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平原小麦玉米一体化均衡增产技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9.48 KB
- 文档页数:2
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平原为例大纲要求:结合黄淮海平原等区域的实例,了解农业低产区存在的缘故。
了解综合治理农业低产区的要紧方法和成就。
重点:1.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背景。
2.阻碍本区农业进展的“旱涝、盐碱、风沙”三大障碍及其成因。
3.人类活动对本区的阻碍。
4.治理中、低产田的意义、方法。
难点:1.把握学习方法。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是一个案例,要用案例学会学习类似的知识的方法。
2.综合性强。
本单元作为案例,涉及国土整治的方方面面,综合性专门强。
3.分析方法的把握。
疑点:1.中低产田的分布在明白得上一定不能局限于黄淮海平原,我国中低产田的分布专门广泛。
2.中、低产田形成的自然缘故是什么。
3.旱涝、盐碱、风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本单元知识与相关单元知识的关系:本单元是对第一单元区域差异的呼应,而黄淮海平原的范畴、地势、气候都与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相联系,成因上与高中一年级地理的地质作用中内外力作用相联系。
知识结构如下:学习本单元,第一要把握黄淮海平原的范畴、地势,对黄淮海平原的地势要明白得其具有的宏观上平坦、微观上起伏不平的特点。
要突出黄淮海平原的洼地,是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理背景和基础。
应该结合地图,针对黄淮海平原的地貌形状、结构、形成等内容,结合当地的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共同特点及相互作用,明白得当地中低产田的形成缘故及其分布地区,通过有关图表的阅读,分析了解黄淮海平原地区农业进展的限制性因素,为中、低产田的中治理提供条件,中低产田形成的思路要明确:华北平原——地势低洼,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变率大——产生旱涝、盐碱、风沙地,进而造成中低产田集中。
学习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湿以地理背景为基础,从实际动身,抓住中低产田形成的要紧矛盾,采纳因地制宜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是找出不同地区农业进展的限制性因素,通过图表综合分析,能够总结出治理的思路有两条:1.抓住要紧矛盾进行治理,2.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04.007小麦和玉米均是山东省单县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
推广应用小麦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不仅可解决两者争地的问题,而且能够达到双丰收的目的,保障粮食安全稳定。
基于此,本文以菏泽单县为例,首先分析了小麦玉米套种技术优势,其次着重对小麦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展开了深入探析。
单县是农业大县,小麦和玉米是当地主导农作物,保证小麦玉米安全丰产意义重大。
传统栽培模式下,小麦和玉米争地的问题突出,并且农作物的产量、品质不理想,影响粮食安全稳定性。
为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推广应用小麦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单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隅、鲁豫皖苏四省结合部,位于东经115°48′-116°24′和北纬34°34′-34°56′之间,总面积1702km2。
单县是沟通中原和华东的要道,济商公路、定砀公路、菏徐公路、单虞公路贯穿全境。
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高度为38.5-59m,高差20.5m,地面坡降18000-1/1000。
同时,属于北温带黄河冲积平原,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平均气温13.9℃,无霜期213天,降雨量737.1mm,境内旷野坦荡,地阜物华。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小麦和玉米的种植。
一、小麦玉米套种技术优势小麦套种玉米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小麦套作玉米,和传统直播相比较而言,玉米生长期明显延长,能够和小麦共用光照、热量、水分以及养分,促进有机物质合成和积累,为玉米高产奠定有利的基础。
其次,小麦套作玉米可避开“芽涝”危害,直播玉米往往播种期较晚,玉米苗期往往降雨量大,极易引发涝灾,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甚至有的会绝产。
采取小麦套作玉米的栽培方式,进入雨季后玉米进入拔节期,具备了更强的抗涝性,进而保证农作物安全生产。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玉米在中国布局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玉米种植带,这一带状区域集中了中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5%和产量的90%。
吉林、河北、山东、河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云南、陕西是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中吉林、河北、山东的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的10%以上。
我国玉米种植地区分布图2、我国玉米产量情况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玉米种子的优化史。
改革开放以来,玉米品种经历了六代更替,玉米产量增长亦经历了两个阶段:(1)70-90年代单产增幅较大,涨幅超过50%,但面积增加较小,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单产增加所致,而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成为推动单产增加的第一要素;根据各地调查春季玉米螟基数情况,今年东北大部百秆活虫数偏高,春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长势良好,6月份东北南部、内蒙古中部偏东地区、西北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偏多,预计一代玉米螟总体偏重发生,程度与上年相当。
其中,黑龙江、吉林大发生,辽宁、内蒙古偏重发生,新疆、黄淮和华北大部中等发生,江淮、西北其他地区、西南大部偏轻发生。
预计全国一代玉米螟发生约1.6亿亩。
全国大部地区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较常年接近或偏晚1-3天(具体数据见表1)。
预计6月中下旬至7月末,江淮、黄淮、华北、西北、东北将陆续进入一代幼虫为害盛期。
一、东北春玉米主产区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偏高据春季各地剥秆调查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以东北3省和内蒙古虫量较高。
与常年平均值比,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江苏、重庆偏高10%以上,山西和河南偏高近7%,黑龙江和河北等10省(区、市)偏低;与上年相比,内蒙古、山西、河北和陕西等10省(区、市)偏高,其余9省(区、市)偏低(具体数据见表2)。
各地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统计表二、玉米种植和生长情况对玉米螟发生有利今年全国春玉米种植面积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 省(区)累计种植面积超过2.3亿亩。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玉米在中国布局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玉米种植带,这一带状区域集中了中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5%和产量的90%。
吉林、河北、山东、河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云南、陕西是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中吉林、河北、山东的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的10%以上。
我国玉米种植地区分布图2、我国玉米产量情况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玉米种子的优化史。
改革开放以来,玉米品种经历了六代更替,玉米产量增长亦经历了两个阶段:(1)70-90年代单产增幅较大,涨幅超过50%,但面积增加较小,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单产增加所致,而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成为推动单产增加的第一要素;根据各地调查春季玉米螟基数情况,今年东北大部百秆活虫数偏高,春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长势良好,6月份东北南部、内蒙古中部偏东地区、西北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偏多,预计一代玉米螟总体偏重发生,程度与上年相当。
其中,黑龙江、吉林大发生,辽宁、内蒙古偏重发生,新疆、黄淮和华北大部中等发生,江淮、西北其他地区、西南大部偏轻发生。
预计全国一代玉米螟发生约1.6亿亩。
全国大部地区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较常年接近或偏晚1-3天(具体数据见表1)。
预计6月中下旬至7月末,江淮、黄淮、华北、西北、东北将陆续进入一代幼虫为害盛期。
一、东北春玉米主产区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偏高据春季各地剥秆调查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以东北3省和内蒙古虫量较高。
与常年平均值比,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江苏、重庆偏高10%以上,山西和河南偏高近7%,黑龙江和河北等10省(区、市)偏低;与上年相比,内蒙古、山西、河北和陕西等10省(区、市)偏高,其余9省(区、市)偏低(具体数据见表2)。
各地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统计表二、玉米种植和生长情况对玉米螟发生有利今年全国春玉米种植面积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省(区)累计种植面积超过2.3亿亩。
尊敬的领导、专家和各位读者:一、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简介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是由国家农业科技实验中心牵头组织,联合来自黄淮海地区的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一个新型组织。
该组织旨在通过组建联合体试验,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玉米品种试验,加快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提高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二、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的意义1. 促进玉米产业发展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之一,夏玉米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的成立,有利于整合当地的科研力量和企业资源,推动玉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提高当地夏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通过组建联合体试验,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多点试验,拓展试验范围,增加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可以借助联合体试验评台,开展多点协作,加强品种筛选和推广,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进步。
3. 增强品种选育效率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的成立,可以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试验基地和试验设施,提高试验效率,降低试验成本。
还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加快品种选育进程,提高选育效率,促进优质玉米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三、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的组织架构1. 领导机构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的领导机构包括指导委员会和办公室,指导委员会是由相关部委领导、知名专家和农业企业代表组成的决策机构,负责统筹和指导组织工作;办公室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 实验基地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的实验基地由各参与单位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包括试验田地、试验设施和辅助设施,确保试验条件的统一和可比性,保障试验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3. 参与单位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的参与单位包括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和种子企业,各参与单位分工合作,共同开展试验工作,协力推动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实施计划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小麦和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对较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为了推动小麦和玉米高产创建示范项目,提高农民种植收益和农产品质量,制定以下实施计划方案。
二、项目内容和任务1.制定小麦和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的标准和指导原则,明确产量目标和技术要求。
2.选择示范种植区域,在当地农户中招募一批种植意愿强、技术过硬的农户作为示范户。
3.为示范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包括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施肥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4.配备专业人员对示范户进行定期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解答疑惑,提供帮助。
5.在示范区域设立种植试验区,针对不同的小麦和玉米品种进行试验,探索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栽培技术。
6.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和培训班,分享示范户的成功经验,推广高产种植技术。
7.开展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向广大农户宣传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项目的可行性和益处。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1.第一阶段:项目准备期(1个月)-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示范种植区域;-开展宣传工作,寻找意愿强、技术过硬的农户。
2.第二阶段:示范户招募和技术指导(3个月)-招募示范户;-对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设立种植试验区。
3.第三阶段:技术交流和推广(6个月)-组织技术交流会和培训班;-定期对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开展宣传活动,向广大农户宣传示范项目的成果和经验。
四、项目评估和监督1.设立评估机构,定期对示范项目进行评估,包括产量、收益、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评估。
2.加强对示范户的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技术应用情况和效果。
3.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
1.项目预算:-技术指导费用:XXX元;-培训费用:XXX元;-试验区建设费用:XXX元;-宣传费用:XXX元。
-国家农业发展资金:XXX元;-地方财政资金:XXX元;-农户参与资金:XXX元。
黄淮海南部夏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1)黄淮海地区玉米核心种质资源的发掘、改良与创新利用(2)黄淮海地区玉米重要农艺学性状生物学基础研究(3)玉米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克隆与功能鉴定(4)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研究国家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设有玉米超高产栽培、玉米抗逆生理与栽培、玉米营养与施肥、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玉米有害生物防治、玉米生产机具研制、玉米品种利用等七个研究方向。
建有玉米栽培、玉米逆境生理、玉米生理生化、玉米有害生物控制、玉米土壤与营养、玉米机械化研制等6个功能性实验室和300亩高标准试验田及650平方米田间实验用房,1100平方米网室和1150平方米全自动旱作棚。
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下设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创新等4个研究室和1个办公室。
建立有生物技术、种质资源创新、抗病虫育种等7个实验室,建有农场实验站和50平方米的低温种质资源库。
分中心在新品种选育、种质创新、雄性不育、生物技术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和三等奖5项。
在国家核心等学术期刊以及国际、国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26篇。
育成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玉米新品种5个。
其中,豫玉22、豫玉15分别获国家新品种后补助1等奖和2等奖。
豫玉22是目前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
分中心是国内长期坚持利用轮回选择开展种质创新研究的单位,先后构建和改良了“豫综5号”等不同特色群体及其杂优利用模式。
通过引进大量热带种质,利用温热种质互导,创造了200多份半外来群体。
现有自选优良自交系1000多份;国内外引进自交系上千份;各类遗传材料500多份;各类基础群体200多份。
目前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6项。
黄淮地区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管理技术作者:赵艳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2期沈丘县位于豫东南,属黄淮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温度适宜,雨水丰富,非常适合小麦生长,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单产维持在500-600公斤水平。
非常适合优质小麦生产,笔者近年来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出几点栽培管理技术,供大家参考。
一、播前准备1.选用良种。
选用近年来在黄淮地区表现突出的优质强筋品种“新麦26”、“丰德存麦5号”、“西农979”、“西农511”、“ 周麦32”等。
2.配方施肥。
宜每亩底施有机肥2-3方,施尿素25-30公斤、过磷酸钙60-7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硫酸锌1公斤,或者施用含量51%(氮28%、磷16%、钾7%)复合肥50-55公斤。
若连续3年以上秸秆还田,可适当减少钾肥用量。
在整地前均匀撒于地表,随犁翻入耕层。
3.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严重地块,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磷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或辛硫磷颗粒剂3公斤)拌细干土(或麦麸)10-15公斤,耕地前均匀撒施地表,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全蚀病和梭条斑花叶病重发田,每亩撒施50%多菌灵2.5公斤进行土壤消毒。
4.整地。
秋作物收获后,及时把玉米、花生等秸秆趁鲜粉碎直接还田,均匀撒在地表。
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必须耙实”的要求,提倡大型机械深耕,耕深要求达到25厘米左右,然后机耙两遍,除净根茬,粉碎坷垃,达到上虚下实,表层不板结,下层不翘空;旋耕机作业地块要旋耕两遍,旋耕深度15厘米以上,并要耙实。
5.种子处理: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50毫升,加60%吡虫啉种衣剂50毫升,加水0.5公斤,利用机械包衣小麦种子25公斤,防治地下虫、纹枯病等;全蚀病发病田亩用12.5% 硅噻菌胺悬浮种衣剂20毫升加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毫升,包衣小麦种子10公斤,堆闷3-6小时。
6.播种。
最佳播期10月8-15日,每亩播种量12.5-15公斤,基本苗控制在16 -20万为宜;采用20厘米等行距,或15×25厘米宽窄行播种方式,播种深度3-5厘米,要求深浅一致。
2.存在问题较多,制约粮食生产进一步健康持续发展一是粮食生产化肥使用长期偏多。
黄淮海五省粮食生产化肥用量,从2000年的963万吨,到之后的16年都是持续增长的,2016年突破1400万吨,达到1417万吨,之后的2017、2018年开始下降。
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化肥量占全国粮食生产化肥用量的比例保持在32.5%~33.8%之间;用化肥占比与粮食总量占比求其占比当量,2000—2005年为1.17~1.24:1,2006—2018年为1.11~1.14:1,说明黄淮海平原最近十多年化肥投入的比较效益有了一定提高,但其仍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化肥投入相对较多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是水资源紧张,粮食生产耗水偏多。
黄淮海平原地处北方,属于暖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仅583毫米,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干旱少雨,蒸发强烈。
黄淮海平原水资源量仅占全国6%,难以满足占全国30%左右粮食生产的水分需求。
黄淮海平原分布有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河流,但多为季节性河流,水资源不足,能够提供农田灌溉的用水量有限。
同时由于黄淮海平原人口较多,工业比重大,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复合地下水漏斗占总面积的52.6%,城市用水与农村用水矛盾突出。
黄淮海平原主要种植方式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均为耗水量较大的作物,高产小麦耗水量为340~540毫米,夏玉米耗水量为375~450毫米,显著高于我国农田每亩实际灌水量365方。
如果采取合理的耕作制度,实行科学用水,并配合其他农业技术,减少灌溉水的无益消耗,能够产生30%~40%节水空间。
三是土地负担过重,耕地质量堪忧。
一般认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的耕作制度,东北为一熟地区,华北为两熟区,长江以南为三熟区。
目前的状况是:南方土地利用率降低,复种指数下降严重,稻谷增产缓慢,尤其主销区部分省份粮食面积下滑更加严重,广东省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到32%以下,这就给黄淮海地区的粮食生产带来更大压力。
河南小麦—玉米轮作高产栽培技术探讨作者:吴佳曼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3期河南地处中国地区的中部,比较适合小麦和玉米的种植。
小麦-玉米轮作是河南地区重要的种植方式。
也是保证保证一年两熟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的一种很好的种植方法。
小麦-玉米轮作的方式不仅起到丰收的作用同时也对土壤环境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要根据河南具体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点来对农作物进行施肥、浇水等,对小麦和玉米的增产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文就小麦和玉米的品种选择和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以使农作物能达到高产的目的。
一、河南地区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小麦在选种过程中一定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来定,比如河南地区比较适合矮抗58、新麦18和周麦16等这几个小麦品种,这几个品种都有一个共同的有点就是有很强的抗旱和抗寒能力,同时还有抗倒伏、成活率高等这些特点比较适合河南平原地区的种植要求。
2、种子包衣技术小麦种子选用3%苯醚甲环唑种衣剂20-40mL,加70%吡虫啉湿拌种剂20g,兑水0.50-0.75kg,拌麦种10.0-12.5 kg,搅拌均匀后堆闷3-6 h,晾干播种;玉米种子利用70%锐胜(噻虫嗪)可分散粉剂20g,加3.5%(咯菌腈+精甲霜灵)满适金悬浮种衣剂10 mL,加水100-200mL,包衣玉米种子10kg。
3、播种前整地和施肥在播种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中置时要求土壤的深耕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同时要大力的推广秸秆机械还田技术,因为最早一茬中的很可能是玉米田里会有很多的玉米秸秆这时候就需用秸秆机械进行彻底地粉碎再利用。
在种植小麦前必须要施肥,对肥料的应用上要注意氮肥、磷肥、钾肥要按照合理比例进行施肥。
例如基肥追肥的比例要按照4:6。
在给地施肥时,要注意最好使用复合肥,这样对土地的土壤环境有好处同时有利于农作物更好的吸收。
4、田间管理根据河南地区的环境特点,小麦的麦苗出土后是在冬季气温比较低,所以不可进行冬天浇水。
小麦—玉米一体化施肥模式及施肥技术作者:李骥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2年第02期小麦—玉米一体化是黄淮海地区最主要的复种方式,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旱作二熟制形式,在全国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确立具有复种需肥特点且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小麦—玉米一体化施肥模式,不断探索小麦—玉米高产施肥新技术,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玉米一体化施肥模式的内涵小麦—玉米一体化施肥可以概括为“一基三追三喷一种肥两还田”。
其中,“一基”是指视小麦—玉米为一个施肥体系,将两季农作物所需全部磷肥、钾肥、微肥、有机肥及小麦需40%~70%(土壤基础肥力差、目标产量低者靠上限施用,反之靠下限)的氮量,结合麦播整地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
“三追”是指三次追肥,包括麦田1次和玉米田2次。
春季将小麦剩余施氮量一次性追施。
群体偏小的二三类麦田,宜在返青期追肥,以促早分蘖、多分蘖,满足小麦成穗对群体的需要;群体偏大的旺苗和群体适中的一类苗,如无脱肥现象或隐患,追肥时间宜推迟到拔节期。
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其需氮总量的70%,抽雄期追施总氮量的20%。
“三喷”是指3次叶面喷肥,包括麦田2次和玉米田1次。
麦田第1次喷肥在3月底至4月初两极分化基本结束、倒2叶露尖时进行,每667 m2 用磷酸二氢钾150~200 g、硫酸锌50~100 g、硼砂50~75 g,兑水50~60 kg,均匀喷施于叶面,可增加穗粒数1~3,提高千粒质量2~4 g。
麦田第2次喷肥在齐穗扬花期,每667 m2 用尿素500~1000 g、磷酸二氢钾150~200 g,兑水50~60 kg喷施。
玉米喷肥在4~5叶期,于间苗、定苗后进行,每667 m2 用尿素500~1000 g、磷酸二氢钾150~200 g、硫酸锌50~100 g,兑水50~60 kg喷施。
喷施应在晴天无风条件下,10:00前或16:00后进行,喷肥后3 h内降雨需重喷。
河南周口种植什么作物多河南省周口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资源非常丰富。
周口市种植的作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小麦、玉米、稻谷、棉花、大豆、花生、甘蔗等,其中以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最广泛。
首先,小麦作为我国的主粮作物之一,在周口市得到了大力的种植和发展。
小麦是周口市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周口市的小麦种植呈现出独特的优势。
周口市位于黄淮平原之上,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春季温暖,夏季雨量充沛,适宜小麦生长,因此周口市种植的小麦一直以产量丰富而闻名于中国。
其次,玉米也是周口市的主要作物之一。
周口市地处黄淮平原的腹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适宜玉米的种植。
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周口市的玉米种植水平不断提高,种植面积也在逐渐扩大。
周口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玉米产量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地位。
此外,稻谷也是周口市的重要作物之一。
周口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水稻的生长。
大量的湿地和水库为周口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条件。
经过多年的发展,周口市的水稻种植业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稻谷产量也在不断增加。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作物外,周口市还种植了一些经济作物,比如棉花、大豆、花生和甘蔗等。
这些作物种植虽然数量不及小麦、玉米和稻谷,但在周口市的农业结构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大豆和花生则是周口市的重要经济作物,甘蔗则是周口市居民的主要甘蔗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周口市的种植作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稻谷、棉花、大豆、花生、甘蔗等。
这些作物种植不仅满足了周口市居民的生活需要,还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在未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相信周口市的农作物种植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吨半粮高效生产技术张平;李延坤;曹慧英;靖彦;曹衍斌;张莹莹【摘要】2014年齐河县在粮食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的基础上,集成推广农业新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努力提高单产水平,率先实现吨半粮,并总结出了一套吨半粮高效生产技术.【期刊名称】《青海农林科技》【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齐河县;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作者】张平;李延坤;曹慧英;靖彦;曹衍斌;张莹莹【作者单位】齐河县农业局,山东德州 251100;齐河县农业局,山东德州 251100;齐河县农业局,山东德州 251100;齐河县农业局,山东德州 251100;齐河县农业局,山东德州 251100;齐河县农业局,山东德州 25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齐河县属于黄淮海地区,处于国家优势粮食产业带内,光、温、水及土壤资源非常适合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生长,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通过5a的粮食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逐步探索出了大面积高产高效技术路子,2014年1.33×104hm2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区经农业部组织专家测产验收,小麦、玉米平均单产分别为10739.6kg/hm2、11794.5kg/hm2,全年平均单产22534.5kg/hm2,在全国率先实现1.33×104hm2吨半粮,吨半粮生产技术总结如下[1-2]。
1.1 产量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1.1.1 产量指标:9750-10500kg/hm2。
1.1.2 产量构成因素:公顷穗数750-825万,穗粒数31-36粒,千粒重45g左右。
1.2 土壤条件土层厚度100cm、耕作层25cm以上,有机质含量15g/kg、碱解氮100mg/kg、有效磷23.3mg/kg、速效钾120mg/kg以上。
1.3 品种要求选用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的优良小麦品种。
适合在黄淮种植的小麦品种适合在黄淮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引言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栽培种植一直是我国农业的重要部分。
在中国的土地面积之中,黄淮地区是一片非常重要的农业区域,也是小麦主要的种植区之一。
然而,由于黄淮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土壤条件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成为了种植者广大农民朋友们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会就适合在黄淮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并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1. 黄淮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黄淮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温差较大。
黄淮地区的土壤类型以黄棕壤为主,土质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然而,由于黄淮地区地域广阔,从北部的山地到南部的平原差异很大,所以不同地区对于小麦品种的需求也存在差异。
2. 适合在黄淮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2.1 气候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由于黄淮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特点,选择既耐寒又耐热的小麦品种非常重要。
在这方面,像是冀麦19号、冀麦24号、郑麦366、郑麦815等小麦品种具有很好的气候适应性,在黄淮地区具有广泛的种植应用。
2.2 抗性好的小麦品种黄淮地区的病虫害比较严重,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对于提高产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方面,像是````登录或注册````杨麦22、郑麦978、亳麦935等小麦品种具有一定的抗性,可以有效地抵抗或减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2.3 时期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由于黄淮地区春秋两季的气温、降水等因素具有较大的变化,选择具有时期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对于稳定产量、降低风险非常重要。
在这方面,像是皖麦160、皖麦201、亳麦576等小麦品种,对于黄淮地区不同的种植季节有很好的适应性。
结论在黄淮地区种植小麦时,需要考虑气候特点、土壤条件以及各种品种的特性。
综合考虑的话,可以选择既耐寒又耐热、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以及具有时期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
淮北平原小麦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技术(一)摘要阐述冬小麦的营养特性、需肥规律与平衡施肥的增产增收效应,并提出淮北平原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平衡施肥技术。
关键词小麦;营养特性;平衡施肥;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是安徽省淮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51.2万hm2,占淮北地区耕地面积的71.2%,占安徽省小麦播种总面积的73.6%;小麦总产量814.3万t,占全省小麦总产量的80.0%1-2]。
发展小麦生产对保障淮北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淮北平原土壤类型主要是砂姜黑土,有效养分含量较低,一般不能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需要施肥才能获得高产。
因此,开展小麦高效施肥技术研究,对促进小麦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在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的资助和安徽省农科院土肥所专家的指导下,笔者进行了小麦高产平衡施肥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应。
1小麦的营养特性和养分吸收规律据研究,小麦产量3270~8250kg/hm2,需从土壤中吸收氮66.0~235.5kg、磷22.5~93.0kg、钾85.5~216.0kg,平均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2.6kg、磷(P2O5)0.96kg、钾(K2O)2.9kg,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比例为2.7∶1∶3.1。
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存在差异,产量越高,吸收的养分数量越多,但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比例大体接近。
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不同。
小麦一生对养分的吸收有2个高峰:一是越冬前,二是拔节至孕穗期。
越冬前小麦吸收的氮、磷、钾养分数量分别占总吸收量的19.5%、19.0%和13.9%,对氮的吸收比例稍大。
拔节至孕穗期,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占总量的32.0%、38.5%和48.1%,养分吸收达到高峰,同时对磷钾的需要量超过氮素。
除氮、磷、钾外,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还需要吸收硫、锌等多种中微量元素。
据报道,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约吸收锌9g,虽然绝对数量很少,但它对小麦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缺乏会造成严重的缺素症状,导致小麦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