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1.[简答、论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1)国际形势1)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一方面,二战后美国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另一方面,苏联在战后较快地恢复和巩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短时间内,国际帝国主义难以形成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镇压或干涉各国人民革命。
2)二是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并逐步形成两个阵营的对立。
3)是这样的国际格局对抗战后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对华影响增大,视图帮助国民党打败中共,控制中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严峻考验。
(2)国内形势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国民党统治区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力量有很大增强,并同共产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经过长期抗战后,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渴望国内和平、民主、团结。
2)国民党统治集团从其根本阶级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使中国仍面临两种不同命运和不同前途的尖锐斗争;3)三种建国方案与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始终存在三种政治力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三种建国方案。
(3)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三种建国方案,并对其作出评价。
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它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背道而驰,遭到中国人民的唾弃;2)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
这段历史主要是从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国民党为发动内战的准备时期,也是中共为争取国内和平和制止内战而不懈努力的时期;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是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战略防御时期;1947年6月至1949年9月,是国民党防守、人民解放军反攻时期。
主要讲四个问题:一是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二是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三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四是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战后国际国内形势(一)美、苏的对华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倚恃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集中力量控制欧洲,遏制苏联,积极向全球扩张。
国际形势的发展以及美苏的对华政策,给中国政局以巨大影响。
美国政府迫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有效地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
把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视为实现其目的的一大障碍,采取一系列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
在日本宣布投降后,指令侵华日军等待国民党政府前来接收,而不得向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投降。
它以贷款、物资援助及提供服务等名义,继续给国民党政府以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又以遣送日本战俘、帮助国民党政府接收沦陷区等名义,派大批美国海军陆战队进驻中国的一些港口和大城市,以帮助国民党军队抢占战略要地;同时出动大量飞机和军舰,运送国民党军队和接收人员到各地。
美国政府的种种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综合国力不如美国。
为了集中力量与美国在欧洲抗衡,它在亚洲实行既阻止美国势力扩张,又与美国达成某种妥协,同时尽可能扩展自己势力政策。
在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领导人利用美国急于要求苏联出兵对日作战的心理,以出兵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为交换条件,谋求在东北取得不冻的军事港口、贸易港口和铁路交通等优越的权益。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反蒋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答:原因:主要是由于蒋介石集团加紧推行内战、独裁、卖国政策,导致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从而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反抗。
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鼓舞也起重要作用。
意义:标志着国统区人民群众觉悟的提高,反蒋爱国统一战线的进一步扩大,宣告蒋介石政治欺骗的彻底破产,说明国民党反动派极其孤立,已陷入全民的包围之中;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后方,直接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是促进中国革命新高潮迅速到来的重要因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土地改革总路线分别是什么?答: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答:(1)国民党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们贪污腐化,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已严重丧失人心。
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政府所派官员把沦陷区的接受变成了“劫收”,大发胜利财,使人心进一步丧失。
(2)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向人民征收各种捐税,无限制地发现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把全国人民置于了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
(3)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
总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人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入了全面的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答:作用: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重点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种命运的较量。
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的战场较量: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三大经济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和政策。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共同纲领》。
5、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经验。
本章提示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而做的努力以及蒋介石的背信弃义。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3、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4、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
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
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5、较场口惨案: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6、下关惨案: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
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5篇范例]第一篇: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但是,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是崎岖、曲折的。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还在1945年5月中共召开七大时,毛泽东就提出,对蒋介石拟采取“洗脸”政策而不是“杀头”政策。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为了争取和平主民,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央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决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
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五项决议。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面性的内战。
同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并于当天片面下令于11月12日召开由它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
次年3月,国民党当局期限令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退。
至此,一切和平谈判之门都被国民党关闭,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形势,坚决认定,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
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表示软弱,表示退让,不敢坚决地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送。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P123)1、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强(1)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苏联成为世界一流国家,社会主义在多国取得胜利(3)亚非拉及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2、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P123)维持欧洲大国均势的传统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美国加紧反苏、反共、反人民的活动,在世界范围挑起长期的“冷战”(在中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
(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P124—125)1、中国人民觉悟、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发展。
2、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老路。
(P124)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P124)(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与人民的利益愿望背道而驰)。
(2)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行不通:帝国主义不容许;民族资产阶级太软弱)。
(3)工、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以共产党为代表,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斗争(一)“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制定(P125)抗战胜利前后,中共考虑到人民有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和人民力量强大等条件,努力争取实现国共合作,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P125-126)1、重庆谈判1945.8.28.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赴重庆谈判。
1945.10.10.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会谈纪要》(《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2、政治协商会议(P126)(1)1946.1.10.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共38人。
(2)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协议,其中有:改组国民党一党政府;通过的宪法草案规定了立法院、行政院的职能(议会制或内阁制);宪法草案规定中央与地方分权。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战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1、识记:(1)重试谈判。
1945年,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重试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3)校场口血案。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派遣特务打手,破坏“陪者各界协进会”等19个团体发起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召开大会”,制造了校场口惨案。
(4)下关惨案。
1946年,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派出代表团赴南京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在下关火车站遭到国民党指使的暴徒殴打,史称下关惨案。
2、领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一是帝国主义消弱,人民民主力量增长;二是逐步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3、简单运用: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
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场在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战争。
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和美国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反人民性质的,人心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4、综合运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一是大地主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设方案;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组队的建设方案。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1、识记:(1)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五四指示》。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批示。
(4)《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中共在河北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国的土地制度。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重点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种命运的较量。
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的战场较量: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三大经济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和政策。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共同纲领》。
5、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经验。
本章提示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而做的努力以及蒋介石的背信弃义。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3、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4、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
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
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5、较场口惨案: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6、下关惨案: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
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
7、解放战争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两个重要文献:《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8、土地改革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明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9、“五二0”惨案及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
1947年5月20日,南京和天津游行学生,要求“反饥饿、反内战”,遭到国民党镇压。
即“五·二0”惨案。
以此为标志,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
10、台湾“二。
二八”起义: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遭国民党军警镇压。
之后,台湾各地各族人民夺取武器,举行起义。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13、八个民主党派(大多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领导人:宋庆龄、李济深。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由原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名而来。
领导人:黄炎培、张澜。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
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以及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
创建人:黄炎培、胡厥文等。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以文化教育出版界知识分子为主,还有一部分工商界爱国人士。
领导人:马叙伦。
九三学社。
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由民主科学座谈会改建为九三学社。
领导人:许德珩等。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由台湾省爱国人士发起。
以上六个民主党派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
1947年2月3日,由原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其前身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名而来。
领导人:章伯钧。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
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堂发起,1925年10月成立。
14、战略决战(即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林彪东北野战军主打)、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中原、华东野战军主打)、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主打)。
15、北平谈判:1949年4月1日起,国共双方代表以中共所提八项条件为基础在北平进行谈判。
4月20日,国民党政府电令其和谈代表拒绝在中共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和谈破裂。
16、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第二、第三野战军强渡长江天险,摧毁国民党长江防线。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17、政协《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前的临时宪法。
18、解放战争的进程: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至1946年6月,其中1946年6月至1947年2月打破国全面进攻,1947年2月至7月,打破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战略进攻阶段(1947年6月至1948年9月,挺进大别山拉开序幕);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底,三大战役等决战);渡江战役和向全国进军阶段(1949年4月至1950年海南岛解放)。
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1、解放战争爆发后,为什么喊出“必须打败蒋介石,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口号?战争爆发不久,毛泽东代表中共提出了这样的论断。
(1)必须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
只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才能解放和中华民族的才能真正独立。
(2)能够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
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2、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1)标志: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实施战略展开。
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
三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
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
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2)特点:解放军在数量并未占优势(敌我军事比为三比二),便发起全国性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去。
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的?(1)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2)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
(3)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
(民盟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等为此被国民党暗杀。
)(4)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4、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其主要内容是:(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3)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是如何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的?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2)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90%。
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都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3)为建立新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4)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1、如何认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建国方案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其建国方案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2)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
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