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合同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障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作为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文件,涵盖了多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的资金活动控制,对于企业的稳定运营至关重要。
资金如同企业的血液,其筹集、投放和营运管理都需要严格的规范和监控。
在资金筹集环节,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和资金需求,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方式。
既要避免过度筹资导致的财务风险,也要防止筹资不足影响企业的发展。
同时,要对筹资成本进行精细核算,选择最优的筹资方案。
在资金投放方面,企业必须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确保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
对于重大投资项目,还应建立集体决策机制,避免个人盲目决策带来的损失。
资金营运环节则需要关注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也是企业不容忽视的一环。
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确保采购的物资或服务质量可靠、价格合理。
采购合同的签订应遵循严格的审批程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防范合同风险。
在采购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对采购进度和质量的跟踪,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采购验收制度,确保所采购的物品符合要求。
资产管理方面,企业应加强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的管理。
对于存货,要合理确定库存水平,避免积压和缺货的情况发生。
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存货出入库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盘点,确保存货的账实相符。
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和处置都应遵循规定的流程和审批程序,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无形资产的管理则要注重其价值的评估和保护,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
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防范销售风险。
销售合同的签订和执行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确保销售收入的及时、准确确认。
第三章控制手段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偏重于“工具”性质,往往涉及企业整体业务或管理。
此类指引有4项,包括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指引。
一、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
企业要想使全面预算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要特别关注和防范预算管理中的风险,主要包括: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发展;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目标难以实现;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为此,全面预算应用指引要求企业在加强全面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预算管理体制以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
2.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编制年度全面预算。
3.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
4.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
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1.合同管理中常见的风险:(1)企业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会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2)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3)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则会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
2.针对合同管理的风险的应对措施:(1)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2)企业应当根据协商、谈判结果,拟定合同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并严格进行审核。
(3)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与对方当事人签署合同。
(4)企业应当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5)企业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严格履行合同,对合同履行实施有效监控。
(6)企业应当建立合同履行情况评估制度,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合同履行的总体情况和重大合同履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对分析评估中发现的不足或问题应及时加以改进。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 号合同管理摘要:一、总则二、合同的订立三、合同的履行四、合同管理的风险关注五、企业内部控制与合同管理的关系六、结论正文:一、总则为了促进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我国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本指引旨在指导企业规范合同管理,降低合同纠纷风险,提高合同履行效率。
二、合同的订立企业在订立合同时,应确保合同内容真实、合法、完整、明确。
合同的订立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双方当事人对合同条款充分协商,达成一致。
企业应当加强对合同订立过程的监督,确保合同合法有效。
三、合同的履行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确保合同顺利执行。
当合同履行发生问题时,企业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合同管理的风险关注企业合同管理至少应关注以下风险:1.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损。
2.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方违反合同约定,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3.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过程中,企业未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可能导致合同纠纷。
五、企业内部控制与合同管理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财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促进合规经营的有效手段。
合同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应将合同管理纳入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
六、结论加强合同管理,对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防范经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 号合同管理
摘要:
1.引言
2.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 号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
4.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对企业合同管理的意义
6.结论
正文: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 号合同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合同管理框架。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合同管理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防范潜在的法律风险,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 号合同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合同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首先,企业应该明确合同的定义和范围,以便正确识别和管理合同。
其次,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包括合同的起草、审核、签订、履行和解除等环节。
再次,企业应该关注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如合同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等。
最后,企业应该加强对合同管理的监督和评价,以确保合同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在实践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 号合同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规避许多潜在的法律风险。
例如,通过明确合同的签订程序和要求,企业可以避免因
合同签订不当而产生的法律纠纷。
此外,通过加强对合同履行过程的监督和评价,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合同履行中的问题,避免因合同履行不当而产生的法律风险。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 号合同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合同管理框架,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防范法律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合同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障资产安全、保持财务信息可靠性、促进经营活动合法合规进行的一系列管理、监督和控制措施。
合同
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合同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易合同得
到有效执行,确保合同条款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1. 合同审查和评估:对合同文件进行审查,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评估合同对企业的风险和影响。
2. 合同签订和登记:对已审查合格的合同进行签订,并确保合同的登记和归档工作。
3. 合同执行和监督: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确保各方按照合同条款履行各自的义务,并及时处理合同执行中的问题和纠纷。
4. 合同变更和终止管理:对合同的变更和终止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变更和终止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5. 合同风险管理:对合同涉及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降低合同风险带来的损失。
6. 合同培训和意识教育:对企业员工进行合同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合同管理的重视和认识。
合同管理需要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并配备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或团队,确保合同管理工作的高效和有效。
通过合同管理,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易关系,防范合同风险,保护企业利益。
合同管理也能提高企业内部流程的规范化和效率,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10月18日,财政部会计司在网站上发布了《关于贯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及应用指引的通知》。
通知中,针对最近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进行了解读和解释。
以下是本文对此的详细解读。
一、背景《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是财政部会计司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共同制定的。
为了深入贯彻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和应用指引,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该指引对合同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
二、主要内容该指引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收款及纠纷解决等方面,详细规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
其中,合同管理要素的建立、执行、监督和反馈,合同文件的审批和备案,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等都有具体细则。
三、突出亮点1.合同分类:将合同分为产品、工程和服务类,从而更全面全面考虑不同合同的特点及管理要求。
2.内控要素细化:在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合同管理要素的建立、执行、监督和反馈等内容。
3.建立清单备案制度:对公司合同签署时应建立清单,并建立备案制度,确保所有合同都能够得到规范执行和有效监管。
四、对企业的意义该指引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要求的全面规范,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有效的合同管理。
通过规范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收款及纠纷解决环节,能够提升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有效防范风险和减少纠纷。
对于大型集团公司、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也能够在合同管理方面提供更明确的管理标准,规范内部控制体系。
五、具体操作1.加强学习:企业应认真学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的内容及相关规定。
2.合同清单制度:在签订新合同时,建立清单制度,做好审批和备案工作,并对现有合同进行规范管理。
3.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从合同管理的建立、执行、监督和反馈等方面入手,确保控制措施科学合理,后果可控。
综上,该指引虽然涉及的领域狭小,但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实现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内部管理。
目录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第1号组织架构2、第2号发展战略3、第3号人力资源4、第4号社会责任5、第5号企业文化6、第6号资金活动7、第7号采购业务8、第8号资产管理9、第9号销售业务10、第10号研究与开发11、第11号工程项目12、第12号担保业务13、第13号业务外包14、第14号财务报告15、第15号全面预算16、第16号合同管理17、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18、第18号信息系统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附件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内部控制合同管理
内部控制合同管理是指企业或组织对合同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
种控制机制。
它旨在确保合同的签订、履行和终止都符合法律法规
和组织政策,并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和损失。
内部控制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合同签订:企业或组织应建立合同签订的流程和标准,明确合同需经过哪些审批、签署人员和授权程序。
对于重要合同应进行
风险评估,并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规。
2. 合同履行:企业或组织应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各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时间履行义务。
例如,对于工程项目,可以设置监督机构或团队对工期、质量和成本进行监控。
3. 合同终止:合同到期或出现特殊情况时,企业或组织应按照合同条款和法律规定,及时执行合同的终止程序。
例如,对于供应商,应及时通知其合同终止,并进行结算、清算等工作。
4. 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或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合同管理的职责与权限,并设立相应的岗位和部门。
应对合同管理流程和操作进行培训和监督,确保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5. 内部审核和监督:企业或组织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核机构,并定期对合同管理进行审核和评估。
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合同管理的外部审计,以确保合同管理的公正和透明。
,内部控制合同管理是企业或组织为了确保合同的合法合规和风险控制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机制。
它能帮助企业或组织降低风险和损失,提高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
提高合同管理效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合同是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加强合同管理,有利于规范、约束市场主体交易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秩序。
制定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旨在帮助企业规范当事人双方经营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控法律风险,促进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合同管理的总体要求企业需要建立一系列制度体系和机制保障,促进合同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一)建立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企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性质、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安排,建立合同分级管理制度。
属于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下级单位不得签署。
对于重大投资类、融资类、担保类、知识产权类、不动产类合同上级部门应加强管理。
下级单位认为确有需要签署涉及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应当提出申请,并经上级合同管理机构批准后办理。
上级单位应当加强对下级单位合同订立、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法律部门等作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具体负责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审核合同条款的权利义务对等性,管理合同标准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的有效履行等。
(三)明确职责分工公司各业务部门作为合同的承办部门负责在职责范围内承办相关合同,并履行合同调查、谈判、订立、履行和终结责任。
公司财会部门侧重于履行对合同的财务监督职责。
(四)健全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应当健全合同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合同后评估,对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追究有关机构或人员的责任。
二、合同管理流程合同管理从大的方面可以划分为合同订立阶段和合同履行阶段。
合同订立阶段包括合同调查、合同谈判、合同文本拟定、合同审批、合同签署等环节;合同履行阶段涉及合同履行、合同补充和变更、合同解除、合同结算、合同登记等环节。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合同管理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合同管理对于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合同管理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降低风险,还能够提高运营效率,促进业务的顺利开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在其中制定明确的合同管理应用指引。
一、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合同是企业与外部单位或个人之间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涵盖了采购、销售、合作、服务等各个方面。
它不仅是商业活动的基础,也是解决纠纷的重要依据。
首先,良好的合同管理能够确保企业的交易安全。
通过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企业可以避免因条款不清晰而导致的误解和争议,降低违约风险。
其次,合同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合理的合同条款可以优化采购成本、提高销售价格,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同时,及时履行合同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再者,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够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合同中的规定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起到了约束作用,有助于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二、合同管理的流程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等多个环节。
1、合同订立合同订立前,企业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对方资信调查,了解市场行情和对方的信誉、履约能力等情况。
在起草合同文本时,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规定,确保合同条款完整、准确、清晰,不存在歧义。
同时,对于重大合同,应当组织法律、财务等专业人员进行审核,以防范潜在的风险。
2、合同履行合同履行是合同管理的核心环节。
企业应当建立合同履行的监控机制,及时跟踪合同的执行情况,确保对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对于需要支付款项的合同,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支付条件和方式进行支付,避免提前或超额支付。
在履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存在违约行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如发出催告函、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等,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合同变更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或其他原因,合同可能需要变更。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合同管理一、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合同是企业与外部单位或个人之间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
良好的合同管理能够带来以下多方面的好处:1、防范风险合同中包含了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如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
通过规范的合同管理,企业可以在合同签订前充分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应对风险,降低风险损失。
2、保障合法权益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发生争议或纠纷,合同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
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够确保企业在合同履行中充分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避免因合同漏洞或违约而遭受损失。
3、提高运营效率规范的合同管理流程可以减少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的繁琐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业务周期,加快资金周转,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4、促进合作关系公平、合理、规范的合同能够增强合作伙伴对企业的信任,促进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合同管理的流程合同管理是一个涵盖合同签订前、签订中、履行中和履行后的全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合同签订前的准备(1)合同策划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战略目标,确定合同的类型、范围、主要条款等。
(2)对方资质审查对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履约能力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其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和信誉。
(3)合同谈判与对方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进行协商,争取有利的合同条件。
2、合同签订(1)合同文本起草根据谈判结果,起草合同文本,确保合同条款清晰、准确、完整,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利益。
(2)合同审核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合同文本进行审核,包括法律审核、财务审核、业务审核等,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可行性和风险可控性。
(3)合同签署按照企业的授权审批制度,由有权签署人签署合同,加盖企业公章。
3、合同履行(1)合同交底将合同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交底,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合同合同编号:[填写编号]甲方(委托方):公司名称: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服务方):公司名称: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希望提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乙方同意为甲方提供专业的内部控制指引服务,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合同目的1.1 乙方应根据甲方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为甲方提供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的制定、实施、监督及改进等全方位服务,帮助甲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防范运营风险。
第二条服务内容2.1 乙方提供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或优化:根据甲方业务需求,设计并优化内部控制框架。
•内部控制评估:对甲方现有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评估,识别潜在风险点。
•内部控制改进:针对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并协助甲方实施。
•内部控制培训:为甲方员工提供内部控制相关培训,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
•内部控制审计: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审计,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第三条服务期限3.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如需延长服务期限,双方应提前协商并签署补充协议。
第四条服务费用及支付方式4.1 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____元(大写:________元整),包括咨询费、设计费、培训费及审计费等。
4.2 支付方式:•预付款:合同签订后____个工作日内,甲方支付总金额的____%作为预付款。
•进度款:乙方完成内部控制指引初稿并提交给甲方后,甲方支付总金额的____%。
•尾款:内部控制指引实施完成并经甲方验收合格后,甲方支付剩余的____%款项。
【发布单位】财政部【发布文号】【发布日期】2010-05-23【生效日期】2010-05-23【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合同,是指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第三条企业合同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二)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
(三)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
第四条第四条企业应当加强合同管理,确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合同拟定、审批、执行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有效履行,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五条第五条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合同订立前,应当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内容,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
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
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存。
第六条第六条企业应当根据协商、谈判等的结果,拟订合同文本,按照自愿、公平原则,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做到条款内容完整,表述严谨准确,相关手续齐备,避免出现重大疏漏。
合同文本一般由业务承办部门起草、法律部门审核。
重大合同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特殊合同应当由法律部门参与起草。
19.1合同管理
1.1 概述
规定了XX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部及其下属公司(下属公司是指XX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参股或控股)或托管或由上海XX有限公司托管的公司)合同管理工作,旨在确保合同管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规范合同管理制度及管理模式,依据公平公正及诚实信用原则订立合同,依法有效监督、管理,保证履约顺利进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XX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部及其下属公司。
1.3 相关制度
合同管理制度.
1.4 职责分工
合同经办部门:对合同签订和全面履行负责,具体包括:确定经办人,合同招投标,合同谈判,相对人资信调查,起草合同文本,办理合同评审流程,负责合同的签署、用印流程,全面履行合同并跟踪履行情况,及时保存证据,协助法律事务部处理合同纠纷。
财务部:负责评审合同的单价、总价、付款方式、结算办法、税务、保险等条款。
法律事务部:负责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制作合同范本,评审合同的完整性、有效性、用语准确性、合法性、合规性,监督合同履行情况。
质量部:负责品质协议、环保协议、买卖合同中有关质量条款的评审。
其他相关业务部门:按照部门职责权限结合合同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审。
行政部:对公司合同档案进行管理,登记签订合同的情况;督促合同及时归档。
运营中心:负责合同专用章保管和按规定使用。
1。
5 流程图
1.6 控制目标
3
1.7 控制矩阵
4
5
6
7
8
9
10。
提高合同管理效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合同是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加强合同管理,有利于规范、约束市场主体交易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秩序。
制定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旨在帮助企业规范当事人双方经营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控法律风险,促进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合同管理的总体要求企业需要建立一系列制度体系和机制保障,促进合同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一)建立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企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性质、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安排,建立合同分级管理制度。
属于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下级单位不得签署。
对于重大投资类、融资类、担保类、知识产权类、不动产类合同上级部门应加强管理。
下级单位认为确有需要签署涉及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应当提出申请,并经上级合同管理机构批准后办理。
上级单位应当加强对下级单位合同订立、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法律部门等作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具体负责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审核合同条款的权利义务对等性,管理合同标准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的有效履行等。
(三)明确职责分工公司各业务部门作为合同的承办部门负责在职责范围内承办相关合同,并履行合同调查、谈判、订立、履行和终结责任。
公司财会部门侧重于履行对合同的财务监督职责。
(四)健全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应当健全合同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合同后评估,对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追究有关机构或人员的责任。
二、合同管理流程合同管理从大的方面可以划分为合同订立阶段和合同履行阶段。
合同订立阶段包括合同调查、合同谈判、合同文本拟定、合同审批、合同签署等环节;合同履行阶段涉及合同履行、合同补充和变更、合同解除、合同结算、合同登记等环节。
下图列示的合同管理流程具有一定通用性。
三、合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一)合同调查合同订立前,企业应当进行合同调查,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情况,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忽视被调查对象的主体资格审查,准合同对象不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或不具备特定资质,与不具备代理权或越权代理的主体签订合同,导致合同无效,或引发潜在风险;在合同签订前错误判断被调查对象的信用状况,或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持续关注对方的资信变化,致使企业蒙受损失;对被调查对象的履约能力给出不当评价,将不具备履约能力的对象确定为准合同对象,或将具有履约能力的对象排除在准合同对象之外。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审查被调查对象的身份证件、法人登记证书、资质证明、授权委托书等证明原件,必要时,可通过发证机关查询证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关注授权代理人的行为是否在其被授权范围内,在充分收集相关证据的基础上评价主体资格是否恰当。
第二,获取调查对象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以往交易记录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分析其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评估其财务风险和信用状况,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持续关注其资信变化,建立和及时更新合同对方的商业信用档案。
第三,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实地了解和全面评估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产品类别和质量等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其合同履约能力。
第四,与被调查对象的主要供应商、客户、开户银行、主管税务机关和工商管理部门等沟通,了解其生产经营、商业信誉、履约能力等情况。
(二)合同谈判初步确定准合同对象后,企业内部的合同承办部门将在授权范围内与对方进行合同谈判,按照自愿、公平原则,磋商合同内容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忽略合同重大问题或在重大问题上做出不当让步;谈判经验不足,缺乏技术、法律和财务知识的支撑,导致企业利益损失;泄露本企业谈判策略,导致企业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收集谈判对手资料,充分熟悉谈判对手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研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监管、产业政策、同类产品或服务价格等与谈判内容相关的信息,正确制定本企业谈判策略。
第二,关注合同核心内容、条款和关键细节,具体包括合同标的的数量、质量或技术标准,合同价格的确定方式与支付方式,履约期限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的解决方法、合同变更或解除条件等。
第三,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及时总结谈判过程中的得失,研究确定下一步谈判策略。
第四,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并充分了解外部专家的专业资质、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情况。
第五,加强保密工作,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第六,对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予以记录并妥善保存,作为避免合同舞弊的重要手段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三)合同文本拟定企业在合同谈判后,根据协商谈判结果,拟定合同文本。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选择不恰当的合同形式;合同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产业政策、企业总体战略目标或特定业务经营目标发生冲突;合同内容和条款不完整、表述不严谨准确,或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导致企业合法利益受损;有意拆分合同规避合同管理规定等;对于合同文本须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未履行相应程序。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第二,严格审核合同需求与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关系,保证其协调一致;考察合同是否以生产经营计划、项目立项书等为依据,确保完成具体业务经营目标。
第三,合同文本一般由业务承办部门起草,法律部门审核;重大合同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特殊合同应当由法律部门参与起草。
国家或行业有合同示范文本的,可以优先选用,但对涉及权利义务关系的条款应当进行认真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
各部门应当各司其职,保证合同内容和条款的完整准确。
第四,通过统一归口管理和授权审批制度,严格合同管理,防止通过化整为零等方式故意规避招标的做法和越权行为。
第五,由签约对方起草的合同,企业应当认真审查,确保合同内容准确反映企业诉求和谈判达成的一致意见,特别留意“其他约定事项”等需要补充填写的栏目,如不存在其他约定事项时注明“此处空白”或“无其他约定”,防止合同后续被篡改。
第六,合同文本须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应当履行相应程序。
(四)合同审核合同文本拟定完成后,企业应进行严格的审核。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合同审核人员因专业素质或工作态度原因未能发现合同文本中的不当内容和条款;审核人员虽然通过审核发现问题但未提出恰当的修订意见;合同起草人员没有根据审核人员的改进意见修改合同,导致合同中的不当内容和条款未被纠正。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审核人员应当对合同文本的合法性、经济性、可行性和严密性进行重点审核,关注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合同内容是否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合同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
第二,建立会审制度,对影响重大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文本,组织财会部门、内部审计部、法律部、业务关联的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内部相关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
第三,慎重对待审核意见,认真分析研究,慎重对待,对审核意见准确无误地加以记录,必要时对合同条款作出修改并再次提交审核。
(五)合同签署企业经审核同意签订的合同,应当与对方当事人正式签署并加盖企业合同专用章。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超越权限签订合同,合同印章管理不当,签署后的合同被篡改,因手续不全导致合同无效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与对方当事人签署合同。
对外正式对外订立的合同应当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名或加盖有关印章。
授权签署合同的,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
第二,严格合同专用章保管制度,合同经编号、审批及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署后,方可加盖合同专用章。
用印后保管人应当立即收回,并按要求妥善保管,以防止他人滥用。
保管人应当记录合同专用章使用情况以备查,如果发生合同专用章遗失或被盗现象,应当立即报告公司负责人并采取妥善措施,如向公安机关报案、登报声明作废等,以最大限度消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采取恰当措施,防止已签署的合同被篡改,如在合同各页码之间加盖骑缝章、使用防伪印记、使用不可编辑的电子文档格式等。
第四,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之后方可生效的合同,企业应当及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六)合同履行合同订立后,企业应当与合同对方当事人一起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本企业或合同对方当事人没有恰当地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合同生效后,对合同条款未明确约定的事项没有及时协议补充,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情况,或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导致企业遭受外部处罚、诉讼失败,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强化对合同履行情况及效果的检查、分析和验收,全面适当执行本企业义务,敦促对方积极执行合同,确保合同全面有效履行。
第二,对合同对方的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一旦发现有违约可能或违约行为,应当及时提示风险,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将合同损失降到最低。
第三,根据需要及时补充、变更甚至解除合同。
一是对于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内容,通过双方协商一致对原有合同进行补充;无法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二是,对于显失公平、条款有误或存在欺诈行为的合同,以及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的合同,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并经双方协商一致,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合同变更或解除事宜;三是对方当事人提出中止、转让、解除合同的,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应向对方当事人书面提出索赔。
第四,加强合同纠纷管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应当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及时报告。
合同纠纷经协商一致的,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企业内部授权处理合同纠纷,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
纠纷处理过程中,未经授权批准,相关经办人员不得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实质性答复或承诺。
(七)合同结算合同结算是合同执行的重要环节,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执行的监督,一般由财会部门负责办理。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违反合同条款,未按合同规定期限、金额或方式付款;疏于管理,未能及时催收到期合同款项;在没有合同依据的情况下盲目付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