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成语故事
明朝时期,宰相张居正起用名将戚继光练兵对付倭寇的侵略,起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水灾。
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叛乱,他认为是贪官与无赖所为,起义军的力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下令惩治贪官悍将,迅速平息了叛乱。
[典故]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尚书·盘庚上》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成语拼音:xīng xīng zhī huǒ,kě yǐ liáo yuán
成语解释: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
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典故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张鸿《续孽海花》第57回:“你不轻视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晓得怎么结局呢!”
成语例句: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下面请看第四部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原文林彪同志:新年已经到来几天了,你的信我还没有回答。
一则因为有些事情忙着,二则也因为我到底写点什么给你呢?有什么好一点的东西可以贡献给你呢?搜索我的枯肠,没有想出一点什么适当的东西来,因此也就拖延着。
现在我想得一点东西了,虽然不知道到底于你的情况切合不切合,但我这点材料实是现今斗争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使于你的个别情况不切合,仍是一般紧要的问题,所以我就把它提出来。
我要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呢?就是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
我从前颇感觉、至今还有些感觉你对于时局的估量是比较的悲观。
去年五月十八日晚上瑞金的会议席上,你这个观点最明显。
我知道你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的要到来,但你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在行动上你不赞成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闽粤赣交界三区域的游击;同时在三区域也没有建立赤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之也就没有由这种赤色政权的深入与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
由你相信×××式的流动游击政策一点看来,似乎你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有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来一个全国暴动,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形势的大革命。
你的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我觉得是于中国革命不适合的。
你的这种理论的来源,据我的观察,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最后阶段中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一件事认清楚。
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最后阶段中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则一,就会明白全个世界里头何以只有中国有这种统治阶级混战的怪事,而且何以混战一天激烈一天,一天扩大一天,何以始终不能有统一的政权。
二,就会明白农民问题意义的严重,因之,也就明白农村暴动何以有现在这样的全国形势的发展。
三,就会明白工农政权口号之绝对的正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1930年1月5日“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是会很快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背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题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是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给当时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回信,意在帮助林彪转变对中国革命的悲观思想认识,指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1930年新年刚过,在刚刚结束的古田会议上重新当选为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收到一封信,信中过高地估计了敌人的军事力量,对时局和革命前途流露出一股悲观情绪,认为中国革命高潮未必很快到来,因此,应采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
写信人是红四军一纵队司令员、前委委员林彪。
当时,林彪产生悲观情绪并不是偶然的。
1929年4月,红四军主要负责人毛泽东、朱德收到了中共中央2月9日发出的《中央给润之、玉阶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信》,即“二月来信”。
此信是根据共产国际总书记布哈林的指示起草的。
当时,布哈林对中国农村革命形势估计过低,甚至怀疑红军在农村发展的可能性。
“二月来信”要求朱德、毛泽东将队伍分散,每支数十人、数百人,最多不超过500人,还要朱、毛离开队伍回到中央,以便“隐匿大的目标”。
红四军前委对“二月来信”进行讨论后,决定不予执行。
但这封信还在红四军官兵中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看了林彪的这封来信后,毛泽东感到林彪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并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观点,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它反映出在反革命力量不断对红色区域进行“围剿”、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的时期,右倾悲观情绪和思想在党和红军中仍有一定的影响,说明这些同志没有看到中国革命的希望,却被当前的困难所吓倒,因此,“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
为了帮助林彪转变错误认识,并以此教育全军,经过深思熟虑,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 驻地,给林彪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复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党内出现的盲动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用深入精辟的分析澄清思想混乱的一篇重要文章,阅读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后,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作为革命领袖的智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就是说,新生事物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前途是光明的。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同志以此来比喻中国革命。
他认为在中国的环境里革命的“星星之火”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党内出现的盲动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用深入精辟的分析澄清思想混乱的一篇重要文章,这原来是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
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
那时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也是弱的。
这样中国革命的走向高潮,一定会比西欧快。
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
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党内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也是很自然的。
但若从实质上看,那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引申于今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不畏强弱的积极乐观的向上态度,更多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用血书写的经验和教训的感动,遗留下来的永生不灭的民族进取精神,燎原之火正呼啸着中华的土地,燃烧着新一代人的激情,奔向民族复兴的新的征途!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份子的我们,正如同广阔平原上的星星之火,只要坚信我们共同的精神支柱以及由此为基础的思想,为之不懈的努力,就能够看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燎原之势。
星星之火可以燎源意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一句古老而深刻的成语,意指一个小小的火花可以引发一场大火,比喻一个微小的事物或行动,可能会导致巨大的影响或变化。
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刘秀的农民。
故事中,刘秀在田地里发现了一团小火焰,于是他用土将火焰覆盖起来,以免火势扩散。
然而,火焰的热量逐渐使土壤变得干燥,最终导致火势蔓延,整个田地都被大火吞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火花,也有可能引发一场灾难性的火灾。
在现实生活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同样适用。
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行动或一个微不足道的事件,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国家甚至世界。
以历史上的一些事件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效应。
比如,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是贫苦人民对于不公正的税收和社会阶级不平等的不满,最终导致了整个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体制的彻底颠覆。
另外,美国独立战争也是由于殖民地的一小部分人对英国政府不公正对待的抗议而引发的,最终导致了美国的独立。
在当代社会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例子同样屡见不鲜。
比如,一篇小小的社交媒体帖子,可能会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最终影响到公众舆论甚至政治决策。
另外,一位普通人的善举,比如捐款、义务劳动或帮助他人,可能会激发更多人的善良行为,从而形成一股善意的正能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也适用于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
一个小小的目标或努力,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实现更大的目标。
比如,一个人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努力工作,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从而影响到整个团队或组织的发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无论是社会变革、个人成长还是事业发展,一个微小的火花都有可能引发巨大的影响。
我们应该珍视每一个小小的行动和机会,用积极的态度和努力去激发更多的正能量,让星星之火在生活中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1930年1月5日“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是会很快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背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题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是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给当时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回信,意在帮助林彪转变对中国革命的悲观思想认识,指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1930年新年刚过,在刚刚结束的古田会议上重新当选为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收到一封信,信中过高地估计了敌人的军事力量,对时局和革命前途流露出一股悲观情绪,认为中国革命高潮未必很快到来,因此,应采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
写信人是红四军一纵队司令员、前委委员林彪.当时,林彪产生悲观情绪并不是偶然的.1929年4月,红四军主要负责人毛泽东、朱德收到了中共中央2月9日发出的《中央给润之、玉阶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信》,即“二月来信"。
此信是根据共产国际总书记布哈林的指示起草的。
当时,布哈林对中国农村革命形势估计过低,甚至怀疑红军在农村发展的可能性。
“二月来信”要求朱德、毛泽东将队伍分散,每支数十人、数百人,最多不超过500人,还要朱、毛离开队伍回到中央,以便“隐匿大的目标"。
红四军前委对“二月来信"进行讨论后,决定不予执行。
但这封信还在红四军官兵中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看了林彪的这封来信后,毛泽东感到林彪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并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观点,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它反映出在反革命力量不断对红色区域进行“围剿”、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的时期,右倾悲观情绪和思想在党和红军中仍有一定的影响,说明这些同志没有看到中国革命的希望,却被当前的困难所吓倒,因此,“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
星星之火的意思是什么
星星之火的意思是:一点点小火星。
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出自:《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
示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星火燎原xīng huǒliáo yuán :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
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
反义词:
燎原烈火liáo yuán lièhuǒ:好像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使人无法接近。
比喻不断壮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
例句: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小隐患易酿大祸。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贪欲之火烧毁人生。
3、这种革命形势,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
4、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证明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燎原的理解引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一句广为人知的成语,形容微小的力量具备着巨大的潜力,有时候一点点的小火花就能引发起惊人的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句成语的含义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背景知识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成语的来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早见于北宋文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诗中。
这句诗写了辛弃疾在江南重危之时,对国家前途的期盼和赞美。
后来,这句诗中的成语被拆解出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成语,用来形容微小的力量带来巨大的变化。
含义解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主要含义是指微小的力量具备着巨大的潜力,一个小小的开始就有可能引发出戏剧性的变化。
火花本身虽然微小,但是一旦引燃了干燥的草原,火势会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来,形成一片燎原之势,这暗喻了微小的因素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个人理解在我的理解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告诉我们,无论是走向成功还是走向失败,都需要从细微之处着手。
微小的努力、小小的改变,都可能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只要保持持续不断地努力,积小成大,不断积累,就有可能让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逐渐壮大,最终成为改变命运的力量。
实例分析科学和技术领域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成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创新都是由于微小的努力引发的。
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就是由他对微小的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的。
而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数学家们对微小的逻辑问题的研究。
这些看似微小的起点最终导致了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巨大飞跃。
社会变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在社会变革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历史上很多社会运动和改革都是由小规模的抗议行动开始的。
一个小小的示威活动、一次微不足道的言论,可能会激发出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最终扩大成一场规模巨大的抗议浪潮。
这种连锁反应的效应可以改变社会结构,促进社会进步。
个人成长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样适用。
星星之火可以燎远意思
星星之火可以燎远意思是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基本含义:微小的力量也可以引起巨大的影响。
详细解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微小的力量也可以引发巨大的影响。
就像一颗星星的微弱火焰,也能引燃整个原野,产生巨大的力量和影响力。
使用场景: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种微小的力量或行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能够引发重大的变化和影响。
故事起源: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
在书中,贾宝玉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一个小小的行动,最终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和变化。
成语结构:这个成语由“星星之火”和“可以燎原”两个部分组成。
例句:尽管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他的行动却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歇后语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大雾里看星星——迷迷糊糊
2、大白天出星星——离奇;太离奇
3、一把抓个星星——手伸得长
4、银河里的星星——光辉灿烂
5、瞎子看星星——指啥哩;目空一切
6、竹竿捅星星——想高点子
7、上梯子摘星星——够不着
8、老母猪吃星星——不知天高地厚
9、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看着星星想着月亮——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11、众人数星星——没个准数
12、狗瞅星星——一片子
13、凌晨的星星——寥寥无几
14、满天的星星——顶不过一个月亮
15、伸手摘星星——高攀不上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6、五更天的星星——稀少
17、狗瞧星星——模糊
18、一把抓了个星星——手伸到天上去了
19、太阳地里望星星——白日做梦
20、一口吞个星星——想头不低
21、搭梯子摘星星——办不到的事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星星之火不可燎原原文阅读
标题:星星之火不可燎原
正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一句广为人知的成语,意思是一个小小的火苗也可以引起一场熊熊烈火。
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小事可以引起大事,或有小力大之功的人。
然而,这个成语也有其另一面。
如果不重视小小的火苗,不及时扑灭,它也有可能变成一场巨大的灾难。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预防潜在的危险。
拓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成语出自《汉书·刘向传》中的一段话,原文是“若微火之燎于原,不可扑灭”。
在古代,人们认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此非常重视防火。
而现在,这句话也常用来形容小小的成功或进步,因为它们都有可能发展成更大的成功或进步。
此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成语也经常被用于形容一些伟大的事业或行动,因为这些事业或行动都是由一些小的萌芽发展起来的。
例如,一个小的萌芽可以发展成一棵大树,一朵小花可以发展成一片花园,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哲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哲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咱们伟大的毛主席毛泽东爷爷的经典之作,下面是WTT整理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哲理,供大家参考!一、写作背景及要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〇年一月五日给林彪的一封信。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国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但是,当时党内有“左”倾思想的人,仍幻想以大城市为中心举行武装起义;而以林彪为代表的有悲观思想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强敌进攻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他们不相信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不愿经过艰苦奋斗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主张用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再来一全国武装起义。
“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
毛泽东同志在信中借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中国的老话表达,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毛泽东同志在信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信中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同志在给林彪的这封信中,实际上已经开始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的思想,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斗争所作出的新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发展。
二、读后启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哲理(一)毛泽东同志是一代伟人,他高瞻远瞩,注重结合实际,分析研究,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当时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和诸多矛盾势力,研判敌我实力和各方力量消耗对比,用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理念,武装革命队伍,引领中国革命以“星火燎原”之势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取得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艰难辉煌的革命道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这道理人人都懂,但我们面对学生,又很容易忘却它,不断要求学生去克服这个不足,改掉那个缺点……这样,我们老师的注意力便经常盯着学生的缺点,看学生不顺眼的地方自然就多了。
如果这样我们的心情还会好吗?心情不好的教师是不可能有好的教育效果的。
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笃信这一点并注意在行动中改变这种倾向,就一定会体会到一些真正的快乐。
去年9月,我原来任教的三年级二班学生分班了。
我新接了这样一个班级:学生单亲较多、学习习惯差(赖做作业)、无人管教放任自由、基础较差。
面对这样一个班,我一开始就认识到,调整好自身的心态非常重要;千万不能急躁,必须小步走;不能求全责备,要看到学生身上的每一点长处;不能抱怨,只能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为此制定了一个阳光计划:就是要让我的学生感到来校上学是在接受阳光沐浴,而不是生活在暴风骤雨之中;要让他们脸上时时露出成功的微笑,而不是写满了沉重和焦躁;要让他们感到越来越离不开班集体,犹如生命离不开阳光……为此,我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
每天一个希望。
我充分利用每天晨会的这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激励。
我把自己精心收集的非常有教育价值的文章一点一点地读给学生听,每天一点,我深信它们会象芳草一样慢慢进入学生的思想田园,总有一天会生根的。
每一次,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很投入,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们对自己也越来越强的信心,就象出征的帆被风吹得扬起来了。
张扬集体的魅力。
我非常清楚我班同学的个人能力与其他班同学有一定的差距,这很容易在组班之初使全班同学都陷入一种低迷状态,这对于新的集体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所以,当务之急是塑造一个良好的集体形象,让全班同学在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中感受到一些希望。
学校第一次黑板报和“中队角”、“争章达标角”的评比,这是班集体组建以来的第一次亮相,更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一次好机会。
我想在评比中不落后,突出我班的特色,我在班上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立即达成共识。
他们群策群力,从设计到最后制作完毕,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也就是这一次,我班在比赛中获第一。
同学们在这种鼓舞之中,心和心都被五(1)班这根绳系
得更紧了。
胜利是成功之母。
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就得想办法如何保持住这种积极的状态,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有奔头。
我们买回了非常精致的笔记本作为荣誉簿,把班级的每一次荣誉和每位同学的每一点成功都书写进去。
我先在第一页上把黑板报和“两角”的评比成功大写了一笔,现在,上面已被记得密密麻麻了:有学校表扬的优秀少先队员、文明小学生,“五小”小标兵,有新当选的学校大队委员,有在校报上发表文章的小作者,也有我们自己评选的每期最佳班干部,甚至有过去挨批评,现在受表扬的进步生……我相信他们会从这些小小的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个个都是人才。
班干部可以说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只要培养好了几个主要班干部班主任就会觉得轻松了一大截,这似乎成了有些班主任成功的经验之谈。
其实这种做法大大抑制了其他同学参与班集管理的积极性。
我是在同学们的日记中认识到这一点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为班上做事,都有能力做好班上的事。
”从此,我们的班干部开始了轮换制。
先按班委的角色分组,再让同学们自愿选择组别,每一个月在每一组中抽出一名同学组成新的班委,每一轮班委任期结束,都要认真评选优秀班干部并写入荣誉簿。
虽然有的同学由于一开始经验不足,影响了班集体量化管理分,但这毕竟调动了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培养了每一个人的班级责任感。
有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担任班干部期间,表现非常好,还被同学们评为优秀班干部,这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我也行!
个别学生的标签鼓励法。
各学科科代表的任命不能随心所欲,应该有科学性。
科代表不仅仅是收发作业的服务员,还必须是这一学科真正的代表、带领人,是联接同学们和任课教师的纽带。
我认真分析了他们的成绩,并征求本人意见,选定各科真正有优势的同学来担任这一职务,并鼓励他们应该成为这一学科的排头兵。
这就象给他们贴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寄予了老师对他们的希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班的科代表几乎都成为各学科的姣姣者。
在创造中解决问题。
学生的座位是要不断地更换的,相应地座次表也必须及时更换,否则,会给一些科任老师带来不便。
另外,有些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会乘机开点小差。
但每两个星期就要重写一张座次表的确很麻烦,我就想设计一种新的座次表:给每一个学生印制好统一规格的名片,上面有他们的姓名、职务、特长、志向等,把这些名片按同学们的座次插到底座上,成为一个活动
的立体座次表。
就在我公布这个想法的第二天一大早,一个精致的底座已提前放在我的办公室门口:是用纸糊成的一个盒形,正上面刻出了大小完全一样的62个插孔……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感动和幸福。
后来,我又锦上添花,在底座前后两侧不断地贴换一些激励大家的话语,比如:同学们需要信心时就贴上“天生我材必有用”,需要加压时则贴上“勤能补拙”,在每一次考试前夕我们换成了“爱拼才会赢”……讲桌上放上这样一个座次表,会不断地提醒大家,激励大家去做得更好;另外,以后即使调换了座位,我们的座次表还能实现一劳永逸:只要把名片重新插放一次就成了。
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促使我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它让我真正意识到:只要我们去充分挖掘学生的每一点优势,就会发觉他们的优势原来是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像“星星之火,可以形成燎原之势”,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了那点点的星火,哪怕它是学生身上一点微不足道的长处,只要我们去精心呵护它,它会渐渐涨大,以至替代学生身上的某些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