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31 KB
- 文档页数:3
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课程开发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逐渐成为了一种受到重视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方面对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可以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理论基础1、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概念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
通过设计和组织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未来就业需要,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推崇。
2、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理论支持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情感认知理论的教学模式。
其中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建构知识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思维的活动性和建构性,情感认知理论则认为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影响学习的过程。
因此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开发1、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课程设计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课程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现实需求,设计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丰富性的项目任务。
项目教学的任务应当明确,具有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应该注重任务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课程实施在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确定项目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
教师还应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评价方法1、评价指标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广东省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行动导向的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及教学实施师资培训任务大纲(世行咨询采购项目:T13,采购方式:CQ)广东省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正在执行世界银行贷款“职业教育发展(广东)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以学校为基础的改革和创新”。
该子项目的部分活动包括:一体化教师培训。
为此,广东省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希望委托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来校培训和指导专业教师开展行动导向的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及教学实施工作。
一、背景1.关于“行动导向的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及教学实施”(1)一体化课程。
一体课程既不同于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也不同于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CBE和MES课程模式,一体化课程的构建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2)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最早是由德国职业教育界提出的,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的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技术组成。
其主要内容包括: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等。
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课程开发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行动导向项目教学课程开发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更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而行动导向项目教学课程开发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表明,通过行动导向项目教学课程开发,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动导向项目教学课程开发也得到了更好的支持和发展。
通过互联网平台和虚拟实验室的应用,学生可以在丰富的资源和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行动导向项目教学课程开发,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课程开发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行动导向项目教学课程开发的实施过程,探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深入了解行动导向项目教学课程开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探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课程开发的特点,以及在实际课程设计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不同领域的行动导向项目教学课程开发实践,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促进教育领域的经验交流和互相借鉴;探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课程开发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办法,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课程设计提供参考.1.3 研究意义。
行动导向项目教学课程开发是一种注重学生实际行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行动导向项目教学融入课程开发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具体研究意义如下:行动导向项目教学课程开发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行动导向的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也称为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是指将某项技能培养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各部分分解为递进的多个教学项目,以教学项目为基本教学单元,以技能培养的具体行动为执行方式,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过程,最终完成该项技能培养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设计充分考虑工作过程要素: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工作产品、工作环境;基于学生认识基本规律:简单———复杂;单一———综合;低级———高级,来编排教学内容。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是在行动导向的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进行的。
其设计过程分成4个步骤(见图1)。
一、目标分析(一)工作目标分析工作目标来源于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岗位目标。
这里提到的就业岗位目标是在行动体系下建立的专业培养方案所确定的。
工作目标分析按照:“该项训练应完成的实际工作任务→实际工作任务完成过程→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三个步骤进行。
下面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后续内容皆使用该案例)。
表1案例1在该案例中,实际工作过程按照生产现场的工作流程排序,按照实际工作过程涉及的知识种类对各工序加以整合,形成系统化工作过程。
(二)专项技能目标分析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所确定的专业教学技能目标的培养要求,结合实际工作的任务内容,参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遵循学生的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和形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侯勇强,男,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行动导向的项目驱动型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侯勇强(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50)摘要:行动导向的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的设计是建立在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基础上,通过目标分析建立教学项目,以教学项目为单元设计教学任务,开发、配置资源,建立教学目标过程考核与质量管理体系,形成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型课程模式。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驱动;模式设计中图分类号:G 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2X(2008)-0104-03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2,2008图1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表2案例2:2007-12-08::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进行内容选择和排序,确定出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训练的技能项目目标。
行动导向教学设计原则与实施策略———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庞春梗(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安徽合肥230011)[摘要]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行动能力,其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是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内容情境化、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过程实践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创设情境来激趣导思、以任务引领来探索新知、以总结归纳来巩固内化、以延伸拓展来引发思考、以课后反思来完善提高。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设计;原则;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6-0048-02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施教方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
以行动为导向,在“做中学、做中教”,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
厘清行动导向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并有效实施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个体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和方法能力等综合职业行动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其教学思想接近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行动———做的过程中学习”,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及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独立思考、有目的地解决存在问题的职业行动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设计的原则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和“行动”在教学中的作用,强调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社会性和情境化的学习。
行动导向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课程能力目标(1)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2)项目任务的计划能力;(3)项目任务的执行能力;(4)对项目任务结果的展示、分析、评价能力;(以上4个能力为最重要的能力)(5)对工作环境的熟悉能力;(6)按照规范操作的能力;(7)按照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8)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9)事故的处理能力;(10)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11)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等。
二、选定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确定涉及的应用知识能力不能传授,只能训练,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来学习。
依据课程整体设计选定的综合性项目,以及本次课的能力目标,选择本次课的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进而,依据“必需”、“够用”原则,确定本次课涉及的应用知识。
三、选择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围绕选定的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主要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实验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
四、准备媒体依据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的需要,做好课件、活页教材、演示、展示、板书、示范操作设计和实物准备。
可利用下表整理思路:阶段学习目标行动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教学法建议五、课程单元实施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的课程实施一般可从如下环节中选择:课程导入(激发兴趣,直观导入)——知识准备——布置任务——分组完成——小组报告——成果互评——教师评定与总结——布置作业(课内任务A,课外任务B)等。
六、反思与评价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反思:1.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吗?2.能力训练的目标实现了吗?3.教学内容、教学法和教学媒体还有哪些方面可以继续改进?七、行动导向课程单元设计要求(1)目标明确。
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由英国的瑞恩斯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随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行动教学法提倡提问和反思,以促进学生更深入的分析问题,检验先前提出的假设,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源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通过小组和讨论和在学习得到深入的思考,学习者分享彼此的经验,最终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经验共享的方式,不仅能够得到创新的方案,而且可以帮助个人和集体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
行动导向教学是依据完整行为模式来设计教学环节的。
即一个完整的教学领域(又称学习领域)的学习应该经历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六个行动过程。
因此,行动教学法又称为六级教学法。
而传统的教学法是:解释、示范、模仿、联系,它们不是依据行为模式,而是依据学科模式开展教学的。
笔者通过对《功放制作》、《无线话筒制作与调试》、《彩电调试与维修》、《逻辑门电路》等电子类专业模块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其具体教学过程为:一、开课准备工作1、充分了解班级和学生情况充分了解班级和学生情况是整个课程教学设计的基础。
其目的是比较和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上有多大差距,突出的能力目标差异是什么。
了解情况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交流,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也可以是问卷调查等形式。
2、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学情境可直观表现为五个“w”:What? Why? Who? Where? Wate time? 教学情境是可以设计的,也是应该设计的。
它的构建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比如在《功放制作》模块中,可用场所(where?)资源有:教室,可做信息收集处理、计划决策、评估;学生阅览室,可做信息收集,处理、评估资料整理;实训场地,可做计划决策、实施、评估;其它场所,如图书馆,音控中心,仪修室,校外网吧等,看看,光是一个“where”就有如此之多,而这些因素通过实践来看对教学效果是有明显影响的,也确实是需要我们去用心设计的。
教学研究“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研究———“普通机床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王晓霞(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21) 收稿日期:2008-06-12作者简介王晓霞(6),女,江苏姜堰市人,副教授,从事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与研究。
摘 要:本文以“普通机床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为例,从突出高职教育特征的角度出发,以行动导向为主要原则,对课程教学设计应考虑的因素、注重的环节、组织的各种任务、采用的方法及手段、应有的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动导向 教学单元 教学设计 任务实施 条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024(2008)03-31-04 高等职业教育非普通的高等教育,不仅在人才定位规格及其培养目标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其面对的对象特征亦不相同。
基于这两点,要想实现培养目标,向企业输送“零距离”接轨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不仅在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都必须有别于以学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外,更应重视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及教学内容的实施方法,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符合职业教育规律,适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者特点,更多地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学方法。
所谓“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以及“为做而学”,而教师的角色则成为学生工作情境的创设者、引导者,以学习环境的建构、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过程中的咨询、采用合适学习方法的引导、团组工作机会的创造等活动为主。
因此,从课程内容序化、教学单元划分到单元教学课堂设计及任务的组织、布置与实施,均应以上述内容为中心,围绕此展开各项活动。
一、课程中的教学单元课程内容的序化是实施能力培养方案,体现不同培养梯度的具体化及必要的过程。
应做的工作包含将课程中的章、节内容划分成可实施的教学单元及制订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两大方面。
划分教学单元的依据主要应考虑任务(含学习型、应用型、综合型、工作型)的组织与形成以及实际的教学条件两大方面的因素。
职 业OCCUPATION 教学探索74OCCUPATION2022 02文/江吉祥如何开展以职业行动为导向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以青岛市技师学院为例一、职业教育课程的现状中国是人口大国,有着9亿多的劳动力,但在高技能人才市场中,出现很大的缺口,一面是企业“招工难”,一面是学生“就业难”。
为了解决这种供需矛盾,人社部对接世界技能大赛启动一系列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试点,国务院也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和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李克强总理要求着力推进改革创新,优化完善教材和教学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
在国家职教改革的大背景下,专业课程如何开展是摆在职业院校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
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虽然部分学校不断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可大都只是给课程换了一个“壳”而已,本质上仍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停滞不前。
国家一直大力推广的一体化课程,就是要解决好专业问题、课程问题、资源问题、实施问题、评价问题,让课程真正从企业中来,学生毕业后也能真正融入企业。
二、以职业行动为导向的工学一体化课程如何开展青岛市技师学院从事一体化教学研究十余年,与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在教学方面也开展了多年的合作交流,并且在国家《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导手册》的指导下开展了众多的课程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一体化课程实践经验。
从目前汇总的教科研成果可以看出,一体化教学课程有多个分支,其中以职业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形式非常适合当下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及市场需求,其开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一体化课程的确立各专业的传统课程,几乎都存在理论知识结构很完善,但毕业生一进企业就“水土不服”的问题。
一体化课程的确立绝不是在原有摘 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滞后于企业的发展,导致毕业生虽多,但高技能人才缺口逐年增大。
⾏动导向教学法⾏动导向的教学法“完整的⾏动”、综合职业能⼒必须依靠每⼀次教学来培养,围绕选定的训练学⽣能⼒的任务,设计“能⼒的实训过程”,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为主体,选择⾏动导向的教学法,主要有任务教学法、项⽬教学法、基于项⽬的引导⽂教学法、⾓⾊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技能、知识⼀体化,教、学、做⼀体化,将专业能⼒、⽅法能⼒、社会能⼒、个⼈能⼒集成于学⽣“能⼒的实训过程”中。
⼀、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是以⼯作任务为核⼼来训练专业技能和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
“基于⼯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核⼼思想。
这种教学法是针对把知识与任务剥离开来的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提出的。
在传统教学法中,知识被看成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独⽴于⼯作任务的符号体系,因⽽其教授也是在教室中,在纯粹符号层⾯上采取与⼯作任务相剥离的⽅式进⾏,这些知识的实践价值要通过学习者把它们应⽤到实践中来实现。
建构主义和情境理论对这种知识观提出了挑战,前者认为,只有当个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前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情境理论则认为,知识只有在与实践情景的联系中才有意义。
这是任务教学法的知识论基础。
从职业教育的⾓度看,要培养学⽣的职业能⼒,就要做到:(1)课程内容必须与⼯作任务密切联系,从课程中应能找到这些知识与⼯作任务的清晰联系;(2)必须形成学⽣的任务意识,在学⽣头脑中建⽴以⼯作任务为核⼼的知识结构,把知识和任务整合起来。
前者是课程内容开发中需要完成的,后者虽然也需要相应的教材模式的⽀持,但最终需要运⽤任务教学法来实现。
任务教学法包括五个步骤:(1)提⽰⼯作任务,即教师⾸先给学⽣讲清楚要完成的⼯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标,并通过对⼯作任务的提⽰,激发学⽣的学习动机;(2)尝试完成⼯作任务,教师在简单演⽰后,即让学⽣尝试完成任务,教师适当指导,如果学⽣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尽快转⼊第三个阶段;(3)提出问题,如果学⽣通过模仿教师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所提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的,如果学⽣⽆法完成任务,那么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问题解决的;(4)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引导学⽣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让学⽣获得完成⼯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并理解和记住;(5)回归⼯作任务,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看看在掌握了这些专业知识后,能否把⼯作任务完成的更好。
摘要: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设计,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方向,为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作者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为前提,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详细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关键环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其它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一、引言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的实现形式之关键是要落实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完成主要载体,把职业能力的培训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式。
职业教育是培养实践人才的教育,‘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设计’指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课程,这一课程方案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在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其核心成果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摒弃了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从而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指导思想及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以学生为本,以现实条件为依据,以新的职教理论为指导,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和方法,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及学生的培养模式,把创建新的课程体系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把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工作重点,为解决目前的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之路作贡献。
2、建筑工程教学的设计思路
以技术专业施工员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能力需求为依据,用不同类型的典型工程过程作为教学案例,按照工程施工的顺序及施工员应做的工作过程和内容,分析出构成施工员能力应具有的知识与技能,将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分类和归并后,构建成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并以此进行课程及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
按照目前已经完成了的内容,我们总结如下:
1)通过到企业调查,完成了课程开发设计的论证工作,确定了施工员岗位所应从事的工作及工作内容,并对施工员工作内容进行分析,确定了施工员在各种不同工作过程中所应有的能力。
2)综合构成施工员能力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按照知识与技能的特点将其分类和归纳,联系教学规律及其实施的可行性,我们将施工员应学习和理解的知识与技能,划分成为十八个重要的学习模块,即重新设计出开发十八种以行动为指向的教学课程,构建为一个全新的课程体系,‘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其中的一个学习领域。
3)十八个学习领域划分,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设想学生在完成这十八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并考核合格后,就应具有在建筑企业中从事相应工作(如砌筑、模板、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饰工程等)和项目部中一般技术岗位工作的能力。
4)完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即学习领域之中的目标描述,学习内容设计、配套教学资料初稿及一个学习情景的设计。
三、课程开发设计方法课程设计开发分六步进行,即:专业定位→工作过程分析→凝练典型工作→划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
1、专业定位
通过企业调研,对现存或潜在的有一定发展持续度的职业(技术应用)岗位进行定位,在岗位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以建筑施工现场一线生产及管理岗位中具有相近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岗位集合,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应的岗位群。
建筑业的主要分类包括: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监理员、资料员、材料员。
2、工作过程分析
按职业岗位需求,分析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
得出岗位工作过程的顺序应为:
岗位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使用工具――工作任务间的相互联系――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3、凝练典型工作
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对施工员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凝炼出施工员岗位的典型工作有:施工技术准备;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施工过程成本控制与管理;协调各工种配合施工;采集、编制、审核、整理、汇总各种施工技术、经济资料;参加协调施工组织设计及各种专项方案的编制;协调参与施工项目投标及签订施工合同;文档打印收发等。
4、将典型工作转化为行动领域
通过到企业调查研究,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对施工员岗位的典型工作进行分析、取舍,转化为以下三个行动领域:
行动领域1:建筑工程分项工程施工
行动领域2:建筑工程分部工程施工
行动领域3:建筑工程单位工程施工
5、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归纳,确定专业的教育任务和内容,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对原有学科体系下的课程知识进行解构与重构,达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完成课程内容的重新序化。
四、课程开发设计说明
1、编制依据
1)依据与企业合作,对建筑工程施工员岗位的调研结果及对结果分析所得结论;2)依据新的职业教育学理论(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设计);3)依据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培养对象的现状;
2、编制原则
1)课程中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必须满足企业对施工员能力需求的原则;
2)课程设计应遵循学科理论知识适度够用,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3)专业技术课程应具有相对独立实施的原则;
4)兼顾建筑施工企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则,为拓宽学生就业岗位创造有利条件(如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等);
5)兼顾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一门专业技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后,就能独立从事该项技术工作的原则;
3、课程实施设想
1)建筑工程施工基本知识所包含五项内容(公共基础、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结构基础、建筑施工基本技能、建筑测量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有岗位共用的基础知识,岗位群均可同时选用。
2)专业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进行选择不同岗位可根据需要进行安排,其内容及深浅的程度在执行授课计划时适当调整;
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课程是最大的一门专业课程,内容多、时间长,在开发和建设中,可以把它再进行分解,比如按构件的类型或结构类型或工种工程进行划分,以便教学目标能更进一步细化,便于教学的设计;
4)在专业课程开发设计的时候,均要以工程实例为指导,并以工作过程为方向进行课程
内容和授课方式的设计;
5)除施工基本知识必须按计划时间在第一学年执行完成外,有些课程的上课时间可以机动安排,即有独立实施性,这样可以避免教学资源冲突,但并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6)最后一学期的施工员顶岗实践应具有具体的内容设计与安排并认真执行,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建设实施该方案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影响
1、教学计划安排及设备配套和建设问题
学习领域这种形式的课程开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将打破理论与实践课的界限,它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因此它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课计划安排模式,涉及面很广,它将改变实验实训室的利用方式或建设内容及布局,给计划与管理带来新的课题(情境设计决定它的利用方式及程度),这其中也包括班级人数多,平行班级多、教室座椅的布置方式可能带来的影响。
2、教师的适应性及素质问题
因相关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融入到学习领域中后,课程内容及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是以职业行为过程来开展教学,且职业能力训练加强了。
这对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和青年教师来讲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可能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训练不够,二是职业工作经历欠缺,这可能是个共性问题,目前职业工作经历欠缺可能是主要矛盾。
六、结束语
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设计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它可以有效地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并且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以及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