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自然地理题库期末考试(最终版)
- 格式:docx
- 大小:823.93 KB
- 文档页数:11
厄尔尼诺:源自西班牙语,原意“圣婴”,用来表示在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气候分异: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决定了全球的气候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带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即气候分异。
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显示土层序列及其组合状况的垂直剖面,也就是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
白浆化过程:是指在较冷的湿润地区,土壤表层由于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表层铁锰还原,并随水侧向流失或向下积淀,部分则在干季就地形成铁锰结核,使腐殖质层下的土层逐渐脱色,形成粉砂含量高,铁,锰氧化物含量较少的灰白色白浆层。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组分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完成一定功能的统一体。
生物放大作用:某些物质,尤其是一些进入生物体后难以分解或排出的物质,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极为显著地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照人类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即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
地带性土壤:地带性土壤也称为显域土,是指那些受气候和生物因素强烈影响的土壤。地带性土壤大多是受不同程度的灰化、铁铝化和钙化作用而发育形成的,剖面发育完善,土壤分布与相应的生物气候带一致。
非地带性土壤:非地带性土壤也称泛域土,是指那些土壤发育极弱,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土壤特性主要仍受母质影响的未成熟土壤。
土壤退化:土壤退化一般是指在人类经济活动和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土壤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土壤质量变劣,土地生产力降低,土地承载力变弱的过程。
洋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地区水平地或垂直地向另一海区大规模且非周期性地运动。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海沟:海洋中最深区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与大洋盆地交接处,深度一般超过6000m
冰川:是陆地表面的一种固态水体,是地表固态降水的积累与演化形成的能自行流动的天然冰体系。
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地层层序律:如果一个地区沉积岩没有受到扰动,先沉积的是较老的岩层,后沉积的是较新的岩层,这种上新下老的地层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
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对流雨:近地面七层强烈受热,引起近地面空气急剧上升,绝热冷却迅速达到水汽饱和所形成的降水,称对流雨。
节理:岩层破裂后,两侧岩块发生位移,其中无位移或位移不显著者,称为节理。标准化石:延续时间短、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特征显著,从而具有鉴定质年代意义的化石。
单斜构造:若一个地区内的一系列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而岩层的倾角较小(一般在25°左右),则称为单斜构造。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解理面的性质。
季风: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
反气旋:反气旋是指占有三维空间的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的大型空气水平涡旋,又称高压。
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时,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额必须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含量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梅雨: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我国的江淮流域、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的西部和中部,常常出现连续阴雨天气。由于这段时间正是梅子成熟季节,所以把这一雨期称为“梅雨”。
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进行垂直运动时,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只因体积膨胀(或收缩)做功引起内能增减和温度变化的过程,称为干绝热过程。(无水相变化,无热量交换)
方山地貌:在水平岩层地区,如果地壳大面积上升,可形成构造高原和构造台地,经流水长期侵蚀切割后,可形成面积大小不一彼此孤立的高地,称为方山。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称太阳辐射。其所传递的能量,称太阳辐射能。
土壤圈的组成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土壤形成因素包括:母质因素、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地形因素和人为因素。具有“自然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
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与形态特征,可将生态系统分为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
根据草原的组成和地理分布,可分为温带草原与热带草原两类。
湖泊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洼地蓄水体系,是湖盆、湖水以及水中物质组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
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总的来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水的密度在水平方向上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
洋流分成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三类。
在信风带的应力作用下,形成赤道洋流(又称信风漂流)。
作用于洋流的力包括风对海水的应力、海水的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太阳辐射是气候系统的能源,是大气物理过程与大气物理现象的基本动力,是气候资源中的热能之源。
地表环境因素包括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表组成、洋流、河湖水体和冰雪覆盖等。
气温的分布主要受纬度、海陆、地形、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纬度因素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