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专题复习[地理必修二]
- 格式:doc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10
绝密★启用前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地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06年4月11日,欧洲航天局的“金星快车”飞抵金星附近,进行探索研究。
金星属于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狮子星座2.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20时(北京时间)在北京举行开幕式。
与此同时,日本东京的区时(东九区)是A.7时 B.9时 c.19时 D. 2l时读图l,完成3一4题。
3.北半球正值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4.在地球的白转运动中,甲、乙两地A.角速度甲大于乙 B.线速度乙大于甲c.角速度相等 D.线速度相等5.图2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③6.图3所示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7.图4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A.向斜 B.背斜c.断层 D.陡崖读图5,完成8--9题。
8.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a地低于b地 B.气温a地低于b地c.a地空气受热下降 D.b地空气冷却下降9.甲处有大面积绿地。
绿地对空气的作用是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 D.增温、减湿lO.图6中属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是A.①B.②c.③D.④11.读图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洋流为寒流B.b洋流为暖流c.c处不可能有大渔场D.d洋流为西风漂流12.“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从塞北到江南地域分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地形、13.图8所示范围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属于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纬度地带)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经度地带)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14.“2007年2月27日,意大利西西里岛以北的斯特龙博利山口,橘红色的滚烫岩浆顺着山坡缓缓流下,碰到冰冷的海水冒出一团团白烟。
图1 图22007年江苏地区普通高中高二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练习卷一2007.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将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2004年1月美国“机遇号”抵达了火星表面,表明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经能够离开(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2、图1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北京时间2005年10月8日11∶50,当地时间8∶50,南亚次大陆发生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克什米尔地区(北纬34.4°,东经73.6°),震级7.8级。
据此回答3-4题。
3、地震发生时,伦敦(0时区)时间为( )A .8日11∶50 B. 8日19∶50 C.7日19∶50 D. 8日3∶504、南亚克什米尔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 )A .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地壳不稳定B .该地受冰川侵蚀明显,因此地壳不稳定C .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地壳不稳定D .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地壳不稳定5、 图2是“某海区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则甲洋流是( )A .北半球的暖流B .北半球的寒流C .南半球的暖流D .南半球的寒流2006年1月4日,南京阴有雨,气温下降6-10℃。
据此回答6-7题。
6、造成南京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 .暖锋B .冷锋C .静止锋D .反气旋7、此季节扬州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B.温和多雨C.炎热干燥D.低温干燥8、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地热 B.水能 C.清洁汽油 D.原始森林2002年,全球海域又一次发生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现象。
据此回答9-10题。
9、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元旦前后,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降温B .圣诞节前后,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C .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D .使非洲东部发生洪涝灾害10、“厄尔尼诺”现象最有可能导致秘鲁( )A .火山喷发B .干旱C .渔业受损D .多森林火灾11、世界“人口爆炸”时代是指( )A .农业文明时期B .产业革命后C .20世纪50年代后D .21世纪后读 “中国人口分布图”(图3),完成12-14题。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知识点梳理——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① 人类社会初期: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② 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迅速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④ 20世纪70年代后: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2. 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二)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3. 人口增长阶段及其转变:特别强调:中国的人口增长已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初期。
4. 人口增长的计算: (单位:%或 ‰)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上年末...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上年末...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上年末...总人口=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三)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5. 当今世界突出的人口问题是:①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② 人口年龄结构失调。
●6.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⑴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① 人口增长模式:大多属于“高——低——高”型。
② 人口问题表现: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4岁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
③ 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资源、环境、社会就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压力,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提升缓慢甚至下降,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④ 解决途径: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⑵ 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① 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型。
② 人口问题表现: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等。
③ 影响:会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问题。
④ 解决途径:采取鼓励生育、延迟退休的政策,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和外籍劳工。
(四) 关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7.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与人口增长类型之间的关系:⑴ 塔的底座越宽,顶端越尖,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大,反映人口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特征; ⑵ 塔身越接近下窄上宽的形状,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小,反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增长特征。
新课标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全册教案(含试题答案)一 运动的世界1、运动的相对性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记:记下数值和单位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3、长度单位换算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4、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5、平均速度严格按公式v=t 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50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应用练习]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试卷(二)(地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当地时间2016年12月9日19点30分,NBA常规赛洛杉矶湖人队主场迎战菲尼克斯太阳队。
如图为世界时区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1.下列城市中,球迷需要熬夜观看这场比赛直播的是A. 伦敦B. 北京C. 大阪D. 新德里2.比赛当天,洛杉矶比广州A. 自转线速度更大B. 正午太阳高度更高C. 日出地方时更晚D. 昼夜交替周期更长【答案】【小题1】A【小题2】C【解析】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
根据相邻两个时区相隔1小时,位置在东的时区总比位置在西的时区的区时早,东加西减来计算。
读材料知,该场比赛在洛杉矶举行,当地时间2016年12月9日19点30分指的是西八区的区时,此时伦敦采用0时区的区时为2016年12月9日19点30分+8小时=2016年12月10日3点30分,为夜间时间,A对;此时北京采用的东八区的区时为2016年12月9日19点30分+16小时=2016年12月10日11点30分,为上午时间,B错;此时大阪采用的东九区的区时为2016年12月9日19点30分+17小时=2016年12月10日12点30分,为正午时间,C错;此时新德里采用的东五区的区时为2016年12月9日19点30分+13小时=2016年12月10日8点30分,为上午时间,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与地球运动有关的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
读材料知,比赛当日的时间为2016年12月9日,此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日出地方时越晚,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日出地方时越早,C对;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极点为0,所以洛杉矶比广州自转线速度小,A错;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洛杉矶比广州正午太阳高度更低,B错;昼夜交替周期都是24小时,D错。
论述题1.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在我国还有宽广的发展前途,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发展性能优良的国外已收载入法定文件中要用聚合物。
2.针对已开发应用的高分子辅料规格不齐和型号不全的情况,开发多种型号的产品。
3.开发新的化学实体。
4.利用天然资源化学修饰方法,寻找新的可供药用高分子材料,特别是能改善药物挥发性及传递性能,提高溶出度和释放度,生物粘着性及溶胀性较小的毒性,刺激性和免疫原性的高分子辅料,其他是改善在高速压片时片剂形成速度或防止辅料与药物的相互作用的辅料。
5.开展在加工辅料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如多种辅料的微丸,微球复合辅料以及薄膜包衣的分散体系,以改善各种常用辅料的应用性能。
6.完善药用高分子材料的质量标准,全面的展开,工艺和物理化学性能的研究,缩短与国外质量的差异。
2.简单介绍文献报道过的一些重要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答;1.作为片剂和一般固体制剂的辅料。
口服固体剂如胶囊,片剂,在医疗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其最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粘合剂,稀释剂,崩解润滑剂和包衣材料等分类。
a.粘合剂:淀粉,预胶化淀粉,聚维酮,甲基纤维素,西黄胶,琼脂,卡波沫羧甲基纤维素钠,微晶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瓜耳胶,羟丙基纤维素等。
b.稀释胶:微晶纤维素,粉状纤维素,糊精,淀粉,预胶化淀粉等。
c.崩解剂:海藻酸钠,微晶纤维素,明胶,交联维酮,羧甲基淀粉钠,淀粉,预胶化淀粉等。
d.润滑剂:聚乙二醇等e.包衣材料:常用薄膜包衣材料两类:第一类肠溶衣材料,肠溶性材料是耐胃酸,在十二指肠中很容易溶解的聚合物,第一类水溶性包衣材料有海藻酸钠,明胶,挑胶,淀粉衍生物,水溶性纤维,衍生药等,另外入泊洛沙姆或聚乙二醇具有共混增速作用。
2.作缓解,控释制剂的辅料聚合物在现代药剂学中的重要用途之一是作用药物传递系统的组件,膜材骨架药用高分子材料在尺寸,电荷密度,疏水性生物相溶性生物相溶性生物降解性,增加只能功能团方面呈现出理想的特殊性能,尤其是在缓解,控制给药的几只一般分为五类:扩散,溶解,渗透,离子交换和高分子挂。
绝密★启用前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思想政治一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内填涂(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凡是商品都是劳动产品。
2.我国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降低。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中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7.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8.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主观存在的反映。
9.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0 我国现阶段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____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2.2006年10月22日,纪念_____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
A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红军长征 D 北伐战争13.2006年12月15日,第十五届亚运会在___闭幕。
中国代表团共夺得165枚金牌,列金牌榜第____位。
A.曼谷二 B 釜山一 C 东京二 D 多哈一14.右图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6年度___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振声颁发奖励证书。
A.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B 中国物理学会奖C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D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15.2006年12月14日,___在第61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上宣誓就职,并从2007年1月1日起行使联合国秘书长职权。
2007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必修二)专题复习资料江苏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孙德勤一、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案例1:读图1.Ⅰ期为原始型,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出现在人类社会早期或生产力非常低下的地区。
Ⅱ期和III期为传统型,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一般出现在农业文明和工业化的中前期。
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此模式。
Ⅳ期为现代型,人口增长特点是“三低”,出现在工业化的后期,现代社会中的发达国家为此模式。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
注意:区分传统型和现代型增长模式的标准是自然增长率是否高于(低于)1%。
拓展:读图,回答相关问题:(8分)1、1954年后,我国人口增长异常迅速,试分析其原因:(2分)建国后社会安定,积极发展经济,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在保持人口高出生率的同时,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2、1981年后,我国人口每增加2亿的时间在逐渐变长,试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1978年以来,我国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
3、从总体的趋势来看,由于我国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依然很多,加上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对我国的发展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
4、人口多,直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A、C )(2分)A.粮食短缺 B.战争频繁 C.淡水、能源、资源危机 D.自然灾害频繁P.8(注:图中C 非洲,D 欧洲。
(4)从全球来看,目前我国属于人口的迁出地区。
带来的经济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庆、湖北出现了新的移民高潮,原因是三峡移民。
注意: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两个因素。
三、人口合理容量:区别环境承载力(指能供应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合资理容量(指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的概念,见必修二P.12、13. 案例1:读下边漫画,回答问题。
此漫画的深刻含义是揭示了人与资源的深刻矛盾,且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由此说明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007-2011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2007年12.“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从塞北到江南地域分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地形13.图8所示范围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属于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纬度地带)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经度地带)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2008年17.图9所示的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2009年图7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4题。
12.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③沙尘暴频发④洪涝灾害增多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13.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遭毁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14.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2010年图8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整体性特征17.甲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较丁山地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降水较多 D.距海较远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每题1分)。
2009年3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36.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2011年41.第十六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在广州开幕。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江苏卷)第Ⅰ卷一、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
图1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位于A.45ºN,110ºEB.21º34'N,110ºEC.45ºN,130ºED.21º34'N,130ºE2.这一天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图1图2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图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
读图回答3~4题。
3.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 4.d 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 .滑坡B .地震C .泥石流D .火山图3为我国江南园林小景。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的太湖石是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形成原因是A .风力侵蚀作用B .岩浆作用C .流水侵蚀作用D .变质作用6.江南园林中常用太湖石构景,形成奇峰怪石的山景。
这种山景属于 A.喀斯特地貌景观 B .水文地理景观 C.地质地貌景观 D .人文景观图4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7~9题。
7.a 处位于A.太平洋 B .亚洲大陆 C.非洲大陆 D .印度洋 8.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A.西风漂流 B .日本暖流图2图3C.墨西哥湾暖流D.北太平洋暖流9.b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表1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
2007-2016学测高频考点1、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4、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5、说明一年中地球上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6、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7、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8、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9、风向的画法及判读;10、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1、理解东亚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12、结合实例,说明冷锋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13、结合实例,说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14、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15、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6、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7、了解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18、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19、结合实例,说明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0、了解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1、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1、知道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3、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说明其形成原因;4、比较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5、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6、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7、结合实例,说明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8、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高技术工业)9、结合实例,说明鲁尔区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10、工业集聚的优点;11、高铁建设的意义;(如,京沪高铁建设的意义:解决京沪通道运输压力紧张状况;加强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城市群的联系;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缩短沿线城市间的出行时间,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1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结合实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3、结合实例,分析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4、结合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绝密★启用前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地理本试卷共6 页,满分15O 分。
考试用时12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鉴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枯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沽。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题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
图1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 : 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
读图回答1一2题。
1、该地位于A. 45°N, 110°EB. 21°34´N, 110°EC. 45°N, 130°ED. 21°34´N, 130°E2、这一天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图2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途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
读图回答3 一4 题。
3、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A. aB. bC. cD. d4. d 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滑坡B、地震C、泥石流D、火山图3 为我国江南园林小景。
读图回答5 一6 题。
5、图中的太湖石是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变质作用6、江南园林中常用太湖石构景,形成奇峰怪石的山景。
2007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必修二)专题复习资料江苏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 孙德勤一、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案例1:读图1.Ⅰ期为原始型,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出现在人类社会早期或生产力非常低下的地区。
Ⅱ期和III 期为传统型,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一般出现在农业文明和工业化的中前期。
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此模式。
Ⅳ期为现代型,人口增长特点是“三低”,出现在工业化的后期,现代社会中的发达国家为此模式。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
注意:区分传统型和现代型增长模式的标准是自然增长率是否高于(低于)1%。
拓展:读图,回答相关问题:(8分) 1、1954年后,我国人口增长异常迅速,试分析其原因:(2分) 建国后社会安定,积极发展经济,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在保持人口高出生率的同时,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
2、1981年后,我国人口每增加2亿的时间在逐渐变长,试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1978年以来,我国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
。
3、从总体的趋势来看,由于我国 基数 大,每年净增人口依然很多,加上较高的 自然增长率 ,对我国的发展形成较大的 人口 压力。
4、人口多,直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A 、C )(2分)A .粮食短缺B .战争频繁C .淡水、能源、资源危机D .自然灾害频繁 二、人口迁移:参见必修二P .8案例1:读“19世纪前和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 (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分别是: A 拉丁美洲,B 大洋洲,C 非洲,D 欧洲。
(3)一个国家人口的迁出,对于缓和所在国人口过多造成的压力有一定好处,但也往往造成人才外流;对于移入国则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从全球来看,目前我国属于人口的迁出地区。
案例2: 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问题。
1.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向城市,从内地向沿海(迁入人口较多的是上海、广东、北京)和工矿城市。
主要原因是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户籍制度的放松、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差距(根本原因)、交通条件日益便利。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边境贸易的发展,石油资源的开发,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经济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庆、湖北出现了新的移民高潮,原因是三峡移民。
注意: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两个因素。
三、人口合理容量:区别环境承载力(指能供应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指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的概念,见必修二P.12、13.案例1:读下边漫画,回答问题。
此漫画的深刻含义是揭示了人与资源的深刻矛盾,且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由此说明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四、城市空间结构案例1:图江苏某地城市简图(告知信息:当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西北风)。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用连线将该城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绿地分别与相应字母符号连接,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
商业区 A 水厂 ① 工业区 B 污水处理厂 ② 居住区 C 重型机器厂 ③ 绿地 D 印刷厂 ④迁移流规模万()20161284东南海海南海诸岛海黄资源(2)用连线将该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重型机器厂和印刷厂分别与相应数字符号连接,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
(3)在A、B、C、D四区中,土地价格最高的应是 D 区。
注意:1.不同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
城市中面积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区。
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多呈点状或条带状。
工业区一般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环境,市区工业正向郊区搬迁。
2.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要处理好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关系(详见必修二P.24活动)。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受经济因素(主要)、文化(如旧金山的黑人区、华人街)、历史(如北京等一些古城的市中心为行政区,上海浦东成为中心商务区)、政策(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注意课本P.23图2.8.五、城市服务功能案例1:读城市服务范围图,线条为城市的服务范围,C为一住户家。
1.A、B中,城市级别高的是 A 。
2.一般来说,C住户购物常去的是 B 。
注意:城市等级一般按城市人口来划分。
城市的服务范围没有明确界限,可以相互重叠。
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相同级别城市之间相距越远,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
六、城市化案例1.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1920年至2000年发达国家(用——线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用------线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拆线图。
(2)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
(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称为逆城市化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注意:1.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水平高(高于70%),城市化速度趋于缓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快,城市中出现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
目前,世界大部分城市人口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2.城市化过程出现的环境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七、农业区位选择和农业地域类型案例1. 读亚洲7月季风图,回答: (1)图中季风A (南亚)的风向是西南风,季风B (东亚)的风向是东南风。
(C 为东南亚)(2)图中季风A 和季风B,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_B_,这类季风在_东亚_(地区)最为典型。
(3)受图中季风影响的地区,夏季降水丰沛,特别有利于粮食作物中_水稻_的生长。
由于季风的强弱变化很大,使得该地区_水旱_灾害.频繁,对该作物的生长威胁很大。
(4)A 、B 、C 处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特点是(见必修二P.48),形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条件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人口集中,精耕细作;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居民喜食稻米。
注意: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方面来考虑: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人多地少或地广人稀)、历史等。
这些因素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的本质是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举一反三:东北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条件: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发达的机械制造业(有利于机械化生产),优越的政策等。
拓展: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郊农业发展迅速.请根据有关知识完成下题.1.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发展变化趋势的是( B )2.引起城郊农业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C )A.城市“热岛效应”B.国家宏观调控C.市场需求变化D.地方政策影响案例2: .读“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某农场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下图中的空白框中,使系统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秸杆B.牧草C.羊粪D.羊毛、羊肉CAB粮食蔬菜粮食产量197019900蔬菜产量197019900粮食蔬菜产量197019900粮食蔬菜产量19900A B C DE.增加土壤肥力F.调节小麦、绵羊的生产规模(F E A C B D)(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政策的鼓励、东南部气候暖湿、土壤肥沃等。
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主要农产品是小麦和羊毛。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农场的特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安排农活;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4)该地处于大分水岭(地形区)西侧,降水量较少。
灌溉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为此该国修建了东水西调水利工程.案例3:读图,按要求回答:(l)用字母A、B在图中标出美国的小麦区和玉米带。
用C标出乳畜带。
用D标出硅谷。
(2)美国小麦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大平原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是_商品谷物农业_。
种植的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生产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稿。
这类农业地域类型我国分布在东北和西北。
(3)本区小麦发展的气候条件是_气候温和,夏季潮湿__。
(4)本区发展这类农业在交通、土地方面的优势区位条件是①五大潮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②地广人稀,可进行大规模生产。
注意:影响乳畜带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如城市集中、人口密集),饲料(如西欧在温带海洋性气候下的多汁牧草),交通(乳制品不易存储)。
案例4:读某草原区位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所示区域名为潘帕斯草原,该地的农业区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放牧的主要牲畜是牛。
⑵该区域发展畜牧业优势是: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靠海港近,交通便利。
(3)阿根廷的牛肉主要销往欧洲市场的前提条件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注意:要在图上能指出四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一些具体的国家。
拓展:读图:我国甲、乙、丙三地区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甲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年日照时数): A .1239.2 B .1970.6 C .3005.3 (一月平均气温): A .-2.3 B .3.6 C .5.6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 A .水稻、甘蔗等 B .青稞等)甲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甲:海拔高,热量不足(或高寒),不利于谷类作物生长。
丙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丙:地势低平,水热资源丰富(或气候暖热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
八、工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地域类型案例1:读德国矿产和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工业区为鲁尔区 。
(2) 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近(从法国洛林和鹿特丹海运进口),丰富的水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处在经济发达的西欧的“十字路口”)。
(3)20世纪50以后,鲁尔区经济开始衰落的原因是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环境污染严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最根本原因)。
(4) 该区的综合整治措施是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发展科技;优化美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