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赛课第十五讲二年级总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992.47 KB
- 文档页数:8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总复习》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
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和操作,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义.
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会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会正确地叙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要会用学具摆出乘法算式的含义.
3.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考方法.
2学情分析
1、体会加法和乘法的关系,感受乘法的简便。
2、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与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提问:看图片,数数有几只小兔和小鸡?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先用加法算:2+2+2=6(只)
3+3+3+3=12(只)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人见人爱的小动物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5课时整理和复习(2) 人教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整理和复习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复习了加减法计算,这课时我们将重点复习认识钟表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重点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钟表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认识钟表和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认识钟表,以及灵活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认识钟表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钟表模型,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的时刻。
然后,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
2.认识钟表:我向学生们讲解钟表的构成,包括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它们的作用。
然后,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和操作钟表,加深对钟表的认识。
3.100以内的加减法:我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我让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进行计算。
我会在学生们计算的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包括钟表的构成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这样,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查看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认识钟表的练习题和两道10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
这样,学生们可以通过做作业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认识钟表的理解还有待加强,我在课后会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会通过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学生们对认识钟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5课时整理和复习(2)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整理和复习部分。
复习内容涵盖第一单元至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基础的加减法运算、简单的乘法概念、几何图形的认识以及初步的数据分析。
通过整理和复习,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第一、第二单元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准确识别和描述几何图形。
3. 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课本。
2. 教学PPT。
3. 几何图形模型。
4. 加减乘法运算卡片。
5.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复习第一、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加减法运算、乘法概念、几何图形和数据统计分析。
3. 实例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针对教学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4. 小组合作(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反馈(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第一、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2. 教学难点的解析。
3. 具体数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庭实践作业:学生在家中寻找与数学相关的物品,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分析。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
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
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对结果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理对已学知识的反思和梳理的过程,发展初步整理知识的意识,并逐渐养成整理的习惯。
4、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和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本节复习课之前,学生已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各部分的意思,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二年级的学生较小,学生独立回顾本单元的内容有些困难,教师要适当给予帮助和指导。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处罚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构建知识网络,解决实际问题,并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除法》复习课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出示9张数字卡片。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玩一个有关除法的卡片游戏吧!
板书课题:除法生(齐):喜欢!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话题,导入本课,增强学生对本课的求知欲。
二、卡片游戏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一等奖范例五《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一等奖范例五》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一等奖范例五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3.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七巧板、学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点明课题(一)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1.学生汇报交流;2.教师补充: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二)点明课题: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平面图形和分类统计。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一)平面图形1.平面图形的特征(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认识,将这些图形分分类。
(2)组内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再整理汇报。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4)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2.图形的拼组(1)拼一拼: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②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2)设计图案:①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的图案。
《总复习》教学设计本册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教学的价值。
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知识与能力目标】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识的系统整理。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
(板书课题)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
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时间单位:时、分、秒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统计三、整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15课坚持才会有收获(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体会并理解“坚持”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经历过“坚持”,坚持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
2.道德修养:明确坚持不仅可以获得好的结果,还能收获快乐和自信,获得成长,并懂得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增强应对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3.责任意识:认识到遇到困难要不气馁、不放弃,勇敢克服困难、坚持下去才能实现目标。
学会发现坚持的方法,并落实到行动中,初步养成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绘本故事、分析教材范例、交流反思自身经历,认识到遇到困难要不气馁、不放弃,勇敢克服困难坚持下去才能实现目标,增强应对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2.通过游戏体验、教材范例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制订“坚持”行动计划,学会发现和总结坚持的方法并能积极实践,初步培养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难点)教学过程一、绘本故事《青蛙看海》1.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坚持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只有坚持才有希望获得成功。
这节课我们从一只青蛙的故事开始,继续聊一聊关于“坚持”的话题。
2.讲述有一只青蛙,它长期生活在湖边。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绘本故事图1)它想:“要是能看看大海该多好啊!”苍鹰指着对面那座高山说:“只要登上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青蛙能不能看到大海呢?我们来看动画片《青蛙看海》。
(课件播放视频动画)3.交流想象一下,青蛙去看大海的路途中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困难?动物。
预设1:受到了苍鹰的讥讽,可能还会遇到其他嘲笑它的小预设2:可能会很累,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可能就没有力气了,肚子饿了也没有东西吃。
预设3:上山的路太不平了,青蛙身上的皮都被磨破了。
4.小结青蛙在去看海的路途中虽然经受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它不畏讥讽,不怕困难,在小伙伴松鼠的鼓励下,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看海的愿望。
(板书:不怕困难) 二、特殊的较量1“它”经历的内心较量(1)过渡:青蛙没有向困难低头,没有动摇自己的目标,坚持到底才有了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5课时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认识角、认识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加减法: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 认识角、认识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
3. 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等。
4. 解决实际问题: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角的分类和特点,乘法口诀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角的判断和运用,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老师出示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b.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
2. 整理知识a. 老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框架。
b.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100以内加减法、角的分类和特点、乘法口诀等知识。
3. 巩固练习a.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b. 学生互相检查,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
4. 解决实际问题a. 老师出示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a. 老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和技巧。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与本单元相关的事物,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优秀教师赛课第十五讲二年级总复习教案优秀教师赛课第十五讲二年级总复习教案-二年级综合复习专题第1课一、兴趣导入(topic-in):趣味数学笑话分享1.为什么黑人喜欢白巧克力?回答:害怕咬你的手指。
2、学前测试:问答题(口答)1.六个五岁以上,是()。
3、教学:基础知识(一)长度单位1.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你可以用尺子测量。
3.较长物体的长度以(米)为单位,较短物体的长度以(厘米)为单位。
4.该段为(直)段,有(两)个端点。
(2) 100以内的加减法1、不进位加法列竖式:数位对齐,个位算起,相加2、进位加法列竖式:数位对齐,个位算起,菏进一3、不退位减法列竖式:数位对齐,个位算起,相减4、退位减法列竖式:数位对齐,个位算起,借一当十5、估算:取整十或整百估算(四舍五入)(三)角的初步认识2.角度图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这就画成一个角。
号角的童谣是:小号角,很简单,一个顶点,两个侧面。
绘制角点时,请记住先绘制顶点,然后绘制边。
3.比较角度的大小。
角度的大小与边缘的长度无关,并与边缘的开口大小有关海的伟大是因为它能容纳千江万河;海的平凡是因为它来源于一点一滴!1(四)表内乘法1、熟记九九乘法表(3个)2、乘法的初步认识(五)观察物体1.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2、轴对称图形,是指在平面内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六)统计1.“肯定”指数量5。
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七)数学广角1.在排列和组合中,应按一定顺序进行,以免选择重量或泄漏。
2.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的数量。
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1)邮政编码:由6位数字组成(2)身份证代码:18位(8)解决问题1、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除法:通过知道两个因素的乘积来寻找另一个因素的操作,其中一个被称为除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范例五篇通过总复习,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欢迎大家阅读!02.jpg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5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目标解析: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学生对图形的运动和数据收集整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更侧重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1.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辨认。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图形的运动(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分别是怎样运动的?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体会区别。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1.猜一猜、想一想(1)出示:猜一猜:按照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2)出示: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先怎样折,再怎样剪?(3)你会做风车吗?(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2.剪一剪、做一做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交流。
3.说一说,描一描(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第七单元第十五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上册第86页、87页,表内乘法和除法(二)整理与复习。
教学提示本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复习和整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口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巩固“倍”的概念,解决有关“倍”的问题。
本课安排的4道复习题,可以先让学生做,每做完一道后组织学生交流。
而教材中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检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计算表内乘法和除法,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本单元知识复习、整理和提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用乘法口诀计算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熟练计算表内乘法和除法,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学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梳理归纳,谈话引入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七单元的表内乘法和除法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学到了哪些内容?生1:我们学会了7~9的乘法口诀……生2:我们还学会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生3:我们能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乘法和除法问题……生4:我们初步理解了“倍”的含义,并会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知识总结到练习纸上。
(学生小组合作,归纳知识,老师巡回指导)师:哪一组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们归纳的结果?(指名学生到前面来展示)【设计意图:先通过说一说,系统的唤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回忆,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自己归纳知识,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二、复习巩固,能力提高1.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教材第88页第1题和第2题,相信这样的问题一定难不住你们,下面就请你们自己独立完成这些练习题,然后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和第2题,然后交流)生1:在做3×□<20时,我想,方框里填的数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数和3相乘积要小于20,第二,这个数是最大的,所以,方框里只能填6.生2:我是这样想的,比如做6×□<41时,我想6的口诀,六七四十二,如果写七就大于41了,那就试一下比7小的6,正好符合条件……2.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读第3题,从中获取了什么数学信息?生1:一双袜子6元……生2:一双鞋的价格是袜子价格的8倍,一双鞋的价格是多少元?师:自己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希望您喜欢!()查看。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4页总复习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一)游戏活动: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 课件依次演示:)七八( ) ( )三十 ( )八十一四八( ) 54÷9=( ) 35÷( )=7 ( )÷8=9 ( )÷2=5(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樱落学校曾泽平第15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课本P35【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口算。
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6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1、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
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6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
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汇报。
4、完成P37练习七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1、完成P36练习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结果及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樱落学校曾泽平第15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课本P35【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口算。
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6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1、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
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6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
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汇报。
4、完成P37练习七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1、完成P36练习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结果及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个性化学科优化学案
学员姓名 年 级
小二
科 目 数学
辅导教师 宋老师 备课时间 8月 5日
授课时间
课 题 二年级总复习专题
教 学 目 标
1、掌握二年级的基础知识。
2、掌握常见数学解题思路。
重
点 难 点
1、掌握二年级的基础知识。
2、掌握常见数学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1、6个5连加,和是( )。
(一)长度单位
1、1米=( 100 )厘米 1分米=( 10 )厘米 1厘米=( 10 )毫米
2、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尺 )来量
3、量较长的物体长度可以用( 米 )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4、线段是( 直 )的,有( 两 )个端点。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1、不进位加法列竖式:数位对齐,个位算起,相加
2、进位加法列竖式:数位对齐,个位算起,満十进一
3、不退位减法列竖式:数位对齐,个位算起,相减
4、退位减法列竖式:数位对齐,个位算起,借一当十
5、估算:取整十或整百估算(四舍五入) (三)角的初步认识
渐入佳境—知识讲解
雏鹰起飞—学前测试
2、角的画法
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这就画成一个角。
角的儿歌是: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3、比较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四)表内乘法
1、熟记九九乘法表(3个)
2、乘法的初步认识
(五)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2、轴对称图形,是指在平面内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六)统计
1、“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七)数学广角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2、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1)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
(2)身份证码:18位
(八)解决问题
1、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1)被除数: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
例: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2)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
8为被除数。
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3)完全商: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
例:9÷3=3, 3就是完全商。
(4)不完全商: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
例: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3、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4)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5)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300÷25÷4=300÷(25×4)
5、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1、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2、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八)图形与变换和找规律
1、锐角:指大于0°而小于90°(直角)的角。
2、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3、平移: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4、旋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如地球绕地轴旋转,同时也围绕太阳旋转。
5、找规律
(1)图形在形状和颜色上呈现的循环变化的排列规律。
(2)复杂的数列的排列规律。
(九)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1000以内数的认识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3、近似数
4、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5、二位数加二位数
6、二位数减二位数
7、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
8、估算
整数部分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数单位…
千
亿
百
亿
十
亿
亿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千百十一
数字表示……………………
100
00
100
100 10 1
(十)克与千克
1、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
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1公斤。
1kg=1000g .进率是1000.
5、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单位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再立式计算,一般是把"千克"换成"克"。
(十一)统计与找规律
1、复式统计表:就是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便于更好、更清晰地观察、比较和分析数据。
2、条形统计图:一格可以代表5个单位,也可以根据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一格代表多少。
数很大时有的一格可以代表10个单位。
3、一组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①把最后的放在最前,其余的往后移。
②把最前的放在最 后,其余的往前移。
4、数列的变化规律:①等差数列;②前两个数的和相加等于后一个;③倍数关系;④每个数都是两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积。
题型讲解 题型一、计算题
45+32= 6+73= 18+6= 30+29= 36+22+4= 25-4= 46-30= 49-9= 39-39= 8×3+6= 题型二、填空题
1、两条直线只能组成一个角。
( )
2、长方形有4条对称轴。
( ) 题型三、计算题
1、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掰了9个玉米,小弟弟掰了6个。
问我们全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1、公园里大象有9头,猴子是大象的7倍,猴子有多少只?
答:猴子有( )只。
2、面包3元,饼干是面包的8倍,饼干多少钱?
突飞猛进—强化练习
答:饼干( )元。
1、在○里填上“>”“<”或“=” 6×7○24 43-8-30○15 42-36○2×3 95-8○8×5
堂堂清落地训练——坚持堂堂清,学习很爽心
1、计算题。
(40分)
65-24 = 66-16 = 77-34 = 93-61 =
终极提升—训练辅导
42 + 9= 43 + 3 = 48 + 4 = 25 +3=
2、判断题。
(15分)
(1)线段不可量出长度。
()
(2)5个4也可以说是4的5倍。
()
(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
3、用竖式计算。
(35分)
47+26= 6+64= 42-23= 73-6=
80-64+25= 58-54+36= 28+65+25=
4、小熊捡了9个玉米,小猴检的是小熊的4倍,他们一共捡了多少个玉米?(10分)
学员作业情况学员课堂表现
签字确认学员:教师:
家庭作业
1、计算题。
(40分)
35 + 4= 23 + 9 = 3×5 = 9 + 26 = 25 + 5= 24 + 7 = 24 + 6 = 38 + 7=
59-44 = 3×9= 36-14 = 87-77 = 2、课间活动(40
分)
(1)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2)跳绳的比拍球的多多少人?
(3)跳牛筋的比跳绳的少19人,跳牛筋的有多少人?
(4)踢毽子的和跳牛筋的一共有多少人?
3、小汽车每辆能坐4人,大客车能坐25人,有3辆小汽车和1辆大客车。
问一共能坐多少人?(10分)
跳绳的有26人。
踢毽子的比拍球的多25人。
拍球的有9人。
跳牛筋的人。
4、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10分)。