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内容的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教案标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应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计算器。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简单的乘法题目,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探究: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题目,如20×5、30×4等。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规律,发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 讲解:讲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如因数中间有0时,可以先将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相应数量的0。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将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相应数量的0。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题目,巩固计算方法。
5. 应用:让学生运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总价、计算人数等。
6. 总结:总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册上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题目。
2. 运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引言
在数学学习中,乘法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一些简单的乘法运算,学生们往往能够轻松地掌握。然而,当乘法中涉及到因数末尾有0的情况时,学生们可能
会遇到困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本文将介绍一
个针对这一主题的教学设计。
目标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 - 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特点; - 掌握
解决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问题的方法;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习题和问题。
教学过程
1. 引入因数末尾有0的概念(5分钟)
在引入乘法运算符和乘法表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在乘法中,结果末尾为0的情况是如何出现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展示一个简单的示例。通过这个问
题的引入,让学生们对于因数末尾有0这一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2. 讨论乘法末尾有0的条件(10分钟)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乘法中末尾有0的条件。教师可以提
出以下问题: - 当乘法中有0作为一个因数时,结果末尾会是0吗?为什么? - 当
乘法中只有非零个位数的数字作为因数时,结果末尾会是0吗?为什么?通过与
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末尾有0的条件,并对相关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3. 学习乘法末尾有0的运算规律(15分钟)
在这一部分,教师将向学生介绍乘法末尾有0的运算规律。教师可以使用具
体的示例进行解释,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其中的规律。例如,以10、100、1000等作为因数时,结果中0的个数和因数中0的个数有何关系?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在此部分,教师将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乘法末尾有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67-69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知识内容。本节课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况,也是计算的难点,学生计算时往往把积的书写位置对错,或是丢了末尾的0,所以本小节教材将这部分内容专门用两个例题来教学,安排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具体方法。
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推理、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一个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1)口算下列各题
0×9= 3×0= 5×0= 0×7= 0×7=9×0=
0×0=2+2+2+2= 7+7+7= 5+5+5+5= 9+9+9+9+9+9= 4+4+4= 3+3+3+3+3=
师生交流有0的运算的特点。
二、授新互动
1、师出示课件:(1)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解决一下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吧。
一罐奶粉206元,妈妈买3罐奶粉。(需要多少钱)?
(2)你想提一个什么问题呢?
(3)根据问题列算式(给学生时间自主列式)。
预设:206+206+206= 206×3=
说说为什么?
2.估算(1)我们先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
(2)你是怎么想的?
(3)你觉得准确数比600大,还是小呢?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一等奖说课稿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教材第53页例2和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
二、说学生
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说编排意图
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以本单元45页主题图中特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其用意与例1一样,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
2、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160×30第2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106×30。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第2题的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在前面的乘法学习中都已解决,所以教材有意留下空白,为学生独立解决这
第6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算理,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迁移的能力。
3. 让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引导法等
学法:自主探究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0×2= 20×6=
300×2= 400×6=
3000×2= 500×6=
(学生快速口算,教师可请学生轮流回答)
教师提问:这些算式笔算应该怎么计算呢?
预设: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将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 阅读并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例6)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科普丛书,每套28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师:读一读这道题,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科普丛书,每套280元。要求的问题是“一共花了多少钱”。
师:怎样列式呢?
预设:求一共花了多少钱,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80×3或3×280。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个因数末尾有0乘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个因数末尾有0乘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个因数末尾有0乘法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个因数末尾有0乘法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与以前学习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难点是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简便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以旧知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旧知有效迁移。
在教学例6时,引导学生借助笔算乘法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与以前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是一样的,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进行有效迁移。
2.加强比较,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
本节课在展示交流的环节中注重突出两种方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虽然两种方法竖式的写法不同,但结果相同。同时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二种方法的算理,加深对简便算法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1.出示口算题并计算。
30×3400×250×63000×2
2.引导学生观察口算题,说说发现了什么。
(其中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另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
就至少有几个0)
3.学生交流口算方法并总结: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上几个0。
小学三年级数学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明白得算理的基础上,把握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能进行简算.
2.运用知识的迁移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运用观看、比较、讨论、归纳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进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在运算中如何样简便就如何样算的良好学习适应.
教学重点
把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简算.
教学难点
明白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运算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3604 26003
观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一个因数末尾都有0.)
师:我们在第五册学过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能够用简便算法进行运算.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同时进行口算练习.
2.口算:
950 1330 2320 2330 243
8601940 4210 1305 174
2501160 2240 1208 3602
订正时,学生讲述简算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个因数末尾有0,能够先乘0前面的数,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如:3602看做36乘以2,得72,在后面加一个0确实是72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36024
(1)板书算式.观看:例5和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另一个因数是两位数.
相同点:一个因数末尾都有0.
板书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激发欲望,尝试练习.
我们已学会一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不能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中呢?大伙儿试试看.
教师巡视,并出示不同竖式.(估量可能显现的情形如下)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这类乘法运算,并能够根据运算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感知这类乘法运算的特点和难点。
例如:
(1) 20× 3= 60;
(2) 25× 4= 100;
(3) 50× 6= 300;
(4) 12× 70= 840;
(5) 40× 60= 2400。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这类乘法运算,引出课题。
2. 探究新知
(1)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因数末尾有0的除法运算方法,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到乘法运算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
方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将其中的几个因数末尾的0移到结果后面。例如,在算式(1)中,先把2× 3=6,再把其中2末尾的0移到结果60的末尾。
(2)探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思考,总结出这类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先把所有的因数都乘同一个数(一般为整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例如,在算式(5)中,可以先将所有因数都乘4,再将所得的积相加,得到结果2400。
第一篇:《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用简便方法计算时要把因数末尾的0写在乘积的末尾。
教具、学具: 展示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60×3=14×2=
600×3=140×2=
6000×3=1400×2=
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反思:在教学例题的第二种方法时学生一下子不能接受,所以感觉这里铺垫时要强化补充这块知识,让学生说说比如:24个十就是240;反过来240就是24个十;280就是()个十,5700就是()个百。]
二、新课探究
1、情景谈话。结合插图,让学生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了解学生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增长见识。
2、教学例7。
(1)幻灯,看懂图上说了什么?
(2)你能编问题吗?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3)你能列式吗?280×3,为什么这样列式?
(4)估算:280×3≈900(元)[说明:上课时漏掉了,忘记让学生估算了。]
(5)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
案
一、知识点概述
本章介绍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概念与方法。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
2.能够运用九九乘法表,正确乘法运算;
3.能够运用加法和乘法交换律,解决有多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掌握利用九九乘法表计算;
2.通过练习,能够准确地进行有多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
2.利用九九乘法表进行计算;
3.运用加法和乘法交换律,解决有多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 教学难点
1.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有多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算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
1. 教学内容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
2.利用九九乘法表进行计算;
3.运用加法和乘法交换律,解决有多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几个乘法例子,如2×5、3×60、4×100,引导学生发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数的规律;
2.在黑板上写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如2×10、3×50、4×20、5×40、6×90等;
3.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数,答案中间或末尾
也有0”。
(2)乘法计算
1.利用九九乘法表计算,如5×50、7×80等;
2.计算会有很多的重复,引导学生利用加法和乘法交换律,例如:计算3×60、4×40、6×70,先将每个乘数中的因数10提取出来,即3×6×10、4×4×10、
《一个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本84页例6、86页例7。
2.教材分析:
《一个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属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学生在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要连续进位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把它安排在独立的一段,旨在让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能正确笔算;在探索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合理估算和笔算,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
二、说学生;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一个难点,在本单元的前几个例题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及笔算乘法,学生已经能够较准确、熟练的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理解其算理。在知识上,学生已经有了算理与基本算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掌握有关0的乘法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的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关键有两点,一是“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二是要让学生掌握简便算法,并在计算时胆大心细。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经历和探索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末尾有0)》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复习:口算
20×3 12×4 200×3 120×4 20XX×3 1200×4
师:观察每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师: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二、展开
出示例题:280×3
提问: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师: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第二个因数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但要注意,用简便方法计算时,第一个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2500×3
三、巩固
1. 书本P86的“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质疑讨论:1500×4 = 600,对吗?
3. 小猫钓鱼。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
250
×3=
×6=
×7=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