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蓄须》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522.50 K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 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

23* 梅兰芳蓄须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讲述了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个动人事迹: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为拒绝给日本侵略者演出,先移居香港,后蓄须明志,甚至主动求“病”。他的种种行为充分显示了其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教材在正文之前给出了导读,简要介绍了梅兰芳在京剧上的地位及阅读本文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帮助学生完成自读任务。作为自读课文,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空间,做好引导工作。通过朗读与默读,帮助学生感悟人物的崇高精神,并借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蓄、迫、纠”等12个生字(包括2个多音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结合文章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知道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教学难点查找相关资料,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感受他的爱国情。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梅兰芳的演出片段,出示梅兰芳的照片,引导学生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

导语:大家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今天播放的这个选段就是京剧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而它的表演者就是在中外都享有盛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在我们开始本课的学习之前,请大家先跟老师一起走近这位艺术大师。

明确:梅兰芳(1894—1961),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

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打渔杀家》等。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思考:梅兰芳在舞台上是唱旦角的,就是表演女性角色,他为什么要蓄须呢? 预设:教师只需引导学生认识到“蓄须”后梅兰芳就无法进行正常演出,表明了他不愿意登台的意愿。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预设:本课的历史背景与前一课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顺带进行历史知识的科普。简要讲述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上海至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线,让学生对那段历史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点名学生带头朗读、识记,同桌互相听写,教师相机指导。

会认的字:蓄x ù须 被迫p ò 纠ji ū 缠ch án 邀y āo

请 骚扰r ǎo 拒j ù绝 签qi ān 订d ìn ɡ 宁n ìn ɡ可 要y āo

求 妄w àn ɡ想 方法拓展:“拒、订、妄”等可以通过认半边的方式帮助识记读音;“蓄、迫、纠、缠”等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帮助记忆读音;“宁、要”为多音字,可通过音义辨别进行识记。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

◆易错提示:

“缠”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订”是后鼻音,不是前鼻音;“宁”是鼻音。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辶:迫(强迫)邀(邀请)还(归还)迈(迈步)

纟:纠(纠正)缠(缠绕)纺(纺织)绽(绽放)

◆近、反义词归类:

近义词:占领——占据躲避——逃避

反义词:坚持——放弃拒绝——接受

◆词语理解:

A.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预设:先引导学生根据“深居”“简出”的字面意思进行理解,再联系上下文确定词语的正确含义。可以运用造句的方式巩固学生对词义的理解。

B.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预设:引导学生想象“斩断钉子,切断铁”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力量的果断,再引入该词的使用范围,让学生明白该词意指“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可以让学生回忆班上的同学或老师的性格,说说谁的性格比较适合用这个词来形容。

C.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

预设:教师出示衣服“破绽”的图片,先讲述词语的字面意思,再进行深层含义的解读,引导学生明白“破绽”的真实含义。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出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卡”,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自主学习卡

①议一议:读“阅读提示”,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②找一找:文章的结构层次该怎么划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③想一想: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他为什么要蓄须?

④说一说:课文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不登台的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⑤诵一诵:把你最有感触的部分多读几遍,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请同桌评价。

⑥悟一悟:梅兰芳的所作所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3.汇报展示,品析佳文。

(1)议一议:读“阅读提示”,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预设:指名读“阅读提示”,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三句话所传达的意思。可以一人说其他人进行补充,也可以一人一句进行分析概括。这一段话介绍了梅兰芳的相关情况,告诉了阅读课文的重点,同时还布置了课外拓展的学习任务。

(2)学生反复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一找:文章的结构层次该怎么划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第一自然段明显为总起段,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剃须,由此可以顺利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内容时,要引导学生表述尽量简洁、准确。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照应文题,说明梅兰芳有过一段蓄须的历史。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因为家国沦陷,梅兰芳决定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侵略军表演。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抗战胜利后,梅兰芳继续表演,令人钦佩。

(3)引读并点拨第二部分内容。

过渡:通过梳理文章结构,我们能快速掌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写作内容。在对文章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理解课文的训练了。下面,请大家再次速读课文,继续解答“自主学习卡”中的问题。

①想一想: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他为什么要蓄须?

A.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

预设:找准相关段落,引导学生体会梅兰芳拒绝登台的难度——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借口用尽。在这种情况下,梅兰芳只好蓄须明志。

B.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

预设:抓住相关语句(“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进行深入解读。可以采用“为了,梅兰芳选择蓄须”的句式引导学生进行回答。

示例:为了抵抗日本人随时随地的骚扰,梅兰芳选择蓄须;为了表示自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