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初探——以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23.05 KB
- 文档页数:3
高等职业教育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编制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6月目录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2)二、招生专业 (2)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四、职业(岗位)面向,社会化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及继续学习专业 (3)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4)六、转段升学要求 (5)七、毕业要求及学历、学位证书发放 (6)八、教学进程表 (6)九、主要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要求 (9)十、衔接课程体系与以往课程体系的比较及特色 (12)十一、实施中的师资、设备、合作的保障 (13)十二、实施中组织、经费等方面的保障 (13)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学制:六年二、招生专业:招生专业:中职:供热通风与空调施工运行、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建筑设备安装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段培养项目要分段表述):为了体现本项目“3+3"分段培养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本专业设定了一个阶段性培养目标。
前三年中职阶段的培养主要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
培养面向制冷设备生产企业一线和社会需要三个专业生产、组装、调试、维修、维护的技能型人才,并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为我国供热通风与空调施工运行、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建筑设备安装专业的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后三年高职阶段建筑设备技术专业群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面向建筑设备施工安装行业以及相关企业,掌握通风空调、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和楼宇智能等工程方面专业知识,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从业职业资格证书,能从事施工、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摘要】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暖通空调行业的迅速发展,专业人才的需求呈旺盛的增长态势,较多企业急需懂技术、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
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对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供热通风;空调工程;专业人才一、问题的提出目前,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动着高等教育结构和类型的多样化,高等教育出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个基本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暖通空调行业的迅速发展,专业人才的需求呈旺盛的增长态势,较多企业急需懂技术、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
同时,随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和类型的多样化,需要我们从思想认识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等方面进行认真而深入的探讨。
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对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进行一些探讨。
二、国内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概况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最初是由前苏联专家帮助建立的,并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巩固和发展起来的。
在过去几十年间,该专业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前进步伐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这种“专业单一”、“专业对口”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建国以来所急需的建设专业人才。
经过该专业教育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在教育体制、教材内容上,还是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与最初所设的专业已有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完整规范的专业教学体系和专科、学士、硕士、博士学位齐全的人才培养系统。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越来越暴露出先天性不足。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一、专业背景及培养目标培养目标:1.掌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进行热力学计算、制冷循环计算、空气流动计算等能力。
2.掌握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图纸的编制与修改,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
3.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工程技术研究和创新。
4.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及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行业的发展需要。
二、课程设置及考核1.基础理论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热力学、流体力学、热工学、空气调节原理、制冷技术基础等。
2.专业课程:供热工程原理与设备、供暖系统设计、冷水机组与冷热源设备、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建筑暖通空调智能控制等。
3.实践课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实习、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实践、科技项目研究与创新实践等。
4.综合课程: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环境与节能等。
考核方式:1.理论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作业、小组讨论等。
2.实践考核:实验报告、设计方案、工程实习评分、实习报告等。
3.综合考核: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学术报告等。
三、实践教学与科研训练1.实践教学:注重对实际工程项目的实习和参观,使学生能够熟悉并了解实际工程的操作和管理流程。
2.科研训练:为学生提供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指导学生进行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四、教学团队及师资储备1.教学团队: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进行教学和指导。
2.师资储备: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际工程项目,并提供充分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保持师资队伍的学术更新和专业技术的提高。
五、实施效果评估1.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其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对专业背景和能力的评价。
2.学生满意度: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培养计划的认可和改进意见。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404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学术作风。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应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3.身心健康。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1.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隶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
2.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供热及建筑节能技术主要从事室内外供热管网的节能研究,集中供热系统及设备的开发研究,室外管网的调节运行管理技术。
2)空调系统及换热设备的节能技术主要从事空调制冷设备及系统的节能研究,包括干燥设备及各种热交换设备的节能研究。
3)新能源及高效传热技术主要从事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高效传热技术。
4)洁净空调技术主要从事高精度空调工艺及洁净空调技术研究,包括冰蓄冷空调设备的理论及设备开发,低温送风技术。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个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注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要求在前一年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4年(含休学)。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分为选修课和必修环节。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最高学分不超过34学分。
五、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种:1.考试课由试卷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作为试卷上的单独一道大题,不超过50%。
供热通风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应、往届普高(职高)、普通(职业)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学制:三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民经济领域建设需要、具备制冷与空调专业知识,从事制冷与空调的安装、运行、管理和营销等各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按分阶段培养的原则进行,阶段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年为文化素质教育阶段,达到拓宽学生文化基础的培养目标。
第二学年为创新立业教育阶段,通过本专业主干专业课的学习和相应的实训、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达到“技术岗位型”的高级应用性人才,为学生就业创造优势。
两阶段培养目标力求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强化基础注重实用”的特色,分期分步实现本专业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学生毕业可适应的工作范围制冷与空调专业毕业生主要被分配到工业企业、商业单位,从事于制冷与空调设备的运行管理、设备检测维护等部门,主要职业岗位有:(1)工厂的制冷电器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设备管理;(2)大型楼宇、商场的制冷及空调设备管理及维护,各种冷库设施的管理及维护;(3)制冷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及制冷设备的安装施工监理;(4)其他各行业制冷设备的管理及维护。
2.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1)理论知识要求:以热工基础、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装置设计、空气调节、供热工程、通风工程等课程为主线,培养学生在制冷工艺和空调工艺方面的业务能力,最终在技术方面达到能够初步设计制冷工艺、会进行设备安装、改造和运行管理。
(2)专业技能要求:通过制冷空调系统的操作实习和制冷压缩机的拆装实习,掌握制冷装置、空调系统的操作和检修技能。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空调制冷负荷的计算、专业图纸的阅读和空调系统的初步设计能力。
(3)文化道德素质要求:通过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地源热泵工程技术方向)1、【专业名称】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2、【招生对象】全日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职业中学毕业生、中专毕业生3、【学习年限】学制三年4、【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掌握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基本知识、生产操作技能和对地源热泵机组、中央空调及其它制冷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运行监测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面向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行业,从事暖通空调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坚持工学结合,“岗位引导式”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以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为核心的岗位技能为中心,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健康体魄以及科学的创新精神;能够适应暖通空调行业一至二个岗位工作,一专多能,在特定岗位上有一技之长,能实现目标岗位的零距离结合的合格人才。
5、【职业范围】6、【人才规格】⑴基本素质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意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及健康的体魄;具有扎实的数理化、计算机、外语基础;具有按项目要求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⑵专业技能和知识具有识图、制图、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具有审查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
组织本专业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管理能力;具有编制安装工程概、预、决算能力;具有保证暖通空调系统正常、安全、经济运行的管理能力;具有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初步掌握制冷工、通风工、管道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能胜任暖通空调专业工作岗位,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书面、口头表达和业务洽谈能力;具有合作共事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7、【课程结构】8、〖主要课程简介〗。
供暖通风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方案概述供暖通风工程是指通过各种设备和系统,保证建筑物内部空气的新鲜度和舒适度,同时实现不同季节的恒温或者合适温度的技术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暖通风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建筑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满足市场对于高素质供暖通风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一套全面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供暖通风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基本要求1、熟悉供暖通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要求2、掌握供暖通风工程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3、能够熟练应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和设计4、具备相关领域的实习或实践经验5、了解当前供暖通风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三、培养目标1、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2、掌握供暖通风工程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3、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5、了解供暖通风工程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四、培养方案本培养方案主要以供暖通风工程技术为主干,同时兼顾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材料力学、电气工程基础等相关基础课程,为学生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供暖通风工程原理、热力学、流体力学、建筑设备设计、工程制图等专业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3、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室实训、校外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研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5、跨学科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化视野,设置跨学科课程,包括环境保护、建筑材料、节能技术等相关领域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实施步骤1、制定培养计划: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制定供暖通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科技f哥—煽i龇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改革建没的研究壬丽(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0)~’f睛要]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配套工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步深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本文冲f拜热通风与空调专业人才培养援格及专门化课程体系进行深入探讨,明确培养目标,开发核心课程及教学目标要求,与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商榷。
.::,以键潮供热通风;空调;课程欲革;专门化^i』一一、专业改革背景㈠行业发辰状况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配套工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步深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周围环境的舒适性的要求不断地增强。
合理的供热西风与空调工程、给排水工程和电气设备系统不仅能够满足人的舒适性要求,还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据美国BO M A的研究显示,适宜的热湿环境和电气照明条件能够提高生产率达18%。
在更多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和电气设备系统,就无法进行各种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
在本世纪初,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天津、苏州、成都、厦门、南京、南宁等地的智能大厦也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其规模和技术逐渐和国际接轨。
仅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就新建现代化建筑200多幢,规模已j给超过世界E任何其他地区,甚至超过了纽约金融中心的建筑规模。
因此,随着我国的现代建筑发展速度的加快,现代化建筑设备技术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这些都需要暖通空调方面的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的高级技术人员。
㈡人才需求分析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又称楼宇自动化系统B A S,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发展迅速。
通过对中国B A S市场的调查,2004年市场的消费额为80亿元人民币,2009年为150~200亿人民币。
暖通空调系统控制管理,即利用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在保证舒适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能耗。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5604022.【入学要求】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程度。
3.【学习年限】三年。
4.【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滨州及周边地市有空调与制冷的企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空调与制冷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基层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6.【人才规格】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6.1 知识目标●掌握泵与风机的分类、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选择和使用、运行、工况调节方法、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掌握湿空气的性质、空调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选用及空调系统的运行与管理。
●掌握送排风设备的种类、构造、原理和选择及送排风气流组织。
●掌握除尘设备的构造、原理、除尘方法及测试。
●掌握空调系统试运行与调试的准备工作、空调电气与自动控制系统、空调水系统、制冷系统及空调风系统的试运行与调试步骤。
●掌握空调、采暖及通风除尘系统的方案选择与设计步骤。
●掌握制冷循环的计算,正确认识各种制冷剂、载冷剂、润滑油的种类、性质与特性。
●掌握制冷系统的形式,制冷设备的构造与选择、安装、维修操作与管理。
●掌握空调器的性能、组成、主要部件、制冷剂的性质及充注方法。
●掌握家用空调和电冰箱的安装调试、维修方法。
●掌握供热设备和附属设备种类、机构、原理、选择和采暖系统的布置方式及水力计算。
6.2 能力目标●能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及室外空气温湿度变化,对车间温湿度进行合理调节。
●能根据空调设备检修标准,对空调设备进行故障分析、判断与排除。
●能根据空调设备维护计划,对空调设备进行定期维护。
●能对空调设备的配置进行校验,从而找到影响温湿度调节的因素。
●能根据制冷设备的正常运行标志,对制冷设备进行操作。
●能根据制冷设备的异常运行情况,对故障进行分析、判断和排除。
工学结合模式下“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程建设思路与教学设计探讨【摘要】工学结合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方针。
本文围绕“制冷与空调”专业,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程体系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灵魂所谓工学结合就是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校内培养与企业培养结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结合。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1960年,美国俄亥俄州辛那提大学开始实施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称之为“合作教育”。
再如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I”模式等等。
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在美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麻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东北大学,协会成员来自40多个国家,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影响越来越大。
目前,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重点是跨国安排学生的工作实践,即达到教育国际化的目的。
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过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以进一步从名称上凸显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便于理解。
然而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践中,工学结合还未能全面而深入地推展开,究其原因,其一是认为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模式,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有这种观念;其二,相对学校而言,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性人才,这也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
2006年教育部第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笔者认为,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广大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职教人刻不容缓的责任。
建设类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
在整个高职教育界,对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提法已经比比皆是了。
本文通过借鉴一些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结合我院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做一些探讨。
标签: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探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目前已将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教高教〔2007〕207号)中指出:省级示范性建设院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创建以工作过程为载体的工学结合特色课程;注重实践、实训、实习的系统设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确定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浙教高教〔2009〕53号)中指出:各立项建设单位要以提高综合实力为目标,力求在发展定位、办学方向和机制创新上起到示范作用。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重要途径,力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成为改革的先锋。
要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形成富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制度和机制。
通过更认真、更全面地学习教育部、浙江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的关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关文件,使我再一次地认识到身为一名高职教师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更清晰地体会到我们学校的相关改革还得加大力度。
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的研究当今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上应更注重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省级示范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推广性,在分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必要性。
构建合理对接,将有利于培养适应未来职场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标签: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职业标准;对接研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率领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组在2015年4月25日至27日在重庆市开展执法检查。
在检查中,他强调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按照社会需要设置专业,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鼓励企业依法办职业院校或实训基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同育人。
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需从建筑企业需求入手,要深入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工作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了解施工企业的施工流程、人员责任及学员应有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精神、职业责任感等),依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确定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课程和考核方式,实现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国家职业标准现行的建筑工程专业人员国家职业标准是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和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2011年7月13日发布,2012年1月1日实施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该标准确定了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和资料员的职业能力标准,并对职业能力进行了评价。
二、用人单位对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学员的需求调研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调研了解到,第一,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稍差。
在受调研企业中,60%的企业反映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奉献精神、责任心、上进心和主人翁意识普遍稍差。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机电工程系建筑设备教研室一、“世界制造基地”对人才的巨大需求目前,我国空调制冷工业产值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0%,已成为该行业全球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市场,仅次于美、日两国,是世界第三大冷冻空调设备的生产国。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闻名的“世界工厂”,已成全球主要的生产制造业基地,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我省空调制冷行业发展迅速。
据统计,我省各种食品的冷冻加工和冷藏能力达数万吨;制冷、空调机器设备生产厂家有百余家,其中包括美的、格力等众多知名集团;空调制冷工程安装公司近千家;已注册的能承担空调制冷系统设计的设计院200余家;大型建筑群体中央空调的配置日益火暴;新的、节能型的制冷系统与机器设备,成为业内科研人员的热门课题。
今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空调制冷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通过对佛山地区的考察,我们发现家用电器、电子通讯、电脑配件等行业已发展成为佛山的支柱特色产业,需有一大批电工、电子、通信与自动化技术人员进行支持。
目前,在佛山地区及其周边地区聚集的家电整机及其配件生产厂有五千多家,还有电力电子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电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等企业近八千家。
在人才需求方面,根据我们对科龙集团、美的集团、格兰仕公司、广东北电、广东天乐、顺德特种变压器厂、顺德电机厂等多家企业的调查,从总体来看,这些企业的人才需求增长率为每年20%左右。
主要岗位是现场生产工艺、产品工艺、质量检测、质量控制、物料采购、设备安装、运行、管理、维修、售后服务等。
制冷与空调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社会需求呈强劲上升趋势,目前,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中央空调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冷空调工程安装,冷冻仓储和制冷空调装置的维修等四个方面,然而一线从业人员多为电气,机械等非制冷空调专业的技术人员或工人。
根据我们调查结果显示,本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制冷中专学历的比例为20%左右,大专学历只有10%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岗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