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行业自然垄断的法律规制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电信行业垄断行为垄断行为就是妨碍市场竞争自由的反竞争行为,它的存在必将影响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电信行业作为公用企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具有自然垄断的属性,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垄断行为也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
纵观目前国内电信业市场,大致呈现出以下态势:中国电信在固定电话市场上独占鳌头;中国移动拥有国内移动通信市场80%以上的份额;中国联通的业务以移动电话和IP电话为主;中国网通则发展先进的宽带通信网;中国铁通刚刚起步,在电话业务收入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1%……以上信息反映出中国电信行业的一个现状:经营性主体由以前的独家垄断转变成多寡头垄断,原有的市场结构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业务上彼此独立,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格局尚未形成。
伴随着中国电信业改革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在世人面前。
如今,在我国,电信业正处于分拆垄断向各个分拆业务引入竞争对手的过渡阶段,而这一阶段集中表现为行业的分工独占性。
因此经济法特别是反垄断法的调节、指导将会对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竞争是获致繁荣和保证繁荣最有效的手段。
只有竞争才能使作为消费者的人们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
它保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俱来的种种利益,终于归人们的享受”。
一(德]路德维希·艾哈德。
正如开篇分析的那样,中国电信业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真正自由竞争的局面,这种尤竞争性恶果在服务和资费领域体现的最为明显。
以2000年第一季度为例,信息产业部有关部门共受理用户申诉1272件,申诉服务质量的占到57.45%。
我国的电信资费在结构上很不合理。
假若从美同接到中国的长途需100元话费的话,那么转道香港再接国内则只需30元话费,其中的差额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电信条例》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应根据电信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供准确、完备的业务成本数据及其他有关资料。
但是电信经营者都以这些数据和资料属“商业秘密”为由,不予提供。
因此,电信业务的消费者对制定资费标准的成本、数据及资料,仍然没有知情权。
市场规制案例市场规制案例市场规制是指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政策或规定来调控市场行为,以维护公共利益、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市场规制案例可以为我们提供深入了解市场规制实施的方式和效果。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两个不同领域的市场规制案例,并从中归纳出一些经验教训和观点。
案例一:电信行业规制电信行业是一个关键的基础设施领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和自然垄断倾向,电信市场通常需要政府进行规制。
一个经典的案例是美国的电信行业规制改革。
在过去,美国电信市场长期存在着垄断现象,导致服务质量低下、价格高昂、创新不足等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制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是通过《电信法案》解除了原有的电信垄断,鼓励自由竞争,并打破了原来的运营商巨头。
随后,美国电信市场逐渐出现了多个运营商,打破了原有的垄断格局。
然而,该案例也提供了一些经验教训。
市场规制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导原则。
在美国的电信改革中,目标是推动市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价格。
规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技术发展。
政府监管机构需要具备专业的能力和独立性,以确保公正和透明的规制实施。
案例二:食品安全规制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涉及公共健康和消费者权益。
食品行业也是需要进行市场规制的领域之一。
中国的食品安全规制提供了一个经典的案例。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加强了监督执法力度。
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增加了食品安全抽检频率,提高了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升了食品安全的水平,对保护公众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一些重要的观点。
市场规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政府需要制定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加强监管执法,确保食品安全。
企业责任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
企业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加强食品质量监管和管理,确保产品合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16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06•【文号】国务院令第666号•【施行日期】2016.02.06•【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00年9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1号公布根据2014年7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53号)第一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66号)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电信市场秩序,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促进电信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电信活动或者与电信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全国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在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电信监督管理遵循政企分开、破除垄断、鼓励竞争、促进发展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遵守商业道德,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五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为电信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和价格合理的电信服务。
第六条电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二章电信市场第一节电信业务许可第七条国家对电信业务经营按照电信业务分类,实行许可制度。
经营电信业务,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未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活动。
浅析中国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和政治规制作者:石玉洁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09年第07期[摘要]多年来,电信业的重组一直饱受关注;国内外对于电信业的自然垄断性质和政府舰制也有丰富的研究结论。
本文贴合中国电信业的实际。
对电信产业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关键词]电信业;自然垄断;政府规制在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改革的历程当中,电信业的改革重组一直是社会公众、企业界及理论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经过入世前后大幅的制度结构调整之后,电信业的发展似乎并未沿着理论可能的路径结果而进行,反而开始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诟病。
就如何改制以及重组是否有用和如何进行等各种问题,各界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以下将就中国电信产业的经济学特征性与政府管制行为及方向进行一些经济学和政治学层面的简单分析。
一、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多年来,人们对电信产业形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即电信网络是自然垄断的。
单从自然垄断特征来分析,电信产业属于自然垄断性产业。
其产业构成庞大,资金投入量大而回收周期长,具有绝对良好的社会外部效应,类似于基础电力、水资源等供应系统。
但是几乎从电信产业被认为是自然垄断的产业起,就存在着不同声音的争论。
关于电信产业是否是自然垄断产业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以国外学者的研究为主,国内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王俊豪认为,从整体上来讲,电信产业属于自然垄断产业,但这并不等于电信产业的所有业务都具有自然垄断性质。
徐自华认为,电信产业虽然属于较为典型的自然垄断产业,但是这种自然垄断属性并不是永久性的。
政府对于电信业的管理方法是直接拥有企业并且对该企业实施严格管制,同时限制其他企业的进入,以求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百年来电信产业的发展变化改变了该行业的成本和需求结构,使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逐渐消失。
电信业本身的发展出现很多新的情况,使得其自然垄断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如,信息技术大幅进步使得原有意义上的自然垄断性依据削弱,通信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也推动垄断的解体和竞争的形成。
电信行业的政府规制作者:黄思维来源:《财讯》2019年第27期摘 ;要:电信行业作为固定成本高的行业,会形成自然垄断,政府需要对其规制。
所谓规制是政府通过法律许可或认可的手段,对企业的市场活动施加影响的行为。
从而提高电信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消费者权益。
关键词:自然垄断;政府规制;反垄断一、电信行业自然垄断产生的原因自然垄断也被叫做“自然寡头垄断”,是当产品或者服务由一个规模很大的企业独自生产经营时要比多个企业同时经营更有效率的现象。
电信行业固定成本高,小公司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维持成本的支出,会导致不断被较大的公司兼并或者退出该行业,最重形成市场只有几个大规模公司的情形。
例如电信行业,前期需要在全国建设信号基站,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全国的基站建设,这对于小公司来说是不可能的。
而且如果小公司也进行重复建设的话,对于社会则会产生资源浪费,效率低下。
所以电信行业就自然地形成由几家大公司垄断的局面。
二、目前我国电信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电信行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从只有少部分人能够使用到全国普及,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电信行业的垄断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
首先我们国家目前只有3家电信行业,可供用户的选择比较少。
第二由于人们很少回去更换手机号码,用户值得被动接受电信企业所制定的规则与套餐,使得用户处于弱势地位。
第三,捆绑销售也大量存在于电信套餐之中,这也正是由于电信企业的垄断地位才更够达到的。
第四,国家没有配套的电信行业的反垄断法,加大了政府规制的困难。
三、政府如何对电信行业的垄断进行合理规制由于我国电信产业兼具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特性,导致了企业的高成本、产业的低效率和消费者的低福利,所以对电信行业进行政府反垄断与规制是必要的。
(1)建立和健全我国电信行业的法律法规因为反垄断法对于电信行业所特有的技术问题和特殊问题并没有做到详细的说明与规定,鉴于此政府应该加快制定和完善与电信行业相关的电信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自然垄断性的变化看我国电信产业的改革关于从自然垄断性的变化看我国电信产业的改革一、引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电信产业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其中,自然垄断性的变化,成为电信产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自然垄断性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电信产业的改革现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二、自然垄断性的定义与特征自然垄断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垄断形式,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市场上只能存在一个供应商,即在电信产业中存在的自然垄断是由于投资成本、规模效益等原因导致的。
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商之间存在障碍;2、市场的规模和效率存在限制;3、新供应商进入市场的成本较高。
三、我国电信产业改革现状1、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过去,我国电信市场只有中国电信一个运营商,市场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垄断状态。
但是,随着国家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开放政策以及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我国电信市场已经呈现出竞争状态。
2、改革重点的转移过去,我国在电信产业改革中主要是通过制定法规、规章制度等措施来促进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但是,随着技术的升级以及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从重视产业竞争转向了打造网络提供商的目标。
3、电信产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在电信产业改革中,仍然存在着部分地区网络建设不足、网络速度不快等问题。
四、自然垄断性的变化及其对电信产业改革的影响自然垄断性的变化是推动我国电信产业向全面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电信产业高速发展;2、市场机制优化,带来了更多竞争者,用市场机制替代了政府的垄断行为,降低电信费用3、网络的范围和质量得到了提升,受益于自然垄断性的变化,更多普及到为一般大众提供服务。
五、电信产业改革案例分析1、LTE技术的推广随着4G LTE技术的推广,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在变得更加公平的同时,也推动了电信行业技术的升级和人才的引进。
2、产业链的优化我国电信产业合理的产业链配置和技术进步,提升了整个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3、网络中立性的加强目前我国电信企业的网络中立性在加强,尤其是在谷歌撤出中国市场之后,我国的搜索引擎百度占领了搜索市场的垄断地位,但是,我国的网络中立性不断加强,有望推动市场竞争。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法律规制所谓自然垄断,是指满足成本次可加性即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小于两个或更多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的行业被认为是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
自然垄断产业通指自来水、煤气、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产业,一般是指由国家为适应公众生活而设立的以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逐渐形成,20世纪末,全球掀起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浪潮,发达国家对一些长期实行国有化和政府管制的自然垄断行业进行了以市场化和竞争为导向的改革,一些计划经济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引入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亦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和弊端,需要加以规制和改革。
一、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存在的弊端首先,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存在着主体资格含混不清的弊病,有些自然垄断行业是行政干预的结果。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难以在短期内建立,实践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障碍是,政府的行政行为代替了市场运作。
各种行政机构在部门利益的驱使下,利用其行政权力对某些行业或业务实行人为的行政性垄断,从而将一些非自然垄断性行业或自然垄断性行业中的一些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强制划为自然垄断,其目的是通过行政权力获取部门垄断利润,其实质是权力寻租。
其次,存在国家垄断经营的性质。
即国家利用立法等国家权力禁止其他经济主体进入某些行业或经营某些业务,国家在其中身兼所有者和经营者二职,经营效率往往低下。
国家有关部门还借口规模经济效益,授予这些行业或业务以垄断权,人为建立进入壁垒,破坏市场竞争。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这个特点使得行业经营低效率,创新乏力,管理体制缺乏约束力。
这样行业所提供的就会是劣质服务,甚至强制提供服务,使得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再次,现有自然垄断行业中存在大量限制竞争行为。
由于自然垄断企业具有经营独占性及用户的不可选择性,那么其经营者如果过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就完全有可能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论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作者:张晖何逊峰来源:《商业时代》2009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F626.1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本文从自然垄断的概念出发,简单阐述了从规模经济角度分析自然垄断的传统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以电信产业为例,讨论了自然垄断决定于成本劣加性和范围经济性的新的垄断理论观点。
并且论述了自然垄断给电信产业带来的弊端,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产业走向产业融合的趋势。
关键词:自然垄断规模经济成本劣加性范围经济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的一个传统概念,与资源的集中条件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形成竞争或不适宜竞争而形成的垄断。
早期,经济学主要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分析自然垄断产业。
1848年约翰•斯图尔特•米尔(John Stuart Mill)就观察到,如果伦敦的煤气、自来水由一家煤气公司和一家自来水公司垄断经营,而不是由许多家企业竞争性经营,就会取得巨大的规模经济性。
如果有一家企业经营特定的公共设施,按照当时的利润率定价就可以大大降低收费价格。
1937年,理查得•T•伊利把自然垄断划分为三类,他认为自然垄断可以定义为“不可竞争性”,这种“不可竞争性”可能来源于生产的规模经济状况。
托马斯•法勒(Thomas Farrer)是最早按照经济特征以自然垄断的学者之一,他把那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竞争,或者发生竞争而最终失败的产业归为自然垄断产业,并认为自然垄断产业有五个经济特征:该产业提供某种必须产品或服务;该产业的厂址有天然优势;产品不可储存;存在规模收益;用户需要协调的供给安排,而这种供给制度只能在垄断条件下才能实现。
应该说,法勒提出的自然垄断产业的五个特征是比较精确的,现实中的绝大多数自然垄断产业均具有这些特征。
以上传统观点虽有较大的适用性,但是都基于市场上仅提供单一产品的假设。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产业组织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自然垄断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识到一个反映提供多产品的理论模型或许更切合实际,于是开始从范围经济(economics of scope)和成本劣加性(subadditivity)的角度对自然垄断进行新的认识,1977年,经济学家鲍莫尔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论对多产品产业自然垄断的恰当成本检验》一文,首次以多产品企业的成本劣加性(subadditivity)定义了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理论的演化与我国电信业的规制改革【正文】一、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理论的演化与电信业的特征所谓自然垄断是指基于某些业务领域在一定范围内由一个生产厂家经营全部产品是最有效率的自然情况而产生的垄断。
符合这一特征的产业,其主导业务一般都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需要投资大量的固定资本,经营的平均成本较低,沉淀成本(sunken cost)较大,能对潜在进入者形成强大的进入壁垒,并能产生网络效益或具有资源稀缺性等特征。
这类产业主要包括那些公用事业或基础设施性产业,如电力、电信、铁路、航空、城市管输煤气、供水等产业。
基于自然垄断的特性,不管是传统理论还是现代理论都认为在自然垄断情况下,市场机制本身无法实现生产效率和分配效率,需要政府规制来弥补市场结构的缺陷,但不同的理论对规制有不同的要求。
(一)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的传统理论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规制的传统理论是公共利益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自然垄断的情况下,任何组织都有可能丧失追求成本最小化与效益最大化的动力,从而破坏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
由于垄断可能带来诸如产量受到限制、管理松懈、不大关心研究与开发以及由寻租行为所产生的利润耗费等问题。
因此,就必须对自然垄断企业(主要指水、电、煤气等公用企业)的进入、退出、价格、投资等方面进行规制,或者由国家直接控制自然垄断产业,因而,对自然垄断厂商进行规制是建立在市场失灵和保护公共利益的基础上的。
传统的规制理论认为,自然垄断产业中的业务分为自然垄断性业务与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前者主要指固定网络性操作业务,如电信产业中的有线通信业务和铁路运输中的铁轨网络业务等;后者指不具有自然垄断性,比如,供水产业中的水生产和供应是非自然垄断业务。
但是在实践中该理论却认为应该将自然垄断业务与相关非自然垄断业务都包括在自然垄断产业中统一规制。
原因在于:一是属于自然垄断性质的管道网络业务和非自然垄断业务密切相关,需要高度协调。
比如长途电话、移动电话和数据通信等电信服务都要依托于本地网,需要各运营商在接入协议等方面密切协调;二是自然垄断产业大都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和公用事业部门,其公益性要求这些产业追求公共目标,以较低而稳定的价格和优化的非价格行为提供产品或服务。
从电信行业的垄断性行为来分析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摘要]《反垄断法》中规定的垄断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行政垄断。
我国电信行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具有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双重属性。
《反垄断法》对电信行业的垄断性行为做出规制,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完善。
[关键词]电信;垄断;反垄断法一、垄断和反垄断法的概念(一)垄断的基本概念垄断指经营者联合起来或者单独地采用非经济的或者经济的手段,在特定的市场里实行排他性控制,从而阻碍或限制正常竞争的状态和行为。
垄断可以表现为实质性地限制竞争的行为(即垄断行为),也可以表现为实质性地限制竞争的状态(即垄断状态)。
垄断可以是两个以上经营者之间的默契或联合的行为,也可以仅仅是一个经营者的单独的行为。
垄断可以是行政主体采取非经济的手段做出的垄断行为(即行政性垄断),也可以是经营者采取经济的手段做出的垄断行为(即经济性垄断)。
①(二)反垄断法的基本概念本文的反垄断法是广义上的概念,不仅仅指《反垄断法》这一部法律,而是所有反对限制竞争、维护公平自由竞争和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反垄断法是现代经济法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是维护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重要法律。
二、我国电信行业的垄断性行为(一)我国电信行业的垄断属性我国电信产业的垄断模式是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并存,自然垄断为表象,行政垄断为实质。
电信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特点,需要大规模的基础投入和复杂的科学技术,被公认为自然垄断产业。
我国对电信产业实施严格的政府管制政策,我国电信产业是典型的行政垄断。
我国电信产业的改革重组都是由政府操作的。
(二)我国电信行业的垄断行为垄断行为指妨碍市场竞争自由的反竞争行为。
我国电信市场处于高度垄断的状态。
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分别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固话数据业务领域占有90%左右的份额。
从移动业务上讲,移动的市场占有率为75.6%,联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4.4%。
河南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论文经济法题目:我国电信行业反垄断的法律规制姓名:李小龙学号: 104754110091所在院系:河南大学法学院所在专业: 2011级法律硕士(非法学)所学课程:经济法任课教师:王京歌成绩认定:班长签名:完成时间: 2012 年 5月我国电信行业反垄断的法律规制摘要: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以及财政部联合下发电信行业重组公告,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拥有全业务的基础电信企业,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文章首先介绍了电信行业作为公用事业在我国的自然垄断性,然后提出电信行业反垄断规制必须依据有效竞争、有效规制、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原则,最后对我国电信行业垄断法律规制制度进行了构想:制定行业专门法《电信法》,从规制效力和规制范围上保障电信业市场的公平竞争以及健康有序地发展,并坚持电信行业按照“一般适用,例外豁免”的原则适用《反垄断法》。
关键词:电信行业;法律规制;《反垄断法》一、电信行业概述1.1电信行业概念的界定1.1.1电信电信这个高效、可靠的通讯方式日益成为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通讯手段。
电信(telecommunication缩写:CT),《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二条将其界定为“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
”①随着因特网的高速发展,广义的电信除上述对信息的传递外,还包括信息内容提供和服务。
本文对电信行业垄断规制的探究,主要是指广义上的电信。
1.1.2电信行业电信行业,指基于如光纤、电缆、微波、卫星等各种无线和有线网络,经营各种信号和信息传递以及信息源的开发和应用服务的部门综合,不包括电信产品制造业。
②电信和电信行业具有很强的历史性,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拓展的。
从内容上看,电信由原来的电话、电报拓展到包括电视、广播、计算机通信及因特网业务等。
从性质上看,电信行业可以界定为通过电信网络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
电信业务作为经营活动的行业,我国将其纳入公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二条.②李小青.东盟五国电信业自由化改革与发展研究.《厦门大学学报》2008.3.P32-35用事业的范围,实行政府特许经营。
电信行业主要的特征之一即规模经济性,是指企业通过大量生产销售,实现成本下降和收益递增。
电信基础设施一次性投入很大,但是一旦一个信号发出去,在到达容量极限之前,多发送一个信号的成本几乎为零,因此在同一条网络上,使用的用户数量越大、网上业务量越多,电信运营商在这条网络上的利润就越高。
由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公用性、边际成本弱相关性,电信行业还具有范围经济性,即在现有的网络上横向扩张产品类型,增加网络的服务能力,从而降低建网成本,增加网络价值。
1.2电信行业的自然垄断性所谓自然垄断,现代经济学理论倾向于用成本弱增性原理来解释,是指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提供一种产品或劳务时,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
这些行业如果市场竞争主体较多,不仅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竞争主体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不利的竞争秩序,所以这些行业采取垄断经营的模式比较好。
目前包括电信行业在内的各国公用企业大多属于自然垄断,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电信行业作为一种公用事业,其产品或服务都是要通过基础网络设施来提供,由于网络建设耗费巨大,且资金一旦投入就难以转为他用。
这种投资的沉淀性,使得电信行业外鲜有投资者对其进行投资,因为对于电信行业来说,由一家企业投资建设网络效益才能达到最高,如果几家规模实力相近的企业同时存在,很可能使双方为争夺客户,通过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来挤压对手。
这种情况若长期持续,必然会导致毁灭性竞争。
因此,组成垄断集团合并经营,是企业间寻求稳固的产业组织形式和高效益的不二选择。
因此从此种意义上讲,电信行业天然地带有一定自然垄断性。
第二,从电信市场需求上来看,客户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即当一个客户安装一条电话线后,这个客户就不再需要安装另一家公司的电话线以接受相同的电话业务,因此,如果一家企业得到一个客户后,这个客户就很难成为其它企业的客户。
由于电话用户的规模有限,多个公司同时经营必然导致每家公司的客户数量都不多,在电信业发展初期,是不能达到规模效益的,从而使每家企业都可能处于亏损状态。
第三,与先进入市场的电信企业相比,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在资本积累和业务实力上是无力与其抗衡的。
比如,先进入市场的电信企业经营多种业务时,各成本要低于其他任何经营单一业务的新公司成本,或者利用这种实力进行交叉补贴,从使新公司难以在电信市场上生存,逼其退出市场。
二、电信业法律规制原则2.1有效竞争原则当代经济学家按照竞争程度曾将市场结构分为完全垄断、完全竞争、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1)完全垄断是一家企业在特定市场上拥有对这个市场的生产、销售及价格的排他性的控制能力。
因而,在这个特定市场上不存在任何竞争。
事实上所有产品都有替代品,因此,在现实中不存在完全垄断。
(2)完全竞争是完全垄断的对立面,指市场上厂商数目众多且规模较小,产品无差异,企业自由进退市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信息充分且对称和交易成本等于零等,竞争的结果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
从这个意义来说,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高效的市场,但也无现实可行性。
(3)寡头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厂商生产、销售某种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的状况。
每个厂商在市场上都占有一定的份额,对产品及服务的价格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之间相互竞争,又各自对市场实施排他性的控制。
(4)垄断竞争是指市场上有很多的厂商者和消费者但是都不大,进出市场完全自由,信息对称且充分,每个生产商的产品既有一定程度的区别,又具有可替代性。
在此种市场结构下,竞争垄断中的生产商面临着真是存在的竞争者且获得一般利润,又表现出竞争的特点,最终促进了消费者福利。
现代电信行业既不是原本意义上的垄断行业,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竞争性行业,是集垄断与竞争于一体的竞争性垄断行业。
因此,在垄断性竞争的市场格局下,电信行业规制的原则是有效竞争,即有效率地竞争。
包括以下内容:(1)有效竞争主张竞争。
垄断性竞争市场虽本质上仍是垄断,但可以在满足垄断性边界的条件下展开竞争,尽可能多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实现充足竞争。
(2)有效竞争不仅强调竞争的充足性,而且强调在“有形之手”规制下的竞争,且这种竞争是在政府规制到位情况下的竞争。
无规制的竞争必然给市场带来灾难,因为无市场准入的规制必然导致过多的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盲目地、大规模地投入沉淀成本,当正确的市场信号反馈时,早已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有效竞争主张在竞争、垄断、规制三种中寻求一平衡点,其目的在于使总的交易成本最小化。
垄断的危害性此不獒述,但竞争是有成本的,过度的竞争不仅形成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会破坏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
因而,竞争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
2.1有效规制原则政府规制理论源于对市场失灵的回应,垄断作为市场失灵的一种,自然应当纳入政府规制的范围之中。
因为对市场进行规制是由政府去实现的,而作为干预主体的政府也是有限的,在干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政府失灵现象。
詹姆斯·布坎南指出“政府的缺陷至少与市场一样严重”,③突出表现为政府在试图矫正市场失灵的同时,往往又导致规制失灵,包括规制不到位、规制错位,还包括规制不起作用。
简言之,政府失灵是政府局限性所造成的后果。
因此,对电信行业的规制必须以有效规制为原则,旨在克服市场失灵以提升电信市场效率,而非泛指国家公权意志的规制。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一步认识有效规制。
(1)有效规制是尊重市场的规制,政府规制电信市场的同时自身也要接受市场的干预,它强调的是市场与国家间的双向互动制衡关系。
(2)有效规制是授权与限权的结合。
有效规制建立在政府的有限理性这一基础上,政府规制权是有严格边界的,凡市场能克服的缺陷,就没有政府进行规制的必要。
(3)有效规制与经济自由是辩证统一的,虽然强调国家对电信行业进行规制,但整个规制理论仍然是以维护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为基本前提,虽在一定成都上会对自由进行某些限制,但限制只是手段,维护整个市场竞争自由才是目的。
《电信法》必须确立有效规制原则,在规制市场的同时,政府的规制行为同样受到规制,在竞争、垄断和规制中寻求一平衡点,使交易成本最小化,这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合理的电信业市场格局,促进电信业的健康、有序、繁荣发展。
2.1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原则③[美]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吴良健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P28消费者和经营者是市场中经济利益的对立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处于劣势地位,其原因在于:一是两者实力悬殊过大,经营者往往拥有强大的组织形式,且经营实力也不断壮大,而消费者势单力薄,无力与其抗衡;二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大了消费者对产品真实性的认知难度,难以辨别产品优劣;三是在获得相关信息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单凭自身能力难以掌握产品有关信息,并且经营者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行为更使得消费者难以防范。
因而追求实质公平的《电信法》应当站在弱势的消费者的立场上,赋予消费者更多的权利,对经营者设置更多的义务,从而对消费者给予倾斜保护。
引入竞争机制后的电信市场,不可避免地会掀起竞争浪潮,其中不乏有非正当的竞争手段,比如占有支配地位的企业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排挤竞争对手,损害其它电信企业的信誉,掠夺竞争对手的用户,损害其它电信企业的利益,特别是中小电信企业的利益。
《电信法》必须树立保护经营者原则,维护电信企业的正当权益,规范市场秩序,反对恶意竞争,为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使电信企业能够在依法经营中发展壮大。
三、健全电信业反垄断的法律制度体系3.1制定电信行业基本法——《电信法》电信网络构成整个信息社会的基础,其运行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从目前电信业发展来看,制定出台电信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首先,制定《电信法》为信息社会所需要。
电信行业的发展是信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电信行业的规范。
其次,2000年制定的《电信条例》法律效力不够高、规范范围不够大、处罚力度规定欠缺、监管机构的规定也不够完善,需要制定《电信法》作为支撑;最后,制定《电信法》是顺应国际立法浪潮的必然选择。
a.《电信法》对市场准入的规制(1)改革电信业务许可证制度电信市场开放后,竞争者的数量必然增加,竞争愈演愈烈。
为了使电信市场竞争透明、公平和有序,许可证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但是由于基础网络和增值业务的自然垄断性不同,所以在市场准入制度的构建上必须依据各网络或业务市场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