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详解民间借贷法律适用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为满足生产经营、生活需要,以金钱或者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约定的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发生的借贷关系。
第三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适用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依法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案件的管辖。
第二章民间借贷合同的成立与效力第六条民间借贷合同依法成立,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七条民间借贷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能够证明合同成立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第八条当事人以口头形式订立民间借贷合同,一方当事人主张合同成立,对方当事人予以否认的,由主张合同成立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第九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民间借贷合同,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支持,但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利率。
第十条民间借贷合同中约定了利息,但未约定还款期限的,视为不定期借贷。
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借款,出借人可以随时要求还款。
第十一条民间借贷合同中约定了还款期限,但未约定利息的,视为无息借贷。
第十二条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三章民间借贷合同的履行与变更第十三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
第十四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一)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出借人可以解除合同,要求借款人返还借款本金及利息;(二)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部分履行的,出借人可以请求借款人支付未履行部分的利息;(三)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全部履行的,出借人可以请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5.09•【分类】司法解释解读正文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杨临萍韩延斌于蒙民间借贷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有学者认为,民间借贷既非“非正规金融”,亦非“正规金融的补充”,更非所谓的非法金融,而是多层次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民间借贷在我国却处境尴尬:一方面,民间金融受控于政府的严苛管制,难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另一方面,从金融机构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的中小微企业却又对民间金融情有独钟。
从一定程度上讲,对民间借贷利率的管制,仅仅考虑到了政府及司法部门监管的便利,却忽略了作为市场主体的借贷双方的真正需求。
对于民间借贷利率,既不能完全依照契约自由原则放之任之,也不能依赖政府“看得见的手”对其管制过严。
随着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民间借贷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如借贷数额巨大、借贷目的多元、利率规制缺乏,等等。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的规定不具体、不完善,尤其是对民间借贷利率问题存在较大争议。
在此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8月6日公布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司法解释已于9月1日起施行。
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读者理解这一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司法解释的脉络介绍相关内容。
一、关于民间借贷的认定1.如何看待制定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必要性民间借贷的专门性法律规范尚付阙如,而是散见于刑法、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物权法,相关行政法律法规、规章文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司法文件、会议纪要等,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
在对有关民间借贷的范围界定、效力认定、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以及法律适用等具体问题主要依靠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司法解释和批复、指导意见及行政法规、规章、文件等,而这些司法依据又都是在不同时期为应对当时的形势需要而制定的,不仅在稳定性、延续性、确定性和系统性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而且在有关民间借贷的具体法律概念、法律属性等问题及其与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行为的区分等诸多方面仍显模糊,欠缺一套明确、稳定、可行的具体操作规范。
对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建议和意见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是指法院对涉及民间借贷纠纷所作出的一系列解释和规定。
这些解释和规定,旨在引导司法实践,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以下是关于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建议和意见。
首先,建议完善法律规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繁荣,各种形式的民间借贷层出不穷。
因此,有必要对民间借贷做出更加明确的法律规定,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市场行为,防范风险。
同时,针对利率过高、逾期利息过高等常见问题,应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
此外,还应明确对非法借贷行为的处罚力度,以起到威慑作用。
其次,建议加强司法解释的宣传和普及。
司法解释是司法机关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和裁决的重要工具,而对民众来说,了解司法解释的内容对其维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提升司法解释的透明度和广泛度,建议司法机关加强宣传和普及工作,通过举办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会大众推广关于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知识,让借贷双方都能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第三,建议加强司法实践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实施需要有具体的操作规范,以便法官们能够正确适用司法解释,保障案件的公正和公平。
因此,司法机关应对制定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诸如定性标准、计算利率、判决依据等方面的操作方法和标准。
同时,还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法官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确保司法解释的落地和执行效果。
第四,在解决民间借贷纠纷方面,建议注重调解和和解。
在司法解释的执行过程中,应提倡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减轻法院的负担,提升司法效率。
尤其是对那些纠纷情况较为简单、涉及金额不大的案件,可以鼓励当事人通过协商解决,减少不必要的司法资源浪费。
当然,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案件,法院应当依法审理,确保公正达到合理解决纠纷的目标。
最后,对于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具体内容,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化和加强:一是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合同约定、利率约定、违约责任等方面;二是设立合理的利率上限,以防止高利贷的存在;三是规范逾期借款的利息计算和收取方式,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民间借贷的13个法律问题最高法:民间借贷的13个法律问题2015年10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王林清法官在长沙为湖湘法律人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作为《规定》起草人之一,王林清法官授课内容颇具广度深度,表达方式风趣幽默,深受法律人欢迎,其学术观点将有助于法律人更好地理解实务中法院适用的审判规则。
第一部分民间借贷案件的受理1、出借人将自己资金账户控制权转移交给他人使用,双方之间发生的纠纷属于什么性质?在实践审判中颇有争议,王法官认为个案如何定性,主要看双方的具体约定。
比如双方有这样类似约定:不论借用人使用的借用资金账户情况如何,出借人都有权利在固定的期限内,收取固定的资金收益回报的,有这种类似约定的,不论双方的合同名称是理财还是借用,都应该认定为民间借贷;如果无上述类似的约定,一般应认定为委托理财或者借用纠纷。
2、如果民间借贷合同中出借人和借款人没有约定“以房抵债”,事后,出借人还不上钱,双方在履行阶段达成“以房抵债”,又因以房抵债发生纠纷,该纠纷应按民间借贷纠纷还是不动产纠纷确定管辖?王法官个人倾向认为,该纠纷不属于不动产纠纷,而应认定为民间借贷纠纷,适用民间借贷的管辖原则。
定性为不动产纠纷的案件,这种案件的特征是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标的物指向的是该不动产,此外,双方的法律关系都是围绕该不动产纠纷展开的,比如: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第一条到最后一条的法律关系、权利义务都是围绕商品房展开的。
第二部分民间借贷案件的管辖关于民间借贷合同履行地如何确定?1993年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如何确定借款合同履行地,最高人民法院对此请示出了批复。
该批复关于合同履行地的确定与2015年9月1号实施的《规定》相冲突,故不应该继续适用该批复。
其次,《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而《规定》以“接受货币的一方为合同履行地”,如若出借人起诉借款人,可以在出借人所在地起诉管辖,达到被告就原告的效果。
《民间借贷新规》司法适用重点问题解析(1)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最高法院审委会副部级专委贺小荣及民一庭有关负责人出席。
根据2020年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09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最高法院发布了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本次《修改决定》共计26条,涉及范围广,修改力度大,是新形势下最高法院为服务大局而对原于2015年9月1日施行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下称“原司法解释”】的一次全面修订。
应该说,此次修改决定的各条款内容有繁有简,文字修改量有多有少。
但即便是极少字数的修改条款,应当虑及的司法实务问题依然众多,故司法实务工作者不能以修改内容的繁简或文字的多少来判定其重要性。
相反,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均必须站在以《民法典》统领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视角高度,从“法的融合性适用”之角度出发,精准理解和适用该司法解释新规,绝不能望文生义、不求甚解,力戒司法审判中的教条主义、机械司法之弊!笔者拟选择多个重要修改内容为课题,从应如何精准进行司法适用的角度对这一民间借贷新规定【下称“借贷新规”】展开解析。
【正文】第一部分:《借贷新规》第二条中的案由适用问题,以及案由甄别与诉权保障的关系《借贷新规》第二条规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相对于原司法解释,该条将“起诉”一语修改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将“审理”一词修改为“审查”。
对此,在司法适用中应当注意下列问题:一、《借贷新规》第二条调整的范畴是原告将案由选择为“民间借贷纠纷”的债权债务案件。
第1篇一、引言民间借贷作为一种民间融资方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不断扩大,民间借贷案件也日益增多,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
本文将对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间借贷的定义及特征1. 定义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出于融资目的,以金钱或者其他财产权利为标的,通过协商一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
2. 特征(1)主体资格的广泛性:民间借贷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借贷目的的多样性:民间借贷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融资需求,包括个人消费、企业经营、房地产开发等。
(3)借贷关系的直接性:民间借贷双方直接签订借贷合同,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4)借贷方式的灵活性:民间借贷的借贷方式多样,如现金、转账、汇款等。
三、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问题1. 合同效力问题(1)无效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以下情形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可撤销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以下情形的民间借贷合同可撤销: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②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2. 利息问题(1)法定利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条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2)违约金:民间借贷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应当适当,不得违反公平原则。
3. 借贷担保问题(1)担保方式:民间借贷合同中,借款人可以提供抵押、质押、保证等担保方式。
(2)担保合同的效力: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其效力依附于主合同。
如果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
4. 借贷期限问题(1)借贷期限的约定:民间借贷合同中,借贷期限的约定应当明确,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长借贷期限。
民间借贷纠纷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民间借贷纠纷是指在民间进行的借贷行为中所产生的纠纷。
由于民间借贷的特殊性,其纠纷处理也有一些特定的规则和适用原则。
本文将重点讨论民间借贷纠纷的裁判精要和规则适用。
一、裁判精要1. 民间借贷纠纷的事实认定:在裁判中,首先需要对借贷双方的主张进行事实认定。
这包括借款金额、借款方式、还款期限、利率等。
裁判应当依据证据材料,充分了解双方当事人的主张,并进行权衡和判断。
2. 合同的效力和解释:民间借贷的纠纷大多伴随着借款合同的存在。
裁判应当对借款合同的效力和解释进行审查。
特别是对于一些非法或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条款,裁判应当予以无效或修改。
3. 利率的合法性: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常常涉及到利息的问题。
裁判应当审查利率的合法性,特别是对于高利贷和超过法定利率的借贷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和惩罚。
4. 违约责任的认定:当借款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时,裁判应当认定其违约责任。
一般情况下,违约方需要承担违约金、利息和损失赔偿等责任。
5. 保证人责任的界定:在民间借贷中,常常会有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担保的情况。
裁判应当根据保证合同的约定,对保证人的责任进行界定。
保证人在借款人违约时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6. 法律和公序良俗的适用:裁判在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时,应当遵循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原则。
对于违法或违反公序良俗的借贷行为,裁判应当予以制止和惩罚。
二、规则适用1. 依法处理:民间借贷纠纷的处理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裁判应当结合借贷合同、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进行准确的适用。
2. 公平公正:裁判在处理纠纷时应当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保护借款人和出借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
3. 核实证据:裁判应当核实双方提供的证据材料,了解事实真相。
对于无法证实的主张,裁判应当慎重处理,避免错判。
4. 实质公正:裁判应当注重实质公正,关注借贷双方的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
在判决中要充分考虑双方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和利益平衡。
最高法:民间借贷的13个法律问题2015年10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王林清法官在长沙为湖湘法律人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作为《规定》起草人之一,王林清法官授课内容颇具广度深度,表达方式风趣幽默,深受法律人欢迎,其学术观点将有助于法律人更好地理解实务中法院适用的审判规则。
第一部分民间借贷案件的受理1、出借人将自己资金账户控制权转移交给他人使用,双方之间发生的纠纷属于什么性质?在实践审判中颇有争议,王法官认为个案如何定性,主要看双方的具体约定。
比如双方有这样类似约定:不论借用人使用的借用资金账户情况如何,出借人都有权利在固定的期限内,收取固定的资金收益回报的,有这种类似约定的,不论双方的合同名称是理财还是借用,都应该认定为民间借贷;如果无上述类似的约定,一般应认定为委托理财或者借用纠纷。
2、如果民间借贷合同中出借人和借款人没有约定“以房抵债”,事后,出借人还不上钱,双方在履行阶段达成“以房抵债”,又因以房抵债发生纠纷,该纠纷应按民间借贷纠纷还是不动产纠纷确定管辖?王法官个人倾向认为,该纠纷不属于不动产纠纷,而应认定为民间借贷纠纷,适用民间借贷的管辖原则。
定性为不动产纠纷的案件,这种案件的特征是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标的物指向的是该不动产,此外,双方的法律关系都是围绕该不动产纠纷展开的,比如: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第一条到最后一条的法律关系、权利义务都是围绕商品房展开的。
第二部分民间借贷案件的管辖关于民间借贷合同履行地如何确定?1993年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如何确定借款合同履行地,最高人民法院对此请示出了批复。
该批复关于合同履行地的确定与2015年9月1号实施的《规定》相冲突,故不应该继续适用该批复。
其次,《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而《规定》以“接受货币的一方为合同履行地”,如若出借人起诉借款人,可以在出借人所在地起诉管辖,达到被告就原告的效果。
最高人民法院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解释首先提出,民间借贷行为一般适用《合同法》,原则上应当遵守
以下原则:(1)双方共同遵守契约自由原则;(2)双方应当遵守真实原则;(3)受借贷影响的第三方应当得到保护;(4)禁止非法收取利息和
超过合同规定利率的利息;(5)丙方在民间借贷中不能作为借款人;(6)不得利用民间借贷活动实施职务犯罪等。
其次,解释明确民间借贷的宗旨为“满足民间的合法经济行为”,即
按照《合同法》的规定符合双方当事人自愿的经济行为,禁止危害公共秩序、损害社会公益的非法行为。
最后,解释确认双方当事人在民间借贷实体合同中应当履行责任,该
责任包括不得违反合同约定和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等原则,实行合同相关
义务,并负有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一、《规定》的制定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此背景下,作为正规金融合理补充的民间借贷,因其手续简便、放款迅速而日趋活跃,借贷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广大市场主体获得生产、生活资金来源、投资谋取利益的重要渠道。
然而,由于我国金融和法律体系相对不健全,民间借贷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其粗放、自发、紊乱的发展一直游离于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的边缘;其盲目、无序、隐蔽的缺陷日积月累叠加凸显,民间借贷风险渐增,隐患愈加突出。
伴随着借贷主体的广泛性和多元化,民间借贷的发展直接导致大量纠纷成讼,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快速增长。
2011年全国法院审结民间借贷纠纷案件59.4万件,2012年审结72.9万件,同比增长22.68%;2013年审结85.5万件,同比增长17.27%;2014年审结102.4万件,同比增长19.89%;2015年上半年已经审结52.6万件,同比增长26.1%。
目前,民间借贷纠纷已经成为继婚姻家庭之后第二位民事诉讼类型,诉讼标的额逐年上升,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民间借贷案件数量的急剧增长、审理难度系数普遍较高,给当前的民事审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1991年我院曾颁布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但因经济社会的变化,许多规定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最高人民法院研究认为,应当尽快制定新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以回应人民群众对借贷安全和公平正义的追求;回应广大中小微企业对阳光融资和正当投资的渴求;回应人民法院对统一裁判标准和正确适用法律的需求;回应金融市场化改革对形势发展和司法工作的要求。
二、制定《规定》坚持的原则在研究、起草本司法解释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几项指导原则:第一,依法制定解释的原则。
第1篇一、引言民间借贷,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资金需求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不断扩大,相关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
本文旨在分析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适用,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间借贷的定义及特征1. 定义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不通过金融机构,以资金借贷为目的,以合同形式设立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
2. 特征(1)借贷双方主体为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借贷行为发生在民间,不涉及金融机构;(3)借贷目的明确,即资金借贷;(4)借贷关系以合同形式设立。
三、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适用1. 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我国民事法律的基本法,对民间借贷案件具有普遍适用性。
其中,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合同、债权债务等方面的规定,是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重要依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民间借贷合同关系的基本法律。
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应重点考虑以下方面:(1)合同成立:借贷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并具备合同成立的要件;(2)合同生效:合同依法成立后,自当事人达成合意时生效;(3)合同履行:借贷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4)合同变更和解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需变更或解除合同,应当遵循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担保法是调整担保关系的法律,对民间借贷案件具有补充性作用。
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应关注以下担保形式:(1)抵押: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某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2)质押: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凭证交由债权人占有,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3)保证:保证人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是针对民间借贷案件制定的具体司法解释,对审理此类案件具有指导意义。
以下为《规定》中部分重要内容:(1)关于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借贷合同依法成立,具有法律效力;(2)关于民间借贷合同的履行:借贷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3)关于民间借贷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需变更或解除合同,应当遵循《规定》的相关规定;(4)关于民间借贷合同的纠纷处理:借贷双方发生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最高人民法院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在新版“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最高人民法
院明确指出,民间借贷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落实“四必”即:必
须有书面合同,必须合法合规,必须有具体的偿还时间和方式,必须有合
理的利息等。
此外,解释还明确,被追索债务人在逾期后,需要支付利息,利率不能超过合同约定,也不得超过法定最高借款利率的三倍,以及可以
适用违约金等措施。
业务实践中有提供担保的,应当以担保物和担保人的
担保权利优先清偿债务,并以追索债务人的财产为最后手段。
因此,借贷双方在借贷之前,应当根据本解释的要求认真研究,明确
自身的权利义务,并健全符合法律法规的借贷合同,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
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此外,也应当引导借贷双方遵守事先缔结的借贷合同,如发生纠纷,可以根据解释中规定的方式,通过和解、调解或者诉讼等方式,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
民间借贷在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公平和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建议:1. 证据收集和认定难:由于民间借贷多发生在熟人之间,往往没有签订规范的借款合同或借条,导致证据不足或证据效力低。
法院在审理时难以认定借款事实和借款金额,增加了审理难度。
建议:在借款时,尽量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约定借款金额、期限、利率等事项,并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转账记录、收据等。
2. 利率标准不统一:由于民间借贷的利率标准不统一,导致利息计算存在争议。
一些出借人可能会以高利贷的形式向借款人收取高额利息,导致借款人负担沉重。
建议:在借款时,双方应明确约定利率标准,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高利贷行为。
3. 担保和抵押问题多:在民间借贷中,担保和抵押是常见的保障措施。
但在实际操作中,担保人和抵押物的资格、能力和合法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担保和抵押的有效性难以保证。
建议:在采取担保和抵押措施时,应充分了解担保人和抵押物的资格和实力,确保担保和抵押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4. 诉讼程序复杂:由于民间借贷的复杂性,导致诉讼程序较为复杂,当事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在一些情况下,法院可能因为证据不足或法律适用不当等原因驳回起诉或判决败诉,导致当事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建议:当事人应充分了解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诉讼程序,在起诉时应尽可能提供充分的证据,并选择合适的法律适用。
5. 监管不足:目前对于民间借贷的监管还存在不足,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民间借贷进行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力度,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教育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2. 完善监管机制。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力度,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第1篇一、引言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不断扩大,纠纷也随之增多。
为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案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对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解释及实务分析进行探讨。
二、民间借贷的定义及法律特征1. 定义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基于自愿原则,出借人将资金出借给借款人,借款人按照约定的期限、利率等条件偿还本金及利息的行为。
2. 法律特征(1)主体资格:民间借贷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其中自然人是最主要的借贷主体。
(2)合同性质:民间借贷属于合同行为,借贷双方应当签订书面或口头形式的借贷合同。
(3)自愿原则:民间借贷遵循自愿原则,借贷双方应当基于真实意愿进行借贷。
(4)利率限制: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的四倍。
三、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解释1. 借贷合同的效力(1)合法有效:借贷合同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借贷双方真实意愿,合同内容明确,借贷合同合法有效。
(2)无效合同:借贷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高利转贷、非法集资等,借贷合同无效。
2. 借贷合同的履行(1)还款期限:借贷合同中约定的还款期限,借款人应当按时还款。
(2)还款方式:借贷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方式还款。
(3)利息支付:借贷合同约定的利息,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
3. 违约责任(1)借款人违约:借款人未按照约定还款,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出借人违约:出借人未按照约定出借资金,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4. 案件诉讼时效(1)诉讼时效期间:民间借贷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中断与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一方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或当事人一方催告对方履行义务,诉讼时效中断。
四、民间借贷案件实务分析1. 案例一: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出借人起诉追讨债务分析:本案中,出借人与借款人签订的借贷合同合法有效,借款人未按照约定还款,构成违约。
解读民间借贷纠纷的法律规定在日常生活中,民间借贷广泛存在,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纠纷。
为了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针对民间借贷纠纷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
本文将对这些法律规定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与民间借贷相关的纠纷。
一、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民间借贷是指个人之间直接进行的借贷行为,属于合同法范畴。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合同法是维护合同双方权益的基本法律,也是解决民间借贷纠纷的主要依据。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民间借贷双方在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下达成的借贷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借款人和出借人在借贷过程中必须遵守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确保双方合法权益。
二、合同的基本要素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基本要素,对于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合同的基本要素:1. 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借贷双方必须明确表示自己的意愿,达成共识。
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合同成立的前提,也是解决纠纷的基础。
2. 标的物:合同必须有明确的标的物,即借款的具体金额和用途。
在民间借贷中,出借人必须将借款金额和用途明确告知借款人,以确保双方对借款的理解一致。
3. 交付方式:合同要明确交付方式,即借款人如何获得借款。
对于现金借贷,交付方式通常是直接交付现金。
若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则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4. 期限和利率:借款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借款期限和利率,以确保双方对还款义务和利息支付的清晰认知。
5. 违约责任:合同双方应约定违约责任,明确约定违约时的违约金及其他法律后果,以保证借贷双方的权益。
三、借贷纠纷解决方式当民间借贷出现纠纷时,借款人和出借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纠纷:1.和解协商:双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和解,调整还款方式或利率等相关条款,以维护双方权益。
此时,双方可以自行拟定协议,明确各自的权益和义务,但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规定。
2.仲裁机构:借贷双方也可选择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仲裁机构是独立的法律机构,公正地进行纠纷调解,双方应按照仲裁裁决的结果履行义务。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8条摘要::1.民间借贷的定义2.民间借贷的法律效力3.民间借贷的利率规定4.民间借贷的保证方式5.民间借贷的纠纷处理接下来,我将按照,详细具体地写一篇文章。
正文: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非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对于缓解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矛盾,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具有法律效力。
借贷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借款合同,合同应当载明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事项。
未签订书面合同的,出借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在民间借贷中,利率的规定十分重要。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由双方约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利率的规定。
如果利率约定过高,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对超过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在民间借贷中,保证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保证方式可以是保证人、抵押或质押。
保证人应当具有代为清偿债务的能力,抵押或质押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如果保证方式不符合法律规定,保证人或抵押人或质押人的权益可能会受到损害。
最后,如果民间借贷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如果无法通过协商、调解解决,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诉讼中,当事人应当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法律和事实,公正地审理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民间借贷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民间借贷时,借贷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约定各项事项,保证自己的权益。
民间借贷纠纷中的违法行为法院判决与追究责任民间借贷纠纷是在私人之间发生的借贷活动引起的纠纷。
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和监管机构的介入,借贷双方往往无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因此民间借贷纠纷频繁发生。
在这些纠纷中,存在一些涉及到违法行为的情况,这就需要法院进行判决,并追究相应责任。
一、合同法的适用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双方当事人往往会签订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属于合同法的范畴,双方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一方违约或者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另一方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追究责任并获得合法赔偿。
二、借贷利率的违法问题在一些情况下,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涉嫌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率法》的规定,借贷利率不得高于法定利率的四倍。
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了法定利率的上限,这被认定为违法行为,法院将根据情况判决受害方获得巨额利息的返还。
三、补偿金的判决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如果一方借款人或出借人没有履行合同义务,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了损失,法院可以判决支付相应的补偿金。
被判决支付补偿金的一方应当依法履行判决决定,否则可能面临被强制执行的风险。
四、虚假信息的处理在个别情况下,借贷双方之间存在虚假宣传、欺骗行为,这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的虚假广告问题。
如果一方当事人通过虚假宣传等手段获得借贷合同,使得另一方当事人遭受经济损失,法院可以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判决恢复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并追究宣传者的法律责任。
五、不正当竞争的追究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如果借贷双方中的一方通过侵犯他人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等手段获取借款,给另一方造成了损失,法院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追究相应责任,并判决赔偿受害方的经济损失。
六、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途径对于发生的民间借贷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但如果协商无果,当事人可以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并追究违法行为的责任。
法院将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高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8号 -08-06 -09-0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18号为正确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第三条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第四条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第五条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公安或者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或者立案侦查后撤销案件,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不构成非法集资犯罪,当事人又以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第六条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第七条民间借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第八条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第九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视为具备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关于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或者通过网络贷款平台等形式支付的,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以票据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出借人将特定资金账户支配权授权给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对该账户实际支配权时;出借人以与借款人约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并实际履行完成时第十条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一条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十二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生产、经营,且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十三条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第十四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第十五条原告以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为依据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依据基础法律关系提出抗辩或者反诉,并提供证据证明债权纠纷非民间借贷行为引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查明的案件事实,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或者清算达成的债权债务协议,不适用前款规定第十六条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已经偿还借款,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查证借贷事实是否发生第十七条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债务,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第十八条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二款之规定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经审查现有证据无法确认借贷行为、借贷金额、支付方式等案件主要事实,人民法院对其主张的事实不予认定第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发现有下列情形,应当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综合判断是否属于虚假民事诉讼:出借人明显不具备出借能力;出借人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显不符合常理;出借人不能提交债权凭证或者提交的债权凭证存在伪造的可能;当事人双方在一定期间内多次参加民间借贷诉讼;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委托代理人对借贷事实陈述不清或者陈述前后矛盾;当事人双方对借贷事实的发生没有任何争议或者诉辩明显不符合常理;借款人的配偶或合伙人、案外人的其他债权人提出有事实依据的异议;当事人在其他纠纷中存在低价转让财产的情形;当事人不正当放弃权利;其他可能存在虚假民间借贷诉讼的情形第二十条经查明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其请求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二条和第一百一十三条之规定,依法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单位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单位进行罚款,并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一条他人在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或者借款合同上签字或者盖章,但未表明其保证人身份或者承担保证责任,或者通过其他事实不能推定其为保证人,出借人请求其承担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二十二条借贷双方通过网络贷款平台形成借贷关系,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仅提供媒介服务,当事人请求其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通过网页、广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为借贷提供担保,出借人请求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二十三条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企业名义与出借人签订民间借贷合同,出借人、企业或者其股东能够证明所借款项用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人使用,出借人请求将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列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个人名义与出借人签订民间借贷合同,所借款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出借人请求企业与个人共同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二十四条当事人以签订买卖合同作为民间借贷合同的担保,借款到期后借款人不能还款,出借人请求履行买卖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审理,并向当事人释明变更诉讼请求当事人拒绝变更的,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按照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审理作出的判决生效后,借款人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金钱债务,出借人可以申请拍卖买卖合同标的物,以偿还债务就拍卖所得的价款与应偿还借款本息之间的差额,借款人或者出借人有权主张返还或补偿第二十五条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间借贷的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二十七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第二十八条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当事人主张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按前款计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过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年利率24%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支付超过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二十九条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约定了借期内的利率但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内的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三十条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三十一条没有约定利息但借款人自愿支付,或者超过约定的利率自愿支付利息或违约金,且没有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借款人又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出借人返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借款人要求返还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除外第三十二条借款人可以提前偿还借款,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并主张按照实际借款期间计算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三十三条本规定公布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于XX年x月x日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同时废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不再适用。
最高法详解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最高法详解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这部司法解释涉及了很多实务性、技术性问题,例如刑事责任与民事诉讼之间如何协调,24%和36%这两个数字之间是什么关系,企业间拆借效力如何认定等问题,都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作出了权威解读。
五大原因制定司法解释问:新司法解释出台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与1991年出台的若干意见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答:民间借贷由来已久,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里一直都存在民间借贷,延续到现在。
在世界各国也存在民间借贷。
对于民间借贷这种现象,官府进行管制也是长期的,比如说古代明清时期,管制的利率不能超过三分,如果再高就按照刑法手段处理。
新中国成立以后,最高法最早于50年代初对东北辽宁就有过一个关于民间借贷的批复,里面就确定了四倍利率这样一个做法,以后长期以来这个四倍利率一直在审判实践中运用。
1991年,最高法曾就民间借贷案件问题颁布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当时制定解释的时候继续沿用了这个做法。
为什么要重新全面修改制定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呢?1991年的司法解释是根据1979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情况,总结当时的审判经验作出的。
这个规定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从1991年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1993年我们确立了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变化就更加巨大。
我觉得这个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需求,至少有这么几点:第一,民间借贷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以前老百姓的民间借贷主要是生活性借贷,例如生活缺钱,向朋友亲戚借点。
生产经营性借贷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
但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民的财富在增长,因此民间借贷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
就目前来讲,生产经营性的借贷大幅度上扬,相反生活性的民间借贷大幅度下降。
大家生活的周围恐怕很少有朋友因为生活窘迫借款,这个所占的比重已经比较低。
【tips】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编辑,以无情的目光论事,以慈悲的目光看人!
法官详解民间借贷法律适用问题
据获悉,受经济环境复杂因素增加的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重庆市法院受理民间借贷案件量增长迅速,2015年1月至8月受理民间借贷案件29704件,同比上升8.1%,占商事案件受理总数的44.9%。
针对民间借贷内容、主体以及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最高人民法院适时出台《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下文法官将为大家详细解读民间借贷法律适用问题。
民刑交叉案件如何认定
据重庆市高院副院长陈某介绍,随着民间借贷的激增,非法集资等犯罪现象也在增加。
新司法解释在防止受害人不能得到补偿、避免案件审理拖延、担保人的担保责任等方面都作了相关规定。
为防止受害人得不到补偿的现象发生,新司法解释明确: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检察机关。
排除嫌疑后,当事人可以另行起诉民间借贷案件。
涉及担保人的担保责任的,如果担保行为本身不涉嫌犯罪,即使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诉请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也应当予以受理。
2013年11月27日,唐某在谭某处借款100万元。
2014年11月19日,唐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重庆市万州区公安局立案侦查。
2015年5月,谭某以唐某和重庆某投资公司未按约归还借款为由诉至法院,要求其归还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