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PDF版)
- 格式:pdf
- 大小:448.09 KB
- 文档页数:11
鹤岗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5分,满分60分)
1.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这说明秦汉新爵制()
A. 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
B. 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
C. 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 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
2.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3.读中国古代的思想地图可得
A. 孔子学说得到了各国欢迎
B. 体现了战国晚期文化趋同
C. 诸子百家的思想严重区隔
D. 学术的发展体现东学西渐
4.在兵制方面,宋朝基本不再采用征兵制,而采用雇佣性质的募兵制度;在征调徭役方面,北
宋中期采用雇募法,不再单纯使用无偿征调农民等服役的办法;在官府征调工匠服役方面,由
单纯的轮差制度改为差雇制度,国家给服役的工匠一定报酬。这反映出宋代()A.取消了制度层面的强制措施 B.更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国家治理
C.法律制度已经相当健全成熟 D.劳役地租完成向货币地租的过渡.清朝
5.刘石吉在《近代城镇手艺工人抗议形态的演变》一文中指出:晚明农民运动掀起的前夕,大
规模的城市民变已在全国各处展开。这些民变主要集中于长江下游手工业最发达地区的苏州、
松江、杭州、江宁、常熟、景德镇,也见之于武汉、临清、福州、广州各地。……这些民变的
矛头,主要是对着当时朝廷所派至各地横征暴敛的矿监税使。材料可用来研究()
A.晚明农民运动
B.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C.晚明经济结构的变动
D.晚明商业市镇的崛起
6.康熙年间,美洲银元的使用区域从沿海扩大到东南,从江浙扩大到内地。从此,一个新的货币量词进入
汉语体系,那就是“圆”(后写成“元”),这反映出()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康熙时期的贸易政策有所调整
C.清朝的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D.中国的经济政策顺应时代潮流
7.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
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
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A.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 B.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
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
8.明代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强调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从侧面反映了()
A. 理学失去了社会约束
B. 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
C. 市民阶层追求自由生活
D.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9.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10.根据刘望龄先生的研究:“检阅湖北报刊,在揭露社会、批判清政府的落后、反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而对三民主义的传播,除民族主义的反清革命宣传得较为充分以外,民权、民生主义几乎无所论及。”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
A.湖北群众缺乏文化,只知反满
B.清政府成为矛盾的焦点
C.民权、民生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D.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11.据《浙江百年大事记》记载:“一八八九年(清光绪十五年己丑)二月十日,有宁波商人在慈溪县开设浙江慈溪火柴制造厂,雇佣日本工匠,制造火柴,宁波道台批准立案并通知海关。此为浙江民营火柴厂之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商业资本投资近代工业
B.清政府官员心态开放,所以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D.外国资本控制了国内民族资本
12.阅读下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下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工业投资变化
A.投资中心仍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B.投资主体是民族资本家
C.投资布局根植于近代社会环境
D.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13、1925年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会上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这反映出中共()
A.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入B.开始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
C.把组织农民斗争作为主要任务 D.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14.1936年6月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这说明( )
A.蒋介石已经预见七七事变的发生 B.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不抵抗政策
C.抗战前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D.蒋介石决定消极抗战,等待英美援助
15.轮船招商局成立之前,长江的航运业为外国公司垄断,但这些公司却有很大比重的华人资本,“华洋合资,华资为主,洋商主持”,不少洋行的许多轮船实际为华商所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列强尚未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B. 中国近代造船业初步发展
C. 新式航运需要专业化的管理
D. 政府支持中外合资的模式
16.到1951年10月,全国有27个省、8个行署、146个市、2038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1952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
A. 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
B. “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
C. 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D. 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17.我国历届全国人大会议的表决方式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从举手表决到无记名投票,再到电子表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