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大都市带人口容量与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482.13 KB
- 文档页数:5
关于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有关情况的报告标题: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报告摘要: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本报告对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背景、目标、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一、引言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市组成。
近年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
本章介绍了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背景和意义,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挑战本章对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经济一体化水平、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员流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同时,还分析了当前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政策衔接不畅等。
三、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本章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其中包括加强政府协调机制,推进产业链融合和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才流动,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等方面。
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前景和影响本章展望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前景和未来影响。
预计一体化发展将带来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人口流动、资源优化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并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结论: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有效的策略和建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各个方面的合作和协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双赢局面。
相关各方应紧密配合,共同努力,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1、伴随着解决城市问题而发展,被当做组成城市基本单元并且其内涵基本相同居住区划是()。
A.居住小区与居住综合体B.居住综合体与邻里单位C.居住小区与邻里单位D.居住综合区与居住小区【答案】:C2、镇规划现状调研和分析内容包括()。
A.规划基础资料搜集和现状调研技术要点B.规划基础资料整理和现状调研技术要点C.规划基础资料搜集和技术方案确定D.规划基础资料搜集整理和技术方案确定【答案】:A3、关于后工业社会城市描述不正确是()。
A.城市产业转向第三产业B.城市性质转向服务功能C.环境危机更加严重D.城市建设思想也有了生态意识【答案】:A4、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应优先满足()基本住房需求,着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供应。
A.低收入人群B.外来人口C.普通居民D.本地居民【答案】:C5、根据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指()。
A.不同层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之间职能分配及行政管理过程结构,但就城市规划行政体系而言,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行为B.既是一项社会实践,也是一项政府职能,同时也是一项专门技术C.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D.围绕着城市规划工作和行为开展过程所建立起来结构体系,也可以理解为运行体系或运作体系【答案】:C6、下列有关《雅典宪章》描述中,不正确是()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一个里程碑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有机联系【答案】:D7、下列不宜与文化馆毗邻布置设施是()。
(2013年真题)A.科技馆B.广播电视中心C.档案馆D.小学【答案】:D8、()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核心内容之一。
A.分期控制指标体系B.综合控制指标体系C.分层控制指标体系D.分散控制指标体系【答案】:B9、经过审批后用于规划管理风景名胜区规划包括()。
第1~2题人口-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西安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拥有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该基地位于阎良。
阎良航空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已发展成集研发、制造和试飞于一体的“航空城”。
下图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点密度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经济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B.气温C.地形D.植被2.航空产业基地布局在与西安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的阎良,主要原因是()①劳动力较丰富②市场需求更大③土地供给更充足④产业基础较好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
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
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
完成下面小题。
3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4.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甲——新疆B.乙——安徽C.丙——浙江D.丁——吉林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明显,但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基本不变。
下面为中亚五国地形及各国人口、面积柱状图。
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中亚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土库曼斯坦B.哈萨克斯坦C.吉尔吉斯斯坦D.塔吉克斯坦6.影响中亚东南部地区人口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B.矿产C.水源D.土壤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
完成下面小题。
7.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8.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
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最新课程标准之课程内容——2017年修订(一)必修课程地理1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
【内容标准】1.1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4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5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 并解释相关现象。
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8运用图表,说明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9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10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1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1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自然地理的问题。
【教学提示】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
充分利用景观图像、地理视频、虚拟技术、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和周边自然与社会资源支持教学。
指导学生运用体验、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
【学业要求】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大气、水循环、海水、土壤、生态系统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实验、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论述长三角一体化的区位条件
摘要:
1.长三角地区的区位条件概述
2.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
3.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
4.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5.政策推动与一体化进程
正文:
长三角一体化是我国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战略,旨在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省市的经济合作与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要实现长三角一体化,优越的区位条件是其重要基础。
首先,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江入海口,与日本、韩国等东亚经济发达国家相隔不远,对外贸易十分便利。
同时,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拥有多个国际级机场、港口和陆路交通枢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先进。
以上海为代表,金融、科技、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发达,江苏、浙江则以制造业为主导,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安徽作为新兴产业基地,近年来也在加快转型升级,逐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再次,长三角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四省市总人口超过1.5 亿,劳动力素质普遍较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同时,长
三角地区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程度逐步提高,人才流动和配置更加合理。
最后,政策推动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共享,促进四省市协同发展。
特别是在去年疫情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一体化进程注入新的动力。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东部地区一个由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等城市组成的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群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模的增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规划。
1. 城市功能优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的首要任务是优化城市功能。
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群整体经济竞争力。
此外,还应着重发展教育、医疗、文化和旅游等服务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城市间的协调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涉及多个城市,要实现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加强城市间的合作与协调。
建立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城市群内城市间的资源共享、互补发展,提高城市群整体实力。
政府应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各城市间的合作项目和重大建设,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重要。
要加快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等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方便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易。
此外,还应推动城市群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运输效率。
4.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资源有限,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城市群发展的关键。
应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推进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土地保护,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确保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5.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要加强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应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建设生态景观带和生态保护区,提高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
6. 人才引进与培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到城市群工作和创业。
此外,还应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提高本地人才的素质,为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选择题“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1】以下四国中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 个人原因B. 社会经济C. 自然空巢D. 家庭原因【答案】【1】D【2】B【解析】试题考查人口老齡化问题。
【1】从图中看丁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最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丁国,D正确。
【2】近几年我国因城市化速度加快,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属于社会经济因素,B正确。
选择题读图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 从欧洲迁往非洲B. 从北美迁往拉美C. 从亚洲迁往拉美D. 从亚洲迁往欧洲【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的老人到海南定居,则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 气候B. 地形C. 政策D. 经济【答案】【1】D【2】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世界人口迁移的方向等知识点。
【1】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方向为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甲地为迁出区,应该为发展中国家,乙为迁入区,为发达国家。
北美和欧洲是发达地区,是迁入区,AB错误;亚洲、拉美和非洲是发展中地区是重要迁出区,C错误;从亚洲迁往欧洲符合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的主流迁移方向,D正确。
故选D。
【2】东北地区比海南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合老年人居住,因此东北地区的老人到海南定居的原因主要是气候,A正确;东北大多数地区为平原,适合老人行走,海南岛多山、丘陵,平原多在沿海,面积小,不适合老年人,B错误;我国没有老年人人口迁移的政策,C 错误;老年人多数已经退休,经济因素是吸引年轻人迁移的因素,D 错误。
故选A。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家庭)、生态环境变化(工程建设、自然灾害)、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一、名词解释1.同城效应【答案】同堿效应是指对在相邻地区或更大范围内发生重要的作用和联动效应。
同堿效应,意思与“同城化”相近,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局势下城市间互相交流合作发展的必然产物。
2.白兰士【答案】维达尔白兰士是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人,他致力于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在他的倡导下,法囯地理学从十九世纪后半叶起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一个有影响的法国地理学派。
白兰士认为,自然环境提供了可能性的范围,而人类在创造他们的居住地的时候,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凭借自身的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
3.边缘城市【答案】边缘城市是指受本省中心或省会堿市辐射较小的城市。
德囯地理学家哈伯特路易提出的"边缘城市”概念。
城市形态从单核心格局向多核心、网络化方向发展以及城市核心区在扩散中出现新集聚的过程中,在郊区发展起来的兼具商业、就业与居住等职能的综合功能中心,这成为了”边缘城市”理论的原型。
4.城市化【答案】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城市化概念涉及四个方面的含义①城市化是城市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过程;②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集中点的增大:④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占全社会人口比例增加的过程。
5.适度人口【答案】适度人口论是探讨一个国家在现有的资源、科学技术水平下最适宜的人口规模的学说。
它作为一种独立的人口理论,正式形成于20世纪初,奠基者是英国经济学家E·坎南,1888年,他在《初等政治经济学》中认为“适度人口”是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规模:最初确定“适度人口”概念的是瑞典经济学家K·维克塞尔,他在《论适度人口》中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应当有其适度的人口规模、合适的人口密度,绝不能使人口规模超过该国的农业资源及它所能提供食物的综合能力,一国的人口增长应与它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7.02•【字号】•【施行日期】2021.07.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7月2日上海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推进“十四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上海市民创造高品质生活,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四五”时期上海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上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成就,实现新发展。
1.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不断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服务体系,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有效联动,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失业率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
2.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与国家全面接轨。
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调整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险制度,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基金投资运营取得积极进展,基金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各类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3.劳动关系保持总体和谐稳定。
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根治欠薪的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劳动人事争议基层调解工作有力有效,和谐劳动关系达标企业数量持续上升,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
高考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阶段性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为某小都市平面图,该都市被评选为宜居都市。
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宜居条件中与该都市的规划关系最紧密的是()A.位于海边,风景秀丽B.交通顺畅,堵车现象少C.工业区设计于自然防护带之外D.气候宜人答案:C解析:四选项均为宜居条件,与都市规划关系最紧密的是工业区的布局,巧妙利用山脉和河流作防护带,工业区对市区的阻碍小。
2.某退休老人欲在该都市安度晚年,最佳购房区是()A.a处B.b处C.c处D.d处答案:D解析:退休老人的居住地应选择在环境优美、安静、交通便利、靠近医院的城区。
a处靠近车站,噪音大;b、c两处位于都市中心区,环境嘈杂;d处远离主城区,靠近干线公路、医院和海边,适合老人居住。
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某中等都市的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随着都市进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②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③交通便利,方便居民上下班④远离工业区,空气清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都市功能区布局。
Y住宅区距离铁路远,且环境污染轻,X住宅区距工业区、铁路近,有较重的污染。
下图为某地区都市规划图。
读图回答4~6题。
4.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势最有可能是()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答案:A解析:该地区的城镇大体以都市为中心,较平均地在四周布局,这说明该地区的城镇规划受地势的制约较小,故该地区的地势最有可能是平原。
5.图中信息显示,都市的服务功能()A.沿铁路线较强B.沿干道较强C.沿环路较强D.区域内一样强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的城镇要紧沿干道向两侧扩展,这说明都市沿干道的服务功能较强。
6.都市中心的雾往往多于郊区,要紧缘故是()A.市中心温度更高B.市中心水汽更多C.市中心尘埃更多D.市中心人口更多答案:C解析:都市中心的灰尘杂质较郊区多得多,这些尘埃物质作为凝聚核易使都市中心多雾。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引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为发达和经济繁荣的地区之一,包括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形成了一个密集的城市群。
为了更好地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规划是必要的。
一、规划目标:1. 促进城市群的整体发展: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加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推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综合竞争力。
2. 完善城市群的功能布局:合理分工,形成一体化的经济区域,加强产业配套和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城市群。
3. 提高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注重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4. 推动城市群的社会发展:注重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二、规划内容:1.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以上海为核心,建设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市,形成明确的城市等级体系。
2. 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加强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便捷性。
3. 城市产业布局规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以制造业为主导,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能力。
4.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推进水环境治理。
注重生态修复和森林资源保护,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5.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完善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居民福利水平。
三、规划实施:1. 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制定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总体方案,明确规划目标和任务,提出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
2. 加强规划协调和合作机制:建立城市群规划协调机构,加强各城市间的沟通和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城市群的整体发展。
3. 强化市场监管和法制保障:建立健全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城市群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在长三角地区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瞩目焦点。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三省一市,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阵地。
这一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5%,同时实现了全球化水平最高的城市群之一。
长三角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试验田,也成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
在国家大力推动“长三角协同发展”的政策指导下,各地区正积极努力推进高质量的发展,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
本文将分析长三角地区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一、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意义1.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开辟更加广阔的对外合作空间,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
长三角地区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对外开放发挥更大优势。
2.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将有利于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降低市场准入壁垒,激发社会活力,打破地区内外市场壁垒,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3.打造国际化创新高地长三角地区具有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和产业基础,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将有利于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技术和资本,促进资源要素跨境合作流动,打造国际化创新高地,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4.提升国际竞争力长三角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必将提升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对外开放合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提高地区整体竞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1.地区协同发展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当前,长三角地区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的政策指导已经落地,但仍然存在一些细化不够、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的问题。
2022-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资本家为了就近解决在其工厂中工作的工人的居住问题,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能力而由资本家出资建设、管理的小型城镇是()。
A.法国巴黎改建B.空想社会主义C.公司城建设D.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是公司城建设。
公司城的建设是资本家为了就近解决在其工厂中工作的工人的居住问题,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能力而由资本家出资建设、管理的小型城镇。
这类城镇19世纪中叶后在西方各国都有众多的实例。
其中,美国的普尔曼1881年在芝加哥南部所建的城镇最为典型。
2.城市规划学术界较多采用比较直观的、简单易行的“图解式分类法”,以()为差别标准,进行城市形态分类。
A.城市行政区划边界以内主体建成区总平面外轮廓形状B.城市主体周围建筑物外轮廓形状C.相对独立区域外主体建筑物外轮廓形状D.相对独立区域内主体建筑物外轮廓形状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城市规划学术界较多采用比较直观的、简单易行的“图解式分类法”,以城市行政区划边界以内主体建成区总平面外轮廓形状为差别标准,城市主体周围距离较远或面积规模较小的相对独立的分区或村镇不参与差别。
大体可以分为集中型、带型、放射型、星座型、组团型和散点型六大主要类型。
3.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逆城市化的含义:随着郊区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更大的外围区域迁移,出现了大都市区人口负增长的局面。
逆城市化出现的两种后果:(1)城市规模可能会减小;(2)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化减小。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4.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由( )提出规划控制指标的规划。
长三角经济发展报告1. 引言长三角地区是指中国东部的一个地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部分地区。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长三角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经济指标分析2.1 GDP增长长三角地区的GDP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内,长三角地区的GDP年均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2 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正朝着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方向调整。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和自主创新的推进,传统制造业正在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
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金融、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
2.3 区域协调发展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日益加强。
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互补发展。
例如,上海与周边城市合作建设了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加强了区域内的交通便利性。
3. 经济发展影响分析3.1 城市建设与环境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给城市建设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另一方面,大量的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给环境带来了压力,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也相应增加。
3.2 人口流动与社会问题经济发展带来了人口流动的增加。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造成了人口密集、社会问题增多的现象。
同时,人口流动也带来了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来解决。
4.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4.1 创新驱动发展未来,长三角地区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策略。
政府将加大对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打造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同时,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也是关键,以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
4.2 绿色发展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长三角地区将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城市规划编制部门城市规划师区别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重要方面是()。
A.具有极强经济行为特征B.具有极强政府行为特征C.具有极强私人行为特征D.具有极强集体行为特征【答案】 B2、下列关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表述,错误是()。
(2013年真题)A.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可以脱离土地使用规划单独进行编制B.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内容包括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C.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需要处理好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衔接关系D.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需要协调城市中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关系【答案】 A3、2002年5月15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加强城乡规划的(),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占地规模,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监督检查等。
A.法律调控B.经济调控C.综合调控D.宏观调控4、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下列哪项不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2008年真题)A.建筑密度B.建筑高度C.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D.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答案】 D5、未来我国城镇化可能出现的新趋势是()A.各级城市普遍发展B.以大城市为主体多元化道路C.大城市都走向国际化D.西部城市化成为重点【答案】 B6、下列关于城市道路网络规划表述,错误是( )。
A.方格网式道路系统适用于平坦城市,不利于对角线方向交通,非直线系数较小B.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有利于市中心与外围城市或郊区联系,但容易把外围交通迅速引入市中心C.自由式道路系统通常是道路结合自然地形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没有一定格式,非直线系数较大D.混合式道路系统一般是由同一个城市同时存在不同类型道路网组合而成7、(2021年真题)下列关于 1929 年发布的南京“首都计划”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划分为六大功能区B.重点建设中央政治区C.将古城墙改造为环城公园D.在行政中心和和车站广场地段规划建设“中西合璧”的建筑群【答案】 C8、城镇建设单一功能特征明显区域,可作为()备选区域。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作者:暂无来源:《现代家电》 2016年第21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国土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
长三角城市群大中小城市齐全,拥有1座超大城市、1座特大城市、1 3座大城市、9座中等城市和42座小城市,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星罗棋布,城镇分布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80多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
城镇间联系密切,区域一体化进程较快,省市多层级、宽领域的对话平台和协商沟通比较通畅。
长三角城市群既是中国家电的重要产业基地之一,也是最大的区域消费市场。
在家电产业方面,安徽的合肥、滁州、芜湖,浙江的嵊州、慈溪、宁波,江苏的无锡、南京、苏州等城市都在家电制造领域有突出的优势,并具有较为专业的行业地位。
芜湖的白电产业、慈溪的净水产业、嵊州的厨电产业、无锡的燃气具产业等,打造出了众多的知名家电品牌和完善的配套产业。
上海作为消费和金融核心,吸引了众多外资家电品牌的落户。
可以说,长三角城市群在中国家电产业的地位是突出而不可替代的。
在家电零售市场,商贾云集的江浙一带,历来是中国零售业最为发达的地区。
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与海外商业理念融合之后,最先落地的也大多是在长三角一带。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长三角依然引领了中国零售渠道的变革。
南京的苏宁从传统的空调批发到家电连锁卖场再到电商平台,成为家电行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领军企业。
杭州阿里巴巴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引领了长三角地区电商的发展,涌孵化出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电商企业,并成为中国经济前进的新引擎之一。
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1、关于城市与区域关系,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A.城市是区域发展核心B.区域是城市发展基础C.城市腹地大小与城市功能和规模并无直接关联D.城市功能与地位直接制约区域发展水平【答案】:C2、下列城市中,在近代发展中受铁路影响最小是()。
(2014年真题)A.蚌埠B.九江C.石家庄D.郑州【答案】:B3、城市与区域良性关系取决于()。
(2014年真题)A.城市规模大小B.城市与区域二元状态C.城市与区域功能互补D.城市在区域中地位【答案】:C4、具有极端低效率空间无组织状态是区域城镇体系演化过程()阶段。
A.点、轴同时开始形成B.主要点-轴系统框架形成C.点-轴形成前D.“点-轴-网”空间结构系统形成【答案】:C5、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系统中最重要一对关系是()。
A.城市与工业关系B.城市与乡村关系C.城市与社会关系D.城市与自然关系【答案】:B6、下列关于近期建设规划表述,错误是()。
A.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组成部分B.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一般以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建设项目为依据C.编制近期建设规划,需要反映计划与市场变化动态衔接和合理弹性,提高计划可实施性D.年度实施计划是近期建设规划顺利开展重要途径【答案】:D7、20世纪80年代之前出现典型工业地带是()。
A.德国鲁尔地区B.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C.上海宝山卫星城D.上海松江卫星城【答案】:A8、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任务包括贯彻()原则,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
A.私家车优先B.公交优先C.自行车优先D.轨道交通优先【答案】:B9、不属于市域城乡空间一般划分内容是()A.农业开敞空间B.生态敏感空间C.发展空间D.建设空间【答案】:C10、不属于中心城区规划主要内容是()。
A.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预测城市人口规模B.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C.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确定建设用地空间布局D.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答案】:D11、下列工作中,难以体现城市规划政策性是()A.划定城市空间管制区B.规定各地块土地使用性质C.确定居住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模和标准D.确定城市总体布局形态【答案】:D12、城市性质是指()。
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内涵测度与评价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是指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在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环境、人口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地位。
中心城市能级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城市在该地区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
中心城市能级的内涵测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能级经济能级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城市GDP总量、人均GDP水平、工业产值、财政收入等。
经济能级高的城市通常拥有较高的产业密度、较多的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以及先进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文化能级文化能级是指城市的文化企业、文化名人、文化活动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文化能级高的城市通常有较多的文化产业企业、丰富的文化资源、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科技能级科技能级是指城市在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科技能级高的城市通常拥有较多的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并且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四、交通能级交通能级是指城市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网络连接等方面的发达程度。
交通能级高的城市通常拥有便捷的交通出行条件,包括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能够方便地与周边城市和地区进行交流和合作。
五、环境能级环境能级是指城市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的综合能力。
环境能级高的城市通常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低碳环保意识较强,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六、人口能级人口能级是指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人才优势。
人口能级高的城市通常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动和集聚,人才资源丰富,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综合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指标是综合考虑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环境和人口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从多角度评价一个城市的能级,具有更全面的评价效果。
二、区域影响力区域影响力是指一个城市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影响力及其辐射带动能力。
一个中心城市的能级高,表明它在该地区扮演着辐射和引领的角色,能够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发展。
我国10类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问题及生态保护方向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全国共有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三级区50个,面积共计238.26万km2,占总面积的24.8%。
该类型区的主要生态问题: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生态功能衰退;森林资源过度利用、天然草原过度放牧等导致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土壤侵蚀严重;湿地萎缩、面积减少;冰川后退,雪线上升。
生态保护主要方向:①对重要水源涵养区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对水源涵养区的保护与管理,严格保护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和自然植被,限制或禁止各种不利于保护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经济社会活动和生产方式,如过度放牧、无序采矿、毁林开荒、开垦草地等。
②继续加强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治理土壤侵蚀,恢复与重建水源涵养区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
③控制水污染,减轻水污染负荷,禁止导致水体污染的产业发展。
④严格控制载畜量,改良畜种,鼓励围栏和舍饲,开展生态产业示范,培育替代产业,减轻区内居民生产对水源和生态系统的压力。
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全国共有土壤保持生态功能三级区28个,面积共计94.47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9.8%。
该类型区主要生态问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特别是陡坡开垦,以及交通、矿产开发、城镇建设、森林拨坏、草地过度放牧等人为活动,导致地表植被退化,突然侵蚀和石漠化危害严重。
生态保护主要方向:①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农业人口转移,降低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全面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严禁陡坡垦殖和超载放牧。
③开展石漠化区域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恢复和重建退化植被。
④严格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的生态监管,控制新的人为土壤侵蚀。
⑤发展农村新能源,保护自然植被。
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全国有防防风固沙生态功能三级区26个,面积共计192.37万km2,占总面积的20.0%,该类型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过度放牧、草原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沙尘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