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题(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55 KB
- 文档页数: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班级:姓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习题】
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分析:A、不是湖水平静,而是水涨与岸齐平。B、是气势磅礴。C、希望引荐自己,施展政治抱负。
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 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分析:C、想让张丞相为自己引荐,让自己做官。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参考答案
课文探究
1.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2.颔联从视觉,听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
3.用典故;这是隐喻想做官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4.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或想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
5.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课堂练习
1.C
2.C
3.这一联用对偶、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4.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
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
评和分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
平:此指秋天湖水上涨,水面与岸齐平。
涵:包涵,包容。
虚:虚空,即天空。
太清:道家称天为太清。
气蒸:水气蒸腾。
云梦泽:即古代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大都
淤成了陆地。此指洞庭湖。
撼:撼动。此为拍击之意。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第一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气势?结合加点的字说一说。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
9.这两句写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蒸——蒸腾”“撼——摇动”,都是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
10.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1分)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1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油召中学
冯蕾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孟浩然的文学常识;诵读古诗,领悟其意。
2、品味诗歌的语言,结合意境,理解全诗的内容及思想含义。
3、领略洞庭湖的雄伟壮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赏析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据说孟浩然在长安遭到冷遇,回到襄阳,又南游洞庭时,因面对波澜壮阔的湖水,不禁激起自己求仕的壮志,就写了下面这首赠给张九龄的求荐诗。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在唐代,已成为当时的一般知识分子登科出仕的必要手段,孟浩然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援引,以便为国出力,不至于老死山林而无所事事。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
平:此指秋天湖水上涨,水面与岸齐平。
涵:包涵,包容。
虚:虚空,即天空。
太清:道家称天为太清。
气蒸:水气蒸腾。
云梦泽:即古代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大都淤成了陆地。此指洞庭湖。
撼:撼动。此为拍击之意。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2分)
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2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作者】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陈称“王孟”。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少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与于吴越。
【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赏析】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
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
平:此指秋天湖水上涨,水面与岸齐平。
涵:包涵,包容。
虚:虚空,即天空。
太清:道家称天为太清。
气蒸:水气蒸腾。
云梦泽:即古代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大都淤成了陆地。此指洞庭湖。
撼:撼动。此为拍击之意。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2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0题)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钓鱼成功。
2.主旨、情感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①本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②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或:寄寓了诗人的理想抱负,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 请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表达作用。
答:①点明时令;②从视觉的角度,运用夸张修辞手法,从正面写湖水,着意描状八月中秋湖水的浩瀚(湖水平)和景象的雄浑(混太清),展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极富艺术感染力。③情景交融,抒怀结合写景,含蓄不露。
5.请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作用。
答:混,“混同、浑然一体”的意思,形象贴切地描摹了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6. 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题(附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颔联中“蒸”和“撼”字。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
5.赏析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运用典故,这里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6、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阅读训练】:
一、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品味“蒸”与“撼”。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
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10、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11、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
二、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的诗句是: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
XXX《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班级:姓名:
资料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精品题及答案】
【原诗】八月湖水平,XXX混太清。气蒸XXX,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XXX。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XXX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XXX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XXX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作者】
XXX(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XXX”。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XXX并XXX称“XXX”。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XXX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少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与于吴越。
【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XXX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XXX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XXX,希望得到XXX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主题头脑】
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XXX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赏析】
墨客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述洞庭湖全景。“八月湖程度,XXX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壮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0题)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钓鱼成功。
2.主旨、情感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①本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②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或:寄寓了诗人的理想抱负,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 请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表达作用。
答:①点明时令;②从视觉的角度,运用夸张修辞手法,从正面写湖水,着意描状八月中秋湖水的浩瀚(湖水平)和景象的雄浑(混太清),展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极富艺术感染力。③情景交融,抒怀结合写景,含蓄不露。
5.请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作用。
答:混,“混同、浑然一体”的意思,形象贴切地描摹了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6. 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及答案XXX《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班级:姓名:
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XXX
【原诗】八月湖水平,XXX混太清。气蒸XXX,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XXX。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XXX 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XXX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题】
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XXX"描写了XXX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但愿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阐发:A、不是湖程度静,而是水涨与XXX。B、是气势磅礴。C、但愿引荐本人,施展政治抱负。
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XXX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分析:C、想让XXX为自己引荐,让自己做官。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
平:此指秋天湖水上涨,水面与岸齐平。
涵:包涵,包容。
虚:虚空,即天空。
太清:道家称天为太清。
气蒸:水气蒸腾。
云梦泽:即古代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大都淤成了陆地。此指洞庭湖。
撼:撼动。此为拍击之意。
一: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一)古诗赏析(3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1)诗歌颔联着一“蒸”字,从视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着一“撼”字,。(1分)(2)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2分)
答案:
(一)古诗赏析(3分)
8.(1)示例:从听觉或触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波浪汹涌(汹涌澎湃、博大、雄浑壮阔等)的气势。(1分)(未答出角度,只答出“波浪汹涌的气势”可得全分,意近即可)
(2)示例:①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渴望有人引荐的心愿。②尾联用典故,巧设喻,表达出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为国效力的情感。③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委婉表达渴望得到引荐,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2分,答出一点或就某联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