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教版八上物理5.3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766.00 KB
- 文档页数:15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对光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凸透镜成像与平面镜成像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从实验中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3.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例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等实验器材。
2.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与平面镜成像的异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并进行讲解。
5.拓展(5分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这些现象。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材主要从物距和像距的角度,介绍了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当物距u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小于v小于f;2. 当物距u等于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等于2f;3. 当物距u在f到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大于2f;4. 当物距u小于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测量工具。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投影仪、放大镜等,引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理论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照相机、望远镜等,引导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凸透镜成像有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u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 < v < f2. u = 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 = 2f3. 2f > u >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 2f4. u <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10cm,凸透镜的焦距是5cm,求成像情况。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
(2)了解实像和虚像。
2.科学思维:通过观看投影仪、放大镜,了解投影仪、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
3.科学探究:通过自制模型照相机,了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科学态度与责任:(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两个能套在一起的纸筒、半透镜的纸、凸透镜(焦距为5~10cm)。
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照相机能留下美好的瞬间记忆;利用投影仪,可以看到放大的图像;利用放大镜,可以将细小的物体放大。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是什么透镜?其镜头成像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声音的产生照相机,你会发现所有的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
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手机可以照相,你会发现能照相的的手机反面都有一个镜头。
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照相机原理:凸透镜成像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特点:物距>像距,像是倒立、缩小的。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
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
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技术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想想做做自制微型照相机用硬纸板做成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如图。
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的薄膜。
这样就做成了微型照相机。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 观点.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4.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课程重点(内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考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具——光具座(全套) ★过程★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以下内容;1.照相机的原理u >2f f <v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的原理f <u <2f u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的原理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 ★板书设计★反思:§5.3(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课★课程重点(内容)1、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 有关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习题 ★考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具—— ★过程复习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例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由左相右依次放置 蜡烛 、 凸透镜 和 光屏 ,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间,应调整 凸透镜 和 光屏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 烛焰 大致在同一高度。
例2、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分别放在图中A 、B 、C 、D 、E 处,并调整光屏的位置,则:1.把蜡烛放在 A 点,屏上像最小;2.把蜡烛放在 D 点,屏上像最大;3.把蜡烛放在 E 点,屏上不出现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实验观察、问题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等知识,对光学成像有一定的认识。
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问题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4.练习巩固: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镜观察物体,引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问学生:你们观察过凸透镜成像吗?它是如何成像的?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视频,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距、像距、成像大小之间的关系,并记录实验数据。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