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王闯
- 格式:pptx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28
高中物理 第1章 第2节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沪科版必修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速度都相等C .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 .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则此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解析:选ABC.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任意相等时间内的位移都相同,任一时刻的速度都相等,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故A 、B 、C 正确;而D 中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指平均速率,其方向不一定相同,即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 错误.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C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D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关系的物理量解析:选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C 正确,A 、B 、D 均错.3.一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半圆弧由A 经B 运动到C ,经历的时间为t ,如图所示,则它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A.R +r t ;πR +r tB.R +r t ,向东;R +r tC.R +r t ,向东;πR +r t,向东D.R +r t ,向东;πR +r t解析:选D.由于平均速度大小v =s t =R +r t,其方向就是这段位移方向A →C ,即向东.而平均速率v ′=l t =πR +πr t =πR +r t,是标量,无方向,故选D. 4.某质点由A 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 s 向东行了30 m 经过B 点,又行了5 s 前进了60 m 到达C 点,在C 点停了4 s 后又向西行,经历了6 s 运动120 m 到达A 点西侧的D 点,如图所示,求:(1)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求全过程的平均速率.解析:取A 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1)v 1=s 1t 1=30 m 5 s=6 m/s ,方向向东. v 2=s 2t 2=60 m 5 s=12 m/s ,方向向东.v 3=s 3t 3=0 v 4=s 4t 4=-120 m 6 s =-20 m/s ,方向向西. (2)全程的平均速率为v =s 1+s 2+s 3+s 4t 1+t 2+t 3+t 4=30+60+0+1205+5+4+6m/s =10.5 m/s. 答案:见解析一、选择题1.对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这段时间位移的方向B .利用公式v =s t 求得的速度是平均速度C .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D .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相等解析:选ABD.平均速度由v =s t求得,其方向就是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故A 、B 正确;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相等,也可能相等,而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相等,故C 不正确,D 正确.2.三个人进行步行比赛,他们的速度分别是:甲为3.5 km/h ,乙为63 m/min ,丙为1 m/s ,则三人中步行最快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一样快解析:选B.把甲、乙、丙三人速度单位统一,则v 甲=3536 m/s ,v 乙=6360m/s ,v 丙=1 m/s ,比较运动快慢只比较其速度大小,即乙最快,B 正确,A 、C 、D 错误.3.某班同学去参加野外游戏.该班同学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同时从营地A 出发,沿各自的路线搜寻目标,要求同时到达营地B ,如图所示为其运动轨迹.则关于他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B .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率大小相同C .乙组的平均速度最大,甲组的平均速度最小D .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解析:选AD.根据图示,甲、乙、丙三组的位移相同,运动时间相同,所以三组平均速度的大小相同;甲组的路程最大,所以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乙组的最小.4.某个沿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在前2 s 内通过的位移是4 m ,前4 s 内通过的位移是8 m ,前8 s 内通过的位移为16 m ,则该质点的运动( )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C .若是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是2 m/sD .若是匀速直线运动,它在16 s 内运动的距离将是32 m解析:选BCD.由题意可知,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前8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同,而这个质点的运动不一定符合这个特点,即该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A 错误,B 正确;如果是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是2 m/s ,在16 s 内运动的距离将是32 m ,C 、D 正确.5.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先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20 km ,又以108 km/h 的速度行驶10 km ,则汽车在这30 km 的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20 m/sB .22.5 m/sC .25 m/sD .81 m/s解析:选 B.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 =s 1+s 2t 1+t 2=s 1+s 2s 1v 1+s 2v 2=20+102072+10108km/h =81 km/h =22.5 m/s.故正确答案选B.6.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率.某同学假日乘汽车到南京观光,在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所示,则该同学乘坐的汽车在该段时间内行驶的平均速率为()A .60 km/hB .29 km/hC .19 km/hD .9 km/h解析:选A.根据题意,两个路牌之间的距离s =20 km ,所用时间t =20 min =13h ,所以汽车在该段时间内行驶的平均速率v =s t =2013km/h =60 km/h. 7.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在拍这幅照片的时间内,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是()A .0.25 m/sB .0.2 m/sC .0.17 m/sD .0.15 m/s解析:选C.由照片可知小球的运动时间t =0.3 s ,运动的位移s =(0.06-0.01) m =0.05 m .由公式v =s t 得v =0.050.3m/s = 0.17 m/s.8.一辆汽车以速度v 行驶了23路程,接着以20 km/h 的速度行驶,到达某位置后以36 km/h 的速度返回原出发点,则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 是( )A .24 km/hB .0C .36 km/hD .无法确定解析:选B.因为汽车又返回原出发点.总位移为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零,B 正确,A 、C 、D 都错误.9.一运动员在100 m 决赛和200 m 决赛中的成绩分别是9.69 s 和19.30 s .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已知100 m 决赛跑道是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 m 决赛的位移是100 m 决赛的两倍B .2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C .1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 m/sD .100 m 决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解析:选C.200 m 决赛的跑道并非直线,因此200 m 决赛的位移不是100 m 决赛的两倍,选项A 错误;1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v -1=1009.69m/s≈10.32 m/s,选项C 正确;200 m 决赛的位移要小于200 m ,故平均速度v -2<20019.30m/s≈10.36 m/s,选项B 错误;根据题目条件,无法判断运动员运动的最大速度,选项D 错误.10.(2012·咸阳高二检测)汽车以36 km/h 的速度从甲地匀速运动到乙地用了2 h ,如果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用了 2.5 h ,那么汽车返回时的速度为(设甲、乙两地在同一直线上)( )A .-8 m/sB .8 m/sC .-28.8 m/sD .28.8 m/s解析:选A.速度是一个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在选择了正方向以后,当速度为正值时,说明物体沿正方向运动,当速度为负值时,说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在物理学上,对矢量而言“负号”也有意义,说明它的方向与所选正方向相反.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36 km/h ,为正值,则说明从甲地到乙地的方向为正,所以返回速度为负,选项B 、D 错误.甲、乙两地距离为s =v 1t 1=36×2 km=72 km ,所以返回时的速度为v 2=s t 2=-722.5km/h =-28.8 km/h =-28.8×10003600m/s =-8 m/s. 二、非选择题11.一个质点用100 s 的时间沿着一个半径是100 m 的圆形跑道运动一圈,快慢恒定.则当走完14圆周时,它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为多少?解析:如题图所示,走完14圆周时,用时为t =25 s ,位移为s =2R 2=100 2 m ,路程为l =50π m ,则质点的平均速度为v =s t =100225 m/s≈5.66 m/s,质点的平均速率v ′=l t=50π25m/s≈6.28 m/s. 答案:5.66 m/s 6.28 m/s12.(2012·陕西榆林高一检测)我国铁路交通高速发展,已经数次提速.当你外出时可上网查询最新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下表是某同学暑假旅游前在中国铁路网上查询的T721次空调特快列车的运行时刻表.车次:(1)列车全程的平均速率是多少?(2)在哪两个城市间行驶最快?解析:由上表可得,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t =3 小时5分,南京到常州的时间t 1=1 小时12分,常州到无锡的时间t 2=24分,无锡到上海的时间t 3=1小时3分.(1)全程的平均速率v -=Δs t =309×100011100m/s =27.8 m/s.(2)南京到常州的平均速率v -1=s 1t 1=-4320m/s =31.9 m/s 常州到无锡的平均速率v -2=s 2t 2=-1440m/s =27.1 m/s 无锡到上海的平均速率v -3=s 3t 3=-3780m/s =33.3 m/s 所以列车从无锡到上海之间行驶得最快.答案:(1)27.8 m/s (2)无锡到上海之间行驶得最快时速堪比飞机的真空高铁世界时速最快、运营里程最长的京沪高铁2011年提前通车,2012年,中国将是一个“高铁时代”全面来临的日子,将实现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将有1.3万公里客运专线建成投产,超过目前世界高速铁路的总和.可您知道除了在建的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外,我国还在研制跑得更快的、时速可达1000公里甚至2万公里的真空磁悬浮列车吗?从北京到广州2300公里的路程,不用坐飞机,乘坐地面交通,同样可以用2个半小时甚至1个小时到达.这就是我国正在积极研发试验的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就是建造一条与外部空气隔绝的管道,将管内抽为真空后,在其中运行磁悬浮列车,由于没有空气摩擦的阻碍,列车将运行至令人瞠目结舌的高速.而且管道是密封的,可以在海底及气候恶劣地区运行而不受任何影响.未来两三年内,国家实验室将推出时速600~1000公里的真空管道高速列车小比例模型,而根据现在的理论研究,这种真空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到2万公里.我国真空高铁的发展分三步走:第一步普通真空高铁,时速500~600公里,预计2020年至2030年实现运营;第二步低真空磁悬浮,在低真空管道中采用磁悬浮技术,时速1000公里以上;第三步高真空磁悬浮,时速有望超4000公里.目前世界上共有美国、瑞士、中国3个国家正在研究真空管道磁悬浮技术,我国已经开始着手试验了,美国和瑞士还在理论阶段.。
测量平均速度责编:冯保国【学习目标】1.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2.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均速度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s vt =要点诠释: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要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 =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速度1.(2015春•涪陵区校级月考)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D .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答案】A【解析】AB 选项、已知乌龟和兔子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相同,由速度公式 可知,它们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
第1.3-1.4讲运动的快慢和测量平均速度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速度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意义。
4.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5.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6.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
7.学会使用停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1.如图所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图中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甲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速公路急速行驶的甲、乙两辆小轿车,甲的速度为120千米/时,乙的速度为30米/秒,则()A甲车的速度大B乙车的速度大C两车的速度一样大D无法确定3.一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前4s通过的路程是8m。
下列对该物体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该物体前2s通过的路程是8mB.该物体通过10m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6s。
C.该物体的速度是0.5m/sD.该物体前1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4.下表是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动时刻表的一部分:6.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7.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他感觉要迟到了便以6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m每秒B.4.8每秒C.5m每秒D.6m每秒2.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的速度最大的是[ ]A.刘易斯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9.86米/秒B.手扶拖拉机在10分钟内行驶了2.4千米C.某同学用1分45秒骑车通过了1000米D.载重卡车在城区行驶的限制时速是30千米/时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路程跟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4.双脚绑着弹性橡皮绳的蹦极爱好者从高台上自由跳下,3s内下降24m到达最低点,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______m/s;这一过程中,高台上的人相对于蹦极爱好者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2024新课标初中升高中衔接-物理: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式:v=ΔxΔt,其中Δx是位移,不是路程.3.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公式v=ΔxΔt,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间隔Δ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2.瞬时速度:运动.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例题1.(加速度)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ΔxΔt,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Δ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成反比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和时间Δt都无关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参考答案】BCD【试题解析】v=ΔxΔt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C对;此式只说明速度可用位移Δx除以时间Δt来获得,并不是说v与Δx成正比,与Δt成反比,A错,B对;速度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方向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D对.例题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小蒙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 、2 m 、3 m 、4 m ,则( )A .他4 s 末的瞬时速度为4 m/sB .他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C .他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D .他1 s 末的速度为1 m/s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自行车速度是逐渐增大的,无法确定它的瞬时速度,只能求出平均速度,第2 s 内平均速度为2 m/s ;4 s 内的平均速度s m s m v /5.2/44321=+++= 例题3.下列关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但不能反映物体运动的方向B .瞬时速度等于运动的物体在一段非常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 .瞬时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D .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参考答案】BD【试题解析】瞬时速度是为了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引入的物理量,所以A 选项错.平均速度在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时较粗略,但平均速度中所对应的时间Δt 越小,越能精确地描述物体在那一时刻附近的运动快慢,所以选项B 对.平均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而瞬时速度是与某时刻相对应的物理量,不能说明它与一段时间内位移方向间的关系,所以C 选项错.例题4.一物体以v 1=4 m/s 的速度向东运动了5 s 后到达A 点,在A 点停了5 s 后又以v 2=6 m/s 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运动了5 s 后到达B 点,求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参考答案】平均速度的大小为23 m/s ,方向水平向西 平均速率为103m/s 【试题解析】物体全程的位移大小x =v 2t 2-v 1t 1=6×5 m -4×5 m =10 m ,全程用时t =5 s +5 s +5 s =15 s ,故平均速度大小v =x t =1015 m/s =23m/s ,方向水平向西.物体全程的路程s =v 2t 2+v1t1=6×5 m +4×5 m =50 m ,故平均速率v′=s t =5015 m/s =103m/s . 例题5.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经过乙地时速度为60 km/h ;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120 km/h.求汽车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参考答案】45km/h【试题解析】设甲、丙两地距离为2l ,汽车通过甲、乙两地的时间为t1,通过乙、丙两地的时间为t2. 甲到乙是匀加速运动,由12t v v l •+=乙甲 h l h l v v l t 30/2)60(0/2)(1=+=+=乙甲 从乙到丙也是匀加速运动,由22t v v l •+=丙乙 h l h l v v l t 902/)20160(/2)(2=+=+=丙乙 所以h km h km l l l t t l v /45/90302221=+=+=甲丙例题6.汽车以36 km/h 的速度从甲地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了30 km 到达了乙地,如果汽车从乙地返回仍做匀速直线运动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了20 km 到达了丙地,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为多少?【参考答案】9 km/h ,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 45 km/h【试题解析】汽车全程的位移大小为:km km km x x x 10203021=-=-=,全程所用时间为:h h h t t t 9107220363021=+=+=故平均速度大小h km h km t x v /9/91010===,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汽车全程的路程:km km km x x x 50203021=+=+=,所以平均速率为h km h km t x v /45/91050`===1.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B .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C .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D .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参考答案】AD【试题解析】AB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或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说明物体位置变化快,即物体运动的快,故A 正确,B 错误.C 、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但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的大小,速度大,位移不一定大,故C 错误.D 、速率为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有大小,没有方向;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故D 正确.故选:AD.2.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1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在某路段或路口限定最高时速,是指任一时刻都不能超过该速度,是瞬时速度,较远距离的公路是有弯的,100 km是指路程,D对.3.三个质点A、B、C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三质点的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B.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相同C.到达M点的瞬时速度一定是A的最大D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相同 【参考答案】AB 【试题解析】三个质点在相同的时间内的位移相同,故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A 对.B 质点的平均速度及各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均为N 到M ,B 对.无法比较三质点在M 点的瞬时速度大小,C 错.三个质点运动的路程不相同,运动的时间相同,故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不相同,D 错4.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启动后在第10s 末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前10s 内汽车运动的距离为150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10s 末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70m/sB .第10s 末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70km/hC .第1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70m/sD .前1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35m/s【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A 、汽车速度表指示的是瞬时速度,故图中所示为10s 末的瞬时速度;故第10s 末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70km/h ;故A 错误,B 正确;C 、由于不知道第10s 内的运动位移,故无法确定第10s 内的平均速度;故C 错误;D 、前10s 的平均速度s m s m t x v /15/10150===; 故D 错误;5.下面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A .小球在5S 末的速度为5m/s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为35km/hC .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1000m/sD .物体A 运动的初速度为50km/h【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A 、5s 末的速度为物体在瞬间的速度,故为瞬时速度;故A 错误;B 、从甲站到乙站是一段位移内的速度,故为平均速度;故B 正确;C 、子弹飞出枪口的速度为枪口位置的速度,故为瞬时速度;故C 错误;D 、物体的初速度为瞬时速度,故D 错误;6.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5s 内速度从12m/s 增加到18m/s ,通过的位移是70m ,则( )A .该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 .该物体做的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 .5s 内的平均速度是14m/sD .5s 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参考答案】BC 【试题解析】AB 、假设该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则:m m t v v t v x 707520>=+==,故一定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B 正确;C 、由平均速度公式得,s m s m t x v /14/570===,故C 正确,D 错误;7.如图是物体A 、B 的x ﹣t 图象,由图可知( )A .5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C .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D .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 >v B【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A 、在5s 内,A 的位移为10m ,B 的位移为5m ,故位移不同,平均速度也不同,故A 错误.B 、t=0时A 在坐标原点,B 在x=5m 处,不是同一位置,物体A 比B 早3s 开始运动,故B 错误.C 、由上分析知,在5s 内物体的位移不同,5s 末相遇,故C 错误.D 、x ﹣t 图象的斜率速度,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为正方向;图象A 的斜率大,说明A 的速度大;故D 正确.8.在100米竞赛中,用速度传感器测得某一运动员5s 末瞬时速度为10.4m/s ,10s 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2m/s 。
测量平均速度完整版课件•平均速度概念与意义•测量平均速度基本原理•实验器材与操作步骤•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目•实验拓展与提高•课程总结与回顾录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的速度平均值。
定义物理意义计算公式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上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
030201平均速度定义及物理意义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关系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在时间间隔趋近于零时的极限值。
平均速度是瞬时速度在一定时间或位移范围内的平均值。
01020304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关系计算车辆在某一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以评估交通流畅度或设定限速标准。
交通领域计算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以评估其运动表现。
体育竞技研究物体运动规律时,通过测量平均速度来揭示物体的运动特性。
自然科学实际生活中应用举例位移-时间图像法求平均速度绘制位移-时间图像在坐标系中,以时间为横轴、位移为纵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
计算斜率在位移-时间图像中,平均速度等于图像上两点间纵坐标差与横坐标差之商,即斜率。
通过计算斜率,可求得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公式法计算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定义式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即$v_{text{平}} = frac{Delta x}{Delta t}$。
根据此公式,可计算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公式应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时,需确保总位移和总时间的单位统一,且要注意位移和时间的对应关系。
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方法误差来源在测量平均速度的过程中,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工具的不精确、操作不规范、环境因素等。
减小误差方法为减小误差,可采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规范实验操作、控制环境因素等措施。
同时,可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
光电计时器气垫导轨滑块测量尺实验器材介绍及功能说明用于测量物体通过某段距离的时间,具有高精度的计时功能。
在气垫导轨上滑动的物体,其通过光电计时器的遮光部分可以触发计时器开始或停止计时。
《运动的快慢》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运动的快慢》是小学生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一主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的不同速度,培养学生的运动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运动的理解和实践。
二、设计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运动的快慢概念,区分不同速度的运动;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不同速度的运动,提高运动协调能力;3.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设计内容:1.理论学习:通过教师讲解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运动的快慢,探讨运动速度与运动效果的关系。
2.实践体验:设置不同速度的运动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感知速度的变化对运动的影响。
3.团体合作:设计团体游戏,要求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4.反思总结:让学生进行运动实践后的反思总结,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加深对运动快慢的理解。
四、作业要求:1.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理解运动的快慢概念;2.完成实践项目,认真感知不同速度的运动,体会速度变化对运动的影响;3.与同学合作完成团体游戏,展现团队协作精神;4.完成反思总结稿,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五、评价标准:1.听课表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理解运动的快慢概念;2.实践操作:认真完成实践项目,准确感知不同速度的运动;3.团体合作:与同学有效合作完成团体游戏,展现团队协作能力;4.反思总结:内容深刻,体现对运动快慢的理解和认识。
六、时间安排:第一周:理论学习,介绍运动的快慢概念;第二周:实践体验,实践不同速度的运动项目;第三周:团体合作,进行团体游戏;第四周:反思总结,完成反思总结稿。
七、作业提交方式:1.听课表现和实践操作记录将由教师进行评定;2.团体合作成果和反思总结稿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至指定邮箱。
八、其他注意事项:1.请同学们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完成作业请做到及时提交,不得拖延;3.如有疑问,请及时向教师进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测量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在机械运动单元中属于重要内容和知识点,在中考中也占据较高地位。
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
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
测量平均速度考题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如何设计并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中对各物理量的测量等知识。
2.中考题型分析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
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平均速度测量有关问题◆典例一:(2017·深圳)(1)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A 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 ,所用的时间为2s ,则小车从A 到B 通过的总路程为 cm ,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
【解析】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由图读出小车前端在B 位置与A 位置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两示数之差等于小车的路程;图示两钟表示数之差为小车的运动时间;已知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解: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 ,小车由A 到B 通过的路程:s=90.0cm-10.0cm=80.0cm=0.800m ;小车的运行时间t=2s ;小车的平均速度:s m sm t S V /4.02800.0===;故答案为:80.0、0.4。
【答案】80.0、0.4。
【考点】速度及其计算。
★考点二:平均速度测量实验探究问题◆典例一:(2017•来宾)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 点由静止滚到C 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 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