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热点专题训练2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
- 格式:doc
- 大小:223.51 KB
- 文档页数:10
回访真题领悟高考统计考题细观其变[理解能力题组]1.(2018·课标卷Ⅰ)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意在考查实验分析与判断能力。
红色花瓣的色素存在于液泡中,便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A项正确;用黑藻叶片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能够以叶绿体为标志观察到原生质体的收缩,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由于不同部位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故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做实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观察液泡大小的变化,D项正确。
2.(2018·山东卷)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知识:本题考查细胞内囊泡运输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对囊泡运输机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试题难度:较小。
A项,细胞核内的RNA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质;B项,蛋白质类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经内质的初步加工后由囊泡运输至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中经进一步加工后由囊泡运输至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C项,能够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的细胞器有内质、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并不是所有的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项,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3.(2018·福建卷)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B.RNA聚合酶C RNA D.逆转录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成分及酶的本质,意在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高考生物二轮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2014•福建理综)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B.RNA聚合酶 C.RNA D.逆转录酶【解析】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为rRNA,而催化核糖体内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物质是酶,由此可推测该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答案】 C 2.以下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有三个磷酸基团,三个高能磷酸键 B.ATP 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 C.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要消耗细胞内有机物分解产生的ATP D.ATP是细胞所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答案】 B 3.在ATP ADP+Pi+能量中②所代表的酶不存在于 ( ) A.细胞质基质B.叶绿体基质 C.线粒体基质 D.线粒体内膜【答案】 B 4.(2014•重庆理综)下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乙醇�D�D→氧化肝脏乙醛氧化,乙酸�D→CO2、H2O 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解析】酶具有专一性,由图示信息可推知,在人体内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与乙醛被氧化为乙酸是两个不同的反应过程,故两个反应所用的氧化酶不同,在人体内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但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可通过体温调节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答案】 C 5.(2013•北京高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 )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 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解析】本题考查对胞吐、跨膜运输、细胞衰老等过程的理解。
专题02 物质运输、酶与ATP1.(2019全国卷II·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
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2.(2019天津卷·2)下列过程需A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A.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D.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3.(2019天津卷·3)植物受病原菌感染后,特异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从而诱导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
激活蛋白水解酶有两条途径:①由钙离子进入细胞后启动;②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启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水解酶能使磷酸二酯键断开B.钙离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植物细胞C.细胞色素c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关D.细胞编程性死亡避免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4.(2019浙江4月选考·9)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
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5.(2019浙江4月选考·10)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催化剂的种类B.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作检测指标C.该实验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D.不能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6.(2019浙江4月选考·15)将豌豆根部组织浸在溶液中达到离子平衡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通氧状况与根细胞吸收Mg2+的量无关B.若不断提高温度,根细胞吸收H2PO4-的量会不断增加C.若溶液缺氧,根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会抑制NO3-的吸收D.细胞呼吸电子传递链阶段产生的大量ATP可为吸收离子供能7.(2019浙江4月选考·27)生物利用的能物质主要是糖类和油脂,油脂的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少而氢的含量多。
1.本专题知识难点较低,考查时一般是章内或章节间的综合考查,多以图像分析或综合比较的形式考查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在结构、功能上的区别与联系。
2.往往与代谢知识综合起来考查,并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3.高考一、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而不是通过胞吞、胞吐。
2.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但也可通过协助扩散或离子通道进出细胞。
3.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对无机盐离子则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因此可以说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胞吞(内吞)和胞吐(外排)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
二、酶的本质、特性以及酶促反应的因素1. 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1.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思路分析重点](1)探究某种酶的本质(2)验证酶的专一性。
①设计思路:酶相同,底物不同(或底物相同,酶不同)②设计方案示例: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专一性。
(3)验证酶的高效性。
(4)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 。
①实验设计思路:⎭⎪⎬⎪⎫底物+T 11+酶液底物+T 22+酶液底物+T 33+酶液⋮ ⋮ ⋮底物+T n n+酶液――→检测 底物的分解速度或存在量②操作步骤: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和pH :①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
②温度或pH 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③反应溶液pH 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 。
(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①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第1讲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检测(附详解)[基础等级评价]1.(2010·上海高考)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B.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C.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D.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解析:A项中少数酶是RNA,只有部分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是蛋白质;B项中酶能催化物质和能量代谢,而激素对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相关反应起调节作用;C 项中人体的酶并非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D项中酶不一定需释放到血液中,有的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答案:B2.(原创题)下图表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膜中的载体也能运输氨基酸B.该膜可能是红细胞膜C.该方式发生在被转运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时D.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解析:由图可知,该过程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故为协助扩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
答案:B3.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的水解,而不能催化麦芽糖、乳糖等二糖的水解;二肽酶可以水解任何由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
对上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蔗糖酶和二肽酶都具有专一性B.蔗糖酶具有专一性,二肽酶不具专一性C.蔗糖酶具有高效性,二肽酶不具高效性D.蔗糖酶具有专一性,二肽酶具有高效性解析:酶都具有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题干中的两例并没有反映催化反应效率的问题,因此不能体现酶的高效性。
答案:A4.如图表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a和c点处酶的结构相同B.b点表示该酶的最大活性C.d点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D.同一种酶在不同温度下可能具有相同的催化效率解析:低温能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高温使酶结构遭到破坏而变性失活。
b点是曲线的最高点,表示该酶的最大活性。
d点位于横坐标上,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
专题02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质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3、比较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渗透: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渗透作用的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扩散。
4、比较半透膜与选择性透过膜①不同点: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而另一些物质则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
这种膜可以是生物膜,也可以物理性膜。
(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蛋壳膜等,还有人工制成的半透膜如玻璃纸、胶棉膜等)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一是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即只能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移动;二是取决于该物质分子的大小,即某物质颗粒直径只有小于半透膜的孔径才能自由通过,否则不能。
另外,标准的半透膜应是没有生物活性的,膜上无载体。
物质通过半透膜遵循扩散作用的原理,是自由扩散过程。
选择性透过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由于膜上具有载体等结构,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造成对不同物质吸收的选择性。
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还具有主动的选择性,如细胞膜。
因此,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性透过,活性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生物膜的这一特性,与细胞膜的生命活动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②相同点:都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都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提能专训(二)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本测试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山东临沂一模)生态酶制剂是一种无毒、无残留、无污染的微生物制剂。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酶在反应前后的功能和数量会发生变化B.低温、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生态酶失活C.酶较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D.物质的跨膜运输、水的光解都需要酶的参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情况,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功能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A选项错误;低温不会使生态酶失活,B选项错误;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催化效率更高,C选项正确;跨膜运输并不都需要酶,D选项错误。
2.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点时,一部分麦芽糖酶没有参与催化B.如果温度下降5 ℃,B点将下移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作用D.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受酶数量和酶活性的限制答案:C解析:A点时因反应物麦芽糖的量较少,一部分麦芽糖酶没有参与催化,故催化速率较低;因图示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得到的,温度下降5 ℃,则酶的活性会降低,B点将下移;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故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作用;酶的数量有限、酶活性是一定的,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反应速率将不再提高。
3.(2014·江西吉安一中高三一模)2013年10月7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和托马斯·祖德霍夫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细胞内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控机制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囊泡膜是一种生物膜,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囊泡接受、传递和投放物质等精准行为都是受基因控制的C.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和细胞膜的运输、加工和分泌时,共通过5层膜结构D.特殊囊泡——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所释放的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神经信息答案:C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形成小泡,故其分泌通过0层膜,C错误。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考点1 ATP与酶1.关于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的正误判断(1)糖的氧化反应是放能反应(2017·浙江4月选考,11A)( √)(2)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吸能反应(2017·浙江4月选考,11B)( √)(3)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的过程是放能反应( ×)提示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是在蛋白酶、肽酶的作用下进行的,该过程既不吸能也不放能。
(4)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放能反应(2017·浙江4月选考,11D)( ×)提示细胞内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消耗能量,属于吸能反应。
2.有关ATP的正误判断(1)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 ×)提示活细胞进行细胞呼吸使ADP和Pi合成ATP,消耗能量的生命活动(如主动转运)又将ATP 水解成ADP和Pi,ATP和ADP可以双向转化。
(2)ATP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2017·浙江4月选考,11C)( √)(3)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4)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 提示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部分葡萄糖会发生厌氧呼吸,其与安静时(只进行需氧呼吸)生成ATP的量不相同。
(5)ATP与ADP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如图所示,请判断下列说法:a.如果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①②③代表光合作用,④⑤⑥代表细胞呼吸( ×)b.如果在一个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体内,①过程总量一定大于⑤过程总量( √)c.如果发生在一个稳定生态系统中,则⑤贮存的能量就是生物细胞呼吸释放的部分能量( √)3.有关酶的正误判断(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提示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不是脱氧核苷酸)。
专题02 物质运输、酶和ATP易错点1 无法准确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正确的是()A.胞吞过程涉及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需要载体协助B.通过载体蛋白进行的物质转运不一定属于主动运输C.小分子物质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D.胰岛素的分泌需要消耗能量,故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1.B【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要有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其中被动运输又可以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方式既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能量,水分子,气体分子,脂溶性小分子等通过自由扩散进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和无机盐离子等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
胞吞胞吐过程不需要载体协助但是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胞吞过程涉及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但是不需要载体协助,A错误;B、通过载体蛋白进行的物质转运不一定属于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也需要载体的协助,B正确;C、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有的属于自由扩散,有的属于协助扩散,有的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D、胰岛素的分泌需要消耗能量,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胞吐,D错误。
故选B。
1.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1)①根据分子的大小、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进行判断:②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③根据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判断:若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仍存在浓度差,则是主动运输,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浓度相等。
(2)不同条件下运输方式的判断①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有胞吞、胞吐和主动运输。
②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协助扩散。
(3)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如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在兴奋时Na+内流和在恢复静息状态时K+外流都是协助扩散。
高考生物热点专题训练2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 1.(2011·北京)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A.线粒体的内膜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内质网的膜D.蓝藻(蓝细胞)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解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有ATP合成。
线粒体的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的场所,这个阶段会产生大量的ATP;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即构成基粒的类囊体薄膜,能产生ATP;内质网是蛋白质加工和脂质合成的车间,只能消耗ATP,不能合成AT P;蓝藻的片层结构膜上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能产生ATP。
答案 C2.(2011·新课标)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解析甲组细胞浸泡在完全营养液中,由于不断吸收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细胞液浓度增大。
乙组细胞浸泡在蒸馏水中,不断吸水,细胞液浓度减小。
两组细胞都用0.3g/mL的蒸糖溶液处理,乙组细胞失水比甲组细胞多,水分进出细胞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 C3.(2011·重庆)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3 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B.6 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C.12 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解析此题为信息给予题,将题图信息与水分及矿物质代谢相关知识有机结合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综合分析题图可知,甲组幼苗应处于较低浓度的KNO3溶液中,3 h时幼苗出现萎蔫是因为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速率大于根对水分吸收的速率,而随着根对K+、NO-3吸收量的增多,根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使得幼苗鲜重逐渐提高,依图中趋势,12 h后,可能超过处理前;而乙组幼苗应处于较高浓度的KNO3溶液中,3 h时幼苗出现萎蔫主要是因为根细胞失水,蒸腾作用加之细胞失水,使得乙组幼苗鲜重不断降低,最终死亡。
B选项错误是因为根系吸收K+、NO-3不是从6 h后开始的,而是从开始就进行着,只不过植物幼苗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答案 B4.(2011·江苏)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多选)( )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解析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主动地选择吸收自身需要的物质,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吸收,因此对砷的吸收不是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的,而是由其功能特性决定的。
答案BCD5.(2011·新课标)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乙酶能够被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解析由题图可知甲酶不被蛋白酶降解,可能是RNA。
乙酶能被蛋白酶降解,说明乙酶是蛋白质,蛋白酶降解乙酶是破坏了其空间结构。
答案 B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D.DNA连接酶可连接DNA双链的氢键,使双链延伸解析酶的成分是RNA或蛋白质,所以酶的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或氨基酸;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NA连接酶使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将它们连接起来;胰蛋白酶可分解细胞间的化学物质,从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答案 C7.(2012·海淀区质检)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中ATP的唯一来源B.有氧状态下,谷氨酸棒状杆菌在线粒体内合成ATPC.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D.有氧条件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解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ATP,在无氧条件下,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也可产生ATP,故A错误;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故B错误;根毛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故D错误。
答案 C8.(2012·临沂模拟)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①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B.ATP生成ADP时图①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解析ATP是由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腺苷由一分子的腺嘌呤和一分子的核糖组成;酶具有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同时作用的条件要温和,所以要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答案 D9.(2012·乌鲁木齐质检三)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是由20%蛋白质和80%RNA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这种酶相同的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 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C. 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D.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解析由于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后,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这种酶相同的活性,因而能够说明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答案 C10.(2013·广州调研)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的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
在35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两试管中均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丙、丁两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预测正确的是( )A.甲和乙中溶液都呈紫色;丙和丁中蛋白块消失B.甲中溶液呈紫色、乙中溶液不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C.甲和乙中溶液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D.甲和乙中溶液都不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解析甲、丙两试管中加入猪笼草分泌液,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则甲中蛋白质被催化分解,丙中蛋白块消失;而乙、丁两试管中加入水,无蛋白酶,乙中蛋白质不分解,丁中蛋白块不消失,故A错误;虽然甲中蛋白质被分解,但蛋白酶本身就是蛋白质,所以甲、乙两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后溶液呈紫色,故B、D两项均错误。
答案 C11.(2012·江苏调研)在生物体的下列生理活动过程中,没有ADP生成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B.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C.叶绿体内C5的生成D.番茄根细胞对Mg2+的吸收解析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为胞吐、番茄根细胞对Mg2+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都消耗ATP,叶绿体内C5的生成需要光反应阶段产生的还原剂氢和ATP,因此这三个生理过程都有ADP生成;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是一个在消化道中进行的酶促反应,不消耗细胞内的代谢能,所以不产生ADP。
答案 B12.(2012·淄博模拟)如图表示某酶促反应的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0 ℃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C.该酶的最适pH是8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解析反应物剩余量与酶催化效率成负相关,剩余量越少说明酶催化效率越高。
由图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可能是35 ℃;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每条曲线代表不同的温度,且每条曲线都在pH为8时,催化效率最高,因此该酶的最适pH是8;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物剩余量先减少后增多,因此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答案 C13.(2012·启东模拟)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置实验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
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解析开始时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水分流向浓度高的一侧,故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后,蔗糖酶将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漏斗中相对浓度变大,液面再上升;由于单糖可以通过半透膜,使漏斗中溶液相对浓度变小,液面下降。
答案 B14.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只能以①的方式运输B. ①和②的主要区别在于①过程需要载体和ATP供能C. 呼吸抑制剂能影响细胞吸收钾离子,说明其运输方式是①D. 某种物质可逆浓度梯度运输,则可作实例③解析A错误:①是主动运输,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B错误:②为协助扩散也需要载体;C正确:呼吸抑制剂能影响细胞吸收钾离子,说明其运输过程需要ATP供能,是主动运输的过程;D错误:只有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
答案 C15.(2012·广东综合)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图)。
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_______,尿素含量________。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________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________作用,为细胞提供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