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103.13 KB
- 文档页数:5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
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
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
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世纪初开始的2现0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05-06(上)《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 (硕士研究生)
一、辨析题:(先判断是非,再简述理由。21分,每小题7分)
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
答:错。
因为: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学科。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答:正确。
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支配能力急剧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人的自我意识极度膨胀,自视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逐渐漠视自身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对自然一味地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人对自然的对立。
3、用系统思想来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之间的矛盾。
答:正确。
因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是由技术内外的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技术体系内在动因来看,劳动过程中各种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原因。它们以技术规范和技术实践的矛盾表现出来。技术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技术改变、创造结构,从而开发功能。
二、简述题:(简述问题要点,并对要点进行阐释。30分,每小题15分。)
1、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答: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协同论、分形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和混沌理论所构成的“复杂理论”体系。它从各个不同角度阐明了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全
简答题:
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
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
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4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5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6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
7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
8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
10 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11 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
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
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
14 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
15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
17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
18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P35-38
19、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
20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P49-50
21 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P9-10)
22、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
2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
2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
25、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P267)
26、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
27. 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
目录
1.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2)
2.论述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
4.辩证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2)
5.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2)
6.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 (3)
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3)
8.现代生态学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3)
9.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4)
10.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他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4)
11.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是主观与客观相互统一的过程? (4)
12.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5)
13.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举例说明之。 (5)
14.不同的科学理论累积发展模式各是如何看待理论的归并的? (5)
15.技术评估方法主要有哪些? (5)
4,技术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P213) (6)
16.什么是技术价值?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6)
17.怎样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思想看待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 (6)
18.怎样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7)
19.如何理解自然进化的有序和无序? (7)
20.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怎样规范我们的个人行为? (7)
21.科学假说的定义?特点及其作用? (8)
22.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的特点及其作用? (8)
23.谈一谈古典归纳主义的累积发展观和逻辑实证主义的累计发展观? (8)
24.请解释范式与共同体的作用? (9)
自然辩证法课程考试
一、简答(每个20分)
1、试举例辨析“观察渗透理论”的观点。
答:1.“观察渗透理论”,这个命题指出了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它是汉森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石。总的来说,这一理论告诉我们,观察井非对物象“刺激”的消极的机械反应,而是受观察者的理论影响和支配,使不同理论观点的人可能把同一对象观察成不同的样子,其不同的程度相应于他们相互分歧的程度,理论差异小,则观察结果的不同也小,理论如果相对立的,则可能把同一对象看成不同的东西。
2.比如对于同一所建筑,在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看来分别是“先有建筑这个实物,才有建筑这个意识”和“先有建筑这个意识,才有建筑这个实物”;在美学家看来是“这个建筑物和周围环境是否搭调,美观”;在设计者看来是“这个建筑是欧式风格的还是美式风格的”,在建筑者看来是“这房子该多高,多宽,怎样才结实耐用,省材”。
2、试从你所学专业的某种角度举例说“范式、研究纲领”的含义。
答:一、范式
1.范式由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假设和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方法构成,而这些理论假设、定律和应用方法都是某个特定的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接受的。它认为科学理论不是能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个别命题的集合,而是由许多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命题和原理组成的系统整体。
2.例如对于我们专业来说:
内的方面 1.研究问题: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2.研究方法:理论结合实验;3.结论:各个行业的设计规范,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4.语言:专有名词如应力,应变,位移,弹模,荷载等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P2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P2
3、用系统思想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间的矛盾。
P2
4、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P2
5、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实质。P3
6、联系考生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P3
7、综述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P3
8、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P4
9、E.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致力下载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P4
10、自组织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形理论到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后一个理论都有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与超越。P4 11、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
P4
12 、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P4
13、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可以相互替代。P4
14、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
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P5
16、如何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胥斯热寂论的对立统一?P5
17、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P5
18、自然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辩证法。P6
19、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P6
20、事物的发展具有可逆性,是指任何事物在一切条件下都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P6
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附答案)
一、辨析题:(先判断是非,再简述理由。21分,每小题7分)
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
答:错。因为: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学科。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答:正确。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支配能力急剧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人的自我意识极度膨胀,自视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逐渐漠视自身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对自然一味地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人对自然的对立。
3、用系统思想来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之间的矛盾。
答:正确。因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是由技术内外的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技术体系内在动因来看,劳动过程中各种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原因。它们以技术规范和技术实践的矛盾表现出来。技术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技术改变、创造结构,从而开发功能。
二、简述题:(简述问题要点,并对要点进行阐释。30分,每小题15分。)
1、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答: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协同论、分形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和混沌理论所构成的“复杂理论”体系。它从各个不同角度阐明了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
第一篇: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
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2010年下半年~2011年上半年)教材:《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导论:
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自然科学成果。
2、工程硕士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第一章:
1、科学、技术、工程及其基本特征。
2、科学、技术、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
1、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及其意义。
2、现代科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第三章:
1、何谓“系统”?
2、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3、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章:
1、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如何评价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2、生态伦理的原则和态度。
第五章:
1、创新概念包括哪些要素?它与经济发展有何关系?
2、创新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
3、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六章:
1、怎样理解知识生产、知识传播与知识应用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2、自主创新战略及其意义。
3、新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七章:
1、科学问题及其来源。
2、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
3、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八章:
1、工程技术预测方法的逻辑类型。
2、利用专利文献的发明创造。
第九章:
1、工程共同体的含义及类型。
2、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规范。
第十章:
1、工程技术共同体的伦理原则。
2、工程技术活动中越轨行为的控制。
第十一章:
1、科学技术产生消极社会效应的原因。
2、教育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影响。
第十二章:
1、如何正确评价“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
自然辩证法论课后作业——说说你的研究
姓名学号
我的专业是土木工程,主攻岩土工程,研究方向为地基与基础工程,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桩岩界面特性及桩岩间的作用机理。下面我将从我所研究的方向、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研究的方法几个方面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研究:
0 前言
岩土工程专业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按照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工作内容可以分为: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检测。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各种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座座水库波光粼粼,栋栋高楼鳞次栉比。在各种土建工程中,岩土工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岩土工程是以土力学、岩体力学及工程地质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各种勘探测试技术对岩土体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和利用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这一学科在国外某些国家和地区被称为“大地工程”、“土力工程”或“土质工程”。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料统计,它包括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施工和监测,涉及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房屋、市政、能源、水利、道路、航运、矿山、国防等各种建设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岩土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边坡与基坑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等。
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以城市地下空间为主体,研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策略,以及各类地下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如浅埋暗挖、盾构法、冻结法、降水排水法、沉管法、TBM法等)及其优化措施等等。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
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2:科学的定义:(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2)产生这种体系的认知活动;(3)一种社会建制,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科学的特征:(1)实证性(可检验性);(2)理性(逻辑性):陈述性知识(实验)→程序性知识(预言)→解释性知识(假说);(3)创造性;(4)共享性(相对于技术的优势);(5)生产力(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技术的定义:人们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技术的特征:(1)中介性(社会需求和自然规律相结合的产物);(2)二样性(技术是主体要素和实体要素的结合体);(3)过程性(潜在技术向现实技术转化);(4)表征着生产力的水平和结构.
2。“有人说科学认识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认识起源于观察”,试评述这两种说法。
答:“有人说科学始于观察”:这是传统的归纳主义科学方法论,它们认为,科学研究是从观察和搜集材料开始的,然后经过归纳上升为理论。这种模式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际过程不相符,受到不少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质疑和批评.“有人说科学始于问题”:这是历史主义的方法论观点。西方科学哲学家、证伪主义者波普尔明确指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而不是始于观察。他把科学看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的进步过程,从简单问题到深刻问题,从旧问题解决到新问题提出的过程.这是正确的。科学始于问题,对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测性解决方案,各种假说和理论在竞争中接受批判并且遭到证伪,产生新困难,新困难导致新问题。从宽泛的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始于问题"中的“问题"既包括科学问题,也可包括简单问题。坚持“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起始于问题”的理由是:(1)从科学理论发展的总体过程看,只有发现了原有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人们才会去修正、补充它,或者着手建立新理论;(2)从科学技术研究的具体进程看,人们总是以问题为框架有选择地搜集事实材料,与问题无关的材料则不在科学技术认识主体中引起信息效应;(3)从科学技术研究本身特点来看,科学技术研究是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是要解决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因为有问题,才需要研究,才有科学技术研究活动。
1、回顾每学期开班的讲座,尽可能准确列出讲座主题(题目),并根据自身
需求提出本课程建设方案及合理化建议。并谈一谈印象最深的一次讲座。
讲座主题(题目)
李猛技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
杨仕健理性精神与科学思维
张艳涛近代科学理性与现代性问题研究
贺威自然科学方法论研究
宋建丽生命伦理前沿问题研究
詹达中西科技制度比较与科技人才培养
章军理性对待转基因
马永慧生命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
陈玲李约瑟问题专题研究
蒋昭阳工具理性的人文反思
乐爱国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学
陈墀成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问题研究
梁丹环境议题和问题的社会建构
邱仲潘人工智能的当下与未来研究
印象最深的一次讲座:
张艳涛近代科学理性与现代性问题研究
主要观点:
1)为什么要关注现代性?现代性指我们现今所处的生活状态,其基本的制
度结构,经济生产模式、文化形态、价值理念等。关心现代就是关心我们身边与周遭未来的一切。
2)“六神无主”的当下: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其结果是:经济发达,
但内心空虚。
3)“我饿”-“我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整体上已走在从”
生存性需求满足“向”发展性需求满足“的途中。较”生存性需求满足”
而言,”发展性需求满足“是一种更为多样的需求。
4)物化时代应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生存方式成为物化生存,需要防止
精神懈怠。
5)“欲求“取代”需求“。人的”需求“有两种,一种是人们在任何情况
下都会感到从不可缺的”绝对需求“,另一种是相对意义上的,能使我们超过他人,感到优越自尊的”欲求“。
6)消费社会来临。资本逻辑指导下的社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
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
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认识,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各个国家甚至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对自组织理论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得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4、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厉了哪几个重要的形态?简述其主要思想?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