现象与传播距离无关,增加或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不会影响衍射现象的发生,故A、C、D错误,B正确.6.同一音叉发出的声波同时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某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在水中波长较大,b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B.声波在空气中波长较大,b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C.水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D.空气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答案】A【解析】波的频率取决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故相同音叉发出的声波在水中与在空气中传播时频率相同.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只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由v=λf知,声波在水中的波长较大,对应于题图中波形曲线b.故A正确.7.(多选)以下关于波的认识,正确的是()A.潜水艇利用声呐探测周围物体的分布情况,用的是波的折射原理B.隐形飞机怪异的外形及表面涂特殊隐形物质,是为了减少波的反射,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C.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波的反射D.水波从深水区传到浅水区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是波的折射现象【答案】BCD【解析】A、B、C选项中应用了波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B、C正确;D选项是波的折射现象,深水区域和浅水区域视为不同介质,故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故D正确.8.(2020年金山区一模)发波水槽中产生一列水波,用一支圆珠笔插入水中,如图所示,笔对波的传播()A.有影响,水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B.有影响,水波不发生明显衍射现象C.无影响,水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D.无影响,水波不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答案】C【解析】由波的衍射现象可知,当圆珠笔插入水中,笔尖的线度远小于水波的波长时,水波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即笔对波的传播没有影响,故C正确,A、B、D错误.9.(多选)在空气中的同一区域内,两列声波波源的振动情况如图所示,可以肯定的是()A .a 波源的频率为b 波源频率的2倍B .a 波的波长为b 波波长的2倍C .a 、b 两列波叠加能产生稳定的干涉D .通过同一狭缝,a 波的衍射效果比b 波明显【答案】BD 【解析】由波的图像可以看出,a 波的周期是b 波的2倍,由f =1T可知b 波的频率是a 波频率的2倍.因为波速相等(同一介质),由波速公式v =λT可知a 波的波长等于b 波的2倍,故A 错误,B 正确;两列波相干的条件是频率必须相等,可知a 、b 两列波叠加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C 错误;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故D 正确.10.(多选)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S 1和S 2相距6 m ,它们在空间产生的干涉图样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振动加强的区域,虚线表示振动减弱的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波源的振动频率一定相同B .虚线一定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C .两列波的波长都是2 mD .两列波的波长都是1 m【答案】AC 【解析】因为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两波源的频率一定相同,A 正确;因为S 1和S 2相距6 m ,由干涉图样可得,两列波的波长都是2 m ,C 正确,D 错误;虚线是振动减弱区,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B 错误.11.(多选)(2021年广安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两列波叠加的示意图,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振幅频率完全相同,M 、N 、Q 为叠加区域的三个点,Q 为两个波谷相遇,M 为两个波峰相遇,N 点为波峰和波谷相遇,波的周期为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Q 点为振动加强点B .N 点始终静止不动C .经12周期,质点Q 传播到N 点 D .M 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T 2,此点振动减弱【答案】AB【解析】Q点是波谷和波谷叠加,为振动加强点,且始终振动加强,故A正确;N点为波峰与波谷叠加,因振幅相同,则位移总是为零,故B正确;质点不会随着波迁移而迁移,故C错误;M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此点振动仍加强,故D错误.故选AB.12.(2020年上海模拟)如图所示,S1、S2是位于水面的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振幅为A,P、M、N三点均位于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PM=MN.某时刻P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N恰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A.P、N两点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B.M点位移的最大值为2AC.P点的位移始终是2AD.N点为振动减弱点【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P、N两点均为振动加强点,又因为P点在波峰,N点在波谷,所以P、N两点相距半波长的奇数倍,A、D错误;P、N两点均为振动加强点,两点连线上的点也为振动加强点,所以M点位移的最大值为2A,B正确;P点在平衡位置做简谐振动,位移的最大值为2A,C错误.13.(2020年上海四区模拟)如图,S1、S2是振幅均为A的两个水波波源,某时刻它们形成的波峰和波谷分别由实线和虚线表示.则()A.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发生干涉B.a处质点振动始终减弱,b、c处质点振动始终加强C.此时a、b、c处各质点的位移是:x a=0,x b=-2A,x c=2AD.a、b、c处各质点随着水波飘向远处【答案】C【解析】图中两列波的波长不同;波速由介质决定,是相同的;根据v=λf 知,频率不同,两列波不会干涉,只是叠加,A错误;两列波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所以振动不是始终加强或减弱的,B错误;波叠加时,各个质点的位移等于各个波单独传播时引起位移的矢量和,故x a=A-A=0,x b=-A-A=-2A,x c=A+A=2A,C正确;波传播时,各个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D错误.14.两个不等幅的脉冲波在均匀介质中均以1.0 m/s 的速率沿同一直线相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图中小方格的边长为0.1 m,则以下不同时刻,波形不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当t=0.3 s时,出现A图的波形,这时由s=v t=0.3 m可知,两波正好刚相遇,故A正确,同理B与D也正确,C错误.15.(多选)(2020年大连校级期中)图甲为一列横波在t=0时的波动图像,图乙为该波中x=2 m处质点P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0.25 Hz B.若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尺寸一定比4 m大很多C.再过0.5 s,P点的动能最大D.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答案】CD【解析】由图乙可知该波的频率为1 Hz,由波的干涉条件可知A错误;由图甲可知该波的波长λ=4 m,故B错误;再过0.5 s P点处于平衡位置动能最大,C正确;由甲、乙图像可知D正确.16.(多选)如图所示两列同频率相干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 cm(且在图中所示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为2 m/s,波长为0.4 m,E点为BD连线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C两点都是振动减弱点B.振动加强的点只有B、E、DC.直线BD上的所有点都是振动加强点D .B 、D 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4 cm【答案】AC 【解析】A 、C 两点是振动减弱点,A 正确;直线BD 上的所有点都是振动加强点,B 错误,C 正确;B 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D 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所以B 、D 两点该时刻竖直高度相差8 cm ,D 错误.17.(多选)(2020年苏州第一中学期中)如图所示,S 1、S 2是弦线两端的两个波源,它们的振动周期都为T ,振幅都为A .某时刻S 1发出的波恰好传到C ,S 2发出的波恰好传到A ,且S 1C =S 2A ,图中只画出了此时刻两列波在AC 之间部分的叠加波形,S 1、A 间和S 2、C 间波形没有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C 三点都是振动减弱点B .A 、C 是振动减弱点,B 是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2AC .再经过T 4,AC 间的波形是一条直线 D .再经过T 4,AC 间的波形仍为图示波形 【答案】AC 【解析】由图看出,两列波同时开始传播,由波形可知,S 1开始振动方向向下,S 2开始振动方向向上,所以根据叠加原理可知,图中A 、B 、C 三点都是振动减弱点,振幅都为零,故A 正确,B 错误;画出再经过T 4后,两列波单独传播时的波形,如下图.可知,AC 间合振动的位移都是零,叠加后AC 间的波形是一条直线,故C 正确,D 错误.18.如图所示,S 是水面波的波源,x 、y 是挡板,S 1、S 2是两个狭缝(SS 1=SS 2,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得多),试回答以下问题:(1)若闭上S 1,只打开S 2会看到什么现象?(2)若S 1、S 2都打开,会发生什么现象?(3)图中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波峰和波谷,那么在A 、B 、C 、D 各点中,哪些点向上振动最强,哪些点向下振动最强,哪些点振动最弱?【答案】见解析 【解析】(1)只打开S 2时,波源S 产生的波传播到狭缝S 2时,由于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于是水面波在狭缝S 2处发生衍射现象,水面波以狭缝S 2处为波源向挡板另一侧传播开来.(2)由于SS 1=SS 2,从波源发出的水波传播到S 1、S 2处时它们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当S 1、S 2都打开时产生相干波,它们在空间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一些地方振动加强,一些地方振动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隔开,发生稳定的干涉.(3)质点D 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是该时刻向上振动最强点,质点B 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是该时刻向下振动最强点,质点A 、C 是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这两点振动最弱.加强和减弱是指质点的剧烈程度,或者说是振幅大小的差异,加强点的振幅大,减弱点振幅小,但它们的位移是随时间变化的,某一时刻加强点的位移完全可以小于减弱点的位移,当然也可以为零.19.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频率是5 Hz ,水波在水槽中的传播速度为0.05 m/s ,为观察到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 应为多少?【答案】小于1 cm 【解析】在水槽中激发的水波波长为λ=v f =0.055m =0.01 m =1 cm.要求在小孔后产生显著的衍射现象,应取小孔的尺寸小于波长.20.如图所示,相邻实线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试大致画出波通过孔A 和B 以及遇到障碍物C 和D 之后的传播情况.【答案】见解析 【解析】由题图可知,孔A 和障碍物D 跟波长相差不多,因此,从孔A 传出的波和遇障碍物D 之后的波均有明显的衍射现象;孔B 和障碍物C 跟波长相比相差较大,因此,从孔B 传出的波和遇障碍物C 之后的波无明显的衍射现象.在画通过孔A 的衍射波时要强调画出的同心半圆都是以孔A 为圆心的;遇障碍物D 之后波的传播并没有受影响;而从孔B 传出的波和遇障碍物C 之后的波只沿直线传播.所以从孔A 、B 传出的波和遇障碍物C 、D 之后的波如图所示.B 组·能力提升21.(多选)如图所示,图中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线,则()A.2与1的波长、频率、波速都相等B.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C.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D.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答案】AD【解析】波1、2都在介质a中传播,故1、2的频率、波速、波长均相等,A正确,B错误;波1、3是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波速不同,但波源没变,因而频率相等,由λ=v得波长不同,故C错误,D正确.f22.(多选)如图所示,一小型渔港的防波堤两端MN相距约60 m,在防波堤后A、B两处有两个小船进港躲避风浪.某次海啸引起的波浪沿垂直于防波堤的方向向防波堤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B.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C.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D.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答案】AD【解析】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影响是因为水波发生明显的衍射,波浪能传播到A、B处的结果,当障碍物或缝隙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的时候,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23.(多选)(2020年泰州期末)如图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A.水面波经过孔后波速不变B.水面波经过孔后波纹间距离可能变大C.若波源频率增大,衍射现象更明显D.如果将孔扩大,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答案】AD【解析】根据波速由介质来决定,可知水面波经过孔后波速不变,故A 正确;水面波通过孔后,波速、频率、波长不变,则挡板前后波纹间的距离相等,故B错知,波长减小,可能误;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因为波速不变,根据λ=vf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 错误;如果将孔AB扩大,孔的尺寸远大于波的波长,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正确.24.(多选)(2020年南阳月考)如图所示,S为水平面上振动的波源,M、N是水面上的两块挡板,其中N板可以移动,两板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图中A处没有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波源的振动频率减小,可以使A处的水振动起来B.使波源的振动频率增大,可以使A处的水振动起来C.移动N板使狭缝间距增大,可以使A处的水振动起来D.当A点振动后,挡板两边的波纹间距相等【答案】AD【解析】A处质点没有振动,说明水波没有衍射过去,原因是MN间的缝太宽或波长太小,因此若要使A处质点振动起来,可增大水波的波长,即波源的振动频率减小,或移动N板使狭缝间距减小,故A正确,B、C错误;当A点振动后,挡板两边的波振动频率相同,波速大小相等,由v=λf知波长相等,则波纹间距相等,故D正确.25.(多选)(2020年扬州中学期中)如图所示,一水平长绳上系着一个弹簧和小球组成的振动系统,小球振动的固有频率为2 Hz.现在长绳两端分别有一振源P、Q同时开始以相同振幅A上下振动一段时间,某时刻两个振源在绳上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两列波先后间隔一段时间经过弹簧振子所在位置,观察到小球先后出现了两次振动,小球第一次振动时起振方向向上,且振动并不显著,而小球第二次发生了显著的振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由振源P 产生的波先到达弹簧处B .由振源Q 产生的波先到达弹簧处C .两列波可能形成干涉D .由振源Q 产生的波的波速接近4 m/s【答案】AD 【解析】由“上下坡”法知P 振源起振方向向上,Q 振源起振方向向下,故先到达弹簧处的是P 波,故振源P 离振动系统较近,故A 正确,B 错误;干涉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等,由于两列波的频率不相等,故不会形成干涉,故C 错误;Q 晚到达弹簧振子所在位置,且小球产生了较强烈的振动,即共振,故Q 的振动频率接近2 Hz ,则周期为0.5 s ,波速v =4 m/s ,故D 正确.26.干涉型消声器能有效地消除低频噪声,发动机(正常工作期间)周期性排气噪声,就是一种典型的低频噪声.一台四缸四冲程发动机,当它以2 000 r/min 的转速运转时,其峰值频率在200 Hz 以下的噪声较大.所以常用干涉型消声器来消除这类低速转动发动机所发出的低频噪声,一台带有干涉消声器的柴油发动机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10 dB 以上,干涉型消声器以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消声效果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下图是其结构原理图,试分析其工作原理.【答案】见解析 【解析】设一列波长为λ的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入射波到达a 处时,分成两束相干波,它们分别通过r 1和r 2,再到b 处相遇.若Δr =r 1-r 2恰好等于声波半波长λ2的奇数倍,即Δr =(2k +1)λ2时,声波的振幅A =0.这就是说该频率的声波被削弱.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27.渔船常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远处鱼群的方位.已知某超声波频率为1.0×105 Hz ,某时刻该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波动图像如图所示.(1)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画出x =7.5×10-3 m 处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至少一个周期).(2)现测得超声波信号从渔船到鱼群往返一次所用时间为4 s ,求鱼群与渔船间的距离(忽略船和鱼群的运动).【答案】(1)见解析(2)3 000 m【解析】(1)如图所示.(2)由波形图读出波长λ=15×10-3 m,由波速公式得v=fλ,①鱼群与渔船的距离为x=1v t,②2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x=3 000 m.。
动态平衡及临界、极值问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两根细绳AO和BO连接于O点,O点的下方用细绳CO悬挂一花盆并处于静止状态。
在保持O点位置不动的情况下,调整细绳BO的长度使悬点B在竖直墙壁上向上移动,此过程中绳AO受到的拉力(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解析】选B。
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由图可知,当BO绳拉力逆时针转动过程中,绳AO受到的拉力一直减小。
【解题指南】三角形图解法适用于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有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通常为重力,也可以是其他力),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化,第三个力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的问题。
2.如图,小球用细绳系住,绳另一端固定于O 点。
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拉直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 )A.N逐渐减小,T逐渐增大B.N逐渐减小,T逐渐减小C.N逐渐增大,T先增大后减小D.N逐渐增大,T先减小后增大【解析】选D。
先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拉力组成—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由于重力不变、支持力N方向不变,斜面向左移动的过程中,拉力T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减小,当β=θ时,拉力T和支持力N垂直,此时细绳的拉力T最小,由图可知,随β的减小,斜面的支持力N不断增大,T先减小后增大。
3.(金榜原创题)如图,一物体通过细绳悬挂于O点,用作用于A点的水平外力F1缓慢拉动细绳,在θ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外力F1和细绳OA的拉力F2的变化规律是( )A.F1不变,F2变小B.F1和F2都变大C.F1变小、F2变大D.F1变大、F2变小【解析】选B。
A点的受力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得F2=mgcos θ,F1=mg tan θθ增大,则F1增大,F2增大,故选B。
4.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且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B.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解析】选B。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汇总及练习题1.力的本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力这一概念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B、弹簧秤与天平都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工具C、只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必然发生改变D、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有它的施力物体2.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C.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D.从空中降落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4. 游泳运动员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 B.运动员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C.水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2.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
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
练习:1.下列各图中反映力的作用效果是用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2.如图4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
当两个力 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1=F2,但是当他们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或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点时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一、选择题1.某同学参加“筷子夹玻璃珠”游戏。
如图所示,夹起玻璃珠后,左侧筷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为锐角,右侧筷子竖直,且两筷子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保持玻璃珠静止,忽略筷子与玻璃珠间的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合力比重力大B .筷子对玻璃珠的作用力是由于玻璃珠的形变产生的C .右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弹力一定比玻璃珠的重力大D .左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弹力一定比玻璃珠的重力大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木箱,小明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上的力F 拉木箱,使其向右运动,已知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关于摩擦力f 的表达式一定正确的是( )A .cos f F θ=B .f =μmgC . ()sin f mg F μθ=-D . sin f F μθ=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块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物块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力,大小为m gsin θB .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0C .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μmg cos θD .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mg sin θ4.a 、b 、c 为三个质量相同的木块、叠放于水平桌面上。
水平恒力F 作用于木块b ,三木块以共同速度v 沿水平桌面匀速移动,如图所示,则在运动过程中( )A .b 作用于a 的静摩擦力为零B .b 作用于a 的静摩擦力为3FC .b 作用于c 的静摩擦力为23FD .c 作用于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3F5.如图a 所示,质量为m 的半球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平板上,当θ从0缓慢增大到90︒的过程中,半球体所受摩擦力f F 与θ的关系如图b 所示,已知半球体始终没有脱离平板,半球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3,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O q 段图像可能是直线B .π~2q 段图像可能是直线 C .π4q =D .2mgp =6.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但静止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B .静止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但运动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C .正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D .摩擦力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也可能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7.如图所示,斜面上有一与斜面垂直的固定挡板,挡板与14圆柱体A 之间夹有圆柱体B ,A 、B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下处于静止,现力F 缓慢沿斜面向上推A ,使A 沿斜面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在此过程中圆柱体B 对A 的压力1N 和对挡板的压力2N 大小怎样变化(所有接触面均光滑)( )A .1N 变小、2N 变小B .1N 变大、2N 变大C .1N 变大、2N 变小D .1N 变小、2N 变大8.下列关于常见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施力物体,后又受力物体 B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C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因为电灯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D .由F kx =可知,劲度系数k 与弹力F 成正比9.日常生带中小巧美观的冰箱贴使用广泛,一个磁性冰箱贴贴在冰箱的竖直表面上静止不动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箱贴受到的磁力大于受到的弹力 B .冰箱贴受到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 .冰箱贴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其中三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冰箱D .冰箱贴受到的弹力是由于冰箱贴发生形变之后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10.某同学要调换座位,用斜向上的拉力F 拖动桌子,已知桌子的总质量为10kg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210m/s g =,桌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3μ=,不计空气阻力,F 的最小值是( ) A .100NB .10033N C .50ND .503N11.如图所示,吊车用两根等长的绳子OA 和OB 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铁板匀速吊离地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根绳子对铁板的拉力和铁板的重力不是共点力B .绳越长,两根绳对铁板拉力的合力越小C .两根绳子对铁板拉力的合力竖直向上D .绳越长,每根绳对铁板拉力越大12.关于共点力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分力的合力一定比每个分力都大B.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越小,合力越大C.两个力合成,其中一个力增大,另外一个力不变,合力一定增大D.现有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9N,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小值为1N二、填空题13.将一个大小为10N的水平力分解成两个力,其中一个分力F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30°,欲使另一个分力F2最小,则两个分力F1和F2大小分别是______N和______N。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钢球,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用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挡住,处于静止状态。
各个接触面均光滑,重力加速度为g,则挡板从该位置缓慢放平的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和球对斜面的压力()A.球对挡板的压力增大,球对斜面的压力增大B.球对挡板的压力减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减小C.球对挡板的压力增大,球对斜面的压力减小D.球对挡板的压力减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增大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则它们之间一定有摩擦力D.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则它们之间一定有摩擦力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A.物块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力,大小为m gsinθB.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0C.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μmg cosθD.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mg sinθ4.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错误的说法是()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B.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5.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之间有质量均为m的四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 的水平压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设所有接触面均粗糙,则第三块砖对第二块砖的摩擦力大小为()A.0B.mgC.μFD.2mg6.如图所示,物a和物b表面均光滑,都处于静止状态(图A、图B中两个接触面相互垂直),则下图中物a受到弹力最多的是()A.B.C.D.7.物体在四个共点力F1、F2、F3、F4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F1=5N。
若将F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60 ,求此时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A.0N B.5N C.52N D.10N8.下列选项中,物体A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A.B. C.D.9.如图,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与水平面夹角为θ,物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
一、选择题1.某同学参加“筷子夹玻璃珠”游戏。
如图所示,夹起玻璃珠后,左侧筷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为锐角,右侧筷子竖直,且两筷子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保持玻璃珠静止,忽略筷子与玻璃珠间的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合力比重力大B.筷子对玻璃珠的作用力是由于玻璃珠的形变产生的C.右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弹力一定比玻璃珠的重力大D.左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弹力一定比玻璃珠的重力大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A可能只受到二个力的作用B.物体A可能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物体A一定受到了四个力的作用D.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 sinθ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借助放满书籍的整理箱做摩擦力探究实验,发现随着水平拉力的增大,静止的整理箱开始运动,箱子运动后,发现拉动箱子反而比刚拉动时省力,若假设小明施加的水平拉力随时间均匀增加,则下列能正确反映整理箱所受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A.B.C.D .4.用一个力代替几个力,使它们的作用效果相同,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 .控制变量法B .比值定义法C .类比法D .等效替代法5.下列关于物体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球 B .物体重力大小与其质量无关 C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身上D .某物体在同一位置时,所受重力与静止还是运动无关,重力大小是相同的6.如图a 所示,质量为m 的半球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平板上,当θ从0缓慢增大到90︒的过程中,半球体所受摩擦力f F 与θ的关系如图b 所示,已知半球体始终没有脱离平板,半球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3,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O q 段图像可能是直线B .π~2q 段图像可能是直线 C .π4q =D .2mgp =7.如图所示为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 随两分力的夹角θ变化的图象,则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可能为( )A.1N和4N B.2N和3N C.1N和5N D.2N和4N8.下列关于常见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施力物体,后又受力物体B.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C.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因为电灯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可知,劲度系数k与弹力F成正比D.由F kx9.物体在四个共点力F1、F2、F3、F4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F1=5N。
相互作用检测一、单选题1.关于力的描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作某力的图示时,若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线段的长度就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B. 描述力只要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了C. 两力相同指两力大小相等即可D. 两力相同指两力的大小方向施力物体受力物体都相同,实质上指的同一个力2.下列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摩擦力的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B. 桌面上的书本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弹性形变形成的C. 动摩擦因数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D.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3.2018年初,浙江气温低,冰冻现象严重。
一小猫在爬一结冰的小山坡时,虽拼命攀爬,但由于打滑,其相对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在这一过程中,小猫受到的力有()A. 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B. 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C. 重力、支持力、攀爬力、静摩擦力D. 重力、支持力、攀爬力、滑动摩擦力4.一个弹簧原长为5cm,受10N拉力时总长为7cm,则受20N拉力时总长为(已知当拉力撤销时弹簧都能恢复原长)A. 9cmB. 10cmC. 12cmD. 14cm5.如图所示,一倾斜粗糙木板上放一个物体,当木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时,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A. 支持力变大B. 摩擦力变小C. 合外力恒为零D. 合外力变小6.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将一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
设物体受到墙的支持力为N,摩擦力为f,那么当F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增大,f不变B. N增大,f增大C. N增大,f减小D. N不变,f不变7.下列哪组力作用在物体上,有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A. 3N,4N,8NB. 7N,9N,1NC. 4N,7N,8ND. 3N,5N,1N8.如图所示,某同学用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的力F拉一个箱子,使箱子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 力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为B. 力F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为C. 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D. 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9.如图所示,用细绳系住小球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球对绳的拉力T和对斜面的压力N将:A. T逐渐增大,N逐渐减小B. T逐渐减小,N逐渐增大C. T先增大后减小,N逐渐减小D. T先减小后增大,N逐渐减小10.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 已知绳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º和60º,则ac和bc绳中的拉力分别为()A. mg,mgB. ,C. 2mg,mgD. mg,5mg二、多选题11.如图所示,光滑的大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上,圆心为O点,P为环上最高点,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P点,另一端拴接一个套在大环上的小球,小球静止在图示位置平衡,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A. 大圆环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一定沿向OQ指向外B. 小球所受弹簧的弹力等于重力C. 小球所受大圆环的支持力等于重力D. 小球所受弹簧的弹力等于倍重力12.如图所示,物体M被放在粗糙的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外力F推物体M,而物体仍保持静止时,则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 物体受的静摩擦力变大B. 物体受的静摩擦力不变C. 物体受的静摩擦力变小D. 物体受的斜面支持力变大13.下列关于分力和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B. 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相同C. 合力总是大于分力D. 合力F的大小随分力、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合力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分力三、实验题探究题14.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时应()_________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3)下面是该实验中的两个实验步骤:A.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与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记下细绳的方向。
物理必修Ⅰ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二、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标准的另一个物体。
1. 参考系是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物体相对参考系是否发生位置变化来判断运动或静止。
2.同一运动,选取不同参考系,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比较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参考系才有意义。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 方便原则(可任意选择参考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三、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作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叫指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1. 质点只是理想化模型2. 可看做质点的条件:⑴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可代替整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平动时;⑵不是研究物体自转或物体上某部分运动情况时;⑶研究物体运动的轨迹,路径或运动规律时;⑷物体的大小、形状时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小,可以忽略时。
□《三维》P4 巧用2,闯关1、2、5、9。
第二节时间位移四、时间:在时间轴用线段表示,与物理过程相对应,两时刻间的间隔;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与物理状态相对应,某一瞬间。
区分:“多少秒内,多少秒”指的是时间;“多少秒末、初、时”指的是时刻。
□《三维》P7 图1-2-1,P8巧用1,闯关1、3、8。
五、路程:标量,表示运动物体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位移:矢量,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长度为位移大小,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路程大于等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相等。
矢量,有大小,方向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的物理量。
□《三维》P7 表格4 。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六、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常用工具。
电磁打点计时器:6V交变电流,振针周期性振动t=0.02s,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20V交变电流,放电针周期性放电t=0.02s 。
□《三维》P10~11问题探究二,工作原理。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3.6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重点: 牛顿第三定律学习难点: 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主要内容: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发生的1.大量实验事实表明,自然界中一切力的现象,总是表现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甲物体施给乙物体一个力的同时,甲物体也受到乙物体施给的一个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①把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的一个叫做作用力(或反作用力),另个就叫做反作用力(或作用力)。
习惯上,常把研究对象受到的力称为作用力,而把研究对象对其他施力物体所施加的力称为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发生的,切莫以为“作用力在先,反作用力在后”(可以用自已的双手对掌体会之)。
用脚踢足球,有人说:“只有把脚对球的力叫作用力,球对脚的力叫反作用力才行,因为前者是主动力,后者是被动力,主动力在先,被动力在后”。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主动力与被动力只能说明引起相互作用的原因,并不意味着相互作用有先后之分.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作用力)F=- F′(反作用力),式中的“一”号表示方向相反。
3.重要意义①牛顿第三定律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一个重要侧面,是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重要补充,定量地反映出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力所遵循的规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粤教版必修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什么情况下系统机械能守恒,内力对系统的动量改变是否起作用。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对实际现象的分析,定性地讨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性质是相同的,同时发生的;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学生分析】从学生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在初中已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知识,对定律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而又较片面。
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
从学生年龄特征来看:作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强,有参与意识。
因此可以通过直观的物理实验和生动的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2、让学生体验生活处处存在物理。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法学法】实验法(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法,类比法。
【教学仪器】两辆带磁铁的小车,一个打气筒,气球若干,分组实验用的弹簧秤若干个。
【教学程序】一、课程导入师:我们初中都知道,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实验)把1和2两个气球放在手上相互挤压,两个气球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生:两个气球都发生了形变,说明1受到2的弹力,同时2也受到1的反作用力。
两个力都属于弹力。
现在我们根据这个规律一起来看两个视频。
然后回答问题。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静置于足够长的木板AB的上表面,木板由水平位置绕固定的B端顺时针缓慢转动,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倾角θ=37︒时,物块开始下滑。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sin37︒=0.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B.随着倾角θ的增大,木板对物块的支持力逐渐减小C.当倾角θ=30︒时,木板对物块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12 mgD.当倾角θ=45︒时,木板对物块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22mg2.用一个力代替几个力,使它们的作用效果相同,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B.比值定义法C.类比法D.等效替代法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静止放置着一把茶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茶壶共受到重力、桌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B.桌面对茶壶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C.茶壶对桌面的压力与茶壶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面对茶壶的支持力与茶壶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4.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是()A.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B.OB C.OC D.OA 5.如图所示,图中的物体A均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弹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中地面是光滑水平的,A 与B 间存在弹力B .图乙中两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β,A 对两斜面均有压力的作用C .图丙中A 不会受到斜面B 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D .图丁中A 受到斜面B 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6.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
质量为m 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一根细线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手拉住。
现拉动细线,使小球沿圆环缓慢上移,在移动过程中手对线的拉力F 和环对小球的弹力N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F 减小,N 不变B .F 不变,N 减小C .F 不变,N 增大D .F 增大,N 减小7.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B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外D .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8.如图所示,用筷子夹质量为m 的小球,筷子与小球球心均在竖直平面内,筷子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此时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为0,则小球与筷子间的弹力为( )A .2sin mg θB .sin mg θC .2cos θmgD .cos mg θ9.如图,一个大小为60N 的力F 分解为两个分力,其中一个分力1F 与F 垂直,大小等于80N ,那么另一个分力的大小是( )A.140N B.100N C.60N D.20N10.如图,一个小球用两根轻绳挂于细杆上,球静止,绳①倾斜,绳②恰竖直,则小球所受的作用力个数()A.一定是两个B.一定是三个C.可能是四个D.可能是两个,也可能是三个11.如图所示,山坡上两相邻高压线塔A、B之间架有匀质粗导线,平衡时导线呈弧形下垂,最低点在C处,已知弧BC的长度是AC的3倍,右塔A处导线切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则A处与B处导线张力之比为()60A.1:2 B.1:3C.3:1 D.2:112.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能轻松地单手撑在凳子上,如图所示,前臂是竖直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凳子的压力就是人的重力B.人体重心一定在前臂所在直线方向上C.人受到凳子面的支持力是手掌形变产生的D.人对凳子的压力和地面对凳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填空题13.三根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为______。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一学校物理项目学习小组研究悬索桥的受力特点,实际的悬索桥在工程上是复杂的,他们进行了合理简化,悬索桥的简化模型如下:吊桥六对钢杆悬吊,六对钢杆在桥面上分列两排,其上端挂在两根钢缆上,如图为其一侧面图。
已知图中相邻两钢杆间距离为9m,靠桥面中心的钢杆长度为2m(即AA′=DD′=2m),BB′= EE′,CC′=PP′,又已知两端钢缆CM、PN与水平方向成45°角,若钢杆钢缆自重不计,每根钢杆承受拉力相同,桥面总质量m,每根钢杆拉力均为T。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每根钢杆拉力大小为16mgB.每对钢缆AD中拉力大小为13mgC.每对钢缆CM中拉力大小为√22mgD.BB′的长度为6m答案:CA.桥面总质量m,每根钢杆拉力均为T,由平衡条件可得12T=mg解得T=mg 12故A错误;C.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可得2T MC sin45∘=mg 解得T MC=mg2sin45∘=√2mg2故C正确;B.对左边的悬索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T AD=T MC cos45∘=mg 2故B错误;D.对A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tanθ=16mgT AD=13由几何关系可得BB′=AA′+A′B′tanθ=(2+9×13)m=5m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将光滑的重球放在斜面上,被竖直的挡板挡住而静止,设球对斜面的压力为N1,对挡板的压力为N2,当挡板从竖直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A.N1变小,N2变大B.N1变大,N2变小C.N1变小,N2先变小后变大D.N1和N2都变小答案:C以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小球受到重力G、斜面的支持力N1′和挡板的支持力N2′,N1′与N1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N2′与N2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平衡条件得知,N1′和N2′的合力与重力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出多个位置N1′和N2′的合力,如图,由图看出,N1′逐渐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当N1′和N2′垂直时,N2′最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N1逐渐减小,N2先变小后变大,故C正确,ABD错误。
实蹲市安分阳光实验学校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B.物体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是地球对物体的支持力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时相,有时不相D.作用力反作用力不一同时变化2.人走路时,人和地球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有( )A.一对 B.二对C.三对 D.四对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起重机用钢索加速吊起货物时,钢索对货物的力大于货物对钢索的力B.子弹能射入木块,是因为子弹对木块的力大于木块对子弹的阻力C .大人与小孩相撞时,大人对小孩的撞击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撞击力D.将图钉插入木板,图钉对木板的力和木板对图钉的阻力是相的4.一物体静止于斜面上,如图K361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图K361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5.甲、乙二人进行拔河比赛,绳子对甲、乙的拉力分别为F1、F2,绳子受到合力为F.比赛中绳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最终甲获胜,绳子重不计,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1>F2,F=F1+F2B.F1>F2,F=F1-F2C.F1=F2,F=2F1D.F1=F2,F=0二、双项选择题6.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的力B.拉拖车的力于拖车拉的力C.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D .拉拖车的力于拖车受到的阻力7.如果两个力彼此平衡,则它们( )A.必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必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不必是同种性质的力D .可以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可以不是8.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朝正向,反作用力一朝正西方向B.作用力朝正向,反作用力可能朝正北方向C.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也一是弹力D.作用力是绳子的拉力,反作用力则可以是重力9.如图K362所示,用绳把桶悬挂在天花板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362A.桶受到的重力和绳受到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桶受到的重力和桶受到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桶受到的重力和桶受到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桶受到绳的拉力和绳受到桶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三、非选择题10.甲、乙两队举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如果甲队对绳的拉力为F甲,地面对甲队的摩擦力为f甲;乙队对绳的拉力为F乙,地面对乙队的摩擦力为f乙,绳的质量不计,则有F甲________F乙,f甲________f乙.(填“>”“=”或“<”) 11.用绳悬挂一重物,当重物处于平衡状态时,重物所受重力的平衡力是____________,重力的反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当颈椎肥大压迫神经时,患者需要用颈部牵拉器牵拉颈部,以缓解神经压迫症状.如图K363所示为颈部牵拉器牵拉颈椎肥大患者颈部的示意图.图中牵拉细绳为跨过3个小滑轮的同一根绳子,牵拉绳分别为水竖直方向,牵拉物P的质量为3 kg,求牵拉器作用在患者头部的合力大小.(取g=10 N/kg)图K363答案1.A 解析: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的,故A正确;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故B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C、D错误.2.C 解析:人走路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这三个力的反作用力分别是人对地球的吸引力,人对地面的压力和人对地面的摩擦力,所以人走路时与地球间有三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D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主动施力和被动施力无关.本题选D.4.B 解析: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平衡力的特点可知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作用在斜面和物体上,因此它们是两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A错B对;物体的重力是地球施加的,它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地球上,故C错;对重力分解,其分力也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分解成作用在斜面上的压力是错误的,故D错.5.D 解析:由绳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绳子受平衡力,即甲、乙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又根据牛顿第三律,甲、乙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甲、乙的拉力是两对相互作用力,结合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性质,故综上可得选项D正确.6.BD 7.BC8.AC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不同物体,性质相同.9.BD 解析:桶受到的重力和绳受到的拉力只是大小相,二者既非平衡力,也非作用力与反作用力,A 错;桶受到的重力和绳对它的拉力大小相,方向相反,作用在桶上,是一对平衡力,B对,C错;绳对桶的拉力和桶对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对.10.=>11.绳的拉力重物对地球的吸引力12.解:对P物体受力分析,由二力平衡可得:牵拉细绳的拉力F=mg=3×10 N=30 N分析患者头部的受力如图D32所示,因此患者头部所受牵拉器的合力:F合=2F2+F2=5F=67.1 N.图D32。
一、单选题(选择题)1. 如图所示,OA、OB是竖直面内两根固定的光滑细杆,O、A、B位于同一圆周上,OB为圆的直径。
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两个滑环都从O点无初速释放,用t1、t2分别表B示滑环到达A、B所用的时间,则()A.B.C.D.无法比较t1、t2的大小2. 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A.上午8:00上第一节课对应时间间隔B.时钟指针所指的某一位置对应时间间隔C.前3s内与第3s内指的是同一段时间D.第2s指的是从第1s末到第2s末3. 物体从某一高处自由落下,落到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物体的速度为0,然后被弹簧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从A下落到B的过程中,受到弹簧的弹力不断减小B.物体从A下落到B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C.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受到弹簧的弹力不断减小D.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4. 如图为武直-20直升机,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10吨级通用直升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300千米/小时,作战半径大于400千米,实用升限6000米,最大起飞重量大于10吨,最大航程约800千米。
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0千米/小时”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B.“吨”、“米”均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C.武直-20减速下降过程中,飞行员处于失重状态D.武直-20匀速上升过程中,座椅对飞行员的支持力与飞行员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5. 如图所示,一本书用夹子夹住略微倾斜地挂在竖直墙上的钉子上(书与墙未接触),处于静止状态,则()A.夹子对书本的作用力垂直书本平面B.钉子受到书对它竖直向下的作用力C.夹子夹在书本不同的位置,书本受到的摩擦力相同D.书本对夹子的力与夹子对书本的力是一对平衡力6. 某商场中,一顾客乘扶梯上楼,与扶梯一起加速运动,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顾客受到2个力的作用B.顾客所受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C.顾客不受摩擦力作用D.顾客所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7. 2021年6月28日,杭海城际铁路建成通车,线路全长46.38公里,设12座车站(高架8座,地下4座),和杭州地铁1号线在余杭高铁站换乘,车辆采用4辆编组的B型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全程运行在30分钟左右。
高一物理高中物理粤教版旧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筒内壁上紧靠着一个物体一起运动,物体所受向心力是( )A.重力B.弹力C.静摩擦力D.滑动摩擦力【答案】B【解析】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指向圆心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向上的静摩擦力、指向圆心的支持力,如图其中重力G与静摩擦力f平衡,支持力N提供向心力故选B.思路分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力等于向心力,向心力可以由重力、弹力、摩擦力中的任意一种力来提供,也可以由几种力的合力提供,还可以由某一种力的分力提供;本题中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指向圆心,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向上的静摩擦力、指向圆心的支持力,合力等于支持力,提供向心力.试题点评:本题中要使静摩擦力与重力平衡,角速度要大于某一个临界值,即重力不能小于最大静摩擦力!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能量量子化就是指微观粒子的能量值只能是正整数的倍数B.量子化就是指不连续性,指物理量变化时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分立的值C.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不是普通的波,也不是实物粒子,而是一种特殊物质,它的特殊性表现在既具有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粒子的特点D.原子发光的光谱是一系列不连续亮线组成的线状光谱【答案】BCD【解析】能量量子化是指微观粒子的能量值只能是一个最小能量单位(普朗克常量)和能量子辐射的频率的乘积能量量子化是指微观粒子的能量值只能是一个最小能量单位(普朗克常量)和能量子辐射的频率的乘积。
A错;B对;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是波又是粒子,波是指概率波,粒子性是指光以光子的形式存在,两种特性同时存在,C对;原子光谱属于特征谱线,具有不连续的线状光谱,产生原理是原子跃迁时吸收或放出特定频率的光子,所以产生的光子也是某些特定频率的谱线。
D对。
故答案选BCD.【考点】考查对光的本质的认识和理解,点评: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但所谓的波是概率波,粒子性也不是和实物粒子一样的特征。
需要同学弄清楚。
【创新设计】2018-2018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一:3-6 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
(时间:60分钟)
知识点一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单选)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因此两力平衡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答案 C
2.(单选)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合力为零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C.人走路时,地对脚的力大于脚蹬地的力,所以人才往前走
D.一个物体静止地放在水平支持面上,则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能求合力,A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即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B对.脚蹬地的力和地对脚的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C错.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支持面,施力物体为静止物体.重力的受力物体为静止物体,施力物体为地球,压力与重力大小相等,但不是同一种力,D错.答案 B
3.
图3-6-2
(双选)“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中,两个力传感器同时连接到计算机上,把两个挂钩连接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3-6-2所示,试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哪些实验结论(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始终相等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牛顿第三定律不仅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也适用于运动的物体
解析从图象可知,两力的曲线以时间轴为对称轴,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故A、B正确,C错误,D项结论正确,但不能从实验现象得出,故正确选项为A、B.
答案AB
4.(双选)下面关于神州九号飞船与火箭上天的情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从而使火箭获得了向前的推力[
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
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飞船进入运动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仍然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析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的推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因而B、C选项错误,A选项;火箭运载飞船进入轨道之后,飞船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地球吸引飞船,飞船吸引地球,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D 选项正确.
答案AD
5.(双选)在图3-6-3中,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 ).
图3-6-3
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一定相等
D.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大人与小孩手拉手比力气时,无论是在相持阶段还是小孩被大人拉过来的过程中,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所以说法B、C正确,故选A、D.
答案AD
6.(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物体只对别的物体施力而本身不受力
B.牛顿第三定律对各种性质的力都适用
C.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做加速运动时,牛顿第三定律不适用
D.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时,牛顿第三定律也适用
解析只要有相互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就可以适用,不论力的性质如何、运动状态如何及是否接触.根据力的定义知只施力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答案BD
知识点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
7.(单选)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
物体和桌面受力情况如右图所示.对A选项,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F N与G作用于同一物体,因此F N和G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对B选项,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B错.
对C选项,因压力是弹力,而弹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故C错.
对D选项,由于支持力和压力是物体与桌面相互作用(挤压)而产生的,因此F N与F N′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错.
答案 A
图3-6-4
8.(单选)如图3-6-4所示,用轻绳L1和L2将A、B两重物悬挂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对A的拉力与L2对A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L2对B的拉力与B对L2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L2对A的拉力与L2对B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L2对A的拉力与A对L2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析L1对A的拉力为F1,L2对A的拉力为F2,有F1=F2+m A g;L2对B的拉力与B对L2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L2对A的拉力与L2对B的拉力是L2分别对A和B的作用力,没有直接关联;L2对A的拉力与A对L2的拉力是A与L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答案 D
9.
图3-6-5
(双选)如图3-6-5所示,P、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
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有( ).
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B.P所受的重力和P对Q的压力
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
D.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
解析P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Q对P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Q,它们是一对平
衡力;P对Q压力的施力物体是P,受力物体是Q,P所受的重力和P对Q的压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同,但不是同一个力;P对Q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P,受力物体是Q,而Q对P的支
持力的受力物体是P,施力物体是Q,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Q对桌面压力的施力物体是Q,
受力物体是桌面,而桌面对Q的支持力的受力物体是Q,施力物体是桌面,它们是一对相互
作用力.
答案CD
10.(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满足等大、反向、作用于同一直线上,且作用在________物体上,________进行力的合成运算;平衡力作用在________物体上,合力是________.
(2)在测力计的两端各拴一绳,两人都用100 N的力各拉绳的一端,这时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__,所受合力为____________.
解析测力计要测量的作用力总是两端同时受力,当测力计静止时显示的力大小为一端受力的大小,因为两端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合力为零.
答案(1)不同不能同一个零(2)100 N 0
[
11.(单选)如图3-6-6所示,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3-6-6
A.马拉车时,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才能前进
B.物体A静止在物体B上,A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10倍,所以A作用于B的力大于B 作用于A的力
C.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作用力
D.发射火箭时,燃料点燃后,喷出的气体给空气一个作用力,空气施加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
解析对A选项,只有当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时,车才能起动,但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故A错误,对B选项,A、B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与它们的质量无关,故B错误,对C选项,轮船之所以前进是因为螺旋桨旋转时给水一个向后的推力,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向前推力,从而推动轮船前进,故C正确.喷气式飞机之所以
能够前进(类同火箭前进)是因为喷气式飞机的机身(发动机的机壳)向后推动燃烧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燃烧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也向前推机身,从而使飞机克服阻力向前飞行,如果说成喷出的气体向后推空气,那么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应是空气向前推“喷出的气体”而不是推动火箭,故D错误.
答案 C
图3-6-7
(单选)如图3-6-7所示,用弹簧秤悬挂一个重G=10 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部分地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若弹簧秤的示数变为T′=6 N,则台秤的示数
( ).
A.保持不变
B.增加10 N
C.增加6 N
D.增加4 N[
解析解法一金属块浸入水中后,水对金属块产生浮力F.由弹簧秤的示数知,浮力的大小为:
F=G-T′=10 N-6 N=4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金属块对水施加一个反作用力F′,其大小F′=F=4 N.通过水和容器的传递,对台秤产生附加压力.所以,台秤的示数增加4 N.
解法二设容器的底面积为S,金属块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为F,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为G′=F,排开水的体积V′=G′/ρg,则水面上升的高度:h=V′/S =G′/ρgS,容器底增加的压力ΔF=ΔpS=ρghS=G′=F=4 N.所以,台秤的示数增加4 N.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