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伴肺心病Ⅱ级心衰1例
- 格式:pdf
- 大小:63.63 KB
- 文档页数:1
东北一例急性成人血吸虫的病例报告【摘要】地处东北的梅河口市是血吸虫病的非流行区域。
2011年出现了一例因旅游到疫区游泳而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初诊误诊为急性黄疸性肝炎,后经上级医院确诊为急性血吸虫,经吡喹酮治疗两个疗程后痊愈。
该病例提示我们:一是临床医生要全面掌握医学知识,拓宽知识面,遇有非常见病多发病时能及时认证,正确诊断治疗;二是流动人口到达新的环境要了解当地疾病,做好预防工作;三是流动人口多的地区要做好疾病预防控制的宣传工作。
【关键词】急性血吸虫病;旅游;感染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60-011病例资料王xx,男,46岁,2011年11月4日因持续发热三天、乏力、咳嗽、黄疸、肝区疼痛,腹胀及腹泻、肝脏肿大且有压痛,小便色黄。
初步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而入院。
入院后查体:体温38.9℃;脉搏94/min;呼吸21次/分;血压120/82mmhg;病人呈急性病容,巩膜黄染;肝大右肋下可触及,质地中等;腹软;脾肿大;全身表浅淋巴结多处肿大。
血常规:红细胞:4.4*1012/l;血红蛋白:134g/l.;白细胞计数:13.3*109/l;中性杆状核粒细胞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78.0%;嗜酸性粒细胞1.6%;嗜碱性粒细胞0%;淋巴细胞17.1%;单核细胞2.4%;血小板12*109/l;血沉:17mm/60分钟。
肝功能:alt:1198u/l;ast:697u/l;alt/ast:1.72;γ-ggtp:16u/l;akp:134u/l;tp:73g/l;白蛋白:42g/l;球蛋白:74g/l;白/球比值:1.75;总胆红素:43.4μmol/l;直接胆红素:8.7μmol/l;间接胆红素:34.9μmol/l。
乙肝五项:hbsag(-);抗一hbs(+);hbeag(-);抗-hbe(-);抗一hbc(-)。
丙肝抗体(-)。
hav-igm)(-)。
hev-igm(-)。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及分析发表时间:2013-05-22T15:59:48.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孙姣梅[导读] 综上所述,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人群的个人体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吡喹酮的反应更是各不相同孙姣梅(湖北省嘉鱼县血防医院湖北咸宁 437200)【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150-01【摘要】目的探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68例,通过临床表现、对不良反应患者按照类型、系统逐一登记统计。
结果治疗后有32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不良反应大致分为神经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过敏反应四种类型。
结论针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要合理用药,以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吡喹酮血吸虫病不良反应吡喹酮(Praziquant el) 自1978年以来就应用于抗蠕虫的临床治疗中,由于它具有剂量小、疗程短、高效低毒及使用方便的特点,是目前被公认的少有的治疗血吸虫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1]主要通过5-HT样作用使宿主体内血吸虫、绦虫产生痉挛性麻痹脱落,对多数绦虫成虫和未成熟虫体都有较好效果,同时能影响虫体肌细胞内钙离子通透性,使钙离子内流增加,抑制肌浆网钙泵的再摄取,虫体肌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大增,使虫体麻痹脱落。
但有部分患者在服用吡喹酮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严重者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为便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我院对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间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168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68例,男102例,女66例,年龄低于15岁的53例,其余的年龄是16-52岁间。
吡喹酮原理(一)吡喹酮的原理解析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浅入深地解释吡喹酮的相关原理。
以下是对吡喹酮的解析:1. 什么是吡喹酮?吡喹酮是一种药物,也称为2(1H)-吡喹酮。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比如焦虑、抑郁和癫痫。
2. 吡喹酮的化学结构•吡喹酮的化学式为C11H9NO。
•它由一个吡咯环和一个苯环组成。
•分子中还有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3. 吡喹酮的工作原理吡喹酮的疗效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系统来实现的。
•吡喹酮可以调节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增加GABA的抑制性效应。
GABA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具有镇静和抗焦虑的作用。
•吡喹酮还能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NE)的转运,增强NE的神经递质效应。
这一效应使吡喹酮具有抗抑郁的作用。
4. 吡喹酮的药理学特点•吡喹酮通过口服给药途径吸收良好。
•它的生物利用度较高,可达到80%-90%。
•吡喹酮在体内的代谢主要由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完成。
5. 吡喹酮的临床应用吡喹酮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焦虑症:吡喹酮通过调节GABA的作用,减轻焦虑症状。
•抑郁症:吡喹酮可以增加NE的神经递质效应,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癫痫:吡喹酮通过抑制神经兴奋性,减少癫痫发作。
6. 吡喹酮的副作用尽管吡喹酮具有许多益处,但它也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睡眠扰乱:吡喹酮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嗜睡等问题。
•消化道不适:口干、恶心等不适感可能出现。
•注意力障碍:使用吡喹酮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下降等问题。
吡喹酮是一种常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药物。
它通过调节GABA的作用和增强NE的神经递质效应来达到疗效。
吡喹酮在临床上有效地应用于焦虑症、抑郁症和癫痫的治疗,但也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吡喹酮之前,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使用。
以上是对吡喹酮的原理解析,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对该药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7. 吡喹酮的研究进展吡喹酮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系统药物,吸引了许多科研人员的兴趣。
吡喹酮治疗山羊血吸虫病效果观察吡喹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血吸虫病的药物。
已有研究表明,吡喹酮可有效治疗人类和动物的血吸虫病。
虽然吡喹酮在治疗血吸虫病方面已经被证明是高效的药物,但其对山羊血吸虫病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与观察。
本文报道了我们对吡喹酮治疗山羊血吸虫病的效果观察结果。
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吡喹酮药物在治疗山羊感染血吸虫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对象我们选取了20只分布于农村地区的山羊,它们分别患有血吸虫病。
这些山羊在入组前已经接受了实验人员的诊断,并且都有兽医官员的证明。
在随机分配的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各10只山羊分别接受吡喹酮和盐水注射,注射时间为3天。
治疗组每日口服吡喹酮,对照组同样口服等量的盐水。
研究方法我们采用双盲、控制、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各随机分配10只山羊。
对于每个研究对象,我们收集并记录了个体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体重等,以及感染程度、感染时间等基本血吸虫病情况。
然后,根据实验方案,采取吡喹酮注射或盐水注射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对所有山羊进行了动态监测,包括体温、食欲、行动能力等方面。
通过比较注射吡喹酮前、注射后7天、注射后14天、注射后30天等时间点血样的实验结果,评估了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的基线特征没有显著的差别。
在治疗期间,治疗组的山羊的感染程度和感染时间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实验结果表明,吡喹酮对山羊感染的成虫血吸虫、未成年虫及虫卵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治疗组山羊的感染程度和感染时间的改善显着高于对照组。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吡喹酮的副作用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呕吐等。
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剂量可以得到调整,减轻不良反应带来的不适感,而治疗后的山羊恢复迅速,没有出现其他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结论吡喹酮在治疗山羊血吸虫病方面具有显着疗效,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我们的研究证实了吡喹酮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并为动物血吸虫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和途径。
[收稿日期]20071211[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厅血防科研基金项目(编号:XF06C32) [作者简介]朱绪元(1965),男,湖北潜江人,主治医师,从事血防临床内科工作。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少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朱绪元 (潜江市熊口血防站,湖北潜江433136)李德珍,韩安萍,喻志发 (潜江市熊口农场医院内科,湖北潜江433136)[摘要]吡喹酮是目前较理想的抗血吸虫药物。
总结了吡喹酮在治疗急、慢性血吸虫病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少见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的不良反应,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吡喹酮;血吸虫病;不良反应;处理[中图分类号]R532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08)01R09803吡喹酮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问世的一种广谱抗蠕虫药,实践证明它具有剂量小、疗程短、高效低毒及使用方便的特点,是目前被公认的少有的治疗血吸虫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吡喹酮主要是通过抑制蠕虫的糖代谢作用,影响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入,促进虫体内糖原的分解,使虫体内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以达到杀死虫体的目的。
吡喹酮用于治疗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及绦虫感染。
有少数患者在服用吡喹酮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严重者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笔者通过复习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少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总结如下。
1 上消化道出血吡喹酮对胃粘膜有一定刺激作用,特别是单剂量过大时,可使胃粘膜糜烂、水肿,甚至渗血,最终引起便血和呕血。
因此,对吡喹酮单剂量在210g 或210g 以上的病人,出现全身乏力、头昏、心慌、上腹不适或隐痛、恶心、返酸,一定要警惕急性胃粘膜病变或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尤其是对晚期血吸虫病人和有胃病史者,更不能忽视[1]。
2003年春,我院对本场农工进行血吸虫病的群体扩大化疗时,有1例17岁男患者服用吡喹酮(2400mg 顿服)2d 后,出现恶心、返酸、解柏油样大便,立即给予西米替丁018g+100g /L 葡萄糖250m l 静滴,1次/d,连用3d,大便转黄,恶心、返酸等症状消失,追踪观察1年未复发。
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作者:彭燕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目的:观察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2008年7月到2018年7月30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吡喹酮治疗,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300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3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3%;31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累及系统包括神经肌肉系统11例,消化系统8例,心血管系统7例,过敏反应3例,其他2例;男12例,发生率为10.71%;女19例,发生率为10.11%;男女比例对比,差异不显著(P【关键词】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2-0008-02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借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主要病变是虫卵沉积于肠道或肝脏等组织而引起的虫卵肉芽肿。
晚期血吸虫病系患者长期反复感染未经有效病原治疗发展而致。
晚期表现主要与肝脏和肠壁纤维化有关,临床上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结肠肉芽肿等。
该病病情严重,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挽救其生命,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效果显著,但存在一定比例的不良反應,本研究就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7月到2018年7月30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均有明确的反复疫水接触史,符合《血吸虫病防治手册》(第3版)诊断标准,且经实验室、B超等检查证实,出现一定程度的肝脾肿大、腹水、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2]。
患者中:男112例,女188例;年龄40~65岁,平均(52.8±4.1)岁;病程1~9年,平均(5.7±1.4)年。
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血吸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保肝的同时服用吡喹酮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3 年,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
结果93例患者在服药结束后连续3 年随访没有1 例发现血吸虫虫卵,患者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查表明在治疗完成后以及服药后第1 年内均没有出现阴转病例。
其中服药后第2 年阴转8例,占据8.6%,第3 年阴转38例,占据40.9%。
肝功能异常和B超情况也明显好转。
结论吡喹酮在慢性血吸虫病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标签:吡喹酮;慢性血吸虫病;临床效果慢性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而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的感染和广泛流行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尽早进行病原治疗,尽快降低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感染,对于控制疾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院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了93例血吸虫病患者,采用吡喹酮治疗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93例血吸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1例,女性32例,年龄14—57岁,平均36.9岁。
临床症状上,在治疗前有腹痛15例,腹泻13例,乏力26例;肝肿大患者24例,脾肿大患者13例。
所有患者伴有疫水接触史,通过血吸虫血清免疫学检查均显示为阳性,综合考虑患者病史、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以及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血吸虫病。
排除服用过吡喹酮和其他抗血吸虫药物者,排除心、肝和肾等其他影响研究的原发病。
1. 2 治疗93例患者全部给予吡喹酮口服治疗,采用总剂量60 mg/kg 的方式进行计算,其中最大剂量选择3600 mg,均使用2 天疗法,每日量分2—3 次在餐间服药。
患者在住院服用吡喹酮治疗前后,全部服用甘利欣与促肝细胞生长素静脉滴注和益肝灵胶囊口服护肝进行治疗。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吡喹酮在血吸虫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6年4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血吸虫病患者92例,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6例。
实验组采取吡喹酮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
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脾静脉厚度等指标。
结果: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比对照组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
实验组的门静脉内径为(10.25±0.78)mm、脾厚度为(46.47±5.13)mm、脾静脉厚度为(50.39±3.18)mm,优于对照组的(15.23±1.36)mm、(50.52±3.14)mm以及(9.36±2.57)mm,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选择吡喹酮对血吸虫病患者进行施治,可显著改善其肝脾状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关键词】血吸虫病;吡喹酮;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目前,血吸虫病在我国临床上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为慢性寄生虫疾病,通常由人亦或者是哺乳动物感染血吸虫所致,可引发腹泻、肝脏不适、皮疹、发热以及腹痛等症状,从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1]。
现代研究表明,通过常规治疗虽有助于抑制血吸虫病患者病情的进展,但疗效不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2]。
为此,笔者将着重分析吡喹酮在血吸虫病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4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血吸虫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46)。
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在14-52岁之间,平均(31.82±4.69)岁。
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在13-52岁之间,平均(31.09±4.57)岁。
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符合血吸虫病诊断标准,且血吸虫病检查结果提示阳性。
患者有完善的病历资料,依从性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胸肺型肺吸虫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胸肺型肺吸虫病患者采取大剂量吡喹酮治疗的价值。
方法:本院于2019.02~2020.01纳入32例胸肺型肺吸虫病患者开展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出16例予以常规剂量吡喹酮口服治疗(A组),另外16例则采取大剂量吡喹酮治疗方案(B组),评估两组疗效。
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嗜酸粒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A组(P<0.05)。
结论:大剂量吡喹酮在胸肺型肺吸虫病患者治疗中合理应用具有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
【关键词】大剂量;吡喹酮;胸肺型;肺吸虫病肺吸虫病属于全身慢性寄生虫病之一,其虫体主要在肺部寄生,与肺结核影像学特征相似,容易误诊。
若病情持续进展,可造成机体多器官受累,并引发人体内脏型或皮肤型幼虫移行症[1]。
临床目前针对本病多采用药物(如吡喹酮)治疗方案,但是关于吡喹酮剂量使用方面各学者间仍存在一定争议。
故本研究将大剂量吡喹酮用药方案实施于我院胸肺型肺吸虫病患者治疗中,并与常规剂量作对比,深入探讨其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案1.1一般资料本文将我院于2019.02~2020.01收治的32例胸肺型肺吸虫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人均实施肺吸虫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且知情同意加入此次试验。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n=16),A组男女比例11:5,年龄24~58岁,均值(40.96±3.24)岁;B组男女比例10:6,年龄25~57岁,均值(41.03±3.15)岁,上述一般资料(P>0.05)。
1.2方案A组:采取常规剂量治疗方案,将吡喹酮(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g/片,批号:国药准字H20093670)以25mg/kg/次的剂量,3次/d,连服3日。
B组:采取大剂量治疗方案,将吡喹酮以300mg/kg为总量,分6日服用方式;其中50%剂量以每次25mg/kg,3次/d用法在前2d服用完毕,剩余50%剂量在第3d~第6日服用完毕。
吡喹酮的用法与注意事项吡喹酮是一种药物名称,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可抑制虫体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
那么吡喹酮的使用方法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吡喹酮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吡喹酮的使用方法治疗吸虫病①血吸虫病:各种慢性血吸虫病采用总剂量60mg/kg 的1~2日疗法,每日量分2~3次餐间服。
急性血吸虫病总剂量为120mg/kg,每日量分2~3次服,连服4日。
体重超过60kg者按60kg计算。
②华支睾吸虫病:总剂量为210mg/kg,每日3次,连服3日。
③肺吸虫病:25mg/kg,每日3次,连服3日。
④姜片虫病:15mg/kg,顿服。
治疗绦虫病①牛肉和猪肉绦虫病:10mg/kg,清晨顿服,1小时后服用硫酸镁。
②短小膜壳绦虫和阔节裂头绦虫病:25mg/kg,顿服。
(3)治疗囊虫病总剂量120~180mg/kg,分3~5日服,每日量分2~3次服。
吡喹酮的药理毒理本品对血吸虫、绦虫、囊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姜片虫均有效。
对虫体可起两种主要药理作用:(1)虫体肌肉发生强直性收缩而产生痉挛性麻痹。
血吸虫接触低浓度吡喹酮后仅20秒钟虫体张力即增高,药浓度达1mg/L以上时,虫体瞬即强烈挛缩。
虫体肌肉收缩可能与吡喹酮增加虫体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内钙离子丧失有关。
(2)虫体皮层损害与宿主免疫功能参与:吡喹酮对虫体皮层有迅速而明显的损伤作用,引起合胞体外皮肿胀,出现空泡,形成大疱,突出体表,最终表皮糜烂溃破,分泌体几乎全部消失,环肌与纵肌亦迅速先后溶解。
在宿主体内,服药后15分钟即可见虫体外皮空泡变性。
皮层破坏后,影响虫体吸收与排泄功能,更重要的是其体表抗原暴露,从而易遭受宿主的免疫攻击,大量嗜酸粒细胞附着皮损处并侵入,促使虫体死亡。
此外,吡喹酮还能引起继发性变化,使虫体表膜去极化,皮层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致使葡萄糖的摄取受抑制,内源性糖原耗竭。
吡喹酮还可抑制虫体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
吡喹酮的不良反应①常见的副作用有头昏、头痛、恶心、腹痛、腹泻、乏力、四肢酸痛等,一般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不影响治疗,不需处理。
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260例心电图观察汪训明【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目的:探讨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对患者心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4月至2013年9月来该院治疗的慢性血吸虫病患者260例,根据年龄分为 A 组(≤17岁,85例)和 B 组(17~60岁,86例)和C 组(≥60岁,89例)。
所有患者均口服60 mg·kg -1吡喹酮进行治疗。
采用前后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吡喹酮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
结果A组患者心率有所升高,B 组和 C 组心率下降,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 Q -T 期间延长,B 组和 C组 Q -T 期间缩短,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 ST -T 异常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临床中应用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对患者心脏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好,心电图观测到的心脏的变化均在较短时间恢复正常,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160-161)【作者】汪训明【作者单位】湖北省阳新县第三人民医院,湖北阳新 4352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吡喹酮治疗慢性日本血吸虫病240例心电图观察 [J], 冯玲;袁定清2.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疗效观察 [J], 肖海青3.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合并慢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 [J], 何亮才;苏文;胡国秀4.110例急性血吸虫病吡喹酮治疗前后心电图对比观察 [J], 潘翠香5.鳖甲煎丸联合吡喹酮治疗慢性结肠血吸虫病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 [J], 肖敏;于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吡喹酮透皮给药治疗动物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
王在华;彭惠玲;鲁敏;易志辉;任润香;邓爱群;冯冬初;范宏萍;涂祖武;岑丽萍;严季雄;周美娟;杨静华【期刊名称】《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年(卷),期】1994(0)6
【摘要】本文介绍了应用吡喹酮透皮剂对动物进行治疗血吸虫病的系列实验,包括:透皮剂的筛选、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动物透皮给药后的最低有效剂量、大动物疗效实验以及透皮剂的急性、亚急性毒性实验.吡喹酮透皮用药200mg/kg治疗血吸虫病兔减雌率为93.4%,减虫率92.2%;小鼠LD_(50)为3.741g/kg;猪
100mg/kg用药后减虫率为73.5%而低有效剂量为100mg/kg;血药浓度测定200mg/kg用药后0.25h达2.612μg/ml,是同剂量口服组的5.2倍.
【总页数】4页(P331-334)
【关键词】吡喹酮透皮剂;日本血吸虫病;疗效;毒性
【作者】王在华;彭惠玲;鲁敏;易志辉;任润香;邓爱群;冯冬初;范宏萍;涂祖武;岑丽萍;严季雄;周美娟;杨静华
【作者单位】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9.79
【相关文献】
1.吡喹酮透皮给药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观察 [J], 李小红;张大治;杨艺;除玉梅;刘毅;石耀军;朱传刚
2.吡喹酮透皮给药治疗日本血吸虫病 [J], 江艳;邱叶艳;龚仁敏;林矫矫;杨艺;石耀军;陆珂;李浩;朱传刚;徐玉梅
3.高浓度吡喹酮溶液的透皮吸收及对日本血吸虫病鼠的治疗试验 [J], 郑新生;郑新安;黄静;段存争;姚宝安
4.吡喹酮透皮给药动物血吸虫病的最低有效剂量,血浓及毒性观察 [J], 彭惠玲;严寄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患者症状改善的观察丁行方【期刊名称】《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年(卷),期】1994(0)3【摘要】我们曾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治疗慢性血吸虫病患者9例,其中4例有乏力,纳差,每天进食0.2—0.25kg.肝区痛胀感,体检肝肋下1—3cm,剑下5—6cm,质中等,有叩、压痛.以吡喹酮治疗总剂量40—60mg/kg体重,5—7d为1疗程.在治疗后1wk起至1个月,患者乏力减轻,胃纳每天增加0.01kg,肝区疼痛感消失,叩、压痛消除.上述慢性血吸虫病有症状患者,其病理主要为慢性血吸虫性肉芽肿肝炎,它是一种迟发型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由成熟的含有毛蚴的虫卵,通过卵壳上微孔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所引起.由于日本血吸虫雌性成虫产卵量大,虫卵在组织内成簇地聚集,抗原性较强,形成的肉芽肿较大,所引起的与血吸虫抗原有关的免疫反应也较强,因而出现乏力,纳差,肝区疼痛等各种症状.【总页数】1页(P183-183)【关键词】血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血吸虫性肉芽肿;可溶性虫卵抗原;流行区;肝区;日本血吸虫;疼痛感;抗原性【作者】丁行方【作者单位】常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32.21【相关文献】1.免疫增强剂"425"及/或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患者前及后的抗体水平和超声影像的观察 [J], 李允鹤;夏超明;何永康;谢可鸣;周润生;胡永德2.盐酸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J], 陈涛;席刚明;汪健;秦碧勇;周少华;刘楠暖3.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及分析 [J], 孙姣梅4.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 [J], 彭燕5.鳖甲煎丸联合吡喹酮治疗慢性结肠血吸虫病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 [J], 肖敏;于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