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8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公开课教学设计_7
- 格式:pdf
- 大小:335.44 KB
- 文档页数:6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模仿课文一的对话实行自由表达,掌握文中的表达方式。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能够通过查字典、同伴互助等方式,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的读法、写法和用法。
4.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课句型的用法,并能模仿其实行书面和口头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的学习效率,总结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2.通过关键词、句来理清文章的线索。
3.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宝岛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的人民血脉相连,始终是一家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词语的用法,对课文一和课文二的理解。
2.教学难点:(1)本课两个句型的用法。
(2)表示“赞美与自豪”的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肃、慨、敞、哺”的读法、写法及用法。
2.掌握重点词语“整理、数一数二、感慨、宽敞”的用法。
3.学习本课句型。
(l)我喜欢看书,所以看完书正好把书整理一下。
(2)不说别的,就说开学发新书吧,她把封面有点脏的书留给了自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生字的写法和重点词语的用法。
2.重点句型的实际使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导入一:同学们,请大家说一说,自己以前协助别人的一件事。
2.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课文。
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把不理解的字、词用铅笔画出来。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
2.学习重点词语。
(1)整理:动词。
表示使有条理有秩序。
如:整理资料、整理房间、整理账目。
近义词:收拾。
例句:请你把自己的房间整理一下。
/书桌上太乱了,我要整理整理。
(2)数一数二:动词。
形容突出、名列前茅。
例句:阿里木的跑步速度在我们班是数一数二的。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故事口口相传的特点,学会抓动词、加动作、配音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迁移学习方法,讲述芜湖民间故事《干将莫邪铸剑》。
2. 在朗读、讲故事中体会花珊为了拯救人们,牺牲了个人幸福,勇敢无畏、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
3. 深入理解民间故事蕴含的深意,体会台湾与大陆的血脉相连,感受大陆和台湾人民渴望统一的心愿。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他们喜欢在探索中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而民间故事的内容浅显易懂,阅读理解对四年级学生来说都不是难点,那么课堂上该学什么?我关注到民间故事几千年来能口口相传、经久不衰,与它讲故事时具有的独特魅力息息相关。
所以本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讲出民间故事的味道,了解它所独有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民间故事口口相传的特点,学会抓动词、加动作、配音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民间故事蕴含的深意,体会台湾与大陆的血脉相连,感受大陆和台湾人民渴望统一的心愿。
四、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视频,背景音乐。
五、教学过程课前互动:看图片,猜故事。
1.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请你猜一猜,这些图片讲的是什么故事?2.这些故事都来自民间,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民间故事),也叫民间传说。
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民间故事。
(一)导入1.什么是民间故事呢?出示,请学生读。
2.民间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口口相传、情节夸张,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民间传说。
学生齐读课题。
这是一篇选读课文,所以标题加了三角符号,它是配合第八单元来学习的一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1.武夷山和阿里山在哪儿?你能快速浏览故事,从中找到信息吗?2.出示中国地图:武夷山位于福建省的西北部,阿里山在我国的台湾,它们之间隔着的这一道就是台湾海峡。
3.武夷山和阿里山离得这么远,怎么会在同一个传说中出现呢?它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出示提示: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里。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XD8《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共3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会8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
学会复述课文。
3.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4. 体会大陆和台湾血肉相连,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难点:1. 学会复述课文。
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
2.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请学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地理位置。
2.教师介绍,在很久很久以前,武夷山和阿里山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动人的传说。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是谁?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2、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分角色朗读全文,纠正字音。
(由于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而本课生字教学字音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字是:蹦、轰。
教学中还要注重几个难写的字形的区别:陷、瀑等。
)3、结合质疑,默读课文,在书上作相关批注;三、深入学习第1——4自然段1、找出有关句子、小声与同桌交流。
2、交流找出的有关句子、小节。
(1)那时,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
(我从“漫山遍野、肥沃”感受到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那里的人们过者丰衣足食的生活,一定很快乐。
)(2)从此,山上的树木死了,小溪没水了,肥沃的土地也干裂了。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初步感受花珊为民除妖的品质。
(同一个地方,环境完全不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一样,都是妖怪做的坏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引出第三句。
(3)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还得生活不下去,心理很难过。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几个画面,凭借画面实行提要性复述。
2、选择最精彩的一个段落,练习实行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
3、能绘声绘色地讲整个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选择最精彩的一个段落,练习实行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能绘声绘色地讲整个故事。
三、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看图片猜故事1.逐个出示拔苗助长、女娲补天、巨人的花园、牛郎织女等故事的图片,猜一猜故事名称。
2.想一想,这些故事有什么区别?3.出示课题,生说一说什么是民间传说?(二)读故事想画面故事一般来说,情节都比较生动、吸引人,就像影片那样,有生动的画面。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三)三言两语讲故事1.读了课文,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2.根据课文内容,将上面的画面排序。
3.根据这些画面的提示,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4.师生讨论怎么才能把故事讲生动。
(四)绘声绘色讲故事1.聚焦整个故事中最惊心动魄的一部分,即课文第五自然段。
尝试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
学生自由练习。
2.学生展示讲故事。
听了他们的讲述,你们觉得还有哪些不足?3.生把第五自然段——花珊除妖这部分,再概括提炼成几个小画面:乌云遮月、发现绿光、花珊砍妖、山断妖死、形成海峡。
4.不看课本,根据画面提示绘声绘色讲第五自然段。
学生自由练习。
5.学生第二次展示讲故事。
(五)添油加醋讲故事实现从读课文到讲故事的跨越还远远不够,因为那仅仅再现性复述而已,还没有实现创造性复述。
民间故事被选编到教材中,我们发现,即便是同一个故事,不同的版本语言表述上差异会很大。
究其原因,因为它毕竟是口口相传的,是能够适当实行改编与发挥的。
1.添油加醋丰富细节。
如:乌云遮月,这是一个怎样恐怖的夜晚?妖怪被射中眼睛后,会有怎样凶恶的表现?等等。
学生自由练习。
2.学生第三次展示讲故事。
3.试着用添油加醋的方式讲述整个故事。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教材分析】《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是一篇选读课文,内容不复杂,故事神奇,感人。
民间故事几千年来能口口相传、经久不衰,与它讲故事时具有的独特魅力息息相关。
所以本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抓准确动作、夸张情节、配上音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讲出民间故事的味道,了解它所独有的魅力。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水平,在观察水平、思维水平、语言表达水平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升,他们喜欢在探索中学习,把学到的知识使用于生活中。
本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抓准确动作、夸张情节、配上音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讲出民间故事的味道,了解它所独有的魅力。
【教学目标】1、学生能独立读懂课文,复述课文,能抓准确动作、夸张情节、配上音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2、在朗读、讲故事中体会花珊为了拯救人们,牺牲了个人幸福,勇敢无畏、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
3、深入理解民间故事蕴含的深意,体会台湾与大陆的血脉相连,感受大陆和台湾人民渴望统一的心愿。
【教学设计】一、看图片猜故事,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1、看图片,猜故事。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请你猜一猜,这些图片讲的是什么故事?2.这些故事都来自民间,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民间故事),也叫民间传说。
这4个故事也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3.什么是民间故事呢?生自由说,出示,谁来读一读:民间故事(传说)最早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一般情节夸张、充满传奇色彩,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地方古迹、自然风貌等相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4.民间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口口相传、情节夸张,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二、概括关键词语,了解故事内容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民间传说,齐读课题: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2.“夷”字比较难写,伸出手跟老师写一写,中间部份的弓写得扁一些,夷字就显得比较匀称。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8《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是一篇介绍我国两个著名景点的传说故事。
通过讲述武夷山和阿里山的来历,让学生了解我国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传说类的故事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一些地理概念和自然现象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故事,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型的掌握。
2.难点:对文中一些地理概念和自然现象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展示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2.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资料,便于他们在课堂上查阅。
3.作业本:为学生准备作业本,用于记录课堂学习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这两个景点的了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课文中的地理概念和自然现象。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8《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的故事情节;2.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3.理解故事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2.培养学生珍惜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熟悉《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的故事内容;2.理解故事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隐含含义;2.感受故事所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武夷山和阿里山的风景,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2.学习:带领学生朗读故事,重点讲解故事情节和背景;3.练习:小组讨论故事中的教义和价值观念;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传达的核心价值观念。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2.学习:分角色朗读故事,体会不同角色情感;3.分析: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4.总结: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考查方式1.完成故事情节填空题;2.小组讨论故事背后的价值观念;3.创作小短文,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评价标准1.对故事情节理解是否准确;2.对故事背后价值观念的理解是否深刻;3.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故事的内容和背后含义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和理解力,但在深入理解故事的细节和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全方位地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4、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目的:1.学会8个生字.2.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学会复述课文.3.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4. 体会大陆和台湾血肉相连,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教学重难点:1. 学会复述课文. 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2.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教学时数: 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请学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地理位置.2.教师介绍,在很久很久以前, 武夷山和阿里山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动人的传说.二. 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是谁?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2、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分角色朗读全文,纠正字音.(因为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水平,而本课生字教学字音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字是:蹦、轰。
教学中还要注重几个难写的字形的区别:陷、瀑等。
)3、结合质疑,默读课文,在书上作相关批注;三、深入学习第1——4自然段4、找出相关句子、小声与同桌交流。
5、交流找出的相关句子、小节。
(1)那时,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我从“漫山遍野、肥沃” 感受到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过者丰衣足食的生活,一定很快乐.)(2)从此,山上的树木死了,小溪没水了, 肥沃的土地也干裂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初步感受花珊为民除妖的品质.(同一个地方,环境完全不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一样,都是妖怪做的坏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引出第三句.(3)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还得生活不下去,心理很难过.(4)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引导学生交流对文字的品读:“ 九九八十一天”说明了时间长。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学会用要素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抓关键词句,为关键词句做批注,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和传说的神奇色彩。
4.体会台湾与大陆的血脉相连,感受大陆和台湾人民渴望统一的心愿。
【教学重难点】1. 学会用要素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抓关键词句,为关键词句做批注,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和传说的神奇色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一)自古以来,名山大川都因文人的名篇佳作而被后人广泛知晓。
看到这首诗,你能猜出这是描写哪个名胜的吗?(生:武夷山)你真棒,真会提取信息。
介绍:武夷山的地理位置。
诗歌诗歌,怎么能少了歌呢?仔细听,你又发现了什么?(生:阿里山)你的耳朵课真灵。
介绍:阿里山的地理位置。
在这两座大山之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补充课题)说。
学生齐读课题。
(二)师:传说是多么令人向往,多么神秘,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课题。
学生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师:武夷山和阿里山到底有着怎样神奇的传说呢?让我们赶紧打开书,去读读吧!课件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遇到难读的词语请你用横线把它划出来,读好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读,师巡视)(二)难读字“桧”讲解。
(三)请学生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那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你知道吗?先别着急,咱们先来捋一捋课文线索。
3.课文的主人公叫什么?(花珊)7.课文就这样被我们梳理清楚了。
那么你能用上关联词,把这些要素串联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请三位同学说)(引导:用上因为……于是……最后等关联词。
)8.我们用找“六要素”的方法,一步一步厘清每一块内容,并用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就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讲清楚了。
依特点研故事,听传奇发声教学目标1.回顾第八单元学到的复述方法,选择小标题复述、关键词复述、创造性复述、第一人称复述等方法,练习复述《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2.通过对比阅读,借助微课学习,品读“九九八十一”,体会传说故事的写作特点,初步感受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小组合作,展开群文阅读,探究民间传说主题、情节、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民间传说的兴趣,初步掌握学习民间传说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微课、iPad平板电脑、电子白板、学乐云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一、回顾方法,尝试复述传说故事1.回顾第八单元的课文,揭示课题。
2.出示要求,学生默读传说故事。
3.选择一个传说中的画面,并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画面相继板贴小标题。
4.梳理故事脉络,把小标题排排序。
5.播放花珊录音,创设“传说大讲堂”的情境。
6.金话筒接力,小组代表展示复述。
(1)小标题复述形式(2)关键词复述形式(3)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复述花珊和妖怪打斗的画面(4)补充情节,创造性复述花珊苦练本领的画面【设计意图】《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是一篇选学课文,通过默读,学生对故事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利用小标题的方式给故事画面排序,进一步梳理了故事内容。
随后创设“传说大讲堂”和“金话筒接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复述欲望。
我在教学这篇选学课文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选择了四种复述方式,并把它使用到教学之中,分小组以不同的形式合作复述故事,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学生的复述水平。
二、紧扣特点,学习品读传说故事1.播放花珊录音,聚焦“九九八十一”。
2.通过对比阅读,品读“九九八十一”。
3.播放微课,理解“九九八十一”。
4.播放花珊录音,带学生进一步走进传说故事。
【设计意图】传说故事有很多语言特色,本环节紧扣这则传说故事中“九九八十一”这个语言特色,通过把书本中含有“九九八十一”的句子和原文实行对比,引导学生带着思考观看微课,通过微课的形式解决这个难点的突破,让学生体会传说故事的写作特点,激发学生接下来小组合作探究传说故事的欲望。
一、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概括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花珊为了拯救人们,牺牲了个人的幸福,不畏艰难、勇敢、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花珊为了拯救人们,牺牲了个人的幸福,不畏艰难勇敢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
2、体会台湾与大陆的血脉相连,感受大陆和台湾人民渴望统一的心愿。
三、教学准备学生:通读、熟悉课文,完成预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猜几个故事。
出示课件: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牛郎织女。
师:同学们,这四个小故事都来自民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民间故事。
那你们知道什么叫做民间故事吗?(找生回答,随后课件出示答案)今天呢,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则民间故事,它的名字叫做——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2.写课题老师觉得“武夷山”这个“夷”字特别难写,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说笔画书空。
书写至“武夷山和阿里山”教师提问:课题写到这老师有一个疑问,武夷山在哪呢?阿里山又在哪呢?(生答)它们相隔这么远这么会放在一起呢?引出课题的后半部分,板书“的传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很久很久以前,武夷山和阿里山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个动人的传说。
1.出示读书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六要素的方法概括出来。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嗯,概括完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花珊的几件事情?你能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吗?板书:苦练本领、泪别母亲、勇除妖怪、隔海相望三、直奔重点,细致体会1.学习勇除妖怪前半部分:(1)过渡: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俗话说山歌要唱,故事要讲。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如果让你讲,你觉得哪个部分最精彩,你最想讲哪个部分呢?(勇除妖怪)(2)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勾画出描写花珊与妖怪战斗的词句,再读一读这些词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同桌交流。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主题:故事长廊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水平。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
基于阅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很多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相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实。
基于口语交际: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本文是选读课文,主要讲山里来了一个妖怪,打破人们的幸福生活。
花珊决心除掉妖怪,她勤练本领,含泪告别母亲,勇敢地除掉了妖怪,因为武夷山断裂为两部分,花珊和妈妈分别,唯有在武夷山和阿里山上互相遥望,最后妈妈变成了石头,花珊变成了思母树。
3.学情分析基于识字写字:学生有一定的独立识字水平。
基于阅读:学生已经学过关于神话传说和的文章,但对神话传说的理解还不够准确。
但在本文中对花珊说些什么,学生的描述会有差异。
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在自主学习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的生字。
读准“桧”的读音。
2、知道选读课文的特点,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花珊为了拯救人们,牺牲了个人的幸福,不畏艰难、勇敢、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
1.借助拼音,理解生字词。
2.通过以往经验,知道选读课文的特点;以自读、默读、齐读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默读,抓住关键词实行理解,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体会花珊为了拯救人们,牺牲了个人的幸福,不畏艰难、勇敢、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课题:《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会使用方法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会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内容,能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3、品读故事,领会花珊身上善良、勇敢、孝顺、舍己为人、坚持不懈的品质。
4、学会编故事,描写精彩片段,锻炼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学会创造性复述故事,将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
2、品读故事,领悟花珊身上的品质和故事的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编写故事,编写精彩片段。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看图片猜故事出示拔苗助长、女娲补天、巨人的花园、牛郎织女等故事的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称。
2、想一想:这些故事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分类: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等四大类。
3、抓住课题中的“传说”二字,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民间传说。
二、读故事,概括画面1、自由朗读故事,将字音读准,将句子读通顺,想一想: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什么画面?2、说一说,读完故事,脑海里留下了什么画面?3、师生总结画面,给画面排序,串联,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聚焦精彩片段,绘声绘色讲故事1、再读第5自然段,提炼出精彩片段中的小画面。
2、找一找片段中重要的动词,体会细节。
3、抓住主要情节和重要细节,和同桌练习绘声绘色讲述故事。
4、指名上台讲故事。
5、添油加醋丰富情节,实行创造性复述,能够适当创编,还能够加入动作,让故事更生动。
四、品读故事,体会意义1、默读课文,说一说花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画出相关词句,简要地写下自己的感受。
2、指名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出示句子:“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
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
”领悟花珊身上坚持不懈的品质。
4、写一写故事:花珊在练就本领的过程中一定经历了很多困难,你能想象她经历了哪些困难吗?是怎么克服的?最后本领练得怎么样呢?将你的想象写下来,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学会复述课文。
3.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会复述课文,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
2.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导入师:让我们去领略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优美风光。
课件出示图片武夷山,介绍:武夷山风景优美,位于我国的福建省,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在《阿里山的姑娘》的歌声中介绍:阿里山在我国的台湾,真是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师:让我们听着优美的音乐,带上美好的心情,走进课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学生齐读课题。
师:传说是多么令人向往,多么神秘,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课题。
学生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师:武夷山和阿里山到底有着怎样神奇的传说呢?让我们赶紧打开书,去读读吧!教师口述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读好以后,思考:这个传说都讲了些什么?2、检查读书情况。
3、请学生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感悟花珊的勇敢坚强师:花珊为了拯救人们苦练本领,并且除掉了妖怪,让我们感动,也特别佩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自然段,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哪些词或句子带给你这样的感受,就划一划,圈一圈,还能够在旁边写写你自己的感受。
1、学生潜心会文。
2、交流,顺势而导。
主要为三处。
3、文本表现: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害得生活不下去,心里很难过。
她决心除掉妖怪。
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
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
A、学生谈感受。
师:花珊心里难过,她会想些什么呢?请你结合1、2自然段来说说。
学生交流。
师:是呀,如此美好的家园,被妖怪搅的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引读:师:以前,家园是风景如画,瓜果飘香。
生读:那时满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一、教学要求:1、理解生字:夷珊桧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花珊为了拯救人们,牺牲了个人的幸福,不畏艰难勇敢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花珊为了拯救人们,牺牲了个人的幸福,不畏艰难勇敢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
三、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完成预习作业。
一、准确读写以下词语。
武夷(yí)山占据(jù)花珊(shān)肥沃(wò)红桧(guì)树奔腾(téng)高超(chāo)断裂(liè)漫(màn)山遍野天长日久乱蹦乱跳二、将课文读通、读顺,即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
(一般至少朗读三遍。
)三、使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找出还不理解的词语。
本课新理解的词语它的意思还不理解的词语四、尽量搜集以下资料,并归纳记录。
1、武夷山的相关资料。
2、阿里山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今天上课前,老师先跟大家聊聊好吗?同学们平时喜欢看电视或者看书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一、激qing导入。
1、师导入出示课件在福建武夷山顶上,有一块很高很大的岩石,叫望女石。
在台湾阿里山中,有一棵极大的红桧树,叫思母树。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吗?1、抽生到黑板前写生字。
其余的学生在课堂本上写生字。
老师觉得武夷山几个字特别难写,谁能帮老师写写吗?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姑娘的故事,请写出这个姑娘的名字。
(花珊)请花珊后来变成了一棵红桧树。
请你把红桧树几个字写在黑板上。
(形成初步板书)【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写生字,不露痕迹地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2、学生齐读生字。
3、介绍本文是一则民间故事。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认真地朗读课文,一定要读得准确流利,不添字,很多字。
边读边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学生预习了课文,开课简单抽查课文的阅读后,马上实行下一任务,能够节约宝贵的教学时间,这个设计有待今后改善。
14、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目的:1.学会8个生字.2.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学会复述课文.3.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4. 体会大陆和台湾血肉相连,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教学重难点:1. 学会复述课文. 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2.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教学时数: 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请学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地理位置.2.教师介绍,在很久很久以前, 武夷山和阿里山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动人的传说.二. 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是谁?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2、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分角色朗读全文,纠正字音.(因为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水平,而本课生字教学字音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字是:蹦、轰。
教学中还要注重几个难写的字形的区别:陷、瀑等。
)3、结合质疑,默读课文,在书上作相关批注;三、深入学习第1——4自然段4、找出相关句子、小声与同桌交流。
5、交流找出的相关句子、小节。
(1)那时,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我从“漫山遍野、肥沃” 感受到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过者丰衣足食的生活,一定很快乐.)(2)从此,山上的树木死了,小溪没水了, 肥沃的土地也干裂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初步感受花珊为民除妖的品质.(同一个地方,环境完全不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一样,都是妖怪做的坏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引出第三句.(3)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还得生活不下去,心理很难过.(4)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引导学生交流对文字的品读:“ 九九八十一天”说明了时间长。
“终于”表示苦练本领经过了很多磨难,最后成功.师:你们想一想, 花珊是怎样苦练本领?能具体描述当时的情景吗?引导学生想象,发展语言水平.指导有感情朗读.四、生成新疑。
1、师:读到这儿,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找出花珊斗争的段落,质疑: 苦练本领后的花珊能除掉这个妖怪吗?2、看来你们会思考了,想知道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花珊除妖的故事.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花珊除妖的原因2.花珊能除妖吗? 她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3.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花珊除妖的过程.二、直奔重点,细致体会。
1、认真默读第4、5节,出示思考提纲:花珊能除妖吗?她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2、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读中感悟,理解第5自然段。
用笔钩出花珊除妖的过程写得栩栩入声的动作词语.抓住重点词句,读中感悟,重点体会以下要领:(1)这天晚上,乌云遮住了月亮,姑娘紧握弓箭,向山上走去。
(花珊为民除妖的决心大,这正是保家为国的高贵品质。
)(2)出示“于是搭上箭,用力朝绿光射去。
妖怪被射中了眼睛,痛得直打滚。
花珊跳到妖怪身上,举起大刀,朝它的脖子使劲砍去,直砍得妖怪乱蹦乱跳。
”从这些词中,你有什么感受?(战斗激烈、花珊非常勇敢)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能让花珊除妖的斗争再激烈一些吗?指导学生再创作(3)忽然,她觉得大地再向下陷,只听一声巨响,高大的武夷山簖为两半,中间出现了一条很深的沟,妖怪“轰”的一声,掉到了沟底。
(读过程,谈体会)2、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总结复述的方法。
(1)抓重点词(2)围绕问题读文、思考(3)列出小标题。
3、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词语和刚才总结的复述方法将花珊除妖的过程复述下来。
4、指名复述,教师做适当的提示。
三、学习课文6---8节1.学生自由读这个部分。
从这部分内容体会到什么?2.学生再读这部分内容,勾画出表达人们心中期盼的句子,写感受。
“从————句子中我想到了什么?”3.学生分小组交流,自由表达。
4.学生练笔:你想对花珊说些什么?你想对花珊的妈妈说什么?让学生情感涌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师还能够提供一些海峡两岸人们渴望祖国统一的资料。
5.指导朗读课文,学生评读。
6.课外阅读中国民间传说,感受中国文学艺术中的这个瑰宝。
四.作业设计你想对花珊说写什么呢?写一写。
五.板书设计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花珊苦炼本领-----勇敢除妖--------盼望统一《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二和反思一、教学要求:1、理解生字:夷珊桧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花珊为了拯救人们,牺牲了个人的幸福,不畏艰难勇敢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花珊为了拯救人们,牺牲了个人的幸福,不畏艰难勇敢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
三、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完成预习作业。
一、准确读写以下词语。
武夷(yí)山占据(jù) 花珊(shān) 肥沃(wò)红桧(guì)树奔腾(téng) 高超(chāo) 断裂(liè)漫(màn)山遍野天长日久乱蹦乱跳二、将课文读通、读顺,即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
(一般至少朗读三遍。
)三、使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找出还不理解的词语。
本课新理解的词语它的意思还不理解的词语四、尽量搜集以下资料,并归纳记录。
1、武夷山的相关资料。
2、阿里山的相关资料。
五、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录。
老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今天上课前,老师先跟大家聊聊好吗?同学们平时喜欢看电视或者看书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一、激情导入。
1、师导入出示课件在福建武夷山顶上,有一块很高很大的岩石,叫望女石。
在台湾阿里山中,有一棵极大的红桧树,叫思母树。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吗?1、抽生到黑板前写生字。
其余的学生在课堂本上写生字。
老师觉得武夷山几个字特别难写,谁能帮老师写写吗?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姑娘的故事,请写出这个姑娘的名字。
(花珊)请花珊后来变成了一棵红桧树。
请你把红桧树几个字写在黑板上。
(形成初步板书)【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写生字,不露痕迹地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2、学生齐读生字。
3、介绍本文是一则民间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认真地朗读课文,一定要读得准确流利,不添字,很多字。
边读边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学生预习了课文,开课简单抽查课文的阅读后,马上实行下一任务,能够节约宝贵的教学时间,这个设计有待今后改善。
】2、请学生自己先说说,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尽量指导学生说得简单而准确。
【一连抽了三名学生交流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都说得过于具体。
老师仅仅提示要说得简单而清楚,没有教给具体的方法,让学生归纳水平得到提升,是本课的遗憾】3、同学们了解了本文讲了一件……事(师小结,并形成板书。
)那花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美丽、善良、勇敢……)三、抓感动的句子,体会花珊的高尚品质。
过渡:同学们说的真好,不过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想知道吗?如果我们认真研究描写花珊的句子,你会发现花珊远远不止美丽、善良、勇敢,她还有很多品质藏在文字里面。
你们想去探寻这些文字的秘密吗?好,勾出描写花珊的语句,反复有地读一读,想一想花珊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把你的想法批注在旁边。
(出示自学要求)(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并适当点拨。
(二)小组汇报,教师深入每组,了解学习情况,并作指导。
出示要求:先有感情地朗读勾的句子,再说感受。
(三)全班交流。
过渡:总结自学情况。
1、苦练本领:学生交流并朗读。
教师根据指导情况,适当指导学生抓关键字词感悟,适当指导朗读。
(终于九九八十一天)(1)生汇报。
(2)写话练习,感悟花珊练习的辛苦与坚持不懈。
从哪些词语里能够看出花珊来的。
师追问:在练练习射箭和刀法的时,花珊一定遇到了很多困难,是吧?谁来说说花珊都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交流。
出示: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和周围的伙伴交流交流,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此步骤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亦可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因时间关系,临时改成了说(3)学生汇报。
(4)这个故事在选进教材的时候,实行了缩减,同学们,想不想看原滋原味的传说中是怎么讲花珊苦练本领的?出示:她先在村头的一块大岩石下练习射箭,每天迎着朝霞离开家门,顶着满天的星星才回到家中。
她练啊练啊,手臂练痛了,练肿了,手上起了一颗颗血泡,血泡消下去后,又结起一层厚厚的老茧,强劲的弓,也不知道拉断了多少把。
她一连练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出一手高超的射箭本领。
她的箭射得又准又狠:要说准,天上高高飞行的雁群,她要射哪一只,就能弓响雁落;要说狠,箭头能从石头的另一边钻出来。
紧接着她又练习使用大刀的武艺,又是一连九九八十一天,练成了一手好刀法。
村头有一棵两臂合抱粗的大树,她一刀砍去,就断成了两截。
【此设计旨在让学生欣赏原文中的语言,进而与自己的写作实行对比,领悟写作,但因时间关系,放弃了出示,心中有些许遗憾。
】泪别母亲和日夜思母合在一起讲2、泪别母亲: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预设:花珊舍不得母亲,母亲也舍不得花珊。
花珊和母亲的感情深厚。
师:对啊,花珊跟我们一样爱着母亲,妈妈跟我们的妈妈一样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他们为什么要分开呢?生:受苦受难的人们。
师:这就是舍小家,为——生:大家。
这就是,舍己生:为人。
这就是——花珊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怎能不让人敬佩呢?3、日夜思母:(变成红桧)(1)学生汇报。
(2)小结:是啊,这对母女为了大家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分隔两地,饱受思念之苦。
母亲在大陆的武夷山望女归,花珊在台湾的阿里山思母亲,这不正像祖国母亲期盼这台湾宝岛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吗?师:妈妈对女儿的爱如大海般深沉,女儿对妈妈的爱比山还高。
为了人们的幸福,为了人们都能享受家庭的温暖,家庭的爱,她们却将个人的爱藏在心底,将对人们的爱放在了首位。
这伟大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段。
(课件出示两部分内容)(学生先练读,再分角色朗读。
)4、勇除妖怪:学生交流并朗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当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花珊武艺高强,勇敢。
(出示文字前朗诵一次,出示文字后小组内练读一次,抽几组学生朗读,全班朗读一次)(1)生汇报。
特别点拨两个直字。
(把直换个词语读)【学生不能换出词语,老师立即出示了直的三层意思,请学生选择,理解直在文中的意思,并体会花珊的勇敢,武艺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