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滤过术后持续浅前房的原因及手术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03.03 KB
- 文档页数:2
942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分析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处理及预防。
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病人520例942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182例232眼的治疗及原因分析。
结果 520例942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182例,232眼,占24.6%,其中ⅰ度浅前房153眼,占16.3%,ⅱ度浅前房59眼,占6.3%,ⅲ度浅前房20眼,占 2.1%,经不同方法处理,前房均得到恢复。
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青光眼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应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处理,促使前房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8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16-02我院520例942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182例232眼的治疗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1——2008年,在我院收治520例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942眼,其中男性189例,女性331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58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13例,开角型青光眼64例,继发性青光眼21例,所有病例均在药物降压后在局麻下行小梁切除术,开角型青光眼术中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行复合小梁切除术。
1.2 浅前房的分型根据浅前房形态和预后不同,speath将其分为3级。
ⅰ级浅前房:周边无前房,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其它部分前房存在。
ⅱ级浅前房:除瞳孔区晶状体或玻璃体前表面(无晶体眼)和角膜内皮之间存在裂隙状前房外,其他区域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
ⅲ级浅前房:全部虹膜及瞳孔区与角膜内皮接触,有时甚至晶体前表面与角膜内皮相接触。
1.3 治疗方法ⅰ-ⅱ级浅前房采用1%阿托品眼水点眼,散瞳,常在1-2天内恢复,或采用局部加压包扎,必要时给20%甘露醇静滴,或醋甲唑胺片口服,如前房仍不能恢复,则经手术治疗,重建前房。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探讨作者:张立清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讨论青光眼滤过术后影响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及临床上对其的处理方法。
方法对本院从2008年08月-2009年08月期间共收治的305例青光眼住院患者采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分析并总结患者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结果共有408只眼进行了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其中86只眼出现浅前房,发生率为21.08%。
其中滤过过畅28只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6只眼、结膜瓣渗漏18只眼、恶性青光眼9只眼、恶性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4只眼、脉络膜上腔出血1只眼;其中63只眼即可通过保守治疗就能恢复。
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一般是结膜瓣渗漏、房水滤过过畅等,且大部分的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法来治愈。
【关键词】青光眼;浅前房;术后并发症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且长期或严重的浅前房会致使抗青光眼手术失败,甚至导致眼内组织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视觉功能等。
本文回顾了本院一组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资料,探讨并总结了浅前房的临床现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08年08月至2009年09月在我院青光眼组共收治的青光眼305例患者采取滤过性手术后并住院恢复,305例患者408只眼,其中76例86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右眼44只,左眼42只;男性患者40人46只眼,女性患者36人40只眼。
1.2研究方法在305例患者408只眼中分别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别采取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MMC、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ECCE+IOL,+小梁切除术)。
其中发生浅前房的86只眼中所进行的手术方法分别为:小梁切除术治疗了14只眼,小梁切除术+MMC治疗了89只眼,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ECCE+IOL+小梁切除术)治疗了7只眼。
术后,医护人员每天按常规条件给予患者点必舒、米多林。
2结果2.1浅前房的发生状况408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86只眼,患者中发生浅前房的发生率为21.08%。
临床报道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报道 2008年6月第5卷第6期 W orld Health Dige stM edica l Pe ri odica l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及处理■吴登雷 石春和(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212002)【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与处理方法,分析与术后结膜伤口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98例(102眼)发生浅前房的情况。
结果:发生浅前房32眼(31137%),术后滤过过强23眼(71188%),结膜瓣渗漏5眼(15163%),脉络膜脱离3眼(9137%),恶性青光眼1眼(3112%)。
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关,以滤过过强者为最多。
【关健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中图分类号】R 77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6-0132-02 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临床上多采用小梁切除术来达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的目的,而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1],影响术后恢复及眼压控制,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就2002年至2007年间我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对策作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共98例(102眼),男42例,女56例,年龄在43~72岁,平均52126岁。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8眼,开角型青光眼10眼。
112 浅前房的判断标准术后浅前房按S paech 分类法分为三级,I 级:中央区前房形成,周边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II 级: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但晶体表面与角膜内皮之间仍有一定的间隙;III 级:前房消失或无前房,虹膜、晶状体前表面与角膜内皮完全相粘。
113术后处理术后每天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监测眼压,发现浅前房后予以复方托吡卡胺或阿托品散瞳、加压包扎、甘露醇静脉点滴、口服乙酰唑胺、甲钴胺等治疗,可疑脉胳膜脱离者行间接检眼镜检查,必要时行眼部B 超等检查。
《海南医学》2008年第19卷第7期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浅前房。
我院自2003年4月—2006年2月共施行小梁切除术142例156眼,其中35例38眼发生手术后浅前房,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发生术后浅前房的35例38眼中,男14例14眼,女21例24眼,年龄34—82岁,平均63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2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12眼,开角型青光眼1例1眼。
所有患者均施行显微手术,术式为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
术后第一天前房未形成或形成后数天内又消失者均为术后浅前房。
发生浅前房的原因:滤过引流过强26眼,结膜瓣渗漏9眼,脉络膜脱离2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1眼。
按Spaeth分类:Ⅰ度周边虹膜与角膜接触,中央前房形成;Ⅱ度除瞳孔区前房存在外,虹膜全面与角膜接触;Ⅲ度整个虹膜面及晶状体前囊均与角膜内皮接触。
本组病例浅前房Ⅰ度25眼,Ⅱ度10眼,Ⅲ度3眼.2治疗方法2.1保守治疗: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及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防止虹膜前后粘连,局部滴皮质类固醇药物,全身应用高渗剂。
若因滤过引流过强引起的浅前房还应加压包扎,压迫滤过口,注意不要压迫角膜,以免角膜变性浑浊。
一般治疗3—5天前房即可形成。
2.2手术治疗:保守治疗3~5天无效者,前房注入空气或透明质酸钠,促使前房形成,防止虹膜前粘连。
对结膜瓣渗漏者,立即在显微镜下重新缝合结膜瓣。
因脉络膜脱离引起的浅前房,采取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等手术治疗。
3结果35例38眼,通过联合散瞳,加压包扎、局部皮质类固醇药物及全身应用高渗剂等保守治疗治愈31眼。
手术治愈7眼,包括重新缝合结膜瓣4眼,前房注气2眼,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1眼。
所有病例前房形成良好,滤过泡弥漫,束发生其他并发症。
4讨论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4.8%~70%之间[1],本组病例统计的发病率为24.36%。
一般认为术后1~2天内前房略浅是正常状态,随着结膜瓣、巩膜瓣的愈合和房水分泌恢复正常,前房逐渐形成。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327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53眼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结果术后发生浅前房53眼(16.2%),其中滤过过强38眼(71.7%),结膜瓣渗漏11眼(20.7%),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眼(5.7%),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1眼(1.9%)。
47眼通过药物及加压包扎等保守治疗后恢复前房,6眼通过手术治疗后恢复前房。
结论术前有效控制眼压,术中细心制做结膜瓣及巩膜瓣、注意调整缝合线的松紧度,以及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是预防浅前房发生的关键。
标签: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如处理不及时会引起角膜水肿、虹膜周边前粘连或后粘连、青光眼治疗失败等严重后果[2-4],及时有效处理是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的关键,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我院2009年5 月~2013年5月做小梁切除术256例327眼。
现对术后出现浅前房48例53眼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出现浅前房48例53眼,男20例22眼,女28例31眼;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59岁。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7例3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18眼,继发性青光眼4例4眼,先天性青光眼1例1眼。
1.2方法本组病例手术均在显微镜下完成。
0.5%盐酸丙美卡因表面麻醉,在10点钟位至12点钟位取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取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约1/2~2/3巩膜厚度,大小4mm×4mm,分离达透明角膜内1.0mm,在角巩膜缘切除大小约1mm×2mm的小梁组织块,并作周边虹膜切除,切除2mm×1mm虹膜组织,将巩膜瓣复位,以10-0尼龙缝线在巩膜瓣两角各缝合1针,并在巩膜瓣两侧距角膜缘约1.0mm各缝合1针,10-0尼龙缝线分别在结膜瓣两端及中央各缝合3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